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生活保健 > 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

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 是對中華民族的繼承,除此之外,中國傳統服飾的一些創新也在代表着我國民族是在不斷的創新,以下分享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

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1

從漢族服飾演變看中國傳統文化

郭沫若先生說過:“衣裳是文化的表徵,衣裳是思想的形象。”由此可以看出服飾與人類和社會的關係。服飾不僅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服飾體現的則是一種社會文化。漢族文化博大精深,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漢族的傳統服飾成爲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一系列服飾的集合。

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制取代奴隸制。與此同時,當時的諸子百家相互爭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在“百家爭鳴”中,也有對服飾制度的討論。如儒家提倡“憲章文武”,維護西周社會的等級制度,主張一切衣著裝束都必須“約之以禮”。

墨家則提倡“節用”,主張衣冠服飾只求“尚用”,不必過於拘泥於繁縟的等級制度。 到了漢代,服飾更爲注重等級制度。但作爲漢族人的傳統服飾,漢族越來越體現出鮮明的特色。與其他民族服裝相比,漢族服裝的最大特點就是寬大的衣袖。寬衣肥袖不僅看起來飄逸,也十分實用。漢服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沒有衣釦,而是用一根寬腰帶把衣服束住。

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

在當時,從一個人穿着的服飾就可以直接看出這個人的社會地位。直接從事體力勞動的普通百姓穿短衫,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才叫“裳”。而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或者不直接從事體力勞動的讀書人,則穿長衫。那是一種上下身的衣服連在一起的袍服。

從漢代起,一直到後來的唐、宋、明等各朝代,朝廷官員的正式服裝都是採用了這種典型的寬衣肥袖和沒有衣釦的典型的漢服款式。雖然由於官員的等級不同,服飾的細節方面有着更爲繁複的區分,但是大致的發展方向就是這種右衽、寬袖、深衣的服裝制式,在這一點上,從西周到明代,都沒有根本上的變化。

寬大的漢族服裝,反映的其實是漢族人的生活觀和價值觀——追求閒適平淡的寧靜生活。這種衣服不適合動作幅度較大的激烈運動,比如騎馬或者打獵,但十分適合古代士子下棋賞花、吟詩作畫的安逸生活。

作爲比較,我們可以看一下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中原周圍的少數民族多穿窄袖緊身的衣服,因爲這些少數民族喜歡騎射等動作幅度較大的活動。

到清朝的時候,漢族服飾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並不是由於漢族人的審美觀念突然的改變,而是由於社會文化與大背景的轉變。清兵入關之後,滿族入主中原,統治者開始強制推行剃髮易服運動,強制推行滿族人的緊身長袍馬褂,禁止漢族男性穿戴傳統的寬大衣服。

從此之後,延續了兩千多年漢族的寬衣大袍傳統服飾徹底消失了,今天爲人們所熟知的旗袍和馬褂等都是在以滿族服飾爲主體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而漢族傳統的民族服飾已經很少見了。 這種強制性的由統治者站在政治的角度上進行的服飾轉換,在歷史上是十分少見的。

辛亥革命之後,漢族人又重新關注起自己的民族服飾來。人們需要不一樣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來表現新的社會景象。滿族人的長袍馬褂已經不適合了,可是全民都穿西裝又有些不倫不類。而清朝以前的漢族服飾已經沒人知道了,沒有辦法恢復從前的服裝式樣。

於是,清末民初的時候,漢族的服飾紛紜變化。維新派在變法中把改變衣冠也作爲學習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項重要內容。雖然政治訴求不太相同,但是革命黨人對於傳統服飾弊端的認識與維新派是一致的。孫中山曾經提出服裝製作四原則,在“適於衛生,便於動作,宜於經濟,壯於觀瞻”的基礎上設計了中山裝。

其實在當時,傳統漢服在當時面臨着一個十分難得的復興機遇。在此之後,在複雜的社會歷史變化過程和近代西方文化的衝擊下,重新推行傳統漢服已經不可能實現了。

需要強調的是,復興漢服並不是一定要求每個人都身穿寬袍大袖的衣服,而是保留一種服裝的形式,以此來象徵着一個民族獨有的服裝特色。就好像人們一提起滿族,就會聯想到滿族女子的旗袍和梳起的旗頭。漢服是漢民族獨有的標誌,顯示出區別於其他民族的不同的文化色彩。民族認同也是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看出,漢族服飾的演變不僅直接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政治變革、經濟發展和風俗變化,也折射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研究漢族服飾的變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也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繼承其風華。

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2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服飾

服飾分類

漢族男子服飾

華夏冠服之中,以帝王袞冕最爲華麗。先秦袞冕之制,分上衣與下裳。衣多黑色(玄衣),以象天;裳多黃色(黃裳),以象地。也有淺絳色的。玄衣廣袖,上面用朱(赤紅)、白、蒼(青)、黃、玄(黑)五彩絲繪(繡或織)出日、月、星辰、山、龍、花蟲等圖畫。裳畫也用五彩絲繡出宗彝(禮器)、藻(水草)、火等圖案。

這些圖畫和圖案的花樣合稱爲12章紋。裳前有皮製的芾,硃色。上面繪龍、火、山三章,繫於腰間革帶,蔽之於裳面膝前,裳旁佩玉,裳後系組綬(寬絲帶做成的花樣垂飾),腰間還用大帶系束。

髮束於頭頂,着冠(帽子),冠卷有紐,紐中貫以玉笄,扣緊冠與發。冠上加冕(一塊寬0.8尺、長1.6、前圓後方的平板,又稱冕延,板爲木質,以玄布面上,赭布面裏),冕延前後均勻地垂有12旒(用彩絲作繩,貫串五彩玉珠,稱爲旒),每旒12玉,前後共24旒,共用玉珠228顆,稱爲玉藻。冠冕旁懸玉,名"充耳"。

足着赤舄(厚底鞋,以木復於履底做成,舄前頭上,寬翹,寬而且高,足可以把垂地長裙的前裾緣挑起,以便向前邁步)。

男子頭爲束髮冠笄。冠的形制有高冠、弁、粱冠、籠冠、小冠、襆頭、幘、帽等。其細別的各種冠帽之名,如委貌冠、通天冠、遠遊冠、進賢冠、大帽、圓帽、鵝帽、唐巾、席帽等,可達數十種。也有戴各式頭巾如四方頭巾、萬字巾、雲巾、軟巾、幅巾、葛巾、華陽巾等,還有的地區農民戴笠帽。

漢族女子服飾

婦女服裝,王后及貴婦的禮服多爲深衣型,如《禮記》上列舉先秦的揄狄、闕翟、鞠衣、展衣、素紗都屬深衣類。揄狄、闕翟爲祭禮服,上繪(繡或織)五色翟(錦雞)形圖畫。鞠衣色黃,爲告桑(祈禱先王保佑採桑養蠶順利的儀式)之服;展衣白色,爲賓禮服;素紗是穿在裏面的襯服。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畫中貴婦衣屬深衣型,長沙仰天湖楚墓出土楚木俑婦人也服深衣。

漢以後王后及貴婦禮服皆承襲先秦制度。但又發展出半臂(半截袖子的長衫)、披帛(肩背間披一幅長畫帛)、霞帔(兩條從雙肩披下的寬幅有鳥禽繡文彩帛,寬約3寸餘,前垂3尺餘,左右合處下端有一玉墜,後垂2尺餘,末端插入兜子內)、褙子(四開衩的長衫)、披風、圍腰、抱腰(長圍腰)、垂袖等服飾或服裝附件。

一般的婦女日常服裝則多爲上衣下裳分開的裙服,也有外穿上衣下褲不繫裙的。這些衣服都是漢民族傳統服裝的一種。

古代婦女頭髮都挽成髻,髻形有雙髻、垂髻、偏髻、平髻、螺髻、高髻、飛天髻等類。具體名稱則有數十種,如叢梳百葉髻、雙環望仙髻、朝天髻、翻荷髻、寶髻、花髻等。髮髻上的飾物則有梳、篦、釵、步搖、翠翹、珠翠、金銀寶鈿、搔頭、珠箍、珠冠、鳳冠,以及金銀珠玉精製的鸞鳳、要翟、珠滴、珠牌等。

鬢髮兩側飾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 第2張

民國服飾

民國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出現了以廢除傳統服飾爲中心內容的服飾改革。男子服出現了從長袍馬褂向中山裝和西裝逐步過渡的趨向,女子服飾變得日益豐富多彩,出現了普及旗袍的趨向。

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 第3張

旗袍歷經百年的演進,隨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樣式,讓人目不暇接。20世紀30、40年代旗袍發展的黃金時代,樣式變化多且非常豐富。旗袍的襟、領、袖、裙襬等部位風格別樣:襟有圓襟、方襟、長襟等;領有上海領、元寶領、低領等;

袖子有長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還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鑲、繡、滾、蕩各種紋樣,十分別致;裙襬除了長短變化,還增加了魚尾形、波浪形等裙襬款式。

中山裝由於孫中山的提倡,也由於它的簡便,實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開始流行,1912年民國政府通令將中山裝定爲禮服,修改中山裝造型,並賦於了新的含義。

立翻領(最早是立領),對襟,前襟五粒扣,四個貼袋,袖口三粒扣。後片不破縫。這些形制其實是有講究的,根據《易經》周代禮儀等內容寓以意義。其一,衣服前臉四個兜各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試權,衣服的內兜代表彈劾權(檢察權),而彈劾權是人民制衡權力集中的殺手鐗。

這就是五權分立。其二,門襟五粒鈕釦代表五族共和,分別是漢、滿、蒙、回、藏。其三,左右袖口的三個鈕釦則分別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愛)。其四,後背不破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其五,衣領定爲翻領封閉式,顯示嚴謹治國的理念。中山裝是因孫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在民國十八年制定國民黨憲法時,曾規定一定等級的文官宣誓就職時一律穿中山裝,以表示 遵奉先生之法。形制:立翻領,對襟,前襟五粒扣,四個貼袋,袖口三粒扣。後片不破縫。

旗袍和中山裝雖是中西合璧的結果,但其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包容品質,使其在近代尤爲盛行。隨着時間的流逝,它們也變成了傳統。旗袍和中山裝的注入,爲中國傳統服飾增添了新的內容。

每個年代的服飾變化都代表着時代的進步,我們應將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繼續傳承和發揚下去

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3

中國傳統服飾的繼承和創新

春節歷來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從我記事起,除了過生日,盼望“過年”是我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事。回想記憶中的每一次“過年”,不禁感慨每年春節的變化,仔細回味,有滄海桑田,恍若隔世之感。過去,臨近春節,要辦年貨、掃房子、理髮,置辦新衣裳……如今,經濟發展了,市場繁榮了,物資充足了。時裝設計學院。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時裝節秋冬系列2005”及“香港國際時尚薈萃2005”,於2005年1月18-2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落幕,它們作爲香港業界推廣新產品的最佳平臺,有效促進同業之間的市場信息交流。

在局部和細節上,里布運用的變化,經過滾邊處理的無裏上裝會更加流行。內裏精緻的品袋設計會成爲男士關注和決定消費的重點之一。墊肩開始變小變薄,更加趨向自然。結構上裁片分割線做出前移或後移的變化,省的角度變化也是設計在細節上的體現。

傳統服飾與傳統文化 第4張

總體來說,2005春夏男裝會更趨向於功能性,實用性和細分性。品質突顯個性,個性決定價值觀、價值觀表現於品質,這是時尚男士選擇服裝的新準則。

倫敦的T臺用跳動的音符敲動着時尚的旋律,拉開了又一個春夏的序幕。異彩紛呈的品牌發佈接踵而至、撼人心絃。經歷了米蘭和巴黎時裝週之後,倫敦的風格則是更加概念化、多元化。

服裝審美是一種極爲複雜的精神現象,服飾中所包含的美是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模式。時間地點、價值觀念等都會成爲人們審美觀念變化的依據。而引導服飾審美觀念發生變化的卻主要是一些“幕後英雄”們——服裝設計師。

近日,蘭蔻色彩時尚創意大賽首度在中國北京隆重舉行。該項賽事於2001年首創於英國.由蘭蔻與著名的倫敦聖馬丁中央藝術和設計學院共同舉辦.至今已成爲一項享有盛譽的國際時尚盛事。鑑於亞洲時尚領域超快速的發展和優秀時裝設計人才的不斷涌現.2005年這一賽事首度在亞洲舉行.中國、日本和韓國將成爲首批舉行比賽的亞洲國家。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