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來源:女友組    閱讀: 4.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爲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與生活,爲大家分享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1

一、培養幼兒能安靜地進餐,學會使用餐具,進餐時坐姿自然,保持桌面的乾淨,並能夠基本做到不挑食。應該說吃飯對於幼兒來說都很困難,他們喜歡吃的飯菜簡直太少了,這與他們平時吃零食有直接的關係。作爲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幼兒正確的進餐習慣,飯菜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吃或不吃,可以用鼓勵的語言激勵他們:“寶寶真棒,今天吃了這麼多的食物,一定長大個,不生病。”對於寶寶挑食,家長最頭痛了,只要耐心地變換口味給孩子做飯菜,並隨時採取講故事、說兒歌等方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相信一定會有好的效果。

二、培養幼兒能夠主動飲水。這裏所說的“水”指的是白開水。現在,許多家長會給孩子喝很多的果汁飲料,殊不知這對幼兒的身體非常不利。我們提倡讓孩子喝白開水。當然,白開水沒有味道,孩子不喜歡喝,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喝水比賽,看看誰喝得多,告訴孩子,如果喝水喝得多,“水寶寶”便喜歡他,和他做好朋友。

三、培養幼兒主動入廁。很多家長對孩子不放心,擔心孩子自己脫褲子、擦屁股完成不了。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鍛鍊,您不給他機會,孩子永遠成長不了。作爲家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們是很聰明的。在教幼兒擦屁股時,家長可以先示範,然後讓幼兒自己練習,這裏一定要強調孩子從前往後擦。

四、培養幼兒自己穿脫衣服、整理衣服的能力

1、用一些生動形象的兒歌來指導孩子,易於孩子接受。

策略:

①和孩子一起穿衣服。通常孩子都喜歡模仿大人的樣子,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穿衣服,不僅可以使孩子學到正確的穿戴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學到對付繁忙生活的經驗。

②尋找適當的時間練習。早晨時間短促,並不是訓練的好時機,所以家長可以在休息天的白天找個清閒的時候,讓孩子邊念兒歌,邊練習。

③在家中建立獎勵機制,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溫馨提示:

①衣服:爲寶寶準備直接套頭就能穿的、較寬鬆的或是V領的、肩上扣扣子的衣服。

②褲子:寶寶穿的褲子宜較寬鬆,褲頭不應太緊的。緊身褲或是揹帶褲在幼兒活動時會有諸多不便。

③鞋子:寶寶的鞋子最好是用魔術貼由裏往外拉過來一貼即可的,不需要穿過任何的小洞洞。

自己穿脫衣服並整理好一開始對小孩的幼兒來說是一件難事,但是通過家長和老師不斷地示範指導,兒歌引導,很快孩子就能自己穿脫衣服並整理好了。個別能力差的孩子家長只能助他一臂之力,不能包辦代替。

五、培養幼兒正確的洗手習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在遊戲中讓孩子邊聽音樂邊按節奏洗手邊念兒歌:“溼溼手,擦擦皁,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來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兒較快地掌握了正確洗手的方法。

生活中還有其他的生活常規,比如漱口、擦嘴、午睡等等,都需要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細心培養,分解每個動作和細節,做給孩子看。家長要調動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幼兒喜歡的語言讓他們樂於接受。對幼兒常規培養得越早,孩子在入園前掌握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越強,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寶寶的自身能力也會得到充分發展。

溫馨提示:

1、與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統一思想認識,講究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會通過家長會、教室外的《家長之窗》、幼兒的成長檔案等途徑向大家宣傳主題活動的進展情況、每週的活動安排等內容,讓家長能夠了解。

2、請家長爲孩子提供方便,衣裝輕便,便於孩子操作,並在家裏進行同步培養。比如:

3、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一起打掃房間、一起收拾碗筷。父母和孩子一起勞動可以提高孩子的勞動興趣,融洽家庭氣氛,密切親子感情,還能培養孩子的協作精神。與孩子一起勞動時,父母應以身作則,並用自己的熱情來感染孩子,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正確的引導下,通過家長配合,共同努力,相信經過小班一年的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只要放開我們關愛的雙手,給孩子一個鍛鍊的機會!相信孩子,經過磨練他們一定會像一隻只雄鷹展翅翱翔,搏擊長空。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2

一、 小小班工作從這做起。

根據“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則。孩子長到兩三歲,便有了強烈要求“我自己”的獨立願望,我們要因勢利導,開始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和基本習慣。然而現代家庭的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各方面的投資越來越多,卻忽視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對孩子過份寵愛,事事包辦代替,成了孩子獨立性發展的最大障礙。進入幼兒園後,許多幼兒不會獨立進餐,不會自己洗手、擦臉,不會自己解小便,穿脫簡單衣服等。因此幫助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擺在我們老師面前的重要任務。

二、對2-3歲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長過度愛護,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習慣包辦代替,親歷親爲。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心肝寶貝”,在家許多大人圍着他轉,哄他們開心,認爲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許多小朋友吃飯要喂,有些爺爺奶奶爲了哄好孩子一餐飯,要跟着走好多路,或邊餵飯邊讓孩子看電視;幫他們解小便,穿脫衣服,大人認爲這是義不容辭的事。卻不知處處包辦代替,孩子的獨立願望會漸漸消失,養成依賴心理,從而導致發展遲緩。

第二,認爲孩子小、能力差,以後學習也不晚。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來洗,我來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許多家長認爲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現在孩子小,不必急於讓他們自己動手,而且越小越難教,孩子大了,學得也快。因此這樣教養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動手的事,幾乎全由大人包辦,養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發展,與其它小朋友都有明顯的差距。

第三,怕麻煩,嫌孩子動作慢,或吃得髒

由於小朋友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協調還不夠。讓孩子自己吃飯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長嫌髒,認爲還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乾淨,還弄溼了衣服,家長後悔沒幫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耽誤了上班時間……。所以許多家長認爲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節省時間,減少避免麻煩。其實,家長這種拒絕孩子動手做,包辦代替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礙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展。

三、培養2-3歲幼兒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2-3歲是生長髮育的關鍵期,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幼兒的學習參與、訓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於他們動作的發展。2-3歲的幼兒又是能力培養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將使其終身受益。因此結合2-3 歲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必需明確:

(一) 培養2-3歲幼兒的自理能力是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需要。

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置身到一個新的天地,擴大了生活圈,新的環境,好玩的玩具,強烈地吸引着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喜歡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但不會洗手,不會吃飯,不會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問題,使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2張

(二)培養2-3歲幼兒的自理能力促進了幼兒的大小肌肉羣和動作協調性的發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2-3歲幼兒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將促進孩子的大小肌肉羣的發展,和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如吃飯,幼兒不僅學會手餵飯的動作技能,還發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及手眼協調性。所以孩子每學一項動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羣、動作協調性也將得到相應的發展。

(三)培養2-3歲幼兒自理能力有助於培養孩子成獨立自信,不依賴成人的性格。

2-3歲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學會獨立用勺吃飯,拿杯子喝水,會洗手,會穿脫簡單的衣褲等,然而剛開始時孩子不會穿衣服,袖子伸不進,鈕釦扣不好,在家裏都由成人幫助。上幼兒園該自己學着穿了,鈕釦洞對不齊,硬是對上一遍,二遍,直到對齊,褲子拉不上,硬是哎喲,哎喲用力拉,直到穿上爲止。在孩子學習自理能力技能過程中,老師給予適當的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這種堅強、獨立、自信,正是適應未來社會的高素質人才的良好個性品質。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養與家長工作聯繫起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做好小朋友的培養和訓練,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爲此,我們把每月的培養目標,寫在家園聯繫櫥裏,交待內容,讓家長了解。同時請家長爲孩子提供方便,衣裝輕便,便於孩子操作,並要求家長在家裏進行同步培養。召開家長座談會,向家長宣傳孩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談談培養方法和孩子們的進步等,並傳授一些教學技巧,我們還特地爲每個孩子設計了一個漂亮的小鳥,小鳥中有孩子的照片,當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達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時,即在他的小鳥上貼上相應的顏色的羽毛,比比誰的小鳥最漂亮。這樣即注重了孩子的個體差異,又爲孩子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家長對孩子的發展情況一目瞭然,並能督促家長積極地與老師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不少家長說:“孩子入園後,獨立意識強了,許多事情都願意自己動手做,老師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敢自理能力。”

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陳鶴琴先生十分重視小兒的習慣的培養,認爲“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罪。”培養幼兒的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爲其一生奠定基礎。小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既有階段性,又有連續性。如何使2-3歲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還需繼續研究,從而更好地完成託班幼兒的保持任務。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3

一、在幼兒園系統的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的獨立性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也獲得自身的發展。記得一個教育學家的一句話:“我看過了,我忘記了;我聽過了,我記不清了;我做過了,我就記住了”這充分說明了動手對幼兒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獨立性中一定要重視“做”的過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讓幼兒爲家庭做一些小事等,提供鍛鍊他們獨立性的機會。兒童自身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應尊重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幼兒進行能力的培養。

1、利用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須重視生活活動中的培養。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採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導形式,盡多的採用了示範、榜樣教育等形式,讓孩子在自己觀察學習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2、利用學習活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一些適當內容的學習活動,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例如利用故事中人物的活動誘導幼兒懂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3、利用遊戲活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寓教於玩、寓教於樂,通過遊戲使幼兒自己組織並展開遊戲,在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幼兒遊戲既是幼兒認知、個性、情緒、社會交往能力等發展的途徑、手段,也是幼兒發展的真實寫照。在遊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3張

二、家園攜手,發揮家庭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優勢

“家庭是孩子永遠眷戀且不停課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老師永不卸任的”。中國的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年紀小,事情做不好,什麼也不讓孩子做。長此以往,孩子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人。被中國科學院勸退回家的碩博連讀生魏永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家長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一切,讓孩子有點生活能力。“ 手是思維的鏡子,是意識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創造者”楊振寧博士說:“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一對孿生兄弟。動手能力強,創新能力就強,動手能力弱,創新能力就弱。幼兒園必須與家庭攜手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1、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幼兒園實施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們必須端正教育觀念,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發展進步。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時,家長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徵和生長髮育規律。(一)是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家長要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就要多關心多鼓勵指導,時間久了,幼兒自然就能自覺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要嚴格要求幼兒。幼兒往往是抓住家長的弱點提出的各種不合理的要求,作爲家長在情緒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爲上要堅持對他們的約束,不能有任何遷就的表示,態度要堅決。(三)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幼兒易於被其他新鮮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幼兒的注意力從不合理的事情上轉移開,以免他們受到錯誤的誘導。(四)是家長要想辦法使幼兒擴大視野,增長見識,幼兒知識多了,就會改變自己過去一些錯誤的做法。

2、在生活中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庭中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就必須重視在生活中的培養。家長對孩子要放手,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做點家務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對於一些孩子不會做的事,家長可以耐心地輔導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會得到發展。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家長要採用正面教育,否則就會傷害幼兒自尊心,從而使教育適得其反。

3、家長要積極配合幼兒園,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家長在家中對幼兒實施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同時,要與幼兒園老師保持溝通,這樣可以瞭解幼兒園的教育進度及幼兒在幼兒園的一些表現等,從而積極配合幼兒園,達到家園同步教育。家長可以擴大幼兒的交際面,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也可以通過立規矩以及讓幼兒參加感興趣的活動來幫助他們學會處理事情的能力。家長對幼兒過於溺愛、嬌慣、放任、遷就;或者對幼兒簡單粗暴,無視幼兒生理、心理的發展;或者無視幼兒的興趣、愛好,對他們一味限制,要求他們絕對服從等等,這些都不利於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4、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與家庭教育方式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資源,應把家庭教育的重點放在家庭教育中資源的創設及合理地使用這些有效的資源上,創設和諧的家庭氛圍,親密親子關係,建立民主、平等、積極向上的家庭精神環境,拓展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以利於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這一科學論斷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可。教育幼兒,培養幼兒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個家長和幼教工作者需要長時期學習和研究的課題,孩子是最生動、最豐富、最精邃的研究對象,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瞭解他們,理解他們,對他們既要有愛心,還需有誠心和耐心和恆心。總之一句話,愛,絕對不能寵;愛,也應有度。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