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教育隨筆:和孩子一起成長6篇

教育隨筆:和孩子一起成長6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隨筆:和孩子一起成長,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隨筆:和孩子一起成長6篇

教育隨筆:和孩子一起成長1

新的一學期開始啦,班上的小朋友們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瞭解了班級的老師,同時也結實了新的朋友,並且通過故事《小熊長大了》讓孩子們知道了,我們現在可是中班的小朋友啦!我們長大了,有很多的事情是自己能夠獨立完成的啦!所以,請爸爸媽媽放心哦,我現在可是小大人了哦!

俗話說,一個好的行動習慣和思想,都有一個慢慢的開始。我也不知不覺的陪同孩子們一起學習培養起來。作爲一名幼兒園老師,除了愛心,細心,恆心以外,還要有一顆善於觀察發現的心。因爲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力,都需要有一顆理解他們的人去表揚他,讚美她,使得他們進步。

前段時間,我給孩子們講了一個《玩具的家》的故事,今天在下午玩玩具時,到時間了,孩子們很快的把玩具都送回了相應的位置,但是他們並沒有像原來一樣把玩具擺放整齊,而是散放一堆,估計是有些小朋友在比賽誰的速度快誰第一。但是我發現有位細心的小朋友在那裏悄悄的幫老師收拾玩具,並且分類整齊有序。我就很高興的表揚了一下涵涵小朋友。收拾完以後就會去做好了,並且對他周圍的小朋友說老師表揚我了。突然有一天收到涵涵媽媽的電話,她說“老師,您是不是在學校表揚涵涵了。涵涵最近在家裏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特別聽話,不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而且還想幫我幹家務了,我們家孩子呀就喜歡誇,越誇越表現好……”聽完以後,我覺得對每個孩子可能都需要不同的方法,以後在教學上仔細觀察每位小朋友,使得他們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教育隨筆:和孩子一起成長2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名幼兒教師。但我卻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的很不稱職。女兒從小性格內向,脾氣固執,我一直有意識的改變他,可也沒有多少改變。兒子的性格和女兒正好相反,活潑可愛,乖巧聽話,話也特別多,深的家人的喜歡。

可是,隨着孩子的成長,我卻覺得孩子越來越難管了,越來越不聽話了。我知道該好好反思自己了。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知識、對社會、對周圍環境的認識也越來越多,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我們幾句話就能打發得了的了。這時候,我們僅憑以往的經驗已經不能實現我們所要的效果了,自然就感覺到孩子難管了。所以,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多方面瞭解孩子的想法,學習更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做到對症下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輔導孩子的作業,你需事先對孩子的作業或學習內容有所瞭解,這樣纔不至於讓自己措手不及,或讓孩子抱怨“和老師講的不一樣”。另外,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我在一邊讀讀書、看看報陪着,比干坐那裏監督會更能讓孩子接受。實際上,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家長自我完善的過程,我們在用心教育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地成長、成熟。

總之,教育孩子是個急不來的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家長,尤其是媽媽們多一份細心觀察,多一份耐心引導,用心做一個智慧母親,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教育隨筆:和孩子一起成長3

作爲一個老師,不僅要教好書,使學生獲取知識,更要育好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如果不育人,就是害人。因此,我在教學工作中,立足於課堂,立足於校園,立足於細微,嚴格要求自己,言傳身教,以身示範,和孩子一起成長,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老師是學生成長的榜樣。人們常說:“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可見,老師的行爲習慣對學生的影響是多麼的大。

書是我的朋友,帶給我無窮的快樂。我常常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分享給孩子們,教他們認識世界,奠定人生方向。這樣,在孩子們眼中,我還算一個文氣的老師吧。

記得上學期的一天早上,我利用早讀課的時間,把我昨晚在《格言》雜誌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把孩子當人看》分享給孩子們,大意是講北京的一個朋友暑假期間把自己10來歲的孩子託付給澳洲的朋友看管,而澳洲的朋友卻對才進他家門的孩子講清規則,說自己要工作,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他沒有義務照顧孩子生活,沒有義務爲孩子洗衣做飯,沒有義務叫醒孩子起牀,沒有義務帶孩子游逛……總之,一切都會是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但是會給孩子提供地圖呀,網絡聯繫之類的幫助,把孩子當大人看。兩個月後,孩子什麼都會了,變成了一個小能人。

我班的孩子聽得津津有味,兩眼放光,希望自己也變得這麼能幹。恰好,學校中午停天然氣,學生只能一人一包牛奶和一個麪包。我班的活潑人物鍾睿康看到這些食物,馬上要求電話家長,叫家長送飯來。我制止了他的行動,對他說:“老師早上給你講的故事你忘了嗎?你在學校學習,應該把自己當大人看,你就應該讓爸媽放心。你爸媽上了半天的班,已經很辛苦了,他們並沒爲你準備午餐,你要叫他們送,他們就得不到休息,作息時間被你打亂,你忍心他們這樣來照顧你嗎?全校的同學都這樣吃,老師也這樣吃,就那麼一頓飯,相信你能克服下來的!”孩子聽後,不再浮躁。後來在鍾睿康的週記裏寫到了這件事,他這樣寫道:“老師那天的話讓我陷入了沉思,覺得父母沒欠我什麼,反而是給於自己的太多太多了,我應該懂事,應該學會感恩父母,從身邊做起,爲父母盡一份孝心。”原來,書中的智慧顯現於平常之中,潛移默化的洗滌學生心靈,我爲孩子有這樣的感悟感到欣慰!

現在的孩子大都喜歡看電視和漫畫,對於文字多的書籍卻感覺乏味。但在我的影響下,孩子們嚐到了讀書之樂,都喜歡讀書。我還給他們創設了一個交流的平臺。記得那次讀書交流課,孩子們興奮開心的情境還浮現於我眼前,當孩子們一個個的介紹他們的讀書心得的時候,連我也驚訝於孩子們居然閱讀這樣廣泛。其中黃心昱介紹的一本《心靈的雞湯》,成禺翰的《奇妙的動物世界》,鄧清戈的《會說話的鳥兒》,邵文淼的《汽車世界》……,讓我欣喜、感動、陶醉。孩子們在書中找到了快樂,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純真善良的品質洋溢其間。

可見,教師的個人行爲足以影響到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和有效地掌握文化知識,因爲它使我們自覺地去做有價值的事情。

教育隨筆:和孩子一起成長4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與他們一起成長,是責任,是幸福,也是一門藝術。記得曾經看過李鎮西老師的一本書,李老師在書中說:“快樂,源於善良:讓人們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樂!快樂,源於知識:暢遊在浩瀚知識的無邊海洋,就是最大的快樂!快樂,源於童心:永遠保持赤子般的純淨無暇,就是最大的快樂!快樂,源於超越:戰勝自己並爭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樂!原來,快樂就是如此樸實的一個概念。說的真好,於是我便一直欣賞李老師的這句話,將他帶到了我的工作當中去。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偏離方向,以教師爲主體教學,通過下面的事情,我真正理解到了。原來小孩子們也有大智慧,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享受其中的快樂。

這要從這兩天發生的事情說起,最近幾天也不知道孩子們是怎麼了,全班級的孩子都亢奮異常,我們喊破了嗓子孩子們依然我行我素,真有一種要頂着屋頂飛了的感覺,每過一段時間個別的孩子就會變的非常的亢奮,但是尤其在孩子中間這種亢奮傳遞的非常快,幼兒的亢奮點極低,然後就變成了眼前一鍋粥的景象,雖然我很理解,但是還是想讓孩子們冷靜下來,就在這個吵吵鬧鬧的空檔,作爲年輕教師的我有些束手無策,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時馮寅祖跑了過來,跟我說老師我有辦法能掌控局面。這句話讓我當時就笑場了,還掌控場面呢。於是我就趴在他身邊,聽他說:“老師我們來進行一個安靜大比拼吧?”安靜大比拼?這是什麼?

突然我意識到,這或許還真是一個好主意。

於是我把它們分成了4個小組,一天下來累計分數比比那一個組到最後獲勝,這期間如果小組中有一個違反規則,全組都會要求扣分。真沒有想到,看起來這個簡單的似乎沒有什麼規則邏輯可言的遊戲,竟然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們慢慢變得安靜了下來,有時候還在互相較勁,上課效果也是格外的好,4個小組竟然還在課堂的提問中互相競爭了起來,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後來我又回想這天發生的事,我對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感到欣慰,同時也體會到孩子們的小智慧。分組對抗,互相自制。我感覺應該這個就是遊戲的核心。

這是孩子們自己提出的一個想法,然後再孩子們中間會有着極大的認同感,分成小組增強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增加一些他們的競爭觀念。很多時候大人們都會說,你們小孩子懂什麼。往往都不會聽孩子們對一些事的想法,孩子的世界觀還在養成,儘管他們的很多想法是幼稚的甚至的不切合實際的,但是這是他們自己動腦思考以後認爲最適合進行的方案,當孩子們鼓起勇氣將自己的計劃提出來的時候,這就是他們思想的框架擺在我們大人面前的時候,我們還是應該仔細聆聽孩子們的計劃,或許咱們會從世界的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孩子們的世界,就算讀再多的心理學也不如孩子們自己瞭解,尤其我們幼兒教師更應該聆聽孩子們的想法,這樣或許會解決我們工作中面臨的巨大難題。

教育隨筆:和孩子一起成長5

開學第二週了,每一次總會有些小感觸,在帶啓蒙中心得時候,就提醒過自己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及自己身教的重要性,這些天,每當我說:“快點把水龍頭關上,不能浪費水”,之類的話,就會有個小小的身影在我背後,跟着我學“快點水龍頭關上,不能浪費水”。馬上我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立馬改口“請你把水龍頭關上,我們不浪費水”後面的的小身影,也改口了,和孩子們相處,能與他們坐在一起時,我儘量不“高高在上”因爲我也會驕傲,能和他們以“我們”相稱,儘量不用老師相稱,可能是之前的代課習慣,導致了自己在孩子們面前總喜歡“高高在上”的,這個要改正,不然就會成爲我成長的“困擾”。

孩子們到這裏來上學,我們所做的事情就要爲他們得一輩子負責,曾經我很疑惑這個問題什麼是一輩子的“好”而我的母親給了我一部分答案,她給我最“狠”的教育模式,同時也給了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大本領:獨立、自強!看向現在的孩子他們獨立嗎?長大以後能承受現在社會的'巨大壓力嗎?有又誰能給我一個堅定的答案!孩子們現在的習慣好嗎?五六歲的孩子連最基本的“父母呼,應勿緩”都做不到,孩子們總有一天會獨自飛翔,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多給孩子們儲備“精神食糧”。而不是給孩子最好的“保護”。

孩子的成長也是不能操之過急的,孩子們現在的好習慣與壞習慣改變或者沒有改變都不要着急了,成長本來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在孩子所有的改變也可能只是適應新環境而做出的某個“假象”而已,隨時都可能面臨“反彈”,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循環引導。在和家長聊天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家長們對學校報的期望很大,希望學校能夠改變自己的孩子,而我們能做的也只有爲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氛圍,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無引導孩子,真正能改變孩子的還要靠家長本身。

在這個的學習過程中,我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初心多久,會不會哪天就因爲自己的驕傲而遺忘了,我只希望我可以做好自己的“本分”。

教育隨筆:和孩子一起成長6

女兒五歲多,乖巧可愛卻又調皮得很,時不時給你弄一些正看是調皮搗蛋,側看卻又似乎是聰明的另一種表現的狀況出來,叫你笑也不是,怒也不是,真是拿好沒辦法。於是逐漸感覺到,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擺上了我人生的重要日程。

該如何教育孩子呢?對我來說,確實是一個難題,從父母那裏“繼承”吧,那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們那個時候家裏共兄弟姐妹五個,父母教育的方式就是簡單的三條:第一、心情好的時候給你警告,“不許幹什麼”;第二、稍差的時候給你一頓臭罵;第三種就是最壞的情況了,或是你真的惹了禍或是他們的氣沒處出,不分清紅皁白,劈頭蓋臉的給你一陣暴打,“看你還給我費不費”。也許沒有經歷過30年前農村生活的人或是獨生子女的人會問爲什麼會這樣教育孩子呢?我告訴你吧,原因很簡單,一家五個孩子要吃飯穿衣讀書,父母本來就很操勞,哪還有心思和時間來給你細說慢勸,解決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輕罵重打,至於解決不解決問題,那可不是我們父輩們能和該思考的問題了,在他們而言,把你養大已經不容易了(不是貶低他們,對於30年前偏遠山區的農民而言,解決吃飯穿衣問題比什麼都重要.他們也有愛,但表現的方式不同罷了)。我正在爲這事發愁的時候,結識了一位年近50歲的長者,他爲人風趣豁達,他給我說,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他並給我講了許多他與兒子相處的親身經歷。

“和孩子一起成長”,我開始思量這個新穎而古老的問題。的確,無論你年齡多大,官職多高,但對於爲人父母而言,我們也如孩子般大小,需要學習,需要成長。因爲,孩子五歲,我們也才當了五年父母,也才和孩子相處了五年,也纔開始面對和處理五歲孩子的許多具體問題。就算你不只有一個孩子,不是第一次爲人父母,但你作爲第二個或是第三個孩子的父母卻是第一次,如何同時教育兩個孩子或是三個孩子、處理兩個孩子或是三個孩子的問題卻是第一次。所以,我們還必須“與時俱進”,時刻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方法,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在不斷教育孩子的同時,使自己不斷學習和積累與孩子相處的方法,不斷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水平。

於是,我開始用這個理念和“與孩子做朋友”的心態與她相處,和她一起玩,一起笑,瞭解她的思想、長處和不足,並擇機加以引導教育。比如,我有睡午覺的習慣,女兒卻精力充沛,從不睡午覺,總是看她也許已看了上千遍的動畫片,而且時不時把音量開得全樓的人都聽得煩,這時,我就給她講,有人睡覺的時候,要把音量開小,不能影響別人睡覺,但她似乎不明白別人睡覺與她有什麼關係,時而仍然“我行我素”,儼然開“家庭音樂會”。這時,真有點氣憤,但是卻不能夠發着,我便想如何給她講清“換位思考“或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道理,因爲你直接給她講這些大道理她是斷然聽不懂的。經過一番思量,我給她解釋說,人家睡覺的時候你把音量開小,別人才覺得着,你睡覺的時候別人也纔會把音量開小,你才能睡好覺。通過這種與其自身密切相關的例子說教,果然,在以後我午睡的時候,她總是自覺把音量開小,而且還主動把我臥室的門拉上。到了後來有一次,我在臥室看書,她和表姐在客廳玩耍,她主動把門給我拉上,並悄聲對她表姐說:“不要吵了爸爸看書”。我聽了,十分高興,我的教育方式起作用了,五歲的女兒競也懂得爲他人作想!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她媽媽減肥,女兒也跟着要"減肥"(她瘦得如柴),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總是儘量"以其身說教",以理服人(但確實不容易).通過一來二往,女兒明白了許多道理,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理念。我和女兒相處得其樂融融,我們是父女,但在玩耍時我們更像是兄妹。有時妻子說我老大不懂事,象孩子一樣和女兒瘋玩,但我卻不以爲然,和孩子玩在一起,又有何不可呢?可以瞭解她的思想,瞭解她的習慣,可以找到教育她、引導她的辦法,也可以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不斷豐富自己爲人父母的人生閱歷。在孩子不斷健康成長的過程中,也讓自己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成長。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