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精】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精】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精】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

一、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得嘗試活動,正確說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眉的名稱和數量,瞭解它門在頭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眉的用途。

3、引導幼兒要保護好眼、耳、鼻、嘴、眉這些器官。

二、活動準備

男孩頭像一幅,眼、耳、口、鼻的器官貼絨,娃娃臉每人一張。

三、活動過程

1、利用男孩頭像向幼兒介紹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的名稱.數量及位置。

教師: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他想叫我們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頭像)瞧,大哥哥的樣子多神氣呀,他好像在跟我門說話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你們誰知道我這圓圓的臉上都長了些什麼?

幼兒看頭像正確說出眼、耳、鼻、嘴、眉的名稱及數量。

2、告訴幼兒眼、耳、鼻、嘴、眉在頭上的位置。並念兒歌鼻子鼻子本領大,長在臉的最中央。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耳朵耳朵最聽話,長在我的頭兩旁。

3、找一找

教師說出五官的名稱,引導幼兒在自己的臉上找出來。

用手指一指,還可以在自己的好朋友臉上找一找。

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兩隻耳朵,一張嘴巴,一個鼻子,一對眉毛;眼睛裏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

4、引導幼兒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並重點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過嘗試,教師噴香水,讓幼兒聞一聞,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的。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嘴巴是用來說話和吃東西的,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眉毛具有美容和表情作用,能豐富人的面部表情,雙眉的舒展、收攏、揚起、下垂可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等複雜的內心活動。

(2)、幼兒嘗試告訴別人: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體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樣都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了眼睛我們就什麼也看不見;如果沒有嘴巴就不能吃東西,不能說話;沒有鼻子我們就什麼氣味也聞不到;沒有耳朵我們就什麼聲音也聽不到。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讓幼兒瞭解如何保護五官。

吃完東西要漱口,不亂吃髒東西。 看電視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塵或沙子進入眼睛不能用手搓。不能用手勾鼻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把小豆子放入耳朵、鼻子裏;不玩尖銳(刀子,剪子。。。)的東西,以免刺傷眼睛。

5、競賽遊戲:指五官,即教師提問:鼻子在那裏?(眼睛、耳朵、嘴、臉)孩子邊說邊指出來。還可以玩"看誰指得快"的遊戲,即教師快說,孩子快指。或者讓孩子自由組合,一個孩子說,另一個孩子指。

6、貼五官。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2

一.設計思路

本活動是五月主題探索活動“水”的一個幼兒生成活動。源自幼兒對衝劑類藥物放入水中後會發生溶解現象的好奇。

根據大班幼兒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象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我主張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能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重點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和細緻的觀察力。

二.活動流程和教學方法

首先把活動室佈置成實驗室,投放大量的實驗材料。以幼兒到實驗室做實驗的形式展開活動。

嘗試1:幼兒自行實驗→記錄結果並進行比較→交流討論

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幼兒,傾聽幼兒的想法,但並不真正加入實驗,旨在培養幼兒的獨立操作能力。

得出結論:

1.一些物質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象叫溶解。

2.有些物質能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

嘗試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幼兒自行實驗→交流討論。

教師以平行者的身份參與幼兒實驗,進行個別輔導。

得出結論:容器內水位升高,投放的物品卻不再溶解於水,這種現象叫飽和。

三.活動分析

在活動中,幼兒對顏色鮮豔、常見的實驗材料興趣較濃,使用頻繁。同時,幼兒獲得多次嘗試機會,運用一定的觀察操作方法,能將所獲取的經驗用記錄的方法表述。

四.延伸活動

在嘗試2中,幼兒發現飽和現象,提出許多解除飽和現象的方法,鼓勵。

幼兒進行嘗試,看看是否會解決飽和現象。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3

【內容與要求】

1、在觀察、實驗、比較中發現鞋底的祕密,有探索鞋底祕密的興趣。

2、初步感知摩擦力,瞭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重點】

發現鞋底花紋、功能的不同。

【活動難點】

理解摩擦力。

【材料與環境創設】kt板,ppt。

【活動流程】

交流發現——感知討論——留疑引探

【活動過程】

1、交流發現。

(1)前幾天,姚果言穿了一雙新鞋,他呀可喜歡了。你們喜歡自己的鞋子嗎?爲什麼?(幼兒自由發言)

(2)歸納:原來有的鞋子鞋面的顏色很漂亮,有的鞋子樣子很特別,有的鞋子穿起來很方便……。

(3)我也發現了一個祕密,你們想知道嗎?我發現的祕密在鞋底(出示鞋底),鞋底有什麼祕密呢?(幼兒觀察回答)

(4)你們的鞋底有什麼呢?(幼兒自由觀察自己的鞋子)

(5)幼兒交流發現的鞋底的祕密(圖案、線條等)。

(6)小結:原來每雙鞋子的鞋底都有花紋,有的是線條、有的是圖案等。(ppt演示)

2、感知討論。

(1)爲什麼鞋底都要有花紋呢?(幼兒猜測:好看……)

(2)如果鞋底沒有花紋會怎麼樣呢?(幼兒繼續猜測)

(3)我們來做個實驗:

介紹實驗方法:用kt板貼在鞋掌部位,然後在地上搓搓,是什麼感覺?然後再拿掉kt板,再搓搓,是什麼感覺。

思考:兩次搓地板的感覺一樣嗎?有花紋是什麼感覺?沒有花紋是什麼感覺?

(4)幼兒實驗。

(5)幼兒交流。

(6)小結:原來鞋底有了花紋,可以增加摩擦力,這樣走路就不容易滑倒,更安全了。

3、留疑引探。

(1)ppt演示:老師還帶來了幾雙特別的鞋子,看看:這些是什麼鞋子?它的鞋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爲什麼要這麼設計?

(2)幼兒交流。

(3)梳理:釘鞋的鞋底有釘子,可以增加摩擦力,這樣使運動員跑步更穩;溜冰鞋、冰鞋的鞋底有輪子或者刀子,可以減少摩擦力,可以讓人走路走得更快,但這種鞋子也比較危險,要經過訓練纔可以穿。

(4)小結:原來根據人們不同的需要,鞋子被設計成了各種樣子,有的增加摩擦力讓人走路更穩、更安全,而有的減少摩擦力,讓人走得更快。你們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在設計的時候也是增加摩擦力或者減少摩擦力的嗎?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爲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4、培養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提前幾天告訴幼兒星期×下午我們到“玩水池”玩水。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蒐集玩水的材料。塑料製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製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並讓幼兒用塑料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櫃裏。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重難點: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願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爲水透明、無色,捧着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爲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遊戲。

請幼兒將塑料袋裏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覆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裏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爲什麼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遊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係;歸納那類材料會沉於水中,那類材料會浮於水中。

4、觸覺遊戲。

用手觸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裏,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遊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玩水材料帶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請家長作好記錄,次日交給老師。以便老師及時瞭解孩子“水中發現”的多與少、深與淺;瞭解孩子的表達能力;瞭解孩子對這種活動方式的興趣及認可程度;瞭解孩子某方面的個體差異,如聽覺、觸覺、記憶等。以便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從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擴散或尋找新的教育活動內容。

活動點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思想。《水中的發現一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這一思想並遵循了幼兒學習的三個特點:

一是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玩水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積極投入、主動探索、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獲得成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是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需要用動作和各種感觀來幫助思維。因此,給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和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觀共同參與尤爲重要。

三是由於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進程,幼兒與幼兒間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使孩子們樂意接受。同時,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發展。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5

設計意圖:

在貫徹《規程》、《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從常識教育逐漸過渡到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一味地灌輸、傳授的方式,讓科學教育賦予孩子們以操作和探索,讓科學活動成爲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但是科學探究並不是盲無目的,而是要適當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引發幼兒既動手又動腦,通過自己探究去解決問題。

本次設計的活動就是遵循這樣一種教育方向。活動前讓幼兒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能滾動的現象,然後在本次活動中拋出一個需要幼兒去解決的問題,就是讓不能滾動的東西,也能滾動起來,這就需要幼兒將已有的形體認識運用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將已有的動手能力發揮出來。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將會生成出新的問題,這個新問題也就是下一階段孩子們可以探究的內容了。如此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解決不斷的生成新問題,就可以不斷地引導幼兒深入地探究學習。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使長方形的牙膏盒和紙張滾動起來。

2、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

準備: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紙張、記錄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紙張、VCD光盤、圓形玩具、彩色卡紙、小球、鉛筆、剪刀、膠帶座、

過程:

一、引題

1、老師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複習滾動的概念。

2、 2、出示牙膏盒、紙張,引導思考皮球和易拉罐爲什麼會滾動?

二、提出問題:

請小朋友將不會滾動的牙膏盒和紙張變得也能滾動起來。

提示:可以改變它們的形狀,也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卡紙、小球、VCD光盤、圓形玩具、鉛筆幫忙,讓它們滾動起來。

要求:可以先幫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幫助紙張變一變,做好一個後要放在地上滾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後再去拿另外一個。看誰今天想出來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據他們出示的作品記錄。

2、同樣作品的幼兒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大班環保教案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小貓搬家的原因,樹立保護水質等環境意識.。

2.培養幼兒爬,走平衡木等動作的靈敏性。

3.對幼兒進行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

二、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自制釣魚杆,與幼兒人數相等。

2.木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橋)體育器材。

3.電話機(玩具)、錄音機

4.“保護河水,此處嚴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塊。

三、活動過程:

(一)引導入題:

1.師問:小朋友,小貓最喜歡吃什麼(小魚)

師:小魚生長在哪裏(水裏)

2.師問:老師帶小朋友到××河和×河邊看到什麼

(幼兒答:河水清,有小魚,樹木,居民住房,×河邊堆放垃圾,河水混濁,沒有小魚……)

3.總結幼兒回答情況,問幼兒,小朋友,×條河邊被居民倒垃圾,水變髒了,小魚沒了,小貓釣不到魚吃怎麼辦?誰能替小貓想辦法(加以總結)(幼兒討論:給小貓搬家,買小魚給小貓吃,爬到樹上去讓爸爸開大卡車把垃圾運走,找環保叔叔……不讓倒垃圾……)

(二)進入遊戲活動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河裏沒有垃圾污染,那裏的魚多,我們先幫小貓把家搬到那條河邊去住,好讓小貓能釣到魚吃,小朋友扮演小貓,把釣竿子帶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條河邊的垃圾運走後再搬回來。

2.向幼兒講清遊戲規則玩法:全班分成6隊,每隊人數相等,每隊第一個幼兒頭戴小貓頭飾,手拿釣魚竿,要翻過小山,走過小橋(注意安全)魚竿和頭飾不準丟,到小貓新家後站好(每隊前一個幼兒到“家”後,後一個幼兒才能“搬家”。看哪隊幼兒搬得快,先結束的一隊是優勝者,選出前三名)

3.老師作示範表演後,幼兒開始遊戲,不該“跑”的幼兒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後總結髮獎,這時電話鈴聲響起,教者接電話:

內容:小貓原來的家小河的垃圾運走了,居民們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魚又游回來了(表揚小朋友環保意識強)

5.把消息告訴幼兒後,再把“家”用同樣方法搬回去(放音樂,增加幼兒高興的氣氛)

6.總結遊戲情況,出示“保護河水人人有責,嚴禁亂倒垃圾”的牌子,課程結束。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6

一、幼兒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概況

探究式學習,或稱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於學術研究情境。幼兒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其特點是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

筆者在參與導師課題中,從對課題實驗老師調查中瞭解到:教師們都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合適操作材料,知道在操作活動應爲幼兒提供數量充足、安全可靠操作材料;90%教師認爲在爲幼兒提供充足材料方面存在困難,主要原因是幼兒太多,家長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收集有關材料,收集過程緩慢;很多時候幼兒僅僅只對材料本身感興趣,但持續時間不長,操作目性不強。由此可見教師在材料收集、選擇、投放及如何引導幼兒與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提供直接影響着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過程。

(一)鑑於以上原因,該園制定了以下活動課程目標:

1.探索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材料如何引發幼兒主動探究行爲,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2.引導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材料互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

3.利用家長資源及幼兒生邊環境豐富材料,激發幼兒興趣和求知慾。

4.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幼兒科學情感及認真科學態度。

(二)爲達到以上目標,該園設計了以下課程實施方案:

1.利用多種途徑獲得材料。

(1)引導幼兒從自己生活環境裏收集材料,變廢爲寶。

(2)利用家長資源豐富材料。

(3)充分利用戶外材料。

2.有效選擇科學探究材料

(1)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材料,激發、

(2)保持幼兒探索慾望。

(3)根據幼兒需要與興趣選擇材料。

(4)把握材料所蘊含價值,準確地爲目標服務。

3.根據需要變換投放材料方式

(1)正規科學教育活動中材料投放。

(2)非正規科學教育活動中材料投放。

4、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

(1)引導幼兒以自己方式記錄、表達對材料感知。

(2)耐心等待,滿足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需要。

從該園自己制定課程方案來看,制定步驟較爲規範,但該方案制定過於籠統、範圍過於狹隘,不能夠更好彰顯其在培養幼兒科學素養方面作用。再就該園在此課程方案基礎上,其教師設計活動課教案來分析該園是否能將科學活動課作爲培養幼兒科學素養主要途徑來對在園幼兒進行教育。

筆者對該園教師活動課設計進行了擇選和比較,發現大部分教案都是《好玩球》《有趣圖形》《神器聲音》《我小手最靈巧》此類以認知以及生物或物理性瞭解常識基礎上,而對於培養幼兒形成科學價值觀和在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策略上則表現出明顯不足。

二、從該園體現出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主要問題

該幼兒園已經能夠結合《指南》以及《綱要》來制定活動方案,並能夠從“材料”入手進行科學活動課程設計,但是在制定活動方案時仍能反應出很多問題。

(一)課程結構單一,複合材料體現較少

筆者在對該園課程計劃於各教師活動設計比對上發現其教案中結構非常單一。以課爲時,一個課時一個內容,幾乎沒有太多延伸。例如在活動設計教案《我小手最靈巧》中設置活動目標爲:

1.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各種瓶子和盒子。

2.能用語言描述自己打開瓶子和盒子方法。

3.萌發探究事物興趣,並體驗成功快樂

貫穿整個課堂過程即如何打開瓶子,結構單一,對於其他材料開發不夠。雖然是以解決問題爲最終目,但是此課侷限於方法傳授單一性。因複合材料少,教師靈活性創造性缺乏,很難在此課基礎上進行橫向延伸與拓展。

(二)以知識傳授爲主,忽視科學態度培養

在該園整體探究式課程設計方案中其最主要傳授內容是以知識爲基礎常識學習,所有活動教案中包括目標與活動重點在內都主要是以知識攝入爲目。如《好玩球》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索球多種玩法

2.能與同伴合作完成運球活動,增強身體協調能力

3.體驗與同伴共同玩球樂趣

活動重點:嘗試用身體控制球,探索球多種玩法。

其中沒有一點是提到怎樣辨別球類及其材質是否對幼兒有害,也未讓幼兒對玩球時間以及對球類運動對自己價值以及判斷哪種球更適合自己,在何種情況下玩球比較好,在何種情況下不應該玩(例如下雨天)等等科學對待身邊事物態度。

活動方案設置只爲粗淺讓幼兒獲取表層知識,更不觸及價值觀、人生觀構建,這樣幼兒教育勢必不會走得長遠。

(三)以培養認知爲主,對科學策略運用不夠科學

科學素養是指對人全面培養,促進人整體素質全速提升,具備科學基本常識、擁有科學人生態度以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綜合能力。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油和水傾倒、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2、能用語言和記錄的方式表達自己觀察的結果。

3、喜歡動手實驗,有積極的探索興趣,體驗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水,食用油,醋,透明一次性杯子,筷子,幼兒個人記錄表,記號筆,大的記錄表一張。

2、幼兒經驗準備:先認識油和水,感知其特性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小朋友,你們看杯子裏有什麼呀?(出示水和醋)

如果把水和醋倒在一起,會怎樣呢?

1、幼兒自由猜想並表述。

2、教師實驗,幼兒觀察現象。

3、集體交流各自的發現:水和醋混合在了一起。

二、第一次操作:感知油和水相互傾倒後的分離現象

1、出示油和水,讓幼兒自由猜想:如果把油倒入水中或把水倒入油中會怎樣呢?教師記錄幼兒猜想結果。

2、幼兒動手操作,並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3、集體交流自己的發現及自己的記錄:你把什麼倒入什麼?發現了什麼?

4、教師小結、記錄幼兒操作結果:無論是油倒在水裏還是水倒在油裏,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們是分離的,不會混合的。

三、第二次操作:感知油和水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1、出示筷子,讓幼兒猜測攪拌後油和水會怎樣

2、幼兒動手操作,觀察攪拌靜止後的現象,並記錄在記錄表上。

3、幼兒交流操作結果。

4、教師小結:用筷子用力的攪拌,油和水還是分離的,不會混合。

教師總結:無論是先倒油還是先倒水,不論用筷子怎麼攪,最後結果都是分成兩層,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油和水是分離的,是不會混在一起的。

四、幼兒嘗試“油水分離畫”,想一想爲什麼顏料水不會和油畫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離現象在生活中的運用。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 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轉換關係。

2、對探索自然現象有興趣。

活動準備:

1、 地球儀、手電筒各一個。

2、 32K大小的黑卡紙每人一張、筆。

3、白色和黑色卡紙製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個

活動環節:

一、 唸詩歌《我喜歡長長的夜》。

(1)教師引導語:前幾天諸老師和我們一起學習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叫什麼呢?你們覺得這首詩歌聽起來怎麼樣?

(2)幼兒用溫馨好聽的聲音來把詩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祕密。

(2)長長的夜晚那麼美好,你們知道夜晚是怎麼來的嗎?

(3)教師將打亮的電筒固定在離地球儀有一定距離的一側,在地球儀的中國地域上貼一紅五星,我們來看一個實驗,地球儀代表我們生活的地球,手電筒的光代表太陽光。

當中國地域對着光源時,輕幼兒說說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1)教師操縱地球儀自傳,當中國地域背離光源時,再請幼兒判斷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2)教師繼續轉動地球儀,讓幼兒觀察並判斷白天、黑夜的轉換情況。

三、白天和黑夜的對話。

(1)白天和黑夜就是這樣,白天來了黑夜就走了,黑夜來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們永遠都碰不到一起。這天,“白天先生”想打個電話給“黑夜小姐”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2)教師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說。

(白天先生: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黑夜,你能告訴我你們那裏是怎麼樣的嗎?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從來沒有到過你們那裏,也請你告訴我你們那裏是怎樣的好嗎?)

(3)請小朋友幫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們那裏是什麼樣子的。

(4)請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後互相提問和回答關於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換角色扮演玩。

四、畫黑夜

(1)“白天先生”已經知道了許多關於黑夜的事情,他想畫一本關於黑夜的畫冊送給“黑夜小姐”,(出示幾幅黑夜的圖片)他已經畫好了幾幅畫,可是這樣幾幅能做成畫冊嗎?我們一起來幫助“白天先生”,把黑夜中美麗的景色和有趣的事情畫下來好嗎?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3)請幾名幼兒講講畫的內容,然後將畫頁裝訂成冊,放入活動區。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9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二、重點與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四、活動流程

設疑探索——討論體驗——記錄延伸

五、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並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二、再次探索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想辦法使兩隻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

(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並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三、 記錄

1、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四、延伸: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麼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西瓜裏面有很多的汁水,學習使用不同的工具來取西瓜汁。

2.體會動手操作的樂趣,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西瓜若干,小刀,盤子,勺子,榨汁機,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子,抹布,記錄表(分爲猜想和實驗兩部分)。

活動過程

1.出示西瓜,猜想引入活動。

師:昨天,我們從西瓜地裏買回了許多西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嚐嚐它們的味道吧!西瓜怎麼吃,你們誰知道?

師:其實呀,西瓜除了可以切成一塊一塊地吃,或者切成兩半用調羹舀着吃,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做成西瓜汁來喝。今天,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從西瓜裏面取西瓜汁。一起來取西瓜汁吧!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發放記錄表,請幼兒在記錄表上把自己設想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兒的辦法很多,有用調羹舀出西瓜肉後用筷子搗的,有用調羹壓的,有用榨汁機的,還有直接用手擠的……)

2.分組實驗,教師參與到實驗中去,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去驗證設想。

師:每個小朋友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們動手試一試,然後把你試過的能取出西瓜汁的工具記錄下來。

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隨機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同時詢問幼兒的操作方式,幫助幼兒用比較準確的動詞描述自己的操作方式。

3.幼兒互相交流,分享實驗結果和方法。

請幼兒表述自己的操作,重點引導他們用合適的動詞來表述。

(最後幼兒發現,所有的工具都能取出西瓜汁,因爲西瓜的瓤比較鬆,西瓜的汁水比較多,很容易取出汁,大多數幼兒使用了三種以上的工具進行操作。)

4.一起品嚐西瓜汁,並把西瓜汁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

說明

幼兒科學活動是一個啓發、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過程,活動中,我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並作記錄,是因爲,假設往往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的前提,帶着自己的假設做實驗,纔是真正讓幼兒“用做科學的本來方式學習科學”。幼兒在活動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物體,真實地感受、記錄結果,驗證自己的猜想,這一完整的活動過程培養了幼兒初步的科學態度,以及初步運用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取西瓜汁相對於取其他水果汁要方便得多,而且西瓜的汁水多,容易看到成效,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收穫成功。西瓜汁是紅色的,是幼兒喜歡的顏色,所以,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都伴隨着喜悅和快樂中班科學教案西瓜說課稿。

活動反思

西瓜是幼兒生活中較爲常見的水果,同時,也因其個大、綠皮紅瓤、清涼多汁等特點,深受幼兒的喜歡與關注。這種貼近幼兒生活和心理的活動非常容易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生活化的學習內容,加上豐富的環境資源和便捷的操作材料支持,爲幼兒的主動學習和科學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證。

整個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自然環境和周圍生活的教育資源,擴展了幼兒的科學學習空間,始終讓幼兒帶着各種疑惑和問題,運用觀察、詢問、記錄、操作等積極的方式去主動發現、探索,在交互中充分自主地體驗、感受、學習

從活動現場來看,每個幼兒都是百分百地投入,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觀察、交流,獲取自己想要的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實踐自己的行動方案,自己動手,自主體驗,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孩子的內心感受得以體現,主體性獲得發展。

幼兒園的活動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建構的,教師要不斷追隨每個孩子的興趣、生活、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根據現場的變化,不斷用智慧、靈感與孩子展開分享和對話。因此,設計活動時我十分注重關鍵性問題的提出和把握,活動過程中我也十分注重幼兒的反應,鼓勵幼兒積極互動,分享彼此的發現和經驗。活動中我發現,大多數幼兒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驗,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享合作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參觀活動還提供了幼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幼兒體會到交往的效果與快樂,交往技巧也得以提高。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1

 【活動目標與準備】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風俗,體驗節日的快樂;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開展前,進行牆飾佈置,牆飾的主要內容包括花燈、嫦娥奔月圖等;給幼兒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中秋節與月餅的傳說;美工課上,幼兒學會了用橡皮泥捏月餅,會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圖形紙撕月亮(提供用縫紉機扎出小孔的月亮圖形紙;製作投影片或掛圖:一幅中秋節夜景圖,四張月亮逐漸變圓的投影片或圖片;錄像帶:中秋賞月;音樂磁帶《飛月夜》、《月光曲》、《爺爺爲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牆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分別出示四張不同形狀的月亮投影片或圖片,啓發幼兒想象,月亮像什麼?(如:像彎彎的小船、像一塊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圓鏡子等。)

3、放錄像:“中秋賞月”,向幼兒介紹中秋節。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中秋節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也可以玩花燈、放焰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又香又甜的月餅也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月餅”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秋天也是收穫的季節,糧食豐收了,水果豐收了,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4、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錄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放錄音),一邊品嚐月餅和秋天的水果,共享節日的快樂。

6、操作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捏月餅、撕月亮(用縫紉機扎出小孔,變成月亮的形狀,讓幼兒撕下來。)

【活動區域設置與日常活動組織】

1、組織幼兒參觀大班的遊戲“樂樂月餅超市”;觀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畫《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區,提供月餅盒子、橡皮泥、吹塑紙、蠟光紙等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月亮和月餅。

3、在圖書區提供嫦娥奔月,吳剛砍伐桂花樹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在語言區幼兒看月亮圖片說月亮的詩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或兒歌講給同伴聽。

5、學習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

與家長溝通計劃:

1、活動前,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月餅的歌曲或詩歌。

2、請家長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將觀察到的月亮畫在紙上,裝訂成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簿。

3、請家長帶幼兒到食品超市,觀看各式各樣的月餅。

4、活動在中秋節前一天進行,中秋節晚上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賞月活動,創編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2

活動目標:

讓幼兒操作、探索、發現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現象。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猜想磁力可以穿過什麼,並在活動室裏尋找磁力可以穿過的物品。

2、 幼兒分類驗證材料:紙、木頭、玻璃、布、瓷、植物葉子、橡膠等。

3、 教師小結:磁力具有穿透性。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3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空氣都不陌生,但認識尚處於“知其存在”等基礎層面。由於空氣無處不在而又無色無味,又根據孩子愛玩、好奇等天性,活動中我將空氣與發射“炮彈”相結合。從而讓孩子在玩中,發現與空氣特性有關的現象。進而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在體驗與交流中真切的感知科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經過嘗試、比較,探索使用空氣炮的最佳方法。

2.在操作遊戲中,感受並發現空氣能產生推力的有趣現象。

3.遊戲時,能與同伴交流,體驗團結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型號PVC管若干(長、短、粗、細);泡沫小球;示意圖;飛機粘貼圖;音樂

活動過程

一、我是小小解放軍

1.幼兒分藍隊和綠隊入座,角色扮演,導入活動

(1)教師:“我們今天有一個新角色—解放軍。你們知道解放軍是幹什麼工作的麼?”(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師小結)

(2)教師:“我們來學做一下解放軍吧!立正!敬禮!”(幼兒學做動作)

2.介紹操作材料及規則

(1)教師:“解放軍打仗需要武器,我們這裏也準備了一些。但是解放軍也是非常有紀律的,聽到集合令,立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2)介紹炮管和炮彈,細長型、雙頭封閉型兩種發射管。

二、戰前訓練

1.提問:如何才能將炮彈發射出去呢?根據自己的猜想,個別幼兒嘗試操作。

小結:將炮管和發射管進行組合就可以把炮彈發射出去。

2.幼兒選取炮管和發射管,自由練習,嘗試發射炮彈,初步感知空氣的作用。(提醒拿細長管的幼兒換成短管進行嘗試發射炮彈)

3.分享討論:爲什麼短管也能把炮彈發射出去?是什麼推出了炮彈?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

4.出示原理圖示,小結:炮管裏也存在空氣,短管推動炮管裏的空氣就可以把炮彈發射出去。

三、軍事演習

1.交代遊戲規則

教師:“我即將要進行一次軍事演習了,比一比誰的炮彈打得又

遠又準。”(幼兒分藍、綠隊,面對站立,用“炮管”將炮彈打入對方的框子中。)

2.幼兒遊戲,教師個別指導。

觀察要點:幼兒是否關注到影響炮彈發射距離的各種因素。

3.經驗分享

(1)提問:“如何把炮彈打得更遠?”幼兒自己表述,並做以師範。

(2)教師小結:對準目標、用力快速推動炮管才能將炮彈發射成功。

四、射擊敵機

1.出示飛機粘貼圖

教師:“看!空中有兩艘敵機飛來了!我們不論是藍隊還是綠隊,都是中國的解放軍。我們團結合作,怎樣可以射擊中它呢?”

幼兒討論發射方法。

2.出示圖紙,介紹祕訣

(1)幼兒解讀圖示,探索發射炮彈的新方法。

(2)教師小結:將“發射器”快速從“炮管”中抽出來。

3.威力炮管射擊

幼兒面對有粘性的“大飛機”,用新的方式發射“炮彈”。

4.提問:爲什麼這種發射方法會讓炮彈的威力變大呢?

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教師小結。

延伸活動

教師提出問題:更大的“炮管”發射效果會有什麼不同呢?幼兒在活動後進行再次探索。

活動反思《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師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無處不在的空氣,在幼兒眼中蘊含着許多“小祕密”,空氣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空氣炮》這一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空氣的壓力不能直觀看到,但生活中又有許多利用此原理的地方。因此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知識積累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這個知識點呢?對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空氣炮”爲主要遊戲的活動,從而在活動的觀看中,感知空氣的壓力。視頻中,活動以解放軍導入,在“武器”的圖片展示中,引起孩子的興趣。接着展示操作材料,並且視頻中有孩子操作的方法,爲觀看的孩子提供了操作演示,以更清楚的瞭解探究方法。並且以動畫的演示,解釋“空氣炮”的原理既簡單易理解,又生動形象,這對孩子的知識經驗積累給予幫助。並且,結合音樂效果和孩子擊打“飛機”的操作視頻,使活動趣味性增強。活動後,鮮明的動畫形象,結合一首關於“空氣”的兒歌,使活動完美結束。孩子在觀看此活動視頻時,不但有知識點的掌握,更是樂趣貫穿前後,不斷的設疑增加了孩子探索的慾望。在觀看此整個活動中,時時調動幼兒的好奇心,以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讓其知道團結、合作的必要性,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總之,幼兒在觀看中可以很好的達到預期目標。

小班歌唱《小雞抓蟲》視頻+教案+課件PPT(第11屆幼兒園音樂教育優質課視頻專輯)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4

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徵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瞭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係,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準備: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過程:

1.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並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

你捉到了什麼?怎樣捉到的?

2.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徵及習性.(1)(出示掛圖)圖上有什麼?它們叫什麼名字?是什麼樣子的?生活在什麼地方?吃什麼?(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麼?(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爲什麼是昆蟲?(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3.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爲什麼?

(2)昆蟲裏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爲什麼?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爲什麼?(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後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4)幼兒操作: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蒼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髒水積聚等等。)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5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爲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啓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爲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爲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爲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