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薦】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薦】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爲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薦】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

資源收集及環境創設:

1、每人兩個杯子(內裝水和牛奶)、花片、塑料盆一個;

2、人手一塊抹布。

3、各種器具:塑料玩具、小筐、漏斗等。

4、每組一個大的塑料盆(供幼兒玩水用)

5、教室周圍粘貼有關水的各種圖片。

活動流程:

 一、 組織幼兒玩水,激發幼兒對水的興趣。

幼兒可以自由地用各種器具玩水,啓發幼兒說說水是什麼樣的。

 二、幼兒嘗試,找出水的特性。

1、 讓幼兒觀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說出水是什麼顏色的?牛奶是什麼顏色的?從中知道水是無色的。

2、 讓幼兒分別品嚐水和牛奶,說說它們分別是什麼味道的?從中知道水是無味的。

3、 讓幼兒分別在水和牛奶中放入花片,讓幼兒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從中知道水是透明的。

4、 請幼兒將杯子裏的水倒進盆子裏,讓幼兒觀察水怎麼樣了?引導幼兒感知“流動”。

 三、 小結水的特性,自由觀察教室周圍的圖片或自由玩水。

 預期目標: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因此在此活動中主要目標是讓幼兒用各種感官去感知、瞭解水的特性,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2

 目的:

1.引導幼兒瞭解複製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幼兒對複製現象的興趣。

2.通過複製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準備:

1.平面模型和筆。

2.複寫紙、拷貝紙和筆;印泥和油墨。

3.具有凹凸圖案的物品模型,如印章、鉛字等。

4.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空腔形物品(如裝巧克力等食品的凹型塑料盒,裝小湯匙、杯子等用品的凹型包裝盒,印糕模具),用於複製的橡皮泥或麪粉團。

5.表示“生物克隆技術――動物的複製”的掛圖。

6.帶領幼兒參觀文印室,瞭解蠟紙油印的工作過程和複印機的工作過程。

 過程:

一、認識複製現象

1.出示各種相同的物體,如一片片相同的餅乾、一支支相同的筆、一本本相同的書、一件件相同的玩具等,引導幼兒討論:這些相同的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

2.你們還知道哪些複製的辦法?(引導幼兒大膽講述。)

 二、學習複製平面物體

1.出示平面模型,引導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可以複製出一模一樣的圖樣。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示範複製的方法:一手按住圖樣,一手沿圖樣畫出輪廓,然後剪下。

2.出示幼兒喜愛的卡通圖案,引導幼兒思考可用什麼辦法複製。(用複寫紙或拷貝紙複製。)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分別示範這兩種複製方法。

3.出示印章和鉛字,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複製。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示範用印泥和油墨印畫的複製方法。

4.出示一張幼兒感興趣的玩具說明書,啓發幼兒思考複製的方法,引導幼兒回憶複印機的複印過程和結果。

三、學習複製立體物體

1.結合掛圖,向幼兒介紹工業上利用空腔模具複製零部件的方法,讓幼兒瞭解複製技術在現代工業中的應用。

2.出示印糕模具,示範用麪粉團填充模具複製糕點的方法。

3.生活中許多東西可以複製,動物可以複製嗎?(教師利用圖片簡單介紹“生物克隆技術――動物的複製”。)

四、操作活動

1.提供五個組的操作區域,引導幼兒按意願選擇操作內容,學習各種複製方法。這五個組的活動分別是:①複製平面圖樣;②用複寫紙、拷貝紙複製卡通圖案;③用印章、鉛字複印;④用麪粉團複製糕點;⑤用橡皮泥、規則模具複製小用具等。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並儘可能去各個組活動。

3.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活動情況,體驗複製活動帶來的樂趣。

4.展示幼兒的複製作品,使幼兒獲得成功體驗。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3

科學:《拖鞋》

活動目標:

1.瞭解夏季的特徵及各種拖鞋的外形特徵、製作材料等,

並能按一定的規則進行分類。

2.積極參與遊戲活動,與同伴共同討論遊戲規則,大膽地表達、表現。

活動準備:

請幼兒與家長一起收集各種拖鞋帶到幼兒園。遊戲用貨幣。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展示並介紹自己收集的拖鞋。

2.引導幼兒討論並設計各類“拖鞋商店“遊戲,如冬季拖鞋商店、夏季拖鞋商店、兒童拖鞋商店、婦女拖鞋商店、塑料拖鞋商店、工藝拖鞋商店等。

3.在討論開店的過程中,啓發幼兒觀察拖鞋的款式、製作材料等特徵,分析其使用季節,使用人羣或其他用途等。

4.請幼兒討論分工管理商店,按一定規律陳列拖鞋,佈置展示臺。

鼓勵“售貨員”使用廣告語大力推銷自己商店的拖鞋,並熱情接待前來購買拖鞋的“顧客”。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交流有關西瓜的經驗和疑惑,對西瓜產生探索的慾望。

2.通過實地觀察和詢問,瞭解西瓜的一些生長習性,豐富有關西瓜的經驗。

3.感受發現的樂趣,養成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手一張(分爲疑問、答案、新發現三部分),筆,與西瓜種植基地進行參觀前的聯繫。

活動過程

1.互相交流,喚起已有經驗。

師:西瓜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瓜果,那我想問問,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西瓜?你知道哪些西瓜的祕密呢?

幼兒發言,教師適當總結。

2.提出問題,激發探索慾望。

師:原來我們知道西瓜的這麼多事啊!那麼,有關西瓜,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幼兒的回答多種多樣,如:西瓜有沒有根?西瓜爲什麼長在泥土裏,不是樹上?爲什麼西瓜裏面有的子是白的,有的子是黑的?西瓜是怎麼長出來的?……)

教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用簡單的圖像、符號把自己的問題記錄在“疑問”一欄中。

3.參觀西瓜地,觀察詢問,豐富有關西瓜的經驗。

教師事先與西瓜種植基地的工作人員溝通好,到達之後,對方有專人帶領幼兒參觀,並進行集體介紹,然後請幼兒自由觀察瓜農的勞動,邊觀察邊提問。

幼兒人手一張記錄表,一邊參觀,一邊完成記錄表的另外兩欄:“答案”和“新發現”中班科學教案西瓜中班科學教案西瓜。

(大棚裏面的自由觀察環節是幼兒最投入、最喜歡的,他們目睹了瓜農剪枝、摘瓜、授粉的過程,提出了很多問題,也在瓜農伯伯、阿姨們和藹、耐心的示範和講解下,獲得很多新知識。在採摘、裝箱的地方,幼兒又學會了辨別西瓜成熟的方法。最後,他們親自彈瓜聽聲,每人採摘了一個西瓜,高興、圓滿地結束了這次參觀活動。)

4.互動交流,分享各自探索發現的結果。

展示參觀時拍攝的照片,和幼兒一起回憶經歷,幫助幼兒梳理獲得的經驗。

利用記錄表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說明

問題是科學活動的起點。活動一開始,在喚起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我請幼兒自己提出問題,就是爲了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動機和積極性。把幼兒帶到西瓜種植基地去觀察、發現、詢問,有利於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提高他們探索的興趣。同時,帶着問題、帶着記錄紙去參觀,使活動更具有目的性。這是一種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遠比簡單的“教師講、幼兒聽”“集體看視頻”等方式更有效。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瞭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

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漢字,產生對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掛圖第6號。

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8頁。

瞭解本班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和識字的情況。

活動過程

找漢字。

――出示掛圖一。圖片上有什麼,這些文字一樣嗎,有誰知道是哪些國家的文字。

――找出圖片中的漢字,漢字是中國人發明和使用的文字。

看圖猜字。

――出示掛圖二(遮住漢字部分)。以遊戲方式啓發幼兒辯識象形字。

――引導幼兒觀察漢字“火、口、山”的圖畫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認一認,並說說這些漢字是怎麼認出來的。

――幫助幼兒瞭解我國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創造演變過來的。

交流關於漢字的經驗。

――你看見過這些字嗎?你在什麼地方見過?你們會認漢字嗎?

――教師記錄幼兒所說的漢字。認讀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音。

嘗試看圖識字。

――請幼兒翻開活動教材,自己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漢字。

――鼓勵幼兒和同伴互相討論、交流。

――鼓勵幼兒在活動室、園內和各種場所尋找漢字。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6

1、 讓幼兒說出自己去過的旅遊景點。

2、 我這裏也有一些美麗的風光,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 讓幼兒瞭解一些美麗的海南風光。(放課件)

4、這麼美麗海南,也有一些地方受到了污染,讓我們來看一看。

討論:環境遭受到污染怎麼辦?

1、讓孩子們討論:這裏缺少了什麼?爲什麼會沒有遊人呢?

2、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3、 讓幼兒分組畫標記做記錄,然後再說一說。

結束部分:

1、 從今天開始,你們願意當環保小衛士嗎?

2、 那老師給你們發個小紅旗,我們一起去宣傳,告訴大家要愛護環境,保護小動物。

3、 走,出發吧!

延伸活動:

我們應該怎樣做好環保小衛士。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7

一.設計思路

本活動是五月主題探索活動“水”的一個幼兒生成活動。源自幼兒對衝劑類藥物放入水中後會發生溶解現象的好奇。

根據大班幼兒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象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我主張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能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重點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和細緻的觀察力。

二.活動流程和教學方法

首先把活動室佈置成實驗室,投放大量的實驗材料。以幼兒到實驗室做實驗的形式展開活動。

嘗試1:幼兒自行實驗→記錄結果並進行比較→交流討論

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幼兒,傾聽幼兒的想法,但並不真正加入實驗,旨在培養幼兒的獨立操作能力。

得出結論:

1.一些物質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象叫溶解。

2.有些物質能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

嘗試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幼兒自行實驗→交流討論。

教師以平行者的身份參與幼兒實驗,進行個別輔導。

得出結論:容器內水位升高,投放的`物品卻不再溶解於水,這種現象叫飽和。

三.活動分析

在活動中,幼兒對顏色鮮豔、常見的實驗材料興趣較濃,使用頻繁。同時,幼兒獲得多次嘗試機會,運用一定的觀察操作方法,能將所獲取的經驗用記錄的方法表述。

四.延伸活動

在嘗試2中,幼兒發現飽和現象,提出許多解除飽和現象的方法,鼓勵。

幼兒進行嘗試,看看是否會解決飽和現象。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8

一、幼兒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概況

探究式學習,或稱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於學術研究情境。幼兒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其特點是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

筆者在參與導師課題中,從對課題實驗老師調查中瞭解到:教師們都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合適操作材料,知道在操作活動應爲幼兒提供數量充足、安全可靠操作材料;90%教師認爲在爲幼兒提供充足材料方面存在困難,主要原因是幼兒太多,家長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收集有關材料,收集過程緩慢;很多時候幼兒僅僅只對材料本身感興趣,但持續時間不長,操作目性不強。由此可見教師在材料收集、選擇、投放及如何引導幼兒與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提供直接影響着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過程。

(一)鑑於以上原因,該園制定了以下活動課程目標:

1.探索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材料如何引發幼兒主動探究行爲,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2.引導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材料互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

3.利用家長資源及幼兒生邊環境豐富材料,激發幼兒興趣和求知慾。

4.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幼兒科學情感及認真科學態度。

(二)爲達到以上目標,該園設計了以下課程實施方案:

1.利用多種途徑獲得材料。

(1)引導幼兒從自己生活環境裏收集材料,變廢爲寶。

(2)利用家長資源豐富材料。

(3)充分利用戶外材料。

2.有效選擇科學探究材料

(1)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材料,激發、

(2)保持幼兒探索慾望。

(3)根據幼兒需要與興趣選擇材料。

(4)把握材料所蘊含價值,準確地爲目標服務。

3.根據需要變換投放材料方式

(1)正規科學教育活動中材料投放。

(2)非正規科學教育活動中材料投放。

4、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

(1)引導幼兒以自己方式記錄、表達對材料感知。

(2)耐心等待,滿足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需要。

從該園自己制定課程方案來看,制定步驟較爲規範,但該方案制定過於籠統、範圍過於狹隘,不能夠更好彰顯其在培養幼兒科學素養方面作用。再就該園在此課程方案基礎上,其教師設計活動課教案來分析該園是否能將科學活動課作爲培養幼兒科學素養主要途徑來對在園幼兒進行教育。

筆者對該園教師活動課設計進行了擇選和比較,發現大部分教案都是《好玩球》《有趣圖形》《神器聲音》《我小手最靈巧》此類以認知以及生物或物理性瞭解常識基礎上,而對於培養幼兒形成科學價值觀和在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策略上則表現出明顯不足。

二、從該園體現出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主要問題

該幼兒園已經能夠結合《指南》以及《綱要》來制定活動方案,並能夠從“材料”入手進行科學活動課程設計,但是在制定活動方案時仍能反應出很多問題。

(一)課程結構單一,複合材料體現較少

筆者在對該園課程計劃於各教師活動設計比對上發現其教案中結構非常單一。以課爲時,一個課時一個內容,幾乎沒有太多延伸。例如在活動設計教案《我小手最靈巧》中設置活動目標爲:

1.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各種瓶子和盒子。

2.能用語言描述自己打開瓶子和盒子方法。

3.萌發探究事物興趣,並體驗成功快樂

貫穿整個課堂過程即如何打開瓶子,結構單一,對於其他材料開發不夠。雖然是以解決問題爲最終目,但是此課侷限於方法傳授單一性。因複合材料少,教師靈活性創造性缺乏,很難在此課基礎上進行橫向延伸與拓展。

(二)以知識傳授爲主,忽視科學態度培養

在該園整體探究式課程設計方案中其最主要傳授內容是以知識爲基礎常識學習,所有活動教案中包括目標與活動重點在內都主要是以知識攝入爲目。如《好玩球》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索球多種玩法

2.能與同伴合作完成運球活動,增強身體協調能力

3.體驗與同伴共同玩球樂趣

活動重點:嘗試用身體控制球,探索球多種玩法。

其中沒有一點是提到怎樣辨別球類及其材質是否對幼兒有害,也未讓幼兒對玩球時間以及對球類運動對自己價值以及判斷哪種球更適合自己,在何種情況下玩球比較好,在何種情況下不應該玩(例如下雨天)等等科學對待身邊事物態度。

活動方案設置只爲粗淺讓幼兒獲取表層知識,更不觸及價值觀、人生觀構建,這樣幼兒教育勢必不會走得長遠。

(三)以培養認知爲主,對科學策略運用不夠科學

科學素養是指對人全面培養,促進人整體素質全速提升,具備科學基本常識、擁有科學人生態度以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綜合能力。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9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動過程:

1、 準備布、被子帶領幼兒觀察實驗:磁鐵能穿過布,但不能穿過被子。

2、 引發幼兒討論:爲什麼磁力可以穿過布穿那不過被子?

3、 師生再次實驗:用磁鐵透過木盒蓋使別針動起來,引導幼兒認識到,隨木盒蓋的加厚,磁力最終動不了別針。

4、 幼兒自己做實驗並記錄:

爲幼兒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鐵和別針,讓幼兒記錄大小磁鐵一次分別可吸多少別針。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0

活動目標:

1.瞭解麪粉光滑、細、輕、白色、無味的基本特徵。

2.知道食用麪食的好處。

活動重點:感知麪粉的基本特徵。

活動難點:學習如何和麪,瞭解麪粉和水的比例調配。

活動準備:

麪粉一袋、水、量杯、量勺、盆、盤子、筷子、麪糰一個、記錄表、不同種類的麪食圖片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猜一猜,瞭解麪粉特徵

“盤子裏盛放了一樣神奇的東西,寶貝們看一看,它是什麼顏色的?”(白色)

“小手摸一摸有什麼感覺?”(光滑的)

“用手指來捻一捻,覺得怎麼樣?”(很細)

“吹一吹、看一看、它會怎麼樣?”(像粉一樣,輕輕的飛起來) “鼻子聞一聞它有沒有味道?”(沒有)

小朋友們猜一猜,它是什麼?(麪粉)

教師小結:麪粉的顏色是白色的、摸上去是光滑的、感覺又細又軟的、吹一吹很輕,聞起來沒有氣味。

二、和麪

1.如何將麪粉變成麪糰

出示事先準備好的麪糰,與麪粉並列擺放,“小朋友們想一想,如何將麪粉變成麪糰呢?”(將麪粉與水融合到一起進行和麪)

2.和麪方法及調配比例

嘗試配比,教師:“看,這是麪粉,這是水,現在它們兩個要來做好朋友啦。”用量勺取3勺麪粉放入盆中,使用量杯加入5ml水,用筷子進行攪拌(特別提示:和麪時不能一次將水加足)看一看麪粉是否能夠和成麪糰。

再次加入1ml水,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麪粉的變化。以此類推,逐一加入適量水,直到麪粉變成麪糰。

3.幼兒動手製作麪糰

依據上述教師示範的方法,幼兒自己動手,嘗試和麪,並將和麪過程用記錄表進行記錄。

三、瞭解麪食的好處

出示不同種類的麪食圖片,讓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好吃的食物是用什麼做出來的呢?(麪粉)食用麪食都有哪些好處?(幼兒自主講述) 教師小結:1.麪食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粗纖維及鈣、鐵、磷等豐富的營養素。2.麪食含有能緩解分解的糖分,可以提供身體機能所需的熱能,而且易消化。3.麪食有健脾養胃的作用。

四、倡導幼兒喜歡吃麪食

活動延伸:

《麪點屋》小朋友們將自己和好的麪糰拿到麪點屋,用麪糰製作麪點並進行裝飾。

活動反思:

幼兒對此次活動沒有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了解區分磁鐵可以吸的物質,感知磁鐵特性。

2、瞭解磁化現象。

活動過程:

1、課前讓幼兒瞭解磁鐵可以吸什麼,再讓幼兒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體可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行。引導幼兒進行分類。

2、組織幼兒討論:這些不能被磁鐵吸的是什麼材料的?能被磁鐵吸的是什麼材料的?

3、讓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能?

4、磁鐵不能放在什麼地方?瞭解磁化現象。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2

活動目標:

a、在遊戲活動中引導幼兒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b、在體育活動中,幫助幼兒複習按物體的一個特徵(大小、顏色或形狀)分類。

c、發展幼兒的協調性,讓幼兒愉快地參加活動。

活動準備:

a、三角形、方形、圓形的圖形娃娃掛牌若干。

b、三角形、方形、圓形的圖形紙板若干。

c、紅、黃、綠的大小蘑菇若干(墊板剪)、籃子若干。

d、海綿墊子e、錄音機磁帶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出課題幼兒每人掛一塊圖形牌扮圖形寶寶,媽媽(說說你是什麼寶寶)a、教師:呀,今天天氣真好,媽媽帶寶寶一起去學本領吧。

b、放音樂《天天做操身體好》,寶寶跟着媽媽一起跳舞做準備動作。

二、玩一玩分一分--遊戲:鋪路

a、教師:你們想學什麼本領?(討論)

b、教師:媽媽這裏準備了許多磚,想請你們來鋪三條路。(出示紙板圖形)

c、請寶寶每人拿一塊磚,拿好了趕快坐到媽媽身邊。

問:你拿的是什麼形狀的磚?(分別請幼兒舉起各種形狀的磚)

d、教師指着三角形的路標問:這條路該用什麼形狀的磚來鋪?哪些寶寶拿的磚可以鋪?(先請幼兒把與路標一樣的磚舉起,再把它鋪到路上。)

e、接着指圓形路標問:這條路又是用什麼形狀的磚鋪的?哪些寶寶拿的磚可以鋪?(方法同上)

f、最後指着方形的路標問:最後一條路該用什麼磚來鋪呢?(方法同上)

g、教師:呀,這些路還沒鋪完,媽媽請寶寶每人再去拿一塊與自己胸口形狀一樣的磚接着鋪。(提醒幼兒鋪好後到媽媽身邊來)

2幼兒園小班親子游戲方案:鑽紙箱遊戲

提醒:遊戲時要注意安全活動目標:

學習沿曲線走、爬、鑽。發展敏捷、靈活的行動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帶一個紙箱。在紙箱的任意兩面由父母幫助挖個洞(可容幼兒自由鑽爬)。教師用膠帶連接紙箱,將洞口與洞口對接。

教師在活動室、地板上可用彩色即時貼剪制兩條彎彎繞繞的線條,長度可根據活動室大小自由選擇。

活動過程:

彎彎走。

--地上有兩條彎彎曲曲的線,讓我們一起在線條上走一走吧!

--幼兒和教師排好隊,一起沿着地上的線條行走。

--看!我們的隊伍彎成什麼了?(彎曲的蛇、長龍、蚯蚓等)--除了在這兩條線上走,我們還可以怎樣玩呢?(還可以在線條上爬行)繞繞爬。

--幼兒分成兩組,在線條的兩端分別站好。聽到口令聲,立即雙膝着地向前爬。要求沿着線條的彎曲形狀爬行,最先爬完的一組爲勝者。

--讓我們比一比,看哪一組最先爬到終點。

彎彎洞裏繞繞鑽。

--教師帶幼兒來到已用膠帶連接好的紙箱"長龍"前,引導幼兒有秩序地在紙箱中鑽爬。

--你在紙箱中鑽來鑽去,心裏感到怎樣?(紙箱中光線很暗,好像山洞一樣,在裏面東拐西彎、鑽來鑽去很有趣,等等)--遊戲可根據幼兒興趣反覆進行。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3

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徵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瞭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係,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準備: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過程:

1.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並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

你捉到了什麼?怎樣捉到的?

2.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徵及習性.(1)(出示掛圖)圖上有什麼?它們叫什麼名字?是什麼樣子的?生活在什麼地方?吃什麼?(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麼?(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爲什麼是昆蟲?(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3.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爲什麼?

(2)昆蟲裏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爲什麼?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爲什麼?(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後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4)幼兒操作: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蒼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髒水積聚等等。)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4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爲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4、培養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提前幾天告訴幼兒星期×下午我們到“玩水池”玩水。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蒐集玩水的材料。塑料製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製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並讓幼兒用塑料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櫃裏。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重難點: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願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爲水透明、無色,捧着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爲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遊戲。

請幼兒將塑料袋裏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覆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裏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爲什麼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遊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係;歸納那類材料會沉於水中,那類材料會浮於水中。

4、觸覺遊戲。

用手觸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裏,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遊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玩水材料帶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請家長作好記錄,次日交給老師。以便老師及時瞭解孩子“水中發現”的多與少、深與淺;瞭解孩子的表達能力;瞭解孩子對這種活動方式的興趣及認可程度;瞭解孩子某方面的個體差異,如聽覺、觸覺、記憶等。以便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從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擴散或尋找新的教育活動內容。

活動點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思想。《水中的發現一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這一思想並遵循了幼兒學習的三個特點:

一是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玩水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積極投入、主動探索、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獲得成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是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需要用動作和各種感觀來幫助思維。因此,給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和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觀共同參與尤爲重要。

三是由於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進程,幼兒與幼兒間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使孩子們樂意接受。同時,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發展。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瞭解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

2、願意參加操作活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3、初步瞭解水與人類生活關係,激發幼兒保護水資源。

活動準備:

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蘋果,一缸米內有桔子)。每組一份白糖、沙。

每組一條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課題

請幼兒猜一猜:水裏、米里有什麼東西?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前面有兩個金魚缸,一個缸裏裝着水,一個缸裏裝着米。你們知道水裏、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幼兒講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見;米不透明,看不見)

二、讓幼兒動手操作

1、請小朋友米米蘿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米籮和有洞的塑料袋,請你們用它們來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來?爲什麼?

(請幼兒講出結果,使幼兒明白水是會流動的)

2、請幼兒把桌上的白糖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裏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3、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裏還能看到東西嗎?

(引導幼兒講出白糖被水溶解了)

4、擴散性思維: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會被水溶解。

5、請幼兒把桌上的沙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小棍在杯子裏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裏還能看到東西嗎?

(引導幼兒講出沙不會被水溶解)

7、請幼兒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魚缸裏。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過幾天,水會變得怎樣?

(引導幼兒講出水會變黑變臭)

三、教師總結

師:我們知道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遇到水就是溶解,有的則不會,剛纔我們小朋友把自己做過實驗的水倒到金魚缸裏,水立刻變渾了,過幾天,水還會變臭,我們就說水被污染了。以後我們小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就記住了,千萬不要把東西扔進河裏,不要污染我們的小河,我們要學會保護環境,好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