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天氣的變化,對每天的天氣感興趣。

2、知道晴天、雨天、陰天等天氣,學習使用相應的圖像來表示。

3、初步瞭解天氣預報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嘗試用恰當的語言來表述天氣狀況。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知道晴天、雨天、陰天等天氣,學習使用相應的圖像來表示。

難點:讓幼兒學習用恰當的語言來表述天氣狀況。

活動準備

電視機、天氣圖像標誌(陰、晴、雨),一張陰天的圖片、油畫棒、作畫紙

活動過程

一、瞭解天氣的變化,知道晴天,雨天,陰天,並會選用合適的圖像表示。

1、師:“今天的天氣怎麼樣?”“有太陽的是什麼天氣?”“老師這裏有四個表示天氣的標誌,你覺得用哪個表示晴天比較合適?請你來幫我找一找晴天的標誌。

“噢,原來晴天可以用太陽來表示。”

“那你還知道有什麼天氣?”(雨天,下雨。)那(雨天。)是什麼樣子的?請你來幫我找一找表示雨天的標誌。

“噢,原來雨天可以用雨點來表示。”

(出示陰天的圖片),小朋友們看,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天氣既沒有太陽,又沒有下雨,天氣陰陰的,那你覺得這樣的天氣是什麼天氣?

“噢,原來陰天可以用烏雲來表示。”

教師小結:原來,當我們看到太陽就知道是××,看到雨點就知道是××,看到烏雲就知道是××。(教師手拿標誌,進行小結)

2、遊戲:學說“今天的天氣是×天。”

師:“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吧,老師把晴天,雨天,陰天的圖像標誌都藏起來了,當我拿出一個天氣的圖像標誌時,請你們用一句好聽的話“今天的天氣是×天”來表示”。

教師先後出示天氣圖像標誌,先請個別幼兒回答,然後再集體回答。當孩子沒有說完整時,教師進行補充,要求孩子說完整。

二、當小小氣象預報員,製作天氣圖像標誌。

1、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天氣變化,有晴天,雨天,陰天,還有颳風、下雪等等,那你們是通過什麼來了解每天的天氣變化的?”

“對了,我們可以通過看電視,看報紙,聽廣播,上網等很多方法來知道每天的天氣變化。”

2、“看,這是什麼?(出示電視機)今天,我請小朋友自己來記錄天氣,當一回氣象預報員,預報天氣。”“今天的天氣怎麼樣?(提示幼兒可以看看外面的天氣)那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記錄呢?(出示太陽的標誌),對,晴天可以用太陽來表示。那就請小朋友在紙上把今天的天氣記錄下來吧!”

3、幼兒製作當天的天氣圖像標誌。

4、師:“我們的氣象預報員已經把今天的天氣記錄下來了,老師也把今天的天氣給記錄下來了,我也想當一回氣象預報員,(教師示範預報天氣並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氣是×天”)現在,哪個氣象預報員願意爲我們預報天氣呢?”(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氣是×天”)

三、談話:讓幼兒瞭解天氣預報預人們生活的關係。

師:“寶貝,你們知道天氣預報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好處嗎?”“有了天氣預報,我們就可以提早知道天氣的變化,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方便了,冷了我們可以提早加衣服,熱了我們可以適當的少穿衣服,要下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提前帶傘,帶雨衣,雨鞋等。天氣預報和我們的生活是分不開的。今天晚上回家,小朋友們就去看看天氣預報,明天回幼兒園和自己的好朋友們預報天氣。”

教學反思

《太陽感冒了》這個故事切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又符合近段時間的天氣(上週天氣很熱,本週一直是陰雨)。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容易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有話可講。運用談天似的口吻引題,讓幼兒猜猜太陽哪去了?怎麼會生病的?自然地過度到故事內容。用誇張的語言講述故事,抓住了孩子的聽覺,結合孩子的特點,設計了能活動的教具(太陽吃冰激凌),深深的吸引了孩子的視線,整個活動孩子都處於輕鬆、愉快又饒有興趣的學習氛圍中。讓他們有話說,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充分調動他們的說話慾望和積極性,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通過故事內容的學習討論,知道不能多吃冷飲。最後讓幼兒打電話問候太陽公公,進行關心他人的情感教育。整個活動效果教好,但是在個別地方還可以組織的更好一些。首先在引題環節中,可以更緊湊一些,教師的語調平緩,狀態可以更好一點;其次在最後一個環節中,可以藉助電話機,讓幼兒給太陽公公打電話。藉助教具,幼兒的興趣能普遍提高。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2

【課題生成】

我園申報了市級課題“幼兒科學啓蒙教育的實驗研究”。我承擔了其中的一個子課題“我和小問號做朋友”的研究課題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初步問題意識,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主動探索如何解決問題。幼兒的思維是非常具體形象的,怎樣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呢?

我看到小朋友們在看書時,把圖書卷起來當話筒、望遠鏡玩,我受到了啓發,何不做一些“話筒”讓孩子們玩呢?這樣就產科學活動“傳聲筒”的方案設計。我用掛曆紙捲成一些紙筒是空心的,有的裏面塞一些報紙,讓幼兒探索從空心和實心自裏傳出來的聲音是不是一樣?爲什麼?從而認識小問號(?)問號產生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2、引導幼兒認識“小問號”的符號(?),並願意和小問號做朋友。

3、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好奇心,喜歡玩科學小遊戲。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自制傳聲筒30根(空心、實心各半),“小問號”符號卡片15張。

【活動過程】

1、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它是什麼樣子的。(幼兒發現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樣玩的。(幼兒拿起紙棒玩起來,有的把它當金箍棒拿在手上轉;有的把它當馬騎着跑;有的把它當望遠鏡用;還有一個小朋友把它當話筒用……)

2、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遊戲。

(1)教師饒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纔老師看見金一冰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着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麼?”

(2)教師話音剛落,幼兒就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有的在點頭,有的在笑,似乎聽到了什麼。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幼兒紛紛搶着回答)

(4)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的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3、認識“小問號”符號。

(1)我在提供給幼兒的傳聲筒中有意識地在其中的一根中間塞進了紙團,討論時,拿到這根“傳聲筒”的小朋友說聽不清,於是在小結後我就引導幼兒觀察這根傳聲筒有什麼不同(從外表看和部分幼兒說是一樣的)。

(2)出示小問號(?)教師接着問:“既然是一樣的,那爲什麼。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根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麼符號嗎?(小問號)這根“傳聲筒”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傳聲筒(注:傳聲筒換成實心的)。

幼兒都發現聽到的聲音也不清晰了,這是爲什麼呢?幼兒然而然地也產生了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小?號”卡片。

4、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麼不同,讓他們發現有小問號的傳聲筒裏有紙團堵着。

5、小結。

剛纔我們小朋友真能幹,已經找到了帶小問號的傳聲筒。爲什麼傳的聲音聽不清呢?原來是裏面塞滿了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從這樣的傳聲筒裏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

小問號是我們的好朋友,它能帶領我們去學習、發現很多的祕密,以後我們小朋友碰到了小問號,就要多動腦筋想一想或者去問大人。

【評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

1、小小空心紙棒在小朋友手中變得很神奇,也很有魔力,這是活動良好的開端。

2、這一環節的活動滿足了每個幼兒的好奇心,同時加深了小問號的認識。

3、答案是讓幼兒尋找出來的,因而在滿足他們好奇心的同時,培養了他們的探索精神。

二、專家點評

在幼兒園開展“我和小問號做朋友”的課題研究既具有時代意義,又能實實在在地促進幼兒科學素質的早期發展。科學活動“傳聲筒”,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科學現象,在玩中發現問題,並自然地認識小問號(?)是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所以,小朋友們在活動中玩得很主動、很開心,確實有所發現,有所發展。

三、反思與討論

你是怎樣向幼兒進行科學啓蒙教育的?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較之以前的小班科學活動有了很大的改變,打破了以往科學活動比較封閉的傳統活動模式,讓孩子們在一個輕鬆、開放的環境中,在與材料不斷地互動中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活動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環境體現自由性。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打破了前兩次活動中請孩子們用小椅子圍坐成半圓形的傳統的活動模式,讓孩子們席地而坐自由地與同伴、老師一起玩,在這樣一個輕鬆、自由、開放、生活化的環境中,使孩子們對傳聲筒產生興趣,並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從今天的活動來看,採用這樣開放的活動模式,我認爲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孩子們所提出的問題也是比較多的。

2、活動內容凸現生活性。

此次活動內容是好玩的傳聲筒,它來源於幼兒的遊戲活動,是幼兒既感到熟悉又有強烈的探究興趣的玩具。藉助這一生活化、趣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材料,幼兒在活動中玩得開心,學得輕鬆。

3、活動過程呈現輕鬆性。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着改變以往孩子們統一的取放操作材料的環節,讓傳聲筒始終是拿在孩子們的手中,孩子們隨時可以去玩去發現,從而使孩子們在與材料不斷的互動中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4、活動材料體現多樣性。

在材料提供上,我爲孩子們準備了多種顏色、各種長短、空心的以及內塞布條的等傳聲筒,目的是在孩子們充分觀察、認識傳聲筒的基礎上,拓展他們提問的空間。

5、活動策略多樣性。

活動中,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採取了多種引導策略,如環境感染策略、材料提供策略、問題示範策略、形象物激勵策略、教師角色轉變策略等來激發孩子大膽地提問。在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得非常積極,他們對傳聲筒的探索興趣很高,在不斷的玩中也發現了問題,並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6、教師的角色轉變

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並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着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小蝌蚪的特徵。

2、樂意和教師一起表演,感知體驗自由遊動的小蝌蚪。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課件:趣味練習--養蝌蚪

【活動過程】

1、出示趣味練習卡,幼兒觀察小蝌蚪。

師:畫面上有什麼?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

2、認識小蝌蚪的特徵

小蝌蚪的頭長得什麼樣?

有幾個黑油油的眼睛?

小蝌蚪的後面有幾條尾巴?

小蝌蚪在水裏是怎麼遊的?

3、請幼兒模仿小蝌蚪在水裏遊的動作。

4、師:我們看看小蝌蚪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觀察圖片瞭解小蝌蚪長大後變成青蛙。

5、師:你們喜歡小蝌蚪嗎?我們來畫很多的小蝌蚪,把它們放在池塘裏好嗎?

6、幼兒畫蝌蚪,用線條畫出大大的腦袋,小小的尾巴。

7、養蝌蚪,把幼兒的作品放在展板上(池塘)。

反思:

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在設計活動時我注意使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演示法、遊戲法及情景教學法,能夠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多通道參與法及體驗法。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學一學、玩一玩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幼兒不知不覺對小蝌蚪的成長變化產生了興趣。而遊戲體驗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的快樂心情,進一步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4

一、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指出要讓幼兒在探索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認識常見的動植物,能注意並發現周圍的動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幼兒天生喜歡小動物,但是對小動物的局部特徵並不是很瞭解,所以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使幼兒瞭解常見小動物的腳印特徵,對動物的腳印產生探索興趣,併產生喜愛小動物之情。

二、活動目標

1.認識四種小動物的腳印。

2.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區分小雞、小鴨的腳印。

3.喜歡並愛護小動物。

三、活動重點

認識小雞、小鴨、小貓、小豬腳印的特點。

四、活動難點

區分小雞和小鴨腳印。

五、活動準備

PPT、小動物音頻

六、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們,雞媽媽遇到一件着急的事的,她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播放雞媽媽音頻:我的小雞寶寶不見了,你瞧,雪地裏有它的腳印,它一定是在森林裏迷路了,你們願意幫我找找它嗎?

(二)基本部分

1.認識小雞的腳印

師:小朋友們,找到小雞的腳印就能找到小雞了,我們來看一看小雞的腳印是什麼樣的?

師:小雞的腳印細細的、尖尖的,腳趾之間是分開的,小雞的腳印像竹葉。

2.認識小貓的腳印

師:咦,這裏有一些腳印?他們是誰的?是小雞的嗎?我們一起來喊喊小雞有沒有在這裏。“小雞,小雞,快出來!”

播放小貓音頻:喵~喵~我可不是小雞,我是小貓,我的腳掌有厚厚的肉墊,我的腳印就像是盛開的梅花,漂亮極了。前面還有一些小動物的腳印,你們快去看看有沒有小雞的?

小結:小貓的腳掌有厚厚的肉墊,它的腳印像梅花。

3.認識小豬的腳印

師:這兒又出現腳印了,我們一起來喊喊小雞有沒有在這裏。“小雞,小雞,快出來!”

播放小豬音頻:“呵~呵。誰在打擾我睡午覺啊,我是小豬,這是我剛纔跑步留下的腳印,我的腳印有兩瓣,就像打開的剪刀。小河邊有一些腳印和小雞的很像,你們快去看看。”

小結:小豬的腳印有兩瓣,像打開的剪刀。

4.認識小鴨的腳印

師:小朋友們看,小河邊真的有腳印,我們一起叫小雞出來吧。“小雞,小雞,快出來!”

播放小鴨音頻:嘎~嘎~嘎,我是游泳健將——小鴨子,河邊的腳印是我的。我的腳印和小雞可不一樣,我的腳趾是連在一起的,像秋天的楓葉。你們去其它地方找找吧!”

小結:小鴨的腳趾是連在一起的,像楓葉。

4.找到小雞併發布任務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不是小雞的腳印,“小雞小雞,快出來!”“小朋友們,多虧你們來找我,不然我就要在寒冷的雪地裏過夜了。謝謝你們!”

音頻母雞:小朋友們,你們太棒了。謝謝你們幫我找到了我的雞寶寶,聽說你們在找雞寶寶的路上,還發現了其它小動物的腳印。請把小動物和他它的腳印連起來。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的學習內容。與幼兒一邊連線一邊複述:小雞的腳印像竹葉,小鴨的腳印像楓葉,小貓的腳印像梅花,小豬的腳印像剪刀。

七、活動延伸

師:下面的腳印又是誰的呢?(出示大象和小狗腳印圖片)這些繪本很有趣,裏面也許會有答案喔。

微反思:

本次活動以生動有趣的情境導入,擬人化的音頻吸引了幼兒的關注,激發了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在幫助雞媽媽找小雞的過程中依次認識其他三種小動物的腳印。瞭解四種小動物腳印的不同及其特徵,還與生活中的事物進行一一對應,用簡短的語言總結了小動物腳印像什麼,既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又讓幼兒知道如何去對比事物的不同。這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要求:讓幼兒喜歡接觸大自然,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具備初步的探索能力,能用多種感官去探索。在活動設計上通過雞媽媽這個擬人化的形象,發佈兩次任務,讓幼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並認識到四種動物的腳印,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社會領域的要求:喜歡承擔一些小任務。總的來說,本次活動構思巧妙,活動環節流暢,清晰。選取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四種小動物腳印,以此爲契機,讓幼兒對動物的腳印產生探索興趣。在今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本着幼兒爲主體的教育觀,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多采用多媒體手段,選擇幼兒所喜愛的擬人化的動物或形象,情境化、遊戲化的方式,直觀具體的去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5

有益的學習經驗:

初步認識水的基本特性:無色、無味和無嗅。學會用各種感官觀察事物。

 準備:

玻璃杯,清水,牛奶,硬幣等。

活動與指導:

1、嗅覺遊戲。教師把裝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幼兒面前,請幼兒來聞一聞,判斷哪個瓶子裏裝的是清水。

2、味覺遊戲。教師請幼兒嘗一嘗,說說哪個瓶子裏裝的是清水。

3、教師對幼兒說:“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請小朋友們仔細來觀察。”

(1)教師拿出兩個玻璃杯,在一個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個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2)教師把兩枚硬幣分別放入兩個玻璃杯中,請幼兒觀察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看不見,而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能夠看見?

(3)教師總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所以放在裏面的東西我們都能夠看見。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6

材料準備:

相同高度和粗細的玻璃瓶8個、7種不同顏色的顏料、小木棒(筷子、鼓槌等)1根

製作方法

把瓶子排成一排,在每個瓶子裏倒進不同量的水(水量由少到多)。

在每個瓶子裏倒入一種顏料(第一個瓶子與第八個瓶子倒人的顏料一樣,只是瓶子裏面的水量不同>,製作成彩色水,這樣既美觀又便於識別區分不同的水量。

將八個瓶子按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擺好,一組音樂瓶就做好了。

實驗操作:

讓幼兒用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擊音樂瓶,感知聲音的變化。

讓幼兒用嘴依次對着每個瓶口吹一吹,試試能否聽到聲音,聲音的高低是否一樣。

教師指導建議:

引導幼兒邊敲擊邊傾聽聲音的變化,並辨別哪個瓶子音調高,哪個瓶子音調低,並引導幼兒探討原因。

*提醒幼兒在敲擊不同的瓶子時力度要相同,同時不要太用力,以免敲壞玻璃瓶。

拓展與替代:

教師可根據音階調整水量的多少來製作音樂瓶,併爲幼兒演奏樂曲。(懸掛音樂瓶聲音會更好聽)

可將鋼管、竹筒等切割成長短不同的管子,懸掛起來製作成音樂筒。

提供編鐘演奏的視頻資料供幼兒觀賞。

科學小知識

當用小木棒敲擊玻璃瓶時,瓶子和水會發生振動,當振動通過空氣傳到我們的耳朵時,我們就聽到了聲音。由於每個瓶子裏的水量不同,它的振動頻率不同,所發出的聲音也不同。水越多,振動越慢,音調越低;氷越少,振動越快,音調越高。編鐘的工作原理與此類似,編鐘的鐘體小,敲擊時,振動就快,音調就高;鐘體大,音調就低。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根據動物影子尋找相應的動物,瞭解一些常見動物的明顯特徵。

2、有觀察、發現、比較的興趣,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在太陽下和影子做遊戲的經驗。

2、動展板,貼有小動物的圖片。

4、塑封的小動物影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分享交流,再現經驗1、寶貝,你喜歡哪個動物寶寶?爲什麼呢?(幼兒發表自己的的想法,如:小貓,追問:你喜歡小貓什麼呢?)小結:動物寶寶很可愛,還有很多的本領呢。

二、情景導入,感知特徵1、今天,草地上來了一羣小動物,想和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它們是誰呢?它們躲在哪裏?請你仔細找一找,再和好朋友說一說。(幼兒相互交流,自由表達。)2、提問:你找到了誰?它躲在哪裏?(我看到了小兔,在草叢裏)追問:你從哪裏看出來是小兔呀?(長耳朵)我們大聲地把小兔請出來吧!小兔小兔,快出來吧!

我們來學小兔。小兔小兔真可愛,長長耳朵短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

3、提問:大象在哪呢?我怎麼沒看見?

你怎麼知道這是大象的呢?(長鼻子)大象的長鼻子甩起來。大樹後面躲着的真的是大象嗎?你們找對了,真的是大象。大象有兩個大耳朵,象扇子;四條腿粗粗的,象柱子;小尾巴,細細短短的,象個小辮子。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大象大象真可愛,長長鼻子甩一甩,吸足水兒洗個澡。

4、剛纔有寶寶說看到小雞和小鴨了,那麼小雞和小鴨在哪裏呢?爲什麼你覺得這是小雞和小鴨?(小雞嘴巴尖尖的,小鴨嘴巴扁扁的)除了嘴巴,還可以從哪裏看出它們是小雞和小鴨呢?(小雞的腳像樹枝是分開的,小鴨的腳上是連起來的)小結:我們可以從上往下看,小雞、小鴨的嘴巴、身體和腳長的不一樣。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嘗試分辨一些不同的聲音。

2、知道耳朵能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小動物頭飾。

2、空鐵罐每人一個,石塊、沙子、米粒或者用黃豆、樹葉若干。

3、小鈴一個。

活動過程:

一、探索活動,感知聲音。

1、玩鐵罐。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們班級裏來了許多鐵罐娃娃,你們願意和他們交朋友做遊戲嗎?每人抱一個鐵罐娃娃和他一起玩一玩。

2、教師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玩鐵罐。

二、交流討論,瞭解聲音。

1、討論自己的探索過程。

師:剛纔你是怎麼和鐵罐娃娃玩的?(有的單手搖、有的雙手晃動、有的放在桌上、地上滾動、還有的用腳踢……)

2、瞭解聲音。

師:你在玩鐵罐的時候,發出了什麼?或者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3、聽辯聲音。

⑴老師選出分別裝着石塊、沙子、米粒的鐵罐。

師:在搖動時,他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不一樣)

⑵老師依次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辯。

師:他發出了什麼樣的聲音?引導幼兒用哐啷哐啷來描述石塊發出的聲音,用滴瀝滴瀝描述米粒發出的聲音,用沙啦沙啦描述沙子發出的聲音同時依次讓幼兒猜猜看鐵罐裏裝的是什麼,並出示給幼兒看?

⑶教師小結。

師:原來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⑷搖動裝着樹葉的鐵罐。

師:你聽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有聽到)鐵罐了有麼有東西?(沒有)教師打開鐵罐,出示樹葉,鐵罐裏裝的什麼?那爲什麼剛纔你什麼都沒有聽到呢?

⑸教師小結。

師:有的會發出很響的聲音,有的東西發出的聲音很輕,有時幾乎聽不到。

三、知道耳朵能聽聲音。

師:你們用什麼來聽聲音的?(耳朵)老師搖動裝沙子的鐵罐,請幼兒捂上耳朵聽一聽。師:沙啦沙啦的聲音聽得清楚嗎?(不清楚)

四、遊戲:誰的.耳朵靈。

⑴師:森林裏的??小動物要開音樂會,想請我們班耳朵最最靈的小朋友參加,你們想不想去?(想)

小動物:小朋友,請你們戴好頭飾,矇住眼睛,豎起小耳朵。

⑵老師幫助小朋友戴好頭飾。

師:我們可以學哪個小動物走路?(小貓)怎麼樣走?(輕輕地)爲什麼要輕輕地走路?(腳步聲音太響了,我們的耳朵會聽不到小鈴的聲音,會走錯路的)

⑶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要保護耳朵。

師:聲音太響,我們的耳朵會不靈的,那能不能大聲的說話?(不能)⑷準備出發。幼兒仔細的聽,輕輕地聽着小鈴的聲音到森林裏。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蓋子,並用語言簡單的表述出來。

2.樂意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帶蓋的瓶子和盒子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易拉罐旺仔奶一瓶、薯片一盒。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觀察各種各樣的瓶子和盒子。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漂亮的瓶子和盒子,請你們輕輕地走過來,挑一個你喜歡的,然後回到座位上。"

2.先不要打開,看看你手裏的瓶子是什麼樣子的?(可以從形狀、顏色等方面說說)

二、請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蓋子,並用語言簡單表述。

1.幼兒嘗試打開蓋子。

"這些瓶子和盒子雖然形狀、顏色不同,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有蓋子。你們能打開這些蓋子嗎?讓我們來動手試試吧。"(幼兒操作,老師巡迴觀察指導)

2.結合動作示範講解開蓋子的方法。

"你是怎麼打開蓋子的?"幼兒邊做動作邊說,並請打開蓋子方法相同的幼兒一起學做動作。

3.交換盒子,體驗多種打開蓋子的方法。

"剛纔,小朋友用擰、拔、掰、按等方法打開了自己的瓶蓋子,現在請你們與旁邊的小朋友換一換,試試看你能打開其它的蓋子嗎?"(幼兒操作)

三、拓展豐富經驗。

1.(出示易拉罐旺仔奶)"老師這兒還藏着寶貝呢,你們看這是什麼?這個蓋子怎麼打開呢?"幼兒操作並小結,手指鉤住拉環,用力拉。(出示盒裝薯片)"這是什麼?這個蓋子怎麼開呢?"先掰開上面的蓋子,然後再撕開紙。

2.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蓋子,它們的打開方法是不同的,小朋友回家後再找一找,然後來告訴大家,好嗎?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嘗試清楚地描述魚的外形,如顏色、大小、花紋等。

2.知道有各種各樣的魚,併產生探索魚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魚兒多多》課件:各種魚兒的圖片、音樂等

材料準備:1.請幼兒每人帶來一張魚的彩色圖片。(家長提前幫忙把魚的輪廓剪出來)

2.教師在大海報紙上繪製藍色海洋的背景圖。3.膠棒。

活動過程:

播放魚兒圖片,引導幼兒從魚的顏色、大小、花紋等方面向大家介紹魚的樣子。

一一你帶來的是什麼樣的魚?它長什麼樣子?

——它和別的魚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從魚的大小、顏色、外形特徵等角度進行講述。)

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魚的圖片。

請幼兒把自己帶來的魚的圖片粘貼到海洋背景圖上。

全班幼兒一起分享海洋背景圖上的魚,引導幼兒討論關於魚的一些問題,如魚生活在哪裏,魚的家是什麼樣子的……

——圖上有這麼多魚,看看都有什麼樣的魚?

——真正的魚兒生活在哪裏?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魚?(魚缸、河裏、小溪、池塘、海里……)

——魚的家裏有什麼?(水草、鵝卵石等)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實驗活動中觀察感知鵪鶉蛋在白醋中的變化。

2、嘗試用記錄表的方式表現實驗結果。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有探究的慾望。

活動準備:

1、鵪鶉蛋每人2個,一次性杯子每人2個,舊牙刷每人1把,毛巾每人1塊,記錄表每人1張,標記每人1個,籃子每人1個。

2、白醋、水、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1、出示鵪鶉蛋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它長的什麼樣子?身上還穿着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有斑點、花衣服)

2、出示白色鵪鶉蛋師:有位魔術師朋友變了一個魔術,幫鵪鶉蛋變了一件新衣服,看,是什麼顏色的新衣服?它怎麼就會變成白色的呢?(幼兒猜想)

二、做實驗。

1、區分水、醋,貼標誌。

①師:到底這個朋友變了什麼魔術呢,不如我們先拍拍手把它請出來問一問吧!

②師:你們的掌聲真熱烈,一下子就請來了兩個朋友,可是,在這兩個朋友中只有一個纔是真正的魔術師朋友。看看,這兩個朋友住在哪裏?長得是什麼樣的?(透明液體)你們猜猜是什麼?(幼兒猜水)

③師:告訴你們,這裏面一個是水,一個是醋。小朋友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判斷一下?(引導幼兒聞一聞,區別水和醋)

④師:水聞上去怎樣?(沒有味道)那醋呢?(酸酸的)做個酸酸的表情。

我這裏也有一個酸酸的表情,我輕輕地把它送給白醋。

⑤貼酸的標誌,並互相驗證看看是否貼對。

2、猜一猜。

①反饋幼兒判斷情況。

師:你用了什麼方法來判斷的?

師:我們剛纔把鵪鶉蛋區分出來了,到底誰纔是鵪鶉蛋真正的魔術師朋友?見證奇蹟的時候到了!(是同時將2個鵪鶉蛋放進醋和水的杯子中),到底鵪鶉蛋放在水裏會變白還是放在白醋裏會變白呢?(幼兒猜)

②介紹統計表師:如果你覺得鵪鶉蛋放在水中會變白嗎?如果你覺得能就在問號下面的格子裏打勾,反之就打叉。

③幼兒猜想記錄。

師:現在請你輕輕地把統計表和小蠟筆從你的小椅子下面請出來。

3、做實驗,觀察鵪鶉蛋在水裏和白醋中的現象。

師: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現在,我們要用小手親子來做一做這個小實驗。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2個鵪鶉蛋,請你輕輕地將它分別放入水裏和白醋裏,從杯子口仔細的觀察它們,你發現了什麼?

師小結:我們發現在水裏的鵪鶉蛋沒有任何變化,而在白醋裏的鵪鶉蛋身上會有許多小氣泡。

4、洗鵪鶉蛋師:下面我們請來了牙刷幫幫忙。

①師:請你先輕輕地用手拿出住在水裏的鵪鶉蛋,請你輕輕地刷一刷,發生了什麼變化?(刷完後放回水裏,用毛巾擦擦手上的水)

②師:再請你輕輕地用手拿出住在白醋裏的鵪鶉蛋,請你輕輕地刷一刷,你都發現了什麼祕密?(刷完後放回白醋裏,用毛巾擦擦手上的醋)

③做記錄要求:剛纔你用牙刷刷過後,發現水裏的鵪鶉蛋怎麼樣?(沒有變化就打叉)放在白醋裏的鵪鶉蛋怎麼樣?(變白了,就打勾)

④將幼兒的記錄表放在黑板上,反饋幼兒的記錄情況。

5、小結:

鵪鶉蛋爲什麼放在白醋裏會變白,而放在水裏沒有變化呢?因爲白醋是酸的,酸的東西很厲害,它有腐蝕性,能咬像蛋殼一樣的東西,所以鵪鶉蛋纔會變白。我們的身體裏也有和蛋殼一樣的東西——牙齒,我們的牙齒也是怕酸的,我們吃的很多東西在牙齒縫裏塞的時間長了就會變成酸的東西,就會損壞我們的牙齒,所以我們要做到每天早晚刷牙來保護我們的牙齒。誰是每天刷牙的,舉手讓老師看看!

三、和幼兒一起念刷牙兒歌,教育孩子保護牙齒。

小牙刷,手中拿,早起晚睡先刷牙,小牙刷,沙沙沙,從上往下輕輕刷,從下往上仔細刷,爸爸媽媽誇獎我,是個講衛生的好娃娃。

活動延伸:

大家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變軟的蛋)這是鵪鶉蛋放在白醋裏好幾天的樣子,變成什麼樣子了?(軟軟的,像沒有蛋殼了)哇!酸的東西真的好厲害呀,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牙齒。現在請你端起白醋,我們回到教室裏再仔細地觀察,看長時間在白醋裏到底能不能變成這樣,好嗎?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2

設計思路:

小班的孩子怎樣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呢?小班孩子的想像力極其豐富,所以,應爲他們創造一個能激發情緒的情景,以青菜奶奶的生日爲情景,引領孩子進入活動這裏儘可能地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自己感受蔬菜的特徵。在選擇蔬菜的種類和數量時,我就考慮讓孩子積累一些數學經驗。讓孩子在感知數中學習算術。另外,品種多樣的蘿蔔、番茄、茄子,以及"給蔬菜排隊"的不同排列,都讓孩子感受到:世界是豐富多樣的。小班年齡是言語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語言習慣就是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心裏話。所以,我設計了"青菜奶奶眼睛不好、耳朵不好"的情節,來養成好習慣。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徵,並知道它們的名稱。

2、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

3、在給"青菜奶奶"過生日吃蛋糕時,體會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重點:

幼兒能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

活動難點:

能正確說出蔬菜的外形特徵

活動準備:

1、新鮮蔬菜若干:各種大小不一的番茄5只,長短不一的黃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細長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菜1棵,蔬菜分別放在小袋子裏;相應的蔬菜圖片。

2、用硬紙做一個青菜老人。

3、相應數字寶寶和字寶寶。

活動過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過生日。

師:(出示紙製青菜)這是什麼?

孩子:青菜。

師:這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

孩子:青菜奶奶。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孩子:戴着老花眼鏡……有一條一條線……有皺紋……師:青菜奶奶今天要過生日了。她要請客,客人在小布袋裏,你摸摸,聞聞,猜猜青菜奶奶請了哪些客人?

師:把你布袋裏的小客人請出來,看看它是什麼樣子的?

孩子:我的茄子寶寶是彎彎的……我的茄子寶寶是紫色的……我的茄子寶寶摸上去是滑滑的……我的黃瓜寶寶也是彎彎的……是綠綠的……師:誰的寶寶摸上去也是滑滑的……哦,有的寶寶摸上去是滑滑的,有的是粗糙的……孩子:我的蘿蔔寶寶是長長的、紅色的……我的蘿蔔寶寶圓圓的,是白色的……師:蘿蔔有長的圓的,還有不同的顏色……除了紅色、白色,還有什麼顏色的蘿蔔?

孩子:我也是紅的(舉着胡蘿蔔)……師:這是紅的(將紅蘿蔔與胡蘿蔔作比較),胡蘿蔔的顏色和紅的一樣嗎?這個顏色叫橘紅色……——在引導孩子的認知過程中,儘可能地尋找時機,豐富孩子的知識。

師:(小結)今天,青菜奶奶請的客人有蘿蔔寶寶、番茄寶寶、黃瓜寶寶、茄子寶寶。(邊說邊出示相對應的蔬菜圖片)這些寶寶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紅的,有的是綠的……——這裏儘可能地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自己感受蔬菜的特徵。

2、"小客人"來排隊。

在活動中:

師:把"小客人"放在一起,排排隊,一起去青菜奶奶的家。

孩子:……大的排第一個……黃瓜寶寶排在前面……長的茄子排在前面……——就誰排在第一個,孩子的視角是多元的,有時是大的排第一,有時是短的排師:我們來數數,有幾隻番茄寶寶……誰知道"5"……誰知道"4"是什麼樣子的……——讓孩子感受到了物體的長短、大小、粗細等形狀特徵,也感受了數量和數字。

二、去青菜奶奶家

1、師:我們一起去青菜奶奶家……門關着……青菜奶奶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誰?

孩子:我們說……告訴她……師:青菜奶奶耳朵不好,怎麼辦?

孩子:我們說得響一點。

師:好,我們去青菜奶奶家了。

……師:青菜奶奶家到了。誰先去敲敲門?

教師扮青菜奶奶:誰呀……你是什麼樣的黃瓜寶寶……好,請進請進……

2、師:(將貼在板上的蔬菜圖片用筆圈起來)這些寶寶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出示漢字"蔬菜")

三、和青菜奶奶過生日爲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3

 設計意圖:

本班的孩子年齡小,而且“動手”、“動口”的能力不強,對於科學的知識缺乏。但他們喜歡新奇好玩的東西,我以活動的趣味性爲設計的宗旨,重在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粗淺的科學小知識,並激發他們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箱子裏有空氣。

2.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能主動動手參與小實驗

2.難點:知道箱子裏也有空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紙箱兩人一個,氣球兩人一個,紙巾若干,籃子若干,紅花每人一朵。

2.教師操作材料:紙箱、神祕紙箱、紅花、氣球、籃子各一;操作音樂CD。

3.環境準備:“魔術”桌子一張,桌布一塊。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有趣的魔術表演,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1.觀看老師用塑料袋子捉空氣,引導回憶之前“捉空氣”的小實驗,並啓發孩子說出“袋子裏有空氣”。

2.觀看老師“紙巾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二、幼兒參與操作紙巾“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1.幼兒動手操作。

2.幼兒與老師探討“紙箱裏有沒有空氣?”

三、幼兒參與操作氣球“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1.幼兒動手操作。

2.教師總結:因爲箱子裏有空氣,手一拍箱子,空氣就從洞洞裏跑出來,氣流就把紙巾和氣球衝起來了。

四、老師表演“小魔術”:綵帶飛起來了

 活動反思:

本活動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選材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教師通過變魔術,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兒投入活動,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活動,發現摩擦的神奇。活動氣氛寬鬆熱烈,幼幼互動,共享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瞭解哪些動物是冬眠的。

2.嘗試在遊戲中說說英語,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冬眠的動物

2.趣味練習:給冬眠的動物寫封信

趣味練習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說說冬眠的小動物

請幼兒說說,知道有哪些小動物是冬眠的。

二、觀看幻燈片,師生討論。

討論幻燈片中的小動物是否冬眠。

(其中有爭議的地方可讓幼兒在“小問號”內記錄。)

三、遊戲:Wake up!冬眠的動物醒來啦!

1.玩法

幼兒對紙袋裏的小動物說些有關春天的話,然後把冬眠的小動物拉出來。

2.玩法

幼兒做冬眠的小動物,教師做叫醒小動物的人。

聽到“冬天來了,許多小動物開始冬眠啦!”幼兒做睡覺狀。

聽到“春天來了,冬眠的動物醒來了。

小青蛙,Wake up!Wake up!”小青蛙就做醒過來的樣子。

然後再去把其它冬眠的動物叫醒。直至所有的小動物都醒過來。

規則:冬眠的動物聽到“wake up!wake up!”纔可醒來。

叫醒小動物的人要說一些有關春天的話。

四、給冬眠的動物寫封信

冬眠的小動物醒來了,小朋友想對它們說些什麼話呢,寫下來吧。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能獨立嘗試藉助輔助材料,用擋、圍、包、增大摩擦等方法讓蛋寶寶站穩。

2.能主動探索並大膽與同伴交流分享讓蛋寶寶站穩的多種方法。

3.樂於積極動腦筋想辦法,體驗讓蛋寶寶站穩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獨立嘗試藉助輔助材料,用擋、圍、包、增大摩擦等方法讓蛋寶寶站穩。

活動難點:

能主動探索並大膽與同伴交流分享讓蛋寶寶站穩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蛋寶寶滾動的特點

物質準備:熟雞蛋每人一個,裝飾成蛋寶寶的形象;蛋撻殼、瓶蓋、瓶子、毛巾、毛線、積木、紙筒、太空泥四份,報紙若干。手機微信與大屏幕聯網。課件(呈現材料及方法的照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設置蛋寶寶從桌上自由滾動的情景,萌發幫蛋寶寶站起來的願

望展示蛋寶寶到處滾的情景,提問:蛋寶寶也想和小朋友一樣站得穩穩的聽故事、看動畫,可是他們滾得到處都是,怎樣讓蛋寶寶站穩了?引導幼兒積極思維,大膽猜想,爲下一步探索做好鋪墊。

二、通過操作嘗試、分享交流等方式,瞭解藉助於立體輔助材料支撐蛋寶寶站穩的方法

1.出示百寶箱,讓幼兒自選一種或幾種材料幫蛋寶寶站穩。

提問:這些寶貝會怎樣幫助蛋寶寶呢?我們試一試。

2.交流分享,鼓勵幼兒對照自己的照片說出擋、圍、包、增大摩擦等方法。

提問:你用什麼材料?蛋寶寶爲什麼能站穩了?

例如:用3塊積木把蛋寶寶擋住了。教師及時驗證,幫幼兒總結提升擋、圍、包、增大摩擦等關鍵詞。

3.通過微信聯網分享圖片,瞭解其他材料和更多方法。

小結:要讓蛋寶寶站穩了,除了今天百寶箱裏的寶貝,我們還可以藉助於班級裏、家裏、身邊的其他材料,動動小腦筋,就有辦法了。

三、探索只用報紙讓蛋寶寶站穩的多種方法,學會創造性地使用報紙

教師引導:百寶箱裏的寶貝們都去忙了,只有報紙了,它會怎樣幫蛋寶寶站穩呢,其實也有很多辦法,我們試一試。

此環節重點引導幼兒在限定條件下打破思維慣性,採取撕碎報紙、揉紙等非常規性辦法,幫蛋寶寶站穩。

四、拓展提升,不借助材料讓蛋寶寶站起來

教師引導:蛋寶寶在寶貝們的幫助下越來越堅強了,它想自己站起來,怎樣能自己站起來呢?我們幫幫它。

最後通過教師演示,讓幼兒瞭解哥倫布讓雞蛋樹立來的典故,懂得遇事要敢想敢做,積極嘗試。

課後反思

本活動的名稱最初是教材中的“蛋寶寶,站起來”,在第一次試講中,我的引導語就是“怎樣讓蛋寶寶站起來呢?”很多孩子覺得用手一扶、或用別的東西一碰,蛋寶寶就會站,沒有“站”的持續過程。於是我把題目改成了“蛋寶寶,站穩了”,引導語也隨之調整,並給孩子提示“蛋寶寶也想和小朋友一樣站得穩穩的聽故事、看動畫”,讓孩子們指導,要讓蛋寶寶站得穩穩的,而不是一站就行。

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面對許多探索材料很興奮,大部分孩子一開始就選了簡單的瓶子、瓶蓋、紙筒等簡單的材料一試就成,對於需要變形和組合的的毛線、毛巾、積木很少選擇,我通過觀察後,進行了重點提示,個別孩子嘗試成功後非常自豪。孩子們對於報紙的使用還是非常有經驗的,能大膽的撕條、搓條、圍圈,這是在前幾次試講中沒有的現象。

在觀察中,大部分孩子不會用揉皺的方法給蛋寶寶做窩,小部分孩子拿着報紙無從下手,我通過個別指導幫他們找到了辦法。在分享環節發現,微信連線功能讓孩子們看到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很興奮、很樂於分享做法,但是現場操控的難度比較大。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但是語言的豐富性還不夠,對於個別用詞把握不準。

本次活動讓我深刻的認識到,每一個目標的確定、每一個環節的設計,必須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完善與調整,孩子們的經驗水平、表現力,會讓活動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