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小學讀書隨筆15篇

小學讀書隨筆15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讀書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讀書隨筆15篇

小學讀書隨筆1

一天,看到張鑫同學在讀《愛的教育》。我也一直想讀這本書,便對張鑫說:“等你看完《愛的教育》,借我讀讀行嗎?”也許她沒有想到老師會向她借書,先是一愣,接着連聲說好。過了幾天,她把書交給我,頗爲神祕地說:“等你讀完了,我們可以交流交流嗎?”我自然一口氣答應。

幾天後的課間操,我和張鑫交流了讀書體會。當時,好幾個同學圍在周圍,大概是出於好奇吧:老師會和同學交流讀書心得?

而後,讓我更驚喜的事情發生了。一天,王康旭拿着一本嶄新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興致勃勃地說:“老師,這本書我讀完了,借給你看吧。”王康旭是屬於坐不住的那一類學生,平時連閱讀課都上不好,今天這是怎麼了?我收下他的書,他也故作神祕地說:“老師,你知道嗎?現在同學們都在偷偷地讀書,都想讀完了借給你,看誰借給你的多。”多可愛的孩子,我的心裏充滿了感動。

此後,幾乎每天都有學生借書給我看。

班級裏的讀書氛圍就這樣被不經意地營造了出來。我欣喜若狂,及時調控,把孩子們的讀書興趣引導到中外名著上。早讀時間,我和孩子們一起閱讀《魯賓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起背誦《三字經》、《唐詩三百首》。我相信讀它們會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刻下傳統文化的烙印。孩子們說有的讀不懂,我說長大了自然會懂;孩子們問我考試考不考,我說不考,考試是爲了更好地讀書,但讀書不僅僅是爲了考試;孩子們問我懂不懂,我老老實實地承認有的懂,有的不懂。

爲了提高讀書質量,我和孩子們共同商定了每月必讀書目,並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沒有刻意求新的教學模式,沒有花樣迭出的教學設計,一本書,一次交流,我和孩子們一起漫步在書海中,其樂無窮。

今天是星期二了,我們班下午是作文課。上節課我們把第一個作文交上來了,我瀏覽了一番,雖然字數不是很多,但是基本沒有跑題的,只是有的學生沒有把該寫詳的詳寫,故而字數少,只有兩百。對於字數,我倒沒有要求學生一定要達到多少,我認爲作文字數不是作文優劣的直接體現。有一位同年級的老師,他要求學生寫到四百字,沒有寫到的重寫。雖然他這樣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講,學生會多思考一些,多寫一些,表面上看起來人人都寫了很多,但不能說明作文寫得好。我覺得單單在字數上定量,不能真正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在網上和書上看到過不少作文批閱方法。這次,我試了一下學生互改。我以前總認爲這種方法在我學這學生基礎較差的偏遠山區沒有什麼可操作性,試了以後我才發現,其實這種方法是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我班分了十三個小組,我把這個小組的作文分發給另一個小組,學生自己選一個同學的作文改。我讓學生閱讀同學的作文的同時,在發現有錯的地方用鉛筆改一改,然後在最後給打個分,並且寫上自己的名字,最好還能寫上點評語。這樣可以瞭解批改者的閱讀水平和鑑賞能力,還有發現錯誤的能力。我預先想,學生可能不會改錯,只會憑印象打個分,剛剛實行同學互改(據瞭解這是他們第一次改同學的作文),能做到打個準確的分也算不錯了。出乎意料的是有些學生不但會改錯,還寫上了一兩句簡短的評語。我想我是低估了學生了。

這時我也來了一絲靈感:利用這個機會激發學生“寫”的興趣,把學習過程記下來。 我想不能告訴學生要寫成作文,因爲學生提到作文就會產生恐懼,他們現在還沒有“愛”上作文。

注重語言材料的積累,強調詩文的誦讀以及個性化情感的體驗等,是閱讀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也是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一、 淡化段落教學,強調整體把握。

《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課標中,讓我們感受到:第一、新課程改革中沒有把段落作爲第二學段閱讀教學整體理論發生變化的結果,是閱讀教學理論改革的直接體現,打破了原來側重詞、句、段、篇的閱讀教學順序,不再把詞、句、段、篇作爲閱讀能力發展的外在標準,閱讀的初始階段對文本的整體感知恰恰是重點;第二、這樣的要求意味着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或途徑可能是多樣的,不一定每篇課文都必須進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在這個學段的閱讀材料中,詩歌故事還佔相當大的比例,通過誦讀、表演、複述等活動也可以實現初步把握內容、體會情感的目標,爲教師和學生靈活地嘗試各種途徑和手段創造機會;第三、降低要求,避免繁瑣化,爲學生能夠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提出空間;第四,對於情節性強的文章,我們不能逐段學習,繁瑣分析,肢解故事,破壞故事的完整性。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設計:<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二>再讀課文,感悟理解(邊讀邊勾畫,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或感受。最後指導朗讀,能讀出個人的理解或感受。)<三>總結歸納。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把原來側重瞭解段與段之間的關係、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等程序簡化,不再被這樣程序化的操作所牽制,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閱讀文本。對於三、四年級的學生,能夠對課文有初步的把握和體會就可以了,應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拔高或要求太多。

二、重視複述,鼓勵與他人交流。《語文課標》要求:“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對於這樣的目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第一、從複述的對象來看,是有明確規定性和指導性的,即使具有一定情節的敘事性文學作品,而並不是所有的課文都要求複述;

第二、在複述這樣的作品時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鼓勵學生對作品人物發表看法、觀點,並相互交流。爲了實現這樣的任務,閱讀動力和閱讀量是關鍵。根據這個學段學生的閱讀心理特點,學生喜歡具有生動的形象,故事性較強的作品。所以,這樣的作品應該成爲這個學段閱讀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根據這些作品的特點設計教學過程。正因爲複述課文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提高語言和思維能力。所以有時將其歸入閱讀教學,有時作爲說話教學的重要內容。這也正是語文教學綜合特點的表現。從閱讀教學來說。複述直接體現着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同時也是促使學生更爲深入理解課文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課文特點,採取不同的要求,將複述分爲詳細複述、簡要複述和創造性複述。

三、落實語言積累,鼓勵作讀書筆記。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中年級的作文教學令人頭痛,無論怎樣指導,寫出的作文總有些生硬、枯燥,文章主要表現在語言不夠生動形象。主要原因是學生頭腦中的好詞、佳句有限,無法應用於自己的作文之中。所以中年級落實語言是提高學生說、寫的有效手段。具體做法如下:

1、隨文積累。很多課文很美。如:《走月亮》、《詩的材料》、《火燒雲》等課文中蘊藏着很多優美、生動的詞語。這類文章,教師就應該把語言的積累作爲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熟讀後,找出文中的好詞佳句並摘抄在讀書筆記上。讓學生通過課文語言的學習來豐富自己的語言。學生在練習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了“語言儲備”,這個教學過程正是學生“語言積累、生活積累、人生閱歷積累”的整合,也是一種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另外,可以利用課堂資源,變化形式讓學生積累不同的語言,從而引導學生走進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語言活動中。如:採用“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摘錄語文課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誇張句、排比句,在規定的時間內分類寫好規定的句數。

2、課外積累。擴展學生的閱讀量,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並養成在閱讀中注意積累詞句的好習慣。我採用了“閱讀三步曲”:讀—圈—抄,在閱讀的過程中把自己認爲有價值的詞句或好的段落作好圈點,並摘抄下來。長此以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講習時自覺的吸取文章中有益的“語言營養”的習慣,提高作文水平。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小學讀書隨筆2

五月的壽光,適逢春末夏初之時,已讓人感到夏的熱烈。山東省小學語文優質課活動在壽光世紀學校拉開了序幕。5月8日至11日,三天半的時間,我有幸聽取全省各地選送的優質課32節,及7節說課,零距離地領略到了來自全省各地教育精英的風采,充分感受到了新課改春風下課堂教學。這更是難得的學習機會,真是受益匪淺,感想頗多。見以下幾點:

一、生本高效課堂,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性。

在一節節精彩紛呈的優質課中,教師的話語霸權減少了,個人表演作秀的成分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眼中、心中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老師們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強,課堂中引進相關文字、音像資料、圖片。特別是適時、適當地補充了一些打動人心的解說,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情境,使學生一下就進入了文本。“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滲透在課堂的方方面面,三維目標的有效結合也給課堂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二、紮實教學,服務學生。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在本次聽到的好評如潮的課中,無論是課文講讀,還是習作指導,教學目標都很明確,從文本的解讀到教學目標的確立,從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運用到教學氛圍的營造,都依據課標要求、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的,都爲了培養學生語文基本能力和素養而設計的,追求的是紮實有效的教學。少了很多形式上的表演,少了一些熱鬧跟浮躁,讓人有自然而然的感覺。

三、在閱讀教學中教授學習方法,教學方法新穎。

這些課堂都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教學方法的教授。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學到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如《走進寓言,品讀人物》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引導。從寓言題目入手,讀題目、品詞句、悟形象、解疑問、知背景、抓聯繫、明寓意。這讓學生掌握學習寓言的方法。

總之,本次外出聽課學習,讓我欣賞到別人精彩的同時,還發現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少講精講,當堂訓練的模式。課後認真反思,堅持寫教學後記。爭取成爲一名有思想、有特色的研究型教師。

小學讀書隨筆3

中華經典詩文歷史源遠流長,名篇佳作美不勝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範,是人類對自然界和社會人生的一種特殊感悟和認知,是真、善、美的藝術結晶。千百年來,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爲祖國文化的命脈。而古詩詞語言凝練,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段歷史。對詩的內容的解讀,可以通過語言完成,可是對詩的意境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通過幾年的實驗,我認爲解讀詩的意境的最佳途徑就是誦讀。一開始由於學生知識面的狹窄,對詩詞的理解不夠,把握不夠,所以很難讀出那種需要的效果,這時教師的示範性誦讀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一種起引領作用的教育,學生在模仿中去體會、去品味詩的意境,去理解詩的內容、感情、風格。教師的範讀無疑是一種無聲的教育,當然也體現了教師的素養水平。教師如果要成功地範讀,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第一要加強語言的修養。

加強語言修養就是要過語言關。我們都知道,使用普通話與不使用普通話教學效果是不一樣的。古詩詞的誦讀,不僅要普通話字正腔園,還需要平長仄短,讀出韻味,更需要抑揚頓挫,讀出意境,這就需要加強語言的修養,體現教師的語言魅力。

第二要加強知識的修養。

教師要博覽羣書,要博學,要了解作者、瞭解歷史、瞭解風土人情,要理解與詩詞相關的人物、事物,這樣才能把握詩詞的分寸,理解好詩詞的內容、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真正和作者融爲一體,真實再現作者所要傳遞給人們的信息,再現詩詞所表達的意境。去體會去品味,纔對學生具有感染力。

第三構建自己獨特的知識結構。

教師對文本要有所選擇有所側重,應該有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特色,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結合教學工作的需要,構建富有個性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觀念、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不斷與時俱進,並有機地無形地滲透於自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讀古典文學及古詩,教師要對所講的古詩文倒背如流。不朽的名著,教師如能有感情地面對全班學生背誦流暢,那對學生的感染力是親切的、自然的,比從講解詞句開始授課要強百倍,此時中華古典文學的藝術瑰寶在學生們心中迸發出耀眼的火花,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

第四要區別以下幾個問題。

1、誦讀不同於朗讀,古詩詞的誦讀要通過讀、誦、吟,去理解、去體會、去品味,語言的品味是古詩詞教學的特色,古詩詞語言的精妙、獨特的韻味、深遠的意境都需要通過語言的品味“品”出來的。

2、詩詞誦讀與語文教學兩者並不相矛盾。古詩文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偉大民族復興,首先是文化的復興。詩文誦讀可以提高人文素養,人文素養的提高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更何況古詩詞教學本身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3、詩詞誦讀不等於詩詞教學。詩詞教學是教給學生如何去讀的方法,怎樣去品味,詩詞誦讀可以不求甚解,不一定讀懂,讀透,粗枝大葉即可,注重的是量的積累。

4、詩詞教學創新及教師的角色。詩詞教學的創新既要基於新課程教學的理念,又要把握住古詩詞的內容、語言特色,更需要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那種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取代古詩詞的誦讀、吟唱、語言品味、情感感悟,實際上是古詩詞教學的誤區。

由於學生學習基礎的侷限,時空的距離,古詩詞情感的感悟,既要強調學生的自讀自悟,也要重視、強調教師的角色——引導者的作用,必須強調以教師的情感激發影響學生的情感,加強教師自身的素養來指導學生的詩文誦讀。

小學讀書隨筆4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與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與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與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與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小學讀書隨筆5

4月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屆時世界各地都會爲此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因此每年的四月,彷彿全世界都充滿了濃濃的書香。中國有句俗語“春來正是讀書時”,在這個綠芽萌發、百花吐蕊的季節,我們將迎來第20個“世界讀書日”。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伴隨我們一生,幫助我們成長,敦促我們奮進。在柳絲青青,百花吐蕊的四月天裏,書香滿懷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精神上的富足,更是展望前程時那一份自信和沉穩。“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改變人生的廣度;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改變人生的終點”。對於一個審美觀、道德觀、人生觀都正處在形成時期的少年人,閱讀書籍不僅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少年人的心靈,幫助他們抵禦世俗的種。種侵染,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更可以豐富學生們的寫作素材,開闊視野,優化文字運用能力;因此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經典名言,可見書籍對寫作的重要意義。想成就高分作文的同學們,別再埋頭苦想了,也許隨便翻開的一本書已經帶你走上了成功之路。

小學讀書隨筆6

童話,是人們不可拒絕的,童話,也是人們所盼望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像童話般的不可思議,像童話般的美好與幸福。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爲《格林童話》,這本書是由雅可布,格林和他的弟弟威廉。格林兄弟合寫的。

他們的故事素材來源於三種,第一種是巫術,神魔童話,如《石竹》、《白雪公主》、《熊皮人》等;第二則是動物以及動物與人的故事,如《小紅帽》、《狼和七隻小山羊》、《貓和老鼠交朋友》等;第三是常人童話就像中國的“民間故事”一樣,《月亮》、《三兄弟》等都是這類作品。

他們寫作的特點也有三點。首先,格林童話充滿了浪漫詩意的想象。比如,月亮可以一小塊一小塊地被剪下來;一睡就是一百年;胖僕人能一口將大海的水喝乾……。其次,這些童話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溫馨。因爲格林兄弟早年喪父,青年喪母,兄弟倆人相依爲命,共同經受了人世間的憂患困苦,因而更加懂得人間的溫情,如《三兄弟》……。最後,也是格林童話最爲突出的特點,就是讚美勇敢、機智的人物,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宣揚善良必將戰勝邪惡的主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了。

故事大多圍繞四個主題敘述的。好有好報,惡有惡報;誠實守信;貪心貪婪;心地善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典型作品有《小紅帽》,大灰狼雖然吃了小紅帽和她的祖母,但被獵人剪開了肚子,最後死了,小紅帽和她的祖母也得救了。誠實守信的代表作有《青蛙王子》,小公主雖然答應和青蛙成爲朋友,可真正要她做,她卻猶豫不決,不守信用。貪心貪婪的典型作品是《漁夫和他的妻子》,因爲漁夫妻子無止境的貪婪,最後還是使自己一無所有。心地善良的代表作有《金鵝》,白髮矮人只所以總是幫助小傻瓜,都是由於小傻瓜心地善良的緣故。

這些精彩的童話故事確實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格林兄弟能寫出這麼多,這麼好膾炙人口,流芳白世的作品,真讓人敬佩呀!

小學讀書隨筆7

近幾天也想定一個讀書計劃,所以把書櫃裏的藏書都拿出來再讀讀看。

最先重閱的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之前看的時候,只記得書中情節對我的震撼挺大的,其實女主人公的偏執專情讓人又疼愛又憐憫,而男主人公過於放浪的風流人生也讓人看不慣,我還記得當時把書中故事給家人講過一遍,可時間一久細節也就淡忘了。

所以這次,我想邊讀邊記筆記,寫寫讀後感,才重閱數頁,我已深深體會到那句話:好書是可以看很多遍,精讀,細續!

這一回,我不再是糾結於情節的發展,一日十行地閱讀過去了。

細細地,我品味着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回。我甚至想,有些人學多國語言是有道理的,像這些外國著作,如果能看原著,肯定字裏行間的表達也有所不同,畢竟譯者也無法百分百全譯出作者的意思。

我以前不覺得譯者文筆的重要性,後來經過對比,才發現一個有文采的譯者當真比那些只會直譯文字的作者強太多了,買翻譯的書還是要選好譯者。

定了讀書計劃,希望自己能好好執行下去,加油!

小學讀書隨筆8

在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伊所寓言這本書。

我知道了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體栽之一——在一個個小故事中說明着某個道理或是給我們小讀者的一些經驗。

在閱讀着本書之前,我已經對(龜兔賽跑)。(農夫和蛇)。(狼和小羊)非常熟悉了。在這許多小故事中,另我記憶深刻的是:旅行者和命運女神。內容是:一個旅行者很累,就在一個很深的井邊睡着了,他裏井口很近,就快要掉下去了。剛好命運女神經過,叫醒旅行者說到:”遠離危險吧,如果你掉進了這口井,被責怪的就一定是我了。“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不能習慣把一切壞事兒都推卸於別人。

在每個寓言中,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伊索寓言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故事中非常廣泛和靈活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無論是植物或動物,都在給我們淺顯易懂的道理和教訓。而這些道理和教訓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我很喜歡這本伊索寓言。

小學讀書隨筆9

《幸福深處》簡介:本書爲宋丹丹情感自述。她回憶生命中綻放過的愛情,得失不過是隨緣聚散;上天賜她最好的兒子,她一想起他心就化作一汪清水;她有一個溫暖的家,丈夫給她相濡以沫的感情和深深的理解;她的演藝生涯幾番起落,她夢想過“奧斯卡”卻又對滄桑老人一往情深……

宋丹丹在書中講述了自己的初戀和婚姻,對親情和友情的記述也在書中佔據了相當的篇幅。她的父母、兄姐和孩子們都是最可愛的主角,甚至先生的前妻也是她的知心密友。他們的日子其樂融融,讀來令人開懷而溫暖。同時,她還爲她演藝生涯中最重要的朋友——黃宏、趙本山、濮存昕——傾注了很多的筆墨和真情……

雜雜亂亂的,也就一個“真”字可形容完畢。

宋丹丹的文字流暢、誠懇,情節描繪細膩動人,人生感悟能夠引發共鳴,有時讓人會心一笑,有時也帶人入戲感動異常。

前天就把宋丹丹的《幸福深處》看完了,感覺這位小品天才的文筆雖一般,但寫得非常真實,不扭捏,我喜歡。隨後,就把這本書推薦給同事們,看後都說:“好!”

記得剛聽說宋丹丹出書時,我就想,白雲大媽的《月子》終於出爐了!說實話,在看內容之前,我對書上的圖片很感興趣。

英達之所以說宋有“暴露癖”,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書裏的內容太過真實,宋選擇把她最失意、最尷尬的那段經歷展現給大家,而不是隱瞞,我認爲她是想告訴大家,所有的痛苦都成爲過去,風雨之後終見彩虹,她現在過得很好,她挺過來了。

離婚十年,也是再婚十年後的今天,這本《幸福深處》是她生活的一個里程碑。她告訴所有的女人一個道理:在婚姻裏,女人應該學會示弱。男人當然也喜歡精明能幹的妻子,但當妻子包攬了家中一切時,男人就會覺得自己是個白癡,沒有展現的機會。所以說要做個聰明的女人是很不容易的,她要知道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剛興《百家講壇》時,我看了《老子》那一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0xx多年前,老子就告誡所有的女性要把自己變成一本書,讓男人永遠也看不懂,讓他永遠都有興趣讀你這本書,言外之意,婚姻的維持大部分還要靠女人。怪不得有人會說:做女人難啊!

看完《幸福深處》後,我越發的喜歡宋丹丹了。她是一個多情的女性,是個戀兄的傻妹,是個被淘氣兒子氣哭的眼淚媽媽,也是個被老公寵壞的幸福女人……她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自己。

讀了她的故事,我依舊對紛繁複雜的人生如霧裏觀花,卻看到風雨過後,太陽照在通往幸福深處的路上。我想:緊握在手裏的幸福應該是簡單而透明的,就象兩隻大雁,依偎在一起飛過天空,那麼簡單,那麼快樂!學會珍惜,纔是我最應該做的,也是我能夠做到的,不是嗎?

大家有時間的話,看看這本書吧,說不定會象我一樣,有意外的收穫!

小學讀書隨筆10

紀堯姆米索的《因爲我愛你》。買這本書,也僅僅是因爲它的名字,因爲我愛你,多麼誠實。因爲我也想這樣毫不保留地對你說,那些許多想說的話。

書上說:在人們相愛的地方,是從沒有黑夜的。我們沒有相愛,只要我喜歡你,但我並不覺得有那些孤單落寞,我只覺得心裏澎湃着一種感情,迫切地要找到出口。我知道還不是時候。我需要用很多時間來沉澱這份心情。我覺得命運並不會如何作弄我,如果此心能夠此生如此,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即使是你。突然覺得命運這種說法多少有些自我安慰,明明是自己不能夠在原來的路上繼續走下去,卻還要說是有緣無分。我不相信它——那種很傷心的命運。或許我是太樂觀主義,可我就是這樣快樂的。

悲傷的時候其實不多,寫小說的時候不得不悲傷一些,以便融入那個世界,感受人物,寫出有靈魂的故事。現實中,回憶都是快樂的,不快樂的都歸於平靜了。

你並不是我悲傷的源頭,反而讓我毫無理由地快樂,總是莫名地覺得心情好。看見你不快樂,情緒一定有些起伏,但覺得人生就是這樣,時好時壞,那些快樂傷悲我們都是要經受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快樂的時候就快樂着,沒什麼大不了,以後我一定要來和你一起快樂。你孤獨的時候就孤獨着,沒什麼大不了的,孤獨能夠使人更清楚的看清自己,孤獨與沉默近似,都是人生一場自我超越的考試,我希望你認識它,並通過它。孤獨的背後一定有相守的,我覺得自己好笑,怪你爲什麼不能認識我,早點認識我,不就沒那麼多孤單的日子了嗎?或許你也不在意,因爲你不缺人陪伴,或許也是我自作多情,但是沒試過,誰知道結果呢?我不會現在就放棄的,即使結果是失望,我也要去知曉結果才行。

現在才明白,喜歡一個人,真的只是你一個人的事,是自己的事,無關他人。

那種寂靜喜歡,在紛繁塵世,是一份淡然的溫暖,是對幸福的另一種詮釋。

我的心此時寧靜,也很熱情,卻不矛盾,因爲這就是喜歡你的那種心情。

小學讀書隨筆11

全面推薦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進步。作爲有”世界通用語”之稱的英語,它的使用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重視。該書以現代英語教學理論爲指導,重點介紹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以及編者多年進行兒童英語教學實踐,從事小學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和研究的經驗和體會。

書中指出,小學生學習外語具有模仿力強,記憶力好,勇於開口等特點和優越條件,對今後進一步學好英語,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將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爲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應該放在其語言技能的培養上,而不是放在單純的語言知識上,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獲得英語的一些感性知識;打下較好的語音基礎,學習一定量的詞彙,接觸一定量的日常交際用語,從而具有以聽說能力爲主的初步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作爲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搞好英語的教與學活動,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小學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直觀性,實踐性使小學生愛學,會學,主動學。小學英語教學法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專業課。不是會講英語的人就能教好英語。我們不僅要具有堅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必須學習有關英語教學的理論,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歌謠,充滿童趣,合轍壓韻,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兒童的心理與口味。簡筆畫,一種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的直觀教學手段,它運用最簡單的線條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畫出物象的主要特徵,用筆簡練,形象簡潔,應用簡便。它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化解教學難點,變抽象爲具體,化複雜爲簡單,並能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果。運用歌曲和音樂學習語言也是外語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語歌曲的方法把兒童引入英語的廣闊殿堂,無疑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它具有以下作用:激發學習下去;提高學習效益;完善學習品質;充實文化知識等。我們可以從各類兒童英語教科書中選擇一些旋律較熟,唱詞簡單適合的歌曲。當然還可以自己編歌。英語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着密切的聯繫,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一致的,是英語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形式。開展好課外活動可使學生儲存一些學好英語的潛在能量,對課堂教學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它有利於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因材施教,開發智力,拓寬視野,培養合作精神,但在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的時候要防止隨意性和盲目性等。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性格,興趣和特長,採取不同的活動方式,常見的活動形式有英語競賽(小學生的表現欲和榮譽感都比較強,適當地在課外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能對學生的思維,記憶,理解,反應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有利於綜合素質的培養),英語晚會(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作用和獨創精神,鍛鍊學生的組織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藝術才能),英語角,英語學習園地等。

作爲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在具備與其他學科教師共性的素質,如敬業精神,良好的師德,廣博的文化知識之外,還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爲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無法代替的。它不僅表現爲一種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成敗,而且作爲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同時要具有系統而紮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幾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和較強的教學能力,包括語言的示範能力,綜合教學技能等。還要有改革創新的意識,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變化重新設計塑造自己的形象。

小學讀書隨筆12

喜歡讀書是我學生喜歡讀書是我學生時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書的世界裏,真的讓人有一種忘我的感覺。成家之後喜歡讀的書由一些哲理書、勵志書,轉爲一些家教之類的書,從家教一類的書中我知道了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和兒子同讀一本書,並和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對於閱讀的情有獨鍾也影響到我教學中,儘管我是一名數學教師,但我經常提倡孩子們多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

對於讀書我覺的首先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讀書觀。讀書的目的是促進自己專業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了這樣的思想,便了有讀書的動力。其次,圍繞自己的專業發展去讀書。如今我們特別強調實施新課程改革,在這樣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須多方面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從而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實質,這是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前提。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數學教師》。

小學讀書隨筆13

拜讀了韓興娥老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通俗易懂,淺入淺出,無高深的理論,只有樸實的做法,樸實的話語。令我印象最深的、對我有如此幫助的有以下幾處:

一、 語文教學至簡爲上

1、韓老師的課堂備課簡單,形式簡單。一個簡單的課件,慣用的聽錄音、朗讀、認讀屏幕上的詞語、簡單理解課文(不強求學生的“深刻理解”,學習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等形式。韓老師的絕招:學新東西誰不喜歡?第一遍聽錄音的教室裏一片寂靜,第二遍、第三遍時要求孩子們模仿着小聲念,老師悠閒得很,有精力去注意他們,那些不張嘴、不看書的小傢伙一偷懶就會被老師發現。

2、課外讀物的教學,韓老師提的問題具備兩個特點:一是簡單,絕大部分學生能答出來,差點的學生想一想也能答出來;二是總領全文,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韓老師的備課一氣呵成:讀幾遍課文,把生字詞輸到電腦上,印發給學生,再揣摩一下重難點。韓老師追求的就是簡單,追求的就是自在。

二、語文教學“讀”纔是硬道理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做法是淡化理解,強化朗讀。

朗讀可以通過語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淋漓盡致地表達感情,補充文字上的不足,古人就有三分文七分讀的說法。學生聽了這種生動又感情的朗讀,可以加深對讀物內容的理解,產生朗讀的願望。有了朗讀的興趣,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就能逐漸掌握規律,並把書面上的文字變成頭腦中的形象,連成一幅幅活動的畫面,這些畫面可以喚起學生的想象,加深學生對讀物的理解,自然提高了閱讀的能力。

三、“學以致用”“歸類誦讀”是學習語言的妙招

學以致用是對所學知識最好的複習,韓老師在讓學生背誦《增廣賢文》的同時,倡導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家長都要現學現賣,每有所學,力求馬上運用,就像我們小時候用詞造句那樣。韓老師儘量不讓學生過了夜,讓所學知識沉沒在記憶深處,時間長了便了無痕跡。

四、讓課堂靜下來

1、剛入學初學拼音時規定:老師手指黑板時學生念,老師手放下時學生停止出聲;老師手持卡片時學生念,老師把卡片從胸前放低或藏身後時學生停止出聲;老師伸出一個指頭,示意學生只念一遍;老師兩隻手做暫停的姿勢,學生要立即安靜下來。

2、佈置寫字母的時間要在下課前10分鐘,一旦讓學生動筆,老師再講或讓學生再讀學生們的心裏就有了牽掛的事,他寫不完是不會擡頭的,而等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寫完,需要很長時間,課堂紀律就沒法控制了。不要頻繁地更換教學內容,看書、看黑板、看屏幕的時間不要太短,學生從一個環節轉到另一個環節,需要花一定的時間組織教學。

小學讀書隨筆14

【摘 要】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爲“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爲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認爲:“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並提出了“好課”的9級標準。筆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礎上,另闢蹊徑,提出了“好課”的7級標準,並結合課例作具體地觀課。

【關鍵詞】教學內容 語文觀課 王榮生 標準

一、引論──磨他山之玉

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爲“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爲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其著作《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一書中,作了這樣論述:“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在這樣的前提下,課堂組織散漫一點,教學中出現一些彎路插曲,都是常態,無傷大雅,語文教學的課堂形態應該走向相對地寬鬆乃至有節制的隨意。過於精巧的、講究一分鐘一分鐘‘流程’的、教師一口美辭假聲抒情的、一舉一腔分明比表演還像表演的語文課,也許應該被看成變了態的語文課。”

據此,王教授在書中提出了一堂語文“好課”的9級標準:(1)教師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2)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3)教學內容相對集中;(4)教學內容與聽說讀寫的常態一致;(5)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6)想教的內容與實際在教的內容一致;(7)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趨向一致;(8)教學內容與語文課程目標一致;(9)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誠然,在精彩紛呈的語文教學領域裏,我們看到了太多形式主義,對於語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種終極的追問。殊不知,語文本姓語,脫離了“語”,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繡腿,徒勞無益。但是,細細回味王教授的這9級標準,筆者認爲有三處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級和第二級有重複,如果說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是‘語文’的內容”,那麼該教師定“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故此,筆者認爲第一級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級和第五級相比,第五級更指向語文的根性。當教師所選用的語文教學內容與學術界的認識相一致時,這教學內容就不再是變態。誰能說遵循了學術界對各種文體的普遍認識,還會是變態呢?如果這樣說,那學術界的認識就不正常,或者說教師對學術界的認識沒有搞清。故此,本人認爲第四級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級更指向於教學方法,而非教學內容。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教師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用是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但課後學生到底學到多少,這就要看教師方法是否得當,而第七級的介入似乎有另類之感。

此外,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一個獨立體,有着獨有的教學個性,這也是決定一節課教學內容是否得以有效實施的主要標準之一。故而,筆者認爲由教學內容觀語文課是否有效,應具備七級標準(王教授提出的九級標準中的六級標準+教學內容與教師個性相融合)。

二、立論──闢個人蹊徑

標準的意義在於衡量,七級標準的意義同樣在于衡量一節語文課的優劣。那麼,該如何運用七級標準來衡量一節語文課?然在王教授的書中“寤寐求之”,終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終。”爲此,筆者憑藉點滴思考,自闢蹊徑,結合身邊的課例談一談個人的一些拙見,以拋磚引玉。

1.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對於語文的定義,葉聖陶先生作出這樣解釋:“語文就是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3]基於這一共識,洪鎮濤先生亦強調指出:“語文教學的任務應該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前輩們的言論不僅爲語文正了“名”,即教語文的內容;同時也爲當前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即語文教學的本體是指向語言,語文課要使學生獲得語言。

以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爲例。課中,該老師將教學內容分爲六個板塊。第一板塊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即請學生根據老師說的白話文,猜文言詞彙。第二板塊模仿古語,自我介紹,即請學生模仿“楊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紹。第三板塊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即通過多次嘗試(參考註釋自由讀──指名讀──引導理解疑難字詞意思,標斷句符號──範讀引領──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通順古文。第四板塊整理理解,敘說故事,即請學生用白話語言說一說故事,再次加深疑難詞語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本,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品味,以體會楊家小孩的聰慧之處,並隨機指導學生角色朗讀、表演朗讀。第六板塊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即請學生選取一個版本,給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話版的《楊氏之子》劇本補充臺詞,並和同桌對演。

縱觀以上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不難發現,這位老師從讓學生猜文言詞彙以初識古文語言,模仿古語自我介紹以近距離觸摸古文語言,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引領學生與古文對話,整理理解敘說故事以理清文脈,深入文本品味語言感悟古文語言之妙,到最後的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引領學生學以致用,至始至終都在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由此,筆者認爲該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2.教學內容相對集中

古語有云:“大道至簡。”意指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教學內容的選取亦是如此,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語文天地裏,我們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霧森林,直達語文的根,摘取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簡簡單單教語文”。

仍以上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爲例。課堂中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設計(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模仿古語,自我介紹──理解字詞,讀通古文──整理理解,敘說故事──深入文本,品味語言──補寫劇本,內化語言)足見該老師的匠心獨運,六個板塊循序漸進,最終指向一個教學內容,即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古文語言。但遺憾的是,這位老師似乎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受用力,這是學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觸古文,老師如此大密度的訓練,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恐怕都難以受用。皮亞傑認爲兒童建構知識的過程一般爲四個階段:拿過來、裝進去、存起來、提出來。由此,筆者想,受心理年齡的限制,當學生的頭腦在短時間內裝進大量新知後,保存中就會出現顧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時大多是殘缺不全的知識。若長期以往,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也會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佔了近乎80%的份量,爲了對這些不同體裁、不同文體的文章加以區分,學術界對它們的特點進行詳細地區別,並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己所學的學術界已有定論的語文知識不斷地進行專業教學,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個套路或有悖學術界認識來進行教學。

再以《楊氏之子》爲例。課堂中,老師從猜文言詞彙、釋讀課題、讀通文本、品味語言到內化語言,遵循閱讀教學的基本之路。但在“內化語言”這兩個環節,筆者認爲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學術界的認識有失偏頗。爲了給學生創作以示範引路,老師創作了劇本前兩句臺詞,其中古文版劇本的臺詞是這樣的:

小楊(爲孔設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楊梅,皆新鮮而甜蜜。夫子請慢用。”

孔君平(起身,指楊梅以示兒,微笑):多謝賢侄。哦,楊梅,此是君家果。

我們且不說小楊對孔君平這位有學識的長輩會不會像招待三歲小孩一樣,告訴他這是桃子、琵琶、楊梅,僅就這創作的古文版劇本,怎麼看着都像是五四時期半古半白的白話文,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時期的經典文言文,總感覺與原文顯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這一教學內容和文言文的學術認識未能形成一致。筆者認爲,如果我們老師難以給學生規範的文本,那不如不給,以免誤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

小學讀書隨筆15

喜歡讀書是我學生時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書的世界裏,真得讓人有一種忘我的感覺。成家之後喜歡讀得書由一些哲理書、勵志書,轉爲一些家教之類的書,從家教一類的書中我知道了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與兒子同讀一本書,並與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對於閱讀的情有獨鍾也影響到我教學中,儘管我是一名數學教師,但我經常提倡孩子們多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特別是開學初看了朱永新教授的《開啓快樂教室》,我更加覺得孩子們不是不愛讀書,而是沒有形成一個靜心讀書的環境,讓孩子喜歡讀書,首先教師要愛讀書,因此,我也利用起了課餘這寶貴的讀書時間,與學生一起走進閱讀世界。對於讀書我覺得首先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讀書觀。讀書的目的是促進自己專業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了這樣的思想,便了有讀書的動力。其次,圍繞自己的專業發展去讀書。如今我們特別強調實施新課程改革,在這樣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須多方面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從而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與實質,這是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前提。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數學教師》。

在我的心目中,《小學數學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我與它的相識源於我實習時候的師傅老師,她訂書了這本書,看得很投入,便推薦給我看。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幫助很大。

做爲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小學數學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與瞭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爲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據瞭解,《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爲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爲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數學教師》爲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如今,做爲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