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特點

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特點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特點,寶寶出生後,所有的本來都是一點一點學會的,而且是到了一定的階段纔可以學會的。就如寶寶7個月開始長牙,10個月開始站立等,以下認識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特點。

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特點1

1、感知覺運動階段(0~2歲)。這時的孩子僅僅通過感覺來建立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他感知到的就認爲存在。

2、前運算階段(2~7歲)。這時孩子還沒有建立真正的邏輯運算能力,只能學會初步的形而上學認知,所以往往顯出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

3、具體運算階段(7~12歲)。這時孩子開始建立具體的邏輯思維能力,開始學會理性地分析事物。

4、形式運算階段(12歲以上)。這時的孩子開始學會抽象的運算,不需要實物也能作邏輯思考,學習進入成年人的思維模式。

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特點

形式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發生的四種變化

1、能夠進行假設—演繹推理:首先對事物提出一些假設,然後從假設推演出某些邏輯結論。

2、能夠進行命題邏輯思維:能夠在擺脫實際內容的情況下,對一系列推理的正確性進行評價,在不受命題性質束縛的情況下建立前提與結論間的邏輯聯繫。

3、能夠在頭腦中把形式和內容完全分開:他們的認識能超越於現實本身,無需具體事物作爲中介,把握抽象概念,進行形式推理。

4、能夠形成兩種形式運算的認知結構:一是組合系統;二是四羣運算。兒童到了這個階段,已經能夠用這些結構形式來解決各種邏輯問題,表明他們的思維已經接近或基本達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以上分享了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特點。兒童認知發展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這方面已經有專家做了詳細的總結。其實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出,孩子的發展都是一點一點成熟的,沒有出現過跳躍式發展,及時是比較聰明的孩子,也只是發展的早一些而已。

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特點2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左右)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兒童藉助這種圖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爲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爲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瞭解的問題解決者。

2.前運算階段(2~6、7歲)

這個時期,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爲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以憑藉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

皮亞傑指出前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的特點。

(1)泛靈論。兒童無法區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識動機、意向推廣到無生命的事物上。

(2)自我中心主義。兒童缺乏觀點採擇能力,只從自己的觀點看待世界,難以認識他人的觀點。皮亞傑用“三山實驗”說明兒童認知的自我中心傾向。

(3)不能理順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通過要求兒童考察整體和部分的關係的研究發現,兒童能把握整體,也能分辨兩個不同的類別。但是,當要求他們同時考慮整體和整體的兩個組成部分的關係時,兒童多半給出錯誤的答案。這說明他們的思維受眼前的顯著知覺特徵的侷限,而意識不到整體和部分的關係。皮亞傑稱之爲缺乏層級類概念(類包含關係)。

(4)思維的不可逆性。思維的可逆性是指在頭腦中進行的思維運算活動。思維的可逆活動有兩種,一種是反演可逆性,認識到改變了的形狀或方位還可以改變回原狀或原位。如把膠泥球變成香腸形狀,幼兒會認爲,香腸變大,大於球狀了,卻認識不到香腸再變回球狀,兩者就一般大了。另一種是互反可逆性,即兩個運算互爲逆運算,如A=B,則反運算爲B=A;A>B,則反運算爲B

(5)缺乏守恆。守恆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質特徵,所掌握的概念並不因某些非本質特徵的改變而改變。前運算階段的兒童認識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徵發生某些改變時,其本質特徵並不發生變化。不能守恆是前運算階段兒童的重要特徵。

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特點 第2張

3.具體運算階段(6、7歲~11、12歲)

在本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爲運算圖式。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具有守恆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亞傑認爲,該時期的心理操作着眼於抽象概念,屬於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

4.形式運算階段(11、12歲及以後)

這個時期,兒童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推理水平。形式運算階段的思維特點如下:

(1)思維形式擺脫思維內容。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能夠擺脫現實的影響,關注假設性命題,可以對假言命題作出邏輯的和富有創造性的反映。

(2)進行假設——演繹推理。假設——演繹推理是先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再系統地評價和判斷正確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設——演繹的方法分爲兩步,首先提出假設,提出各種可能性;然後進行演繹,尋求可能性中的現實性,尋找正確答案。

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特點3

1、 感知運動階段(0-2歲)

感知運動階段的認知活動主要是通過探索感知覺和動作之間的.關係來獲得動作經驗,

這一階段的標誌是兒童在9-12個月逐漸獲得了客體永恆性,即當某一客體從兒童視野消失時,兒童知道客體並非不存在,在此之前,兒童往往認爲不在眼前的客體不存在,並且不再去尋找。客體永恆性是更高層次認知活動的基礎,表明兒童開始在在頭腦中用符號來表徵事物,但還不能用言語和抽像符號爲事物命名。

2、前運算階段(2-7歲)

進入前運算階段,兒童能運用表象和符號思維,即兒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徵其他事物來描述外部世界。但這一階段的兒童還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思維中形成了守恆概念,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麪積的守恆概念。守恆概念的出現是具體運算階段兒童的主要特徵。

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特點 第3張

4、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後)

形式運算階段兒童的思維已超越了對具體可感知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鐘擺實驗”兒童能夠獨自完成“鐘擺實驗”則表明他的認知發展水平已處在形式運算階段。

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性和靈活性。本階段的兒童不僅具備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維,而且還具備了補償性的可逆思維,本階段的兒童不再恪守規則,反而常常由於規則與事實的不符而違反規則。

擴展資料:

兒童心理學一般以個體從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歲)心理的發生和發展爲研究對象。在西方文獻中,兒童心理學與“兒童發展”,以及狹義的“發展心理學”在意義和範圍上基本相同。兒童心理學著作有按年齡階段如新生兒期、嬰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體系,這是大多數兒童心理學著作採取的體系;有按心理過程排列的體系,如感知覺發展、記憶發展、思維發展、注意發展、語言發展等;也有將上述兩種排列混合編制的體系。

在西方,兒童心理學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以後的一些人文主義教育家,如誇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等人的工作。他們提出尊重兒童、瞭解兒童的新教育思想,爲兒童心理學的產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礎。

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直接推動了兒童發展的研究。達爾文根據長期觀察自己孩子的心理髮展的記錄而寫的《一個嬰兒的傳略》一書是兒童心理學早期專題研究成果之一,它對推動兒童心理的傳記法(或日記法)研究有重要影響。

科學的兒童心理學產生於19世紀後半期。德國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普萊爾是兒童心理學的真正創始人。他對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到3歲每天進行系統觀察,有時也進行一些實驗性的觀察,最後把這些觀察記錄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兒童心理》,於1882年出版,被公認爲第一部科學的、系統的兒童心理學著作。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