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生活保健 > 吃素食的禁忌

吃素食的禁忌

來源:女友組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吃素食的禁忌。近年來特別流行吃素,身邊有很多朋友都開始關注“素食”,但是我們平時吃素的時候卻不能盲目的吃素,這樣可能會對身體有危害。爲大家分享吃素食的禁忌。

吃素食的禁忌1

第一、油太多

很多店家因怕客人吃素菜後容易餓,就在煮菜時多加幾滴油。其實吃素後會容易餓的原因,並不是素菜品質不好,而是素菜不會增加腸胃負擔,消化非常快。它不像一般肉類,進入體內,至少要經過四至六個小時(如果是油炒或油炸,甚至要十個小時以上),纔會通過胃,而到達小腸,讓身體處於長時間的勞累。

也因此大部分的年輕人或中年企業家的消化系統都不好。歸究起來有兩個原因:第一他們吃進不易消化的食物;第二他們太少吃主食,也就是說,太少攝取糙米、小米、紅米、地瓜等五榖類的食物。

如果你吃素菜後,經過兩三個小時就通過胃,經過小腸。這表示你身體對這些食物的吸收、排泄、消化都非常順暢,纔會很快就有飽足感,而且很快又有飢餓感,這是你的身體不因攝入的食物而成負擔。

爲了讓顧客不容易感到飢餓,便用了很多含油脂的食物,用油熱炒,素菜經高溫熱炒容易產生致癌物。所以學術機構調查指出,吃素人口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很多。不管植物油或動物油,它們都會導致人體內壞的膽固醇(LDL)增加,及消化系統負擔,這時不但血脂肪和膽固醇會增加,三酸甘油脂也會提高。所以素食第一個錯誤就是用油太多,經常用油熱炒。素菜應該用水煮、清蒸、或川燙、慢燉,才能保存食物的營養。

吃素食的禁忌

第二、蛋白質攝取量太高

蛋白質的基本結構是胺基酸,而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有廿二種,其中有八種被稱爲“必須胺基酸”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須靠攝取食物才能供給。如果蛋白質不足,身體的指甲、頭髮、五臟六腑等器官當然沒法修復。

可是,一旦我們攝取的蛋白質超過身體所需的兩倍以上時,它不但對身體沒幫助,反而造成傷害,而且很容易導致細胞的癌化。

譬如體重60公斤的,一天所需的蛋白質最多是乘以0.6,也就是36 公克就夠了,當然老人、小孩及孕婦的需求量較高,可以乘上0.9左右。

素食者平常大量食用豆類製品,蛋白質攝取已偏高。加以我們又常愛吃大量的豆類再製品,這實在不妥,最好是黃豆、白扁豆、紅豆、綠豆、黑豆...都要食用,這樣營養才均衡。

蛋白質在整個營養攝取中所佔的比例應該是多少呢?大概是10%~15%左右。油脂應保持在10%,要儘可能從食物中攝取,譬如堅果類就含有非常好和豐富的亞麻油酸等非飽和脂肪酸,它不但不會製造壞的膽固醇,還會降低體內壞膽固醇,提高好膽固醇的含量,對身體大有幫助。

第三、素料吃太多

素食料理尤其是素食餐廳,都使用了大量的素料。這些素料要保存三個月、六個月,甚至一年,若沒加入食物添加劑(如色素、安定劑等),怎麼可能保存這麼久,怎麼能增加口感。除此很多素料基本上鈉的含量都偏高。鈉高鉀低,細胞就容易癌化,代謝系統就會出問題,這是值得深思的'。因此我們要慎選素料,不要讓吃下去的素料,因爲添加的人工甘味劑、防腐劑、膨鬆劑,反而造成身體的負擔。

第四、調味料

一般素食餐廳的口味太重,尤其是糖和鹽。多糖影響身體代謝,增加胰臟負擔。血中的膽固醇增加,血濃度也會增加。糖非常可怕,所以有人說它是人體殺手之一也不爲過。

另外,素菜的味道太重,使我們忽略了食物的原味。其實應該推廣原味食物,也就是不要在食物裏額外加鹽,如果一定要加,也是少量就好,至於湯可用昆布來熬湯。如果非加重味道不可,我個人建議用粗鹽。但一定要記住,加少量。

第五、熟食太多

上面提過,構成蛋白質的原料是胺基酸,而人體所需的廿二種,其中八種必須胺基酸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靠外在食物供給。這八種必須胺基酸當中,有兩種只要一遇到高熱就馬上被破壞。

所以我們吃了那麼多熟食,你認爲蛋白質會夠嗎?蛋白質雖多,但裏面的兩種必須胺基酸已完全被破壞。沒有這兩種必須胺基酸,另外的六種也不能形成其它十四種胺基酸被身體所利用,所以我們吃了很多蛋白質,反而形成一種負擔。因此建議大家儘可能把生食比例提高到50%。

生食有足夠的食物酵素,這些酵素可幫助食物分解。

第六、葉菜類太多.根莖類太少

有兩個原因,建議大家在體質調整期儘量減少葉菜類攝取。

第一、一般來說葉菜類的農藥比根莖類多

第二、葉菜類較寒,有使病體更加虛弱之慮

一般素餐廳,葉菜類所佔比例多數大過根莖花果類。或許有人會說:“我都買有機的!”但是目前有機食品的認證單位,還不夠全面。

第七、芽菜太多

芽菜類如苜宿芽和小麥草等是非常好的食物。但我臨牀研究發現,芽菜類並不適合每個人食用。

北方氣候和環境是可食用芽菜。臺灣地處亞熱帶,多數人的體質並不適合吃苜蓿芽或小麥草汁。雖然,苜蓿芽可使體內壞的膽固醇(LDL)下降,但它所含的皁素,能溶解紅血球,妨礙人體利用維他命E。苜蓿芽還含有一種名爲左旋大豆氨基酸(Lcanavanine)的天然有毒成分,會增加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反應,食用愈多,免疫功能失調的現象就越嚴重。它會使免疫系統誤將自己體內的細胞當成抗原,而產生抗體來破壞抗原。其實苜蓿芽早就被證實會誘發紅斑性狼瘡,使紅斑性狼瘡及其它自體免疫疾病惡化。

小麥草汁則較適合溫帶或寒帶的人飲用,熱帶與亞熱帶人並不適合。其他像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和紅豆芽,都是很好的食物,無須獨尊苜蓿芽或小麥草汁。

第八、純淨水

當我們喝的水是所謂的“純淨水”時,我們喝進去的只有水,什麼都沒有。

喝正確的水;喝對的水比喝水還重要。每天要喝3,000c.c.以上的水。早上起牀的那杯1,260c.c.的好水,在未洗臉、未漱口前,逐口慢慢喝下去。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約一週),你不僅身體健康,個性也會變得不緩不急,性情變得非常溫和,不會急躁。而且看人愈看愈順眼。

第九、吃精緻白米白麪

吃糙米。剛開始不太習慣,可把糙米跟白米一半一半混合,再加點紅豆、黃豆、枸杞,或紅棗、蓮子、薏仁一起煮,相信你的家人會特別喜歡。大家可以做實驗,把白米跟糙米一起放到水裏,幾天後你會發現白米臭掉了,而糙米發芽了。爲什麼?因爲糙米有生命,白米沒有。白米的保護層(外面的米糠及裏面的胚芽)都被破壞,所以它的營養逐漸被氧化。

白米失去了保護層,就沒有屏障保護。所以人家說吃飯會胖,就因爲我們吃的是白米,只有熱量,沒有任何營養。白米飯進入體內,會變成很大的負擔——熱量很高,但沒足夠的營養。

既然白米沒足夠營養,爲何商人還要將糙米輾成白米?理由很簡單,因爲白米比較好儲存和運送,虧損降低,儲存時間變長。同樣的,純淨水也是,商人最喜歡賣純淨水。試想,連細菌都沒辦法在純淨水裏面生存,所以用它來養花花死、養魚魚死;人喝下去能不出問題嗎?

第十、未考慮地域和季節問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在這個地方生存發展,這個地方所生產出來的植物、生物,就是我們養生的最好食物。

舉例來說,在臺灣,我發現絕大多數的北部人不適合吃蓮霧,可是南部人就非常適合吃(當然有農藥的就不要吃)。另外馬鈴薯,中部人就很適合吃,南北部的人便不適合吃;地瓜則適合每個地區。再如糙米,不管臺灣南北部,甚至長江以南以北,或美國東西兩岸、偏南偏北,都很適合吃。而燕麥、蕎麥就比較冷的地方纔適合吃;南方溫暖地帶就不適合。但是澳洲人又適合吃,爲什麼?因爲當地盛產這些食物。

可是很多素食者並沒注意這個問題。所以他們吃了很多冷凍食品(都是過季的);吃了很多進口食品(非當地盛產的),還有更多的加工食品。爲什麼很多人吃素,身體卻愈吃愈差,這是一個主要原因。

吃素食的禁忌2

素食有哪些注意事項

1、蛋白質很重要

不管是魚素、蛋奶素、淨素,都需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入量。

對於素食者,豆類和穀物可以搭配一起吃,有助於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

而對於蛋素和蛋奶素的人來說,雞蛋是非常棒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

2、多吃新鮮果蔬

多吃新鮮果蔬,保證的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不過要注意水果中的糖分。

吃素食的禁忌 第2張

3、多吃堅果

比起非素食者,素食者需要吃更多堅果,來補充油脂和微量元素。

4、多吃海藻和菌類

海藻和菌類正是大自然贈予素食者的禮物。

除了鮮美的口感,它們還能帶來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5、必要時,補充複合維生素片

如果飲食上很難做到營養均衡,素食者可以考慮補充複合維生素片。

6、少吃精製植物蛋白

所謂「精製蛋白」,指的是大豆蛋白精製加工品,就是素食者口中的「素肉」。在精加工中,營養會流失,這些「素肉」雖然味美,但不可貪吃哦。

吃素食的禁忌3

素食者如何養肝注意事項

飲水

初春寒冷乾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有利於消化吸收和排除廢物,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少飲酒

初春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有利於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因爲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必傷肝。

飲食平衡

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保持五味不偏;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暴飲暴食或飢飽不勻。

吃素食的禁忌 第3張

心情舒暢

由於肝喜疏惡鬱,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首先要學會制怒,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髮、順調。

適量運動

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的目的。

服飾寬鬆

寬鬆衣帶,披散頭髮,形體得以舒展,氣血不致淤積。肝氣血順暢,身體必然強健。

少吃酸味食物

食酸過多容易引起生髮功能不好,特別是對肝火旺的人不好,任何飲食都要講究對症、適量。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