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生活保健 > 小雪節氣的風俗

小雪節氣的風俗

來源:女友組    閱讀: 4.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雪節氣的風俗,小雪,是一個反應氣溫變化以及天氣現象的節氣。中國廣大地區氣溫逐漸降到0℃以下,部分地區開始降雪,那小雪節氣的風俗有哪些?來看下面的內容瞭解一下。

小雪節氣的風俗1

一、小雪的氣候

古人將二十四節氣中的每個節氣都等分爲三,每五日爲一候,從而以三候來描述每個節氣的氣候變化特點。小雪的三候爲:“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騰地降;三候閉塞成冬。”

小雪節氣的風俗

一候虹藏不見,虹爲彩虹,也可以理解爲下雨的意思。也就是說進入小雪節氣,降水的形式逐漸從雨變爲雪了,天上不再下雨,自然也就沒有了彩虹。

二候天騰地降,這體現了古人的陰陽觀念。天爲陽地爲陰,陽氣上升陰氣下沉,陰陽不再相交,天地間自然一片死寂。這實際上是古人對氣候和生命的一種認識。

三候閉塞成冬,陰陽相隔,萬物沉寂。如果說立冬意味着進入了冬天的門檻,那麼小雪可以說意味着冬天正式到來了。古代的冬季比如今要難熬得多,天地間不見鳥獸,人們在播種晚最後一茬冬小麥之後,也紛紛躲在屋裏開始過冬了。所謂“閉塞成冬”,正是此意。

二、小雪的民俗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北方陸陸續續的降雪意味着冬季正式到來。所以小雪前後的民俗活動,大約也都和過冬有關。

1、飲食習俗

在古代的冬季,沒有今天這樣種類的豐富的各種食物,也沒有良好的食物存儲條件。爲了在漫長的冬季中有足夠的菜、肉食用,先人們發明了醃製食物的方法,將各類蔬菜(主要是白菜、蘿蔔)或者肉食醃製或者風乾,儘可能地延長它們的存儲時間,以備過冬時食用。如今,雖然食材已經極大豐富,保存也不再是問題,但這種醃製的習俗還是保存了下來,併成爲一些地方的特色美食。

小雪節氣的風俗 第2張

比如,在東南沿海的浙江一帶,就有在小雪節氣中醃菜的習俗,當地人稱之爲“醃寒菜”。清代文人厲惕齋在《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述過當時情景:“小雪後,人家醃菜,曰‘寒菜’”。

又如小雪過後,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做臘肉、香腸的習俗。臘肉、香腸等熏製、風乾肉製品,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今天的人們一般將這些作爲一種美食,但在古代,這主要還是一種冬日裏儲藏肉食的方法,所以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說法。之所以選擇小雪之後開始這項工作,可能跟小雪後氣溫迅速下降,天氣也變得乾燥,比較適合加工臘肉有關。

小雪節氣的風俗 第3張

2、釀酒

《詩經·國風》有云:“十月獲稻,此爲春酒,以介眉壽。”古時釀酒多在剛入冬的時候,也就是小雪前後。這個時期秋收剛剛結束,先人們手頭糧食相對富裕。同時,在古代社會,飲酒除了具有現今這種娛樂的作用之外,很多時候還是祭祀儀式的一部分,屬於禮的範疇。而時至歲末,正是各種祭祀活動的高峯期,對酒的需求也就很大。

小雪節氣的風俗 第4張

古代詩人飲酒

這種初冬釀酒的習俗,一直延續到近現代。比如浙江安吉地區,人們至今仍然習慣在入冬之後釀製林酒,當地人稱爲“過年酒”。平湖一帶農曆十月上旬釀酒儲存,稱爲“十月白”,也有用白麪做酒麴,用白米、泉水釀酒的,稱爲“三白酒”。入春之後可以在酒裏面加上一點桃花瓣,稱爲桃花酒。浙江長興地區民俗在小雪當天釀酒,稱之爲“小雪酒”,據說是因爲小雪時節,泉水特別的清澈的緣故。

3、準備過冬的取暖設備

古時候不比今天,所謂冬天,在暖氣空調的保護下,多數時候也不令人覺得難過了。古時候沒有這些,爲了冬日的取暖,就要額外準備一些東西了。這些準備大多也都集中在小雪節氣前後。在這裏咱就來跟大家介紹幾種,古代過冬的取暖設備。

第一種設備叫做香囊。這個香囊可不是端午節那種用布做的香囊,而是一種金屬製的三層圓球,大富人家用金銀,差一點的也有用銅的。外層鏤空分上下兩層,以子母扣鏈接。第二層是兩個同心圓環,以活軸鏈接外壁和最裏層的焚香盂。使用的時候一般藏在袖子裏,焚香盂裏面點上薰香,既可以焚香,也可以暖手。一般是古代富貴人家使用的玩意。

小雪節氣的風俗 第5張

鎏金鏤空銅香囊

第二種設備叫銅手爐,這個相對就比較普通一些了,貴婦人家和平民百姓都有使用,據說產生自隋唐時期,取暖的功能比香囊好得多。銅手爐由爐身、爐罩、提樑組成。爐身盛放炭火發熱,爐罩上有孔散熱,提樑便於攜帶,還配有撥火勺翻動炭火。普通人家用的形制比較簡單,而富貴人家用的往往在外壁上還要雕刻雲紋等裝飾,更爲美觀。

小雪節氣的風俗 第6張

清代銅手爐

第三種設備的名稱比較奇怪,叫做“湯婆子”,也有“湯媼”、“腳婆”、“錫奴”等不同名稱,看名字知道這是普通人家用的東西。這種東西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而在咱小時候家裏還有使用。“湯婆子”外形爲扁扁的圓壺,有銅、錫、陶瓷等材質,常縫製大小相仿的布袋來防止燙傷。上方開有帶螺帽的口,用來注入熱水,收到取暖效果。可以說,這就是古代的熱水袋了。

小雪節氣的風俗 第7張

銅製湯婆子

三、少數民族的小雪習俗

二十四節氣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漢族,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在小雪這天也有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動。

比如土家族在小雪前後,就有“殺年豬,迎新年”的習俗,有些類似狂歡節的性質。把剛剛宰殺的新鮮豬肉,按照土家族傳統的烹飪方式做成“刨湯”,用來款待親朋好友,非常的熱鬧。

小雪節氣的風俗 第8張

土家族的刨湯宴

“十月小雪雪滿天,明年必定是豐年”,小雪節氣的降雪,被認爲是來年豐收的好兆頭。在維 族地區,有過白雪節的傳統。在每年的第一場降雪來臨的時候,要舉行慶祝活動,親朋好友在一起聚餐、歌舞,祈禱來年的豐收。

小雪節氣的風俗2

“小雪”節氣注意防寒保暖

小雪,是一個反應氣溫變化以及天氣現象的節氣。古籍《羣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從星象角度來說,“小雪”節氣間,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而四邊形的飛馬座正臨空,作爲冬季星空的標識,獵戶座已在東方地平線初露容顏。

古人認爲,此時天空中的陽氣繼續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愈發厲害,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北方適時飄落的雪花,是提醒人們要注意禦寒保暖的信號。

民間有很多與小雪有關的農諺,比如“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指的就是小雪落雪的`話,來年雨水均勻,沒有大的旱澇。此外,下雪可凍死一些病菌和害蟲,積雪的保暖作用,也有利於土壤變得肥沃。

北方地區小雪節氣以後,果農開始爲果樹修枝,以草秸編箔包紮株杆,以防果樹受凍。蕭放說,到了小雪,因爲天氣變冷,人們會把門窗糊好,開始儲存白菜,留待過冬食用。

小雪節氣的風俗 第9張

資料圖:“小雪”時節 南京街頭香腸成串。

做臘肉,嘗餈粑……這些習俗與美味有關

俗話說,“冬臘風醃,蓄以御冬”。小雪一到,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十分乾燥,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機。所以,不少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前後,剛好是一餐美味。

而在南方的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也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農民用來祭祀牛神。

據公開資料顯示,小雪前後,土家族則有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其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爲“刨湯”。吃“刨湯”,亦是他們的風俗習慣。

“在農村,由於天氣原因,外面大規模的農事活動已經結束。人們會在屋裏做一些簡單的手工勞動,做竹編,紡織等。”蕭放介紹。

他表示,此外,在有些地方,如果小雪節氣這天下雪了,會收集雪水,裝在一個瓷器裏,認爲雪水可以治療火瘡、熱毒。當然,這只是民間的一種傳說

小雪節氣的風俗3

小雪節氣的特點

小雪時節已進入初冬,天氣逐漸轉冷,地面上的露珠變成嚴霜,天空中的雨滴就成雪花,流水凝固成堅冰,整個大地披上了一層潔白的素裝。但這個時候的雪,常常是半凍半融狀態,氣象上稱爲“溼雪”,有時還會雨雪同降,這類降雪稱爲“雨夾雪”。

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我國東部會出現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降雪會稍晚,而北方,已進入寒冰封凍季節。

立冬節氣我國北方地區基本上都進入了冬季,到了小雪節氣,長江中下游許多地區陸續進入冬季。雖說全國降水隨着冬季的到來,降水逐漸跌入一年中的低谷,但江南比江北雨量還是偏多,即便這一地區12月中下旬纔有初雪,但此時的陰雨天氣,給人們的感受已經不是深秋涼意,而是溼冷了,這種感覺比北方乾冷地區有供暖條件的人們要難受得多。

小雪節氣的風俗 第10張

在立冬節氣,我國的西北、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有雪,到了小雪節氣,意味着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如果說立冬節氣標誌着我國北方大部地區進入冬季的話,走到小雪節氣,冷空氣的直接表現就是使這些地區的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我們都知道只有在雲層內及雲下氣層的氣溫都在0℃以下時,降水形式才由雨變成雪。所以,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是不爭的事實。

在小雪節氣初,東北土壤凍結深度已達10釐米,往後差不多一晝夜平均多凍結1釐米,到節氣末便凍結了一米多。所以俗話說“小雪地封嚴”,之後大小江河陸續封凍。 農諺道:“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這裏有三層意思,一是小雪落雪,來年雨水均勻,無大旱澇;二是下雪可凍死一些病菌和害蟲,來年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三是積雪有保暖作用,利於土壤的有機物分解,增強土壤肥力。因此俗話說“瑞雪兆豐年”,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小雪節氣的風俗 第11張

小雪節氣的習俗

醃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吃餈粑

餈粑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雪節氣的風俗 第12張

曬魚乾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羣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吃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羣衆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爲“刨湯”。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