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美食 > 北京過年吃的傳統食物

北京過年吃的傳統食物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咯吱盒、糖瓜、炸丸子、滷炸豆腐、餃子等。

北京過年吃的傳統食物1

豆兒醬是屬於老北京的傳統小菜,其實它就是升級版的皮凍。在過去的時候,它是家家戶戶過年必備的地道下酒菜,自從有了冰箱以後,炎炎夏日也能吃上下酒美容消暑的繽紛小皮凍了。

在北京的年夜飯上一定會有丸子,因爲丸子象徵了閤家團圓。以前過年的時候,每家總要拜年或者是來拜年的人,吃飯時間是不固定,也沒有很多時間炒菜。所以人們就會事先準備好丸子,端上來就能吃。

老北京有句民謠,糖瓜祭竈,新年來到。所以只要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一出現,就說明春節要到了,糖瓜是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的,甜中略有些酸味兒,以前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爲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裏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北京過年吃的傳統食物
  

滷炸豆腐是一道老北京有名的清真小吃。豆腐嫩滑,湯汁鮮美深受百姓喜歡。自豆腐傳到北京,那吃法就越來越多,並得到了南北結合口味提升,經數百年的演變,形成了北京自己的特色。尤其到了明代的中晚期,京城的六必居開張以後,調味品更加豐富,又出現了滷炸豆腐這一小吃,經過不斷改良傳至今日。

關於北京過年吃的傳統食物,大家都瞭解清楚了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美食,所以可能上面介紹的美食大家不太熟悉,這裏大家可以多多瞭解一下,同時也瞭解了老北京的飲食文化,也算是增長自己的見識了。關於北京過年的傳統食物就介紹到這裏了,希望對大家會有幫助。

北京過年吃的傳統食物2

炸餎餷

這是北京的傳統小吃,用綠豆麪或豌豆麪,也有說用小米麪做成的。切成方形或菱形塊下油炸後就能吃了,有點類似山東煎餅。可以蘸用醬油、醋、蒜末調製的調料一起吃,也可以直接吃,嘎吱嘎吱的非常脆。

芥末墩兒

菜芥末墩兒是老北京年夜飯裏必有的涼菜,被人稱爲涼菜裏的首席。這道菜是用白菜做成的,將燙好的白菜上面撒上芥末、白糖、米醋等,一口下去脆、爽、嗆、酸甜、涼五味俱全,非常通氣解膩。

肉皮凍兒

肉皮凍就是用豬皮爲主原料,加入各種佐料以後熬製而成的,出鍋後把肉皮凍切成1.5釐米的小方塊,放入蒜汁即可食用,蛋白質含量非常高。

北京過年吃的傳統食物 第2張
  

五彩花生米

五彩花生米,聽起來似乎上不了大雅之堂,然而它實打實擔得起下酒神器的名頭。年前將花生、胡蘿蔔丁、芹菜丁煮好,放在屋外凍着,作爲下酒的`小菜,隨吃隨取。五彩花生米還寓意着五彩人生。

紅燒鯉魚

逢年過節,餐桌上都少不了它,取其"年年有餘"、"魚躍龍門"之意,增添喜慶氣氛。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

蔥燒海蔘

蔥燒海蔘是中華特色美食,是"古今八珍"之一,蔥香味醇,營養豐富具有滋肺補腎的功能。海蔘的"參"與"升"同音,寓意步步高昇,討個好彩頭。

北京過年吃的傳統食物3

01糖瓜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魯迅《庚子送竈即事》

在咱北京啊,除夕這一天晚飯前,每家家長都要先用糖瓜在竈門前烤化,然後抹在竈王爺咀脣上。即使竈王爺不饞,人們也硬要把烤化了的糖飴放在他老人家的嘴邊。

糖瓜是老北京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竈神)。過去講廿三那天要祭竈王,買些用麥芽糖做的祭竈糖如糖瓜、關東糖供着,既有在他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稟報時,請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竈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之心。北京有這麼一句歇後語:“竈王爺昇天——好話多講”。

北京過年吃的傳統食物 第3張
  

“糖瓜”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爲長條型的糖棍稱爲“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脈田糖瓜材料是大米和麥芽,用料的比例是3:1,也就是3斤大米兌1斤麥芽;

通常每做一次糖瓜,首先準備30斤麥芽,讓其發酵生芽後備用;再將90斤大米煮熟,和發酵生芽的麥芽混合,添加8至9擔水,一擔水約50斤,然後用火蒸煮,在適當的溫度下拉絲成瓜,完成這些數量的糖瓜,一般需用6至8人做一天。

02 合子

正月十一,老北京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習俗。

古人認爲,“十”是“齊備完美,周而復始”的美好數字,在十之上再加一個“一”,就有了新的開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節前的四天作爲“拜晚年”的.時段。

老北京有“不出十五,都可拜年”的說法:臘月三十之前叫“拜早年”,正月初五之前叫“大拜年”,正月初五即“破五”之後叫“拜晚年”。在大年前後這幾天因各種原因未能向親友和故交拜年的人,趕緊“拜個晚年”,也不失禮數。

正月十一,這一天的飲食習俗是吃烙合子,烙合子的“合”與“和”諧音,吃合子寓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北京過年吃的傳統食物 第4張
  

03芥末墩

芥末墩兒,也稱爲芥末堆兒,實際上就是芥末堆成的白菜墩兒。

“墩兒”在北京話裏一般是說一個人體重偏高,還有些矮胖,比較常見的形容一個胖胖的小孩子可以說“小胖墩兒”、“小肉墩兒”,這裏的“墩兒”還有些可愛的因素在裏面;

再比如“門墩兒”,指的是北京四合院門口的兩塊大石頭,在門口一左一右,厚重得像守門神一樣,而門墩兒的樣式和精緻程度,與主人的財力和權利有着直接聯繫,在老北京,看門墩兒便知這家人的勢力了。

還有形容飯館切菜的廚師也會被形容“切墩兒”,這裏面的“墩兒”多指切菜、切肉的砧板,又厚而粗大的一整塊石頭或木頭。所以,形象地來說:芥末墩兒就是用芥末堆起來的矮胖的白菜。

北京過年吃的傳統食物 第5張
  

04雜拌兒

雜拌兒是一種表示吉祥的象徵物,是老北京傳統節日民俗之一。

在春節,將一些表吉利的乾果摻在一起放在一大盒內供食用,故稱“雜拌兒”。是老北京過大年時,家家戶戶守歲時必吃的小食品。裝在宋代時已有內裝細果的“果子盒”中,即美味,又美觀實用。

老北京過年時,孩童們最喜歡吃的不是那餃子和年菜兒,他們最想吃最愛吃的,是那擺在佛堂裏奉神祖的“蜜供”和那色彩鮮豔各種味道的“雜拌兒”。由多種乾鮮果品摻在一起拌和而成。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