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知識 > 黃梅戲發源地在哪裏

黃梅戲發源地在哪裏

來源:女友組    閱讀: 5.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

黃梅戲發源地在哪裏1

梅戲起源於安徽省安慶市,一代黃梅戲大師嚴鳳英就是安徽省安慶人。黃梅戲與湖北省黃梅縣並無關聯,並且黃梅戲一直用安徽省安慶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於安慶地方黃梅時節採茶歌曲。大部分黃梅戲演員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與安徽方言差異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黃梅縣地名虛構起源歷史以爭奪黃梅戲文化遺產。

黃梅戲最初在湖北並沒有太大知名度,後來湖北看到安慶黃梅戲演員拍攝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出名了,就籌建了湖北的黃梅戲劇院,但都是從安徽請的黃梅戲演員過去教他們唱,第一批就是從安慶請人過去援建。全國唯一的黃梅戲藝術節是在安慶舉辦的“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

黃梅戲是深受羣衆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從孕育、成形、發展、壯大,至今已走過兩百年的時光。但是,對於這一重要的地方戲曲劇種的起源,一直衆說紛紜。最近安徽省專家通過田野考察和資料研究,提出了新說法,認爲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地區。此說推翻了流傳較廣的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的傳統說法。

黃梅戲發源地在哪裏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兩級宣傳部門的支持下,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以《黃梅戲的起源與發展》作爲學術課題,聘請多位多年從事黃梅戲藝術研究的專家學者,對黃梅戲起源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調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過7個月的田野調查,對民歌、時調、鼓書、燈戲、佛道音樂、青陽腔、高腔、彈腔等音樂進行調查和取樣錄製,調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蘇、陝西五個省區,採訪對象達413人,收集民歌3000餘首,錄製音像達900多分鐘。

參與此項調查的安徽黃梅戲研究者王秋貴說,黃梅戲的語言以安慶方言爲基礎,聲腔以安慶民歌爲基調,黃梅戲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黃梅戲誕生之前就已經在安慶地區流行。此次田野調查的一個重要發現是,遠在千里之外的陝西省南部商洛地區,居住着許多清朝康、雍、乾時期從安慶各縣遷過去的移民。

他們早就失去了與家鄉的聯繫,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陸續尋宗認祖。儘管遠隔千里,但他們至今還操持着安慶方言,還傳唱着200多年前從老家帶過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經成爲黃梅戲的聲腔。

比如商南《十二時會姐歌》無論是音樂還是唱詞與安慶的《探姐》如出一轍。此外,商南的《偷情歌》與安慶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難猜》與安慶的《手拉槐樹望郎來》等也存在明顯的對應關係。王秋貴說,這說明黃梅戲的.聲腔不是外來的,而是起源於安慶本地。

據課題組成員介紹,通過調查,他們發現黃梅戲的音樂95%來自安慶地區已經流傳的民歌、花鼓戲、道情、彈詞、高腔和徽調,而安慶地區當時又是民間戲曲的中心,這也佐證了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地區。

此外,課題組通過對安慶方言與黃梅戲音樂的關係進行考察也發現,安慶方言與湖北黃梅方言的平仄關係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課題組在報告中認爲,安慶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語音平緩,很少出現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決定了黃梅戲唱腔的波紋形狀流暢,黃梅戲被觀衆稱道的特色:易懂、易學、易唱,和安慶方言存在因果關係。

黃梅戲發源地在哪裏2

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採茶燈、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一個劇種。它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採茶戲、京劇等衆多劇種的因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

黃梅戲發源地在哪裏 第2張
  

隨着一折《天仙配》唱紅大江南北,相信每個上了年紀的'朋友都能隨口哼出一句“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上世紀六十年代,黃梅戲火爆全國,聽家裏的老人說,當時村子裏不論是“北京牌”黑白電視還是大頭收音機,放出來的都是黃梅戲。

當時的黃梅戲的熱度有多高?

可以說,這種戲劇文化在當時堪稱最流行的“IP”,連行走在新時代媒體前沿的港臺及東南亞地區,都曾將這種藝術形式翻拍成影視作品。

黃梅戲風靡全國之後,自然引來一衆愛好者探討黃梅戲的起源問題。

在網絡上檢索,頁面上的說法如出一轍,稱:黃梅戲源於湖北省黃梅縣。這種說法的由來,大抵要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湯金城先生在《黃梅戲藝術》這一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湯金城先生指出:黃梅戲出自黃梅縣,所以,就將二者畫了等號。

黃梅戲發源地在哪裏3

一、黃梅戲的歷史流傳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唐代時黃梅縣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清時,黃梅縣戲風更盛。

黃梅戲前身即採茶調、黃梅調等,起源於黃梅縣多雲山區、太白湖畔,形成於清朝道光年間,流傳到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邢繡娘、餘海先等一批前輩藝術家爲黃梅戲的形成、發展作出過傑出貢獻。

黃梅縣地處長江北岸,古代地勢低於江岸,自然災害頻繁,水災尤爲突出。頻繁的災害,迫使黃梅人紛紛學唱戲,以在災年能逃水荒、唱道情、行乞他鄉求生存。這就促使黃梅戲由山區向江湖平原地區發展,並向鄂贛皖毗鄰地區輻射。

黃梅戲發源地在哪裏 第3張
  

從清朝乾隆後期到辛亥革命前後,黃梅縣採茶調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逐漸發展爲一種新的戲曲,當時稱爲懷腔或懷調,即早期的黃梅戲。其後又借鑑吸收青陽腔和徽調元素,以安慶爲中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成爲了安徽主要地方戲曲和全國知名大劇種。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