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女性健康 > 太極拳怎樣做到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怎樣做到用意不用力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極拳怎樣做到用意不用力?現在練太極的人是越來越多,打太極是特別適合養生的運動,特別受老人的歡迎,其中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是需要注意力的,下面分享太極拳怎樣做到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怎樣做到用意不用力1

用意不用力的內涵

用意,是容易理解的。“意”可以理解爲理想、想法,而非空洞的意。事實上,任何體育運動以及生活中的任何事,都需意識的指揮,只不過太極拳更強調用意這一點。它要求每一動作、每一套路,自始至終都要在“意”的指揮下運行。如“起勢”這一簡單動作,也必須在意識輕輕引導下,兩臂前平舉,沉肩,放鬆下沉,屈膝鬆腰,然後下蹲,以兩肘下墜帶動兩手輕輕下按。可以說,太極拳除肢體活動外,最重要的是要神經系統去做“意識體操”,得到鍛鍊。這一點對於只爲健身而習拳者意義更大。

“不用力”顯然是相對的說法,世界上沒有不用力的動作。動作的完成若無肌肉的收縮是不行的,不用力則無法出拳,甚至無法支撐身體。它的含義是:一是不用拙力,二是少用力氣,能用10%的力可完成的動作,決不用11%的力量。就推手及散打講,不用力是指相互接觸時作用力要達到最小。

太極拳來源於生活。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的一般原則,也是人類的本能,不能把它神祕化,片面追求“意”、“氣”,而排斥“力”。否則,就會把意念活動割裂架空,使人莫測高深,無所適從,從而將科學變爲中華民族的玄學,這對太極拳的推廣與發展非常不利。

太極拳怎樣做到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的練習方法

我以爲用意不用力,是一種手段,是一種練拳方法,但絕非練拳目的。它只是爲了習拳方法正確,身心放鬆下來,需要用力時能立即發出。正如彈簧,平時是鬆的,但一緊起來,力量很大。又如皮鞭,平時是鬆的,但甩起來卻威力無窮。爲達此目的,要逐步做到用意不用力。方法如下:

1、注意力要集中,靜下來。練拳時無論動作簡單或複雜,要始終保持安靜狀態,精神貫注,既嚴肅又活潑,不要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否則很難做到用意不用力。

2、放鬆,不用拙力。初學太極拳,往往心情緊張,周身僵滯,所以須從舒鬆柔和入手。在身體自然活動或穩定情況下,使某些可能放鬆的肌肉和關節做到最大限度的放鬆,動作時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勁,除按要求用力外,其它部位肌肉儘量放鬆,使身體各個關節都舒展開,力求圓活。鬆,可以說是太極拳的專用名詞,它是無限度的,鬆應逐步與心、意、氣、神相聯繫。

3、技巧。對於太極拳來說,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太極名家、我的師公洪均生先生曾說:“學拳,特別是陳式拳,的確要用‘意’而不用拙力。但並不是有力不好,而是要力與巧相結合,不能偏廢”。“學太極拳應有合乎太極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揮肢體按太極拳套路的法來進行學習鍛鍊,掌握運用,而不用拙力。並且通過持久鍛鍊產生合理的巧與力來,這就是纏絲勁,或內勁”。平時學拳要求姿勢正確,就是使學拳、練拳、用拳的形式與時間、方向配合好。比如,採、挒、捋實際都是隨對方來勁向自身左右兩方引進落空的方法。只有把技巧練好,才能達到剛柔相濟,進而用意不用力,四兩撥千斤。

用意不用力的階段性

同任何事情一樣,用意不用力也有其階段性,它是就一定階段一定層次而言的。

學拳之初,思想應集中在該打哪一式、姿勢是否正確、路線怎麼走上,只求打好拳架即可。這好比初學書法,開始時以練一橫一豎即可,不窮究其理,練拳也一樣,否則會欲速則不達。應當說,此時的動作還多用拙力僵力,若過分強調用意不用力,會使初學者無所適從。而應強調鬆靜自然。

習拳熟練之後,就逐漸轉移到勁力運用方面及有關的想象上。如捋勁,就要有持住人體某一部位的想象;按勁,要有向前推按的想象。意念活動從機械的動作黑心爲用意念引導動作。隨着“招熟”而逐漸“懂勁”,太極拳方面的技巧也逐漸熟練。這時,拙勁已除,輕靈變化,圓轉自如、合乎拳法,則小力必勝大力。此階段可稱爲用意不用力。

如何修煉到更高層次

到了更高層次,應是“不用意不用力”。試想,舉手投足之間發人丈外的太極拳家,出手即招,也就無所謂招。“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此爲習拳者夢寐以求的“神明”階段了。

1“全是用意,不是用勁”

書法講究筆力,拳法講究勁力。不過,書法有強調“用筆之力,不在於力”的,而太極拳學恰好也是十分強調“用意不用力”的。

太極拳名家楊澄甫先生曾在《太極拳術十要》中把“用意不用力”列爲“十要”之一,並作了詳盡的闡釋。他說:“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有的人認爲“用意不用力”這話是楊澄甫所創說的,而且是隻限於養生的。其實不然。楊澄甫所引“此全是用意不用力”,語出清代李亦畲《五字訣》的“心境”條目,全段原文爲: “一曰心靜: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起初舉動未能由己。要息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意,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使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爲我制,我不爲人制矣。”如今我們若把《十要》與《五字訣》合璧對照的研讀,就可明白:“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所固有的理論,並非楊澄甫所創說的,也絕不限於養生之道。上引《五字訣》就是從太極推手和散手技擊應用的角度來解說的。所謂“息心體認”,“刻刻留意”,都是強調用意,而在古今太極拳理論中,是無不分外注意用意的。

當然,楊澄甫《十要》在闡釋“用意不用力”時,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的,尤其是運用祖國醫學經絡學說來加以論證,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充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灌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是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也。這一解析,在當時無疑是頗具新意的。同時也說明,懷疑“不用力”無以長力、無以制勝者,在當時就很普遍。對他所說的“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動,故不足尚也”等語,持反對意見的人就更多了。

2、是不用力。非不要力

然而有不少人是把“不用力”與“不要力”混爲一談了;有的人則是撇開了“用意”來談“不用力”,認爲既然強調“不用力”,那麼又何來“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在他們看來,“不用力”就沒有力了,就變成“軟手”了。其實,“用意不用力”,是指用意識去支配行動,若是推手,那便是“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做到“隨人而動,隨屈就伸”,而不是把意識片面地傾注到用力上去。因爲意識傾注與用力,則動作容易僵滯,這時呆力雖大而轉動不靈,不但難以充分發揮太極拳“四兩撥千金”、“以小力勝大力”的技巧,而且即使從養生保健和醫療效果上考察分析,也是不利於促進氣血暢活的。但以上所說的“不用力”,說的是意識的關注問題,而不是不要講究勁力。拳諺說:“意到則氣到,氣到則勁自到。”即如此,那就只須“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而不必刻刻留心與自己的用力方面。因爲勁力是隨着招法而生的。當然,這必須是積功而成的。

3、柔中寓剛,綿裏藏針

至於太極拳的勁力,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即“以柔爲主,外柔內剛,柔中寓剛,剛柔相濟”。歷代太極拳家在勁力問題方面曾有過不少精闢的論述,如楊澄甫《太極拳之練習談》說,“太極拳,乃柔中寓剛,綿裏藏針之藝術。。。 。。。”;再如《太極指明法》說,“用勁不對,不用力不對,綿裏有剛對”。(見楊澄甫著《太極拳使用法》一書第85頁,文光印務館1931年版)但這裏的 “不用力”,顯然是指“柔而無剛”而言,所以是“不對”的。這要從上、下句做全面的辨析,而不可斷章取義。換言之,上文“用意不用力”是正確的,而此處指出綿而無剛的“不用力不對”,那也是正確的,兩者並無矛盾。因此前者是指意識貫注之意向,而後者是指勁力之剛柔,所說的不是一碼事。

4、力強十會,巧破千斤

楊澄甫先生還在《太極拳使用法》一書的“雜說”一章中說:“有說一力強十會——有理,我說一巧破千斤——不錯!”

近年來,在太極推手競賽中,常見一些人由於訓練不足,以致頂、抗等毛病嚴重。在兩力相抵的情況下,自然是力大者勝。這樣力大的選手一時得勢,“一力勝十會”的說法,又引起許多太極拳愛好者的重視。我們並非不要此“一力”,而是相對地重視“一巧”。同時,此一力務虛是活力、內勁,而不可是“牛力”、拙勁。 “雜說”雲:“不要懼牛力,巧內功不能勝大力者何必練拳?!千斤落空無所用矣!”此足以說明,太極拳還是主張“尚巧不尚力”的。不過,卻不能因之認爲太極拳是不用力的,否則把相對的道理加以絕對化,那真理也就立時變爲謬論了。至於力的性質,那更須判明,因爲我們所要的是太極內勁,而絕非拙力僵勁。

5、“用筆之力,不在於力”

最後,我們從古代學說中也可以找到相類似的論說。古人說:“他山之石,可以功玉。”書法與拳法雖分屬文事與武術,但古來各種技藝,在某些基本原理方面是不無相通之處的。而歷史悠久的書學,對著書立說較遲的拳學來說,啓示尤多。如林韞在《撥鐙序》中說:“盧肇謂林韞曰:子學吾書,但求其力耳。殊不知用筆之力,不在於力;用於力,筆死矣!”這席話與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的主張豈不恰合?!

宋代書法名家米芾《海岳名言》說:“世人多寫大字時,用力捉筆,字愈無筋骨神氣,作圓筆頭如蒸餅,大可鄙笑!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做作乃佳!” 這裏所說的“筋骨神氣”和“鋒勢備全”,都體現着自然流露的內在勁力,也即“筆力”。但決不是靠“用力捉筆”或“刻意做作”所能取得的。因爲越用力,筆越死;筆越死,筆力越弱,結果就不免弄巧成拙了!

太極拳怎樣做到用意不用力2

如何學太極拳

1、注意放鬆、不用拙力

放鬆不等於鬆懈,而是在身體自然活動或穩定的`情況下,使某些可能放鬆的肌肉、關節做到最大限度的放鬆,動作時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勁,太極要求上體正直、安舒,不要前俯後仰或左右偏鈄,兩臂該圓的就要圓滿,腿該屈的就必須屈到所要求的程度。

2、虛實分清、重心穩定

初步瞭解太極拳的姿勢動作要領後、就要進一步請注意動作的虛實和身體的重心問題,一個姿勢到一個姿勢牽扯到姿勢的連接,處處貫穿着步法的穿換和重心的轉移,由實到虛,由虛到實,即要分明,又要連貫不斷。

3、上下相隨、周身協調

上下相隨,就是下肢和上肢的動作要協調一致,不要下肢的動作完成了,上肢的動作還沒有完成,初學者雖然在理論上知道要以腰部爲軸,由軀幹帶動四肢來完成動作,但做起來往往不能密切配合,所以先通過單式練習,以求四肢的協調,然後再通過全部動作的連貫練習,逐漸達到全身的協調和完整,從而使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鍛練和發展。

太極拳怎樣做到用意不用力 第2張

太極拳有什麼特點

1、全面鍛鍊

太極拳的動作有幾個極爲重要的特點,如柔軟、慢、連貫、走弧線(即圓形動作)和一動無有不動,都是鍛鍊上絕對不可忽視的法則。在這裏只拿一動無有不動的特點來證明它的全面鍛鍊作用。

2、趣味濃厚

太極拳的動作都走圓形或者弧形的線路,在初練架子時,不容易做好圓形動作,當然趣味較少。但練到後來,越練越熟;圓轉如意的程度不斷提高,便會發生濃厚的趣味。到最後,如能在圓形動作中,運用虛實變化和運動調息的功夫時,它的趣味也就更加層出不窮了,趣味濃厚能提高鍛鍊情緒,對促進健康很有好處,這也是太極拳所具有的優點之一。

3、人人可練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也並不難學,而且動作的或高或矮和用力的或多或少都可根據特點,以適應病人的不同要求(但正在咯血或者出血的病人除外),所以能幫助病人在恢復和增進機能活動上獲得顯着的效果。

太極拳怎樣做到用意不用力 第3張

練太極拳能長高嗎

對發育階段的人有一點點效果。

體育運動會讓人新陳代謝旺盛,生長激素分泌量明顯增多,促進身體的發育,使身體稍微更高一些。但這種作用是很小的,而太極拳在衆多運動中也沒有任何優勢。

練太極拳會阻礙長高嗎

不會,太極拳不會影響身體發育,其中也沒有任何阻礙長高的因素。練太極拳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目的,不用過於擔心。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