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知識 > 黃梅戲有多少年曆史了

黃梅戲有多少年曆史了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梅戲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黃梅戲有多少年曆史了1

黃梅戲是中國流行於江西省的一種民間劇種,被譽爲中國民間戲劇的“四大名著”之一,擁有300多年曆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梅戲的發源地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一百多年前的江西婺源詹家鄉,那裏的詹家鄉口頭傳統的“江家大周”是發源於當時羣衆自發獨立創作出來的,當時以民歌爲基礎創作出了一些戲劇形式的表演,而這些口頭傳統的表演在江西、福建兩省形成了一種新的表演劇種,即黃梅戲。

黃梅戲有着鮮明的民間特色,以民歌爲基礎,融貫傳統古典文獻,從而體現了江西大江南北特有風土人情文化價值觀,構成了活潑通俗的'流行承傳文化,口耳傳益久綿,朝夕融文化、蘊含傳統情懷。

黃梅戲有多少年曆史了
  

黃梅戲獨特的藝術特色使它的影響深遠而廣泛,至今仍被傳承着,同時在黃梅戲的發源地江西婺源鄉詹家鄉出現了黃梅戲館,今天江西黃梅戲在世界舞臺上還是中國民歌文化精品

黃梅戲有多少年曆史了2

黃梅戲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了,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黃梅形成的民間小戲,當時當時還只是發展萌芽階段,此後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桐城市和安慶市交匯處,被稱爲“懷腔”,這就是現在黃梅戲的前身。

黃梅戲的歷史有多久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和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爲“中國五大戲曲劇種”,在我國湖北、江西、福建、江蘇、港臺等地都有專業或者業餘的表演團體,在民間廣受歡迎。

黃梅戲的唱腔以純樸流暢,抒情、明快爲主,表現力豐富,表演自然質樸,貼近現實生活,其名句《天仙配》在全國各地都耳熟能詳,在海外也能聽到不少的讚美之聲。

黃梅戲有多少年曆史了 第2張
  

黃梅戲的發展

黃梅戲在清朝的`時候的到了較快的發展。清末時湖北省黃梅縣一帶的採茶調傳入了安徽省懷寧縣,又和當地的民間藝術詳結合,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慢慢的發展成爲了一個新的戲劇劇種,在當時被稱爲“懷腔”,後來又借鑑吸收了青陽腔和徽調音樂、表演、劇目等,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以“黃梅戲”的名號揚名四海。

黃梅戲有多少年曆史了3

在黃梅戲的發展、演化過程中,參考、借鑑了許多其他戲劇的文化元素。在黃梅戲中,我們能看到楚劇、漢劇、採茶戲、京劇的影子,黃梅戲將這些劇種中的精華融會貫通,可謂博百家之長。

糅合了各戲劇特色的黃梅戲,深受民間喜愛,所以,更是成爲了當下流行的戲劇文化之一。

即便是對黃梅戲缺乏瞭解的朋友,大多也聽過《天仙配》、《女駙馬》等經典劇目,甚至,能隨口客串一把票友,唱上幾句經典臺詞。

縱觀黃梅戲的進化過程,可以說是從無到有、由簡到繁,這一過程自然離不開熱衷於黃梅戲的老前輩們的不懈努力。當下的黃梅戲順應時代發展,已成爲貼合當今文化的成熟戲劇。不論是唱腔、方言、伴奏方面,都已不可與百年前同日而語。在表演形式上,我們既可在舞臺上看到黃梅戲,亦能在廣播、影視作品中一睹其風采。

那麼,經久不衰的黃梅戲究竟擁有怎樣的藝術特色呢?今天,我們不妨站在相對專業的角度,對黃梅戲藝術的藝術特色進行剖析。

首先,便是黃梅戲易於被羣衆接受的大衆性。從今時今日古典文化傳播的過程來看,“接地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特質。長久以來,許多古典文化過分追求“登大雅之堂”,以至於脫離了羣衆,變成不食人間煙火般的高雅藝術。

從當代價值的'角度來看,這類難以流傳下去的古典文化無不缺乏大衆性,不夠質樸。黃梅戲之質樸,主要可從兩個方面窺見:

第一個,黃梅戲的演唱者未必具有專業性。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戲劇的表演都需要整個表演團隊來完成,黃梅戲則不然。表演黃梅戲的,可以是沒有學習過樂理知識,甚至連唱腔都不合標準的票友。

我們時常能在民間看到農民、裁縫、紡織工等普通人進行免費演出,他們都是熱衷於民間藝術的愛好者。在演唱之前,這些票友三五成羣湊到一起,在廟會、舞臺甚至是茶餘飯後的小廣場上自發地進行演出。演出完畢後,各回各家,沒有絲毫負擔。

進行非專業演出的表演者,不會以黃梅戲作爲謀生手段,他們對戲劇的喜愛是發自真心的,這種質樸是許多戲劇文化都不曾具備的。

第二個,黃梅戲的表演形式,與民歌類似,極具生活氣息。

從黃梅戲中的襯詞裏我們不難看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脫口而出的方言亦會在唱詞中出現,觀者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生活環境中,而不是在看一出虛構的橋段。

例如《藍橋會》、《打豬草》、《夫妻觀燈》等一些段子,所講述的都是老百姓家長裏短的小事,反映的是普通民衆的衣食住行。或許在一些自詡高雅的藝術家看來,這些內容是瑣碎且無意義的,但普通百姓喜歡的正是這種平易近人的表演形式。

黃梅戲的大衆性究竟體現在哪個方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喜愛黃梅戲的聽衆已突破百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一般來說,戲劇的受衆相對較窄,無法與流行歌曲及電影媲美,只有一定年齡的觀衆纔會對某種傳統戲劇產生興趣,黃梅戲則不然。在各地的戲曲比賽中,既有年過花甲的老者,亦有稚氣未脫的少年,足見黃梅戲是一種老少咸宜的藝術。

從事演職行業的人員都知道,不論自己的基本功多麼紮實,讓觀衆親口評價“好看”或“好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許一些人認爲黃梅戲比較“土”,殊不知這種充滿土氣的大衆化亦在不斷進步。要知道,百年以前的“大衆化”與現今的“大衆化”根本不是一個概念,黃梅戲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是因爲它隨時會根據社會背景進行演變,永遠保持比較寬的受衆面。

黃梅戲有多少年曆史了 第3張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黃梅戲唱腔上的獨特性。

“唱腔”是我國戲劇表演領域對“唱法”的統稱,可以說在每個戲劇藝術形式中“唱腔”都是主體。與樂器伴奏的部分不同,唱腔完全是由人聲構成的。所以,不同的表演者所展現出來的音色截然不同,演唱技巧的高低亦會對唱腔造成影響。

黃梅戲的唱腔可劃分爲主調和花腔兩個部分,此外還可延展出一個小類別“陰司腔”。主調,也叫正腔,在傳統橋段中使用的腔調大多屬於主調。若繼續細化,主調又可分爲平詞、二行、三行、火攻等。所謂平詞,是正本中應用最多的唱法,其腔調莊嚴肅穆,適用於敘述或陳詞。在《天仙配》和《梁祝》中,我們能聽到大量平詞唱法。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