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女性健康 > 人體後背的經絡

人體後背的經絡

來源:女友組    閱讀: 6.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體後背的經絡。人是非常複雜的動物,我們人後背有着各種各樣的經絡,這樣的經絡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東西。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詳細的瞭解人體後背的經絡的相關內容。

人體後背的經絡1

1、背部的經絡名稱及位置

十二經脈對稱的分佈於人體的兩側,分別循行於上肢或下肢的內側或外側,每一經脈分別屬於一個髒或一個腑,因此,十二經脈中每一經脈的名稱,包括手或足、陰或陽、髒或腑三個部分。手經行於上肢,足經行於下肢;陰經行於四肢內側,屬髒,陽經行於四肢外側,屬腑。其中腰背部共2條經和5條脈,督脈位於後正中線,膀胱經第一側線旁開後正中線1.5寸,爲全身背俞穴所在,膀胱經第二側線-旁開後正中線3寸,沿肩胛骨內側線下行。

人體後背的經絡

2、背部經絡疏通的好處

背部經絡疏通是一種保健性的治療,主要適用於感染治療、背部疾病治療等,通過背部經絡疏通能治療很多疾病。使用此項治療好處也是很多的,患者做此治療多是拔罐治療,治療時通過背部的穴位刺激,使用背上的經絡全部打開,就有疏通的功效。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脈的循行線,它總督一身之陽經,有統帥、調節、聯絡其它陽經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兩側的膀胱經又貫通全身上下,五臟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應的反應點,臟腑機能發生的病理性變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應出來。

如果經常在背部正中或兩側拔罐。這種特有的刺激,不僅有利於快速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而且能調節臟腑,促進血液循環,通過神經系統的傳導作用增強內分泌功能,激活免疫細胞,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可見,背部拔罐好處多多,喜好拔罐的朋友,不妨在背部拔罐。拔罐背部經絡疏通的好處有哪些呢?可治療疾病也可預防疾病,拔罐是中醫裏很經典的治療方式,多數人都進行使用。

人體後背的經絡 第2張

3、中醫怎樣疏通背部經絡

背部的經絡連接身體各個部位,經常背部按摩能打通全身氣血、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可緩解全身疲憊和肌肉疼痛,去病強身、增加人的抵抗力等等。下面我們來看看背部按摩的方法。

中醫認爲人體的多個穴位繫於背部,適度捶打北部可振奮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等,達到消除疲勞、安神等作用,並可強化內分泌及神經系統,提高免疫力。捶背簡單易行,不受時間約束,通常有拍法(虛掌拍打)和叩法(虛拳叩擊),兩種手法均宜輕不宜重,力求動作協調、節奏均勻,着力富有彈性。捶背時,雙手沿脊柱兩側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輕拍輕叩,捶擊力度以能使身體震動而不感到疼痛爲宜。可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被捶者可坐可臥。一般捶背頻率以每分鐘60至100下爲宜,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時間以20分鐘爲限。

全身重要的經絡有哪些

經絡學是古老中國醫學的一部分,在中醫理論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該學說認爲人體經絡分爲經脈、絡脈,以及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經脈又分爲正經(十二條,稱爲‘十二經脈’)和奇經(八條,稱爲‘奇經八脈’)。絡脈又分爲浮絡(體表部位的脈絡);別絡(較大,共十五條,其中‘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各一支別絡,再加上脾之大絡,共十五支,合稱‘十五別絡’);孫絡(絡脈最細小的分支)。

人體後背的經絡 第3張

人體經絡的重要意義

經絡對人體而言非常重要,它既能決生死,又能處百病,因爲人之所以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由於經脈縱橫交錯,出入表裏,內聯五臟六腑,外至皮膚肌肉來連絡的,而經脈之氣運行正常對於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所起的重要作用。運行氣血,營養臟腑天然氣需要用管道輸送到各個地方,同樣,氣血也要通過經絡輸送到身體各處,滋潤全身上下內外.這是經絡的第二個作用。經絡穴位還可以反映人內在的毛病,中醫稱之爲"以表知裏"。

人體後背的經絡2

1、人體後背的經絡主要有督脈和膀胱經的分佈。督脈分佈與後正中線上,足太陽膀胱經分佈於其兩側旁開1.5寸、3寸的位置,與督脈平行。由於肩胛內側緣到後正中線的距離爲3寸,所以過二者的中點,引一條與督脈平行的線就是膀胱經的第一條經絡。通過肩胛內側緣引一條與督脈平行的線就是膀胱經的第二條經絡的分佈。人體各個臟腑的背腧穴都位於膀胱經的第一條經絡上,比如常用的肺俞穴、脾俞穴等。一般拔罐、艾灸都選取後背的腧穴。

人體後背的經絡 第4張

2、人體背部的經絡主要是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這兩個經絡貫穿了人的後背。督脈在人的後背正中央,在脊柱上從上到下,貫穿人的整個脊柱,足太陽膀胱經從脊柱旁邊1.5寸開始向下行走,這兩條經絡是背部主要的兩條經絡。患者如果發生頸肩腰痛或者一些內科疾病,可以通過鍼灸相應的穴位來治療,也可以選擇用艾灸的方法來刺激穴位,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人體後背的經絡3

經絡與陰陽

人生有形,不離陰陽。根據經絡在人體四肢、軀幹的循行路線,又可分爲陰經和陽經。例如,十二經脈就分爲手三陽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和足三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此外,十二經別、十二筋經和絡脈等,都有陰陽之分。而在經脈內的經氣,則通過腧穴的不斷調整以保持陰陽經氣的相對平衡。正如《素問·調經論》所說:“夫陰與陽,皆有腧會。陽注於陰,陰滿之外,陰陽勻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日平人。”

人體後背的經絡 第5張

經絡與臟腑

經絡與臟腑有直接聯繫,每一經脈各屬一髒或腑,並以其所屬臟腑命名。“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是指十二經脈中氣血流行是循環貫注的。《靈樞·營氣》就其具體流注次序作了詳細描述:“故氣從太陰出注手陽明,上行注足陽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問,與太陰合;上行抵脾,從脾注心中;循手少陰,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陽,上行乘腋,出顱內,注目內眥上,上巔,下項,合足太陽;循脊,下尻,下行注小趾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陰;上行注。腎,從腎注心外,散於胸中;循心至脈,出腋,下臂,出兩筋之間,人掌中,出中指之端,還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陽;上行注膻中,散於三焦,從三焦注膽,出肋,注足少陽;下行至跗上,復從跗注大趾間,合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注肺,上循喉嚨,入頏顙之竅,究於畜門。其支別者,上額,循巔,下項中,循脊人骶,是督脈也;絡陰器,上過毛中,入臍中,上循腹裏,入缺盆,下注肺中,復出太陰。此營氣之所行也,逆順之常也。”

經絡與肢節

經絡內與臟腑聯繫,外聯肢節分佈於體表。從《馬王堆帛書》中的十一經脈,到《黃帝內經》變成了十二條經脈,並有了明確的表裏經和同名經關係。從十二經脈的分佈來看,手三陰經都分佈在胳臂的內側(陰面),而手陽明在前側面,手太陽在後側面,手少陽在胳臂的正背面。如果讓胳臂自然下垂,則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與足部的六條經脈完全相同。在身體軀幹部,足陽明在前,足少陽在側,足太陽在背,仍然與四肢的情況大體相同。由於軀幹只有三個外側,故這時的足三陰經應該循經行軀幹的內部,這樣符合“陽在外,陰在內”的.中醫陰陽思想。 經絡的內涵有兩個方面,一是路線,二是功能。經絡的路線在人體線路圖上較清楚,但它的功用較爲複雜而難理解。這個問題在醫學鉅著《黃帝內經》中亦有所講解:“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即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

經絡與肌肉

肌肉系統是人體中最豐富的外周組織,它受中樞神經控制,可產生緊張和鬆弛等不同的狀態,還存在着複雜的反射關係。這與經絡暢通與否、心理調控情況,以及各經脈和絡脈之間存在着非常密切的關聯。“外練筋骨皮”,一個習練者在練功的過程中,寧靜自然、放鬆肌肉,是疏通經絡最基礎的功法之一。《靈樞·營衛生會》指出:“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容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暝。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暝。”

經絡與穴位

經絡與穴位是兩個關係極爲密切的概念,穴位是叉點狀,經絡是路線狀。從許多穴名取自循經路線的部位來看,穴位就是來源於經脈上的一些特殊的叉點。從中醫的循經按穴道理來分析,經絡的“不通則痛”和穴位的“以痛爲腧”的原理,則形成了穴位是經絡調控點的關係。當然,也有一些穴位,諸如背腧穴和阿是穴,它們與經脈的關係不太大,但在中醫上它具有止痛的治療意義。《靈樞·背腧》中言:“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所以,這裏指的穴位是經絡線上的穴,即經穴。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