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集合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集合15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4.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集合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

活動《有趣的複製》

設計意圖:隨着社會科技水平不斷髮展,人們越來越追求速度。而複製正好滿足了人們對時間的追求,從工廠裏流水線上大批量的產品複製到複印機、傳真機、電腦複製、再到生物克隆……無不顯示出人們追求簡捷和保留原汁原味的需求趨向 。如何讓幼兒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複製現象,並感受複製方法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呢?我們通過帶領幼兒觀看報紙印刷和幼兒生活中接觸頻繁的食品月餅生產的視頻,讓孩子更爲零距離的感受機器的“厲害”。並通過實際操作,讓幼兒體驗簡單的複製方法、瞭解和關注複製現象,從而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慾望。此活動是《有趣的複製》第一個活動,目的只是讓幼兒初步瞭解各種複製現象,嘗試最簡單的複製方法,並感受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目的:

1、初步瞭解生活中常見的複製現象,激發幼兒對複製現象的興趣。

2、嘗試簡單的複製方法,感受複製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活動準備:

1、視頻《有趣的複製》、投影儀、電腦

2、操作材料(分兩次投放)

第一次:每組紙若干、勾線筆、餅乾樣品人手一份

第二次:印花機、印泥、錢幣、印花機若干,分組投放

3、作品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蛋糕師引題,感受複製的特性(一模一樣)

1、今天,我這個蛋糕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盤新鮮出爐的餅乾,請你們仔細瞧一瞧?

2、這是什麼餅乾?(跟周圍的小朋友比較餅乾的特點)

小結:是的,我烤出來的是大小、形狀都是一樣的小魚餅乾。

二、幼兒設計樣板圖第一次,引出複製的概念。

材料準備:筆每桌5支、餅乾樣品5-7、樣板泥、教師樣板泥等。

1、出示樣板圖,提出設計要求

教師介紹高點的步驟。

2.介紹材料,幼兒首次操作

你看,我爲大家準備了筆、樣板紙,請你們在紙上設計自己喜歡的一個餅乾樣板圖,記得和樣品要一模一樣。

3.驗證比較

你設計了什麼餅乾,用了什麼方法?(印畫、臨摹)

還有什麼方法?

小結:像剛纔幾位小朋友用的方法叫複製。

三、第二次操作,嘗試多種複製方法

1.介紹材料與操作要求

重點介紹複寫泥。

2.幼兒操作、比較作品

你用了什麼方法?複製了什麼圖形。

小結:剛纔嘗試了用印花機、複寫紙、印模、銀幣拓印這四種材料都成功地複製了餅乾圖樣,恭喜過關!

四、觀看視頻拓展經驗,感受複製的便捷。

1.生活中的複製現象

你還見過那些複製品?

2.觀看視頻拓展經驗

幼兒觀看一段製作月餅的視頻

提問:月餅是怎麼複製出來的?她的複製工具在哪裏?

有了這個機器有什麼好處?——便捷、快速、方便

五、製作餅乾,生活應用

1.出示糕點師工具,示範製作方法,講解要求。

2.背景音樂,幼兒製作

結束:這下蛋糕師將你做的餅乾送去烘烤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2

一、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光、發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動”的活動。

 二、活動目標:

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慾望。

爲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三、活動準備:

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學具:手巾花、陀螺、發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錶等。

四、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並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並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爲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遊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現了什麼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動在現代科技中應用。

 3、發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麼轉動起來?轉動以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4、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麼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五、活動延伸:

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尋找、探索、發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3

一、主題選擇的緣由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日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對人類的重要性,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僅僅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對科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和自覺追求的精神,具備對科學的獨特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是我們所熟悉的,是生活的必須品,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也是他們所喜歡的。幼兒喜歡水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機會,有時間,他們就會嬉戲玩鬧,甚至有的兒童能在自家的衛生間玩一下午的水,不難看出幼兒時多麼得喜歡水。但是這些行爲往往受到家長或者教師的制止,而不能盡興。

在以往的科學課程中較多的注重是書面知識的傳授,而對動手能力操作則重視不多。爲了滿足他們對水的好奇心,爲了讓他們瞭解對水更多的知識,我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神奇的水》。在本此活動中,注重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爲主動學習者、探究者,從而萌發愛科學、喜歡探索身邊事物的情感

二、主題目標1、讓兒童在玩玩做做中瞭解水的不同性質,感受水的不同形態。

2、探索與水有關的各種現象,例如沉浮現象,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探索。

3、知道水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三、主題網絡設計圖

四、教育活動設計方案教育

活動一:

(一)活動名稱船兒水上漂(二)活動目標1、瞭解水上各種各樣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感知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的現象。

3、引導幼兒大膽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並用語言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4、培養幼兒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準備1、牛皮紙折的小船、鈕釦、泡沫、樹葉、磁鐵、回形針、盛水的盆。

2、與水有關的音響、圖片、圖書資料等。

3、抹布、記錄紙張若干。

(四)活動過程1、自由探索、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1)看圖交流。

播放有關船的模型。

師:畫面上都有什麼?他們是什麼船?這些船都是做什麼用的?

(幼兒就以上問題討論後作出相應的回答)。

(2)請幼兒出示紙船,四人一組,放進水盆裏。

師:小朋友,船可以在水上漂浮,那麼我們再猜猜還有什麼東西能在水中漂浮。

(3)出示材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許多東西,你們看,有些什麼呀?(幼兒回答)(4)提問: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你猜會怎麼樣呢?並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中。(教師出示大記錄表並講解記錄和使用方法)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並播放故事《咕咚來了》,聽木瓜落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兔子爲什麼嚇得驚慌失措。

(5)幼兒在記錄表上填寫猜測的結果。

(6)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的結果。

師:我們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並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7)幼兒嘗試,比較材料的輕重,薄厚與"沉"和"浮"的關係區別,歸納哪些材料會"沉"水中,哪些材料會"浮"水中。觀察實驗結果,並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怎樣讓沉的東西浮上來,浮的東西沉下去?

(8)幼兒交流探索結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講)(9)教師操作並記錄。

2、第二次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東西和方法(1)分沉浮材料。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 初步知道瓶和瓶蓋的作用,能根據瓶口的特徵(大小、有無羅紋等)選擇合適的蓋子。

2、 能積極嘗試擰緊瓶蓋,獲取擰、按的技能,發展手部動作。

活動準備:

設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媽媽,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各式帶蓋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動過程:

1、用情境小鹿媽媽請小朋友幫忙引出話題,並引導幼兒討論蓋子的作用。

(1)提問:“小朋友看看,誰到我們班來做客了?小鹿媽媽正準備帶鹿寶寶們出去旅遊。她準備了許多有用的東西放進瓶子裏,可是不小心瓶蓋子全亂了,這下該怎麼辦呢?鹿媽媽真着急呀!沒有了蓋子,瓶子好用嗎?爲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瓶蓋的作用:沒有了蓋子,瓶子裏面的東西會掉出來,會被弄髒,用時不方便,吃的東西就會變的不衛生。

(3)教師提問引起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誰來幫助小鹿媽媽呢?

2、 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根據某種特性爲瓶子選擇合適的蓋子。

(1)提問:“小朋友都願意幫助有困難的人,那我們今天就來試試。看誰能爲小鹿媽媽找到最合適的蓋子並蓋緊。”教師觀察幼兒是如何嘗試給瓶子選擇蓋子的。

(2)幼兒將先蓋好蓋子的瓶子送給鹿媽媽(老師)檢查,是否正確配對並蓋好了。

(3)啓發幼兒談談是怎樣爲瓶子找到合適的蓋子的。

提問:你是怎樣爲瓶子找到好朋友瓶蓋的?

爲什麼這個瓶蓋正好能蓋上呢?

找一位沒配好的幼兒提問: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嗎?爲什麼沒找到?再找找看,(教師拿起一個不配的)問:這個行嗎?爲什麼不行?

教師小結:瓶蓋和瓶口正好一樣大才能蓋上。

(4)幼兒再次嘗試用擰、按的方法蓋瓶蓋。

小朋友,現在我們再換一個瓶子來找瓶蓋朋友,找到後,想個辦法把它蓋緊。

幼兒操作。

提問:1請一位小朋友拿着蓋好瓶蓋的瓶子出示給大家看,提問:你的瓶蓋蓋緊了嗎?你是怎樣用你的小手把蓋子蓋上的?(旋上、轉上)。你是用擰的方法,爲什麼這個瓶蓋要擰?你們發現瓶蓋和瓶口有個小祕密嗎?裏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羅紋。有羅紋的就要擰。是不是你們每個小朋友都用擰的方法呀?

2請一位按瓶蓋的幼兒出示瓶子。提問:你的瓶蓋是擰上去的嗎?你是怎樣蓋瓶蓋的?這個瓶蓋有沒有羅紋?(沒有)我們就用按的方法,要用點勁!

3、 用情境方式結束: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將蓋好蓋子的瓶子送給小鹿媽媽。

教師以小鹿媽媽感謝小朋友的口吻進行小結:“謝謝小朋友幫了我的大忙,你們的小手真能幹,爲每一個瓶子找到合適的蓋子,而且會用擰、按的方法蓋瓶蓋子,這下我可以帶寶寶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見!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了解區分磁鐵可以吸的物質,感知磁鐵特性。

2、瞭解磁化現象。

活動過程:

1、課前讓幼兒瞭解磁鐵可以吸什麼,再讓幼兒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體可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行。引導幼兒進行分類。

2、組織幼兒討論:這些不能被磁鐵吸的是什麼材料的?能被磁鐵吸的是什麼材料的?

3、讓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能?

4、磁鐵不能放在什麼地方?瞭解磁化現象。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爲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4、培養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提前幾天告訴幼兒星期×下午我們到“玩水池”玩水。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蒐集玩水的材料。塑料製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製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並讓幼兒用塑料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櫃裏。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重難點: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願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爲水透明、無色,捧着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爲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遊戲。

請幼兒將塑料袋裏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覆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裏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爲什麼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遊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係;歸納那類材料會沉於水中,那類材料會浮於水中。

4、觸覺遊戲。

用手觸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裏,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遊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玩水材料帶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請家長作好記錄,次日交給老師。以便老師及時瞭解孩子“水中發現”的多與少、深與淺;瞭解孩子的表達能力;瞭解孩子對這種活動方式的興趣及認可程度;瞭解孩子某方面的個體差異,如聽覺、觸覺、記憶等。以便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從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擴散或尋找新的教育活動內容。

活動點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思想。《水中的發現一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這一思想並遵循了幼兒學習的三個特點:

一是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玩水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積極投入、主動探索、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獲得成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是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需要用動作和各種感觀來幫助思維。因此,給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和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觀共同參與尤爲重要。

三是由於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進程,幼兒與幼兒間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使孩子們樂意接受。同時,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發展。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7

設計意圖:

在貫徹《規程》、《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從常識教育逐漸過渡到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一味地灌輸、傳授的方式,讓科學教育賦予孩子們以操作和探索,讓科學活動成爲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但是科學探究並不是盲無目的,而是要適當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引發幼兒既動手又動腦,通過自己探究去解決問題。

本次設計的活動就是遵循這樣一種教育方向。活動前讓幼兒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能滾動的現象,然後在本次活動中拋出一個需要幼兒去解決的問題,就是讓不能滾動的東西,也能滾動起來,這就需要幼兒將已有的形體認識運用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將已有的動手能力發揮出來。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將會生成出新的問題,這個新問題也就是下一階段孩子們可以探究的內容了。如此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解決不斷的生成新問題,就可以不斷地引導幼兒深入地探究學習。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使長方形的牙膏盒和紙張滾動起來。

2、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

準備: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紙張、記錄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紙張、VCD光盤、圓形玩具、彩色卡紙、小球、鉛筆、剪刀、膠帶座、

過程:

一、引題

1、老師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複習滾動的概念。

2、 2、出示牙膏盒、紙張,引導思考皮球和易拉罐爲什麼會滾動?

二、提出問題:

請小朋友將不會滾動的牙膏盒和紙張變得也能滾動起來。

提示:可以改變它們的形狀,也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卡紙、小球、VCD光盤、圓形玩具、鉛筆幫忙,讓它們滾動起來。

要求:可以先幫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幫助紙張變一變,做好一個後要放在地上滾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後再去拿另外一個。看誰今天想出來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據他們出示的作品記錄。

2、同樣作品的幼兒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大班環保教案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小貓搬家的原因,樹立保護水質等環境意識.。

2.培養幼兒爬,走平衡木等動作的靈敏性。

3.對幼兒進行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

二、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自制釣魚杆,與幼兒人數相等。

2.木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橋)體育器材。

3.電話機(玩具)、錄音機

4.“保護河水,此處嚴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塊。

三、活動過程:

(一)引導入題:

1.師問:小朋友,小貓最喜歡吃什麼(小魚)

師:小魚生長在哪裏(水裏)

2.師問:老師帶小朋友到××河和×河邊看到什麼

(幼兒答:河水清,有小魚,樹木,居民住房,×河邊堆放垃圾,河水混濁,沒有小魚……)

3.總結幼兒回答情況,問幼兒,小朋友,×條河邊被居民倒垃圾,水變髒了,小魚沒了,小貓釣不到魚吃怎麼辦?誰能替小貓想辦法(加以總結)(幼兒討論:給小貓搬家,買小魚給小貓吃,爬到樹上去讓爸爸開大卡車把垃圾運走,找環保叔叔……不讓倒垃圾……)

(二)進入遊戲活動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河裏沒有垃圾污染,那裏的魚多,我們先幫小貓把家搬到那條河邊去住,好讓小貓能釣到魚吃,小朋友扮演小貓,把釣竿子帶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條河邊的垃圾運走後再搬回來。

2.向幼兒講清遊戲規則玩法:全班分成6隊,每隊人數相等,每隊第一個幼兒頭戴小貓頭飾,手拿釣魚竿,要翻過小山,走過小橋(注意安全)魚竿和頭飾不準丟,到小貓新家後站好(每隊前一個幼兒到“家”後,後一個幼兒才能“搬家”。看哪隊幼兒搬得快,先結束的一隊是優勝者,選出前三名)

3.老師作示範表演後,幼兒開始遊戲,不該“跑”的幼兒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後總結髮獎,這時電話鈴聲響起,教者接電話:

內容:小貓原來的家小河的垃圾運走了,居民們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魚又游回來了(表揚小朋友環保意識強)

5.把消息告訴幼兒後,再把“家”用同樣方法搬回去(放音樂,增加幼兒高興的氣氛)

6.總結遊戲情況,出示“保護河水人人有責,嚴禁亂倒垃圾”的牌子,課程結束。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8

資源收集及環境創設:

1、每人兩個杯子(內裝水和牛奶)、花片、塑料盆一個;

2、人手一塊抹布。

3、各種器具:塑料玩具、小筐、漏斗等。

4、每組一個大的塑料盆(供幼兒玩水用)

5、教室周圍粘貼有關水的各種圖片。

活動流程:

 一、 組織幼兒玩水,激發幼兒對水的興趣。

幼兒可以自由地用各種器具玩水,啓發幼兒說說水是什麼樣的。

 二、幼兒嘗試,找出水的特性。

1、 讓幼兒觀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說出水是什麼顏色的?牛奶是什麼顏色的?從中知道水是無色的。

2、 讓幼兒分別品嚐水和牛奶,說說它們分別是什麼味道的?從中知道水是無味的。

3、 讓幼兒分別在水和牛奶中放入花片,讓幼兒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從中知道水是透明的。

4、 請幼兒將杯子裏的水倒進盆子裏,讓幼兒觀察水怎麼樣了?引導幼兒感知“流動”。

 三、 小結水的特性,自由觀察教室周圍的圖片或自由玩水。

 預期目標: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因此在此活動中主要目標是讓幼兒用各種感官去感知、瞭解水的特性,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9

(一)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觀察與動手探索,發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輕,二是底面大圓滑。

2、簡單瞭解物體重心,物體底面面積的大小與穩定性之間的簡單科學道理。

3、萌發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慾望。

 (二)活動準備:

不倒翁數個;木板、錐體等物體若干。

(三) 活動過程:

1、 謎語導入:一個老爺爺,別看年紀大,走路左右擺,就是不倒下。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1)、教師讓不倒翁動起來,並提出問題,不倒翁爲什麼怎麼推它也不倒下?

(2)、幼兒分組,帶着問題去操作、探索和發現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

 3、 進入集體活動環節,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徵:它的底部是什麼樣子?它的頂部是什麼樣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過程你發現了什麼?

(2)、不倒翁爲什麼不倒?

(3)、教師小結: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體上重下輕,底部有一塊較重的鐵塊;二是底面面積較大並且圓滑,向一邊傾斜時,重力的作用使它搖擺起來。

 4、 探索重心、物體底面面積的大小與穩定性之間的簡單道理。

(1)、幼兒分組操作木板,錐體,讓操作物體站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引領。

(2)、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讓物體站立,尋找發現物體穩定性與物體的什麼特徵有關係。錐體爲什麼錐部在下的時,它站立不起來?

(3)、操作不倒翁,讓它左右大搖大擺,發現重心與重力作用之間的簡單的關係。

 5、 教師小結。

(1)、通過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發現底面面積越大,物體越穩定。

(2)、通過操作不倒翁,當不倒翁倒向左邊時,重心和重力作用線在接觸點的右邊,反之相同;不倒翁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產生的作用就越大,擺動就越大。

6、 幼兒邊玩不倒翁邊念兒歌邊動作結束。

7、 附兒歌:

不倒翁,真好玩,樣子長的也很獨特;

頭兒小來,腳兒大,頭兒輕來,腳兒重;

左推它不倒,右搖它不倒;

傾斜的越大,擺動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右邊;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左邊;

搖搖搖,擺擺擺,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0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2、初步瞭解影子的作用,引發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慾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 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慾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麼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幼兒操作玩影子,瞭解影子與光線的關係。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個別幼兒演示並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示圖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示圖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誌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誌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我們什麼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製作影子鍾

四、注意事項

爲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

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爲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1

一、幼兒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概況

探究式學習,或稱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於學術研究情境。幼兒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其特點是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

筆者在參與導師課題中,從對課題實驗老師調查中瞭解到:教師們都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合適操作材料,知道在操作活動應爲幼兒提供數量充足、安全可靠操作材料;90%教師認爲在爲幼兒提供充足材料方面存在困難,主要原因是幼兒太多,家長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收集有關材料,收集過程緩慢;很多時候幼兒僅僅只對材料本身感興趣,但持續時間不長,操作目性不強。由此可見教師在材料收集、選擇、投放及如何引導幼兒與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提供直接影響着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過程。

(一)鑑於以上原因,該園制定了以下活動課程目標:

1.探索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材料如何引發幼兒主動探究行爲,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2.引導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材料互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

3.利用家長資源及幼兒生邊環境豐富材料,激發幼兒興趣和求知慾。

4.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幼兒科學情感及認真科學態度。

(二)爲達到以上目標,該園設計了以下課程實施方案:

1.利用多種途徑獲得材料。

(1)引導幼兒從自己生活環境裏收集材料,變廢爲寶。

(2)利用家長資源豐富材料。

(3)充分利用戶外材料。

2.有效選擇科學探究材料

(1)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材料,激發、

(2)保持幼兒探索慾望。

(3)根據幼兒需要與興趣選擇材料。

(4)把握材料所蘊含價值,準確地爲目標服務。

3.根據需要變換投放材料方式

(1)正規科學教育活動中材料投放。

(2)非正規科學教育活動中材料投放。

4、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

(1)引導幼兒以自己方式記錄、表達對材料感知。

(2)耐心等待,滿足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需要。

從該園自己制定課程方案來看,制定步驟較爲規範,但該方案制定過於籠統、範圍過於狹隘,不能夠更好彰顯其在培養幼兒科學素養方面作用。再就該園在此課程方案基礎上,其教師設計活動課教案來分析該園是否能將科學活動課作爲培養幼兒科學素養主要途徑來對在園幼兒進行教育。

筆者對該園教師活動課設計進行了擇選和比較,發現大部分教案都是《好玩球》《有趣圖形》《神器聲音》《我小手最靈巧》此類以認知以及生物或物理性瞭解常識基礎上,而對於培養幼兒形成科學價值觀和在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策略上則表現出明顯不足。

二、從該園體現出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主要問題

該幼兒園已經能夠結合《指南》以及《綱要》來制定活動方案,並能夠從“材料”入手進行科學活動課程設計,但是在制定活動方案時仍能反應出很多問題。

(一)課程結構單一,複合材料體現較少

筆者在對該園課程計劃於各教師活動設計比對上發現其教案中結構非常單一。以課爲時,一個課時一個內容,幾乎沒有太多延伸。例如在活動設計教案《我小手最靈巧》中設置活動目標爲:

1.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各種瓶子和盒子。

2.能用語言描述自己打開瓶子和盒子方法。

3.萌發探究事物興趣,並體驗成功快樂

貫穿整個課堂過程即如何打開瓶子,結構單一,對於其他材料開發不夠。雖然是以解決問題爲最終目,但是此課侷限於方法傳授單一性。因複合材料少,教師靈活性創造性缺乏,很難在此課基礎上進行橫向延伸與拓展。

(二)以知識傳授爲主,忽視科學態度培養

在該園整體探究式課程設計方案中其最主要傳授內容是以知識爲基礎常識學習,所有活動教案中包括目標與活動重點在內都主要是以知識攝入爲目。如《好玩球》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索球多種玩法

2.能與同伴合作完成運球活動,增強身體協調能力

3.體驗與同伴共同玩球樂趣

活動重點:嘗試用身體控制球,探索球多種玩法。

其中沒有一點是提到怎樣辨別球類及其材質是否對幼兒有害,也未讓幼兒對玩球時間以及對球類運動對自己價值以及判斷哪種球更適合自己,在何種情況下玩球比較好,在何種情況下不應該玩(例如下雨天)等等科學對待身邊事物態度。

活動方案設置只爲粗淺讓幼兒獲取表層知識,更不觸及價值觀、人生觀構建,這樣幼兒教育勢必不會走得長遠。

(三)以培養認知爲主,對科學策略運用不夠科學

科學素養是指對人全面培養,促進人整體素質全速提升,具備科學基本常識、擁有科學人生態度以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綜合能力。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有的東西在水裏沉,有的東西在水裏浮,引起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2、讓幼兒知道,人們利用沉與浮的原理創造發明了船,造福人類

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水、玻璃杯、肥皂盒、能沉能浮的各種物體如:玻璃球、珠子、石子、鐵釘、紙片、塑料娃娃乒乓球、積木、空瓶子、鑰匙、橡皮泥、樹葉、小碗、磁鐵、筆、)若干。

教師準備:水、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同一大小,同樣顏色的鐵球和皮球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

幼兒聽音樂進實驗室,看到各種試驗材料,激發幼兒的操作慾望。孩子們,想不想從小學好本領,將來成爲一名了不起的科學家呢?今天請小朋友來當小科學家,一起做實驗,學習新的知識。

二、實驗

幼兒嘗試(1):誰沉誰浮

請小朋友看盒子裏有什麼東西,請你把它們輕輕地放到水裏,仔細觀察,誰沉誰浮?

幼兒嘗試.

得出結論:有的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落(沉)入水底。

教師總結:象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浮,象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沉。

幼兒嘗試(2)重沉輕浮

同一個玻璃瓶放在水裏,封口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了水時,沉到水底下,這是爲什麼?(讓幼兒邊實驗,邊觀察,邊討論)

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玻璃瓶子裏有空氣,空氣很輕,所以就浮。裝滿水時,瓶子裏沒有空氣,所以就沉下去。

幼兒嘗試(3)形狀與沉浮

同一個橡皮泥,把它團成球狀時沉到底下,把它做成船的形狀時浮在水面上,這是爲什麼?(讓幼兒做實驗)回答。

教師總結:橡皮泥捏成船形,裏面有空氣,所以就浮在水面上,團成球,沒有空氣,所以就沉到底。

幼兒嘗試(4)區別兩個球

區別同一大小,同一顏色的鐵球和皮球,(讓幼兒想辦法區別)

教師總結:掂一掂、捏一捏、拍一拍、放到水裏 看一看,就知道,哪個是鐵球,哪個是皮球。

幼兒嘗試(5)

教師提出嘗試題: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幼兒嘗試回答:救生圈的應用、淘米做飯時的應用以及在輪船、潛水艇上的應用等。

教師總結:我們剛纔做了很多的實驗,知道了有的東西在水裏沉,有的東西在水裏浮,同一件東西,在不同的情況下,有時沉,有時浮。人們很聰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創造發明了很多的東西,希望小朋友從小學好本領,長大當科學家,發明新的東西,爲人類做許多事情。

三、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物體是利用沉浮的原理製成的。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3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空氣都不陌生,但認識尚處於“知其存在”等基礎層面。由於空氣無處不在而又無色無味,又根據孩子愛玩、好奇等天性,活動中我將空氣與發射“炮彈”相結合。從而讓孩子在玩中,發現與空氣特性有關的現象。進而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在體驗與交流中真切的感知科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經過嘗試、比較,探索使用空氣炮的最佳方法。

2.在操作遊戲中,感受並發現空氣能產生推力的有趣現象。

3.遊戲時,能與同伴交流,體驗團結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型號PVC管若干(長、短、粗、細);泡沫小球;示意圖;飛機粘貼圖;音樂

活動過程

一、我是小小解放軍

1.幼兒分藍隊和綠隊入座,角色扮演,導入活動

(1)教師:“我們今天有一個新角色—解放軍。你們知道解放軍是幹什麼工作的麼?”(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師小結)

(2)教師:“我們來學做一下解放軍吧!立正!敬禮!”(幼兒學做動作)

2.介紹操作材料及規則

(1)教師:“解放軍打仗需要武器,我們這裏也準備了一些。但是解放軍也是非常有紀律的,聽到集合令,立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2)介紹炮管和炮彈,細長型、雙頭封閉型兩種發射管。

二、戰前訓練

1.提問:如何才能將炮彈發射出去呢?根據自己的猜想,個別幼兒嘗試操作。

小結:將炮管和發射管進行組合就可以把炮彈發射出去。

2.幼兒選取炮管和發射管,自由練習,嘗試發射炮彈,初步感知空氣的作用。(提醒拿細長管的幼兒換成短管進行嘗試發射炮彈)

3.分享討論:爲什麼短管也能把炮彈發射出去?是什麼推出了炮彈?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

4.出示原理圖示,小結:炮管裏也存在空氣,短管推動炮管裏的空氣就可以把炮彈發射出去。

三、軍事演習

1.交代遊戲規則

教師:“我即將要進行一次軍事演習了,比一比誰的炮彈打得又

遠又準。”(幼兒分藍、綠隊,面對站立,用“炮管”將炮彈打入對方的框子中。)

2.幼兒遊戲,教師個別指導。

觀察要點:幼兒是否關注到影響炮彈發射距離的各種因素。

3.經驗分享

(1)提問:“如何把炮彈打得更遠?”幼兒自己表述,並做以師範。

(2)教師小結:對準目標、用力快速推動炮管才能將炮彈發射成功。

四、射擊敵機

1.出示飛機粘貼圖

教師:“看!空中有兩艘敵機飛來了!我們不論是藍隊還是綠隊,都是中國的解放軍。我們團結合作,怎樣可以射擊中它呢?”

幼兒討論發射方法。

2.出示圖紙,介紹祕訣

(1)幼兒解讀圖示,探索發射炮彈的新方法。

(2)教師小結:將“發射器”快速從“炮管”中抽出來。

3.威力炮管射擊

幼兒面對有粘性的“大飛機”,用新的方式發射“炮彈”。

4.提問:爲什麼這種發射方法會讓炮彈的威力變大呢?

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教師小結。

延伸活動

教師提出問題:更大的“炮管”發射效果會有什麼不同呢?幼兒在活動後進行再次探索。

活動反思《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師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無處不在的空氣,在幼兒眼中蘊含着許多“小祕密”,空氣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空氣炮》這一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空氣的壓力不能直觀看到,但生活中又有許多利用此原理的地方。因此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知識積累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這個知識點呢?對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空氣炮”爲主要遊戲的活動,從而在活動的觀看中,感知空氣的壓力。視頻中,活動以解放軍導入,在“武器”的圖片展示中,引起孩子的興趣。接着展示操作材料,並且視頻中有孩子操作的方法,爲觀看的孩子提供了操作演示,以更清楚的瞭解探究方法。並且以動畫的演示,解釋“空氣炮”的原理既簡單易理解,又生動形象,這對孩子的知識經驗積累給予幫助。並且,結合音樂效果和孩子擊打“飛機”的操作視頻,使活動趣味性增強。活動後,鮮明的動畫形象,結合一首關於“空氣”的兒歌,使活動完美結束。孩子在觀看此活動視頻時,不但有知識點的掌握,更是樂趣貫穿前後,不斷的設疑增加了孩子探索的慾望。在觀看此整個活動中,時時調動幼兒的好奇心,以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讓其知道團結、合作的必要性,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總之,幼兒在觀看中可以很好的達到預期目標。

小班歌唱《小雞抓蟲》視頻+教案+課件PPT(第11屆幼兒園音樂教育優質課視頻專輯)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4

爲推進我鎮學前教育數學領域活動的質量,發揮我鎮學前教育名師成長工作室的教研力量,結合20xx年學前教育宣傳月“幼小協同 科學銜接”主題活動,開展龍湖鎮幼小銜接聯動教研。以下是方案具體內容:

一、活動地點:

衙口中心幼兒園 二樓 綜合室

二、活動時間:

20xx年5月13日上午

三、參加對象:

龍湖鎮幼教、數學名師成長工作室全體成員;龍湖鎮幼兒園教研組長各1名

衙幼大班段家長、衙口中心小學教師若干名

四、教研議題:

幼小銜接——幼兒園數學集中活動有效性

五、活動安排

時間內容主持人

8:10~8:30報到高麗卿

8:30~9:00學前教育宣傳月啓動儀式

呂寒珊

9:00~9:30研究課《學編5以內加法應用題》

(衙幼青年教師—施茵茵)

9:30~10:00研究課《汪汪的生日派對》

(龍湖鎮幼教名師成長工作室—施菲菲)

10:10~11:00 對話研討

11:00~11:30 專家點評尊道附小蘇明強教授

六、活動要求

1.活動前:提前熟悉議題,結合各自數學教學經驗,帶着問題參與觀摩、交流。

2.活動中:圍繞研討議題,選取觀測點,認真記錄、診斷,做好交流準備。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5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動過程:

1、 準備布、被子帶領幼兒觀察實驗:磁鐵能穿過布,但不能穿過被子。

2、 引發幼兒討論:爲什麼磁力可以穿過布穿那不過被子?

3、 師生再次實驗:用磁鐵透過木盒蓋使別針動起來,引導幼兒認識到,隨木盒蓋的加厚,磁力最終動不了別針。

4、 幼兒自己做實驗並記錄:

爲幼兒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鐵和別針,讓幼兒記錄大小磁鐵一次分別可吸多少別針。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