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1

設計理念:

兒童天生就對動物充滿了喜愛和好奇,大班的孩子對動物的關注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可愛、有趣,他們更多地想了解動物有什麼特殊的本領,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啓示。爲順應幼兒的探索需求,幫助他們歸納已有的經驗,爲他們做深入的探究提供支持,特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中通過討論、歸納、對應等形式,讓幼兒在瞭解動物本領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理解人類的一些發明與動物的特殊本領之間的聯繫,並嘗試設計自己的發明。

教學目標:

1、瞭解動物的特殊本領,知道人類的許多發明都與動物有關。

2、能利用對動物本領的認識,進行大膽想象,嘗試進行創造發明。

教學準備:

幼兒關於動物本領的前期知識準備、各種動物和人類發明的圖片,PPT課件、幼兒人手一張紙畫張和一支筆、2塊教學磁板教學重點:

幫助幼兒歸納已有經驗,找出動物的特殊本領。

教學難點:

幫助幼兒理解並能夠將人類的一些發明與動物的特殊本領之間建立聯繫。

教學過程:

一、幫助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歸納動物的特殊本領。

1、觀看動物視頻導入,提問:

(1)"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都有什麼本領?"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什麼特殊的本領?"

2、歸納具有相同本領的動物。

教師分組出示PPT圖片,提問:"這些動物有哪些本領是相同的?"啓發幼兒說出快速奔跑、保護色、盔甲類、有毒的、再生的等概念。重點對有毒生物類的和能再生的動物進行提升。

教師小結:大自然中的動物都有保護自己的本領,動物的本領與它們身體的特殊結構有關。

二、幫助幼兒理解人類的一些發明與動物的特殊本領有關。

1、引導幼兒瞭解人類的許多發明與動物有關。

啓發提問:"你知道人類的哪些發明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發的呢?"

2、利用找找看的方式,幫助幼兒將人類的多種發明與動物之間建立聯繫。

設置一定的難度:幼兒手裏的發明圖片與磁板上的動物圖片並不是一一對應的,引導幼兒發現動物有多種的本領,會給人類很多啓示從而產生出更多的發明創造。

三、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根據動物的特殊本領設計自己的新發明。

1、出示一組科學家的最新仿生髮明,引發幼兒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設計自己的新發明。教師巡迴指導並及時瞭解幼兒的設計思路。

3、教師請有想法的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新發明,簡單總結,結束活動。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點。

學習採茶舞的基本動作。

學習調整自己的動作與同伴協調一致

活動準備:

樂曲:《採茶》。

事先準備能表現採茶情景的圖畫。

活動過程:

和幼兒一起欣賞樂曲《採茶》,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愉快、歡快的特點。

拿出表現採茶情景的圖畫,請幼兒觀察採茶的動作,瞭解採茶情景大家一起來學採茶舞。

--教師哈先示範採茶舞,講述舞蹈的動作。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採茶、揹着茶藍回家等情景。

--想象蝴蝶出現的情景,和幼兒一起討論如何用舞蹈動作表現出來。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創意動作表現蝴蝶出現和撲蝶的情景。

--引導幼兒想象山坡上還有什麼昆蟲出現,如何用動作表現。

分組表演。

--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單弱那不同的角色。鼓勵幼兒隨着樂曲有節奏地跳舞。

教學反思:

民間音樂活動《採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奏歡快富有表現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採茶人和蝴蝶的遊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心得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樂曲中“叮”的聲音,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遊戲。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爲了便於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採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後由教師做採茶人和幼兒一起遊戲。當幼兒熟悉遊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遊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藉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瞭解角色動作,便於更快的學習遊戲玩法。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探索吹泡泡的製作方法以及如何使泡泡吹大和發生變化。

2、積極投入活動,大膽嘗試,能用語言表達操作的過程。

3、感受成功的快樂,對科學小實驗產生興趣。

4、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二、活動準備:

1、水桶、洗衣粉、洗潔精、肥皂粉、洗髮水、水。

2、各種吸管、抹布。糖、醋每組一份。

3、"比克曼的世界"DVD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對每組吹泡泡,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以自己吹泡泡的方式來引起幼兒興趣,幼兒一下子就被感染了情緒,都試着來抓泡泡。)

2.師:你們也想吹泡泡嗎?那麼,我們一起來做好嗎?

(在這個環節中,激發了幼兒自己製作吹泡液的願望。)

3.師:做吹泡液需要用什麼呢?

教師小結:原來洗衣粉、肥皂、洗髮水、沐浴露、洗潔精、洗手液加了水以後都能製作成吹泡液。

二、幼兒實驗

(一)嘗試製作吹泡液

1.師:老師準備了肥皂粉、肥皂、洗髮水、沐浴露、洗手液(邊說邊出示)你們可以任意選一種來製作吹泡液。看哪位小朋友做得又幹淨又快,而且用完的東西都能放回原處,做成功後馬上回到座位上,好嗎?

(在製作吹泡液材料的選擇上,我提供大量幼兒在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東西。通過操作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經驗,就是這些東西都能製作吹泡液。同時滲透了操作常規,有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2.幼兒實驗。

(在製作過程中,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製作的材料,通過自己的實驗瞭解了製作吹泡液的方法。)

3.師: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小朋友已經制作成功了?

(1)你是用什麼材料製作吹泡液的?怎麼做的?

(2)和他一樣,用XX來製作也成功的小朋友有哪些?誰和他使用的材料不同也成功了?那是用什麼製作的呢?

(3)有沒有不成功的呢?那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吧!和幼兒一起觀察他的吹泡液來找不成功的原因,並想出解決的辦法。

教師請不成功的幼兒把吹泡液拿上來給大家觀察,請其他製作成功的幼兒來原因。你是用什麼製作的?

師:那怎麼做才能作成功呢?

師:好,那過一會你再試一下!還有誰沒有成功?我們來看看他的吹泡液!你是用什麼製作的?

師:誰來幫他想辦法?

師:那你再試一試!還有誰沒有成功的!你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讓我來試着吹一下,好嗎?(老師在試吹的過程中吹出了泡泡。)師:這是怎麼回事?

師:應該怎麼吹呢?

師:好,用他們教你的辦法再來試一試!好嗎?

(二)嘗試用不同的管子來吹泡泡,發現問題。

1.師:這次我們吹泡泡要用桌上的三根管子分別來試吹泡泡。你們猜這三根管子吹出的泡泡會一樣嗎?(請幼兒猜想)師:好,那就來試試吧!剛纔吹泡液沒有製作成功的小朋友想一想自己是什麼原因,趕快該一下再來試吹,好嗎?

2.幼兒試吹。

師:爲什麼粗的管子吹出的泡泡最大呢?爲什麼兩根細管吹出的泡泡不一樣呢?

(三)嘗試在吹泡液中加入糖或醋,發現問題。

1.師:這次在吹泡液中要加入一樣東西,在試吹一下,看看有什麼變化?

2.師出示生活中經常看見的食糖和白醋。

師:你在吹泡液中加入其中的一種,看看有什麼變化?記住了,加了糖就不能加醋了;加了醋就不能加糖了了!

3.幼兒實驗

4.師:你們都試了嗎?

(1)誰放了什麼?(放了糖)你們有什麼發現?

(2)誰放了醋?你們有什麼新發現?

三、結束:引起幼兒再次探索的興趣。

1.師:吹了那麼多次的泡泡,吹出的泡泡都是什麼形狀的?一般的情況下泡泡吹出來都是圓的,但是比克曼世界裏的氣泡專家吹出了不同形狀的泡泡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反思:

課後,重新梳理一遍活動過程,我感覺有兩點做的不夠好:一是在材料的準備上考慮不周到,比如讓孩子們進行探索實驗的吹泡泡工具太毛糙,用鉛絲還是不太安全,而且我其實可以啓發孩子們,自己找一找還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嘗試吹泡泡;二是在孩子動手操作階段,應該分組用不同的材質進行試驗,並邊實驗邊邊記錄整理結果,對吹泡泡的效果進行記錄,最後請各組孩子自己總結髮言,說說自己這一組的試驗結果,使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得到昇華,也鍛鍊了幼兒的動腦與說話能力。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感受三原色的變化;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對顏色變化的發現。

活動準備

爲了讓活動進展的更順利,我做了如下的活動準備:

每組幼兒一個調色盤,一張記錄表和一支筆。還在最後環節給每個幼兒準備了一個製作陀螺用的硬紙片和若干牙籤

活動過程

1、以魔術表演的形式進行導課,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通過觀看錶演、觀察其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慾。提問: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呢?把疑問留幼兒,讓他帶着疑問進入下一個環節。

2、幼兒親手操作通過觀看老師小魔術表演,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動手操作,這時,老師通過直觀的演示法,把操作步驟教給孩子,讓孩子在觀察中得到啓發,同時,老師又沒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問題都幫孩子解決,而是留有一定餘地的讓孩子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老師只示範調配了一種顏色,其他的讓孩子自己調配。如果老師把所有的顏色都調配出來呈現給孩子,等孩子們自己變顏色的時候,可能新鮮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3、談話小結可以請每個幼兒都能分享一下自己探索顏色多變性的祕密,可以用語言表述的形式分享給同伴們。把自己的探究的結果告訴大家:紅+黃=橙;紅+藍=紫;黃+藍=綠色;他們通過語言交流增進孩子們的交流,激發他們表達的欲 望,從中滲透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創設濃烈的師幼互動氛圍。

4、遊戲:《我的陀螺轉起來》孩子們利用剛纔變出來的顏色給陀螺上色,這個環節,很多孩子會有意識去尋找漂亮、鮮豔的顏色,有的把三種顏色混在一起的小朋友找不到漂亮的顏色了,他們開始尋求幫助,向別人借自己想要的顏色,所以合作交流再一次體現。而且,通過這一次,他們一定懂得,下次應該怎樣操作才能調出漂亮的顏色。最後在愉快的音樂中快速旋轉自己製作的陀螺,讓幼兒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在衆多物品中找出相同特徵的物品放在一起。

2.在操作活動中感知和探索分類的規律。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蘋果、西瓜、梨、小椅子、碗、勺子、青菜、西紅柿、南瓜的卡片若干、紅、黃、綠色的貨架各一個、三個籃子(其中貨架、籃子都貼好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兔寶寶們,今天天氣不錯,兔媽媽帶你們去逛超市好嗎?

放音樂帶幼兒進入教室走一圈問:“兔寶寶你們去過超市嗎?”“超市裏都有什麼呢?”(幼兒回答)

2.超市裏到底有什麼呢?走,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放音樂《逛超市》幼兒進入活動場地坐好。

二、基本部分

1.熊叔叔的超市到了,我們一起來看看熊叔叔的超市裏有什麼呢?

教師出示物品,請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來。如:紅紅的蘋果,又大又圓的西瓜

2.引導幼兒按物品的顏色分類

兔寶寶們真聰明,可是你們看!這麼多的物品亂七八糟的堆在一起太亂了,我們來幫熊叔叔擺到貨架上吧!

但熊叔叔有一個要求:這些物品我們要按照它們的顏色,分別放在與它們顏色相同的貨架上。

教師示範:像這個大蘋果是紅色的我們就應該把它放在紅色的貨架上。這個小椅子是什麼顏色的?(綠色的)那我們就應該放在綠色的貨架上。

3.幼兒操作:按物品的顏色分類

4.師幼共同檢查是否有錯誤出現。

5.引導幼兒按物品的類別分類(分爲水果、蔬菜、日常用品)

剛纔熊叔叔告訴我說:它很感謝我們的兔寶寶,但是我們按顏色擺放不利於顧客選購它想讓我們按照物品的類別分別擺放在這三個籃子裏。

6.教師示範,幼兒操作。

7.師幼共同檢查是否有錯誤出現。

小朋友都分對了,熊叔叔爲了感謝我們小兔寶寶,它要獎給每個兔寶寶一顆小星星。(給幼兒分發小星星)

8.鞏固遊戲,教師與幼兒玩遊戲。

剛纔媽媽也覺得我的兔寶寶們表現的非常棒,爲了獎勵你們,媽媽要和寶寶們玩一個“狼和小兔”的遊戲,但我有一個要求,但你們聽到大灰狼來了的時候,就要躲在與你身上帶的小星星一樣顏色的圓圈裏,如果誰跑錯了圓圈,誰表示被大灰狼抓住了。

活動反思:

首先這節課是讓幼兒以遊戲和擬人化的形式來完成數量的一一配對,從形式上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突破了數學的枯燥。以拍手的形式進入環節,讓孩子減少了疲憊感,感覺好像是在玩遊戲,這樣他們的積極性就比較高。其次,以小兔和水果卡片滿足了幼兒的視覺感。

不過從作業的結果中來看,有很多小朋友對物體和小圓點的一一對應掌握得不太好,這需要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加強鍛鍊。下面就來欣賞下孩子們在做作業時的情景吧!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水娃娃漫遊記”初步瞭解水娃娃的三態變化。

2、會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水娃娃漫遊時變化的順序。活動準備:

水娃娃一個、課件《水娃娃漫遊記》、筆、幼兒操作材料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自主探索水娃娃漫遊的過程

1、教師出示水娃娃,並介紹故事的名稱。討論:什麼是漫遊?

2、欣賞故事“水娃娃漫遊記”

3、討論:水娃娃漫遊時經過了哪些地方?水娃娃把自己變成了哪幾種模樣?水娃娃爲什麼會不斷地變模樣?

4、出示操作材料,請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記錄水娃娃漫遊時的過程。

二、介紹、談論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記錄,說說水娃娃去了哪裏漫遊?

2、請幼兒比較各自採用的不同的方式。

3、師帶領幼兒根據故事內容排列圖片(梳理故事內容)*水娃娃的老家在哪裏?(大海)

*他們請太陽公公幫什麼忙?(放出強烈的光和熱)

*水娃娃變成了什麼?到哪裏去了?(水汽娃娃到天上去了)*在天上,水汽娃娃們很團結抱成一團變成了什麼?(白雲)

*這時冷空氣爺爺來了,水汽娃娃們冷得發抖,堅持不住地變成了什麼?(小雨點)

*有的水汽娃娃們雖然堅持着,但是後來身上結了冰又變成了什麼?(冰雹)*這些小雨點和冰雹掉到山上、陸地上變成了(地下水娃娃)

*這掉到河裏的變成了河水娃娃。那掉到江裏變成了(江水娃娃),(掉到湖裏的變成了湖水娃娃)。

4、小結:

我們把所有的這些叫做淡水娃娃,淡水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不僅自己要節約用水,還要提醒自己的家人朋友也要節約用水。

5、師與幼兒一起邊看課件邊完整地講述水娃娃漫遊的過程。

三、水的小實驗

1、幼兒分組玩說的小遊戲“瀑布”在盛滿水的紙杯的不同高度戳洞,水從洞裏溢出,形成噴泉。

2、說說自己在遊戲中有趣的發現。

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從整體的活動效果看,幼兒基本都能瞭解水娃娃的漫遊過程,大多數幼兒能說出水娃娃的三種不同形態,並嘗試記錄。但是記錄的順序有點提前了,我覺得可以稍微往後一點,讓孩子們更加了解水娃娃的三種形態以後再去記錄,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們影響更加深刻一點,這節課的記錄環節在中間,有些孩子可能還是不太理解,沒有能記錄出來。

2、“水娃娃漫遊記”這個故事貼近幼兒生活,能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幼兒有話可講。環節一中通過圖片的形式導入故事,再請幼兒利用操作材料自主地探索水娃娃漫遊的經過,使幼兒在一種積極的狀態下進行探索與學習,讓幼兒始終處於輕鬆、愉快有興趣的學習氛圍中。水娃娃的三種形態,孩子們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他們看見過水、雲,這樣再結合故事,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水娃娃的三種形態。

3、活動不足的地方是在水的試驗中,如何引導幼兒之間進行交流和互相合作也是我在本次活動中欠缺的地方。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工具,初步感知溫度計熱脹冷縮的科學原理。

2.初步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記錄溫度的簡單技能。

3.培養測量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氣溫計、體溫計若干,幼兒人手一份水溫計,記錄卡,筆,每組提供冷水、熱水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請幼兒通過觀察、觸摸,比較兩杯水的溫度

1.第一次比較: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

看一看、摸一摸,從而發現熱水杯和冷水杯摸上去能明顯感覺到冷熱溫度不同,且熱水杯口冒有熱氣。

2.第二次比較:兩杯溫水。

發現:兩杯溫水無法通過觀察和觸摸等直觀測量的方法比較溫度的不同。

(二)認識水溫計,觀察它的結構,並學習認讀、記錄溫度

1.思考:有沒有一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測量出兩杯水的確切溫度?

出示水溫計,並知道它可以測量水的溫度。

2.仔細觀察水溫計,說出它的結構特徵:玻璃管子、紅柱子、數字。

學習認讀、記錄溫度。

提問:“溫度計裏的紅柱子和數字有什麼用?”

講解:玻璃管子上的數字是刻度,紅柱子叫液柱,液柱指示的數字就是溫度,我們可以用溫度單位“℃”來記錄,讀作攝氏幾度(教師出示標有℃的卡片)。

(三)幼兒操作活動:測量並記錄水溫

1.教師用水溫計示範測量,並記錄水溫。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把水溫表紅色的一端放進水中,觀察紅色液柱的變化,當液柱停止上升時,纔可以讀出溫度數。注意,讀數時眼睛的視線要與液柱持平,也不可以把水溫計從測量的液體中取出再讀數,這會使測量結果不準確。

2.指導幼兒第一次操作,測量泠水溫度並記錄。

(1)在測量前教師提醒幼兒注意:溫度計是用玻璃製作的,特別容易碎,請小心使用。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瞭解孩子碰到了什麼困難?是否想到解決辦法?

(3)組織幼兒交流:你是怎麼使用溫度計的?怎樣觀察的?怎樣記錄的?碰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麼解決的?

3.指導幼兒第二次操作,測量熱水溫度並記錄。

4.比較兩次測量結果,感知水溫計熱脹冷縮的工作原理。

提問:“剛纔我們分別測量了冷水和熱水的溫度,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交流:溫度計中的紅柱子的長度會發生變化。

進一步討論:液柱是怎麼變化的呢?從冷水到熱水怎麼變?從熱水到冷水又會怎麼變呢?

老師小結:這就是熱脹冷縮現象,溫度計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設計發明的。

(四)遊戲——熱脹冷縮,進一步感知熱脹冷縮現象,體驗學習的快樂。

師:我們來玩個“熱脹冷縮”的遊戲,好嗎?師幼一起設計“熱脹”“冷縮”的有趣動作,做一做、玩一玩。

(五)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練習測量室溫、體溫和記錄天氣溫度,開展“我是小醫生”等遊戲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測量溫度的興趣。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爲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8

設計意圖: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卡,初步瞭解卡的用途和我們生活的關係。

2、觀察、區別卡的異同點,提高幼兒比較判斷的能力。

重點:能大膽表述卡的名稱、用途

難點:比較、區別卡的異同點並用符號記錄

活動準備:

請幼兒收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卡,瞭解他們對卡的認識度並根據卡的性能有選擇地將收集的卡進行篩選

材料準備:

不同種類的卡(散放在兩張長桌上,可供幼兒自由參觀)、做過漢字標記的卡(如:貴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生活中的卡

賓卡、門卡等,可以粘貼在黑板上)、生活中使用銀行卡的一段視頻(分別在銀行、百貨店、超市、藥房、書店刷卡購物情景)、5個場景的圖片展示板(醫院、卡拉ok、小區高樓、飛機場、美容院)2人一隻彩筆、一張記錄表(一欄記錄卡的相同點、一欄記錄卡的不同點)

活動過程:

一、我認識的卡--激發對卡的興趣

(一)我們先來參觀一下我們從家裏帶來的卡,和你的朋友說說你認識的卡?(孩子們參觀自己帶來的卡都很興奮,在和同伴自由交流中,能主動向同伴介紹並一起辨別卡的名稱,如:交通卡、紀念卡、書卡、航空卡。。。。。。)

(二)重點提問:

1、生活中的卡可真不少,哪一張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呢?(幼兒:接送卡)

2、我們每天都有人來接送,那還要接送卡有什麼用?(和幼兒共同回憶門衛伯伯檢查接送卡的情景,知道接送卡對小朋友的重要性。)

3、怎麼讓別人知道你今天用過接受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驗證機器上的綠燈是否亮了?一起數數亮燈的人數。

--小結:是啊,有了接收卡,不認識的人就不能隨便進來,還能知道今天一共來了幾個人。接送卡可以保護我們的安全,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可別丟失哦。

二、我喜歡的卡--瞭解卡的不同作用

(一)除了接送卡,生活中還有許多卡我們也經常在用。(出示做過漢字標記的各種卡)

(二)重點提問:

1、哪一張你也很喜歡的,爲什麼?

--在幼兒說自己喜歡的卡的同時,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講述卡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並適時地追問,如:有孩子說:我喜歡貴賓卡,它可以打折。有孩子問:什麼是打折?老師追問:打折是什麼意思?在幼兒討論後,讓大家知道有了打折卡,付的錢就比原來少。在和孩子的互動中,要鼓勵幼兒大膽質疑、答疑。

2、配對遊戲:出示5個場景圖片:醫院、卡拉ok、小區高樓、飛機場、美容院,請把這5個地方可以用的卡找出來,放到圖片中,看看找得對嗎?(在模擬場景的運用中,幼兒共同尋找和驗證,進一步幫助幼兒瞭解卡的作用。)

3、幼兒操作,說說理由。

--小結:原來我們的身邊有那麼多的卡:銀行卡、交通卡、會員卡、就診卡、手機充值 卡、遊戲卡??這些卡會帶給我們方便、帶給我們優惠、帶給我們安全,還能節約我們的時間。

三、觀看視頻--比較卡的異同

(一)重點提問:

1、錄像裏的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卡?(銀行卡)她到哪些地方用過這張銀行卡,(假日百貨、新華書店、華氏大藥房、可的超市、銀行自動取款機)

--小結:原來有的卡除了在一個地方用,還可以在許多的地方使用,使用的地點越多說明這張卡的作用就越大)

2、錄像裏的老師是怎麼用卡的?(在刷卡機上刷一下)所有的卡都是這樣用的嗎?(幼兒:有的是插入機器裏、有的是對着機器照一下用的、有的要輸入密碼。)

--小結:原來卡使用的方法不都是一樣的。

(二)重點提問:

1、找個朋友一起去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這些卡還有哪些是不一樣的,又有哪些是相似的?用你能看懂的標記把你們找到的祕密記錄在表上。

2、幼兒兩兩結伴組合,觀察比較,嘗試記錄。

3、幼兒交流,老師將幼兒發現記錄在大統計表上。

(不一樣的地方:顏色、標記、磁條、簽名、數字、裝飾。。相似的'地方:都有文字、一樣小、硬硬的、數字,在歸納的同時要鼓勵會用語言把自己的記錄完整表達的幼兒)--小結:是啊!發明這些卡的叔叔阿姨真了不起!小小一張卡就有那麼多的學問,只要我們經常多看看,多想想,多比比,就會發現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祕密。

四、設計卡(延伸:大膽想象)

你還想發明什麼樣的卡呢?

活動評析:

本次活動能結合幼兒的生活、針對幼兒的興趣特點來設計生成,在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很好地激發了孩子們對城市中卡的興趣和對卡的探究精神,幼兒也能完整清晰地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卡的不同用途。

活動的設計能緊緊圍繞活動目標開展,層次清晰,過渡自然。活動的取材來自於孩子的生活,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老師能跟隨他們的興趣、跟隨他們的思維方式進行活動,所以師幼互動、生生互動能得以良好體現。能運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孩子暢所欲言。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體驗風無處不在的樂趣。

2、知道風是因爲空氣的流動形成的。

3、能根據已有經驗,嘗試用各種方法來造風。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材料:電風扇、不同材質的紙(如硬紙片、報紙、捲紙)、塑料袋、氣球、布料;摺紙用紙。

2、幼兒經驗準備:小風扇兒歌及遊戲。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我會製造風》

活動過程:

一、站到戶外讓幼兒感受風。

二、自由的尋找風

三、說說風

四、幼兒大膽思考,用各種材料製作出風。

活動延伸:

製作風車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10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氣象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係。

2.學習通過觀察天氣做天氣記錄。

3.對探索天氣奧祕感興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點:

瞭解氣象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係,對探索天氣奧祕感興趣

難點:

學習通過觀察天氣做天氣記錄

活動準備:

1.天氣預報的錄像。

2.記錄圖表、筆、各種類的大小天氣情況(颳風、下雨、雷電、晴天、陰天)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瞭解天氣預報。

(1)師導入:老師今天帶來了一段錄像想請小朋友們跟着我一起來欣賞一下,看的時候一定要坐神氣,小耳朵要聽仔細錄像裏面說的是什麼,又說了哪幾個城市?

(2)教師播放“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錄像。

師:這位阿姨在幹什麼?(在播放天氣預報)你聽到了哪幾個城市的天氣預報(北京、上海、南京),每個城市的天氣一樣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3)引出其它天氣情況,並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師:除了下雨,下雪……你還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氣情況呢?(出颳風、打雷、晴、陰等圖)

2、教師和幼兒一同討論記錄天氣的方法。

(1)引導幼兒說出除了說還可以用動作、繪畫來表示天氣。

師:我們的天氣預報除了播音員叔叔、阿姨用說的方式來告訴大家天氣情況,他們還用什麼方法讓大家知道天氣情況(動作、繪畫)?我們今天就來學學怎麼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

(2)幼兒討論用什麼方法將看到的和聽到的天氣變化情況記錄下來,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大膽設計。

師:晴天可以用什麼圖示來表示呢?雨天、陰天、下雪天呢?(幼兒自由回答雨點、雪花、烏雲、太陽等)

師:天氣記錄表上除了天氣狀況的標誌,還有哪些標誌呢?例如我們應該怎樣才能知道這是哪一天的天氣?(日期)

3、分組記錄天氣。

(1)師:請你做小設計師自選2—3張天氣狀況小圖片貼白紙上設計對應圖標記錄在旁邊。

(2)教師展示、講評、修正並完善幼兒的天氣記錄。

師:你們有誰設計了晴天的天氣標記?請你們送上面來?我們看看他們是怎麼設計的?

師:還有誰設計的是和他們不一樣的?你設計了什麼?(陰天、下雨、打雷等)

我們來說說到底用什麼標記表示最好,讓大家一看就知道。

4、教師總結。

師:上面我們看的是一段旅遊天氣預報,除了旅遊天氣預報還有農業氣象、海洋氣象、航空氣象、交通、水文氣象等的天氣預報,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喜歡天氣預報,因爲有了它,我們就可以知道今天、明天、後天等的天氣情況,給我們的生活、生產帶來方便。例如農民伯伯知道要下雨就可以不用給植物澆水,爸爸媽媽知道天氣冷了就可以給寶寶多穿衣服,船就可以提前進港口停泊……所以天氣預報對我們重不重要!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11

設計意圖: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歡出去旅遊,每次旅遊回來都希望把自己見到的、好玩的事情說給老師、小夥伴聽。結合孩子的需要和興趣,我班開展了“快樂的旅行”這一主題。隨着活動的不斷延伸,一次孩子們在進餐中竊竊私語,老師蹲下身仔細傾聽孩子的對話,才知道他們有一個新的“發現”:食物在肚子裏會“旅行”嗎?多有趣的問題呀!孩子們都關注着呢。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生活中有多種多樣的食物,孩子們總是吃不夠、說不完。爲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食物的旅行”主題活動由此生成展開。爲體現新課改精神,我們以整合的觀念,目光短淺是讓幼兒在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的同時,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合作能力。爲使活動真正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我注意靈活採用教法:首先設置問題情境(從孩子們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東西哪去了?”)觀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發現——食物在人體裏的消化過程)操作法(以孩子喜愛的操作形式展開——動手動腦拼圖、“構建”消化系統圖)等等。爲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親手製作課件,使學習活動更爲具體生動且有趣味性。

活動目的:

1、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2、加深幼兒對身體的瞭解,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合作能力。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人體消化系統卡片數套,小兔布偶一個,食品、白板紙、油畫棒、大小塑料軟管等材料若干。

2、課前與爸爸媽媽討論及查找有關資料。

3、主題環境創設(人體模型、人體各結構圖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每人吃一塊蘿蔔片,談話關提出問題讓幼兒猜測,引出課題“食物的旅行”。

1、講述故事“蘿蔔的旅行”。

2、利用小兔布偶,重點提問:蘿蔔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二、幼兒自選食品(糖、餅、果等),再次體驗食物在身體裏的感受。

三、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1、教師演示課件,幫助幼兒認識消化器官的名稱。

2、重點講解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讓幼兒明白不良飲食習慣對胃的傷害。

3、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引導幼兒討論:辨別哪些是健康的飲食行爲?哪些是不健康的飲食行爲?教育幼兒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四、分組操作活動:加深對人體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

1、分組玩拼圖遊戲。幼兒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體消化系統圖。

2、部分幼兒躺下將人體外形輪廓勾畫出後,自主選擇大小、長短不一的塑料軟管等材料(做食管、胃、小腸、大腸等)。

3、分享交流:教師與幼兒共同將做好的人體消化器官圖佈置在室內主題欄目中。

附故事:《蘿蔔的旅行》

小兔最喜歡吃蘿蔔了,小兔把我放到嘴裏,嚼呀嚼,把我弄得癢癢的,一不留神,我就被吞了下去。不一會兒,我到了一條長長的管子裏,就像坐滑梯一樣,真好玩!還沒等我玩夠,就滑到了一個大袋子裏,這大袋子可神奇了,它會一邊分泌出一些液體,還一邊慢慢地蠕動,把我磨得呀越來越碎,越來越碎...被磨碎的我接着到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管子裏,像迷宮一樣,好不容易出了迷宮,我就到了一條皺巴巴的大管子裏,在這我的營養都被吸收掉了,最後我就被排出了體外。

活動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體內的主要消化過程,並知道如何保護人體的消化器官。探究新課之前,我先引領學生回顧了食物中有哪些營養物質,然後引入食物消化的討論話題。學生很容易說出食物消化的過程: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並且能馬上理解這些器官都是消化器官。但是,學生對於肝是消化器官卻不是消化道這點不理解,因此,我又加入了消化器官、消化道概念的對比,以及肝的功能的擴充。在瞭解如何保護消化器官時,學生也能結合生活實際舉一反三,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要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不吃不乾淨過了保質期的食物、飯後不劇烈運動等。

學生在這節課中提了很多與生活有關的問題,課堂反應很積極,他們對於平時看不見的肚子裏面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跟隨食物一起在消化道內旅行時有很多次“原來是這樣的”反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學生的好奇得到滿足心的同時,這些知識也能深深的映在學生的腦海裏,並且能積極主動的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這樣才達到了科學課的目的。希望能激發更多學生的興趣,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探索科學的奧祕。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12

活動目的

1.感受生活中各種常見的漩渦,瞭解這些漩渦的共同特性。

2.嘗試運用手工或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看到的漩渦。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探索慾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資源準備教師演示包:

(1)漩渦圖片

(2)實物:彩色紙、剪刀、橡皮泥、毛線、水彩筆、筷子、勺子、竹籤、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長短不同的攪拌器皿

(3)記錄活動表格幼兒資源包:

(1)實物:彩色紙、剪刀、橡皮泥、毛線、水彩筆、筷子、勺子、竹籤、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長短不同的攪拌器皿

(2)記錄活動表格親子活動包:

(1)容器、攪拌器皿、沙。

自行準備:

(1)課桌。

(2)示頻儀、電源插座。

(3)黑板。

2.經驗準備教師:需要了解漩渦的形成。

幼兒:幼兒收集各種不同的攪拌器皿以及容器,會填寫簡單的表格。

3.環境準備在科學區準備各種不同的攪拌器皿以及容器。

科學詞彙漩渦:

水流急轉所激起的螺旋形。

方法詞彙觀察:

觀察怎樣製造漩渦。

操作:用不同的物體制造漩渦。

記錄:哪個物體能製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渦。

活動建議

1.導入活動律動導入:讓幼兒跳轉圈舞,感受漩的動作。

2.引導幼兒討論幼兒已經認識了漩渦,請幼兒說說在哪兒見過漩渦?你看見的漩渦是什麼樣的?你覺得漩渦像什麼?

3.幼兒作業組織幼兒用各種材料直觀的表現出自己看到的漩渦。

1.畫密密麻麻的螺旋線,拿剪刀順着螺旋線剪,剪一個漂亮的漩渦。

2.用毛線擺螺旋線。

3.把橡皮泥搓成長條,把長條擺成螺旋線。

水中做漩渦。先問幼兒會在水中製造漩渦嗎?然後請幼兒討論用什麼方法制造漩渦?

(1)用手攪。

(2)用嘴吹一吹。

(3)用筷子攪水。然後用老師準備的材料,嘗試製造出一個又大又漂亮的漩渦,把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4.過程關注。

在幼兒進行製造漩渦時,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操作時不把水弄到衣服和地面。

5.教師小結。

原來用長而細的攪拌器皿在大而深的容器中能製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渦。

6.活動延伸

(1)區域延伸在科學區提供一根蔥和有色的水:運用漩渦的知識看看蔥在漩渦中會怎樣。

(2)家庭親子活動延伸水中的散沙如何成堆:水中有很多沙子,怎樣把它們撈出來?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樂於參與探究活動,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通過操作感知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

3、在活動中體驗發現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一樣大小的瓶子、瓶蓋(孔的大小相同、數量不同)、大小粗細相同的針管、水、水盆、地毯、報紙、記錄表格、抹布。

2、幼兒經驗準備:會玩噴泉。知道用力大,水噴得高;用力小,水噴得低。

三、活動過程:

(一)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

1、提出問題:

幼兒充分體驗玩“噴泉”的樂趣,並提問:“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爲什麼?”

2、幼兒猜想並記錄: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並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3、實驗驗證: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問題和發現並給以適時的支持與幫助。

預想與對策:

(1)玩的過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問題,如噴泉的水柱總是噴到臉上、手上,有時瓶子愛倒:幫助幼兒發現操作技巧中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沒有注意到要進行比較才能分辨出哪個噴泉的水柱噴得高: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指導幼兒合理的分工與合作,輪流使用操作材料,邊操作邊觀察。

4、結果與討論:

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關注每個幼兒的發現和感受,獲得一個孔的噴泉噴得高、兩個孔的噴泉噴得低的經驗。

(二)幾個孔的噴泉噴得?

1、提出問題:出示三個孔的噴泉,並提問:“幾個孔的噴泉噴得?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爲什麼?”

2、幼兒猜想: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並能闡述自己的理由。

3、實驗驗證:(預想與對策同上)

4、結果與討論:

知道一個孔的噴泉噴得、三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並能夠歸納出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的新經驗。

(三)遊戲:看誰的噴泉能噴到報紙上

(四)活動延伸:怎樣才能使噴泉的水噴得更高?

五、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是在學習了《指南》之後設計的,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選材取自於孩子們常見的噴泉,幼兒都熟悉,但卻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這樣有生活經驗的基礎,又有探索的空間,孩子們很感興趣。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在演繹着科學家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模式,先猜想,再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後總結。老師只是把問題拋給孩子,孩子們便循着這一線索探索起來,每個孩子都是活動的主體,都在積極的參與探索,尤其在最後表演自己的音樂噴泉,都特自豪。相信他們以後會愛上科學探索活動的。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14

變化的溫度

教學目標:

1.認識溫度計,知道溫度計的用途

2.使幼兒獲得溫度計如何指示溫度的粗淺經驗,學習觀察、測量溫度的簡單技能。

3.培養幼兒對測量溫度的興趣。

教學準備

每組一隻溫度計、其他溫度計活動過程:

1.讓幼兒認識溫度計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溫度計,看看這些溫度計有什麼不一樣?

2.教幼兒怎樣測量氣溫

a:幼兒小組測量,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正確使用溫度計和讀數。

b:引導幼兒將溫度計拿到戶外,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1.小組進行,將溫度計分別放入冷水、熱水中,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2.教師指導並參與記錄。活動結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們對溫度計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前期經驗(班級內有,孩子們已早就觀察過)所以接受起來較容易些,孩子們的興趣較濃厚,觀察到了溫度計在不同水溫中的變化,但數字記錄不是很理想,因溫度計上的數字過小,分格過小,有些幼兒看不清楚。建議進行此次活動時,教師可將溫度計的小格放大,畫在紙上使用,效果會更好些。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15

科學:秋天的菊花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去觀察認識菊花,知道菊花的品種是多種多樣的。

2.能用較形象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觀察發現。

3.瞭解菊花是秋天裏開放的一種美化環境的花卉,知道要愛護花卉。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菊花課件。

2.兩盆菊花。

活動重點:運用各種感官去觀察認識菊花。

活動難點:能較形象的描述自己的觀察發現,知道愛護花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讓幼兒知道菊花是秋天特有的花卉。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都有些什麼呢?

2.播放《秋天的菊花課件》,激發幼兒觀察菊花的興趣。

給幼兒展示各種菊花的圖片。

教師:這些菊花一樣嗎?都有些什麼顏色,菊花長什麼樣子呢?

3.幼兒自由感知、觀察菊花。

讓幼兒自由地觀賞菊花圖片,並與同伴互相交流。

教師:菊花漂亮嗎?你最喜歡哪一種?菊花有哪些顏色?菊花長什麼樣,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讓幼兒交流之後,請1-2位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菊花。

4.教師根據幼兒的自由發現,引導幼兒運用看、摸、聞等多種感官有序地觀察菊花。

教師:大家看看那面前的菊花是什麼樣的,都有哪些顏色?(各種各樣)

教師:菊花的花朵像什麼?(像豆芽、捲曲的頭髮、燃放的煙花、蘿蔔絲等)我們看到了很多,但是有沒有誰聞過菊花有什麼氣味呢?

教師搬出兩盆菊花的實物,請幼兒上來聞一聞,並告訴其他幼兒。

教師:菊花除了長有花朵外,你還發現長有什麼?(葉子)

教師:菊花的葉子長在哪裏,是什麼顏色?是什麼樣的?(葉子的邊緣有鋸齒)

請幼兒上來觀察葉子的顏色,並用手去摸一摸。

教師:教師總結幼兒的觀察發現,並給幼兒提出思考的問題:這邊只有兩盆菊花,剛剛我們看到菊花有各種各樣的,所以不同顏色的菊花,它們的莖和葉子是一樣的嗎?以後我們可以自己去觀察一下。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可以和班裏的小朋友分享你觀察到的菊花。

5.給幼兒介紹菊花的用途:可以喝

教師:菊花除了好看之外,還可以用菊花泡茶喝。有沒有誰喝過菊花茶,它是什麼味道的呢?

6.讓幼兒瞭解菊花是秋天裏開放的花卉,知道要關心、愛護花卉。

教師:菊花美不美?但是看我們教室裏的菊花,快要蔫了,我們該怎麼去保護它呢?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