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

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孩子的教育問題應當受到重視,孩子的成長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寶寶的情感認知還處在一個初級的階段,下面小編分享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方法。

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1

親子營出遊跟自己一家人出去玩不一樣,如果提前有所準備,爸爸媽媽能更愉快地和孩子度過整個營期。

家長如何在親子營和孩子愉快地玩耍

親子旅遊有不同的形式。自由行是個性化的玩法,跟團遊是集體統一行動的玩法。親子營在形式上屬於跟團遊,但因爲是以家庭爲單位參與的,在行程安排方面更多考慮了孩子們的體力和興趣,比一般的跟團遊輕鬆,所以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以這種方式出遊。

親子營出遊跟自己一家人出去玩不一樣,如果提前有所準備,爸爸媽媽能更愉快地和孩子度過整個營期。

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

1、抓大放小,關注主要矛盾

入營甚至選擇親子營之前就要先想好出遊的主要目的。就算計劃定得再周全,也無法(而且也沒必要)排除所有預料之外的情況。只要主要目的達到了,不要爲旅途中的小遺憾糾結或者生氣,破壞一家人出門旅遊的興致。

在都江堰熊貓谷,我們有機會跟熊貓近距離接觸——給熊貓喂蘋果。大多數孩子都非常期待,但是有一個孩子拒絕參加。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這當然很可惜。媽媽想了各種辦法勸說引導,但結果是孩子越來越有情緒,弄得不太愉快。不過,媽媽事後很快反省了自己,找到了孩子不想參加活動的原因,也沒有責怪孩子。在我看來,這樣的小遺憾反而可能成爲改善親子關係的突破點。正是在那次衝突後,孩子和媽媽的相處模式有了質的變化。而這也正是那位媽媽帶着孩子一起參加尹建莉工作室熊貓營的主要目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2、平衡集體活動和個人需求的矛盾

親子營不同於爸爸媽媽自己帶着孩子自由行。營裏孩子年齡有差異,興趣也不同,可能會有一些集體活動是孩子不願意參加的。遇到這種情況,同行的爸爸媽媽可能就難免會在心裏升起不愉快,一方面感覺組織方考慮不周或者組織不力,無法吸引帶動孩子;另一方面也生氣孩子不能參加活動,白白浪費了機會和錢。

集體活動的確有衆口難調的問題。如果爸爸媽媽無法說服孩子參加某項活動,也可以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靈活處理。不必期望通過一次參與就讓孩子體會到某些集體活動的好處。如果孩子錯過了這一次活動,就算他(她)表面上看起來無動於衷,其實也會通過觀察其他小夥伴在心裏調整自己的做法。爸爸媽媽可以鼓勵,但不要出於成年人實用主義的目的過度干預孩子的選擇。只要不破壞孩子的內心體驗和總結的自然本能,他(她)總會在對的時間遇到適合自己的好機會。發脾氣是件得不償失的事,爸爸媽媽們可要控制好體內的洪荒之力呀!

在都江堰熊貓谷有半天的活動是進入熊貓谷未開放區域“尋寶”。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我帶着孩子進去體驗了,景色的`確好極了,還見到了好些稀奇的動植物。由於組織方佈置了尋寶任務,孩子們帶着任務去看、去找,比平常逛公園更有收穫。最痛快的是,景區裏沒有其他遊人,觀景完全不受打擾。

但是,此時已到行程後半段,有的孩子已經比較疲累,加上當天溫度較高,有的孩子不願意頂着太陽爬山了。等我從山上下來,發現山下沒參加這項活動的孩子們有的拿出撲克牌組隊“鬥地主”,有的跟媽媽在一起親密聊天,快樂對他們來說一點不比我們的少。想必這些平日裏普普通通的活動,在青山綠水間藍天白雲下也多了些特別的意味,會在孩子們頭腦中留下愉快的記憶吧!

如果孩子實在不想去,爸爸媽媽卻爲了不錯過這難得的機會把小傢伙硬拖去爬山,當然也不是不可能讓大自然帶動孩子的熱情;不過,也要做好孩子不領情、大家都不開心的準備。方法可以多樣靈活,而原則只有一個,就是不要把這些難得的時光變成難過的時光。

3、提前準備好打發無聊時光的法寶

旅途中的等候不可避免,再加上有的集體活動孩子不感興趣,如何度過這些空白的時間也是對爸爸媽媽們的考驗。上面這個例子中的撲克牌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爸爸媽媽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準備一些方便攜帶的“祕密武器”。

這些年我沒少一拖二帶着倆孩子出門,那些我準備過的“祕密武器”總能在關鍵時刻四兩撥千斤。據不完全統計,有撲克牌、便攜磁力飛行棋、便攜磁力跳棋、魔方、磁力七巧板、貼紙書、塗鴉書、iPad、樂高積木塊和人偶、彩色繩子(可以玩翻繩遊戲)。現在他們大了,每次出門前都是自己選擇法寶。當然,有時候孩子們考慮不周,可能會帶一些實際用不上的法寶,而真正用得上的法寶卻沒帶。有時候我會提醒他們,如果他們沒接受我的建議,我也不堅持,只是在自己的隨身包裏放一些我認爲有用而他們沒想到的小東西。下一次再出門,他們就會總結上次的經驗教訓,調整自己的法寶清單。

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2

孩子與同伴在一起玩耍對於孩子的人格塑造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極爲重要。孩子的遊戲方式隨年齡的增長不斷變化。社會性遊戲,也就是與其他孩子共同參與的遊戲,隨着孩子長大而增多。兩三歲的孩子,還不會真正與同伴在一起玩耍,有時他們在一旁心不在焉地旁觀,有時一心一意地觀察別人的遊戲,提問或提建議但不參與。

他們常常坐在一起各玩各的,偶爾交換個玩具,但並不互相影響。漸漸地孩子會一邊玩一邊跟同伴談論自己的遊戲,互相借玩具,互相模仿,管管別人的閒事,告訴別人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在一起的孩子雖然玩的方式不完全一樣,但大體是相同的。孩子們按自己的意願玩耍,對遊戲沒有共同的目標和分工。孩子們對互相爲伴比對遊戲本身更感興趣。再大一些的孩子,則開始了有目的、有組織的遊戲。孩子們在一起做一樣東西(如搭房子)、玩一個正式的遊戲(如老鷹捉小雞),或玩戲劇性的遊戲(辦家家)。孩子們分工合作,各有各的角色,互相補充,一般總有一兩個孩子帶頭指揮和控制遊戲。

孩子與同伴在一起玩耍,即便是互不搭理,他們也在體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受與同伴相處的快樂。隨着交流與互動的加入,孩子從集體遊戲中不僅受別人的影響,還學會影響別人,並能學到遵守規則、互相合作、換位思考、解決矛盾。在與同伴一起玩耍的過程中能相互啓發,產生更大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這對孩子的智力發展也是很有好處的。因此,對獨生子女來說,家長更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同伴一起玩耍。

未上幼兒園的獨生子女尤其缺少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怕麻煩的家長或保姆有時不願帶孩子出門,獨門獨戶的居住環境也使鄰里關係不那麼親密,同住一棟樓裏的孩子都不一定能常在一起玩兒。這就需要家長打破堅冰,爲孩子開拓一個朋友圈子。閒暇時,常帶孩子在住宅小區的花園、綠地溜溜,環境好的地方總是孩子聚集的地方。孩子對自己的同類有天然的好感,常常指着別人的鼻子說“寶寶”,自己就迎了上去。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玩,家長則可在一邊互相交流,建立友誼,這樣一來二往,就能得到一些常見面的朋友。對於孩子來說,有個相對固定的夥伴圈子有助於他們大膽與人交往。同事、朋友如有年齡相近的孩子也可以經常聯絡,帶孩子出去玩時互相招呼一聲,也可以給孩子增加不少與同伴一起玩耍的時間。

當孩子和小夥伴一起玩時,家長可以撤退,進行遠距離監控,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干涉孩子的遊戲,即使出現矛盾,也讓孩子們自己解決,這對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有利。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