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健康養生 > 中醫健康養生的前提

中醫健康養生的前提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健康養生的前提,中醫養生方法有千百種,但核心其實就是看似簡單的幾句話,而具體的養生方法只是爲了到達“羅馬”的條條大路。只有把握住了最終目標,我們所做的養生保健或是針藥治療,纔是在向着正確的方向努力,以下是中醫健康養生的前提。

中醫健康養生的前提1

個人認爲,之所以睡覺是養生的第一要素,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了。

首先來說,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能夠讓自己在第二天的學習和工作中有充足的精力,能夠保證自己有一個良好的狀態

睡眠不足的話,第二天會導致我們無精打采,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狀態,造成學習和工作效率低下,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不可取的`。

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晚上11點之後,是一個讓自己身體很好排毒的過程,如果說在這個時間段,我們還是在熬夜,沒有入睡的話

中醫健康養生的前提
  

那麼毫無疑問會加重身體,特別是內臟的負擔,不利於自己的健康,而且熬夜的話也會導致我們第二天出現精神萎靡不振,神經衰弱等方面的問題。

還有一個原因,在如果我們長期睡眠不足的話,也會讓我們處於一種比較焦慮的狀態之中,而充足的睡眠時間能夠緩解我們的這種焦慮

能夠讓我們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放鬆。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重睡眠時間的保證,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有質量了。

中醫健康養生的前提2

中醫養生原則

一、外避邪氣

《內經》首先提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作爲健康長壽不可缺少的條件。張景嶽稱爲“治外之道”。因人要依靠自然界才能生存,故而養生活動要求隨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規律進行。

二、內養正氣

《內經》提出“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張景嶽稱爲“治內之道”,即精神修養。其突出保養真氣的原則,重視精神情志的調攝,故養神即養心。

心神健旺,則五臟六腑及所有的組織、器官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身體才能健康,壽限才能綿長。

否則的話,六神定無主,臟腑處於一種混沌狀態,自然命懸一線。後世據此發明了許多健身術,如五禽戲、太極拳、氣功等,都是通過自我鍛鍊,內養正氣來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三、節制飲食

《內經》提出“食飲有節”。“節”即有節制、適量爲宜。不加節制,就會導致疾病。

《素問》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當飲食以倍量增加或暴飲暴食,就會發生腹脹、嘔惡等消化道疾病。有節,就是要節制,不要完全放縱自己的食慾。

中醫健康養生的前提 第2張
  

四、勞逸結合

《內經》提出“不妄作勞”;晉代葛洪亦認爲“養生以不傷爲本”。運動要量力而行,勞逸結合。不宜長時間勞動、運動,否則會逐漸降低工作能力,使動作不協調,甚至會引起外傷骨折,嚴重者可導致猝死。不妄,則強調對客觀的尊重,也表明自我控制的能力。

所以,《易傳·彖》雲:“無妄,剛自外來,而爲主於內。”人只有充分勞作,才能獲得健康的'心身。但這種勞作也是要有自我節制的,需要進行自我控制。勞作的時候,要讓人體運動系統興奮,而不是疲倦。

五、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中國古代養生學的重要範疇,是強身延年的重要途徑。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作息有時間、活動有節、勞逸適度及順應天時等環節。

也就是要按照正常範圍、限度來安排起居。如果超越了這樣的限度,如過度休閒、過度懶惰,都可能導致肌肉鬆弛甚至身懶體乏;如果過度緊張、興奮,則可能導致失眠,甚至出現精神障礙。

中醫健康養生的前提3

一、什麼是真正的養生?

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養生是鍛鍊身體養筋骨嗎?還是吃飽吃好養形態?什麼是真正的養生?“善養生者,上養神智

中養形態、下養筋骨。”也就是說,真正的養生,不單單養身,更要滋養我們的心神,榮養我們的心智,是要涵養我們的生命,是要性命雙修,身心俱康。

二、如何養生?

(一)順應自然,天人合一

當下的的社會緊張忙碌,壓力很大,無暇顧及自己的情志與健康。往往當一個人功成名就之時,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那麼,如何滋養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讓自己達到養生的最高境界呢?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既規律,規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時空下的規律不是永恆不變的。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幾度,而南方還是溫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這個大規律,這種大規律是無始無終小至精微,大到無窮。你看不見她,但是你又無時無刻的在體驗着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寒來暑往……

中醫健康養生的前提 第3張
  

養生能懂得順其自然,也就是真正開始接近了天地萬物。才能夠,天人合一。

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獨到之處。而每個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來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靈感。當人體的小宇宙,與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無偏差的時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現在的大衆養生,還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礎上:認爲吃的健康一點,運動合理一點,就能夠健康一點。生活質量也就隨之提高一點。但還沒有人提出活的長久一點,活的自在一點的觀念。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謂限度,是指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中醫學稱之爲“天年”。那麼,究竟人應該活到多少歲數呢?

《黃帝內經》認爲是一百歲,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裏說:“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禮記》稱百歲爲“期頤”。《尚書》又提出“一曰壽,百二十歲也”,即活到120歲,才能叫做活到了應該活到的歲數。

大哲學家王充提出:“百歲之壽,蓋人年之正數也。猶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晉代著名養生家嵇康認爲,“上壽可達百二十,古今所同”。

據上所述,人的壽命應該是100-120歲左右。但社會的現實告訴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達不到自然壽命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