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親子溝通的技巧

親子溝通的技巧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子溝通的技巧?無論在什麼時候做好溝通都是很重要的,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是否良好,親子溝通技巧發揮了關鍵作用。良好的親子溝通能讓家庭氣氛更和諧,教養子女也變得更輕鬆。下面分享親子溝通的技巧?

親子溝通的技巧1

1、關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說話時,父母一定要用關心的眼神注視着孩子,隨時注意孩子的表情、行爲,以適時給予輔導與協助,這也能讓孩子有更多被重視的感覺。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說話時,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讓孩子能聽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並且要重複自己所說的話,直到孩子瞭解爲止。

親子溝通的技巧

3、語調有變化

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說話的語調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變化,這樣更能吸引孩子來注意傾聽。

4、內容要具體

說話的內容要具體,而且是說現在的事,否則孩子提不起足夠的興趣來交流。

5、語氣要溫柔

不要老是用責備的語氣,多使用溫柔、建議的語氣,例如“不然,你說說看……”“媽媽很想聽聽你的想法”,這樣一來溝通的氣氛纔會好,孩子也更願意說出自己的心事。

6、要面帶微笑

當孩子願意說出自己的心事時,請您面帶微笑注意傾聽,這樣孩子才覺得父母對自己很關心、很重視。千萬不要邊做其他事邊聽孩子說話,那樣孩子今後可能就不願意和父母進行交流了。

7、能發現優點

父母應該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要知道,獎勵往往比懲罰更有效,而且親子關係也不至於太緊張。

8、會換位思考

要將心比心,父母應該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事情,這有助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彼此之間更貼近。

親子溝通的技巧2

親子溝通中語氣的應用技巧

一、用中等平和語速來引導孩子

隨機舉例:一個四歲的女孩子,媽媽平時說話時,慣用命令式的語言。孩子正在看動畫片,很入神,不知不覺間已經超時了,這時媽媽用短促而有力的聲音對女兒說:“把電視關掉!快點!到時間了!”再看孩子,沒有任何反應。媽媽再次重複剛纔的話,孩子仍沒有反應。這時媽媽就忍不住發火了,“我給你說了幾遍了?爲什麼不把電視關掉?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說這番話時,媽媽聲音很大,並且完全用指責的口吻。

例子分析:這位媽媽與孩子交流時,完全沒有注意自己說話聲音是很刺耳的,第一句話儘管是在提醒孩子到時間了,但是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因爲孩子當時已經被動畫片深深地吸引住了,注意力根本沒有放在聽媽媽講話上。幾次重複後,媽媽看到孩子沒有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便陷入憤怒情緒中,其結果是孩子被惹煩了,反抗情緒開始表現出來,我偏就不關電視,我偏就看。

正確的表達:媽媽提前五分鐘,走到女兒身邊,彎下腰,看着告訴女兒:“寶貝,你還有五分鐘就到結束時間了,請做好準備喲?繼續看吧,媽媽不打擾你,時間到時,媽媽會通知你的。”(這是一種陳述式的表達,話語平和,很容易讓孩子接受)

時間到後,媽媽再次走到女兒面前,用身體擋住女兒看電視的視線,彎下腰對兒女說:“寶貝,你想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嗎?如果不讓眼睛休息的'話,就會傷害到眼睛的,來吧,寶貝,我們離開電視,讓眼睛休息一下。”(出於對孩子視力保護角度去引導孩子結束本次看動畫片)媽媽說完伸出手,牽起女兒的手離開電視前。

或者換一種方式來表達:“寶貝,到結束的時間了,你來關電視,還是媽媽關電視呢?”(用平和而有選擇性的話語,讓孩子參與到結束關電視這件事中來)

溫馨提示:像上述表達,媽媽就顯得非常從容,完全沒有用過度重複命令的語言,在保持有節奏的話語同時,還配合以肢體動作,既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時又讓孩子從媽媽的話中做出選擇。這樣的親子溝通,顯得特別簡潔,把引導變得相對簡單很多,而孩子也特別容易接受。

親子溝通的技巧 第2張

二、用簡潔有力度的語速引導孩子

隨機舉例:一個六歲的男孩子,爸爸平時說話時慣用生硬的命令。孩子在吃飯時,邊吃邊玩兒手裏的玩具,看到孩子不夾菜,奶奶時不時給孫子夾上菜送到嘴邊。爸爸看到這種情形,就大聲指責孩子:“把你的玩具的扔掉,趕快吃飯,聽到沒有?”孩子仍舊在自顧自邊吃邊玩兒。爸爸又說了一遍,孩子照舊。爸爸火了,一把搶過孩子的玩具,摔在地上。再看孩子哇地大哭起來,飯也不吃了。

例子分析:這是一個沒有就餐規則的家庭,爸爸只把注意力放在阻止孩子吃飯時不允許玩兒玩具上,而沒有在飯前強調就餐規則,讓孩子清楚在就餐時應該遵守什麼樣的秩序。這種隨機下命令的方式,語氣很生硬,動作比較粗魯,根本起不到教育和引導作用,孩子自然無法認真吃飯。

正確表達:“兒子,請把你的玩具送到玩具箱裏,現在就去!然後回來坐下,認真吃飯。”(中等聲音,簡潔而有力度,且目標指向很明確)當孩子聽到爸爸的話時,正常情況下,都會按着要求把玩具送到玩具箱,或者指定的地點。

或者說:“兒子,現在是吃飯時間,請把玩具放下,吃完飯再玩兒。”(用目光看着孩子,直到他把玩具放下吃飯)當孩子吃飯的時候,爸爸可以順手把玩具從桌上拿開,這樣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緒,同時又不影響吃飯。

溫馨提示:對於沒有制定家庭規則的家庭,孩子生活秩序是很凌亂的。如果想讓孩子做任何事都有條有理,必須要排除影響孩子做事的因素,而規則就是把影響到孩子做事的因素提前以文字形式做出描述,這樣就能讓孩子清楚,做一件事的過程中,有哪些無關的事不允許做。就拿上面就餐這件事,事前要明確規定,吃飯時不得把玩具帶到餐桌上,要保持好坐姿,按時吃飯,到截止時間就收拾碗筷,不認真吃飯者,飯後沒有零食等。這樣一來,孩子就非常清楚吃飯的具體規定,自然不會邊吃邊玩耍了,如果不認真吃飯,到了截止時間就收拾碗筷,吃不飽,飯後沒有零食會捱餓。

三、用講故事的口吻來引導孩子

隨機舉例:一個12歲的男孩兒,媽媽平時慣用喋喋不休的話來要求兒子做事,可是動不動就會遭到孩子的強烈不滿和反抗。比如兒子經常說:“我偏不,我就不,你能把我怎麼着?”或者有時兒子會乾脆捂住耳朵不聽媽媽的話,氣得媽媽只能揮起巴掌。就拿兒子經常到學校門口的小商店去買零食來說,媽媽經常強調不要去那裏買一些質量不可靠的東西,但兒子就是不聽。

例子分析:爲什麼這個男孩子總是和媽媽對着幹呢?這裏最關鍵一點,就是媽媽完全不顧兒子的感受,一廂情願在嘮叨個不停,這種單向交流完全失去了意義,就像媽媽在自言自語一樣。如果媽媽想讓兒子儘量少去小商店買沒有質量保證的小食品,必須要先理解兒子對小食品的渴望,同時還要在此基礎上給兒子解決到哪購買小食品的途徑,最後再通過事後教育和引導,讓孩子學會吃零售的自我控制。

正確表達:“兒子,媽媽經常看到你在學校門口買小食品,我知道你喜歡吃,我不反對你,今天我給你講一件事吧,或者對你有啓發呢。想聽嗎?”(媽媽不反對,自然兒子就心情不錯,同時要講一件事,會引起兒子的好奇)

“兒子啊,最近媽媽瞭解了有關於學校周圍商店賣食品的情況,我發現那些小食品絕大多數都是一些小手工作坊,或者不正規的食品公司生產的。甚至還有一些黑心的廠家,把地溝油提煉過濾後,用來炸制小食品。這些地溝油裏含有很多對人體有危害的物質,如果經常吃,很容易讓身體受到傷害。曾經有一些孩子因爲經常吃這些垃圾食品,得各種各樣的疾病,甚至還有得癌症的呢。你說可怕不可怕?我不知道你在吃那些小食品時,如果想到是地溝油炸製出來的,你噁心不噁心,你還有勇氣繼續吃沒有?如果你因吃這些東西而得了病,你說媽媽多心疼啊,且不說花多少錢來治病。”(媽媽用緊張和擔心的語氣來描述,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媽媽的愛)媽媽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兒子清楚小食品的來歷,以及危害,通過引導和啓發,讓兒子對小食品有了新的認識。

“如果你想吃零食,也沒有問題,我們可以到的超市或者商場去購買,早晨可以帶上放在書包裏,利用課間或者放學以後的時間去吃,但是我建議你最好少吃零食,因爲零食吃多了,到吃飯時間你就不餓了。這樣一來,你的飲食規律就人爲破壞了,最直接的後果,因爲營養不均衡,影響你的生長髮育。”(這樣的口吻很容易讓孩子接受,既不人爲拒絕,同時又給孩子提供瞭解決他想吃零食的方法。)

溫馨提示:對於年齡稍大的兒童或者少年,如果只用命令、要求的口吻去和孩子交流,基本上不會起到教育和引導的作用,因爲孩子們不喜歡這種方式。同時還要看到,孩子內心有想法,有需求,有渴望,如果家長不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只一味地拒絕、阻止和強迫,不要說想讓孩子明白事理了,連最起碼讓孩子傾聽的意願都達不到。

四、用家庭規則來引導孩子

隨機舉例:一個六歲的女孩兒,平時在做事時,總會和媽媽講條件,而媽媽也會拿條件做交換,來想盡一切辦法,希望讓孩子完整地做好一件事。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媽媽發現孩子做什麼事都不願意多付出努力,比如拿學琴這件事來說,孩子會隨着情緒來練,情緒好了,會練的非常專注,情緒不好時,則會選擇逃避。

例子分析:孩子經常和父母講條件,這是家庭裏沒有規則造成的,因爲孩子講條件透出的是想逃避做事,或者想着辦法去實現自己的內心想法的外在體現。同時家長隨着孩子的思路走,試圖用自己的條件讓孩子得到滿意後再做事,這本身就會強化孩子攪盡腦汁去想更多的辦法,拿出更多的條件來對付大人。時間久了,會讓孩子養成凡事找藉口,甚至會撒謊的壞習慣。

正確表達:“寶貝,你喜歡學琴嗎?如果你喜歡,現在和媽媽一起制定學琴時的規則吧?這樣媽媽就不用每天和你說說講講了,因爲學琴是你自己的事,有了規則,你就可以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了,如果你違反了規則,你遵照懲罰約定,媽媽來監督實施就可以了,對不對啊?”(媽媽把平時孩子存在的問題,直接陳述出來,語速不緊不慢,沒有讓孩子找到講條件的空子)

或者反問:“寶貝,你願意天天聽媽媽嘮叨嗎?願意被媽媽強迫着學琴嗎?如果不願意,到時你就遵守約定就行了。”(這種語氣和口吻,恰好能讓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因爲可以少聽一些嘮叨,少受一些強迫了)

溫馨提示:面對規則時,孩子可能會抱着僥倖的心理,比如用不想學做爲藉口來威脅大人。如果孩子說這樣的話,家長就可以直接告訴孩子,規則有約定,做不到,做不好,最後的結果不是你想不想學的問題,而是你是否還有機會摸到琴的問題了。這樣一來,孩子就清楚,耍賴或者找藉口是沒有用的,威脅不會嚇倒任何人。當孩子清楚規則的底細後,自然會在違反規則受到懲罰後,慢慢適應並遵守規則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