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美文 > 端午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端午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風俗習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不同地區對端午節日的習俗可能會有一些區別,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端午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端午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1

在衆多習俗中,賽龍舟和吃糉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標誌性的。吃糉子和賽龍舟的來源都與屈原有關,在屈原投江後,人們便紛紛划船追趕想要將屈原屍體打撈起

來,但是並沒有打撈上來,於是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傷害屈原的軀體,用竹筒裝入糯米投入江中,後來慢慢發展,就成爲了吃糉子和賽龍舟這兩大習俗。

總結:端午節主要的風俗習慣有賽龍舟、吃糉子、採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放紙鳶、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打馬球、跳鍾馗、鬥草等,其中賽龍舟和吃糉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標誌性的習俗。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也是漢族在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端午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2011年5月23日,賽龍舟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吃糉子:糉子作爲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端午食糉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拜神祭祖:祭祖,傳統習俗,全稱是祭祀先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除、清、九、盂),是漢族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行。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

跳鍾馗:跳鍾馗,是中國一項古老的民俗表演活動,現在主要分爲南北兩派,“南派跳鍾馗”,以古徽州歙縣地區最爲突出,又稱“嬉鍾馗”。盛行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歙縣跳鍾馗多在端午節演出,寓意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以求驅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跳鍾馗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種內容,體現了民衆崇尚鍾馗剛正不阿、除害降福的美好願望。

祭龍:因地域等原因,各地舉行日期不盡相同,但多半在二月初三、三月初三、六月初六舉行。祭龍分大祭和小祭,小祭即殺豬宰雞,大祭則宰牛,祭禮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被稱爲“龍頭”的老人主持,祭壇設在“龍樹下”。各家各戶自己置辦齊豬、雞、鴨等祭物,由家中男性前往獻祭。祭時停產三日,祭後的第一個午日,各戶派一個男性自帶酒肉去“龍頭”家聚餐,以示謝意。

採草藥:古法採草藥多數在二月、八月,這很不恰當。只是二月草已發芽,八月莖葉還沒有枯死,採藥的人容易辨認草藥罷了,對藥材來說,並不是最好的`時間。大致說,用根的草藥,如果有隔年老根,必須選擇沒有莖葉時採摘。

掛艾草: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以辟邪驅瘴。

打午時水:所謂“打午時水”就是在端午節當天中午12時左右到井裏打水。在古人心中,這個時候的水是最能辟邪的,小孩用“午時水”洗澡能祛除痱子帶來健康身體,成年人用這樣的水洗澡會走好運。在臺灣家家戶戶有打“午時水”的風俗。

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眼睛),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沐蘭湯:沐蘭湯,即端午日洗的草藥水,此俗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這習俗在西漢末的《大戴禮記》中有記載,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或草藥,有香氣,可煎水沐浴。

浸龍舟水:浸龍舟水,因爲龍舟寓意吉祥,同時平日擺在祖宗的祠堂中,因此龍舟滑過的水村民們都認爲是“大吉水”,於是另一個習俗應運而生—浸龍舟水。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前後,南方暖溼空氣活躍,北方有冷空氣南下,在江南和廣東,冷暖空氣交匯,往往會出現大而集中的降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端午節,民間又稱之爲“龍舟節”,因而就把此期間這些較大的降水過程統稱爲“龍舟水”。

吃龍舟飯:龍舟飯是廣東珠三角地區的傳統民俗文化,當地農民的大聚餐,是傳統的社日宴飲的繼續。宴會開支的款項來源,主要是村內工廠、店鋪、專業戶、個體戶和普通村民的捐贈,港澳同胞、華僑的贊助,其次是龍船部件的競投所得。

龍舟飯它是用糯米加上臘肉丁、蝦米、墨魚丁,香菇粒做成,特別頂飽。聽介紹說最早主要是給划龍舟的人吃的,讓他們吃了划船特別有力氣。後來慢慢所有的來賓、觀衆等也一起吃,最後演變成熱熱鬧鬧的一種龍舟前儀式,寄寓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和祈盼,該習俗還有凝聚民心、維繫團結的作用。

端午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2

端午節的傳統風俗介紹

風俗1:吃糉子

古時爲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糉糕投入江中,爲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糉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糉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在老北京,糉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糉子”。系糉子則用馬蓮草,也是北京特產。

風俗2: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艾草或菖蒲,因爲二者皆爲中草藥,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因爲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爲“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風俗3: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爲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風俗4:吃五毒餅

端午節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於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五毒指蠍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將它們的形象蓋在餅上,餡兒也是“五餡”:櫻桃、荸薺、桑葚、黃杏和江米藕。據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風俗5:鬥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會結伴去郊外採藥,採藥途中會鬥草玩,逐漸形成習俗。王作楫介紹,參與遊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遊戲開始後,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爲輸。

端午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第2張
  

風俗6:收五毒

端午節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製、樣子跟糉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裏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風俗7:貼葫蘆花

老北京人喜歡葫蘆,因爲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裏面包括“五毒”圖案,稱爲“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爲“扔災”。

風俗8:點雄黃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節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爲,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破解,驅邪避害。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