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生活保健 > 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

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聖誕節是很多西方國家信仰的節日,也是非常盛大的節日,就如同春節對於中國人一樣重要,聖誕節的由來很多人都知道,下面和大家分享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

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1

不知不覺間,又到了年末歲尾。而有關“聖誕節”的各種商業活動,亦鋪天蓋地席捲而來。近些年來,包括萬聖節,情人節,聖誕節在內的一大批“洋節日”,在中國的影響力卻是越來越大,就算跟一些中國傳統節日相比,亦不逞多讓。

那麼,這些西方節日到底該不該過呢?

說實話,對於父親節、情人節這樣的西方節日,我並不排斥,不過對“聖誕節”這樣有很濃宗教色彩的節日,我則要說:“過可以,但必須是一箇中國化的聖誕節”!

我相信,每一個對西方那些“套路”有所瞭解的中國人,都會跟我有同樣的答案。

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

事實上,西方國家利用“宗教”開路,對別的國家實行滲透和侵略,早已不是什麼祕密。

就拿基 督 教清末時在中國的傳播來說。

第一個進入中國大陸傳教的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從到中國的第二年起,就與從事鴉片貿易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接觸,從1809年到1834年該公司被取消壟斷權時爲止,直接受聘該公司,任祕書兼翻譯員。1825年11月,馬禮遜寫信給倫敦東印度公司董事會:“我在中國漫長的十五年裏,依照你們在那裏的職員們的要求,常常冒着個人生命的危險和痛苦,忠心耿耿地爲貴公司的利益服務,整個公司以及廣州當地的商人可以證明。”由於他對該公司“精誠效力”,其年薪很快就從五百英鎊升至一千英鎊。

德國傳教士郭實臘(Charles Gutzlaff),不僅充當鴉片販子的翻譯,更是直接參與了鴉片的推銷活動。他曾多次出入中國沿海,參與大規模的鴉片走私活動,同時刺探情報。1832年他到澳門時,許多鴉片商人爭着請他帶路到中國沿海去推銷鴉片,待遇十分優厚。在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裏,仍然保存着英國鴉片公司1833年誇獎郭實臘的信,其中提到:“郭實臘博士給我很大的幫助。現在生意越開展,他的幫助越需要。他的熱情是無限的,但未免太大膽,太敢幹了。

1840年,當西方殖民者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後,大批傳教士更是隨之乘勢擁入,並開始上下滲透。他們不僅公然在中國廣闊的領土上建立據點,深入到各個城鎮和鄉村,變外來爲內在,更是強取豪奪,對中國進行大肆搜刮。當然,人家名義上,這些搜刮來的財富都是獻給“上帝”的。

在這種大背景下,各種“教案”層出不窮。根據現有的歷史資料顯示,到十九世紀末,單是外國傳教士在中國挑起的大小教案就達四百餘起。

也正是因爲“傳教士” 的無惡不作,義和團運動興起後,重點打擊對象之一,就是教會和那些外國傳教士。

近些年,對於當年的“義和團運動”,網上不乏貶損的聲音,說什麼“這是中國人愚昧野蠻的表現”,但大家知道嗎,當義和團運動興起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位“大名人”,不但沒有譴責義和團運動,反而大聲爲其“叫好”。沒錯,他就是《競選州長》、《百萬英鎊》這些膾炙人口小說的作者“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是“反基督人士”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事實上,馬克吐溫之所以會支持義和團,就在於他早已看透西方國家向中國傳教所包藏的禍心。

正像他在《給坐在黑暗中的人》一文中所寫的那樣:

“傳教士在華的行爲,正是具體地表現出一種褻瀆上帝的態度,其可怕與驚人,真是這個時代或任何其他時代都是無可比擬的。……把‘文明之福’推廣到坐在黑暗中的我們的弟兄們。總的說來,向來都是很好的買賣。……用聰明謹慎的手段來經營,是一個聚寶盆。比較世俗的人所玩弄的任何把戲,這裏面有更多的錢,更多的領土,更多的宗主權,以及更多的別種利益。”

雖然隨着時間流逝,中國早已不是滿清末期那個腐朽沒落,飽受欺凌的中國,但,部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惡意,並沒有在時間的沖刷下消退。

傳教這種成本低廉,效率極高的滲透方式,他們又怎麼可能放棄?

比如最近和節目組互撕的.演員袁立,大家都看到她爲了塵肺病人捐款的善心之舉,但很少人知道,她的團隊在做慈善的同時,也在傳教;

演員孫海英在屏幕上塑造了不少高大上的老革命,可現實中卻是個基督的狂信徒,發表了許多匪夷所思的言論。

這些公衆人物都深陷其中,民間的情況就更嚴重了,有的地方全村信教,而且信的不是正統的基 督 教,而是韓國傳過來的那種邪教。

爲何中國和梵蒂岡的關係一直無法正常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梵蒂岡一直堅持,中國國內的基 督 徒應該接受其“領導”。中國基 督 教團體的高層人士,比如主教,亦必須接受梵蒂岡的冊封和節制。

儘管梵蒂岡的相關條件被中國嚴詞拒絕,但大家可不要以爲事情就這樣算了。宗教之所以厲害,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它可以通過對一個社會的不斷滲透,最終讓這個社會發生“自下而上”的深刻變化。

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 第2張

而“聖誕節”,毫無疑問就是推動這種滲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有些網友想必要問:“如果聖誕節,還有基 督 教真像你說的那麼有危害,爲何國家並沒有對它們加以禁止?”

說起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複雜。

宗教也好,其他信仰也罷,歸根結底是對“人心”的聚攏和吸引,中國曆朝歷代的統治者爲何對宗教那麼敏感?究其原因,正是因爲這些統治者所代表的利益階層,隨着時間的流逝,盡皆在不知不覺間走到了無數百姓的對立面。所以一旦有了某個新宗教出現,他們很容易就會失去“人心”,而沒有了“人心”,也就意味着統治的終結。

有鑑於此,古往今來,無論中外,統治者對待宗教的態度無外乎兩種,要麼“爲我所用”;要麼“徹底鎮壓”。

不過,中國共產黨的出現,卻是成爲了例外。因爲“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正是中國共產黨最核心的綱領。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對“爭取民心”的重要意義,有着非常清晰的認知。

而無數事實早已告訴我們,中國的老百姓很樸實,也很實際。換言之,誰能帶領他們過上好日子,誰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利益,他們的心就會向着誰!

蔣介石一家都信基 督 教,解放戰爭時期,西方更是幾乎一邊倒支持國民黨。可結果呢?中國的老百姓還不是推着自己的“獨輪車”,親手埋葬了“蔣家王朝”!

所以,只要中國共產黨的心裏還裝着“人民”,並把“老百姓的利益”始終都放在首位,那麼不論何種宗教,不論何種信仰,都休想動搖中國共產黨的地位!

所以,能夠給出“宗教信仰自由”承諾,能夠以包容的態度,對待一個個外來節日,就是中國共產黨高度自信的最完美詮釋!

總而言之,對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宗教文化的滲透,保有一定的“文化憂慮”和“文化警惕”,不僅合理,而且十分必要。但,“文化憂慮”和“文化警惕”並不等於“文化排斥”和“文化否定”。要知道,中華文明能夠茁壯成長至今天,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在於我們善於學習,善於將其他文明的優秀之處化作“養料”,來不斷滋養反哺中華文明。

聖誕節爲何會受年輕人追捧?說白了,還不是因爲聖誕節可以製造浪漫氣氛,可以讓年輕人盡情去“宣泄”!而聖誕節的這些特點,恰恰是偏於內斂和莊重的中國傳統節日所缺少的東西!

正所謂“堵不如疏”,如果真想解決掉 “聖誕節”背後的那些負面隱憂,那麼,打造一個充滿濃濃“中國味”的聖誕節,未嘗不是一個好主意!

某爲漢人,炎黃子孫,

生來皮膚黃,黑瞳破迷障!

血脈名軒轅,薪火永流傳。

遵從24節氣,春來暑往,秋收冬藏,

懷故有清明,

鬥舟有端陽,

團圓有中秋,

除夕守歲忙。

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2

過洋節“聖誕節”其實也是有意義的一件事,不但促進了文化的學習與交融,更進一步地瞭解外來文化的歷史、傳統與習俗,也有利於我們對於自身文化傳播機制、文化包裝起到一定的借鑑意義。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消費,刺激了經濟的發展。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一味地過洋節,會給我們帶來極其不利的一面。首先就是傳統節日、傳統文化的邊緣化,使得我們的傳統文化、習俗逐漸流失;其次會導致我們文化觀念、價值觀受到衝擊,引發青年人盲目崇洋,不利於文化自信的建立;最後,將會導致文化內涵和本質失去羣衆支持的基礎,不能賦予新時代的養分,讓文化面臨“失根”的危機。

當然,西方的“聖誕節”等的洋節日之所以受到青睞,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洋節日沒有固定的模式,且經過這些年在中國的傳播改造已帶上了某些中國特色,具有了生動活潑、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形式,具有新奇、刺激、溫馨、浪漫的特點,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放鬆和釋放情緒的心理需求。比如迷人的聖誕節,人們能夠沉醉於平安夜,互相祈禱一生平安。與此同時,洋節日爲人際交流提供了媒介,適應了當今中國社會羣體的需求。西方節日超出了家庭範圍,是人際交流的產物,它更注重與非血緣者的接觸,適應了社會羣體的心理需求,所以在一定時期內得到中國社會的認同,這是人們社會心理行爲的一種自我選擇。

第二,商家和媒體的大肆炒作。在國外強勢經濟文化大背景下,假日經濟成爲近年來國內最大的黃金增長點。商家和媒體看中了“洋節”的市場與時尚,展開宣傳攻勢,引領了民衆對節日的消費潮流,使得洋節日能在中國“一火再火”.當傳統節日的蛋糕被分割完畢,商家便瞄準了情人節、聖誕節等洋節這些新興的利潤增長點。並且,部分媒體爲了追求一些新題材,創造新聞新事物,對於洋節也大量進行推廣,吸引眼球。

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 第3張

第三,年輕羣體的推崇。過去的傳統節日與傳統文化過於高壓,給了年輕一代對於傳統節日過分嚴肅,教條形式之感,甚至部分年輕的受衆因爲之前的高壓式的尊崇而產生了逆反的情緒。因此對於西方的洋節,年輕的受衆覺得新穎,有趣,不需要效仿西方文化中的許多流程與真實內涵,而是把洋節當做消費品,只是挖掘自己需求的輕鬆與放縱,因此不斷推崇。年輕人對於洋節的傳播力不但是通過線下的禮物和派對,更是通過互聯網的幾何倍數的傳播,使得洋節迅速走入了大衆的眼前。

對洋節日不可過分狂熱,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理性認識洋節。年輕的新青年應當認識到過洋節是一種對現實壓力的釋放,不是文化侵略。洋節日與中國傳統節日,好比蛋糕與饅頭,喜歡哪一種應該視個人口味而定。無論選擇哪個節日,最重要的是在特定氛圍中交流親情、友情、愛情,釋放現代生活的壓力。

第二,尊重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節日依然承載着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歷史淵源,對於傳統節日,我們要大力提倡,不忘根本。而在慶祝傳統節日的方式上,卻可以有所創新,譬如在年夜飯的同時“微信問候”“看春晚搖一搖”,增加全民互動感,也能夠活躍傳統節日的氣氛。同時利用互聯網做好傳統節日的推廣,讓傳統節日背後的傳統文化更好地被大衆所熟知。

第三,加大對於媒體的監管力度。對於媒體報道的內容進行過濾檢查,避免一些過度渲染洋節,或者惡意諷刺傳統節日的內容在媒體肆意傳播。對於內容不作爲的媒體人也要進行思想教育,甚至提升違法成本。

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我們應當促進文化全球化的學習與交融,我們沒有文化入侵的野心,但是我們也應當鞏固我們的文化根本。

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3

1、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過聖誕節,是國家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徵。經濟越發達,居民收入越高,居民的物質基礎就越雄厚,對閒暇的追求也就越強,假期和節日就越多。

2、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和西方強勢經濟的作用

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的歐美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爲數衆多的西方人到中國工作和旅遊,西方的很多傳統習慣也被更爲廣泛的帶入併產生深遠影響。

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 第4張

3、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對聖誕節形成了特殊定位

西方的節日大多帶有狂歡的色彩,聖誕節更像是爲自己過的。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洋節日更加能夠張揚一種自由的心情。

4、商家和媒體推波助瀾的宣傳

商家和媒體從各方面推波助瀾的宣傳攻勢引領了普通大衆對節日的幻想和渴望,從而產生出波瀾壯闊的聖誕節大軍。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