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孩子叛逆能送勞教所嗎

孩子叛逆能送勞教所嗎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叛逆能送勞教所嗎,好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家庭的努力,孩子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xiam 爲大家分享孩子叛逆能送勞教所嗎。

孩子叛逆能送勞教所嗎1

初中生特別叛逆家長管不了怎麼辦?

一、共情:你是說孩子做什麼事都不堅持,做一做就放棄了,這讓你很着急,而且孩子還不聽你說,你擔心他以後養成做事沒有毅力的壞習慣,是這樣的嗎?

二、具體化:你可以具體講講他是做哪些事的時候最不能堅持呢?

孩子叛逆能送勞教所嗎

三、探討問題成因,並具體分析:

1、有可能不能堅持的事是孩子不喜歡的事,是因爲家長或老師要求才去做。

解決:理解孩子,成人對自己不喜歡的事堅持起來也很難。儘量幫助孩子在必須做的事情中找到樂趣。儘量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自己選擇的事比較容易能堅持。

2、可以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說出不能堅持的原因。溝通過程父母儘量用啓發式問句,對孩子都說的任何原因都不批評,指責。先傾聽,儘量讓孩子多說。找到原因後,再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3、對孩子不能堅持的事,父母可以很認真地和孩子談一次話,對孩子說出父母真實的感受,例如:媽媽聽到你說你又不想去上國學班的課了,媽媽很着急,因爲我認爲一個人做事情有毅力很重要,否則一事無成,所以,媽媽想和你一起聊聊,看看是什麼原因你不想去上,看媽媽能幫到你嗎?

如果以上方法試了都沒用,能送孩子去勞教所嗎?

毋庸置疑,這肯定是不行的。

勞教所,亦稱勞動教養所、勞動教養管理所。指對違犯法紀而不宜追究刑事責任的有勞動能力的人決定勞動教養,實行強制性教育改造的處所和機關,是改造犯人、造就新人的特殊學校,也是特殊事業單位,未滿16歲的少年不能進。

孩子叛逆能送勞教所嗎2

孩子厭學叛逆,首先要分析原因,纔可以有的放矢、對症治療。是家長忙於工作,對孩子的內心缺乏正確的引導;還是對孩子過於重視滿足物質需要,太過驕縱所致。當孩子厭學時,家長應注意以下四點:

1.不要將怒氣發泄到孩子身上

盲目地訓斥、打罵只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桀驁不馴,更加叛逆。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家長應該用平等和藹的態度教導孩子,尊重孩子,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2.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情感激勵法、自我發現法、討論辨析法、實踐操作法等都能使孩子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當學習不再枯燥無味,孩子自然會產生求知慾。

孩子叛逆能送勞教所嗎 第2張

3.用欣賞的眼光看帶孩子

如果家長能在學習上鼓勵孩子,而不是打擊和排斥的話,孩子的自信就會提高,接受和認可能促進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

4.以良好的心態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

不要逼迫孩子學習,要毫無怨言地親自耐心地幫助他,千萬不能認爲學習是老師一個人負責的事情,和家長無關。

家長要求低一點,孩子才容易達成。容易收穫讚許,關注和需要等正面的體驗,這利於改變孩子厭學的情緒。

如果孩子是因爲學習吃力而產生厭學情緒,那麼要多一些學習方法的'指導,學得輕鬆有進步,孩子就漸漸遠離了厭學。

學習成績只是衡量是否學到知識的一個形式,家長不要過分的看重學習成績。

學習過程是最重要的,學習過程的體驗是很豐富的,有成功,有失敗,有困難就去克服,面對這個過程才能遠離厭學。在我孩子初三時,他經常不讀書,他記憶力經常不好,背誦走神,各科的學習成績都很差。就下了一個提升智慧的“尼古拉特斯拉訓練”,學習後,情況纔開始改變。我孩子的記憶力和注意力提高了,孩子各科的考試成績也開始提高。相信我的經歷應該能給你帶來啓發,願你也能成功,加油!

孩子叛逆能送勞教所嗎3

1、父母看到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對孩子大吼大叫

有的孩子在學校學習非常吃力,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回家後父母不管不問,看到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開始教訓一番。這樣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批評,回家又受到家長的指責,讓孩子感覺學習很痛苦,那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會產生厭學傾向了。

當孩子是這樣的原因引起叛逆厭學的話,那家長就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給孩子幫助。

孩子叛逆能送勞教所嗎 第3張

2、孩子不喜歡這個老師而產生對這個學科厭學

家家老師曾經指導過一個家長,父母說孩子剛開始成績很好,後來有一次因爲作業沒有寫完,被老師批評了,孩子逐漸的就對這一個學科產生了厭學的傾向。

那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厭學原因,那父母就需要引導孩子,人都會犯錯誤的,不能因爲老師的一次批評而自暴自棄,鼓勵孩子再接再厲,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3、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不好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不好,是引起孩子厭學的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往往這類父母總是喜歡控制孩子,讓孩子聽話。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