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中學老師隨筆

中學老師隨筆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老師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老師隨筆

中學老師隨筆1

理想的課堂應該是師生默契相吸、對話互動、心靈交融、美好相遇的生命品質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教學會使師生的心情充滿愉悅。教師的積極引導,思路清晰,坦然自若,學生的自主參與、積極思維、敢於表現,讓師生共同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對於理想的班級管理來說,其最高的境界應該是無爲而治。“爲無爲,則無不治”。無爲,不是無所作爲,而是大有作爲。

理想的課堂教學與理想的班級管理有共同之處,那就是要努力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課堂與班級成爲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管理的空間。無爲而治的班級管理就是一種真正的自主管理。學生自覺、主動、自動,班主任與學生之間配合默契、和諧,班級在潛移默化中按良性的法則運行。如果說最初的班級管理需要班主任事必躬親,親力親爲,那是爲了對學生學習、做事習慣的養成有一定的示範與指導作用。隨着時間的推移,在做好正確方向的引領與指導、督促以外,更應該把班級逐步地還給學生。

把班級還給學生,不是削弱班主任的管理功能,一定意義上更是對班主任教育、管理智慧的考驗與展現。就目前而言,我們班級各方面運行良好,晨讀井然有序,作業收發及時,自修紀律穩妥,一切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情景下,不盡人意的地方就是個別學生懶散、作業拖拉情況時有發生,聽課專注程度有待完善,課下部分學生隨意打鬧現象較突出,成績方面有兩極分化的傾向。最重要的是班幹部的積極主動意識、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仍需引導與強化。那麼,我們班能否實行無爲而治,我們又要從哪些方面來努力,這些都是需要考慮與解決的先決條件。

首先,班級能否無爲而治,我的看法是可行的。只不過它需要一定的過程,需要引導到位,逐步進行,步步爲營,直至無爲。這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學生,而學生無非就是班幹部與普通同學。班主任要儘可能地從幕前走到幕後,由執行者成爲與學生共同的決策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引導培養班幹部的同時,學會適當放權。要讓班幹部大膽管理,學會管理,遇事班委幹部成員,或全體同學共同商討決定。對於解決不了的問題向班主任彙報,共同想方設法來解決。對於班委幹部與同學,要相互監督,尤其還要兼顧普通同學,也應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動性,有事可做,遇到班幹部表現不盡人意的由紀律委員及班委成員按班規執行,或報請班主任教育。這一切的前提是要營造班級良好的班風,班級成員有較強的集體主義,這樣纔會爲班幹部之間的團結合作,班幹部與普通同學之間的相互理解奠定基礎。

其次,班級怎樣走向無爲而治,應該要選擇好最適合發展的路徑。那就需要良好的班風學風作支撐。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風就需要班主任的率先示範,以身作則。規則認同,共同遵守。集體活動,彰顯團結。學習競爭,力爭上游。在此基礎上,班主任的管理思路要清晰明確,對放手讓學生管理班級有非常的自信心。接下來,就要充分發揮班委成員與普通同學的積極性了。班委幹部要定期競選,認真培養,指導其做事更加主動,方法更加靈活。全體同學之間相互督促,營造一股正氣。要以班規爲執行點,有規可依,有規必依,違規必行。以班級文化爲向心點,環境佈置,清新靜雅。精神面貌,積極向上。它的形成需要潛移默化的浸潤、內化與認同。從最初的班主任人治到班規的法治直至最後的文化向心力的無爲而治。這需要班主任極大地調動每一個學生自主管理的熱情,要努力使其成爲班級的主人,爲其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對班級有一種自然的嚮往與歸屬感。

“無爲”是老子《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在班級管理中同樣適用。班級的無爲而治,其生命力的主體是學生,班主任更多地是觀望、引導、督促、強化,適當放權,適當介入,充分使學生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感召下,在班級規則的約束下,在班級文化的浸潤下,在集體團結向上的氛圍下,學生自主管理式的班級無爲而治會成爲美好的現實。

張涇中學胡小勇

中學老師隨筆2

學校最後一塊寫粉筆字的黑板終於換掉了。現在上課,都用白板了。水筆書寫,經常下課時手上紅一塊紫一塊的……鳥槍換炮,對一些教師來說,還真有點不適應……以後形容教師生涯,可能不適宜再用什麼“三尺講臺,一支粉筆……”之類的說辭了。是的,別說粉筆,連講臺將來被撤掉也未可知。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太快。十年前開博客,到今天算是抱殘守缺,還在勉力支撐,但大多數人都不玩了。飛信早已銷聲匿跡,連微博都落伍了,現在好一個微信,誰知明天還有什麼……

在衆人的極力攛掇下,硬着頭皮開了微信,但基本不發,只是看看。微信很熱鬧,更新得也太快了。每天資訊不少,夾帶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充斥了人們的視線。說到看微信,還真的漲了不少見識。眼見着數字化教學鋪天蓋地而來,一付將要席捲祖國大地的態勢,我這個上課連PPT都很少用的老師,怕是趕不上趟了……

趕不上潮流就要被淘汰。這是誰說的?好像大家都這麼說着。看到一些微信鏈接分享,更是有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連一年級小學生上課都用平板了,你還在這裏抓學生帶手機到學校!老土了。惶惑之餘,有點擔心小孩子的視力。說教學的革命啊,傳統的課堂會消失嗎?因爲網絡已經足夠發達了。不需要進學校也能享受到任何優質的教學資源。學校的圍牆將不復存在?有朋友說了,過去是每天早晨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的到來,現在是打開電腦屏幕,關注着即將開始的直播課堂。全國各地的師生,可以同時一起上課。

真的很好!

我只關心我何時下崗?

我所有的研究都基於課堂、教室。我所有的文章,都是基於我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朝夕相處。我無法想象一個只有圖像、視頻的教育活動,我無法享受網絡、快節奏、缺少人際交流的高科技教育盛宴。如果我連自己的學生都是虛擬的,我們只能通過冰冷的屏幕看見彼此,我甚至無法挽住我學生的手,在他們困苦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擁抱,我還怎麼走進他們的心靈?教育無法走進學生的心靈,還是教育嗎?

我不怕被淘汰。我堅信有些東西是永遠不能被網絡和數字化替代的,這就是教室爲什麼還會存在的理由。

我堅信,教師,作爲一個人,作爲一個可以對學生產生一定影響的人,他應該來到學生中間,而不是輕點鼠標,一切搞定。

我堅信,一個普通教師的語言魅力和激情表達,勝過任何一個精心剪輯的名師講課視頻。

我堅信,哪怕是略顯笨拙的板書,也好過電腦裏最精美的字體。

我堅信,教師堅毅而溫暖的目光是無法通過數字傳遞的。

我堅信,一定是在一間教室,面對着一個個靈動的個體,纔會有妙語如珠,信手拈來的美妙。

每一節都有不同的精彩,因爲學生變了,時空變了,心情變了。這纔是課堂的魅力所在!

我堅信,最好的教育是在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中發生的。

現在就說拆掉學校的圍牆,爲時過早,甚至永遠不可能。正如很多年以前有人預言電子錶將取代機械手錶沒有實現一樣,那麼,電子書是不是會取代紙質書籍?或許。但無論科技進步到何種程度,一旦沒有了人,一切都將失去它存在的意義,特別是教育。

好吧,趁着高科技還沒有把學校的圍牆強拆,我夾着書本,去上課。

中學老師隨筆3

今天是年初四,天氣還不算太冷,沒有颳風所以感覺不是太冷,這也是蘇北的天氣一大特色了,自然新華書店裏就有了更多的讀者,向喜愛看書的讀者致敬!也向自己致敬!他們中一定不會有多少要完成單位的檢查而來讀書的,如果是那樣的話,我想效果也是最差的,我有的時候也都能被自己所感動,有人說,能被自己所感動的人不多,但自己卻能做到這點,來書店裏大都還是比較熟悉的面孔,這些都是喜歡看書的書蟲,誰要是不喜歡看書,誰在這個時間段往這跑呢?當然您可以選擇棋牌室,走親訪友……何必選擇這樣的環境呢?

我覺得這樣的讀書環境蠻好,清靜,和詣,自然,與書爲伴,與書爲友是人生中比較高的生活境界,其實看書與學習這樣的事情,真得不是天天掛在嘴邊的上的口頭禪,您得付諸實際行動,你得有毅力,書店裏這些讀者大都是平時經常來的,他們看書的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是那樣的令人陶醉,我就喜歡這樣的感覺,雖然我還不是個十足的bookworm,但我願意做到,這裏還有不少的四五歲孩子也是在父母的引領下來到這裏,爲這樣的家長點贊,閱讀的習慣從孩子抓起,這是多麼先進的一個理念,想法,特別是父母自己做了表率,更是可貴!

與書爲伴,您將不再孤單,更不會感到寂寞!與書爲友,您將不再愚笨,而是更加智慧!更不會爲別人的一點小的想法所左右,這就是一種境界,一種讓羨慕的境界!以前的我總是很在乎別人在說我什麼,有時竟不知要做些什麼了,有一種失去自我的感覺呢,想一下這是多麼的可悲,人就是要有自己的個性,那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與理念,有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樣的人生才過得有意義,目前我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追求的,所以我覺得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來看書與思考,那是最美好不過的事情了。

新年就要過去了,自己還得有個新打算吧,那就是不斷看點書,繼續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行爲,繼續做一點與自己本專業有關的事,將自己教師這個工作做的再漂亮一點。

中學老師隨筆4

西方哲人說:“生命在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在別人的淚水中結束,這中間的過程就是幸福”。而幸福的根基在於健康,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心境。健康的身體和心境是教師有效工作的重要保證,如何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境是我們教師一生的追求,更是我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長期的腦力勞動和繁重的教學任務已使不少教師身體不堪負重,要更好地教書育人,必須要強身健體。《教師最需要什麼》一書中魏書生老師“鬆、靜、勻、樂”的養身之道值得我們學習。“鬆”就是“身體鬆”,教書、寫字、做題時各部位器官放鬆,注意力就集中了,輕裝上陣,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輕鬆的人。“靜”就是“心靈靜”,守住心靈的寧靜,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訓“才需學也,學需靜也,非靜無以成學,非學無以廣才”。寧靜方能致遠,“靜以修身”也。“勻”就是呼吸勻暢。保持勻暢的呼吸有利於身心健康,深呼吸“五口”可以緩解緊張情緒。“樂”就是確保自己處於快樂之中,以樂觀主義的態度面對人生。面對人生的挫折、誤會、是非仍能堅守內心的快樂陣地。堅守正念和樂觀,每天打開眉結,打開心結,面帶笑容。我們學習魏書生就要潛心學習他的養生之道。以健康的身體,快樂的心態走上講臺,調動萬千思緒,使課堂充滿歡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勞逸結合兩不誤

在工作之餘,教師應該懂得適當有益的放鬆和休息。如,聽聽輕音樂,悠揚清澈的旋律會讓一天勞累的身心得到舒展;做做運動,如慢跑,散步,跳健身操,球類運動等,讓緊張的神經得到放鬆;還可以和家人一起郊外遠足,迴歸大自然,讓心靈得到安詳的休憩。只要能讓身心放鬆、舒展的有趣活動都可嘗試,既能保持身心健康的長遠之道,又能精神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良好心態長擁有

教師的付出是巨大的,而物質上的收穫卻不富足,需要教師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平常心,不要一味在乎物質利益上的得失,而要在心靈構築起一方理想樂土,讓精神的享受成爲激勵工作的動力。生活上,不要一味與他人攀比,要知足常樂。抱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平衡自己的心理。更不要囿於一時的利益得失,而要着眼於自己的長遠發展。對工作盡職盡責,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抱着淡泊樂觀的心態對待工作與生活。相信,你會始終讓心靈永葆青春,因爲心態好,一切都好。

三、高雅情趣要追求

有人說,一個教師的業餘生活的豐富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教師的發展。聽起來似乎有些誇張,但細思量確實如此。教師的業餘生活豐富了,身心放鬆了,既能陶冶性情,又能有效工作。甚至還會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動力支持。如,有的教師喜歡書法,而書法既能陶冶情操又能爲板書奠定基礎,一手好字就是一張亮麗的名片。有的教師喜歡音樂,不僅愛聽而且唱得很動聽。既能放鬆心情,又能在各類文藝活動中受人歡迎,使工作愈發有趣有味;還有的教師喜歡網絡思考與行走,堅持撰寫教育隨筆,既是真實思考的記錄,又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看來,高雅的生活情趣值得每一個教師去追求,既能讓你的生活豐富多彩又能巧妙地提高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爲呢?

只有教師的身心健康纔會有高效的課堂和美麗的教育人生。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做起,努力爲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幸福人生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給未來一個燦爛的明天!

中學老師隨筆5

自律就是自我嚴格要求,自我約束,變被動爲主動,變他治爲自治。只有自律的行動纔會爲我們的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青少年情緒表達直接,易衝動,自制力弱。尤其是週五放晚學,一週的任務結束了,對自由的渴望急切、熱烈。這並沒有錯,成人教師也不例外。但當下的事要做好,纔能有序地前行。連家庭作業都不清楚做什麼就回家了,事後也不問同學、老師。這是缺少責任感的表現,也是自律性弱的表現。

在學生的成長面前,犯錯在所難免。關鍵的是在學會在錯誤中汲取有益的啓示,給以後的言行指明方向。這不僅僅是完成作業那般簡單,更不是以忘記爲藉口可以掩蓋。小成,這次期中考試有很大進步,進入了年級前30名。在初一也進過,但後來一直因語文、英語不優秀而沒考好。這不,這次他考得很好,禁不住有些得意、輕浮了。在統一的規則面前,在心理的成長面前,在事實真相面前,對於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我一向能做到一視同仁,絕不偏袒。

早上書聲琅琅是開啓新一週,新一天學習的良好開端。所以,我就跟學生約定過,早上除了完成清衛,科代表收發作業,其他同學都應投入到晨讀中來。對於早上來到教室趕做作業的一律按班規處理。除非情況特殊,事先說明。而小成,早上在教室裏趕數學作業。我聯想到家長會當天結束後,他父親跟我說小成以前週末一直要出去玩電腦,讓我溝通教育下。實際上,在學有餘力的前提下,週末能做到定時定點有成人監督玩會電腦也無可厚非。但一味出去找同伴玩電腦遊戲必然會心思遊離、精力分散。這不,正好是他自己犯錯撞上來了,很有必要跟他說說。

好傢伙,數學小練習冊被我收了後,還沒主動過來拿。我故意等兩節課看他會不會主動來坦誠。結果沒來。找他來問,他倒好,他一廂情願認爲我會幫他交作業。看來,還是對自己行爲認識不足,或認爲我好說話,平時對他不錯,會放他一馬。但我比較慎重地找他談話了。我先肯定他補作業的動機是好的,是想按時完成上交作業。只是週末的家庭作業移到週一來做,確實不妥。你一向表現很好,不能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其實,我讓他明白,即使成績好的學生,犯了不該犯的錯誤,老師也不會輕饒。讓他學會自律,爲自己的事情負責。他倒能坦然接受。以下是他寫的心理說明書。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今天我真是“悲劇”了!

早晨匆匆忙忙地起牀,匆匆忙忙地來到學校。停好車後我飛奔進教室,放下書包,把週末的作業都找出來堆在桌上,然後拿出一一交到科代表的手中。語文,英語,物理,最後數學。“數學小練在哪兒啊?”我因星期五沒有記家作,導致昨天忘記小練做哪兒。於是,便憑着僅剩的一點忘記估摸着做了幾頁。“做71

中學老師隨筆6

蝴蝶豌豆花

一隻蝴蝶從竹籬外飛進來,

豌豆花就問蝴蝶,

你是一朵飛起來的花嗎?

小包子:這首詩真短,怎會會成爲詩集題目了呢?媽媽:這個問題我也不明白,這是個很有質量的難題哦。我們先看看簡單點的題目吧!豌豆花問蝴蝶是會飛的花嗎?蝴蝶會怎麼回答?小包子:蝴蝶會說:笨蛋,我是蝴蝶,什麼會飛的花呀!媽媽:這麼說豌豆花笨可不對,豌豆花會問蝴蝶,那一定是它第一次看見蝴蝶啊,它不知道蝴蝶是什麼。小包子:那蝴蝶可以和它說:你看,我翅膀上有黑色的小斑點,你沒有;我有兩個天線一樣的觸角,你沒有。媽媽:你這麼一說相信豌豆花會明白的。好,剛纔我們是假設蝴蝶知道這是花,自己是蝴蝶。假如這也是第一天開始去採蜜的蝴蝶呢?它看到和自己長得這麼像的豌豆花問自己是不是會飛的花,它會怎麼回答呢?小包子:它可能也不明白了,它會說:你是一隻不會飛的蝴蝶嗎?爲什麼你沒有斑點了?媽媽:這時候,如果有個三四歲的小朋友看到了蝴蝶和豌豆花,這個小朋友會怎麼想?小包子:外面好漂亮,粉色的花朵長在草叢,還會飛在空中。媽媽:那你看到了蝴蝶飛在豌豆花上,你會做什麼?小包子:當然去捉蝴蝶啊!媽媽:捉得到嗎?小包子:和黃蝴蝶飛進菜花叢中一樣,哎!掃興了!媽媽:兒童急走追蝴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哪兒掃興了,你找到了一首古詩呢!

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一書中提到了排骨蘿蔔湯美味的祕訣:多排骨、少蘿蔔、少水、慢火多時間煨。一口煲鍋便可在我們靜靜的守候中燉出濃香鮮美的湯了。是否我們也可以把舌尖上的滋味轉化爲精緻人生的思維,多一點生活裏的美好體驗,讀一些少摻水的書,一字一句,一問一答地去體會那些畫面,閒適成詩,意雅成曲,好滋味就會韻味綿長了。

中學老師隨筆7

周前會是要準點準時的,所以還得提前到學校,還是先到自己的班級裏看一看,結果發現還是有學生惡補做作業的現象,擡頭看見我進來,趕快將作業收拾一下,這樣的作業有何效果?聯想到上週五放學才過“五一橋”時,看到別班一些學生匆匆忙忙地走進網吧的情景,再看一看眼前的這一幕,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提到網吧,我覺得有話要說,現在的網吧,好像對我們的中學生沒有多少的限制,有一種說法,要年滿十八週歲的成年人才可以進去的,可是據我的學生跟我反映,裏面都是中小學生,只要交錢就可以,並且其服務還是比較到位的,除去可以承接學生們休息的地方之外還負責提供外賣等,有的孩子呆在網吧裏,一呆就是兩天,當然現在孩子所玩的各種大型遊戲在網吧裏都可以玩到,費用也不是太貴,大概一個小時在一元左右,這是多麼大的誘惑呀。

人都常說,不要玩的忘乎所以,對成年人或許還是有點效果的,但對於一個未年人來說,真得要有點毅力呢,誰來爲這些孩子的生存狀況,爲他們的安全買單,許多孩子的父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孩子的,讓我們的學校來控制嗎?學校又能控制多少?要知道網絡上許多的遊戲還帶有色情、兇殺等不良場景,怎麼能對孩子沒有影響?網絡的普及,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不是單一的了,學習的方式有很多,如有些不良的東西就可以在網吧裏學會,當然也有很多的孩子比我還會玩智能手機,所用的軟件比我還多,這也不奇怪,因爲很多孩子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就是在泡手機的。

課間休息時,曾和同事聊到這件事,老師也是嘆了口氣說:“現在的孩子管不得,說不得,還不能佈置作業,關鍵是您佈置作業了,許多孩子也不做,您又有何辦法呢?”這也是目前許多農村中學學生的一個特點了。

中學老師隨筆8

“朝三暮四”一詞來源於莊子的《齊物論》,現今多理解爲見異思遷,意志不堅,朝令夕改,常比作某人說話不守信,做事不可靠。據傅佩榮《向莊子借智慧》中從養生的角度所詮釋的,朝三暮四意在啓迪人要努力避免被一時一地的狀況所侷限,應用整體長遠的眼光看待世間的榮辱與得失,這樣才能順應人之天性,求得內心平衡。比照教育,不管是從現在的意思還是從整體的觀點來看,都能引發一些感想,求得一些道理。

現在的教育明白人都看得出它已陷入了一種爲考試而考試,爲分數而分數,爲選拔而選拔的循環怪圈。按理,教育本是充滿美好,讓人精神愉悅的活動,而現實的情況往往是學生叫苦不迭,厭學怕學。教師牢騷滿腹,混混日子。在這樣一種極不和諧、充滿尷尬的氛圍中,素質教育的口號不絕於耳,新課程的精神昭示天下,減負的政策上通下達等。這些改革、政策、舉措的本意是以學生爲本,着眼於學生現在和未來的良好發展。而關鍵是中國的教育如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般,考試不好而又非考不可,都知道苦不堪言又無法逃避現實。既要落實上級精神指示,又要立足分數爲根的現狀,這等於說教育既要讓人仰望星空,暢想未來又要讓你麻木不仁地趴在地上。即使偶而仰頭而望,你也無動於衷,就算會生髮一點美好聯想也會頃刻間回到無奈的現實。

這其中什麼在作崇,除了以一貫之的考試製度起本質作用外,我們缺少的是一種對理想的堅守。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面政策常常在變,下面行動層出不窮。若是真正對照執行,那就能着眼於學生的生態自然發展,是民族國家的興事。而現實更多是“欺上瞞下”,流於形式。大家你好我好他也好,相安無事,明哲保身。中間恰恰缺少的就是有力的監督。列寧說過:如果沒有一個保證法律執行的機構,那麼法權就等於零。事實上,大家心知肚明,如果教育政策的美好願景與導向功能得不到真實有效的貫徹,那麼其現實功效會大打折扣甚至會爲零。所以,教育不能朝三暮四,朝令夕改,意志不堅,即便僅僅爲了考試也不會有理想的升學率。更何況談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呢?

若是按整體的觀點來看,現今教育急功急利性的一面逐漸暴露無疑,其目光短淺,直指考試。帶來的是教師、學生唯分數至上,一旦脫離考試,學生的天性將會極大釋放,甚至會讓你驚奇。釋放之後又將有所茫然無知,未來何去何從,聽天由命。看每年中考高考後,有學生在校園集體撕書,漫天雪花,又是一種怎樣的疼痛?有學生瘋狂遊戲,通宵達旦,又是一種怎樣的憐惜?有大學生步入象牙塔後自由散漫,自我放縱,直至迷惘彷徨,歸於沉寂。步入社會,面對無情的現實,才如夢初醒。原來失去的總是美好的,一切不可挽回。類似心痛現象比比皆是。按理以“朝三暮四”整體的眼光看,現有的成績只是代表過去的努力,後面的學習和人生看似輕鬆也不能信馬由繮。更應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而深諳此理又身體力行的聊若星辰。

據筆者思考,如今教育本末倒置不僅僅體現在考試與個人展的矛盾中,也體現在學業階段的要求上。按理基礎教育是人人享受的國民教育,重基礎重素質,本是理應輕鬆愉悅。而現實是前緊後鬆,義務教育與高中教育階段考試之風愈演愈烈,學生於水深火熱之中求行進。與之截然相反的是大學教育是“自由王國”。若是自由的思維,自由的學術、自由的思想、自由的學習那倒是好事,關鍵是自由的隨意無章、自由的散漫無趣、自由的庸俗不堪、自由的玩樂放縱。或許,我以偏概全,操憂過頭,但若不從整體、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一生成長,審視國家各階段的教育安排,那怎能有100多年前梁啓超先生擲地有聲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國家興盛,關鍵在科技與人才,而歸根結底其基礎在教育。如果教育只知“朝三暮四”,只滿足於一時的榮譽利益,而不心繫學生的生命成長與國家民族的未來,那麼它會離教育的自然生態的本真之道會越來越遠!希望不是筆者杞人憂天!

中學老師隨筆9

早在上週的例會上就提到了這周要組織拔河比賽,大家早就蠢蠢欲動了,還沒有到集合的時間,沒課的老師就迫不及待的來到了場地。記憶中的拔河比賽還是高三的時候,這一晃很多年都過去了,如今能重溫兒時的遊戲,哪一個不興致勃勃?

現在的上班族總是坐出了很多毛病,由於天氣等各種原因,很少外出運動,拔河比賽真的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遊戲了。學校工會先組織把教師們分成若干小組,保證每個小組的男女比例協調,以確保比賽的公平公正。安排就緒以後,各組成員都整裝待發躍躍欲試,部分由於身體原因不能上戰場的同胞們也沒有閒着,自告奮勇拉起了一支拉拉隊,這陣仗真的是很壯觀。

緊張而又激烈的拔河比賽正式拉開帷幕,在一聲聲加油聲中隊員們使勁渾身解數,大汗淋漓。大家也不顧及平時的淑女紳士形象,姿勢千姿百態,瞪大眼睛,咬緊牙齒,都鼓足了吃奶的勁向後拉。看着繩中間那小紅旗像淘氣的小精靈在戲弄我們一樣,一會兒飄左,一會飄右,我們的心也跟着一會緊一會鬆。幾個回合下來,最後還是我們高一組的青年先鋒隊贏得了勝利,畢竟年輕人多嘛,這是無法改變的優勢。不過比賽重在娛樂,大家也早已過了小孩子爭強好勝的年紀,哪裏在意成功與失敗,一切都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得到了最好的驗證。

一場小小的拔河比賽,讓我們看到了老師們身上的滿腔熱情,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是讓這凜冽的冬日多了一抹更絢麗的風景。

中學老師隨筆10

上海的雨來得沒有任何的徵兆。昨天還豔陽高照,可今早一起來,天空便掛滿了漫天的雨絲。

撐起傘行走在前往跟班學習的路上,一路積水,一路風雨。鞋溼了,衣溼了,揹包也溼了。

當我們通過教學樓來到辦公樓的時候,看到每層樓都鋪上了紅地毯。問一問負責打掃衛生的阿姨,地毯由誰來鋪?爲什麼要鋪上地毯,阿姨回答說:“由我們來鋪,鋪上地毯是因爲雨天地滑,怕學生摔着、摔傷。”簡單的問答,讓我看到了學校管理分工的明確和學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想了想,鋪地毯的事,如果是在我們那,根本就不會去想着要做。即便是想到了,也會安排學生來完成,根本不會安排給專門的人員來做。再想一想,雨天怕學生滑摔、滑傷而鋪上地毯,這是“以人爲本”,進一步講就是“以生爲本”。

其實,在上海師三實驗學校,類似這樣的基於學生的人文關懷隨處可見。電源開關上的“節能也是一種進步”,從節約的角度提醒學生要做一個懂得節約的人;進入教學樓的每天都變換着的“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方形地毯,從時間的角度告訴學生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要珍惜時間;每間教室外的班級文化建設牌,從課表、班級口號及班規等方面告訴學生要記得每一節課的任務、班級口號的踐行和班歸的約束,要不斷地努力奮鬥,使自己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現代人;……

所有這些,無不體現着上海師三實驗學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何謂“以人爲本”,這應該就是最好的體現。在這樣充滿着人文關懷的校園中學習、生活和交流,學生獲得的不但是每日劇增的學科知識、不斷豐厚的道德素養,更獲得了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的人文情懷。

中學老師隨筆11

減負,顧名思義即減輕學生的負擔。這段時間,上至國家,下至地方,都颳起了一股減負之風,應該來說其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爲了給學生鬆綁,讓學習變得輕鬆愉悅些。而減肥是出於健康和愛美的需要而進行必要的健身計劃,這也是正常的需要和追求。一個關係教育,一個關係健康,雖名不同,實則將二者進行一番比較就會對我們的教育減負有深刻的啓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們對健康與美麗的追求越來越高,肥胖不僅有礙健康還會影響自身的形象,雖說以貌取人不盡合理,但外在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爲了健康和美麗,青年男女們都會選擇相應的減肥計劃。尤其是處於婚戀中的男女,對此更是青睞有加。若是一方許諾除非你變得身材勻稱瘦下來我才娶(嫁)你,那會更激起對方減肥的動力。而往往愛情的魔力是巨大的,這時的減肥他(她)會如對待情感一樣忠貞不屈,持之不渝。曾在新聞中看到一個男子爲取悅女友的歡心,把體重從200多斤減到了150斤。當記者採訪他的時候,他說就是堅持每天跑步,開始他每天跑15分鐘左右,而且跑的過程中頭要仰着。說來奇怪,他並沒有到操場或外面跑步,而是在室內原地跑步。後來,感覺到有點效果了,慢慢地時間延長到半個小時,1個小時,一年下來,竟然足足減掉了50斤。不得不佩服他頑強的毅力,更欣賞他對愛情的執著。這才帶來了減肥願望的實現,終於能娶到如花似玉的心愛女友了。

但我們也看到有些男女尤其是女性可能一邊天天高喊着我要減肥,而背地裏可能禁不住美食的誘惑大吃特吃,越減越肥了。還有的爲了減肥,起初一本正經的樣子,訂好計劃,詳細布署,飲食注意事項,運動鍛鍊要求,睡眠休息時間等等,安排得天衣無縫。接下來對照計劃實施,開始一段時間感覺有新鮮感,完成得比較順利。漸漸地感覺累了或心存惰性或懷着僥倖的心理,反正胖不到哪兒去,何苦吃那個苦呢?慢慢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最後索性不了了之。減肥計劃自然無意間就宣告失敗了。

還有的減肥女性愛美心切,痛下狠心,一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姿態,或瘋狂運動,或大量節食,或整容抽脂等,用不了多長時間,收到立竿見影之效。幾乎一下子體形變苗條許多。殊不知,身體的某方面機能可能會出現問題甚至會誘發疾病,再花上大筆鈔票,得不償失。當然,也有少數的幸運兒,尤其是有錢之人,比如明星,他們有的是錢,小小減肥不在話下。捨得投入,有的投入,收到效果自然是情理之中了。對於收入一般的大衆真正的減肥還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婚後的男女減肥更是難上加難了,或許我以偏概全,但這是我的看法和體會。

聯繫到教育上的減負,比照以上的三種減肥情形,我們不難看出,二者的出點都是好的。但若使減負收到徹底的成效,幾乎是天方夜潭。收到一些成效或許有些可能。比照減肥第一種情形,因爲愛情的魔力,爲了追求自己的終身幸福,作出一定的努力甚至必要的犧牲是必要的也是心甘情願的。說到底,這裏的目標不僅明確而且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內心真正的自覺認同纔會上升爲行爲上的主動追求。而我們現在學生的學習目標說得實際些就是考試考好些,能考一所好大學,將來有一份好工作,能爭一席好的社會立足之地。這樣的目標對於學校、家長、學生都是需要的。而作業、考試的要求大部分學生不感興趣,更多的學生成了爲考試而考試的被動承受者。在這種情況下,減負似“忽如一夜春風來”,但未必“千樹萬樹梨花開”。減負未必就能增效,減負能讓孩子的學習不辛苦或壓力減小嗎?看似在校學習時間減少了,但若不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只會更加加重學生的負擔,尤其是學困生的負擔。(放棄學生或學生自我放棄的另當別論,因爲遠離所謂的考試目標了)這也會勢必加重教師的負擔,最後可能會導致家長、社會不理解,弄得不好可能恢復原狀。究其原因,考試製度沒有變,大多數學生的目標也不夠清晰,或者學校、家長、社會讓其考試的追求與他們內心的意願背道而馳。這樣的話,學生很難在減負的情況下主動去利用時間,提高效率。所以,在這種尷尬的情境下,只有學校、家庭、社會聯動,形成有效的協作共同體,營造好良好的氛圍,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較爲詳細的目標,甚至可以把目標分解,以此來激勵學生。當然,這遠遠比不上愛情之功效,所以也只會對一些學生奏效。因爲這樣的目標說到底對於學生沒什麼大的吸引力,但我們還是要做,更重要的是學校及教師要做更多的事情。

比照減肥第二種情形,我們看到很多學校積極開會,落實上級精神,對於減負作了從課表、作息時間等方面作了詳細布署。表面上絕對服從上級指示,殊不知開始運作起來頗有減負之架勢,時間一長,教師受累,家長埋怨,遂動了惻隱之心,反正其它學校也不會徹底地減什麼負的,沒有分數一切無從談起,進而通過其它合適的方式讓學生來學習,這也是正常的。因爲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所以這恰恰驗證了“減負之風轟轟烈烈,考試之風愈演愈烈。”所以,減負也是形似而非神似,最後結果,不得而知。

比照減肥第三種情形,爲了考試考好立於不敗之地,唯有減負增效。而單位時間效率一時間很難提高,因爲大多數學校還沒有找到更巧妙的應試之術。所以,只有紮紮實實用好學生在校時間的每分每秒,這勢必會帶來學生高強度的學習任務,一時期大有熱火朝天的忙碌之勢,學生的成績也不會比原來低多少,或許會提高些。但時間長了,可能會帶來一些“後遺症”。比如,教師叫苦不迭,學生神經緊張,家長埋怨不理解,在這樣一種矛盾交織下,減負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副作用。

按理這三種情形在筆者看來對減負都是持悲觀態度,但並不是沒有方法可循的。那就需要學校及教師要“練好內功”,學校在減負狀態下要積極探索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或模式,教師也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備課、上課、練習、反饋、輔導、鞏固的效率。當然,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比如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方法的適用,學習動力的維持等。爲了分數並沒有錯,但不能因爲減負之風猛烈而操之過急,以致於方法不當,事倍功半,若誤入歧途那就無可救藥了。我們更希望的是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提高學習效果,兩全其美,何樂不爲,關鍵是其中的努力很艱難,只有學校及教師盡情地發揮了。當然,還需要全社會關心教育,理解教育,形成合力,才能讓減負減出增效來。

衷心希望減負不要中途夭折或成爲一場可笑的鬧劇,希望它能真正減輕學生的負擔尤其是心靈的負擔,給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帶來一股春風,更帶來生機和活力。

中學老師隨筆12

本人這學期擔任高三(2)班班主任,一學期來,我謹記愛學校,愛教學,愛學生的優良傳統,對自己嚴格要求,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做好學生的學習指導以及思想開導工作,及時鼓勵學生,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我深知高三的上半年管理對整個高考教學的重要性。在這學期的班級管理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1、嚴格考勤制度,強化常規管理,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高三學生已經進入了高考備考狀態,在日常管理中嚴格班級紀律,才能爲形成良好的班風奠定了的基礎。所以在紀律上嚴格要求學生,嚴抓遲到現象,要求學生必須準時到校,每天進行點名,遲到的學生必須說明原因,每週遲到三次的通過電話與家長聯繫,瞭解原因;多次遲到的學生我都要家訪,這學期與王康日、王琳、管生紅、韓雲斌的家長見面,瞭解真正遲到的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共同督促,克服這一不良習慣。與家長緊密聯繫,效果非常好,這幾位學生遲到現象明顯減少了。當然,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就必須做到,所以我每天早早到校,以自己的言行舉止,一步步地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引導着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2、誠信做人,富有愛心。

誠信做人,辦誠信事,是我們做人的基本行爲準則,作爲新世紀的莘莘學子,繼承和發揚誠信傳統,養成和培育誠信精神,是我們的必修課程,高三學生即將進大學或踏進社會,漫漫人生路,何去何從,我們班主任有責任爲學生指出一個大方向。爲了讓成長中學生充分認識到誠信品德是立身之本,是做人之道。所以我以誠信爲基點在班級中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和道德法律意識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不僅對學生輸入一種意識,還使學生樹立一個爲未來而奮鬥的信念,從而把心思都放在學習上;道德教育是學生人生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這學期我的主題班會“誠信做人,誠信做事”,教育學生誠信做人,爲配合主題班會的開展,使學生易於理解,樂意接受,還組織學生訂閱《誠信做人,辦誠信事》的雜誌,寫心得體會。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愛心是做人的精華,一個有誠信有愛心的人才是一個最可愛的人,在印度洋地震引發的海嘯災難中,我發動學生向災區捐款。

3、統一認識,提高素質。

半年來,我時時注意統一學生的思想認識,灌輸集體觀念,注重集體榮譽,形成團結向上的集體。取得良好的效果。高中組籃球比賽中我班榮獲一等獎,元旦匯演獲得二等獎,同時廣播體操也獲得較好的成績。

4、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讓學生積極樂觀,爭取成功。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是至關重要的。高三學生面臨會考、高考,壓力過大,焦慮過高。擔憂考不出好的成績,給自己過大壓力,導致考試前焦慮過高,心情煩躁。我針對學生的情況,開設一個輕鬆、快樂的“心理治療中心”,與每一個學生交流,感受他們的心情,解除他們心中的焦慮。謝丹丹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高一、高二時學習不錯,可到了高三,成績不提高,反而下降,在和她促膝長談後,發現她揹着沉重的包袱,時刻想着高考失敗後怎麼辦?我和她分析:這種焦慮來自對自己沒信心,信心來自實力,因此加強信息需要增強實力,因爲高考的成績是70%的實力+20%的心理素質+10%的運氣。因此,基礎要打牢;考不好要時常總結原因,知識要補充改進,方法要改進,只有腳踏實地,一次次查漏補缺,水平纔會穩步上升。又如蔡汝發,一個聰明的學生,卻因爲高一、高二不用心學習而在感嘆,時間來不及了,從而放棄了學習。和他交談後,幫他尋找對策:別後悔高一、高二沒用功,後悔是用昨天的過失來消磨今天的時間,造成明天的痛苦。接受現實,敢於承擔責任,全力以赴。每一個學生我都會根據他們自身的情況尋找對策,讓他們放下包袱,輕鬆、樂觀的學習。

5、多鼓勵,少批評;多欣賞,少挑剔;多愛心,少歧視。

做好“雙有”生的轉變工作。我班有幾個紀律較散漫的學生,學習態度也不端正。但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我都是以欣賞的眼光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如吳祖傳,無心學習,,一心只想彈吉他、唱歌,像這樣紀律較散漫,學習不好的學生,我從沒有歧視他,反而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欣賞他的音樂,欣賞他的歌喉。在生活中,我走進他,與他朋友般的交談,談他所感興趣的事情,做一個真正瞭解他,關心他,幫助他的朋友,瞭解他後,知道他的追求,於是鼓勵他報考藝術學校,但一定要把學習趕上,紀律上要嚴格要求自己。他頓悟了,也投入了,說一定要把學習趕上。他曾經對我說:“老師,和您說話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進步,我會認真學習的。”管生紅由於家庭的原因,造成了心理矛盾:學好也沒錢上大學。所以放棄了學業,紀律上也出現了狀況。通過做家訪,瞭解到他媽媽是希望他上大學的,雖然家庭困難,但一定會想辦法。他是不想增加家庭的負擔而違背了媽媽的願望。於是我和他分析了情況,讓他了解國家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即使不上大學,學好了出社會總有好處。他也有所觸動,於是知道了用功,紀律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有時晚上和吳祖傳到我家學習,我爲他們有這樣的轉變而高興。

班級管理有喜亦有憂。雖然爲建設這個班花了不少心思,特別是在學習上想讓他們都進入高考備考狀態,但有些學生還沒有能夠有效地激起他們的鬥志,還沒能觸動他們的靈魂。雖然如此,但我從不放棄,我將繼續努力,爲我這一羣可愛的學生而努力,燃起他們希望的火花。

中學老師隨筆13

多年來也養成了飯後散步的習慣。前幾年,多了個小不丁點兒,於是多了一條尾巴,確切點說,是多了一位前鋒,因爲每次散步,女兒總是蹦在前面。但是在馬路上,即便在慢車道上,不安全的因素還是很多,時不時有車輛從身後躥出,尤其是電動車,或悄無聲息的掠過,或搖晃着呼嘯而過。所以只能拉着女兒的手,讓她安分守己的走。但小孩的.好動是不太會讓你安穩的拉着,更多的時候是“捉”着,而女兒則時不時假裝手被捏疼而掙脫我的手。所以,在路上和女兒攙手總是很不友好,我的手似乎更像是“魔掌”。

教師教育學生得講究藝術,教育女兒,也得來點花樣。於是我就跟她商量,既然你不願意爸攙着,那說明你自已會走了,現在爸年紀也大了,又是近視眼,路上也看不清高低了,你眼尖,你攙着爸走,行嗎?小孩一聽,自已的價值得到體現了,雀躍起來,一路上,攙着我的手,很認真很負責,不時的前後張望,有沒有車子過來,前面路上有沒有障礙,什麼地方需要注意的,時不時給我來個友情提醒,那服務可是相當的體貼。一種幸福感涌上心頭,甜甜的:女兒真貼心,可真沒白養。

但是好景不長,小孩的注意力、興趣還是很容易轉移的。一有風吹草動,不經意間便會扔下你不管,尤其一到超市,對老爸的貼心就化爲對零食的愛心,玩具的歡心。無奈之下又想起了我們的教育:能不能讓孩子從“要我拉”變爲“我要拉”?於是,乘她在癡情玩具之際,我躲在超市的某個角落悄悄的觀望,終於她玩膩了、玩夠了,乏了,家的歸屬感突然涌上心頭,驀然回首,爸爸不見了,在哪?容不得多想,便慌里慌張的往前快追了幾步,四處張望,還是沒人影,頃刻,舉目無親的恐慌便毫無掩飾的瀉在她臉上,伴隨着“哇”得一聲,淚水開始沒遮攔的在她臉上橫溢,哭喊着茫然的奔走在超市的貨架通道中。望盡超市路,驀然回首,老爸正在燈火闌珊處悠閒的等着她歸來。吃一塹,長一智。從此,拉着爸的手,再也不鬆開。

美麗的風箏搖曳在空中,因爲有着絲縷的牽絆,更高更遠的藍天成了她心中的夢想,總也實現不了它自由飛翔的渴望。也許斷了線的風箏讓人可惜,因爲掌控不了它隨風飄動的身姿,但我覺得斷了線的風箏或許更加美麗,因爲它終於真正投入了藍天的懷抱。

放手吧,也許那樣的愛讓女兒更加美麗,因爲總有一天她要獨立行走的。

於是言傳身教、身臨其境教給女兒一些交通安全的知識,引領着她從小路逐漸嘗試着走向大路。直到有一天,她能很興奮很自信的穿過紅綠燈,融入茫茫人海。

新學期開學,讓女兒獨自上學去!

女兒在一天天地長大,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需要,我們在掌握尺度的情況下應該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克服過多的擔憂,多給孩子創造成長的空間和機會,充分的相信孩子,使他們能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心下茁壯成長。

中學老師隨筆14

“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你是我的眼,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因爲你是我的眼,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星光大道年度冠軍盲人實力派歌手楊光的一曲《你是我的眼》深深打動了我的心。這首歌歌詞的原創作者是蕭煌奇,也是一位盲人。在黑暗的世界裏,他們並沒有消沉,他成立的全方位樂團走遍了全臺灣大小社區,包括盲童學校和監獄。在這些陽光最吝嗇的角落,全方位帶來了一片明媚的希望。蕭煌奇本人在1999年獲得了“臺灣十大傑出青年獎”。

我並不是完全的宿命論者,但命運有時並不以個人意志爲轉移,出身貧富,智力強弱,生理的完整還是殘缺,我們都無法決定。此刻,盲人歌手用自己的心聲唱亮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也照亮了別人的心靈。“你是我的眼”,他們內心涌動着對光亮生活的嚮往,渴望擁有一雙正常而明亮的眼睛來感受生活的光明與美好,努力在黑暗的世界裏以自己的心聲唱亮新的生活。這不僅僅是一種達觀的生活態度,更是一種超越世俗的精神品質。如果說,我們正常的雙眼發現併爲成就他們的夢想而帶來契機,倒不如說是他們自己內心追逐着光明向上、快樂自在的生活品質而奮鬥的結果。人的眼睛常關注外部的世界,內心的眼睛才能關注自身,直抵生活的真相。因而,正是他們內心的眼睛渴望光明,渴望擁抱世界,纔不斷地促使自己追逐美麗的夢想。

常言道:“情人眼裏出西施”,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說教師與學生是一種情人般的關係,那教師與學生的雙眼將都會看到對方身上的美好。那麼教師的心與學生的心將會心心一致,心照不宣,自然默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若是這種情人般的關係,那麼,學生們純真求知、專注於班主任雙眼的那幾十雙眼睛,是否是對班主任的理解、認可、默契、聆聽呢。從學生們的眼睛裏,我讀懂了絕大多數學生對我的支持,對班級的精神嚮往;從學生們的眼睛裏,我也讀懂了自己的不足,教我不斷反思自我,擦亮內心的眼睛,追求更樸素的教育理想;從學生們的眼睛裏,我更看到了一份道義與責任,不僅要引領他們讀好書,更要教他們學做人,甚至努力做好他們的心靈導航者……我想說,同學們,你們是老師的眼睛,有了你們,我的前行將不再孤獨;有了你們,我的前行會更有方向;有了你們,我的前行將不再遲疑,有了你們,我的前行會更有動力;有了你們,我會更加幸福,班級會更加溫馨。

反過來,從我的眼睛裏,你們也會看到我的堅持與認真,堅守與踏實,我竭力爲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負責。雖然無法企及理想境界,但做一點是一點,哪怕是做個負責守法的社會小公民也是教育應有的樸素願望。如果能夠讓你每天能夠在晨曦中快樂而來、黃昏下幸福而歸,更是班級的幸運,亦是我的心願。

中學老師隨筆15

也不知怎的一時想起“老調重彈”這個詞語。或許現在這個信息社會更歡迎新鮮的事物或詞彙,好象一說到老問題就讓人頓生枯燥厭惡之感。或許我是個懷舊的人,就拿音樂來說吧,對我這種五音不全,沒有音樂細胞的人來說,只知道有事沒事偶而哼哼,好象心情一下暢快起來。但我卻對老歌情有獨鍾。尤其是一些經典的老歌,如陳百強的《偏偏喜歡你》,齊秦的《大約在冬季》,羅大佑的《戀曲1990》等,每當聽起這些舒緩而沉靜的歌,總讓人回味悠長。雖然流行歌曲也會讓人尤其受青年男女青睞。但“老歌重聽”卻是我不變的心理情結。

聯繫到我們的思維,我覺得求異求新沒有錯,關鍵的是固有的一些“老調”我們是否真正去關注去沉思了。不要一味爲了所謂的求新而玩弄新鮮的詞彙或說法,那樣或許只是吸引人們的一時眼球,時間長了會索然無味甚至被人淡忘。還拿音樂作比方,我們寄希望有更多優美旋律、動聽美好的歌曲誕生,但對於已有的經典老歌名曲我們更要細細品味,不僅陶怡身心而且對音樂的創作都有百益而無一害。再比如,民以食爲天,有的人對西餐格外推崇,似乎吃起西餐,就頗有些西方人的紳士風度了。殊不知,我們的家常大米飯卻是我們生活的根本。現在的小孩子物質生活豐富了,對大米飯更加討厭了,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老調重談”、真正重視嗎?就以吃肯德基來說,現在國人對其特別喜歡,鄉下人帶孩子去市裏總免不了去吃。可我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一次晚上,在繁華的上海中山路,那邊小飯店很少,肚皮餓得咕咕叫了。向來不大喜歡吃肯德基的我領家人進去了。雖然以前也偶而在無錫市裏吃過,但這次吃不同以往,收穫很大。我發現有一家外國人四口子,他們吃完肯德基小心翼翼地用方便袋裝好桌面上所有的殘餘物,直至桌面空無一物才拎着方便袋安心走開。而國人向來(包括我)吃好了抹好嘴皮走人,管它什麼殘餘物。而我想,我們中國向來是禮儀之幫,若是對服務員有一種平等的尊重情懷,我們一樣可以做到。或許也有人說服務員就是做這事來着的,我們犯得着做這事嗎?但如果人人這樣想,沒有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和對公共環境的愛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城市環境乃至心靈環境都可能會受其污染。這樣的話,以禮待人,愛護環境“老調重彈”的事更有必要。

我們的教育經常提“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一切,爲了一切學生”。總讓人感覺冠冕堂皇的背後是急功近利,俗不可耐。更多的所謂成就都建立在犧牲學生成長的基礎上,或許這句有些危言聳聽,但也是實情。按理這樣的“老調重彈”只會讓人作嘔沒有必要了。但我認爲這話本沒有錯,老調重彈也沒有錯,關鍵是在現行的教育考試製度下,一些眼光短淺,自私自利的人做錯了。所以,我們不僅要老調重彈,而且要慎重地彈,細細地彈,真正彈出爲學生成長奠基的教育之曲。還有新課程以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理念一直在提,大會小會在說,長文短文在寫,有人說老調重彈有必要嗎?我覺得仍有必要,關鍵的是我們思維不要僅僅侷限於字面意思,其背後折射出的思想和理念有多少真正在課堂教學中踐行起來?所以,這樣的老調也要重彈,不僅要彈,還要彈到實處,拔動學生心靈的弦上,這樣課堂纔會真正成爲富有生命力的樂園。還有,我們常聽到的情境式教育、探究式教育,我們也要去細細地老調重彈一番,只有真正深入思考進去,纔會挖掘更多新鮮的東西,而不會只注重公開課上教育方法、手段層出不窮,家常課上教師“滿堂灌”,“一言談”,“獨角戲”風光依舊在。還有我們現在很流行的“人文”理念,這些現在看來都老調重談了,但真正關注人的生命成長,關注文化成長的又有多少實際行動呢?

老調重談,老生常談,要舉的事例枚不勝舉,但我想說的是新調我們要追求,老調卻不能不彈,而且更要用心彈好。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神,可供重彈的太多太多,當然筆者自身也需要在這方面去彈弄一番。如果我們眼光只向前向上向外,而不適時地向後向下向內,那麼我們的一些文化老調會逐漸被人淡忘,直至可能會湮沒在人類文化的長河中。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