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女性健康 >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我們的人的身體是有很多經脈構成的,每一條經絡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那下面小編分享一篇關於背部經絡圖解大全的相關內容,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吧!

背部經絡圖解1

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人都會感覺背部痠痛、經絡不通,想要告別這些症狀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經絡按摩。今天,小編就爲大家帶來了背部穴位圖,爲大家介紹最爲全面的背部穴位,需要的朋友快快選擇收藏吧!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肩中俞

肩中俞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於大椎側面2寸處。其主要主治呼吸道系統病症,如:哮喘、支氣管炎等。經常按摩還能夠有效緩解視力減退、腰背疼痛等問題。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2張

三焦俞

三焦俞穴位處於人體第一腰椎棘突之下,於大椎側面1.5寸處。其主要作用於腰痛、月經不調等症狀。對於腹脹且有妊娠反應的女性,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3張

風門穴

風門穴位於背部胸椎2節與三節之間,處於大椎側面2cm處。經常按摩風門穴能夠有效去除風邪,緩解後背疲乏、無力等症狀。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4張

心俞穴

心俞穴位於人體第五節胸椎棘突下方,大椎側面1.5寸的位置。按摩心俞穴能夠有效緩解心慌煩悶、口渴不適等症狀。此外,心俞穴還能夠治療恍惚健忘、心悸等病症。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5張

膽俞穴

膽俞穴其位於人體第十節脊椎椎突下方,大椎側1.5寸位置處。膽俞穴有疼痛感多爲黃疸病病症反應,其也多爲下肢麻木反射區域。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6張

膏肓穴

膏肓穴位於人體背部,第四節胸椎椎突下側,大椎側3寸左右。膏肓穴主治人體肩膀僵硬、痠軟等症狀,長期按摩能夠緩解肩頸腫痛等症狀。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7張

肺俞穴

該穴位位於人體第三節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開1.5寸位置。如果肺俞穴有隆起的情況,多爲胸中有肺熱、且伴隨呼吸道疾病鏡框。經常按摩肺俞穴能夠緩解皮膚腫痛、氣喘咳嗽等病症。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8張

膀胱俞

膀胱俞主要衛浴人體第二骶椎椎突之下,大椎旁開1.5寸的位置。如果膀胱俞有橢圓形的結節,大多爲遺尿症預兆,按壓有疼痛感則多爲腰痛、下肢麻木的前兆。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9張

肝俞穴

肝俞穴位於人體第九屆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側1.5寸位置。如果肝俞穴有結節,則多半爲失眠、頭暈等症狀前兆。一般情況下,肝俞穴有棱狀結節多爲腹脹、黃疸的病發前兆。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10張

小腸俞

小腸俞位於人體第一節骶椎棘突下方,旁側1.5寸位置。小腸俞如果出現氣泡轉動感,一般爲女性子宮下垂的表現。而有橢圓形結節,則多半爲頭暈、頸部疾病的前兆。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11張

腎俞穴

腎俞穴位於人體脊椎椎突下方,大椎側面1.5寸位置。一般情況下,如果腎俞穴有結節症狀,多爲尿血、腰痛以及陽痿的前兆,同時也會伴有耳鳴、頭暈的症狀。

背部經絡圖解2

背部反射區圖及口訣

後背爲五臟六腑的反射區,從頸下二寸開始,以手掌大小爲一個反射區,向下依次順序爲肺區、心區、肝區、脾區、腎區、排泄區、生殖區,共爲七個反射區。

五臟五怕:1、“肝將軍”怕堵;2、“心君主”怕累;3、脾胃忌生冷;4、肺怕環境差;5、腎怕缺水

五臟六腑在背部的反應區【背部圖及口訣】

肺部嬌嫩最上面,左邊爲心右爲肝,

下面左脾右是膽,再下左胃右小腸,

臀上左腎加膀胱,右邊子宮和大腸。

1、體雕目測法

(1)背部膚色不均,屬肝膽排毒功能下降。

(2)背部毛孔粗大,爲體質虛寒,溼氣重,水分滯留體內,引起手腳冰涼怕冷,下身腫脹等症狀。

調理師建議:防止脂肪性病變、阻止肝纖維化形成、促使肝細胞恢復、減輕乃至逆轉早中期肝硬化,增強抗體免疫、提高抗病能力,增強肝膽排毒功能,具有全面、有效的保肝、護肝作用。

2、肺區診斷

(1)拇指推肺區膀胱經,出現微血管擴張的現象。

(2)背部長痘爲肺風粉刺,體質燥熱,多爲肺陰虛。

(3)便祕宿便,鼻咽喉不適,面部毛孔粗大。

調理師建議:宣肺化痰,溫經通絡,止咳定喘;疏通氣管,修復粘膜,消炎鎮咳,激活免疫系統,快速消除肺內寒毒,改善肺功能,增強肺動力,降低器官粘膜的興奮性,解除痙攣,增加呼吸功能,達到全面止咳的效果。

提示: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心區診斷

(1)拇指推心區內膀胱經,出現發紅現象,心火旺。

(2)眉心長痘,面部潮紅多爲虛火上炎。

建議:調心降壓,安心斂神、緩和身心,激生正氣,調整陰陽,打通經絡;調節肌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

提示:體胖者胸悶氣短,體瘦者失眠多夢。

4、肝區診斷

(1)肝區膚色不均發青爲肝膽排毒功能下降。

(2)肝區突出爲肝功能下降。

(3)眼乾澀充血,眼袋大,視力下降爲肝火旺盛。

5、脾區診斷

(1)脾區膚色發黃爲脾胃不和。

(2)口腔潰瘍,口周、額頭易生紅色痤瘡爲脾胃實熱。

(3)皮膚鬆弛,虛胖者多爲脾氣不足,舌苔黃膩,便祕實胖者多胃火旺盛。

調理師建議:潤脾益胃養胃。

【背診圖】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12張

6、腎區診斷

(1)腎區凹陷,腰部顏色發黑,多爲腎水不足。

(2)面部易生烏雲狀片黑斑,手腳冰涼怕冷爲腎陽虛。

(3)聽力下降耳鳴,腰痠,手腳燥熱怕熱爲腎陰虛。

調理師建議:滋陰補腎強腎灸”,抗疲勞,抗衰老,補充腎陽,補充元氣,強身健體。對容易疲勞或體力衰弱者有相當助益; 修補腎臟對水的排泄和調節功能的損壞。

7、生殖區診斷

(1)生殖區凸起:月經量少,經血色暗血塊,痛經。

(2)生殖區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經量多提前或退後,多爲宮寒宮冷症狀。

調理師建議:培元固本,調和氣血,調和衝任,溫經通絡,消炎止痛,解毒殺蟲,抗菌止癢,燥溼止帶;擴張微血管,改善微循環,加強血管內活性物質的釋放,激活人體內生物分子;提高人體新陳代謝

背部經絡圖解3

大家的身上是有很多經脈的,如今健康養生被大家愈來愈高度重視,背部經絡疏通就變成一種健康養生的方法,背部經絡遍佈的比較多,常常輸通背部的經脈能夠醫治一些慢性疾病,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並且也會令人越來越年輕,背部上關鍵的經脈便是督脈。

背部經絡圖解:

十二經脈對稱性的'遍佈於身體的兩邊,各自循行於上肢或下肢的裏側或兩側,每一經絡各自歸屬於一個髒或一個腑,因而,十二經脈中每一經絡的名字,包含手或足、陰或陽、髒或腑三個一部分。手進行於上肢,足進行於下肢;陰經行於四肢裏側,屬髒,陽經行於四肢兩側,屬腑。在其中腰背部共2條經和5條脈,督脈坐落於後正中心線,膀胱經第一側線旁開後正中心線1.5寸,爲全身背俞穴所屬,膀胱經第二側線-旁開後正中心線3寸,沿鎖骨內側線下滑。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13張

背部經絡疏通的益處:

背部經絡疏通是一種健康保健性的醫治,關鍵適用感染醫治、背部疾病治療等,根據背部經絡疏通能醫治許多病症。應用該項醫治益處也是許多的,病人做此醫治多是拔火罐醫治,醫治時根據背部的穴位刺激性,應用身上的經脈所有開啓,就會有輸通的作用。背部正中間的脊柱是督脈的循行線,它省長一身之陽經,有統領、調整、聯繫其他陽經的功效,影響力十分關鍵。而脊柱兩邊的膀胱經又全線貫通渾身上下,五臟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是有相對的反映點,五臟六腑功能產生的生理性轉變,都可以在背部俞穴上反映出去。

假如常常在背部正中間或兩邊拔火罐。這類獨有的刺激性,不但有益於迅速經絡疏通、均衡陽陰,並且能調整五臟六腑,推動血液循環系統,根據中樞神經系統的傳輸功效提高內分泌作用,激話細胞免疫,提升本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性工作能力,降低病症的產生。由此可見,背部拔罐好處多多的,愛好拔火罐的盆友,何不在背部拔火罐。

背部經絡圖解大全 第14張

中醫學如何輸通背部經絡:

背部的經脈聯接人體每個位置,常常背部按摩能連通全身血氣、推動血液、血循環及組織間的新陳代謝、可減輕全身疲倦和肌肉疼痛,去病強身健體、提升人的抵抗能力這些。下邊我們討論一下背部按摩的方式 。

中醫學覺得身體的好幾個穴道繫於背部,適當敲打背部可振作陽、經絡疏通、推動血氣運作等,做到緩解疲勞、安神助眠等功效,並可加強內分泌及中樞神經系統,增強免疫力。捶腿簡便易行,不會受到時間管束,一般 有拍攝手法(虛掌敲打)和叩法(虛拳敲擊),二種技巧均宜輕不適合重,務求姿勢融洽、節奏感勻稱,切實頗具延展性。捶腿時,兩手沿脊柱兩邊由上而下或由上而下輕輕拍打輕叩,捶擊幅度以能使人體振動而不覺得疼痛爲宜。可自身敲打,也可由別人敲打,被捶者可坐可臥。一般捶腿頻率以每分60至100下以宜,每天可捶腿1至2次,每一次捶腿時間以20分鐘爲限。

全身關鍵的經脈有什麼?

經絡學是歷史悠久中國中醫藥的一部分,在中醫基礎理論中佔據獨特關鍵的影響力。該理論覺得經絡分成經絡、絡脈,及其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經絡又分成正兒八經(十二條,稱之爲‘十二經脈’)和奇經(八條,稱之爲‘奇經八脈’)。絡脈又分成浮絡(表皮位置的多元性);別絡(很大,共十五條,在其中‘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各一支別絡,再再加脾之大絡,共十五支,統稱‘十五別絡’);孫絡(絡脈最細微的支系)。

經絡的關鍵實際意義:

經脈對身體來講十分關鍵,它既能決存亡,又能處萬病,由於人往往變成一個有機化學的總體,是因爲經絡蜿蜒曲折,進出表中,內聯五臟六腑,外至皮膚肌肉來連絡的,而經絡之氣運作一切正常針對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治療起着的關鍵功效。運作血氣,營養成分五臟六腑燃氣需要用管路傳至每個地區,一樣,血氣還要根據經脈傳至人體各部,滋養渾身上下內外.它是經脈的第二個功效。經穴還能夠體現人本質的問題,中醫學稱作"以表知裏"。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