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家庭 > 司馬光父母的家教

司馬光父母的家教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光父母的家教,司馬光的成長與他父母對他得當的家教是分不開的,爲人父母,只知道疼愛孩子,而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則是害了子孫,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司馬光父母的家教是如何的。

司馬光父母的家教1

幼時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千百年來被人們視爲慧光早現的“神童”。其實,司馬光的成長與他父母對他得當的家教是分不開的。

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是一位胸懷大志的知識分子,他沒有沉湎於幾十萬家產之中,而是專心讀書,銳意進取。在成家立業之後,以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質樸作法,來待人處事,事政治家,培養子女。司馬光的母親聶氏,也是一位知書達理,才德俱佳的女子。宋天禧三年,司馬光就誕生在這個書香門第和貴胄之家,在嚴父慈母的直接影響和教育下,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司馬光六歲開始讀書。起初,他對所學的東西不能理解,背書也記不住,往往都是同窗們都背會了,他還沒背出來。父親知道了,就告訴他:讀書不能只是機械地背誦,還要勤于思考,弄懂意思,誦讀與理解並重。於是,別人做遊戲時,他不去,一個人找個清靜的地方苦苦攻讀,直到把書背得滾瓜爛熟爲止。

司馬光父母的家教
  

很快,他的學業進步了。對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第二年,他開始學習《左氏春秋》,書不離手,句不離口,剛聽完老師的課,他就能夠明白書的大意,便講給家裏的人聽。漸漸地像着了迷一樣,常常因學習忘了吃飯睡覺。父親不僅關心他的學業,而且在做人上嚴格要求,以培養他的'優秀品格。司馬光五六歲時,一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剝皮,卻怎麼也剝不開。

姐姐走開後,一個女僕把青核桃放在開水裏燙了一下,皮就很容易剝了下來。姐姐回來一看,便問是誰剝下來的,他說是自己剝的。這個過程恰巧被父親知道了,見他撒謊,就嚴厲地訓斥他:“怎麼能這樣撒謊!”這件事雖然很小,但卻給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從此,無論是爲人處事,還是學習,他總是十分誠實,不敢有半點虛假。

在父母的教誨下,司馬光到了15歲,便“於書無所不通,文辭醇深,有西漢風”。而且,學到的知識都很紮實,以至“終身不忘”。後來,他經過去時19年的嘔心瀝血,終於完成了篇幅浩翰、紀事廣博的編年鉅著《資治通鑑》。

司馬光父母的家教2

司馬光注意到,家庭教育是由父母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很容易產生嬌慣溺愛的現象。

他說:“爲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辟,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數。”

這段話的意是,由母親親自養育自己的孩子,不必擔心不慈愛孩子,使人擔心的是作母親的只知道愛孩子,卻不知道教育孩子。古人說過:一味溺愛的母親肯定會毀掉孩子。只愛不教育,會使孩子品德敗壞,違法亂紀,走上邪路,身陷囹圄,身敗名裂。這不是別人的過錯,完全是母親的過錯。象這種教訓,從古到今是屢見不鮮。

父母嬌慣溺愛孩子,往往是任其爲所欲爲,毫不加管教,這樣做危害極大。他指出:

“若夫子之幼也,使之不知尊卑長幼之禮,每致侮詈(罵)父母,毆擊兄姊,父母不加管教,反笑而獎之,彼既未辨好惡,渭禮當然;及其既長,習已成性,乃怒而禁之,不可複製。於是,父疾其子,子怨其父,殘忍悸逆,無所不至。此蓋父母無深識遠慮,不能防微杜漸,溺於小慈,養成其惡故也。”

這是說,在孩子小時候,不教育孩子懂得尊卑長幼的道理,而是一味地嬌慣溺愛、遷就放任,甚至當孩子侮罵父母、毆打兄姐時,父母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稱讚、誇獎。這樣做,就會使孩子誤以非爲是,以錯誤行爲爲理所當然的事。久而久之,就會習以爲常,養成惡習,到那時候再憤怒地去糾正,不可能奏效。

於是,父母子女之間便互相抱怨,發生嚴重對抗,孩子就會爲所欲爲,越陷越深。這完全是由於家長缺乏遠見卓識,只知嬌慣溺愛,不懂得防微杜漸的道理,才造成的惡果。

春秋時代,衛國有一個大王叫石碏,他有一個兒子叫石厚,在朝爲官,多行不義,父親石碏大義滅親,爲維護國家的利益和道義,親自派人將石厚殺悼。

石碏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曾進諫衛莊公說:“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司馬光引用石碏的這段話是說,我以爲父母愛子女,必須教之以正理正道,不能眼看着他走邪路。有的人之所以驕奢淫佚,走上邪路,完全是父母過分溺愛的結果。

司馬光告誡父母們說:“夫愛之當教之使成人。”是說父母若是真正地愛自己的孩子,就應當設法把他們培養成品德高尚的人,不能只愛不教育。

司馬光舉出許多有遠見卓識、愛而知教、教之以義方的父母的例子。

比如,孟軻的母親對孟軻從小就愛而知教,嚴格要求、嚴格教育。

司馬光父母的家教 第2張
  

漢朝承相翟方進小時候,家境貧寒,母親爲教子成材,隨兒子到長安(今西安市),以織草鞋賺錢供兒子求學進取。

唐朝趙武孟從小不好好讀書,好遊蕩,每天都外出打獵,打來獵物就送給母親。母親看他不務正業,很是傷心,對他說:“你這樣成天遊蕩,不去讀書,你長大了我有什麼指望呀!”並且從來不享用他打來的獵物。趙武孟深受刺激,後發憤讀書,終於成材。

唐朝大臣李景讓,其母對他嚴格要求,在他做了大官、頭髮已經斑白時,在政務中若有小過,其母還毫不留情地毆打訓誡他。在母親的.嚴格教育下,他一生爲官“終日常兢兢業業”、“簡素寡慾,門無雜賓”,很受人尊敬

晉朝陶侃在做縣太令時,憑藉職權將官家魚塘之魚遣人送給母親,以示孝敬。其母將魚原封不動地退回,並寫信狠狠批評兒子化公爲私。在母親的教育下,陶侃一生爲官清廉,倍受人稱道。

戰國時期齊國大臣田稷子,爲官期間收受部下賄賂二千兩黃金,送給母親,以示孝敬。母親非常生氣,責令他去國王那裏認罪,請求處罰。田稷子遵照母親的意旨去請罪。國王得知田母如此深明大義,沒有處分田稷子,並且獎賞了教子有方的田母。

爲了避免父母出現嬌慣溺愛孩子的現象,司馬光強調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不要過份親暱,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和孩子的接觸中,要保持一定的分寸

他告誡父母說:“心雖愛之,不形於外,常以莊嚴蒞之,不以辭色悅之。”

司馬光非常賞識孔子教育兒子伯魚的態度。他說,據《論語》記載,孔子有一個學生叫陳亢,懷疑孔子教育兒子要比教育學生特別一些。有一天,他問孔子的兒子伯魚:“你聽到過夫子對你有什麼特殊的教育嗎?”伯魚說:“沒有啊。有一次遇到父親,問我學詩沒有。我說沒學。父親對我說了不學詩的害處。

又有一次父親問我學禮沒有。我說沒學。父親又說了不學禮的害處。除此以外,沒有別的。”陳亢聽伯魚這麼一說,很感慨地說:“我問了一個問題,得到了三個收穫:一是知道要學詩,二是知道要學禮,三是還知道了聖人對兒子沒有親教,而是‘遠其子也’。”

司馬光對孔子的做法解釋說:“遠者,非疏之謂也,謂其進見有時,接遇有禮,不朝夕嘻嘻褻狎也。”

這是說孔子“遠其子”,並不是疏遠兒子,而是在和孩子接觸中講究尺度、分寸,有章法,不是過分親暱,沒有界限。

司馬光又引用顏之推的話說:“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蔫。”

這是說,過分嚴厲,孩子會不尊重父母;而過分親暱,則容易使孩子行爲放肆。因此,他主張父母對孩子嚴明而慈祥,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嬌慣溺愛。

司馬光父母的家教3

一個人能在多個朝代任職而毅立不倒,靠的是什麼?北宋政治家司馬光,給出的答案是,誠信低調與淡泊。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 ,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畫像

下面就說說司馬光的故事來詮釋上述答案。

一、早年經歷,打下基礎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司馬光出生於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縣)。

他爲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於君王、取信於人,又恭敬、節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爲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孟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舉動都符合禮節。

司馬光堅持的這些良好品德,給他仕途順利,長期在政治舞臺上叱詫風雲、經久不衰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父親教育,堅守誠信

司馬光一生誠信好品德的建立,應該是受父親的誠實教育的影響。

大概在五、六歲時,有一次,他要給胡桃去皮沒能成功,連姐姐也沒能幫上忙,就先行離開了,後來一位婢女用熱湯替他順利將胡核去皮。

司馬光

等姐姐回來,便問:“誰幫你做的?”他欺騙姐姐是自己做的,父親知道後便訓斥他:“小子怎敢說謊。”司馬光從此不敢說謊,年長之後,還把這件事,寫到紙上以策勵自己,從此,他一直到死都沒有說過謊言。

司馬光一生都堅守誠信,有他“誠信賣馬”的故事爲證,一次他要賣一匹馬,這匹馬是一匹好馬,只可惜它夏季有肺病。

司馬光就對管家說:“這匹馬夏季有肺病,這一定要告訴給買主聽。”管家笑了笑說:“哪有人像你這樣的呀?我們賣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說出來!”

司馬光可不認同管家這種看法,對他說:“一匹馬多少錢事小,對人不講真話,壞了做人的名聲事大。我們做人必須得要誠信,要是我們失去了誠信,損失將更大。”管家聽後慚愧極了。

三、低調與淡泊

司馬光一生中能服務多朝,與他的低調淡泊的性格分不開。他一生淡泊不喜奢華,小時候長輩讓他穿華美的衣服時,他總是害羞臉紅而把它脫下。

司馬光像

寶元年間中舉時,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見。在酒席宴會上,其他人都在頭上插滿鮮花,肆無忌憚地嬉戲取樂,唯獨司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同事提醒說:“戴花乃皇上之令也!”司馬光纔不太情願地戴了一朵小花。

司馬光低調的事例是,當上了宰相卻一直沒有告知家人,直到有一次,蘇軾來到司馬光府邸,聽到僕人稱呼他爲“君實秀才”,不禁好笑,戲謔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經是宰相了,大家都稱爲‘君實相公’!”

老僕大吃一驚,以後見了司馬光,都畢恭畢敬地尊稱“君實相公”,並高興地說:“幸得大蘇學士教導我!”

四、樸實無華

司馬光能長期在政壇上屹立不倒,與他樸實無華的優秀品德分不開。

司馬光和王安石、岳飛一樣,是歷史上極爲罕見的`不納妾、不儲妓之人。婚後三十年餘,妻子張夫人一直沒有生育,司馬光並未放在心上,也沒想過納妾生子。

影視劇中的司馬光

可張夫人卻急得半死,一次,她揹着司馬光買了一個美女,悄悄安置在臥室,自己再借故外出。

司馬光見了,不加理睬,到書房看書去了。還有一次,司馬光到丈人家賞花。張夫人和丈母孃合計,又偷偷地安排了一個美貌丫環。

司馬光不客氣了,生氣地對丫環說:“走開!夫人不在,你來見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賓客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說儼然就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白頭偕老的翻版。

因爲張夫人終身未育,司馬光最終就只收養了哥哥的兒子“司馬康”,作爲養子。

司馬光樸實無華的另一例證是,他典地葬妻的故事。

說的是,司馬光的妻子去世後,清貧的司馬光無以爲葬,拿不出給妻子辦喪事的錢,只好把僅有的三頃薄田典當出去,置棺理喪,盡了丈夫的責任。司馬光任官近40 年,而且官高權重,竟然典地葬妻。

司馬光父母的家教 第3張
  

司馬光劇照

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詔賜司馬光金錢百餘萬,珍寶絲綢無數,但司馬光不爲所動。司馬光年老體弱時,其友劉賢良擬用50 萬錢買一婢女供其使喚(當時其妻已經過世)。

司馬光卻婉言拒之,他說:“吾幾十年來,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純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萬市一婢乎?”

上述事例充分證明了司馬光一生樸實無華、廉潔奉公的優秀品德。這讓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直至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大觀年間,追復太子太保。靖康元年(1126年),贈太師,再次賜諡。宋高宗建炎年間,配享哲宗廟廷。

總之,北宋政治家司馬光,能長期任職而毅立不倒,靠得是誠信低調與淡泊。他的高尚品德值得人們敬仰,他處世與人的良好作風值得我們借鑑。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