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小學讀書隨筆(15篇)

小學讀書隨筆(15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讀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讀書隨筆(15篇)

小學讀書隨筆1

五月的壽光,適逢春末夏初之時,已讓人感到夏的熱烈。山東省小學語文優質課活動在壽光世紀學校拉開了序幕。5月8日至11日,三天半的時間,我有幸聽取全省各地選送的優質課32節,及7節說課,零距離地領略到了來自全省各地教育精英的風采,充分感受到了新課改春風下課堂教學。這更是難得的學習機會,真是受益匪淺,感想頗多。見以下幾點:

一、生本高效課堂,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性。

在一節節精彩紛呈的優質課中,教師的話語霸權減少了,個人表演作秀的成分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眼中、心中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老師們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強,課堂中引進相關文字、音像資料、圖片。特別是適時、適當地補充了一些打動人心的解說,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情境,使學生一下就進入了文本。“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滲透在課堂的方方面面,三維目標的有效結合也給課堂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二、紮實教學,服務學生。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在本次聽到的好評如潮的課中,無論是課文講讀,還是習作指導,教學目標都很明確,從文本的解讀到教學目標的確立,從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運用到教學氛圍的營造,都依據課標要求、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的,都爲了培養學生語文基本能力和素養而設計的,追求的是紮實有效的教學。少了很多形式上的表演,少了一些熱鬧跟浮躁,讓人有自然而然的感覺。

三、在閱讀教學中教授學習方法,教學方法新穎。

這些課堂都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教學方法的教授。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學到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如《走進寓言,品讀人物》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引導。從寓言題目入手,讀題目、品詞句、悟形象、解疑問、知背景、抓聯繫、明寓意。這讓學生掌握學習寓言的方法。

總之,本次外出聽課學習,讓我欣賞到別人精彩的同時,還發現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少講精講,當堂訓練的模式。課後認真反思,堅持寫教學後記。爭取成爲一名有思想、有特色的研究型教師。

小學讀書隨筆2

拜讀了韓興娥老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通俗易懂,淺入淺出,無高深的理論,只有樸實的做法,樸實的話語。令我印象最深的、對我有如此幫助的有以下幾處:

一、 語文教學至簡爲上

1、韓老師的課堂備課簡單,形式簡單。一個簡單的課件,慣用的聽錄音、朗讀、認讀屏幕上的詞語、簡單理解課文(不強求學生的“深刻理解”,學習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等形式。韓老師的絕招:學新東西誰不喜歡?第一遍聽錄音的教室裏一片寂靜,第二遍、第三遍時要求孩子們模仿着小聲念,老師悠閒得很,有精力去注意他們,那些不張嘴、不看書的小傢伙一偷懶就會被老師發現。

2、課外讀物的教學,韓老師提的問題具備兩個特點:一是簡單,絕大部分學生能答出來,差點的學生想一想也能答出來;二是總領全文,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韓老師的備課一氣呵成:讀幾遍課文,把生字詞輸到電腦上,印發給學生,再揣摩一下重難點。韓老師追求的就是簡單,追求的就是自在。

二、語文教學“讀”纔是硬道理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做法是淡化理解,強化朗讀。

朗讀可以通過語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淋漓盡致地表達感情,補充文字上的不足,古人就有三分文七分讀的說法。學生聽了這種生動又感情的朗讀,可以加深對讀物內容的理解,產生朗讀的願望。有了朗讀的興趣,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就能逐漸掌握規律,並把書面上的文字變成頭腦中的形象,連成一幅幅活動的畫面,這些畫面可以喚起學生的想象,加深學生對讀物的理解,自然提高了閱讀的能力。

三、“學以致用”“歸類誦讀”是學習語言的妙招

學以致用是對所學知識最好的複習,韓老師在讓學生背誦《增廣賢文》的同時,倡導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家長都要現學現賣,每有所學,力求馬上運用,就像我們小時候用詞造句那樣。韓老師儘量不讓學生過了夜,讓所學知識沉沒在記憶深處,時間長了便了無痕跡。

四、讓課堂靜下來

1、剛入學初學拼音時規定:老師手指黑板時學生念,老師手放下時學生停止出聲;老師手持卡片時學生念,老師把卡片從胸前放低或藏身後時學生停止出聲;老師伸出一個指頭,示意學生只念一遍;老師兩隻手做暫停的姿勢,學生要立即安靜下來。

2、佈置寫字母的時間要在下課前10分鐘,一旦讓學生動筆,老師再講或讓學生再讀學生們的心裏就有了牽掛的事,他寫不完是不會擡頭的,而等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寫完,需要很長時間,課堂紀律就沒法控制了。不要頻繁地更換教學內容,看書、看黑板、看屏幕的時間不要太短,學生從一個環節轉到另一個環節,需要花一定的時間組織教學。

小學讀書隨筆3

4月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屆時世界各地都會爲此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因此每年的四月,彷彿全世界都充滿了濃濃的書香。中國有句俗語“春來正是讀書時”,在這個綠芽萌發、百花吐蕊的季節,我們將迎來第20個“世界讀書日”。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伴隨我們一生,幫助我們成長,敦促我們奮進。在柳絲青青,百花吐蕊的四月天裏,書香滿懷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精神上的富足,更是展望前程時那一份自信和沉穩。“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改變人生的廣度;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改變人生的終點”。對於一個審美觀、道德觀、人生觀都正處在形成時期的少年人,閱讀書籍不僅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少年人的心靈,幫助他們抵禦世俗的種。種侵染,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更可以豐富學生們的寫作素材,開闊視野,優化文字運用能力;因此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經典名言,可見書籍對寫作的重要意義。想成就高分作文的同學們,別再埋頭苦想了,也許隨便翻開的一本書已經帶你走上了成功之路。

小學讀書隨筆4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隨數學作爲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用懸念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爲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一節新知時,我這樣設計新課導入,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纔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新課的講授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一) 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它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的經驗、揭示的規律,是人類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我們教學生學數學,就是教他們發現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數學,把數學同生活融爲一體,緊密地聯繫起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標》中也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實在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能切實領悟,發現“數學”這一基礎性學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實用意識。那麼,現行的數學教材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體現在何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感受它們之間聯繫?教師應該怎樣處理教材,才能體現數學教學新理念,怎樣組織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呢?現將觀點闡述如下:

首先,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具體體現在那些方面?

新的數學教材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區別,它不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爲主,而是着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爲藍本,取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爲素材,着眼於小問題,昇華出科學性的知識和技能,把學生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大課堂,使得學生融入其中,其樂無窮。如小學低年級課改課程中,開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機靈狗、淘氣、笑笑等作爲主人公,貫穿於整冊教材,學生和活靈活現的主人公一起,暢遊數學這個充滿智慧的王國,寓教於樂。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幣》、《觀察物體》、《統計與猜測》、《時分秒》等直接聯繫生活實際的課題,使得學生能夠寓學於用,活學活用,樂學樂用,直觀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和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處。課堂練習的設計,摒棄了枯燥的寫寫、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賽一賽等遊戲形式呈現,學生在情境中充滿激情的完成知識練習和個性形成,高質、高效的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體味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如何處理教材和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一、創設教學情景,使“數學教學生活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主要包括:

1.新課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枯燥而又幹涸的語言環境,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使得學習變成生硬的知識灌輸過程。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以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導入,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教學《可愛的企鵝》一課時,可以以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看過動畫片《海爾兄弟》嗎?海爾兄弟經常和爺爺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險,春暖花開的這一天,海爾兄弟和爺爺又登上熱氣球出發了,不一會兒,熱氣球飄到了南極,在這裏他們看到了許多可愛的小企鵝(出示圖片:可愛的企鵝)。這是,海爾兄弟又發現了新的數學問題,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小組互相說說,看哪一個小組發現的問題多。”這樣,孩子們的情緒很快就被調動起來,投入到快樂的學習情境中去。

2.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直觀化,使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直觀的像學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體圖形,學生通過看、想,交流,更加具體直觀的瞭解物體的方位特性。

3.教學例題簡單易懂 創設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師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麼教什麼,不能夠靈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數學教學要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要求在簡單的知識框架和結構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課堂變得有血有肉。如在一節三年級的《鐘錶的認識》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加菲貓這個孩子們熟知而又非常喜愛的卡通形象帶到課堂上來,生動而又形象地給學生展示了加菲貓一天中的作息時間,讓孩子們主動說出主人公每個活動的準確時間,藉此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時間的知識有了深刻的瞭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反應是積極的、熱烈的,充滿興趣的,這就使得學生把生活和知識融會貫通,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了熱情和濃厚的興趣。

4.模擬生活 創設情境

既然數學來源於生活有應用於生活,因此,如果在課堂上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上來,那麼,就真正實現了生活和學習的統一。例如,在進行《人民幣》的教學中,可以爲學生創設購物情境,讓學生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可以真實的感受到實踐的細節,合作的樂趣,而且還能夠學習到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用過錢後洗乾淨手,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等生活經驗,切實地在課堂上學會生活。

5.動手操作 創設情境

好動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合作與交流,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與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如在教學《有幾枝鉛筆》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把鉛筆擺一擺,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實踐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擺,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實踐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6. 運用實物(掛圖)創設情境

直觀具體的圖和物是學生最爲感興趣和最能調到學生積極性的,生動的圖畫和具體的形象可以很讓學生快樂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覺地把知識牢牢掌握。如在教學《找規律》時,可以準備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動多彩的形象圖片來吸引孩子主動發現其中的規律。“動物園裏舉行運動會,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你瞧,他們排着整齊的隊伍走出來了。”教師分步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並試着自己貼出圖片,說出理由。

創設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優勢新奇的,富有趣味和挑戰性的。使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真正做學習和生活的主人。在數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爲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加深學生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

二、研究生活中的數學,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教學不單單是爲了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髮現知識及規律產生的過程,長一雙充滿智慧、善於捕捉問題,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的眼睛。所以,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採擷生活數學實例,提煉生活中的實踐素材,爲課堂教學服務。

1.指導學生髮現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以幫其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徐錫數學的最佳途徑。低年級的學生數一數路上的交通燈、家裏的凳子、家用電器的數量,比一比身高、體重,認一認周圍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知道中高年級學生觀察數學美,如形體美、結構美等。感受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習慣。

2.挖掘生活素材 豐富教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課本上所展示的知識相對來說是非常單一、靜態的,那麼,如果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拿來作爲素材,就可以豐富課堂氣氛,使課本知識和生活經歷更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整體、客觀的感知數學,在生活中靈活的用數學,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時的學習用品或生活用品的價格資料,如一枝鉛筆、一塊橡皮的價錢,或者一條毛巾、一斤蔥的價錢是多少,在課堂上把這些資料展示出來作爲題目資源,學生自然會覺得非常親切、真實,培養其熱愛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課堂這個小小的空間裏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3客觀展現生活中的數學原形

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蒐集資料,瞭解生活,提煉生活。例如在教學《出租車上的數學問題》時,教師沒有自己把資料展示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課前自己蒐集搭乘出租車的有關資料,如出租成的起步價,每公里幾家及等待時間與價格之間的問題,熟悉瞭解這些問題後,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得課堂成爲師生、生生之間生動交流的平臺,種種生成性的問題在交流與研討中產生。學生藉此走進了生活,又瞭解到了生活中的數學,真誠成爲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見解,使得課堂成爲生動交流的平臺,產生很多生成性的問題。學生藉此瞭解了生活中的數學,真正成爲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三、數學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設計生活化的問題,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再將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於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爲了便於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後,可以設計符合學生口味的實際行的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實踐活動、生活問題相結合。

1.具有生活化、應用性的練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因此可以設計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喜歡主動地完成。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佔優勢,喜歡生動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過關遊戲、兒童樂園和數學王國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高年級學生可以進行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改變學習和練習是學生負擔的狀況。

2.數學練習的合作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自主完成

現行的數學教材使得教師不斷思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性。爲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實踐能力,爲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個性和品質,可以定期讓學生以班或組等爲單位,製作內容豐富多彩又充滿生活樂趣的《數學手抄報》或《數學牆報》,學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過圖書、網絡等發現的數學問題或數學常識,通過交流、研討,製作出趣味性、綜合性、啓發性的報紙,學生易於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自主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

3.學科生活結合 綜合發展

學生可以在已有基礎上,把生活中發現的已解決或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道聽途說的或充滿趣味的數學問題,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不限制內容和形式,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獲取數學知識,使得數學練習更具有時代性、自主性和個性。學生對發現和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更加深入。

4.評價生活化 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以往的數學評價往往只是單一的等級評價,只是起到了調查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對主體的激勵作用。而生活化的數學評價,恰恰彌補了這些。在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作以評價之餘,從學生的解題思路、能力、習慣、情感、品質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表揚優點,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學生在真實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學習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對認真踏實、書寫工整地的學生評價:你的作業書寫的真漂亮,批改起來可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啊!繼續努力吧,相信你一定會更加優秀!對聰明而又馬虎的學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錯,但是卻出了問題,好好查一查,看看問題出在哪裏?希望你告別粗心,和細心交朋友,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讓學生更愛學數學,更會學數學。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靠教師積極的爲學生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爲學生儘可能的創設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問題情景和練習,把生活實例融入數學,數學問題迴歸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認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貼近生活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學會用數學。

小學讀書隨筆5

我有許多愛好,可我最喜歡讀書。

在上幼兒園時,我還不認識字,總喜歡聽大人說故事,我每次就喜歡坐在某個角落裏聽。

小時候,我愛聽大人們讀格林童話裏的故事,覺得這些故事好玩,好笑。比如《聰明的格蕾特》這個童話中聰明的格雷特,以他非凡的智慧,讓主人赦免他的罪過,重新獲得快樂。

自從我上了小學之後,老師教會了我們漢語拼音,我終於可以自己看書了,這些書都是注有漢語拼音,有《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神話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等等。有的是從書店裏買來的,有的是從哥哥、姐姐那裏借來的。這些文章雖然很短,至多隻有兩三頁,但自那時起我卻更喜歡看書了。

在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的語文書就開始不再有漢語拼音註釋,但這並不妨礙我對讀書的喜歡。看書過程中,不認識的字,要麼查字典,要麼問媽媽。那時候,我不再看童話故事書,媽媽便建議我看歷史故事書,如《三國演義》、《楊家將》、《中國上下五千年》、《中國皇帝史》等等。其中,我特別喜歡羅貫中寫得《三國演義》,甚至在吃飯時我的視線都不肯離開書。

後來,我上了五年級,同學之間開始流行楊紅櫻的作品--《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其中,我瀏覽過《丁克舅舅》、《貪玩老爸》、《笨女孩安琪兒》。我喜歡楊紅櫻的作品,因爲它反映了當代兒童的生活現實與心理現實,隨着“淘書節活動”的開展,我買到了黃蓓佳的作品,至今,已有她寫的5本書了。

那天,大作家張之路來我校,我感到心情無比激動,當場就買了一本《奇怪的紙牌》,而後,又買了兩本《非法智慧》、《魔錶》,我喜歡張之路的非常神祕系列。

媽媽常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從這些書中,我不僅獲得了知識,培養了對文章的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我常常在想,將來我也要寫一本書叫《今天我當家長》。

以上就是我的讀書經歷。

小學讀書隨筆6

紀堯姆米索的《因爲我愛你》。買這本書,也僅僅是因爲它的名字,因爲我愛你,多麼誠實。因爲我也想這樣毫不保留地對你說,那些許多想說的話。

書上說:在人們相愛的地方,是從沒有黑夜的。我們沒有相愛,只要我喜歡你,但我並不覺得有那些孤單落寞,我只覺得心裏澎湃着一種感情,迫切地要找到出口。我知道還不是時候。我需要用很多時間來沉澱這份心情。我覺得命運並不會如何作弄我,如果此心能夠此生如此,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即使是你。突然覺得命運這種說法多少有些自我安慰,明明是自己不能夠在原來的路上繼續走下去,卻還要說是有緣無分。我不相信它——那種很傷心的命運。或許我是太樂觀主義,可我就是這樣快樂的。

悲傷的時候其實不多,寫小說的時候不得不悲傷一些,以便融入那個世界,感受人物,寫出有靈魂的故事。現實中,回憶都是快樂的,不快樂的都歸於平靜了。

你並不是我悲傷的源頭,反而讓我毫無理由地快樂,總是莫名地覺得心情好。看見你不快樂,情緒一定有些起伏,但覺得人生就是這樣,時好時壞,那些快樂傷悲我們都是要經受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快樂的時候就快樂着,沒什麼大不了,以後我一定要來和你一起快樂。你孤獨的時候就孤獨着,沒什麼大不了的,孤獨能夠使人更清楚的看清自己,孤獨與沉默近似,都是人生一場自我超越的考試,我希望你認識它,並通過它。孤獨的背後一定有相守的,我覺得自己好笑,怪你爲什麼不能認識我,早點認識我,不就沒那麼多孤單的日子了嗎?或許你也不在意,因爲你不缺人陪伴,或許也是我自作多情,但是沒試過,誰知道結果呢?我不會現在就放棄的,即使結果是失望,我也要去知曉結果才行。

現在才明白,喜歡一個人,真的只是你一個人的事,是自己的事,無關他人。

那種寂靜喜歡,在紛繁塵世,是一份淡然的溫暖,是對幸福的另一種詮釋。

我的心此時寧靜,也很熱情,卻不矛盾,因爲這就是喜歡你的那種心情。

小學讀書隨筆7

加入教師這個隊伍,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如何建立自己的教學觀念,樹立自己的教學方法,是我苦惱的事情,恰好有幸讀到李烈老師的'《我教小學數學》。

原以爲這本書還是枯燥的說教,沒想到看了幾頁後,這本書卻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不斷地往下看,看完了全書,細細品味,她猶如一杯好茶,品一口,濃香四溢,回味無窮;掩卷凝思,只覺得思緒萬千,真是受益匪淺。

全書主要分“以愛育愛”、 “以會教會”和“課堂教學實錄及教案”三大板塊。

第一篇“以愛育愛” 強調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的範圍,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朋友般地與學生交流。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更要研究如何調動孩子學好數學的積極性,爲學生的成長創設寬鬆健康的氛圍。讀了這本書,才更加明白:“愛”,不是空口號,“愛”就是自然真誠的行動,“愛”中融會着的教師的責任與技巧。

第二篇《以會教會》闡述的是李烈老師對教學的潛心研究的一些優良教學方法。“以會教會”,就是要抓微觀,抓具體,抓落實,體現在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要以新的兒童觀,教學觀重新認識課堂教學。會爲學生的主動學習搭設平臺,會爲學生的發展創設情境,會爲學生的展示提供充分的機會,會給學生的創新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這些思想觀念都體現着李烈老師對教學深層次的思考,體現着以人爲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第三篇是李烈老師的一些課堂教學實錄與教案。細細研讀每一篇教案,她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出發,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合理安排每一個練習,盡心爲學生的學習做好必要準備。在教學中,又不斷運用問題,探討,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

讀了這本書,我在想,在自己的工作中,還有很多很多要學習思考的東西進一步將自己對教育事業、對孩子的愛,化做具體的行爲,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鑽教材、如何以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活動,以人爲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細節,落實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上不斷學習實踐,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行動者。

小學讀書隨筆8

童話,是人們不可拒絕的,童話,也是人們所盼望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像童話般的不可思議,像童話般的美好與幸福。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爲《格林童話》,這本書是由雅可布,格林和他的弟弟威廉。格林兄弟合寫的。

他們的故事素材來源於三種,第一種是巫術,神魔童話,如《石竹》、《白雪公主》、《熊皮人》等;第二則是動物以及動物與人的故事,如《小紅帽》、《狼和七隻小山羊》、《貓和老鼠交朋友》等;第三是常人童話就像中國的“民間故事”一樣,《月亮》、《三兄弟》等都是這類作品。

他們寫作的特點也有三點。首先,格林童話充滿了浪漫詩意的想象。比如,月亮可以一小塊一小塊地被剪下來;一睡就是一百年;胖僕人能一口將大海的水喝乾……。其次,這些童話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溫馨。因爲格林兄弟早年喪父,青年喪母,兄弟倆人相依爲命,共同經受了人世間的憂患困苦,因而更加懂得人間的溫情,如《三兄弟》……。最後,也是格林童話最爲突出的特點,就是讚美勇敢、機智的人物,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宣揚善良必將戰勝邪惡的主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了。

故事大多圍繞四個主題敘述的。好有好報,惡有惡報;誠實守信;貪心貪婪;心地善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典型作品有《小紅帽》,大灰狼雖然吃了小紅帽和她的祖母,但被獵人剪開了肚子,最後死了,小紅帽和她的祖母也得救了。誠實守信的代表作有《青蛙王子》,小公主雖然答應和青蛙成爲朋友,可真正要她做,她卻猶豫不決,不守信用。貪心貪婪的典型作品是《漁夫和他的妻子》,因爲漁夫妻子無止境的貪婪,最後還是使自己一無所有。心地善良的代表作有《金鵝》,白髮矮人只所以總是幫助小傻瓜,都是由於小傻瓜心地善良的緣故。

這些精彩的童話故事確實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格林兄弟能寫出這麼多,這麼好膾炙人口,流芳白世的作品,真讓人敬佩呀!

小學讀書隨筆9

暑假閱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爲教師,爲自己,爲工作的對象,我們教師要認清自己,善於走進自己的心靈。只有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職業價值,使自己健康地工作、生活。

作爲一名科學教師,如何鼓起教學的勇氣?我想,不單是體現在平時的上課,同時也體現在平時的點點滴滴。更多的體現在自己主動地付出。如自發地、自覺自願地開發自制實驗教具

一個成功的自制實驗教具,對激發學生興趣、改進教法學法、滿足實際教學需要、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設計製作教具的過程中爲了更有效體現教具的實用性與直觀性,更廣泛地運用身邊材料體現其經濟性與普及性,更全面地考慮它的科學性與安全性,必須做到“四個一”:

(一)有一顆善於探索的心

有的青年教師一提到自制實驗教具就談虎色變,總是想當然地認爲設計製作教具是一件紛繁複雜的事情,不願或不敢去嘗試。其實小學科學課的自制實驗教具並不需要高深的專業理論知識,也不追求結構的複雜。我們需要的是有一顆善於探索的心與一份敢於嘗試的勇氣;我們追求的是將教學中的經驗與感悟轉化爲新穎獨特的創意並付諸於行動。在日常教學中,抱着積極勤奮的工作精神、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不斷探索,不斷錘鍊。

(二)有一雙善於捕捉的眼睛

我們需要有一隻善於捕捉問題的“左眼”。自制實驗教具要貼合教材與教學實際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的同時,還要了解與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徵,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程度。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留心觀察學生,善於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多分析,多反思。這些都是教師自制實驗教具的靈感源泉。例如:在研究不同材料熱傳遞的過程比較中,我們在發現比較的困難時,是否可以想到改變教具達到效果。常帶着這樣的“左眼”,你一定會有思考與收穫。

我們還需要有一隻善於捕捉生活的“右眼”。小學科學老師要學會做一個“拾荒者”。時刻留意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及時收集整理,物盡其用,將旁人眼中的“垃圾”爲我所用。在製作教具時,儘量做到能不買的材料就不買,能少買的材料就少買。同時也號召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發動學生也參與其中,創設與諧融洽的師生氛圍。如果你常帶着這樣的“右眼”去觀察周圍,那你的“左眼”將更加明亮,就會成爲一對“慧眼”——你的創造將無限廣闊。

(三)有一對善於傾聽的耳朵

自制實驗教具不是教師孤芳自賞的個人行爲,我們需要有一隻認真傾聽學生意見的“左耳”。自制實驗教具的目的是爲學生服務,學生就是自制實驗教具最好的評委,教師要積極鼓勵與支持學生參與設計製作教具的活動,讓自制教具活動成爲師生互動的科技活動,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的切實需要來不斷完善自制實驗教具,使其更貼近學生生活,成爲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玩具”。

我們還需要一隻善於傾聽同行意見的“右耳”。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要虛心接受他人提出的寶貴意見,多瞭解與蒐集自制教具方面的最新資訊與技術,認真借鑑別人製作自制教具時成功的思路與方法,吸取他人的成功經驗。

(四)有一雙善於製作的巧手

在自制實驗教具的具體制作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材料,既要學會使用不同的工具,又要掌握不同的加工方法,還要了解不同材料性能與特點。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與知識面,擁有一雙化腐朽爲神奇的巧手。這是對教師的一種能力鍛鍊,需要在日常的活動中,不斷錘鍊與提高,最後就會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小學讀書隨筆10

從小就喜歡貓,養過的貓也非常之多。貓是個特別的動物,它很獨立,優雅而風情萬種。

讀完多麗絲。萊幸的《特別的貓》,可以很深切的體會到他對貓的愛,那種愛是非常細膩的,她把貓的每一種神態都描繪栩栩如生。在她的眼裏,貓是最優雅,最迷人的野獸。她筆下的暹邏貓分明就是一個風情萬種的美麗女人,她自信、優雅、虛榮、嫵媚,她習慣去聽別人讚美的聲音和對她投以羨慕的眼神。萊辛寫貓用筆非常細膩,塑出了生動鮮活的公主灰咪咪、好母親黑貓、倖存者魯夫斯、大帥貓巴奇奇。讀者說萊辛冷靜得殘酷,“總是以一種第三者的身份,像是再寫動物習性觀察筆記一樣,細緻的、耐心的、事無鉅細的去描摹貓的生活,他們如何打滾,如何跳躍,如何求偶,如何生產,卻感覺不到主人的感情在哪裏。但我喜歡萊辛的這種寫作風格,少了些矯情,多了些真性情。她在書中寫道,“在我與貓相知,一輩子跟貓共處的歲月中,最終沉澱在我心中的,卻是一種幽幽的哀傷,那跟人類所引起的感傷並不一樣。”讀了這句話及這個故事,我覺得,萊辛不僅是在寫貓,更透過貓審視背後隱藏的人性的法則:貓會排斥異己,會動手去獵捕一隻鳥兒或是一隻老鼠費神來向主人獻媚討好,還會發展出這樣一套自負虛榮的複雜語言——但更多的是對另一種生命的愛與同情。

與人類有所不同,在人們遇到這種事時,他們只會排斥異己,做出一些無謂的事物討好別人,發展出一套自以爲了不起,愛慕虛榮,複雜的語言。而我對於貓的喜愛,讀完這本書後,當然是有增無減。

小學讀書隨筆11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與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與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與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與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小學讀書隨筆12

一天,看到張鑫同學在讀《愛的教育》。我也一直想讀這本書,便對張鑫說:“等你看完《愛的教育》,借我讀讀行嗎?”也許她沒有想到老師會向她借書,先是一愣,接着連聲說好。過了幾天,她把書交給我,頗爲神祕地說:“等你讀完了,我們可以交流交流嗎?”我自然一口氣答應。

幾天後的課間操,我和張鑫交流了讀書體會。當時,好幾個同學圍在周圍,大概是出於好奇吧:老師會和同學交流讀書心得?

而後,讓我更驚喜的事情發生了。一天,王康旭拿着一本嶄新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興致勃勃地說:“老師,這本書我讀完了,借給你看吧。”王康旭是屬於坐不住的那一類學生,平時連閱讀課都上不好,今天這是怎麼了?我收下他的書,他也故作神祕地說:“老師,你知道嗎?現在同學們都在偷偷地讀書,都想讀完了借給你,看誰借給你的多。”多可愛的孩子,我的心裏充滿了感動。

此後,幾乎每天都有學生借書給我看。

班級裏的讀書氛圍就這樣被不經意地營造了出來。我欣喜若狂,及時調控,把孩子們的讀書興趣引導到中外名著上。早讀時間,我和孩子們一起閱讀《魯賓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起背誦《三字經》、《唐詩三百首》。我相信讀它們會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刻下傳統文化的烙印。孩子們說有的讀不懂,我說長大了自然會懂;孩子們問我考試考不考,我說不考,考試是爲了更好地讀書,但讀書不僅僅是爲了考試;孩子們問我懂不懂,我老老實實地承認有的懂,有的不懂。

爲了提高讀書質量,我和孩子們共同商定了每月必讀書目,並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沒有刻意求新的教學模式,沒有花樣迭出的教學設計,一本書,一次交流,我和孩子們一起漫步在書海中,其樂無窮。

今天是星期二了,我們班下午是作文課。上節課我們把第一個作文交上來了,我瀏覽了一番,雖然字數不是很多,但是基本沒有跑題的,只是有的學生沒有把該寫詳的詳寫,故而字數少,只有兩百。對於字數,我倒沒有要求學生一定要達到多少,我認爲作文字數不是作文優劣的直接體現。有一位同年級的老師,他要求學生寫到四百字,沒有寫到的重寫。雖然他這樣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講,學生會多思考一些,多寫一些,表面上看起來人人都寫了很多,但不能說明作文寫得好。我覺得單單在字數上定量,不能真正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在網上和書上看到過不少作文批閱方法。這次,我試了一下學生互改。我以前總認爲這種方法在我學這學生基礎較差的偏遠山區沒有什麼可操作性,試了以後我才發現,其實這種方法是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我班分了十三個小組,我把這個小組的作文分發給另一個小組,學生自己選一個同學的作文改。我讓學生閱讀同學的作文的同時,在發現有錯的地方用鉛筆改一改,然後在最後給打個分,並且寫上自己的名字,最好還能寫上點評語。這樣可以瞭解批改者的閱讀水平和鑑賞能力,還有發現錯誤的能力。我預先想,學生可能不會改錯,只會憑印象打個分,剛剛實行同學互改(據瞭解這是他們第一次改同學的作文),能做到打個準確的分也算不錯了。出乎意料的是有些學生不但會改錯,還寫上了一兩句簡短的評語。我想我是低估了學生了。

這時我也來了一絲靈感:利用這個機會激發學生“寫”的興趣,把學習過程記下來。 我想不能告訴學生要寫成作文,因爲學生提到作文就會產生恐懼,他們現在還沒有“愛”上作文。

注重語言材料的積累,強調詩文的誦讀以及個性化情感的體驗等,是閱讀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也是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一、 淡化段落教學,強調整體把握。

《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課標中,讓我們感受到:第一、新課程改革中沒有把段落作爲第二學段閱讀教學整體理論發生變化的結果,是閱讀教學理論改革的直接體現,打破了原來側重詞、句、段、篇的閱讀教學順序,不再把詞、句、段、篇作爲閱讀能力發展的外在標準,閱讀的初始階段對文本的整體感知恰恰是重點;第二、這樣的要求意味着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或途徑可能是多樣的,不一定每篇課文都必須進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在這個學段的閱讀材料中,詩歌故事還佔相當大的比例,通過誦讀、表演、複述等活動也可以實現初步把握內容、體會情感的目標,爲教師和學生靈活地嘗試各種途徑和手段創造機會;第三、降低要求,避免繁瑣化,爲學生能夠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提出空間;第四,對於情節性強的文章,我們不能逐段學習,繁瑣分析,肢解故事,破壞故事的完整性。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設計:<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二>再讀課文,感悟理解(邊讀邊勾畫,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或感受。最後指導朗讀,能讀出個人的理解或感受。)<三>總結歸納。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把原來側重瞭解段與段之間的關係、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等程序簡化,不再被這樣程序化的操作所牽制,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閱讀文本。對於三、四年級的學生,能夠對課文有初步的把握和體會就可以了,應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拔高或要求太多。

二、重視複述,鼓勵與他人交流。《語文課標》要求:“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對於這樣的目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第一、從複述的對象來看,是有明確規定性和指導性的,即使具有一定情節的敘事性文學作品,而並不是所有的課文都要求複述;

第二、在複述這樣的作品時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鼓勵學生對作品人物發表看法、觀點,並相互交流。爲了實現這樣的任務,閱讀動力和閱讀量是關鍵。根據這個學段學生的閱讀心理特點,學生喜歡具有生動的形象,故事性較強的作品。所以,這樣的作品應該成爲這個學段閱讀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根據這些作品的特點設計教學過程。正因爲複述課文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提高語言和思維能力。所以有時將其歸入閱讀教學,有時作爲說話教學的重要內容。這也正是語文教學綜合特點的表現。從閱讀教學來說。複述直接體現着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同時也是促使學生更爲深入理解課文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課文特點,採取不同的要求,將複述分爲詳細複述、簡要複述和創造性複述。

三、落實語言積累,鼓勵作讀書筆記。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中年級的作文教學令人頭痛,無論怎樣指導,寫出的作文總有些生硬、枯燥,文章主要表現在語言不夠生動形象。主要原因是學生頭腦中的好詞、佳句有限,無法應用於自己的作文之中。所以中年級落實語言是提高學生說、寫的有效手段。具體做法如下:

1、隨文積累。很多課文很美。如:《走月亮》、《詩的材料》、《火燒雲》等課文中蘊藏着很多優美、生動的詞語。這類文章,教師就應該把語言的積累作爲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熟讀後,找出文中的好詞佳句並摘抄在讀書筆記上。讓學生通過課文語言的學習來豐富自己的語言。學生在練習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了“語言儲備”,這個教學過程正是學生“語言積累、生活積累、人生閱歷積累”的整合,也是一種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另外,可以利用課堂資源,變化形式讓學生積累不同的語言,從而引導學生走進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語言活動中。如:採用“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摘錄語文課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誇張句、排比句,在規定的時間內分類寫好規定的句數。

2、課外積累。擴展學生的閱讀量,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並養成在閱讀中注意積累詞句的好習慣。我採用了“閱讀三步曲”:讀—圈—抄,在閱讀的過程中把自己認爲有價值的詞句或好的段落作好圈點,並摘抄下來。長此以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講習時自覺的吸取文章中有益的“語言營養”的習慣,提高作文水平。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小學讀書隨筆13

全面推薦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進步。作爲有”世界通用語”之稱的英語,它的使用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重視。該書以現代英語教學理論爲指導,重點介紹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以及編者多年進行兒童英語教學實踐,從事小學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和研究的經驗和體會。

書中指出,小學生學習外語具有模仿力強,記憶力好,勇於開口等特點和優越條件,對今後進一步學好英語,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將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爲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應該放在其語言技能的培養上,而不是放在單純的語言知識上,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獲得英語的一些感性知識;打下較好的語音基礎,學習一定量的詞彙,接觸一定量的日常交際用語,從而具有以聽說能力爲主的初步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作爲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搞好英語的教與學活動,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小學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直觀性,實踐性使小學生愛學,會學,主動學。小學英語教學法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專業課。不是會講英語的人就能教好英語。我們不僅要具有堅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必須學習有關英語教學的理論,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歌謠,充滿童趣,合轍壓韻,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兒童的心理與口味。簡筆畫,一種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的直觀教學手段,它運用最簡單的線條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畫出物象的主要特徵,用筆簡練,形象簡潔,應用簡便。它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化解教學難點,變抽象爲具體,化複雜爲簡單,並能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果。運用歌曲和音樂學習語言也是外語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語歌曲的方法把兒童引入英語的廣闊殿堂,無疑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它具有以下作用:激發學習下去;提高學習效益;完善學習品質;充實文化知識等。我們可以從各類兒童英語教科書中選擇一些旋律較熟,唱詞簡單適合的歌曲。當然還可以自己編歌。英語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着密切的聯繫,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一致的,是英語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形式。開展好課外活動可使學生儲存一些學好英語的潛在能量,對課堂教學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它有利於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因材施教,開發智力,拓寬視野,培養合作精神,但在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的時候要防止隨意性和盲目性等。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性格,興趣和特長,採取不同的活動方式,常見的活動形式有英語競賽(小學生的表現欲和榮譽感都比較強,適當地在課外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能對學生的思維,記憶,理解,反應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有利於綜合素質的培養),英語晚會(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作用和獨創精神,鍛鍊學生的組織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藝術才能),英語角,英語學習園地等。

作爲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在具備與其他學科教師共性的素質,如敬業精神,良好的師德,廣博的文化知識之外,還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爲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無法代替的。它不僅表現爲一種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成敗,而且作爲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同時要具有系統而紮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幾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和較強的教學能力,包括語言的示範能力,綜合教學技能等。還要有改革創新的意識,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變化重新設計塑造自己的形象。

小學讀書隨筆14

在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伊所寓言這本書。

我知道了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體栽之一——在一個個小故事中說明着某個道理或是給我們小讀者的一些經驗。

在閱讀着本書之前,我已經對(龜兔賽跑)。(農夫和蛇)。(狼和小羊)非常熟悉了。在這許多小故事中,另我記憶深刻的是:旅行者和命運女神。內容是:一個旅行者很累,就在一個很深的井邊睡着了,他裏井口很近,就快要掉下去了。剛好命運女神經過,叫醒旅行者說到:”遠離危險吧,如果你掉進了這口井,被責怪的就一定是我了。“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不能習慣把一切壞事兒都推卸於別人。

在每個寓言中,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伊索寓言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故事中非常廣泛和靈活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無論是植物或動物,都在給我們淺顯易懂的道理和教訓。而這些道理和教訓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我很喜歡這本伊索寓言。

小學讀書隨筆15

《愛的教育》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他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他,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們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他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們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