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老師反思隨筆

老師反思隨筆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師反思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老師反思隨筆

老師反思隨筆1

分數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爲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我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後“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侷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後,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爲1/32比1/8大,於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老師反思隨筆2

這兩天孩子們聽說數學課上要用計算器了,快活的不得了,連課間都握着計算器呢!恨不得今後天天能用在數學課堂上。考慮到學生的這種心理,考慮到計算器教學的特點及學生形成必要計算技能的重要性,我和學生聯手進行了創造性的教與學。

[案例]:

情景一:

師:計算器你們喜歡吧!

生:喜歡。

師:爲什麼喜歡?

生:計算器算得快。

生:計算器計算太方便了。

生:計算器計算不會出錯,作業就不用訂正了。

師:那今後我們都用計算器好不好?

生:好,

生:真的?

生:老師是不可能讓我們天天用。

師:怎麼不可能,計算器算得又對又快,我幹嘛不讓你們用!

……

學生聽我這麼一說,一個個“耶”的叫起來,他們別提有高興啦!

其實課前我早感到學生有這種心理了,於是在教學設計時,我巧設陷阱,一步步讓學生感覺到計算器雖然方便快捷,但並不適合所有的式題,有些題目用計算器計算根本不行。

情景二:

第一層次:感受計算器計算的方便快捷。

一開始我並沒有讓學生感受到計算器計算的侷限性,而是想讓學生先嚐嘗甜頭,出示了幾道用計算器計算很方便的計算,有計算器的學生一個子就完成了,個個很得意的樣子,而沒有計算器的學生好久都沒有算出來,看到別人早就算完了,他們早就沒有了計算的興趣,看樣子,真後悔今天忘帶了計算器。不過,用計算器的學生也出現了問題,當學生校對的時候,有學生結果錯了。

師:計算器算的還有錯,不會吧?

生:真錯了,

師:你們剛纔不是說計算器計算不會錯嗎?到底是怎麼回事?

生;我看錯題目了。

生:我按錯鍵了。

師:原來計算器計算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也會出錯。

第二層次:感受掌握計算器其它功能和合理選擇計算方法的重要性。

學生計算:39×26,72÷8,3645-39×26

當題目一出示,學生就忙活起來,不一會兒結果就出來了。

師:你能告訴大家這三題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結果是多少?

生:我三題都是用計算器計算的。

生;第二題口算更快。

生:第一題用計算器比較快。

師:第三題呢?

生:用計算器,是93756。(想了想)不對,應該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師:第三題怎麼算?

生:先算39×26,記下結果,再算3645-1104=2544,

生:我直接按鍵的,算的結果也是2544。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相機介紹了兩種類型的計器,並介紹用多功能鍵計算兩步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比較得出:

師:現在你對計算器有什麼想法?

生:有些題目用計算器很方便,但有些題口算更快。

生:像第三題這樣的題目如果不會用,用計算器就會很麻煩。

生:如果你老用計算器,腦子就會生鏽。

生:72÷8都不會口算,還用計算器,說不定你以後連1+1都要用計算器來算。

第三層次:感受到計算器有時並沒有口算快。

(56479-56479)×3945,2×58943×5,

學生一看到這麼多數字,都以爲用計算器會很快,可有幾個孩子很無奈,因爲他們沒有計算器,只好筆算,但他們又不甘心輸給別人,仔細一看,瞧出了問題,禁不住叫起來,其他幾個有計算器的學生也不甘示弱,也放下計算器,加入口算的行列。最後一比較,學生髮現這兩題如果用口算會更方便。此時,學生的認識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計算器有時並沒有口算簡便。

第四層次:感受到計算器計算的侷限性。

1111111×1111111

還是和剛纔一樣,學生們一看到這麼大的數,趕緊按起鍵來,這回連沒有計算器的同學都放棄了口算,和同桌合作起來。可結果太讓他們失望了。學生髮現這些數前都有一個字母,有些中間還有一個“小數點”,爲了幫助學生觀察,我將他們的答案一一呈現在黑板上,結果學生髮現這些數有個共同的地方,都是八個數字加上一個字母。於是針對這種情況,我簡單介紹了學生用計算器的計算最高極限。最後通過討論,學生髮現這道題只能從最簡單的組合開始尋找規律才能完成,計算器已無法完成這些計算。

老師反思隨筆3

每次放學,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佔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挨的近一點,以“小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爲了改變這種現象,滿足孩子們的心願,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站隊前,我對孩子們說:“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們身邊,一一和他們拍手,親切地在他們的耳邊說一句:“你的小手真有勁”。或者說:“你的小手熱乎乎的……”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我耳邊說一聲:“你的手也熱乎乎的。”或者說:“你的手和我媽媽的手一樣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隨後孩子們臉上都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我說:“站隊吧!”話音剛落,孩子們個個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隊,沒有搶排頭的了。

小班老師教學反思隨筆【7】

和以往一樣,我認真地備着課,許老師拿着綢帶帶着孩子們出去上健康課去了,孩子們手裏拿着綢帶開心地唱呀跳呀跑呀,一番很熱鬧的場景,許老師和孩子們們也時不時地玩耍着,感覺很開心。過了不一會兒,就在我專心寫着字時,一陣急促的跑步聲朝我而來,我轉頭一看是許老師,一聽她的語無倫次的聲音,很嚴肅很緊張,我趕忙問:“出了什麼事?”她說孩子磕掉牙了,快!快……我一聽,嚇了一跳,怎麼會呢?出去的時候還好好的啊!容不得我多想,三步並作兩步,急切地跑了出去。只見那個小朋友的嘴裏嘴邊上全是血。這時孩子嚇得已經哭了起來,我親切的對她說:“別害怕,讓老師看一看”,我趕緊從口袋裏掏出手絹給孩子擦起來,一看孩子的當門牙磕掉了,血不停地往外流,於是我和許老師趕緊抱着她上了醫院。來到醫院後孩子的情緒漸漸地穩定了下來,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們。經過醫生的處理,血總算止住了。

針對上課這一突發事件,我們特意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安全教育,並讓那個孩子把她當時的感受給大家講述了一遍。

就這件事我也作了小結:上健康課之前老師必須首先向孩子們強調一定要注意安全,對於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一定要多長一隻眼睛。我們要時時刻刻的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事項,時刻觀察幼兒的行爲。除了這些還不夠,並請家長一起跟我們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我們和家長共同努力,讓孩子們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識,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讓我們的小朋友健康快樂地成長。

老師反思隨筆4

今天天氣格外晴朗,格外暖和,空氣中散發出淡淡的春意。下午我帶孩子們來到活動區玩沙包,孩子們拿着沙包,高興的來到草地上。

我對孩子們說:“小朋友,今天我們還是和以前一樣兩個小朋友一組互相踢沙包好不好啊?”

“不好!”孩子們幾乎異口同聲。“爲什麼呀?”我很驚訝,孩子們是最喜歡玩沙包的呀?

“老師我想丟沙包”“我想扔沙包”……

看着孩子們那充滿渴望的表情,爲了滿足孩子們的這個小小的願望,我,這次就破例了。

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今天老師就聽你們的,不限制你們的玩法了,你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好了,孩子們去玩吧。”緊接着一陣歡呼。

我站在一邊,看着孩子們在場地上,是那樣的高興。他們在場地上,拼命的扔,大聲的呼喚着,是那樣的放縱自己。

時間過的真快,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孩子們的興趣未盡,嚷着還要玩,我答應孩子們,明天一定再帶他們來自由玩沙包。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回到了活動室。

老師反思隨筆5

本次數學活動《變成一樣多》。我以各種顏色爲活動線索,增加計算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在輕鬆、有趣的氛圍裏學習計算《變成一樣多》。並運用各種有顏色的教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始終帶動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

我首先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進行遊戲活動,運用層層遞進的方法,由實物到數字,一步步對數量進行感知。接下來就是介紹操作規則、討論操作法。教師出示紅色圓形和黃色圓形,引導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使它們變得一樣多。重點介紹了“添加”的方法,請幾個幼兒示範,並集體驗證。有部分幼兒接受能力不強,所以並沒有說明“去一”的方法來變成一樣多,等以後課餘活動中再傳輸。目標達成度來看,最後大部分幼兒都能按老師先前講解示範過的“添一”法來解決問題的。但是由於我講解不全面的關係。活動過程中一些細節的東西都體現了出來。數學常規的規範,如操作完後教師對其小結“什麼顏色的蘋果和什麼顏色的蔬菜”。常規的強調,如將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

整個活動給了幼兒一定的主動探究空間。孩子對數數—比較、—添或減,這樣一個過程清晰明瞭,使抽象的數學變得具體化,教學效果較好。但在小組操作中幼兒獨立性還不夠,還有待於進一步培養。

老師反思隨筆6

每天午睡起牀後,我們都會幫幼兒梳頭髮、整理衣服。這雖然是件極其平常的事,但是從中可以很好地體現師生間的關係,而且這段時間是師生交流的良好時機。

一般在家裏都是媽媽、奶奶幫着梳頭髮的。久而久之,幼兒就將梳頭髮和自己的親人聯繫在一起,覺得梳頭是件很親密的事情。他們在梳頭髮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與梳髮者之間形成一種親情。在孩子們眼裏,此時的我就是他們的媽媽,是他們最親近、最信賴的人。當我請某個孩子上前來梳頭髮時,其他孩子都投以羨慕的眼神,覺得老師對這個孩子特別關心。因此,不管是女孩還是男孩,我都會一一地幫他們編辮子、梳短髮。雖然煩了點、時間長了點,但是看到孩子們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我知道這樣做是對的。這份親近、信賴就成爲良好的師生關係的基礎,愛的紐帶就將我和幼兒相聯。

有了這份親情,師生間的交流就會非常自然,幼兒就像和自己的好朋友交談一樣,沒有了老師的威懾力,沒有了平時的膽怯。他們會告訴我剛剛睡覺時做了什麼夢、會告訴我昨晚看的精彩的動畫片、會告訴我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的事情……與幼兒的交談中我掌握了許多信息,對幼兒的教育也就更加有的放矢了。

其實,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中,不是缺乏師生間的交流時間,而是缺乏發現交流時機的眼睛。只要我們抓住每個與幼兒交流的時機,師生關係就會非常融洽,我們的教育也就會更加成功

老師反思隨筆7

忙綠的一週過去了,上週我們開展了紅黃藍綠的主題活動。爲此,我設計了一節藝術活動《樹葉變變變》。在課前我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收集一些各種形狀、顏色的樹葉,那天一早,孩子們都拿着一袋樹葉來學校了,有些甚至是孩子要求家長大清早去公園撿的。上午課開始了,我一拿出孩子們帶來的樹葉時,孩子們就在下面紛紛議論着:“這是我帶來的樹葉,”“這個是我摘的,”“今天我帶來了許多的樹葉寶寶來給小朋友們變魔術了,你們喜歡嗎?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他們吧.......”隨着我的一句導入語,幼兒們都安靜下來看我拿出的一片片樹葉了,孩子們從樹葉的形狀,顏色等方面感受秋天落葉飄飄的氛圍。還沒等我說,就由孩子在和旁邊的小朋友議論着,“這片樹葉像羽毛,這片樹葉像扇子,這片樹葉像毛毛蟲等等”我便說:小朋友們,我們認識了這些樹葉寶寶了,他們要給我們變魔術了哦。於是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我便把兩片樹葉整合在一起變成了一條小魚,幼兒睜開眼睛,哇~~~小金魚.......小朋友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我請孩子觀察了哪裏是尾巴那裏是身體。又請孩子上來添畫金魚的眼睛和嘴巴。把它變得更加形象。幼兒們興趣非常濃厚,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動手將樹葉拼湊組合。最後我以小組爲單位,在桌上擺放各種形狀的樹葉,讓幼兒進行組合。有些組合成了蘿蔔、帆船、太陽、金魚等等。想象力十分豐富。

老師反思隨筆8

10月份是幼兒步入中班,建構結構遊戲的第二個階段。本階段預設了大型建構——十字路口,本階段的遊戲目的:1、學習看平面圖進行建構活動,嘗試合理佈局十字路口。2、學會分工合作,懂得愛護建構材料和建構成果。3、體驗共同遊戲的樂趣,感受建構的喜悅。上階段主要桌面建構了各種車輛、樓房、滑滑梯、蹺蹺板等立體物,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技能,纔開展大型的建構遊戲。

第一次建構十字路口,提供的材料有平面圖、雪花插塑、花片,主要讓孩子學看十字路口的平面圖,啓發幼兒怎樣來分工合作。但老師參與的部分較多,孩子們的合作意識較差,大多數都是自己拼自己的。

第二次建構十字路口,與幼兒協商分組後,我重點指導部分幼兒利用雪花插塑建構出地面的十字路口,小組合作有的搭建樓房、有的拼插遊樂場、有的拼插車輛,再將作品擺放到相應的位置,組織幼兒進行評價欣賞。

第三次的建構活動,孩子們都較熟悉後,就提供了些輔助材料,讓孩子懂得正確地使用輔助材料進行合理的佈局。

經過本階段的結構遊戲,孩子們認識了平面圖的構造,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但在合作過程中爭吵的情況還是較多,分組拼插,幼兒能力參差不齊,有些作品較不牢固,在下階段將繼續提高幼兒拼插立體物的技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老師反思隨筆9

新學期又開學了,我覺得反思過去,總結經驗,可以幫助自己正確對待各種孩子,在工作中少一些煩惱,多一些淡定。

在低年級任教多年,總體感覺孩子分這麼幾類:他們是“聰明”“勤奮”“馬虎”的組合:

1.聰明勤奮類

2.聰明馬虎類

3.不聰明但勤奮類

4.不聰明且馬虎類。

教到第一類的孩子,相信每個老師都會高興,我會給他們準備一鍋“營養菜”,讓他們“強健體魄”,攀登知識的高峯,“菜”裏有“美文賞讀”“古詩背誦”“小小文學社”“成語視頻”“經典電影”“歌曲欣賞”“書法比賽”“愛好培養”……當然有些是和全體學生一起完成的,有的是開“小竈的”。

老師們一定記得我班彈古箏的小女孩就是個例子,在去年學校文藝匯演中,我給她爭取到了表演的機會,讓她對彈古箏更有自信了。我還經常在小朋友面前“大張旗鼓”地表揚她,還稱爲“我的老師”。我經常宣傳一種思想:“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家長會上,我也鼓勵家長在孩子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儘量多學一些技藝或技能。後來我班小朋友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拉丁舞、英語口語、硬筆書法、乒乓……我覺得這樣的孩子是“活着的”。

教到第二類的孩子,相信每個老師都會覺得“可惜”,感到“無奈”。我班有幾位男生便是如此。

A同學很聰明,在本學期數學選拔賽中有突出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但對自己要求不高,學習粗心,經常丟三落四,和其母親交流數次但成效不明顯。通過和孩子個別談心,知道其父母晚上經常玩遊戲、看電影,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是“自然發展法。”(去年她媽媽曾經送我一本書《精養女兒》,當時我覺得很奇怪,現在明白了,她是希望我理解、接受書中教育孩子的方法。我自認爲自己是挺願意接受新思想的,但我認爲該書作者高明的案例只是個案,並不值得推廣。)

在這種情況下,我願意保留我的意見,在學校內盡力關注該孩子,讓他不至於太“自然”,當然也不至於太“禁錮。”,因爲他是我的學生,更是家長的孩子。

B同學,聰明好動,發言積極,但“悄悄話”和插嘴太多。除了不厭其煩地講理兼批評外,上課時我和他約定“暗號”,提示他減少插嘴和說廢話。同時我也勸告自己,孩子畢竟還小,自控能力較差也是正常的,在合理的範圍內寬容孩子並不能算作錯誤,成長總是伴隨着犯錯的,就像成功和失敗既是對立的也是緊密相連的。

C同學,聰明好勝,但容易驕傲。平時,我會記錄單元成績,並且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對手”進行比賽,(我會引導合適對象。)這並不意味着我“分分計較”,而是要讓學生有爭先的意識,在這“分”的較量中培養自己善於思考、努力細緻的品質和精神。

老師反思隨筆10

今天,醫務室通知我們班的孩子做健康體檢,這本來是一件小事,可是因爲種。種的原因,卻變成了一件大事。我給班裏的孩子分了批,一半一半進行,沒想到孩子們到了醫務室就顯得非常興奮,你說我講,吵吵嚷嚷,還不時地把玩醫務室裏的東西。弄的我和校醫一個頭兩個大,我要邊聽,還要邊記錄下孩子們的測量數據,在那麼吵鬧的環境裏我根本聽不清楚。於是在忍耐了一些時間後,我再也受不了了,對着他們開始大聲的批評,可是他們剛安靜了一會,吵鬧的聲音又一次響起了,不一會兒,我又因爲受不了發作了,又批評了幾句。這樣反反覆覆地好幾次,這次體檢在我的生氣、指責中結束了。孩子們最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一個個沒有了先前的嬉笑吵鬧,耷拉着腦袋,等待老師的最後責罰。那時候的我當然是氣憤勝過了理智,在教室裏讓他們又一次經受我喋喋不休的指責。

在事後,我經過了反思,覺得自己也有需要反省的地方。孩子總歸是孩子,不同的地方,他們會有新鮮感,會很好奇,進而有點不受約束。我應該在孩子們進行健康檢查之前,把有些該注意的東西全部說清,比如到了那裏不要大聲吵鬧,不要跑來跑去等,這樣先給孩子們打好預防針,再比如說做到的孩子老師回來後會給他獎勵,我想我如果事先能這樣說,孩子們的表現肯定會比那天的好很多。一直讓孩子在犯了錯誤後學着反省,我突然意識到讓孩子們學着反省的同時,自己也要做功課,也需要好好自我審視、自我檢討。

老師反思隨筆11

除夕這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極爲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每年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今天的美術活動就是讓孩子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畫畫自己家的年夜飯。孩子們對吃年夜飯仍然記憶猶新。所以當我提問:年夜飯桌上有些什麼菜時?孩子們一個個都興奮不已“蘑菇、雞肉、螃蟹、蝦”,一道道菜彷彿已經呈現在眼前,我抓住這個機會“那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做一桌好吃的年夜飯呢?”孩子們一個個都躍躍欲試。

這對他們來說難度不大,一會會,他們的“餐桌”上已經出現了各式“菜餚”。你們瞧!多豐富呀!有魚、有蝦、有肉,還有紅火鍋呢,多喜慶呀!真心的祝願大家的生活像我們畫裏的寓意一樣,紅紅火火!年年有餘!!!!!

本活動的另一個目標是引導幼兒自主添畫餐具,表現年夜飯的熱鬧場景。在巡視指導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孩子的餐具沒有根據位子對着桌子來“擺放”,這是由於我事前沒有引導幼兒發現這餐具擺放的規律造成的。

所以,在今後的備課中,我應該認真思考本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根據他們的認知水平做更爲充分的設計,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突破難點。

老師反思隨筆12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內容都發生了變革。新的數學課程理念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是有着更爲寬泛的內涵:讓學生願意去親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這一基本理念出發,我選擇這個課型的,算是對我自身的一種挑戰,也是起一種拋磚引玉的作用吧!

二、興趣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的.教學設計注重了以收集信息爲支點,以設計存款活動爲突破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例如:在週末的時候,安排學生自己去調查儲蓄知識、教育儲蓄和國債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也激發了學生的學興趣,結合前面學過的有關存款知識,能夠自我探求合理的儲蓄方式,學生既感興趣,又能學以致用。不僅會比較哪種儲蓄收益高,還明白了合理存款的真正含義。我們的家長在《放飛希望》上寫到:“本次的數學作業雖然有難度,但更貼近生活,值得肯定,希望今後多些這方面的能力的鍛鍊。”

三、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

再說,當今信息時代,收集、整理、應用、反饋信息是現代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本課的教學課前小研究時,充分利用計算器爲學生提供更爲豐富的學習資源,減輕煩瑣的計算,騰出時間、精力去思考數學方法,尋找規律,進行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小組的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有效學習方式。根據學生收集到的信息,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設計具體的存款方案。小組彙報後,及時讓學生補充不同的思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情況。這樣有利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氣和個性,使學生思維更清晰。通過多媒體的幻燈把學生書寫過程投影到屏幕,學生都能夠看到思路是否正確,書寫過程是否規範 。學生在合作中,鞏固了百分數和利率的相關知識,並在學習中經歷了“數學化”過程,並從中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驗到了學習樂趣及自信與成功。

五、不足之處:

1、應該更多的去關注數學能力差,學習基礎差和一些內秀,膽小的孩子,多給他們提供一些鍛鍊的空間。

2、教學機智不夠。在學生彙報存款方案時,錯失了抓住學生意見的不同點產生分歧,例如學生1說:“我建議媽媽不用計算就可以做出選擇,利率越高,利息就越高!”我出示利率表後讓學生觀察,同意這種說法嗎?學生2:“不同意。爲什麼存款六年沒有買三年國債利息高!”我應該抓住這個生成機會的。應該讓學生們回答這個問題?爲什麼呢?肯定會有學生說:因爲這裏是一種組合存款,如果媽媽存款10年或者7年,肯定是”而我只是讓學生們再觀察利率表,再聯繫前面學生的百分數得出:“本金和利率一定的情況下,存款越長利息越高。”

老師反思隨筆13

每個人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十多年的學生生涯,經歷過許許多多的老師,這些老師中,哪一個讓你印象深刻甚至永生難忘……

我記憶深處的是中學時的張老師。張老師教我們語文課,那時候的我很是內向,上課根本不會主動發言,用張老師的話說“像一個小綿羊”。但我卻經常被張老師當堂叫起來朗讀課文,朗讀完後她總能找到“讚揚”的理由,比如吐字清楚啦,比如語氣輕重緩急把握的好啦等等。漸漸地,我喜歡上了語文課,也喜歡上了的作文。因喜歡而熱愛,我的作文幾乎成了每堂作文課的範文。

那個年代,還沒有“賞識教育”這一概念,但我幸運遇到了一個會賞識學生的老師。

我也曾有過從教經歷,三年的班主任生涯中,也遇到過一些“問題學生”,其中一個男生的個子幾乎比我還高。正是因爲個大身壯的緣故,這個學生很霸道, 課堂搗亂課後打架哪個老師也管不住,而每門功課的成績可想而知地差。於是課任老師多次將狀告到我面前。我對他也是束手無策,惟一的念頭就是將他“驅逐”出班級。於是,在他又一次課堂搗亂的時候,我不由分說連喝帶斥把他趕出教室,並當即叫來他的家長,嚴厲聲明不允許他參加即將到來的期中考試。

那一年,這個男生不但沒有參加期中考試,而且我再沒有在學校看到過他。有學生告訴我,他停學了。

班裏的刺頭兒沒有了,一段時間,我甚至感到慶幸。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他。當時他和三四個男孩在一起,衣着都是不倫不類的時尚,頭髮染得一半紅一半黃,看到我並沒有打招呼,而是打了聲長長的口哨。

那一聲尖利的口哨,將我的心拽得生疼。

……

我爲什麼要寫下上面的事件和感受,是因爲手頭一本《班主任教育案例反思》(張英華、楊學傑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書中的許多案例讓我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讓我看到聽到摸到甚至嗅到一種親切的氣息。從中我看到當年的班主任,也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看到了當年的學生。

中學時的班主任,善於發現並鼓勵學生的閃光點,至今,許多學生提起她都是滿心的感激。讀《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我明白了:最好的老師就是尊重學生的老師,是可以和學生成爲朋友的老師。

曾經爲師的自己,如果多進行反思,會不會做出武斷的舉動? 讀《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我意識到:過去對於學生,我們只是一味地強調嚴字當頭,放棄了愛所蘊涵的理解、寬容。而理解和寬容正是構架師生和諧關係的橋樑。

教育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所謂的“問題學生“,我們應該怎麼做?《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告訴我們,每個所謂的“問題生”都不差,差的是我們的關注程度。因爲教育是用愛心呼喚良知的事業,教師要懷着對學生的關愛,對教育的熱愛,身體力行關愛孩子。

教育要產生最佳效益,還必須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結合,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所以說,《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也是聯繫教師與家長的紐帶。作爲班主任老師,只有隨時觀察瞭解自己的學生,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繫,並能從指導家教入手,端正家長的思想認識和教育態度、方式方法,以達到家校合力,共同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就會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

春江水暖鴨先知。評價教育的發展,教師的感受最爲真切,也最有發言權。《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來自教學實踐第一線,是教師對教學的反思,對課堂的反思,對學生的反思,更是對人生的反思。帶着反思,他們更多地走近學生,貼近學生,靠近學生,與學生成朋友,關注着教育,關注着學生個體。

反思有利於提高,這不僅是一條教育思想,一條教育原則,也是教育者自身素質提升的一種模式。《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中,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樸素,真摯,抒寫着內心的一個個感動,充滿着教育的智慧,充滿着愛,充滿着對教育事業的熾熱、真摯和溫暖;一個個案例的背後,呈現的是教師人生履歷中或深或淺的詩意的印記;一個個案例,有教師的聲音,也有學生的聲音,與其說是教師個體的,莫如說是運城市實驗中學的整體宣言。它不僅是班主任工作的簡單彙總,承載着教育人的反思,更承載着教育工作者的夢想。

教育家葉瀾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爲名師。” 運城市實驗中學始終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關注教師自身成長,爲教師發展提供平臺,這本《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的彙編出版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從而告別教書匠,實現教育家的夢想。我想,這是編者的初衷,也是全體教師的共同目標。

在反思中成長,教育因反思而美麗。相信運城市實驗中學的教育教學會是一片新天地,真正實現師生與學校同成長、學校與師生共發展。

老師反思隨筆14

我是一個長期從事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老師了,由於長時間從事數學課堂教學,我的數學課堂好像也形成了一定的風格。這種風格有時給我以篤定的自信,有時我也會對自己產生質疑。

令我自信的是:在我的課堂上我儼然像一位有威嚴的將士,一上課就憑自己滿腔熱情把課堂氣氛調製在嚴肅、安靜、投入的氛圍中來,如若有任何的風吹草動,我便出口不遜呵斥說:“閉嘴,不要做與課堂無關的任何舉動,誰也不能影響我上課。

誰影響我上課我饒不了你。”哈哈,這時教室便會鴉雀無聲,我也會爲自己暫時的震懾力而竊竊自喜。接下來我的課堂流程就一一的進行。新授課,學生提前預習,指名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每次都是那幾個好孩子在提問題,好像其他孩子課下沒有預習的樣子。就這樣,我也沒時間知道誰真的預習了,誰沒有預習,這個預習過程雖然很重要,我自己沒時間檢查督促,就交給家長來幫助,至於家長是否重視了這一環節我也無從得知。

我要的是學生不懂的問題呈現出來方可。第二個環節便是解決這些問題。我總是先讓每個孩子準備一個課堂記錄本,力爭讓每個孩子手腦並用,思維和動手操作和老師同步進行。我先開始設置情景,我常常把我消化後例題情景展示給學生,直接告訴孩子選擇有效信息記錄下來。我便把我提煉的信息寫到黑板上,讓學生也把信息記下來。下面開始分析問題,我知道數形結合是分析問題的好方法,畫線段圖也好,(學計算也好,)爲了快速的讓學生學會,我一般採取帶領學生一塊動手畫圖,一塊分析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聯繫。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同學們也興致勃勃地模仿着進行着。這樣,很快新問題就解決了。第三個環節是舉一反三。我總是把重點放在這個環節上,因爲我事先已經做了書上和練習冊上的習題,如果我不在課堂上帶領學生見這些題型,那麼課堂作業、家庭作業在我批改的時候一定會叫苦連天,錯號會像開花饃一樣層出不窮。爲了改作業不至於惱羞成怒,所以把這些功課提前做到課堂上。因爲學生課堂上練過了,作業正確率高了,我陶醉其中,還小有成就感。這樣,我和孩子們每節課都像打仗似的解決着一個個問題,攻克着一個個難關。四十分鐘就這樣在你追我趕中度過了。

每天就這樣:我教的匆忙,他們馬不停蹄地學着。我在這個思維的制約下,我的課堂容量變得很大,我必須在四十分鐘“有效”的處理完畢。我感覺我的課堂的每分每秒都是珍貴的,總有一種趕時間的緊迫感。在這種“快”“趕”節奏的催促下,我的收穫是:大多孩子或許是“有效”的,他們作業對號多了,分數漸高了。可少數學生因爲太“快”而跟不上班級的整體步伐,久而久之成爲我們眼中的差生,從此一蹶不振,停止不前。這也是我常常憂慮的,這些孩子怎麼辦,成了老大難。

在新課改理念的薰陶下,我也一直疑惑自己是不是對於新課程改革只停留在形式上,讓學生探究的太少,可每當我嘗試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時,有種被阻滯的感覺,總感覺我的課堂知識的鏈接沒有順利完成,未免鬱悶,課堂作業、家庭作業就會漏洞太多,錯題增多、糾錯難以到位。這樣第二天課堂上還要運用大量的時間掃除上節課的後遺症。爲此我的放手探究的腳步不得不擱淺。對於我自己的教學模式我時而滿意,時而困惑、時而也會內疚。

在專家喚醒培養孩子發現、探究、創新理念的呼聲俱高不下的今天,我們的孩子是決不能成爲高分低能的平庸者。我們的培養理念也必須與時俱進啊。我不僅想我的課堂應該如何做到真正的高效。既注重培養孩子的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又能關注發展孩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拓展。我應該把課程進行的速度稍微慢下來,先讓孩子試着用自己的方式分析呈現出教學情境中信息間的前後聯繫,給其質疑分析解決問題的時間,而不是我領着孩子一起摸爬滾打直接到達目的地。在這方面,我知道自己需要重度改革,如何駕馭這樣高質量的課堂,我還需不斷強化提升這方面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更新理念,把探究深入課堂。推動學生體驗成功探究的樂趣,創設富有趣味性的多樣化的探究課堂,從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多樣計算、創新思維等等綜合實踐能力。

老師反思隨筆15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抓住如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在本節課,課始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謎語“小小圓形跑道上,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不一樣,最後時間都一樣”,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後利用幾個鐘錶幫助學生回憶了時鐘上的知識。

二、聯繫實際,感受數學

由學生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的圖片引出新的時間單位“秒”,接着又讓學生感受1秒鐘的長短,說說一秒鐘能做什麼,並進行了從1秒到60秒的直觀感受,加深了對1秒的體驗。1秒看不見,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長,只有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活動,才能形成自己的體驗,我讓學生看着鐘面秒針的走動點頭、拍手、數數,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都能同時參與活動,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體驗了1秒的長短,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堂課中,我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1.我對學生的發言沒有引申,學生說“小朋友每天睡9分鐘”可見,他對知識還沒完全掌握,我卻因爲怕影響進度,只讓個別學生說說他錯在哪,忽視了這個本該是閃光的地方。2.學生課堂的參與還有待加強,說明我對學生的鼓勵還不夠,今後還有待提高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