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合集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合集15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合集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

設計意圖:

在貫徹《規程》、《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從常識教育逐漸過渡到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一味地灌輸、傳授的方式,讓科學教育賦予孩子們以操作和探索,讓科學活動成爲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但是科學探究並不是盲無目的,而是要適當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引發幼兒既動手又動腦,通過自己探究去解決問題。

本次設計的活動就是遵循這樣一種教育方向。活動前讓幼兒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能滾動的現象,然後在本次活動中拋出一個需要幼兒去解決的問題,就是讓不能滾動的東西,也能滾動起來,這就需要幼兒將已有的形體認識運用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將已有的動手能力發揮出來。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將會生成出新的問題,這個新問題也就是下一階段孩子們可以探究的內容了。如此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解決不斷的生成新問題,就可以不斷地引導幼兒深入地探究學習。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使長方形的牙膏盒和紙張滾動起來。

2、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

準備: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紙張、記錄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紙張、VCD光盤、圓形玩具、彩色卡紙、小球、鉛筆、剪刀、膠帶座、

過程:

一、引題

1、老師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複習滾動的概念。

2、 2、出示牙膏盒、紙張,引導思考皮球和易拉罐爲什麼會滾動?

二、提出問題:

請小朋友將不會滾動的牙膏盒和紙張變得也能滾動起來。

提示:可以改變它們的形狀,也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卡紙、小球、VCD光盤、圓形玩具、鉛筆幫忙,讓它們滾動起來。

要求:可以先幫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幫助紙張變一變,做好一個後要放在地上滾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後再去拿另外一個。看誰今天想出來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據他們出示的作品記錄。

2、同樣作品的幼兒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大班環保教案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小貓搬家的原因,樹立保護水質等環境意識.。

2.培養幼兒爬,走平衡木等動作的靈敏性。

3.對幼兒進行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

二、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自制釣魚杆,與幼兒人數相等。

2.木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橋)體育器材。

3.電話機(玩具)、錄音機

4.“保護河水,此處嚴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塊。

三、活動過程:

(一)引導入題:

1.師問:小朋友,小貓最喜歡吃什麼(小魚)

師:小魚生長在哪裏(水裏)

2.師問:老師帶小朋友到××河和×河邊看到什麼

(幼兒答:河水清,有小魚,樹木,居民住房,×河邊堆放垃圾,河水混濁,沒有小魚……)

3.總結幼兒回答情況,問幼兒,小朋友,×條河邊被居民倒垃圾,水變髒了,小魚沒了,小貓釣不到魚吃怎麼辦?誰能替小貓想辦法(加以總結)(幼兒討論:給小貓搬家,買小魚給小貓吃,爬到樹上去讓爸爸開大卡車把垃圾運走,找環保叔叔……不讓倒垃圾……)

(二)進入遊戲活動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河裏沒有垃圾污染,那裏的魚多,我們先幫小貓把家搬到那條河邊去住,好讓小貓能釣到魚吃,小朋友扮演小貓,把釣竿子帶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條河邊的垃圾運走後再搬回來。

2.向幼兒講清遊戲規則玩法:全班分成6隊,每隊人數相等,每隊第一個幼兒頭戴小貓頭飾,手拿釣魚竿,要翻過小山,走過小橋(注意安全)魚竿和頭飾不準丟,到小貓新家後站好(每隊前一個幼兒到“家”後,後一個幼兒才能“搬家”。看哪隊幼兒搬得快,先結束的一隊是優勝者,選出前三名)

3.老師作示範表演後,幼兒開始遊戲,不該“跑”的幼兒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後總結髮獎,這時電話鈴聲響起,教者接電話:

內容:小貓原來的家小河的垃圾運走了,居民們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魚又游回來了(表揚小朋友環保意識強)

5.把消息告訴幼兒後,再把“家”用同樣方法搬回去(放音樂,增加幼兒高興的氣氛)

6.總結遊戲情況,出示“保護河水人人有責,嚴禁亂倒垃圾”的牌子,課程結束。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瞭解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

2、願意參加操作活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3、初步瞭解水與人類生活關係,激發幼兒保護水資源。

活動準備:

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蘋果,一缸米內有桔子)。每組一份白糖、沙。

每組一條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課題

請幼兒猜一猜:水裏、米里有什麼東西?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前面有兩個金魚缸,一個缸裏裝着水,一個缸裏裝着米。你們知道水裏、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幼兒講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見;米不透明,看不見)

二、讓幼兒動手操作

1、請小朋友米米蘿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米籮和有洞的塑料袋,請你們用它們來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來?爲什麼?

(請幼兒講出結果,使幼兒明白水是會流動的)

2、請幼兒把桌上的白糖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裏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3、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裏還能看到東西嗎?

(引導幼兒講出白糖被水溶解了)

4、擴散性思維: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會被水溶解。

5、請幼兒把桌上的沙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小棍在杯子裏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裏還能看到東西嗎?

(引導幼兒講出沙不會被水溶解)

7、請幼兒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魚缸裏。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過幾天,水會變得怎樣?

(引導幼兒講出水會變黑變臭)

三、教師總結

師:我們知道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遇到水就是溶解,有的則不會,剛纔我們小朋友把自己做過實驗的水倒到金魚缸裏,水立刻變渾了,過幾天,水還會變臭,我們就說水被污染了。以後我們小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就記住了,千萬不要把東西扔進河裏,不要污染我們的小河,我們要學會保護環境,好嗎?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3

一、幼兒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概況

探究式學習,或稱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於學術研究情境。幼兒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其特點是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

筆者在參與導師課題中,從對課題實驗老師調查中瞭解到:教師們都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合適操作材料,知道在操作活動應爲幼兒提供數量充足、安全可靠操作材料;90%教師認爲在爲幼兒提供充足材料方面存在困難,主要原因是幼兒太多,家長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收集有關材料,收集過程緩慢;很多時候幼兒僅僅只對材料本身感興趣,但持續時間不長,操作目性不強。由此可見教師在材料收集、選擇、投放及如何引導幼兒與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提供直接影響着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過程。

(一)鑑於以上原因,該園制定了以下活動課程目標:

1.探索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材料如何引發幼兒主動探究行爲,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2.引導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材料互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

3.利用家長資源及幼兒生邊環境豐富材料,激發幼兒興趣和求知慾。

4.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幼兒科學情感及認真科學態度。

(二)爲達到以上目標,該園設計了以下課程實施方案:

1.利用多種途徑獲得材料。

(1)引導幼兒從自己生活環境裏收集材料,變廢爲寶。

(2)利用家長資源豐富材料。

(3)充分利用戶外材料。

2.有效選擇科學探究材料

(1)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材料,激發、

(2)保持幼兒探索慾望。

(3)根據幼兒需要與興趣選擇材料。

(4)把握材料所蘊含價值,準確地爲目標服務。

3.根據需要變換投放材料方式

(1)正規科學教育活動中材料投放。

(2)非正規科學教育活動中材料投放。

4、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

(1)引導幼兒以自己方式記錄、表達對材料感知。

(2)耐心等待,滿足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需要。

從該園自己制定課程方案來看,制定步驟較爲規範,但該方案制定過於籠統、範圍過於狹隘,不能夠更好彰顯其在培養幼兒科學素養方面作用。再就該園在此課程方案基礎上,其教師設計活動課教案來分析該園是否能將科學活動課作爲培養幼兒科學素養主要途徑來對在園幼兒進行教育。

筆者對該園教師活動課設計進行了擇選和比較,發現大部分教案都是《好玩球》《有趣圖形》《神器聲音》《我小手最靈巧》此類以認知以及生物或物理性瞭解常識基礎上,而對於培養幼兒形成科學價值觀和在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策略上則表現出明顯不足。

二、從該園體現出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主要問題

該幼兒園已經能夠結合《指南》以及《綱要》來制定活動方案,並能夠從“材料”入手進行科學活動課程設計,但是在制定活動方案時仍能反應出很多問題。

(一)課程結構單一,複合材料體現較少

筆者在對該園課程計劃於各教師活動設計比對上發現其教案中結構非常單一。以課爲時,一個課時一個內容,幾乎沒有太多延伸。例如在活動設計教案《我小手最靈巧》中設置活動目標爲:

1.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各種瓶子和盒子。

2.能用語言描述自己打開瓶子和盒子方法。

3.萌發探究事物興趣,並體驗成功快樂

貫穿整個課堂過程即如何打開瓶子,結構單一,對於其他材料開發不夠。雖然是以解決問題爲最終目,但是此課侷限於方法傳授單一性。因複合材料少,教師靈活性創造性缺乏,很難在此課基礎上進行橫向延伸與拓展。

(二)以知識傳授爲主,忽視科學態度培養

在該園整體探究式課程設計方案中其最主要傳授內容是以知識爲基礎常識學習,所有活動教案中包括目標與活動重點在內都主要是以知識攝入爲目。如《好玩球》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索球多種玩法

2.能與同伴合作完成運球活動,增強身體協調能力

3.體驗與同伴共同玩球樂趣

活動重點:嘗試用身體控制球,探索球多種玩法。

其中沒有一點是提到怎樣辨別球類及其材質是否對幼兒有害,也未讓幼兒對玩球時間以及對球類運動對自己價值以及判斷哪種球更適合自己,在何種情況下玩球比較好,在何種情況下不應該玩(例如下雨天)等等科學對待身邊事物態度。

活動方案設置只爲粗淺讓幼兒獲取表層知識,更不觸及價值觀、人生觀構建,這樣幼兒教育勢必不會走得長遠。

(三)以培養認知爲主,對科學策略運用不夠科學

科學素養是指對人全面培養,促進人整體素質全速提升,具備科學基本常識、擁有科學人生態度以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綜合能力。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4

設計思路

孩子對玩沙有着濃厚的興趣,每次經過沙池,都忍不住想要進去玩,有的孩子就是用腳碰一碰也覺得高興。讓孩子們在玩沙的過程中自然地瞭解沙的特性,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發現沙的新鮮玩法,這樣比在課堂上機械地講授要有意義得多,孩子記憶也深刻得多。同時,我班孩子對節奏樂很感興趣,於是,我們將認識沙的教學與自制樂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幼兒在沙地裏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個活動體現一種玩中學,學中樂的氛圍。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容器裝不同的沙子製作沙錘,在做做玩玩中瞭解沙有乾溼、粗細的區別。

2.通過自主操作活動,激發探索慾望,培養判斷、分析能力。

活動準備

.塑料瓶、玻璃瓶、廣口瓶、緊口瓶、易拉罐、小紙杯

2.不同質地的紙、塑料膜、橡皮筋、瓶蓋

3.各種棍子、竹條、筷子、勺、篩子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一)出示一個沙錘:這是什麼?它爲什麼會發出聲音?

(二)激發幼兒製作沙錘的興趣,問:你打算怎麼做?

二、自主探索

(一)請幼兒自選容器裝沙。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你用什麼東西裝沙?可以用什麼東西幫助你更方便地裝沙?

(二)怎麼才能不讓沙子掉出來呢?請幼兒尋找合適的物品給容器封口。

三、共同探究

(一請幼兒比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錘的聲音。爲什麼會有不同的聲音呢?

(二)老師分別取樣品帶領幼兒進行比較

1.對裝沙多少不同的兩個沙錘,猜一猜聲音會不會一樣?(沙的多少不同,聲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聲音不同。爲什麼會不同?裏面的沙會有什麼不一樣呢?(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乾溼沙和粗細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們的聲音會一樣嗎?哪一個更好聽?(裝沙的容器不同,聲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

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錘發出的聲音更好聽。

五、自由表現

幼兒拿着自制的沙錘隨着音樂邊唱歌邊打沙錘,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西瓜裏面有很多的汁水,學習使用不同的工具來取西瓜汁。

2.體會動手操作的樂趣,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西瓜若干,小刀,盤子,勺子,榨汁機,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子,抹布,記錄表(分爲猜想和實驗兩部分)。

活動過程

1.出示西瓜,猜想引入活動。

師:昨天,我們從西瓜地裏買回了許多西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嚐嚐它們的味道吧!西瓜怎麼吃,你們誰知道?

師:其實呀,西瓜除了可以切成一塊一塊地吃,或者切成兩半用調羹舀着吃,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做成西瓜汁來喝。今天,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從西瓜裏面取西瓜汁。一起來取西瓜汁吧!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發放記錄表,請幼兒在記錄表上把自己設想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兒的辦法很多,有用調羹舀出西瓜肉後用筷子搗的,有用調羹壓的,有用榨汁機的,還有直接用手擠的……)

2.分組實驗,教師參與到實驗中去,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去驗證設想。

師:每個小朋友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們動手試一試,然後把你試過的能取出西瓜汁的工具記錄下來。

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隨機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同時詢問幼兒的操作方式,幫助幼兒用比較準確的動詞描述自己的操作方式。

3.幼兒互相交流,分享實驗結果和方法。

請幼兒表述自己的操作,重點引導他們用合適的動詞來表述。

(最後幼兒發現,所有的工具都能取出西瓜汁,因爲西瓜的瓤比較鬆,西瓜的汁水比較多,很容易取出汁,大多數幼兒使用了三種以上的工具進行操作。)

4.一起品嚐西瓜汁,並把西瓜汁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

說明

幼兒科學活動是一個啓發、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過程,活動中,我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並作記錄,是因爲,假設往往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的前提,帶着自己的假設做實驗,纔是真正讓幼兒“用做科學的本來方式學習科學”。幼兒在活動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物體,真實地感受、記錄結果,驗證自己的猜想,這一完整的活動過程培養了幼兒初步的科學態度,以及初步運用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取西瓜汁相對於取其他水果汁要方便得多,而且西瓜的汁水多,容易看到成效,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收穫成功。西瓜汁是紅色的,是幼兒喜歡的顏色,所以,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都伴隨着喜悅和快樂中班科學教案西瓜說課稿。

活動反思

西瓜是幼兒生活中較爲常見的水果,同時,也因其個大、綠皮紅瓤、清涼多汁等特點,深受幼兒的喜歡與關注。這種貼近幼兒生活和心理的活動非常容易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生活化的學習內容,加上豐富的環境資源和便捷的操作材料支持,爲幼兒的主動學習和科學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證。

整個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自然環境和周圍生活的教育資源,擴展了幼兒的科學學習空間,始終讓幼兒帶着各種疑惑和問題,運用觀察、詢問、記錄、操作等積極的方式去主動發現、探索,在交互中充分自主地體驗、感受、學習

從活動現場來看,每個幼兒都是百分百地投入,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觀察、交流,獲取自己想要的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實踐自己的行動方案,自己動手,自主體驗,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孩子的內心感受得以體現,主體性獲得發展。

幼兒園的活動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建構的,教師要不斷追隨每個孩子的興趣、生活、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根據現場的變化,不斷用智慧、靈感與孩子展開分享和對話。因此,設計活動時我十分注重關鍵性問題的提出和把握,活動過程中我也十分注重幼兒的反應,鼓勵幼兒積極互動,分享彼此的發現和經驗。活動中我發現,大多數幼兒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驗,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享合作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參觀活動還提供了幼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幼兒體會到交往的效果與快樂,交往技巧也得以提高。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爲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4、培養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提前幾天告訴幼兒星期×下午我們到“玩水池”玩水。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蒐集玩水的材料。塑料製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製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並讓幼兒用塑料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櫃裏。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重難點: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願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爲水透明、無色,捧着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爲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遊戲。

請幼兒將塑料袋裏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覆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裏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爲什麼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遊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係;歸納那類材料會沉於水中,那類材料會浮於水中。

4、觸覺遊戲。

用手觸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裏,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遊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玩水材料帶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請家長作好記錄,次日交給老師。以便老師及時瞭解孩子“水中發現”的多與少、深與淺;瞭解孩子的表達能力;瞭解孩子對這種活動方式的興趣及認可程度;瞭解孩子某方面的個體差異,如聽覺、觸覺、記憶等。以便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從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擴散或尋找新的教育活動內容。

活動點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思想。《水中的發現一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這一思想並遵循了幼兒學習的三個特點:

一是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玩水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積極投入、主動探索、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獲得成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是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需要用動作和各種感觀來幫助思維。因此,給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和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觀共同參與尤爲重要。

三是由於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進程,幼兒與幼兒間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使孩子們樂意接受。同時,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發展。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7

科學:《拖鞋》

活動目標:

1.瞭解夏季的特徵及各種拖鞋的外形特徵、製作材料等,

並能按一定的規則進行分類。

2.積極參與遊戲活動,與同伴共同討論遊戲規則,大膽地表達、表現。

活動準備:

請幼兒與家長一起收集各種拖鞋帶到幼兒園。遊戲用貨幣。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展示並介紹自己收集的拖鞋。

2.引導幼兒討論並設計各類“拖鞋商店“遊戲,如冬季拖鞋商店、夏季拖鞋商店、兒童拖鞋商店、婦女拖鞋商店、塑料拖鞋商店、工藝拖鞋商店等。

3.在討論開店的過程中,啓發幼兒觀察拖鞋的款式、製作材料等特徵,分析其使用季節,使用人羣或其他用途等。

4.請幼兒討論分工管理商店,按一定規律陳列拖鞋,佈置展示臺。

鼓勵“售貨員”使用廣告語大力推銷自己商店的拖鞋,並熱情接待前來購買拖鞋的“顧客”。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油和水傾倒、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2、能用語言和記錄的方式表達自己觀察的結果。

3、喜歡動手實驗,有積極的探索興趣,體驗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水,食用油,醋,透明一次性杯子,筷子,幼兒個人記錄表,記號筆,大的記錄表一張。

2、幼兒經驗準備:先認識油和水,感知其特性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小朋友,你們看杯子裏有什麼呀?(出示水和醋)

如果把水和醋倒在一起,會怎樣呢?

1、幼兒自由猜想並表述。

2、教師實驗,幼兒觀察現象。

3、集體交流各自的發現:水和醋混合在了一起。

二、第一次操作:感知油和水相互傾倒後的分離現象

1、出示油和水,讓幼兒自由猜想:如果把油倒入水中或把水倒入油中會怎樣呢?教師記錄幼兒猜想結果。

2、幼兒動手操作,並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3、集體交流自己的發現及自己的記錄:你把什麼倒入什麼?發現了什麼?

4、教師小結、記錄幼兒操作結果:無論是油倒在水裏還是水倒在油裏,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們是分離的,不會混合的。

三、第二次操作:感知油和水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1、出示筷子,讓幼兒猜測攪拌後油和水會怎樣

2、幼兒動手操作,觀察攪拌靜止後的現象,並記錄在記錄表上。

3、幼兒交流操作結果。

4、教師小結:用筷子用力的攪拌,油和水還是分離的,不會混合。

教師總結:無論是先倒油還是先倒水,不論用筷子怎麼攪,最後結果都是分成兩層,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油和水是分離的,是不會混在一起的。

四、幼兒嘗試“油水分離畫”,想一想爲什麼顏料水不會和油畫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離現象在生活中的運用。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了解區分磁鐵可以吸的物質,感知磁鐵特性。

2、瞭解磁化現象。

活動過程:

1、課前讓幼兒瞭解磁鐵可以吸什麼,再讓幼兒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體可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行。引導幼兒進行分類。

2、組織幼兒討論:這些不能被磁鐵吸的是什麼材料的?能被磁鐵吸的是什麼材料的?

3、讓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能?

4、磁鐵不能放在什麼地方?瞭解磁化現象。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0

【內容與要求】

1、在觀察、實驗、比較中發現鞋底的祕密,有探索鞋底祕密的興趣。

2、初步感知摩擦力,瞭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重點】

發現鞋底花紋、功能的不同。

【活動難點】

理解摩擦力。

【材料與環境創設】kt板,ppt。

【活動流程】

交流發現——感知討論——留疑引探

【活動過程】

1、交流發現。

(1)前幾天,姚果言穿了一雙新鞋,他呀可喜歡了。你們喜歡自己的鞋子嗎?爲什麼?(幼兒自由發言)

(2)歸納:原來有的鞋子鞋面的顏色很漂亮,有的鞋子樣子很特別,有的鞋子穿起來很方便……。

(3)我也發現了一個祕密,你們想知道嗎?我發現的祕密在鞋底(出示鞋底),鞋底有什麼祕密呢?(幼兒觀察回答)

(4)你們的鞋底有什麼呢?(幼兒自由觀察自己的'鞋子)

(5)幼兒交流發現的鞋底的祕密(圖案、線條等)。

(6)小結:原來每雙鞋子的鞋底都有花紋,有的是線條、有的是圖案等。(ppt演示)

2、感知討論。

(1)爲什麼鞋底都要有花紋呢?(幼兒猜測:好看……)

(2)如果鞋底沒有花紋會怎麼樣呢?(幼兒繼續猜測)

(3)我們來做個實驗:

介紹實驗方法:用kt板貼在鞋掌部位,然後在地上搓搓,是什麼感覺?然後再拿掉kt板,再搓搓,是什麼感覺。

思考:兩次搓地板的感覺一樣嗎?有花紋是什麼感覺?沒有花紋是什麼感覺?

(4)幼兒實驗。

(5)幼兒交流。

(6)小結:原來鞋底有了花紋,可以增加摩擦力,這樣走路就不容易滑倒,更安全了。

3、留疑引探。

(1)ppt演示:老師還帶來了幾雙特別的鞋子,看看:這些是什麼鞋子?它的鞋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爲什麼要這麼設計?

(2)幼兒交流。

(3)梳理:釘鞋的鞋底有釘子,可以增加摩擦力,這樣使運動員跑步更穩;溜冰鞋、冰鞋的鞋底有輪子或者刀子,可以減少摩擦力,可以讓人走路走得更快,但這種鞋子也比較危險,要經過訓練纔可以穿。

(4)小結:原來根據人們不同的需要,鞋子被設計成了各種樣子,有的增加摩擦力讓人走路更穩、更安全,而有的減少摩擦力,讓人走得更快。你們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在設計的時候也是增加摩擦力或者減少摩擦力的嗎?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1

 活動目標

瞭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

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漢字,產生對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掛圖第6號。

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8頁。

瞭解本班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和識字的情況。

活動過程

找漢字。

――出示掛圖一。圖片上有什麼,這些文字一樣嗎,有誰知道是哪些國家的文字。

――找出圖片中的漢字,漢字是中國人發明和使用的文字。

看圖猜字。

――出示掛圖二(遮住漢字部分)。以遊戲方式啓發幼兒辯識象形字。

――引導幼兒觀察漢字“火、口、山”的圖畫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認一認,並說說這些漢字是怎麼認出來的。

――幫助幼兒瞭解我國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創造演變過來的。

交流關於漢字的經驗。

――你看見過這些字嗎?你在什麼地方見過?你們會認漢字嗎?

――教師記錄幼兒所說的漢字。認讀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音。

嘗試看圖識字。

――請幼兒翻開活動教材,自己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漢字。

――鼓勵幼兒和同伴互相討論、交流。

――鼓勵幼兒在活動室、園內和各種場所尋找漢字。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2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爲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啓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爲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爲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爲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秋天的樹,知道幾種常見樹的名稱,感受樹與季節發生着同步的變化。

2.學習用簡單的圖示記錄自己發現的樹的不同特徵,感受樹的多樣性。

一、出示掛圖,幼兒觀察桂花樹、橘子樹、玉蘭樹、梧桐樹。

1.提問:你認識這些樹?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說說這事一些什麼樣的樹?它們的葉子各是什麼樣的?(如桂花樹枝頭墜滿小小的桂花;橘子樹屆滿了果實,玉蘭樹長着綠綠的葉子,梧桐樹樹葉變黃了等)2.秋天到了,你發現這些樹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樹的開花、結果、落葉這一明顯的變化角度來進行描述)3.你還知道關於這些樹的特別的祕密嗎?(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樹有先長葉再開花、先開花再長葉之分)

二、幼兒觀察《小朋友的書 秋天多美好》第16-17頁的畫面

1.提問:這些樹你認識嗎?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你是用什麼辦法認識它的?

2.這些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三、幼兒進入樹林,在尋找認識樹的過程中,鞏固對各種樹的名稱和特徵的認識。

1.教師出示幾種樹葉,問:"這些樹葉分別是從哪棵樹上落下來的?你能將這些樹葉送回到樹媽媽的身邊嗎?找到後站在這棵樹媽媽旁邊。"2.幼兒說出判斷的理由:你是怎麼知道這片樹葉就是這顆樹媽媽的寶寶呢?(引導幼兒從樹葉的形狀等特徵來判斷、推理)3.觀察樹媽媽:這顆樹媽媽長什麼樣?(引導幼兒按整體外觀、樹幹、樹枝、樹冠、樹葉的順序觀察)4.給樹媽媽製作名稱標牌你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說出樹媽媽的名字。老師在小卡片上寫名稱,並掛到樹上。

5.遊戲"摸摸跑回來",鞏固對樹的認識。

幼兒聚集在教師身邊,教師說出一種樹的名稱,讓幼兒跑去找,找到桂花樹後摸摸樹幹跑回來,看哪個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歡的樹葉帶回幼兒園,並說說喜歡的理由教師收集幼兒對樹感興趣的問題,指導幼兒將有關樹的問題用圖畫的形式畫出來,張貼在主題牆上。

五、繪畫:我眼中的樹

1.幼兒繪畫

2.分享交流,感受樹的多樣性。

教學反思這次活動我結合主題和幼兒一起到戶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我們一起從教室出發,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氣息,孩子們對這次親臨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公園,我們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羅漢松,看到了柏樹,看到了梅樹……在幼兒的作品中,他們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種各樣的樹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王伊諾小朋友一個內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樹畫成了一個俏姑娘,有着長長的辮子,隨着風在左右擺動,因爲在她眼裏柳樹姑娘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儀的桃樹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紅的,黃的,紫的……因爲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歡的。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4

一、主題選擇的緣由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日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對人類的重要性,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僅僅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對科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和自覺追求的精神,具備對科學的獨特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是我們所熟悉的,是生活的必須品,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也是他們所喜歡的。幼兒喜歡水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機會,有時間,他們就會嬉戲玩鬧,甚至有的兒童能在自家的衛生間玩一下午的水,不難看出幼兒時多麼得喜歡水。但是這些行爲往往受到家長或者教師的制止,而不能盡興。

在以往的科學課程中較多的注重是書面知識的傳授,而對動手能力操作則重視不多。爲了滿足他們對水的好奇心,爲了讓他們瞭解對水更多的知識,我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神奇的水》。在本此活動中,注重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爲主動學習者、探究者,從而萌發愛科學、喜歡探索身邊事物的情感。

二、主題目標1、讓兒童在玩玩做做中瞭解水的不同性質,感受水的不同形態。

2、探索與水有關的各種現象,例如沉浮現象,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探索。

3、知道水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三、主題網絡設計圖

四、教育活動設計方案教育

活動一:

(一)活動名稱船兒水上漂(二)活動目標1、瞭解水上各種各樣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感知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的現象。

3、引導幼兒大膽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並用語言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4、培養幼兒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準備1、牛皮紙折的小船、鈕釦、泡沫、樹葉、磁鐵、回形針、盛水的盆。

2、與水有關的音響、圖片、圖書資料等。

3、抹布、記錄紙張若干。

(四)活動過程1、自由探索、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1)看圖交流。

播放有關船的模型。

師:畫面上都有什麼?他們是什麼船?這些船都是做什麼用的?

(幼兒就以上問題討論後作出相應的回答)。

(2)請幼兒出示紙船,四人一組,放進水盆裏。

師:小朋友,船可以在水上漂浮,那麼我們再猜猜還有什麼東西能在水中漂浮。

(3)出示材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許多東西,你們看,有些什麼呀?(幼兒回答)(4)提問: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你猜會怎麼樣呢?並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中。(教師出示大記錄表並講解記錄和使用方法)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並播放故事《咕咚來了》,聽木瓜落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兔子爲什麼嚇得驚慌失措。

(5)幼兒在記錄表上填寫猜測的結果。

(6)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的結果。

師:我們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並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7)幼兒嘗試,比較材料的輕重,薄厚與"沉"和"浮"的關係區別,歸納哪些材料會"沉"水中,哪些材料會"浮"水中。觀察實驗結果,並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怎樣讓沉的東西浮上來,浮的東西沉下去?

(8)幼兒交流探索結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講)(9)教師操作並記錄。

2、第二次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東西和方法(1)分沉浮材料。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5

目標:

⒈對現代通訊工具感興趣,有創造、發明的慾望。

⒉發展觀察、比較的能力和語言表演能力。

⒊瞭解現代通訊工具是多種多樣的。知道它能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方便。

準備:

電話機、手機、子母電話機、教師名片。

電視機、攝像機、實物投影儀、大屏幕、射屏儀。

過程:

⒈通過觀察比較,瞭解電話機、手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⑴引出課題:

(大家坐定後,電話鈴聲響起)教師去接電話,然後告訴小朋友,新馨花園幼兒園的小朋友請你們去做客。

(手機鈴聲響起)誰願意接着個電話?電話裏告訴你什麼?

提問:第一個電話是用什麼接聽的?第二個電話又是用什麼接聽的?

⑵比較電話機和手機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請幼兒仔細觀察,電話機和手機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小朋友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教師小結:電話機和手機都有數字按鍵和其他功能鍵,都能打電話和接聽電話,但手機是一種移動電話,它沒有電話線,它是靠天線發射和接受聲音和各種信息的,可以隨身攜帶,比一般電話機更方便。

根據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講述電話機、手機的使用方法,瞭解其用途。

⑴你們打過電話嗎?你是怎樣打電話的?(打電話或手機時都要先撥對方號碼。)

⑵你給誰打過電話?爲什麼事情打電話?(親人問候、聯繫朋友、請假、遇急事通知別人等)

⑶還有什麼特殊情況也需要打電話?(報警110、火警119、查電話114、查時間117、天氣預報121等)

⑷象這些緊急電話能隨便打嗎?爲什麼?

⒊瞭解其他通訊工具,擴大幼兒知識面。

⑴你們還見過或打過哪些電話?(幼兒講述後看錄像)

⑵除了用電話和別人聯繫外還有什麼工具也能使我們相互聯繫,把消息告訴其他人?(幼兒講述後看錄像)

⑶這些東西都是幹什麼用的?

⑷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什麼好處?(方便、傳遞消息速度快)

⒋激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發明的慾望。

科學家們可真聰明,發明了這麼多的通訊工具,我們小朋友也來做個小小發明家,你想設計什麼通訊工具?

時間不早了,你可以把你的發明用各種通訊工具告訴我們。這是我的電話號碼、手機號碼、傳真號和e-mail地址,我等着你們的發明哦!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