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知識 > 鄭氏的祖籍在哪裏

鄭氏的祖籍在哪裏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氏的祖籍在哪裏,鄭姓爲中文姓氏之一,它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對於鄭氏的起源,相信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下面來看看鄭氏的祖籍在哪裏。

鄭氏的祖籍在哪裏1

鄭姓主要發源於今河南中部一帶

一、尋根溯祖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鄭(陝西省華縣東,居棫林,徙拾),史稱鄭桓公。鄭國公元前769年東遷新鄭,於公元前375年爲韓國所佔據,鄭人奔於陳、宋間,以原國名爲氏,就得鄭氏。

二、遷徙分佈 鄭氏最早的發源地在河南東部及山東、安徽等地間。秦時,19世孫鄭襲遷司州河南洛陽。27世孫鄭其舉族遷回滎陽(位於開封城東開封縣朱仙鎮古城村)。秦漢以後,鄭姓已遷入鄰近地區,主要以今山東、安徽、陝西、山西等境爲其分佈的主要地區。其後29世孫鄭賓居山東高密。31世孫鄭衆之子安世遷居咸陽。

因漢武帝令"強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孫南遷至浙江會稽山陰。鄭姓大舉南遷始於"永嘉之亂"之時。西晉永嘉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爲鄭姓。唐初,河南鄭氏又有隨陳政、陳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鄭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明清之際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閩的。

鄭氏的祖籍在哪裏
  

鄭氏移居臺灣,始於鄭成功;播遷至海外,始於清,現分佈於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

三、郡望堂號 【堂號】 "博經堂":東漢鄭玄,博覽羣經,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爲師。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 "安遠堂":漢宣帝時,鄭吉爲侍郎,那時外侮屢屢來犯,鄭吉打敗了車師,使日逐投降。於是皇帝提他當司馬。爲了西方國境的.安全,又派他爲西域都護,封安遠侯。

【郡望】 滎陽郡:三國時置郡。 洛陽:我國古都之一。漢、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漢城西18裏。 高密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高密。相當今山東高密一帶。

雍州:東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 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宛縣。

四、家乘譜牒 江蘇:鄭氏宗譜一卷、雲陽鄭氏宗譜二十卷、扶風鄭氏宗譜四卷、蘭陵鄭氏宗譜三十卷、東山鄭氏世譜八卷首一卷、蕭山鄭氏宗譜十二卷

浙江:鎮北龍山鄭氏宗譜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視重修宗譜二十四卷、慈溪灌東鄭氏宗譜十卷、蘭溪鄭氏宗譜十九卷 安徽:峯陽鄭氏家譜不分卷、祁門奇峯鄭氏本宗譜四卷、鄭氏宗譜十三卷、桐城鄭氏宗譜、桐西鄭氏宗譜、禮儀堂鄭氏

鄭氏的祖籍在哪裏2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今天我們說說鄭姓,鄭氏尋根,開封不可不說,開封之與鄭氏,千絲萬縷總相關,鄭氏之於開封,故土難忘是家園。

在開封市祥符區朱仙鎮東南三公里的古城村,有一處綠樹掩映的土丘分外突出,土崗上層疊的夯土層上,隨處可見古陶碎片,這裏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啓封故城。春秋時期,古城村一帶是鄭國的'東北邊陲,出於戰略上的考慮,鄭莊公在這一帶屯兵築城,定名爲‘啓封’,取“啓拓封疆”的意思。

鄭國是千乘之國,總體軍事實力較強,楚國和晉國一直想滅掉鄭國,但一直未能如願。後來,在內憂外患下鄭國逐漸衰落,最終被韓國所滅。

鄭氏的祖籍在哪裏 第2張
  

西漢景帝時,因避景帝劉啓的名諱,改啓爲開,是爲“開封”,這便是現在“開封”一名的由來。1984年,考古人員曾在啓封故城一村民家徵集到一方北魏墓誌磚,其銘文對於確定故城遺址爲啓封城和西門的位置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同時,也確定了故城外西側爲滎陽鄭氏家族墓地。

這塊墓誌磚的發現,印證了啓封就是滎陽鄭氏的發祥地,這裏就是鄭氏祖根的所在。鄭姓除了這一支,還有少數民族改姓等來源。

先秦時期,鄭姓主要分佈於陝西、河南、山東等地。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動亂較多,包括鄭姓在內的中原人口向南徒遷。到了唐朝末年,大批鄭姓人口定居於福建,鄭姓的中心開始在東南沿海形成。

歷史上,鄭姓名人衆多,像是鄭板橋、鄭成功等。據統計,鄭姓當代大約有936萬人,主要分佈在浙江、福建和臺灣等地。

鄭氏的祖籍在哪裏3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鄭國,屬於以國名爲氏。

鄭氏遠祖爲鄭桓公,得姓始祖是鄭魯。

相傳黃帝之後,后稷承襲姬姓,傳十五世孫周武王滅商建周,稱西周。周厲王最小的兒子叫友,同周宣王是同父異母兄弟,周宣王在位二十二年後,即公元前806年將姬友封在鄭(今陝西華縣),稱鄭桓公。周幽王時鄭桓公出任周朝司徒,他見周幽王無道,諸侯強大,王權旁落,預感將有變亂,便把財產、部族遷移到位於河南中部虢、鄶兩國之間。

鄭桓公之子鄭武公姬滑突繼位後,乘護送周平王姬宜臼東遷洛陽之機,於公元前767年和公元前769年相繼佔領東虢、鄶兩國的土地,在新鄭一帶建立鄭國。鄭國共傳十四代、二十三君、四百三十一年,公元前375年爲韓國所滅。鄭氏公卿宗族紛紛外遷,鄭桓公姬友的十五世孫姬魯遷居陳(今河南淮陽一帶)、宋(今河南商丘一帶)之間,以國名爲氏,稱鄭氏。

鄭康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75年)韓哀侯對鄭國發動最後一次進攻,殺掉國君,兼併領土,建都於新鄭(今河南新鄭),歷時四百三十一年十四世二十三君的鄭國遂亡。

鄭國被韓國兼併之後,鄭幽公之子公子魯率鄭國部分宗室人員、軍隊、民衆倉皇出走,在陳、宋之間(今河南淮陽、商丘一帶)擁公子魯爲首領,襲“南里君”,此後就以國爲姓,表達對祖宗的紀念,自此鄭氏開始出現。這標誌着鄭氏時代的開始,但並不是說只有隨魯公外逃的鄭國公族才姓鄭。

鄭氏的祖籍在哪裏 第3張
  

由於種種原因滯留故里的鄭國宗室人員,雖成了韓國臣民,他們也都以國爲姓,曾參加開鑿滎澤(今河南鄭州)、圃田澤(今河南中牟圃田鄉)的`大渠。在這些水利工程中,鍛煉出一位有名的水利專家鄭國。鄭國後來被韓王派往秦國遊說修渠,以消耗秦國國力,使其無力東征。

秦國沒有看破其目的,接受了鄭國的建議,徵調大量民工,由鄭國主持修渠,鄭國以此爲韓國延長了數年之命,也爲秦國立下萬世之功。渠成之後,關中一片沃野,無凶年,秦國因之成爲富庶之邦,隨之兼併諸侯,統一全國。秦國爲了感激鄭國修渠功勞,把這條渠命名爲“鄭國渠”。

還有一支是鄭國東遷後,留在原址(今陝西華縣)的一些鄭國宗室人員,在戎狄入侵時,逃到今漢中地區建“南鄭”,後來成爲秦國的南鄭縣,其宗室子孫,亦以鄭爲姓,散居四川、陝西各地,秦軍將領鄭安平就是這一支的代表人物。

另外,在今山東費縣城東,有一支最早的鄭氏,這是鄭國建立初期,周王室將魯國境內祭泰山用的枋邑交給鄭國管理,鄭莊公時期,鄭國和魯國將枋、許作了交換,鄭國只留下“邴”(今山東費縣)的地方,作爲祭泰山沐浴更衣的地方,並有宗室人員駐守,鄭國滅亡後,也以國爲姓,成了山東早期的鄭氏。

源流二

源於地名,出自古褒國附庸之邑南鄭,屬於以居邑名稱爲氏。

南鄭,是西周王室卿士周桓公的封地。

西鄭傳至周惠公,他封自己的小兒子姬根於鞏(今河南鞏縣)以奉王號,號東周惠公。周顯王姬扁二年(公元前367年),周惠公去世,其少子在東部爭立,而趙國君主趙敬侯、韓國君主韓哀侯分別用武力加以支持,周公國遂分裂成西周、東周兩個小國,東周君主就是姬根,在趙、韓兩國支持下與周顯王分庭抗禮。

在秦莊襄王贏子楚元年(公元前249年),東周公國被秦國所滅,其王族後代以及部分國民也遷逃至南鄭,亦以邑名爲姓氏,稱鄭氏,與前鄭氏實際上還是同宗同源。

源流三

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後,子奠也稱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名,爲商朝一方國。

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子姓鄭國也隨之滅亡,周人遷子姓鄭人到渭水上游,約在今陝西寶雞附近。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