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15篇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15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8.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是誰幼兒園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15篇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的:

1、通過在遊戲中對人和物的猜想,讓幼兒學會認識人物要從他的特徵開始。

2、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活動過程:

一、規則:

1、由遊戲主持者確定一個物件或一個人,告訴參與者它所屬的範圍,由參與者提問。

2、參與者可以提問關於這件物品或者個人的特徵的問題,但只能以"……是不是……"的句式發問。主持這隻能回答"是"或"不是"。

3、參與者對物或人的直接提問次數不得超過五次,一旦超過了這個限制,則着論的遊戲結束,進入下一輪。

4、猜對者可作爲下一輪遊戲的主持者。

二、老師示範當主持者:"我想到的是一個水果。"(幼兒問特徵)"你問的是它的果肉還是果皮?"……"是的/不是"……(幼兒直接對人或物發問時)不是,已經直接問過一次了(教師要注意提醒幼兒還有幾次可以直接提問的次數,以此培養幼兒養成邏輯思維的習慣。)……猜對了。(以此類推。)

三、兩人或多人一組,分批開展遊戲,老師觀察指導。

注意:

1、遊戲規則闡述時,教師可舉例說明。

2、當幼兒想不出問題時,教師可給於提示,如:物品可以從大小、顏色等方面 發問;人可以從性別、年齡等角度提問。若幼兒還是無法繼續提問,則教師可以直截了當的舉例自問自答一個問題。

3、主持者想到的人貨物要貼近生活的,參與者熟知的。

4、當幼兒遇到阻礙時,教師要對前面發問過的問題進行總結,幫助幼兒簡單的推理思維。

活動反思:

《猜猜我是誰》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這一課是本套教材中線條系列的一部分。教學內容是人物背面頭部寫生,學習線描寫生方法,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觀察,體驗髮型不同所體現出的頭髮的美感,學習背面人物頭部的寫生方法。

它藉助“猜猜我是誰的”娛樂遊戲活動,通過觀察、綜合欣賞、教師演示,學生討論、動手作畫等形勢,本課課題和內容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認真細緻的觀察習慣,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意識,線造型能力以及畫面的組織能力等綜合能力。

教學設計分四個基本環節:遊戲導入,引入課題;探究學習,引導激趣;瞭解基本步驟,大膽作畫;交流感受,欣賞評析。優點有:1、成功的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讓你生掌握如何用線表現人物上半身背面形象。線描畫學生以前接觸過,但畫的不是很多,會用線條概括物象,但線條沒有變化,體現不出線描畫的特點,因此在本課中,我注重線描畫的人物畫的步驟及線條的粗細,疏密,曲直等的引導,通過分析教師作品,瞭解線條的表現規律,學生在自己作品中可以看到豐富的線條的變化,這是我非常樂意看到的線描畫中不易的效果。2、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爲了激發孩子興趣,我先和學生做猜同學的遊戲,之後我們一起看背面照片猜同學,學生猜出了學生的名字,然後我們一起總結是如何猜出他們的,這樣初步給了學生一個作畫的定向,總結出了猜迷的根據,即服飾、頭型、髮型。接着引導學生猜猜教師背面的線描畫,學生興趣被激起,有創新的思維火花,非常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整個教學設計的流程節奏明快,有很強知識性和對動手能力的培養,3、在展評作品時,我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沿輪廓減下來,分別粘貼在課前準備好的大圖片上,形成新的作品形式。新的作品看起來就好像許多人在看畫展,學生們同時感受到了兩種作品形式的誕生,都感到無比欣喜。我通過創設情境和學生的點評,互評,自評使課堂又創造了一個新高潮,對於用線畫頭像又有了新的認識,成功的情境的創設,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作品儘管有差異,但體現了學生的用心之處。

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首先教師應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將“主人”的地位歸還學生,讓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嘗試,自主總結,自主調整,教師則只需引導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積累,提煉,昇華認識,幫助學生形成美術自主意識能力與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增加悟性和獨特精神。然而,上這節課時,課堂上學生“主人”的地位沒有體現得很明顯,多數是以我說爲主,忽略了很多學生自己自主的想法。其次是細節不到位,如在示範時我先前示好了投影,但在示範是我忘了看,因此做的有點偏臺,在示範時有些擋住了畫面,如果在畫時,能擡頭看看投影,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再次,前邊用時有些長,使得學生練習時間有些短,有些學生畫的非常好,但最後由於時間關係來不及展現,十分的遺憾。

面對這些不足,今後要不斷努力,不斷提高美術專業理論水平,熟練掌握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與學生一起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2

設計意圖

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小豬一次次地讓一些動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餅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動物們的牙印,以此找到那個趁自己睡覺而偷咬自己大餅的動物。該繪本語言重複簡短,畫面誇張形象,而且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動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牙印。在活動的設計上,我緊緊抓住齒印這個線索,引導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觀察、比較不同動物在這塊大餅上留下的不同齒印,從而幫助小豬找出這個咬大餅的真正“小偷”,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對於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讓孩子們在“設懸-釋懸-設懸-釋懸”這樣 的結構下逐步深入,這樣的方式也使得重複的故事情節和對話變得生動有趣。最後聯繫生活實際,讓孩子們參加分享活動,一起品嚐餅乾,觀察比較自己和別人的齒印。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閱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難點: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大餅教具;

2.餅乾若干,小毛巾若干;

3.《誰咬了我的大餅》PPT;

4.小豬、小鳥、兔子、狐狸、鱷魚、河馬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餅,激發幼兒的興趣。

1.神祕出示大餅教具:“小朋友們,大家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大餅。猜一猜,這個大餅是誰做的呢?”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小豬圖片,原來呀小豬做完大餅太累了,他躺在大餅

上面睡着了。可是一覺醒來發現——大餅怎麼樣了?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幼兒 猜測)

3.教師邊操作手偶邊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讓幼 兒初步感知句型。通過出示被咬的大餅,設置懸念,引導幼兒猜想,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爲下面幼兒學說句型做鋪墊。

二、出示圖片,以“牙印”爲線索,理解故事內容,並出示直觀教具大餅,通過 對比動物牙印描述不同動物的牙印特徵。

1.這時,小豬碰到了誰?你們猜,小豬是怎麼問小鳥的?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

2.小鳥咬了一口大餅,“咔嚓”!它的牙印是怎樣的?什麼形狀?有什麼特別的地

方?

3.它的牙印和大餅上之前的牙印一樣嗎?

4.那麼是小鳥趁着小豬睡覺,偷偷咬了它的大餅嗎?

小結:小鳥的嘴巴咬出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不 是小鳥咬的;

5.以此類推同樣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和描述小兔(小兔的牙印是三瓣嘴,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狐狸(狐狸咬掉了一個大三角)鱷魚(鱷 魚咬掉了個大鋸齒)河馬(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都不是這些小動物咬的,那究竟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三、完整欣賞 PPT,進一步瞭解故事內容。

1.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故事。

2.播放 PPT,教師有感情講述。

3.教師:現在,你們知道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了嗎? 四、品嚐餅乾,感受自己的齒印。

小動物們都吃到了餅乾,你們想吃嗎?小豬也給你們送來了餅乾。大家比比看:你

和你旁邊小夥伴留在餅乾上的牙齒印一樣嗎?

活動總結

《誰咬了我的大餅》比較適合孩子,富有童趣,重點圍繞“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展 開活動,過程中幼兒充滿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故事中爲了弄清楚“是誰咬了大餅”,相繼出現了五個小動物,通過 PPT 的展示,小豬帶着大家去驗證,五位小動物都通過咬大餅去證明那一口和自己沒關係,這個懸念一直留到故事最後,才明白這一口是小豬自己咬的,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這富有戲劇性的 故事讓孩子們意猶未盡。

剛開始我設置懸念用猜測想象,激發興趣,導入故事,出示第一張圖片時幼兒一下子看出了是一塊大餅;接下來,我繼續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說一說,跟着老師欣賞故事。我覺得在這個部分要讓孩子感受繪本有趣的情節還是比較難的,簡單的故事,重複的內容要想 上的生動,老師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語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沒有好好琢磨 出童趣的語言,沒有以小班實際年齡特點出發,給這節課打了折扣。另外,在觀察動物齒 印的時候,我會鼓勵幼兒學會比較,從而進行判斷,得出結果。藉助餅乾圖片,我帶領幼 兒開展“找一找”的遊戲,根據自己手裏餅乾上的牙印去判斷是哪位小動物的咬的,儘管有部分幼兒一時間還判斷不出,貼錯了,但是經過對比以後,都有了進步。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內容中的樂趣,體驗閱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2、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熟悉故事內容,瞭解不同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並能用語言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繪本用書一冊

活動重難點:

動重點:感知故事內容,閱讀的快樂。

活動難點:直到各種動物糞便的特點,並會用語言進行描述。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鼴鼠圖片,提問這個小動物是誰,它生活在哪裏喜歡幹什麼?導入課題。

2、師引導幼兒看課件,分部分講述故事。(從開始到豬先生)

分析故事內容:

(1)從開頭到小鼴鼠氣得大叫。

看看小鼴鼠是什麼表情?我們來學一學小鼴鼠的動作。他的心情如何?爲什麼小鼴鼠的視力不好?

(2)從鴿子到豬先生。

“叭”,鴿子的嗯嗯是什麼樣的?還濺到了小鼴鼠的腿上!師:鴿子的嗯嗯溼溼的、黏黏的!

馬的嗯嗯象什麼?是什麼樣的呢?

野兔的嗯嗯是什麼樣的?你們聽到野兔嗯嗯掉下來的聲音嗎?(噠噠噠噠……)

山羊的嗯嗯在哪裏?你們發現它是什麼顏色的?山羊的嗯嗯是什麼樣的與兔子的有什麼不同?

奶牛的嗯嗯是什麼樣的?小鼴鼠在哪裏?爲什麼躲在這兒呢?爲什麼小鼴鼠一看就知道不是奶牛的?

小鼴鼠又問誰啦?畫面很有意思,這是豬頭,這是豬屁股,小鼴鼠做了一個什麼動作?爲什麼要這樣呢?後來它又去問誰?它有沒有找到是誰嗯嗯在它頭上?

(3)師示範講述下部分內容。(從蒼蠅到知道是狗大便)

爲什麼小鼴鼠問蒼蠅,到底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它怎麼會知道呢?

終於找到答案了,你猜小鼴鼠會怎麼做呢?它爲什麼呲溜一下趕緊鑽回地下呢?

3、完整看課件,瞭解故事內容。

師:這本書真有趣,它讓我們知道了這些動物的嗯嗯是什麼樣的,還讓我們知道嗯嗯時要去廁所。

4、遊戲:連線

(1)這是誰的糞便連線

(2)動物們的糞便是什麼樣的連線(幼兒用語言描述)。

5、講評:每種動物他的糞便都是不一樣的,請小朋友做個有心人,關注生活中的趣事,你就會發現更多的祕密,更多的樂趣。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4

設計思路:孩子和動物之間,似乎有着天然的聯繫。特別小班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孩子就喜歡動物,千變萬化的動物世界總是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猜猜我是誰》就是以“可愛的動物”爲切入的核心,將幼兒已有的對動物的一些初步的瞭解引入活動,引導幼兒進行一些創造性的運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運用身體表現動物的動作特徵,模仿動物做爬、跳、走增進肢體動作的靈活性,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動物的特徵,用身體來表達自己促進幼兒身體運動智能的發展,創造性的表現,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

活動名稱:猜猜我是誰

活動目標:嘗試用動作表現動物的行動特徵

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表達

材料投放: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1、經驗回顧:和幼兒一起回憶去動物園的情景。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看到過那些小動物它們是怎麼走路的?

(小白兔—跳、貓—輕輕走、大象甩鼻子等)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兔跳、小貓走等。

2、傾聽音樂裏小動物的聲音,嘗試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走路姿態。

引導語:現在請你們聽聽音樂,聽聽是誰來了?它是怎麼走路的?(鼓勵幼兒隨着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各種小動物的形態,激發幼兒的興趣。)

3、引導語:剛纔你學了哪幾種小動物?(請個別幼兒表演)請大家猜猜是哪個小動物。

4、傾聽音樂,辨別節奏:

提示幼兒聽聽音樂有什麼變化,猜猜小貓在幹什麼?(請個別幼兒表演並講述。)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想一想,小貓、小兔這些小動物除了散步平時還會幹些什麼?(追逐、洗澡、理毛、睡覺)

幼兒分散變化身體的動作表現小貓在幹什麼。

5、引導幼兒根據不同的音樂形象,變化身體的動作。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聽聽音樂裏的聲音來學做各種小動物,(教師用語言鼓勵幼兒表現和別人不一樣的動物形象,平及時表揚與衆不同的幼兒。

6、學小貓輕輕回教室。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5

玩法:

1 .全班幼兒坐成半園形,請一個幼兒背對大家坐好,請另一個幼兒走到他椅子後面,輕輕敲椅子背三下,坐着的幼兒問:“是誰敲我的門呀?”敲門的幼兒說:“是我,猜猜我是誰?”

2 .如幼兒猜不出,可再問:“你是什麼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

3 .猜對了,就調換幼兒,遊戲重新開始。

提示:

1 .要求幼兒根據聲音辨別同伴,練習說疑問句。

2 .遊戲可逐步加深要求,如:敲門的幼兒可故意壓低、變細自己的聲音,也可兩個幼兒同時去敲門,同時回答問題,要猜出兩個同伴的聲音。

幼兒園託班遊戲教案――我是一條毛毛蟲

名稱一:我是一條毛毛蟲

目標:

練習屈膝朝前、往後爬,提高身體的空間知覺

材料:

桌子或大紙箱

過程:

1.兩張桌子合起來成爲一條“長隧道”,幼兒隨意地在“隧道”裏往前或往後來回地鑽爬。

2.教師在“隧道”口放置一些“食物”,誘導幼兒爬出洞口來找食物吃。幼兒則一邊爬一邊說:“我是一條毛毛蟲。”

3.幼兒可以將拿到的食物放在自己的頭上或背上,待自己爬出洞口後,找一個地方休息。

建議:

1.教師在活動前,可以讓幼兒閱讀《我是一條毛毛蟲》,理解體育遊戲“我是一條毛毛蟲”的做法。

2.幼兒爬“隧道”的距離在120cm爲宜。

3.“食物”可以用小沙包等替代。

4.活動前將場地整理清楚,地上不要有雜物,以免刺傷幼兒皮膚。

名稱二:毛毛蟲

目標:

手指點畫

材料:

綠的水粉顏料、抹布

過程:

1.教師出示範例畫:

――“數一數有幾條毛毛蟲?”

“毛毛蟲身上有幾節?”

2.教師演示手指點畫毛毛蟲的方法,用食指蘸顏料後,用力在紙上印一下,每個小點點連接起來就變成了一條毛毛蟲。

3.幼兒練習手指點畫毛毛蟲。

4.教師爲幼兒畫的毛毛蟲添上眼睛。

建議:

1.顏料中水分要少,保證點畫的效果。

2.抹布提供稍多些,便於幼兒使用方便。

3.毛毛蟲的形態可以多樣化,身體有彎曲着的、有直直的等。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6

設計意圖

《誰咬了我的大餅》這個故事內容幽默有趣,尤其是故事中小動物的形象生動可愛。故事中的角色對話都是一些簡單的重複性語句,特別適合正處在語言發展階段的孩子學習,而且故事中加入了對動物齒痕的學習認識。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要在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中逐步發展,教師應爲幼兒創造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所以我選取了這個簡單有趣,又涵蓋一定知識的故事作爲教材,並把它設計成了一節中班的繪本閱讀活動。

活動目標

1、欣賞並理解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學習使用重複句式複述故事。

2、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徵,並能根據不同的特徵進行判斷。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嘗試故事的複述,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比較情況。

活動難點

比較咬痕的不同,並作出判斷。

活動準備:ppt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引發幼兒翻閱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把一本書拍成了照片,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瞧,這是書的封面,封面上有什麼呢?(一個大餅)

2.師:咦,仔細觀察,這個大餅怎麼啦?這會是誰咬的呢?猜一猜。

3、師:這又是誰的餅呢?我們一起去聽聽故事吧。

二、欣賞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一)ppt1

師:看看這個大餅是誰的?教師講述故事。

(二)ppt2

1、師:小豬睡得真香,等它一覺醒來的時候,這大餅怎麼樣了?

2、提問:會是誰咬的呢?小豬覺得很奇怪,於是它決定出去問問。你們想不想也當警察查一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咬過的痕跡,是什麼形狀的?

(三)ppt3

1、小豬碰到了小鳥,你猜它會怎麼說?(讓幼兒學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你覺得這會是小鳥咬的嗎?爲什麼?(引導幼兒對動物進行仔細地觀察,發現小鳥的嘴是尖尖的)

3、教師繼續講述(小鳥在大餅上—果然不是你)

4、師幼學說小豬與小鳥之間的對話。

(四)ppt4

1、小豬又碰到了小兔子,小豬問: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你認爲是這隻小兔子咬的嗎?爲什麼?繼續講述。

2、哎呀,這既不是小鳥咬的,也不是兔子咬的,那會是誰呢?我們繼續看下去。

(五)ppt5、ppt6:狐狸和鄂魚

1.那是它們兩個咬的嗎?爲什麼?(小朋友們太聰明瞭)

2.可是小豬不知道,它問狐狸和鄂魚,我們一起來說:“是你們咬了我的大餅嗎?”

3.哪個是狐狸咬的?哪個是鍔魚咬的?

(六)ppt7

問了那麼多,還是沒找到,這時誰來了?(河馬)噢,那一定是河馬咬的,你們覺得呢?爲什麼?

(七)ppt8

河馬張開了大嘴,輕輕地咬了一口。哎呀,大餅會怎麼樣呢?

1、小豬看了看河馬咬過的大餅,傷心地大叫,啊?小豬爲什麼那麼傷心啊?

2、那到底是誰咬的呢?讓幼兒猜猜並說出理由。

3、教師講述:你們看,原來小豬找了好久咬大餅的人,還是沒有找到,卻把大餅吃得快沒有了,此時小豬的肚子餓得是咕咕叫,它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

(八)ppt9

1、提問:小豬咬在哪裏?你發現了什麼?前後進行對比。

2、小結:原來是小豬自己睡着的時候咬的呀!(哈哈,小豬還傻傻呼呼的在說:“究竟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三、完整講述故事

1、誰給故事取一個有趣的名字?(引導幼兒今天小豬一直在查一個什麼問題?)

2、師幼一起看圖完整講述故事。

3、提問:你覺得這是一隻怎麼樣的小豬?

4、小結:原來不同的小動物嘴巴有大有小,所以它們咬出來的形狀也不一樣,小鳥、小兔、狐狸、鱷魚、河馬、小豬都是不一樣的。小朋友們,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的嘴巴咬出來是什麼形狀的呢,我們一起到教室裏去咬一口餅乾看一看吧。

附故事

小豬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累得睡着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小豬問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兔子:“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兔子說:不是我,你看——”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狸說:“不是我,你看——”。狐狸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鱷魚:“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鱷魚說:“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河馬。“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河馬張大了嘴巴……輕輕地咬了一小口…… “啊”?

小豬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他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 “吧唧吧唧”,他一邊嚼着大餅,一邊想:究竟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7

設計意圖:根據幼兒年齡較小,好動、喜歡模仿、而且對小動物的叫聲、動作感興趣,在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模仿小動物,使幼兒進一步掌握兒歌內容,加深了幼兒對仿編兒歌的瞭解,從中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感受問答式兒歌的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兒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課件、手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位朋友,請小朋友看看,認識它們嗎?

2、配班教師帶兔子手偶敲門“鐺、鐺、鐺”,問:誰呀?配班教師回答:猜猜我是誰?我是小兔子。是小兔子。小兔子是什麼樣子的,請你告訴我。(幼兒自由發言)請把你的長耳朵伸進來,請兔子來我們班做客。

3、出示課件,幼兒觀察兔子特徵,並學着用一句話說出兔子的特徵。

如:我是小兔子,我有長耳朵。

4、依次出示小鴨、大象、小花貓的手偶與課件,引導幼兒根據它們各自的特徵說話。

二、理解兒歌內容,感受自問自答的兒歌語言特色。

1、傾聽兒歌《猜猜我是誰》

教師朗朗上口的朗誦兒歌。

2、交流討論、表現、表演階段。

集體跟教師朗誦交流討論:兒歌裏講了哪些動物。(幼兒回答後,出示課件)除了兒歌中說的動物們的特徵,還能怎麼說。

3、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三、出示嘗試題,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小朋友們,除了這四種動物,我還爲大家請來了別的.朋友。看,猜猜我是誰?我是(大公雞、長頸鹿、小雞),我有什麼?引導幼兒完整的模仿兒歌句式,編出新的兒歌。

四、滲透德育,結束活動。

1、小結:今天我們很高興和這麼多的動物一起活動,真高興。我們不僅認識它們,還把它們的特徵編成了好聽的兒歌,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棒,一起爲自己鼓掌。

2、所有的動物都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和保護它們,從小要做一個有愛心的孩子。

附兒歌:

仿編兒歌:猜猜我是誰

我是大象,我有長長的兒歌;

;我是小鴨,我有扁扁的嘴巴;

我是兔子,我有長長的耳朵;

我是小貓,我有長長的鬍鬚;

我是小雞,我有尖尖的嘴巴;

我是長頸鹿,我有長長的脖子;

我是大公雞,我有紅紅的雞冠。

反思:

在這次教育活動中,幼兒表演非常好,注意力集中,氣氛活躍。幼兒瞭解了幾種動物等特徵,還進行表演,模仿小動物,幼兒能積極參與,順利完成。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8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鼓勵幼兒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並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初步培養幼兒主動交往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引導幼兒學習自我介紹的方法,培養幼兒主動交往能力。

2、幼兒主動地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

3、啓發幼兒大膽想象,還有哪些場合需要自我介紹,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木偶娃娃1個,玩具電話2部。

2、幼兒每人自制名片1張(幼兒自己的照片裁成名版大小,背面寫上姓名和年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木偶娃娃和電話,以“娃娃”的口吻進行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叫×××,今年3歲,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請一些新朋友到我家來做客,你們願意來嗎?誰要想來,請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幾歲了”。[點評:以遊戲的形式展開課題,激發幼兒介紹自我的興趣。]

2、請願意做客的幼兒來給娃娃打電話,並向娃娃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等。[點評:通過打電話,幼兒能很快掌握自我介紹的方法,爲幼兒的主動交往打下基礎。]

3、教師組織討論,提出啓發性問題:小朋友你們在什麼時候向別人介紹自己呢?(如:媽媽帶着去陌生人家中做客、表演節目、打電話、迷路時等)。引導幼兒發散性地思考問題。[點評:開發性問題的提出,讓幼兒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開思路,培養了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4、玩遊戲:送名片。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一位夥伴,通過自我介紹,互送名片的形式去認識新朋友。[點評:幼兒主動交往能力在遊戲中得到鍛鍊。互送名片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也能反映當今社會的人際交往的方式。]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一種認識朋友的新方法——介紹自己。你們把朋友的名片帶回家中介紹給爸爸媽媽。明天,我們到娃娃家做客也可以把自己的名片送給娃娃。[點評:父母的積極參與,有助於幼兒主動交往。同時,名片背面的名字可給父母提示,幫助幼兒正確地說出同伴姓名。名片每天輪換使用,以激發幼兒持續的交往行爲。]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向木偶娃娃大膽地介紹自己並請能力強的幼兒介紹同伴;帶幼兒到別的班級去玩,鼓勵幼兒大膽地主動交往:“我是××,是×班小朋友,你叫什麼?”“我是×××,你能幫我個忙嗎?”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交往能力

日常生活滲透:

在角色遊戲中繼續培養幼兒主動交往的能力;讓幼兒到隔壁班老師處請求幫助;參觀幼兒園各部門,增加鍛鍊機會。

家園同步:

家長多帶孩子出門與人交往,鼓勵孩子大膽、主動地向別人介紹自己。

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

改變了傳統單純的自我介紹方式,在遊戲中層層深入地讓幼兒愉快地掌握了自我介紹的方法,並讓幼兒運用這一方法去進行主動交往,有效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初步培養了幼兒主動交往的能力。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9

田妮 宜昌市直機關桃花嶺幼兒園 設計意圖:我們班是閱讀實驗班,選用的是體驗閱讀教材,開展實驗教學近一年時間,隨着孩子們閱讀量的增長,僅僅是教材上的內容遠遠滿足不了孩子們的需求,因此我選用了一些國內外著名的繪本故事作爲輔助教材。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選自《東方寶寶》,其內容幽默有趣,我家3歲半的兒子很喜歡看這個故事,尤其是對故事中生動可愛的小動物形象非常喜愛,故事中的角色對話都是一些簡單的重複性語句,特別適合3歲左右孩子學習。所以我選取了這個簡單有趣的故事作爲教材,並把它設計成了一節小班的閱讀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看圖書並感受故事內容的詼諧幽默,體驗閱讀和想象帶來的樂趣。

2、理解故事內容,學會故事中的語言對話。

3、幼兒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或複述。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製作ppt課件和與圖書內容相同的電子翻頁大圖書;小豬頭飾1個、小鳥、小兔、狐狸、鱷魚、河馬等頭飾若干。

2、環境準備:

在教室圖書角有關故事中小動物的圖書和圖片。

3、幼兒經驗準備:

通過圖書角的自由閱覽,熟悉故事中各種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觀看電子翻頁書,老師完整地講解故事,幼兒欣賞。

講完後提問:這隻小豬寶寶可愛嗎?你們喜不喜歡它?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二、ppt課件展示,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發展情節,並嘗試複述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1、師:小豬的大餅被人偷咬了一口留下了一個半圓形的牙印,它很着急,於是到處去詢問小動物,它問了哪些小動物呢?(小鳥、小兔、狐狸、鱷魚、河馬)根據幼兒回答一一展示ppt圖片,加深幼兒對故事中小動物的記憶。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大膽複述角色對話。

(1)師:小豬是怎樣問小鳥的?小鳥又是怎樣回答的呢?

幼兒自由發言後,老師引導幼兒學習對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我,你看——”(還可以請幼兒邊說邊模仿咬大餅的動作)最後ppt展示留有尖尖小角的牙印大餅,引導幼兒觀察對比兩個牙印是否一樣,並學習複述短句“嗯,果然不一樣。”

(2)用同樣的方式啓發提問,鼓勵幼兒複述小豬與小兔、狐狸、鱷魚、河馬的角色對話(可以根據幼兒掌握情況提高要求,比如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語氣、動作等)。

3、ppt出示小豬自己咬的牙印圖片(也是一個半圓形的牙印),引導幼兒對比觀察:是否和偷吃大餅的人留下的牙印一樣呢?(一樣)然後提問:小豬的大餅究竟是誰咬的?(幼兒自由思考回答)三、師幼集體表演,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嘗試複述。

1、老師戴上小豬頭飾問:“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來玩關於這個故事的遊戲呀?老師來當小豬,你們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好嗎?”

2、把幼兒分成5組,分別戴上小鳥、小兔、狐狸等其它動物頭飾。

(表演遊戲時要注意:老師要一邊扮演一邊用語言講述故事內容,教師的語言要規範、優美。幼兒在扮演的時候,提醒他們看小動物出來的先後順序圖,幫助幼兒記憶。)四、活動延伸:

與父母一起上搜集各種動物的牙齒圖片,引導幼兒探索各種牙齒的形狀及特徵,佈置主題牆“各種各樣的牙齒”。

附故事內容:

《誰咬了我的大餅》

小豬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累得睡着了。

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小豬問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

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兔子:“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兔子說:不是我,你看——”

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狸說:“不是我,你看——”。

狐狸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鱷魚:“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鱷魚說:“不是我,你看——”

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河馬。“是你咬了我 的大餅嗎?”

河馬張大了嘴巴……輕輕地咬了一小口……“啊”?

小豬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他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

“吧唧吧唧”,他一邊嚼着大餅,一邊想:究竟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能運用觀察討論並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徵,並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運用觀察討論並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重點)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徵,並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難點)

活動準備

課件PPT 輕音樂 小豬頭飾1個、小鳥、小兔、狐狸、鱷魚、河馬等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小豬。

1,出示小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今天老師看到小朋友太可愛了,所以老師我太喜歡你們了。今天來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我的好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嗎? 芝麻關門我看誰在偷看啊?芝麻開門,

提問:這是什麼啊(小豬)可愛吧?喜歡他嗎?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關於小豬的故事。想聽嗎?

2 展示PPT第1—2頁,引語:小豬今天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來幫忙,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豬遇到了什麼困難?小豬做了一個好大的餅,累得睡着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問題:小豬的大餅被誰咬了一口?請幼兒觀察,想一想。你想會是誰那?幫助小豬想一想!會是那些小動物那?

二、瞭解故事的發展情節。

引語:小朋友幫小豬想了這麼多哪,讓我們和小豬一起在這裏找答案吧!

1.展示PPT第3—4頁:問題:小豬找到了誰啊?(小鳥)怎麼問哪?幼兒自由回答老師總結。“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小鳥。“不是我 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

2.師幼扮演角色表演小豬和小鳥的對話,加深對這兩句話的記憶,爲下邊的故事情節做鋪墊。

老師當小豬你們當小鳥我們來演一遍他們的對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小鳥。“不是我 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小鳥咬的像什麼呀?(三角形)

3.展示PPT第5—10頁:對各種動物肢體語言的模仿和對話及對各種動物咬痕特徵和誰咬的進行了解。

小豬又找到了誰呀?(兔子)說什麼啊?師幼:“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兔子。“不是我 你看——”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小豬又找找到了?(狡猾的狐狸)怎麼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狐狸。“不是我 你看——”狐狸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狐狸咬的像什麼呀?(三角形,比小鳥咬得大)小豬還是沒找到傷心地走着!找到了鱷魚怎麼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鱷魚。“不是我 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鱷魚咬的像什麼呀(鋸,尖尖的)。

4.展示PPT第11—13頁:傷心的小豬還是沒有找到兇手所以就還找,找到了河馬怎麼問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河馬。“河馬張大了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小豬看到河馬咬掉了那麼多小豬尖叫了一聲“啊——”的大餅呀!問題:變得更小了.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小豬還是沒有找到。

5.展示PPT第14頁:小豬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它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 “吧唧吧唧”,他一邊嚼着大餅,一邊想:究竟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我們來看有什麼變化(看課件)請幼兒想一想: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幼兒與同伴互交流說一說。誰是兇手啊?小朋友自己說!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課件PPT 輕音樂 )請幼兒給故事起名字,鼓勵幼兒大膽去想,告訴幼兒故事的名字:誰咬了我的大餅。

1.我們的故事講完了我們給這個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吧?(互相交流)讓幼兒自己大膽說。這本書的作者給他起了一個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名字。好聽嗎?你們說一變。

師幼表演故事,讓幼兒自選較色:小豬、小鳥、小兔、狐狸、鱷魚、河馬等,聽故事帶頭飾表演。幼兒自己找到自己的咬痕!

四、在表演活動中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小豬說“今天太謝謝你們了,幫我找到了咬餅得人原來呀是我,嘿嘿”真的謝謝你們!我們一起去吃餅吧?

教學反思

在本活動中,幼兒能掌握故事內容,並能大膽想象與猜測,在角色表演中掌握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能通過對比猜測動物的牙印。在第一次試上的時侯,使用PPT,效果不理想,由於是第一次給他們上課見到陌生的男老師幼兒剛開始有點不適應有點害怕,所以活動中幼兒不是很主動,而且興趣也不濃。發現不足之後進行修改,然後再次試上,這次幼兒已經對我有點了解先播放PPT大餅圖片進行講述,幼兒對動物的牙印很感興趣,很樂意去觀察並說一說自己的發現。然後在播放PPT完整欣賞故事。在故事的開始時,有個別幼兒已經猜到是誰咬了大餅,但不確定。還有個別幼兒說是小猴咬的,當時我很着急,因爲小猴不是故事中的小動物,在通過多次的對比、驗證、猜測之後,最終找到的答案,而且還從中瞭解了動物的牙印與牙齒的關係。但是在最後欣賞PPT時,我們在前面已經揭曉了故事的結局,解開了懸念,所以幼兒講述的積極性不高。在第三次試上時我們將懸念留到了欣賞PPT的時候,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就提高了,最後在驗證自己的猜測,這樣來之不易的結果讓幼兒很開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欣賞PPT時插入了音樂,這樣聲圖並茂,提高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和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小百科:餅是人們最喜愛的食物之一,種類很多。如:枕頭餅、油鍋盔、煎餅果子、蔥花餅等,中國人把“餅”吃出了花樣,而在國外,人們對“餅”也是鍾愛有加,有許多獨特又美味的烹飪方法。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孩子欣賞童話,能聽懂童話的主要內容,聯繫生活實際,瞭解自己吃什麼,住哪裏,腳有什麼用?

2、幫助孩子理解童話內容,引導幼兒找出“達利B”到底是什麼動物。

二、活動準備

1、故事:《我不知道我是誰》

2、輕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二)介紹封面

(觀察圖,圖中有什麼?主要引出大腳,題目,作者)

1、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看看圖上有什麼?那我們看看它長着什麼呀?(長長的耳朵,大大的腳,那你們知道它是誰嗎?——老師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達利B,我們都知道達利B是一隻可愛的兔子,可是,達利B呀並不知道它自己是誰,所以老師今天要給你們講一個有關達利

的《我不知道我是誰》的故事。(指在字上)

師:我們再來仔細觀察一下圖上還有什麼?(這些字是要告訴小朋友們這本書是英國的喬恩.布萊克寫的,由德國的阿克蓋爾.舍夫勒畫的圖,由中國的邢培健翻譯的)

2、師:這一頁是書的環襯

3、師:這一頁是扉頁,我們看看上面除了我們提到的還有什麼,(格林文化)

4、師:剛纔說了這麼多,老師要給你們看下張圖片,我們看到達利B,達利B說:“我不知道我是誰?”

5、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達利B以爲自己是誰?(出示圖片5)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

總結:

(達利B說:“我是一隻猴子嗎?”“我是一隻樹袋熊嗎?”“我是一隻豪豬嗎?”

6、接下來,我們看看達利B又遇到什麼疑惑了?

(達利B不知道自己應該住在哪裏?,它在想:“我應該住在山洞裏嗎?,我應該住在鳥窩裏嗎?,我應該住在蜘蛛網上嗎?”

7、達利B想了好久也沒有想到它自己應該住在哪裏,那我們的小朋友知道自己應該住在哪裏嗎?,現在請我們的小朋友來說說?

8、好了,那達利B除了疑惑自己住的地方之外,它還有什麼問題不知道,我們來看一看(出示圖片7);

啊,原來達利B還不知道自己應該吃什麼?它說:“我應該吃魚嗎?,我應該吃土豆嗎?,我應該吃蟲子嗎?”達利B不知道子應該吃什麼,那小朋友說說你們應該吃什麼?(討論)

9、對了,小朋友前面我們發現達利B有長長的耳朵和大大的腳,所以呀達利B又遇到麻煩了,它不知道自己的腳爲什麼會那麼大,而且又有什麼用呢?它呀在想:“是用來滑冰的嗎?,是用來給老鼠坐的嗎?,是用來遮雨的嗎?”(出示8、9)

10、一下子,達利B就愣在哪兒想:“我是誰?我應該住在哪裏?我應該吃什麼?我的腳這麼大有什麼用呢?”(出示10)達利B決定去尋找答案,我們看看它去哪裏找答案了,得到答案了沒有。

11、(出示圖11),達利B看見鳥住在樹上,就決定自己也要住在樹上。

(出示圖12)達利B看見松鼠吃橡子,就決定自己也吃橡子。但它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腳爲什麼那麼大。

12、(出示圖13)接着我們來看又發生了什麼事:“一天,樹林裏的兔子們都慌慌張張的,他們跑到達利B的樹下,大喊對達利B說:“你得趕緊下來,潔西D來啦!”達利B問:“潔西D是誰?”兔子們急的沒工夫回答,它們便在草地上四下散開,消失在地洞裏。

13、(出示圖14、15、16、17)同伴們都離開了,可是達利B呢?它依舊呆在樹上,又啃了一個橡子,還再琢磨它的大腳。這時呀,潔西D慢慢地鑽出灌木叢。它的牙齒像碎玻璃一樣鋒利,它的眼睛像跳蚤一樣靈活。它在洞旁轉來轉去,可是,一隻兔子也沒見着。它往上一看,達利B揮了揮手。說到:“你好,並問你是一隻獾嗎?,你是一隻大象嗎?你是一隻鴨嘴獸嗎?”

14、(出示圖18、19)潔西D越來越爬近達利B並說:“不,我的朋友,我是黃鼠狼”,達利B問:“你住在水壩上嗎?你住在池塘裏嗎?你住在狗窩裏嗎?”潔西D爬的更近了。:“不,我的朋友。我住在樹林裏最黑暗的角落。”達利B繼續問着:“你吃昆蟲嗎?你吃水果嗎?你吃圓白菜嗎?”

15、(出示圖20)潔西D爬到了達利B的身邊用刺耳的聲音說:“我吃兔子!像你一樣的兔子!”達利B非常吃驚,結結巴巴地說“我是.......兔子?”

小朋友們老師想問你們達利B爲什麼非常吃驚?它知道自己是誰了嗎?

16、(出示圖21)我們看一下潔西D和達利B之間又發生了什麼?(讓幼兒觀察,教師總結—潔西D點點頭.......舔舔嘴脣......然後一跳!)、

小朋友們,潔西D跳去幹什麼了?那它吃到兔子了沒有,我們來看看下一幅圖。

17、(出示圖22)達利B想都沒想,轉過身,大腳一踢,像閃電一樣咻的跑開了。潔西D撲了空——咚的一聲,掉到了樹下。這時小朋友猜猜別的兔子們看到了會怎麼樣?

18、(出示圖23)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其他小兔子的表現(其他的兔子們跳啊,歡呼啊,還互相擁抱。並大喊到:“你是一個英雄,達利B!"

19、(出示圖片24)那現在我們來看看達利B最後知道自己是誰了嗎?

觀察圖片(達利B說:"真奇怪,我還以爲我是一隻兔子呢.”)那小朋友們說現在達利B以爲自己是誰?那你們說達利B是兔子還是英雄?

20、(出示圖25)我們看看達利B現在的狀態——又陷入了思考中,今天小朋友們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後來,達利B上學了,在學校裏他又會有想不明白的問題嗎?又會遇見誰,發生什麼故事呢……把它,用彩色蠟筆刷刷刷,畫下來吧。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12

【活動目標】

1、感知人的聲音及自然界中各種聲音的變化。

2、運用多種方法讓幼兒自己的聲音發生變化。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聲音的錄音(如,下小雨聲、尖細的說話聲、很慢的高跟鞋走路聲;下大雨聲、粗重的說話聲、很快的高跟鞋走路聲;嬰兒的哭聲、幼兒的說話聲、成年的說話聲、老年人的說話聲)。

2、眼罩一個、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傾聽兩組不同的聲音,並進行比較。

1、請幼兒傾聽第一段錄音:下小雨聲、尖細的說話聲、很慢的高跟鞋走路聲。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2、請幼兒傾聽第二段錄音:下大雨聲,粗重的說話聲、很快的高跟鞋走路聲。提問:你聽到了聲音有什麼變化嗎?

二、讓幼兒傾聽嬰兒的哭聲、幼兒的說話聲、成年人的說話聲、老年人的說話聲並進行比較。討論:“人說話的聲音會發生哪些變化?”請幼兒瞭解人的聲音在嬰兒時期、幼兒時期、成年時期、老年時期發生的變化。請幼兒學一學不同時期人說話的聲音。

三、討論並嘗試:“如何讓自己說話的聲音發生變化?”(如:聲音變調,用手捏住鼻子說話,用手捂住嘴說話等。)

四、遊戲“請你猜猜我是誰?”

一名幼兒戴上眼罩,另一名幼兒邊用變化的聲音說“請你猜猜我是誰”邊輕輕拍擊他的後背,然後請矇眼的幼兒猜出說話的人是誰。猜對後雙方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隨時玩“請你猜猜我是誰”的遊戲,幼兒可以變另一種聲音讓其他小朋友猜。

【設計意圖】

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在尋找變化的過程中,開始注意到了自身的變化,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每一天發生了什麼變化,和以前相比有了哪些不同,也開始想象自己今後會變成什麼樣子。結合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本節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人的聲音及自然界中各種聲音的變化等。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13

教案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瞭解小動物愛吃的食物,願意模仿角色進行問答。

2、學習禮貌用語“你好!請問-----”,懂得未經他人允許,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活動重點:

願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進行問答。

教案准備:

咬過的蛋糕教具、活動場景佈置“小羊的家”、“小兔的家”、“小狗的家”、“小貓的家”(小紅、小羊、小兔、小狗、小貓、小老鼠的頭飾個三個及拱門四個)故事圖片課件。

教案過程:

一、發現問題,引起幼兒遊戲的興趣。

師:

“這是我家,我家附近還住着誰?(小羊、小兔、小狗、小貓、),它們都是我的好朋友。今天我(小紅)媽媽買了一塊蛋糕,請你們來我家品嚐我的蛋糕,好東西我們一起分享!”

(打開蛋糕)“哎呀,不好了,我的蛋糕怎麼啦?”幼兒根據自己看到的情況,說出蛋糕到底怎麼了。(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講述)

二、看看找找:

1、噢!我的鄰居還住着些小動物呢,我們一起看看會是誰咬了我的蛋糕?是誰呢?

2、幼兒自由觀察討論,會是誰偷吃了蛋糕。

三、解決問題:

1、通過拜訪動物鄰居找出是誰偷吃了蛋糕,幼兒跟這老師一起學習動物的對話語言:

(1)“小羊小羊,請問是你咬了我的蛋糕嗎?小羊:“不是不是,我愛吃青草,蛋糕不是我咬的。”

(2)“我們一起來問問小兔把?”

鼓勵幼兒一起說與小兔的對話:

“小兔小兔,請問是你咬了我的蛋糕嗎?小兔:“不是不是,我愛吃蘿蔔,蛋糕不是我咬的。”

(3)“誰願意來問問小狗呀?”

“小狗小狗,請問是你咬了我的蛋糕嗎?小狗:“不是不是,我愛吃骨頭,蛋糕不是我咬的。”

(4)“我們又一起來問問小貓吧!”

“小貓小貓,請問是你咬了我的蛋糕嗎?小貓:“不是不是,我愛吃魚,蛋糕不是我咬的。”

“那會是誰呢?”

幼兒與自己身邊的同伴商量。

2、情景表演:

(小老鼠的聲音)看來我的房裏還藏着一隻小老鼠:

師“小老鼠,小老鼠,快出來,別躲着啦,我們已經發現你啦。”

討論:

“是小老鼠偷吃別人的東西對嗎?”

(引導幼兒發現小老鼠的鬍子上還粘着蛋糕碎)

3、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應該懂得未經別人允許,不能拿別人的東西。指導幼兒教育小老鼠“小老鼠,你怎能沒問過別人就吃別人的東西呢?這樣做是不對的。”小老鼠:“對不起,我知道錯啦”

四、學習故事:

1、欣賞故事。

(情景表演:我是小紅的媽媽,今天你們吃了蛋糕了嗎?(小朋友回答)這是怎麼回事呀?小紅:媽媽我們把故事告訴你吧!引出故事)

2、幼兒學習動物的對話語言。

師:故事的名稱是什麼?(誰咬了我的蛋糕)小朋友故事裏有誰?(小紅、小紅媽媽、小兔、小羊、小狗、小貓、小老鼠)小紅先去問誰的?(小兔)她們說了什麼?(幼兒學說小紅和小兔的對話)接着小紅去問誰了?(小羊)她們說了什麼?(幼兒學說小紅和小羊的對話)接着小紅又去問誰了?(小狗)她們說了什麼?(幼兒學說小紅和小狗的對話)最後小紅去問誰了?(小貓)她們說了什麼?(幼兒學說小紅和小貓的對話)那原來是誰咬了蛋糕?(小老鼠咬的)小紅是怎樣教育小老鼠的?(小老鼠,你怎能沒問過別人就吃別人的東西呢?這樣做是不對的。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14

一、內容分析。

繪本《我不知道我是誰》主要講述了一隻名叫達利B的兔子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住在哪裏?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吃什麼?最最困擾他的是他的腳爲什麼會那麼大?而當可怕的傑西D出現的時候,達利B用他的超級大腳趕跑了傑西D。

整個故事有趣、幽默,有故事的發生、發展直至故事的高潮。

故事中的主人公達利B是一隻執着而又有點迷糊的兔子,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吃什麼?但是他一次又一次的詢問別的動物,慢慢的瞭解自己是一隻兔子。而當危難來臨時,他勇敢的戰勝了黃鼠狼傑西B的時候他又迷糊了:"我不是一隻兔子嗎?怎麼是一個英雄呢?"繪本中的語言有大部分疑問句、並且有很多重複的句式,如我應該……嗎,用來……的嗎,看到……決定什麼等等。

二、學情分析。

這個繪本的我覺得是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當初,我們在進行小班組教研活動的時候只是節選了繪本中的一部分來進行了教學活動。繪本的內容較多,主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對自我的認知方面,而大班的幼兒自我認知開始發展,會從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有一個自我認知,所以,我認爲這本繪本是適合大班年齡段的幼兒的。大班幼兒的特點:

1.大班幼兒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幼兒能夠解決繪本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2.大班幼兒的活動更加有目的、有計劃。能進行一定的探究閱讀。

3.大班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表現在對動作準確性的控制上,又表現在對他們自己行爲的控制上,如規則意識、堅持性的增強。由於已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所以進行學習活動時可以考慮要求幼兒安靜地坐下來,服從一定的紀律。要求幼兒做事善始善終。

4.大班幼兒好學、好問,喜歡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內容要有一定適當的難度,要有一定的挑戰性。

5.大班幼兒的同伴間互動、合作多了,開始注意向同伴學習。讓他們實實在在地與別人一起共同做事,發展交往、協作能力。

6.大班幼兒的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

在幼兒閱讀該繪本中可能遇到以下問題:

1.當達利B第一次出現時,幼兒基本都會猜出是兔子,那麼幼兒的積極性可能不會很高。

2."動物住在哪裏",有些動物的住所幼兒或許不能很好的理解。

3. 繪本的內容較多,可能幼兒不能較好的掌握。

三、繪本價值的分析。

我覺得這個繪本可以挖掘的價值:1.通過繪本,讓幼兒瞭解到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2.繪本中其實也蘊含着另一個最重要的教育價值,就是對自我的認知。而通過本次活動,我覺得可以進行遷移到幼兒自身,如幼兒自身能幹的地方、自己的優點等等。

我是誰幼兒園教案15

活動目標:

1、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初步獲取鴿子、老馬、野兔等動物“嗯嗯”的知識,感受故事的詼諧與幽默。

2、瞭解動物和人不一樣的嗯嗯習性,探討自己應該養成怎樣的嗯嗯習慣。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能簡單複述繪本。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是誰嗯嗯在我頭上》

活動過程:

一、“小鼴鼠”導入,激發興趣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小鼴鼠。

2、教師講述故事開始部分。

3、師:你們知道“嗯嗯”是什麼嗎?(幼兒自由回答)

4、師:如果你是小鼴鼠,“嗯嗯”在你的頭上你會怎麼樣?(幼兒自由回答)

5、師:你們猜猜看這會是誰的“嗯嗯?”(幼兒自由猜測)

6、師:小朋友說了那麼多小動物,接下來我們都來當小偵探,幫助小鼴鼠查一查到底是誰嗯嗯在它的頭上。

二、PPT課件展示,瞭解不同動物的“嗯嗯”

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各種動物“嗯嗯”的顏色及形狀,並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1、師:這時候鴿子飛來了,小鼴鼠生氣地問:是不是你嗯嗯在我頭上的?鴿子說:不是我,我的嗯嗯是這樣的。

師:鴿子的嗯嗯是怎麼樣的呢?(幼兒自由表述)

教師小結

2、師:小鼴鼠來到了馬棚,它會對馬先生說什麼呢?

師: 馬 先生的嗯嗯又是怎樣的?(幼兒自由表述)

教師小結

3、師:小鼴鼠又遇到了誰?它會對野兔說什麼呢?(個別幼兒上前表演)

師:野兔的嗯嗯是什麼樣的?(啓發幼兒發揮想象,自由表述)

教師小結

4、師:它會對奶牛說什麼呢?(部分幼兒上前表演)

師:奶 牛 先生的嗯嗯是什麼樣的?(幼兒自由表述)

教師小結

5、師:小鼴鼠遇到了豬先生,我們一起來問問豬先生?

師:豬先生的嗯嗯是什麼樣的?(幼兒自由表述)

教師小結

6、師:遠遠的,小鼴鼠看見了兩個小傢伙。是誰?(兩隻又大又肥的蒼蠅)小鼴鼠一看到蒼蠅,它可開心了:“我終於知道誰可以幫助我了!”

師:在蒼蠅的幫助下小鼴鼠知道了頭上的嗯嗯原來是一坨狗大便。

師:總算找到是誰幹的了,如果你是小鼴鼠,你會怎麼做呢?如果你是大狗,你又會怎麼做呢?(幼兒自由回答)

7、師: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了,小鼴鼠都遇到了哪些動物?請你幫助這些動物找出它們的“嗯嗯”(出示動物與“嗯嗯”圖片(PPT))請個別幼兒上前指認並表述。

教師總結 (出示連線圖,幫助幼兒再次鞏固鴿子、老馬、野兔等動物“嗯嗯”的知識)

三、聯繫生活,經驗延伸。

師:原來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嗯嗯,那我們小朋友的嗯嗯是怎麼樣的呢?(幼兒自由表述)

師:我們的嗯嗯正常的時候是乾的,如果吃壞了肚子嗯嗯就變成溼的了,我們應該養成怎樣的“嗯嗯”好習慣?(引導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總結:只有養成良好的“嗯嗯”習慣,我們小朋友的身體纔會更健康!

活動實施教學反思: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是一個幽默、詼諧的兒童繪本故事。爲了使故事更適合中班幼兒的閱讀及年齡、思維特點,教師對原著的故事內容進行了壓縮和修改,比如由故事中的六種動物減至五種;故事結尾進行了修改,保持了小鼴鼠善良、可愛的形象。活動中通過PPT的呈現以及師幼之間的互動,大多數幼兒都能把不同動物“嗯嗯”的形狀大膽的表述出來,比如:鴿子的“嗯嗯”是白白的,像牛奶一樣;馬的“嗯嗯”大大的、圓圓的,像土豆一樣……原本難以啓齒的話題,孩子們卻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而且興趣濃厚。之後教師通過配對連線環節的設計幫助幼兒再次鞏固了活動的重點——瞭解鴿子、老馬、野兔等動物“嗯嗯”的知識。在最後一環節中教師通過創設自由、寬鬆的環境來支持、鼓勵幼兒與同伴自主交流,在互動交流中幼兒的知識經驗逐步豐富:知道人和動物不同的“嗯嗯”習性,知道養成良好的“嗯嗯”習慣對健康很重要的道理,在潛移默化中突破了難點。

小百科:頭在解剖學上是指動物的吻端部分,通常包括腦、眼、耳、鼻、口等器官(所有這些器官都支撐着各種感官功能,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有些非常低等的動物可能沒有頭部,但多數兩側對稱動物都有頭。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