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孩子在家寫作業拖拉怎麼辦

孩子在家寫作業拖拉怎麼辦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在家寫作業拖拉怎麼辦,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長,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在說明孩子成長的不足,都說“長大後我就成了你”,認真教育孩子的人終會有所收穫。現在分享孩子在家寫作業拖拉怎麼辦。

孩子在家寫作業拖拉怎麼辦

孩子在家寫作業拖拉怎麼辦1

每個人一天時間都是24小時,但是有些人能夠在單位時間內做好更多的事情,這也使得他們能夠獲得一般人所無法獲得的成就,孩子小的時候若是能夠明白到珍惜時間的重要性,這個好習慣的養成可以讓他們獲益良多,因此早期教育中媽媽要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意義,學會珍惜時間,提高效率。

第一、有些孩子做事情非常磨蹭,讓爸爸媽媽們催了好幾遍還不肯做,甚至於很多時候都是父母代勞,雖然孩子現在還小,看不出什麼弊端,但是長久縱容的話,對於孩子之後的行爲處事習慣就會有影響,影響到了孩子以後在團隊作業裏面的發揮,因爲他已經磨蹭成習慣了,但是在同齡人之間,他又不能夠有人總是幫助他解決問題,那麼久而之久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針對於孩子磨蹭的現象,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幫助他們糾正過來。

第二、當孩子在規定的時間沒有做完事情,家長不要總是第一時間就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因爲這會讓孩子對父母的照顧造成依賴性,當孩子過於依賴於父母的時候,就會造成一種鬆懈的心理,如果孩子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收拾好玩具,家長寧可讓孩子多花些時間收拾,讓他自己完成,孩子一看最後事情都是要自己做的,那麼在下次玩玩具時候就懂得有效率的收拾了。

第三、讓孩子從小就有珍惜時間的正確認識很重要,父母的關照和指導畢竟是讓孩子被動的去做某些事情,若是孩子自己就瞭解時間的重要性,他就自己主動的去提高效率,利用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時間非常寶貴,相信爸爸媽媽們都有所體會,爲了讓孩子可以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做事情不要磨磨蹭蹭,讓孩子以爲這是一種正確的方式,另外孩子年幼,可能還不能夠很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家長有責任要孩子的童年獲得充實有意義。

孩子在家寫作業拖拉怎麼辦2

有位媽媽說,每天早上起牀就像在打仗。

她起牀以後把早餐蒸上開始催孩子起牀。

好不容易催起牀了,孩子還要在牀上呆幾分鐘,她又要催着他穿衣服。

穿上衣服以後催刷牙,催洗臉,然後催着孩子坐上餐桌。

接着催吃飯。

有時實在來不及,會把早餐給他打包在路上吃。

吃完早餐催孩子拿書包,穿鞋,再催孩子出門坐校車…….

每天早上各種“催催催”讓她精力在一早就消耗大半,到她上班的時候,情緒已經很差。

相信這種場景是我們很多家長都在經歷的。

孩子磨蹭拖拉的原因並非是單一的,作爲家長一定要首先準確判斷出自孩子磨蹭拖拉的原因,再根據原因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改善。

1、父母代勞太多:孩子的磨蹭有可能是家長平時代勞多,導致孩子形成依賴性,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予孩子自信心。要想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必需堅信一點:孩子具備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現在沒有,通過學習也能夠擁有。被過度呵護着的孩子無法獨自抗擊風雨。

2、孩子的時間概念比較差:首先,需要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看時間的習慣。父母可以通過詢問孩子時間,以及明確和他說“幾點做什麼”,如“我們7點半準時出門”、“我們6點開飯”,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孩子注意時間。其次,幫助孩子瞭解時長。如,“我們一起看20分鐘書”,“我們吃飯用了45分鐘”。逐步讓孩子能夠對於時間長短有一定的感受。

最後,要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能力水平。也就是說自己在做不同難度水平的事情時,大概需要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在這點上,需要父母不斷的幫助孩子進行分析,指導他能夠對自己的時間有更清晰的評估。

3、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家長在孩子專注讀書學習時,不要做一些干擾孩子注意力的`事情,但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源在於感統失調,最好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鍛鍊孩子的注意力,有助於孩子在學習時提高效率,平時家長的引導方式也很重要,堅持以身作則,感染孩子,發揮自身積極性。

4、孩子動作笨拙,身體不靈活:這就不得不提到感統,本體感對高度複雜化的神經應變能力起決定性作用,掌控着人體各感官的協調運作,如果本體感整合失調,就可能嚴重影響孩子的身腦協調性,學習能力。除了上專業的感統課,家長也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運動,鍛鍊孩子的反應速度,身體協調。

因此,家長在教育中,不妨讓孩子走在前面,自己發現他的路,享受成長的樂趣。家長則要在後面跟隨孩子,只有當孩子確實需要幫助時,才走過去,幫他一把。做事有計劃,是一個人工作,學習,生活的良好習慣,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媽媽們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培養,讓他們養成系統思維,做事積極上進的好習慣。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