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11篇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11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11篇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1

《培根隨筆》的作者是弗蘭西斯·培根。他是英國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爲“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在他所著的《培根隨筆》中闡述的是“透徹的說理,雋永的警句”。雖然這本隨筆僅有短短的58篇但篇篇都闡述了一個足以運用一生的真理。在《論友誼》一篇中培根說過這樣一句話:凡是與朋友分享歡樂的人,都會更加歡樂;凡是向朋友傾訴憂愁的人,都會不再憂愁。友誼對於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必要缺少友誼的人就好比一個得了不治之症的人。

在《論習慣》一篇中培根說過這樣一句話:性格能夠左右人的思維,學識能夠影響人的談吐,可是,人的行動卻往往取決於長期養成的習慣。是啊,習慣能夠主宰人的一生,一個好的習慣能夠讓你受益一生一世。

在《培根隨筆》中最令我受益匪淺的一句話,是《論學習》一篇中的:讀書爲學,爲的是獲得享受、作爲裝飾、增長才幹。幽居養靜之時,讀書能夠獲得享受;高談闊論之時,學問能夠作爲裝飾;行事處世之時,知識能夠增長才幹。如果一個不懂的這些的話,學習對他來說就是索然無味的。

讀了《培根隨筆》能夠激發人們對夢想的追求與對困難絕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2

現實它總是很殘酷的,以至於我們總喜歡做白日夢,在夢裏實現我們在現實中無法完成的心願,《培根隨筆》裏面有太多的真理,它們都是培根的心血和想法,卻十分真實的揭露出這個社會的面貌,以至於全書的每一句話都震撼內心。

有時,我們會回想起我們人生的某些片段,我們需要論據來證實我們沒有做夢,隨着時間的流逝,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到最後會讓你覺得特別滑稽可笑和微不足道,也許初心會動搖,會改變,但是野心它始終存在,可能你說你是一個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努力的人,可是在內心深處依舊會有一個聲音在吶喊——我可以再優秀一些,結局不該是這樣。

培根說“野心就像膽汁,它是一種體液,如果不受障礙,能使人積極、認真、敏捷、活躍,它一旦受到阻礙,不能自已流動,就會變得焦枯,因而就兇險惡毒了”。是啊野心和實力是對等的,在沒有實力的時候談野心,前方等待你的只會是萬劫不復,所以啊當你的才華和準備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歷練,奮鬥。我知道其實我們都不會懼怕千萬人阻擋,我們真正怕的是輸給自己,怕自己會膽怯會投降,所以一定要在努力下去,別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同時我們也要拼搏,好讓自己的野心配得上自己的能力。而我相信如果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明白辜負了所受的苦難的那種心情,你會感到不甘,因此不甘如此平淡的人生,就要努力奮鬥,對所有人說:我配的上我曾許下的野心。

在《培根隨筆》裏,我們所有的疑惑都可以得到解釋,因爲培根在這本書上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它是時間流逝最好的見證,在這本書裏面有一個專屬於我們自己的小空間,在這裏我們每個人都是主角,都在探尋着真正的人生奧祕,在每一個章節裏面總是會有不同的發現,在這字裏行間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那些個不服輸,不放棄,有夢想,有野心,愛美,怕死亡的自己,也許我們並不完美,但這纔是最真實的我們,《培根隨筆》就好像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寫照,如果我們都能在這裏找到真實的自己,那麼也許你就走進了這本書。

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爲自己想要成爲的人,該抓住的抓住;該捨棄的捨棄;該背叛的時候就背叛,心裏的垃圾定期倒一倒,始終瀟灑無畏,我想這纔是真正的夠酷。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3

讀書讓人明理,知性。三人行,必有我師。那麼,當你獨處時,書將是最好的伴侶。靜下心來,走進它的世界,你會得到無限的樂趣和力量。在我看來,沒有所謂不值得讀的書,只是有不同的方式,有些書只需淺嘗,有些書可以狼吞,有些書要細嚼爛咽,慢慢消化。我們需要去權衡和思考,取其精華。

《培根隨筆》這本書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令人受益匪淺。作者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被稱爲"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的思想。《培根隨筆》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等共58篇隨筆,其中有幾篇是我特別喜歡的。

“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大部分人都聽過的名言即出自培根隨筆的《論友誼》篇。它告訴我們一位真正的朋友會在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我們產生怎樣的影響。我想這樣一位友人是所有人所期盼的,也是所有人應當擔當的。

《論美》篇中,培根說道:“才德如果是在一個容貌雖不姣麗,然而形體閒雅,氣概莊嚴的身體內,那是最好的。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圖畫所不能表現,初睹所不能見及者。”作者主要在於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人生觀問題,同時提醒人們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在當今這個“論顏值”的社會大環境下,那些影視作品爲了“保量”,只注重“高顏值”而忽視“高演技”,“保質”則無從談起。此時又可看出正確觀念的重要性,只有“顏值黨”的觀念有所轉變,纔不會產生這樣的摻水作品。

《論逆境》篇裏面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順境中不乏恐懼與厭惡,逆境中也不乏安慰與希望。刺繡時,將生動的圖案繡在黑布上,比起陰暗、憂鬱的圖案繡在淺顏色的布上,更讓人愉快——悅目纔會賞心。美德猶如珍貴的香料,只有當焚燒或碾碎時,才最爲芳香。順境最能顯示邪惡,逆境最能顯示美德。”順境和逆境是人生都可能有的狀態,逆境並不可怕,順境也不一定就可愛。人生要面對最多的便是選擇,最可怕的是選錯了卻不知回頭。處於順境怕的是選擇放鬆,處逆境怕的是選擇放棄。所以順境中最能看出人的品位,逆境中最能看出人的品行。只有在順境中自我鞭策,在逆境中百折不撓,那樣才能遠離恐懼與厭惡,擁抱安慰與希望。

讀書使人淵博,辯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細。我認爲今後也應該像培根學習,隨時把自己的所思所得記錄下來,將來重新閱讀,一定會有所收穫。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4

一翻開《培根隨筆》,我就被書中含義深刻而又不乏幽默詼諧的語句吸引住了。我彷彿在與那位四百多年前的哲學家面對面交談,他解答了我心中的一個個困惑,告訴我怎樣面對逆境,怎樣爲人處世,怎樣把握時機,怎樣培養好習慣,怎樣剋制憤怒……他引領着我慢慢撥開雲霧,看到了久違的陽光。對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美德好比是珍貴的寶石,只需要用普通材料鑲嵌。”一個普通人擁有了美德,那麼他彬彬有禮的舉止、爲他人着想的行爲同樣能贏得別人的歡迎與讚賞,所表現出來的氣度絲毫不比那些容貌出衆的人遜色,因爲美德所散發的芳香越遠越濃,他們的人生也會煥發出無限的光彩。並且“有德之人美貌常駐”。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5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評價它,那就是:他把深奧玄妙的道理變得簡單而明晰,以使我們更好的完善自我成爲一個成功的人。

在培根的《論友誼》中,我提練了許多精湛的道理。“人生離不開朋友”,如果一個人沒有益友,他將在孤獨中死去。他說“友誼的作用很奇妙,如果你將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你將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擔一半憂愁。”這更加說明了你不可缺少知心朋友,他們在你的生活是重要的“調節師”,在你的生活大舞臺上承擔着中重要的角色。“雖照了鏡子,卻還是看不清自己的嘴臉。”這句話在這裏的意思是說,把非益友比喻成鏡子,他們的告誡並非出於真心實意,所以就無法通過朋友長時間相處的得來對自己的建議從而完善自己,發展自己。因此,最好的忠告往往來自於誠實而更正的友人,最可靠的忠告也來自於最瞭解你事業情況的友人。【像孔茁與我的“雙贏”】

在《論嫉妒》中,說“嫉妒心甚強的人假如看到別人的某種情況下強與自己,因而產生嫉妒。”包法利夫人就是,儘管她沒有看到她想象中的愛情。其實,我也常常嫉妒於孔茁超過我的某些方面,我是不對的,因爲孔茁這個人很踏實很踏實,即使有了一些成就也不會去炫耀,更何況她是一步一步紮紮實實的邁向向成功的。所以,我根本沒有理由嫉妒她。當然收穫不僅僅只有這些。

它讓我進一步明白了人生的許多真諦。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6

《培根隨筆》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經驗主義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寫的。這本書分爲幾十篇,如《論求知》《論美》01010101《論善》。它短小精悍,充滿哲理,讓我受益匪淺。

這麼多“理論”中,《論真理》給我印象最深。美本身就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外貌美、精神美、風度美、自然美、人造美……這些都是人們經常討論的話題。雖然人們口口聲聲說我們不僅要注重外表的美,還要注重心靈和靈魂的美,但大多數人看到別人的外表,往往會在自己心裏給人一個定義。

所以外貌美還是很重要的。但是,再漂亮的外表,行爲也不符合場合,做出的動作也讓人瞠目結舌,會給人的第一印象帶來不好的影響。比如,在一個莊嚴的婚禮儀式上,脫下鞋襪,把腳放在椅子上,人們的目光自然會流露出驚訝甚至輕蔑。外貌是天生的,很難改變,但行爲美是培養出來的。我們可以訓練自己,讓自己的行爲至少符合場景。

優雅的行爲美也是精神美的體現。靈魂美不美是評判一個人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如果頭腦不美好,看到主動幫助自己的人不會虛心感謝,反而會不耐煩地罵對方多管閒事;頭腦不美,就不知道別人的美;心若不美,人反映出來的美都是扭曲虛假的。

到現在爲止,我見過最漂亮的女人是我表妹。她集美貌、精神、風度和智慧於一身。今年暑假,我看到她穿着一件剛從香港買的黑色小禮服,優雅、善良、大方、小巧可愛。她黑色瀑布般的頭髮輕柔地披在背上和肩上。她笑起來,兩個大酒窩甜甜地張開,大眼睛在眼鏡下彎成了美麗的月牙形。

我沒有姐姐漂亮,還有很多缺點需要改進。看了《論美》,更加意識到自己缺點的嚴重性。那顆屬於我的美麗寶石還是有點黯淡。我會一直想着《培根隨筆》,讓這顆寶石在我心裏發光!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7

在了無生氣的黑夜裏,總有一彎明月,陪伴着我走完崎嶇的前路。——題記

在歷史的長河中,書作爲文明的使者,在一分一秒流逝的時光中停留了下來。而面對密密麻麻的書籍,我卻抽出由著名的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寫的《培根隨筆》,在這處處充滿哲理的'世界裏遨遊了起來。

在這密密麻麻的文字裏讀着,一句話便使我深思了起來。話是這樣說的,“對於在上的人表示尊敬並不是一種奴氣,而是處世應盡的一種責任。

假如我們不這樣做,那麼居於我們之下的人又怎麼肯對我們表示尊敬呢?”從前的我,無論是從書本中讀到的“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抑或是從電視劇中特立獨行的英雄,都深深加固了我心中對此的不屑。而書中培根對於榮華富貴的渴求而不斷低頭的性格也是我無法認可的,但我單單從這短短的一句話中,卻讀懂了“尊敬”的真正含義。

陶淵明的不爲五斗米折腰是由於官場的過於腐敗,電視劇中特立獨行的大英雄是因爲有着過於危險的任務而變得冷酷,而對於我們,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問題。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8

不久前,經朋友推薦拜讀了著名學者何新先生翻譯的《培根人生論》,讀完之後頓覺收益非淺。《培根人生論》兼有散文、論文和隨筆的意義。它不僅文筆優美而且論述精闢。用其敏銳的洞察力把複雜的人生問題用散文的體裁寫出來,一下讓原本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變得栩栩如生起來,而且寫得是如此生動有趣,這確是讓我的精神爲之一振。

在《培根人生論》優美且充滿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氣通讀了兩遍,仍覺意猶未盡,便十分想將其推薦給更多的朋友,正謂之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但又不免猶豫,因爲《培根人生論》這本書中也有些篇章存在着爭議。如《論韜晦》、《論野心》等篇章中敘述的做人之道,實際上是典型的市儈哲學。《論帝王》、《論貴族》等篇幅中則旨在向君王介紹統治經驗和權術。但畢竟小瑕難掩大瑜,《培根人生論》以一種優美與莊嚴的韻律,以超人智慧的論述,給人以深刻的啓迪而廣爲讀者所喜愛。因而,我認爲《培根人生論》的確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在《培根人生論》之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如《論讀書》、《論美》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卻是《論時機》。他在篇中說到當危險逼近時,善於抓住時機迎頭邀擊它要比猶豫躲閃更有利。因爲猶豫的結果恰恰是錯過了克服它的機會。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確定論來準確描述的,但機遇確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機遇可能十幾年、幾十年一遇。大的機遇是歷史和社會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爲,一定要善於省時度勢,看清發展的大趨勢,

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裏有金礦。還有一種機遇是社會造成的,我國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沒有很好的機遇可以利用。機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覺地出現的,有時甚至永遠不爲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時才認識到過去的那件事是個機遇,慶幸抓住了它或者後悔失去了它。

善於抓住機遇的人應該具有以下基本素質:

第一,要隨時做好準備,不要機遇來的時候臨時抱佛腳。不僅要儘可能的獲取各種各樣的廣搏的知識,還要儘可能鍛煉出很強的創新能力。我們要取得成功,關鍵是要有創新能力,而不是光有讀書能力。如果時間已使事物腐敗,而人卻無智慧使之革新,那麼其結局將只有毀滅(《論革新》)。有些人非常刻苦,很愛學習,但是遇到新問題總是一籌莫展,這就是創新能力不足。

第二,要從小事做起,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很簡單,機遇總是突然地、不知不覺地出現,有時你甚至一輩子也不知道哪個是機遇。

第三,一旦出現機遇的時候,全力以赴,兢兢業業地抓住它。我國第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容國團所說的人生能有幾回搏!就是很好的詮釋。 第四,要鍛煉出敏銳的洞察力,善於在複雜的情況下發現機遇。許多學生唸書時成績很好,但後來,有的人成就很多,有的人卻一事無成。關鍵在於面對新出現的複雜局面時,能否發現機遇。

機遇難得,然而不可以創造機遇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抓住機遇不是被動的,真正聰明的人會創造機遇。其次,創造機遇要找那種適合自己,到機遇多的崗位和地方去。,美國人很喜歡換工作崗位,一生中大概要換四次。中國人恰好相反,慣性大,幹一件事就想一輩子呆在這兒。換工作崗位有什麼好處呢?你不是一錘定終身,你可以多次換,找準最適合自己的、機會最大的地方和位置。 再次,要得到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機遇,或者讓那些屬於自己機遇不要失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人要誠實守信。有好多年輕人,爲了短期利益和行爲做假,考試作弊、說假話,就是不誠信,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是害了自己。中國某個地方曾經一度是商業非常發達的地區,而現有卻不然。原因很簡單,也是缺乏誠信。第四,要善於與人相處和交流。交流對一個人的成功很重要。英國作家蕭伯納說過,兩個人交流思想和兩個人交換蘋果完全不一樣,交換蘋果,每個人手上只有一個蘋果,而交流思想,每個人同時有兩個思想。如果大家都懂得這個道理,學會與人相處和交流,博採衆家之長,那麼你就具備了得到機遇的一個非常好的素質。 最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創造機遇非常重要。一旦工作出現問題,要很快調整自己,去做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以上是我對《培根人生論》部分章節的一點膚淺認識,由於水平所限難免存在偏頗。深望各方予以改正。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9

培根,15世紀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是西方近代文學的創始人。人人都敬仰他,但我卻不。我討厭那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一天,當我讀到《培根隨筆》時,才發現他有另外的一面。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絕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培根隨筆》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論復仇。培根讚美寬容精神,他說:“寬容是王者的風範。”一個善於寬容的人,不會被世上不平之事擺弄,即使他的身心受到別人的故意傷害,也絕不會冤冤相報,因爲寬恕會時時提醒他――邪惡到此爲止。

我想,人人若有像培根這樣的覺悟,那麼社會豈不是更好?並且,復仇只不過會是將一件芝麻大的小事變大。正如培根所說,那些復仇的人,爲的只是看到對方的痛苦,並從中得到快慰;等復仇完了,才發現復仇本身並無任何意義,只能使罪惡不斷的傳遞下去。

如果,有哪一本書可以告訴你一個人生的哲理,那麼就是《培根隨筆》。所以,它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10

《培根隨筆》爲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着。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美才是永恆的美。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在這本書裏,讓我學會了很多的哲理,我要多讀這本書,讓這些哲理永遠記在我心裏。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11

前幾天翻開了很久沒看的培根隨筆集,記得我曾經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於我來說使一次新的挑戰,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說了題目後,我篇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文章,

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一是:心曠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長才益智。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爲,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一定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爲人很脆弱,經不起波折,但是易發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剋制發怒的傾向,所以培根就說“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怒而犯罪。”

看完這文章,我發現自己也如此,易發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