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怎麼幫孩子學會做正確的事

怎麼幫孩子學會做正確的事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幫孩子學會做正確的事?孩子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父母細心正確的教導,尤其是孩子現在還小,就像白紙一樣,這時候正確培養孩子做正確的事會更容易。下面講講怎麼幫孩子學會做正確的事。

怎麼幫孩子學會做正確的事1

聽起來,道德感、規範等詞彙都是那麼枯澀難懂。但實際上,教會孩子懂得怎麼做是不合適的,怎麼做是正確的一點都不難。 3歲的毛毛在週末的晚餐時,突然對保姆說:“阿姨,你的屁股好大呀!”全家人都吃了一驚,保姆更是漲紅了臉,不知所措。事後毛毛的媽媽說:“當時我就告訴她,這樣說話是不對的,她的話讓阿姨心情很不好,希望她以後不再說出類似的話。”

即使對成年人來講,對錯的界限也不是很容易把握。但這裏要告訴你,讓一個剛剛走穩路的孩子瞭解道德的準則並不難,讓我們在專家的指導下,從最簡單的方法一步一步做起。

瞭解對與錯的最佳時期已經來到了。

孩子的道德感自他出生那一天起就已經在逐漸地認識發展中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他做錯事被你發現時臉上出現的愧疚表情?他從這時開始就需要你的幫助了。

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開始與其他的小朋友有了更多的交往,而與其他小朋友成爲朋友的先決條件就是公平友好地相處。專家說:“缺少了道德準則,他就不可能和別人融洽相處。” 所幸的是,孩子的語言水平在突飛猛進地發展,他已經可以理解並接受一些道理。比如在超市,當他想把糖塊裝進自己的口袋時,你可以向他解釋爲什麼,而不只是單純地說“不行”,你可以告訴他“我們還沒有結帳,它們還不屬於我們。”相信他能夠理解並且接受。

另外有利於你的一點,就是孩子總是希望能夠討好你,讓你高興。對孩子所說的話或做的事情,你可以通過語言、表情、獎勵或懲罰來表達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從而引導他的行爲,幫助他適應相應的規則。

孩子眼裏的對錯標準,可能與你完全不同。

道德感不只是你告訴孩子那麼簡單,你需要把它變成孩子內心的東西。孩子們需要這種成長的知識情感和社會經驗。你需要從根本上讓他明白爲什麼有些舉止是錯誤的,有些是正確的。 你的判斷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你說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還有你的行爲舉止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 不過孩子們區分對錯的標準,可能與你不太相同。而要幫助孩子樹立道德準則,你必須先了解他們眼中的是非觀。

首先,孩子們看待事情非常簡單,而且非黑即白,而且更看重結果。比如,一個孩子爲了引起媽媽的注意,不讓媽媽繼續刷碗,一連打碎了4個杯子,另一個孩子爲了拿高處的糖果打碎了一個杯子。誰的行爲更錯誤,孩子們的判斷是打碎杯子多的人當然更錯誤。

同時,孩子們的心中還有這樣的想法:他們玩遊戲的時候喜歡贏,所以他們會忽略規則。當孩子非常想要一個不屬於他的東西,這種感受足以讓他覺得這真的是他的,所以拿了它也沒有什麼錯。

另一方面,當他們知道自己犯了錯,他們會想辦法掩飾。比如,如果你告訴3歲的孩子不要碰一樣東西,一般的孩子都會去碰,而且有80%的孩子不會承認。 當孩子們有挫敗感的時候,更容易忘記規則。比如,他嫉妒朋友有了新汽車,會有意地做點破壞活動,但他不會總想着這件事兒。而且只是在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錯了。不過,他會很害怕這會影響以後別人對他的看法。

道德準則入門練習

暫且把你的伊索寓言放到一邊,教導小孩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實際的例子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1、換位思考

那些 能夠進行換位思考的孩子是最具有道德意識的,然而,學齡前的兒童纔剛剛開始學會理解別人的需要。這時,模仿不同的角色有一定的幫助。一位媽媽這樣介紹自己 的經驗:“如果我的女兒在幼兒園裏搶別的小朋友玩具,我就會找機會重演當時的情景,但由她來充當那個小朋友,讓她來親自體會那個小朋友的感受。”你也可以 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和他一起討論故事中的主人公爲什麼高興或傷心。

怎麼幫孩子學會做正確的事

2、對孩子的教育要少量多次進行

教導孩子應該從以下幾點開 始:打人、嘲笑或侮辱別人、不經允許拿別人的物品等都是錯誤的行爲。這些規則對學齡前兒童的幫助最大。比如,毛毛的媽媽告訴孩子說別人“愚蠢”是不對的。 後來發生保姆事件時,媽媽對她講:“說保姆有一個大屁股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爲。”這時毛毛說:“就像說別人‘愚蠢’一樣,都是錯誤的,對嗎?”這時,毛毛已 經完全理解了。

3、正確的獎懲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要盲目地衝他喊叫,相反,應該給他改正的機會,可以說:“因爲你拿走弟弟的玩具,弟 弟哭了,在我數到三的時候你必須把玩具還給弟弟,”然後開始倒數。如果必須要懲罰,應該就事論事,比如當孩子用玩具打別的小朋友時,你就乾脆拿走玩具。另 外,每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都應該適當地給予獎勵:“你剛纔擁抱了正在哭的小朋友,安慰了她,媽媽很高興你能這樣做。”

4、需要耐心

有 時候孩子即使知道做某件事是錯誤的,可還是做了,也許是因爲忘記了,又或者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在必要時父母需要重複上面提到的步驟。專家說:“到了 4歲,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懂得打別人或私自拿別人的物品是錯誤的行爲,不是因爲怕被大人看到,而是已經懂得那樣做是有違道德規範的。”

5、父母做在先

2—3歲的孩子最愛模仿大人的言行,如果你給孩子建立了規矩,你就得首先做到。假如你自己經常在背後說朋友的壞話,那麼當你的孩子稱自己的夥伴爲“豬 頭”的時候你就無法理直氣壯地責備他。如果你在責罵過丈夫之後自己都不能主動道歉,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向別人說“對不起”呢?

相反,當孩子成爲 道德標兵後,你還得時刻警惕自己受到孩子的指責。比如,你經常告訴孩子不應該說別人是“笨蛋”,而當有一天你和朋友聊天時說到你那個笨蛋洗衣機又壞了時, 很可能你的孩子就會跳出來對你說“不可以說‘笨蛋’,那是不對的。”不要因爲尷尬而向孩子發脾氣,你可以給他解釋這個詞彙在不同場合所代表的不同含義,或 者,從此以後乾脆就從你的詞典中去除這個詞好了。此時的付出和努力最終會爲你帶來巨大的收穫。

怎麼幫孩子學會做正確的事2

1、0歲起步原則如果把胎教劃歸優生範疇的話,早期教育則應從出生開始,重視全面培養,充分利用好0~6歲這一人生髮展最珍貴的黃金歲月。因爲到6歲大腦就基本成熟了,如果錯過了這個生長期,人的腦力、性格和心靈就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去奠定精神健康成長的基礎了。育幼苗是爲了結碩果,抓早教是爲了出“巨人”。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懷特博士認爲,如果一個3歲的幼兒,在與學術上有關的各方面,如語言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上,遲開竅6個月或更多一些時間,那麼,他就不可能在以後的學業經歷中獲得成功。我們要從嬰兒開始“搶”人才,爭取不要讓他們泯滅。正如美國費城人類潛能開發研究所所長多曼醫生說的:“每個正常嬰兒在出生時都具有像莎士比亞、莫扎特、愛迪生、愛因斯坦等人那樣的天才潛能。”千萬不要認爲,抓早是爲了提前幾年上學,提前幾年畢業和工作。如果僅此而已,那就太低估早期教育的意義了,你的認識還在門外。如果只是爲了“提前一點畢業”,那麼在目前我國就業尚有困難的情況下,何苦讓孩子早早進入社會呢?又何苦要實施早期教育呢?總之,早,是爲了奠定人才的素質基礎,使他日後的發展有一個很高的起點、極強的優勢。

怎麼幫孩子學會做正確的事 第2張

2、激發興趣原則興趣是嬰幼兒精神發育和主動學習的第一內驅力,正確的、濃厚的興趣的形成(包括廣泛興趣和一定時期的中心興趣),本身也是他們心理髮展的重要內容。對於一般人來說,興趣尚且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對於嬰幼兒來說,興趣則幾乎是他們“惟一的老師”。因爲嬰幼兒會拒絕興趣以外的一切教育,對引不起興趣的事就關閉注意的門戶,封鎖記憶的倉庫,停止思維和想像的啓動,甚至還會哭鬧。相反,如果孩子對某些事產生了敏感,感受到趣味,有了新鮮感和好奇心,他就會不分是難是易,不管重要不重要,不管課內還是課外,也不管理解或不理解,都能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逐步記憶,漸漸領悟和掌握。他無需“苦學”,就能像學好母語一樣,精確地獲得理想的發展。嬰兒處於無選擇探求期,對一切新鮮事物幾乎都會發生興趣,所以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期進行灌輸纔好。不給他灌輸好的,他就會接受壞的;人的灌輸使他成爲人,狼的“灌輸”就使他成爲“狼”;灌輸遊遊蕩蕩,他就成爲“浪蕩公子”或“悠閒公主”。

3、積極暗示原則嬰幼兒是世界的“生客”,他們缺乏知識,沒有主見,毫無判斷能力,處處只是接受環境以及人們的行爲和語言的影響。他們是環境的動物,環境塑造着他們的個性。因此,必須堅持利用環境、行爲和語言積極暗示孩子,使他們產生認同,反對任何消極暗示和影響。要堅持以正面鼓勵爲基本教育方法,培養起他們的自尊心、上進心、自信心、同情心等,以保證他們得到全面和充分的。發展。多一些鼓勵、表揚、信任和嚴格要求,少一些批評指責,禁止無可奈何地消極數落,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好孩子,這是一條重要的基本原則。關於什麼是積極暗示,後面有一講還要作詳細說明。

4、化難爲易原則在人才成長的路途上會有許多學習的難關,越是將來發展困難的方面越要早學,提前讓孩子接觸,以獲得對這個方面的初步印象,產生興趣的萌芽,爲日後的學習鋪平道路。這是化難爲易的最佳辦法,是一條全面和充分發展的捷徑。例如上小學以後,人人都覺得學習難,年齡越大越難,學得越高深越難。但是“初生牛犢不畏虎”,世界上惟有嬰兒最不怕難,他們的心中只有興趣和無興趣之別,只有喜歡和拒絕之分,而絲毫沒有困難和容易、怕和不怕的概念。所以任何將來學起來比較困難的東西,你只要變得法子逗孩子產生興趣,他就會像學說話、走路那樣容易接受。世界上還有比學聽話、說話更難的嗎?人生最初6年假如不學聽話、說話的話,以後再學恐怕就只能製造悲劇了;而每一個3歲的孩子卻能學得那麼好!所以我以爲,“化難爲易”原則是人才學、教育學發展的一個突破,是培養優質人才的祕訣。

5、生活課堂原則豐富的生活和遊戲活動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課堂,是嬰兒的惟一課堂和幼兒的主要課堂。這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的。第一,他們的身體正處在生長髮育最迅速的階段,天生需要活動神經、筋骨和肌肉,不能坐得時間太長。第二,他們處在無意注意佔極大優勢的階段,總是隨時轉移注意力,不能用課堂上課的強制辦法來按教材章節學習。第三,對於嬰幼兒來說,生活中的學習內容已經太豐富了,處處都有信息,處處都有樂趣,處處都能感受。他們以用五官感知世界爲最大滿足,而有益的玩就是最有興趣的學,有趣的學就是最快樂的玩。所以,在生活的課堂裏,使“教者理智有意,學者快樂無心”,充分引導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學問,孩子的發展將是無可限量的。正因如此,國家教育部門要求幼兒教育要“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

6、家庭早教與托幼園所教育並重原則這又是一個與中小學教育不同的原則,也是由嬰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所決定的。孩子從來到世上第一天起,生理上便與父母斷開了,精神上卻與父母緊緊連結了。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千萬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父母不是個好老師,就是個壞老師;不是成爲好的楷模,就可能成爲壞的榜樣,甚至是“教唆犯”。教育孩子是任何父母都推不掉、擺不脫的事,即使你把孩子給了別人,也要揹負“給別人”的後果和責任。這樣,作爲早期教育的專門機構———託兒所和幼兒園,就應當把指導家庭早期教育作爲自身工作的另一半。國家教育部門也應對早期教育實施家庭和托幼園所“兩手抓”。

怎麼幫孩子學會做正確的事3

一、父母教育孩子會陷入哪些誤區

1、包辦代替

孩子入學了,家長幫孩子抓好學習,這是正常的事,每位有責任心的父母都會這樣做的。 我兒子健上學後,時常接到對面樓同學家長的電話,是孩子的媽媽打電話問健老師留的作業內容。健的作業都是自己完成的,我很少過問。同學的媽媽向我抱怨:“你們薛健多聽話多讓人省心呀,我天天陪着孩子寫作業還不寫呢,每天都要磨蹭到十點多,有時到十一點。”據我所知,家長一直在陪讀,孩子題不會家長幫忙做,孩子的作業着急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連作業要做什麼孩子都不願意去記了,這又是誰的責任呢?孩子第一次沒記清作業,家長幫忙問了,第二次又沒記清,家長又幫忙了,那孩子還記它幹嗎,乾脆省事不記了,等家長去問吧。這不,現在已經四年級了,開學的第二天家長就來家裏問作業,第四天,同學的媽媽就打來電話還是問作業。 正是因爲家長的包辦,讓孩子變得依賴,變得不負責,變得失去了動力——我不學家長着急,會替我想辦法,那我還費勁地學什麼?於是,孩子學習越來越不主動,家長只好越來幫得越多,幫孩子問作業,陪孩子做作業,幫孩子檢查,還要爲孩子收拾書包,就這樣,學習變成了父母的事情。

2、監督挑錯

有些家長對孩子不信任,孩子做作業家長不放心,怕孩子邊學邊玩,或者家長追求完美,怕孩子寫字不好看,作業不工整不正確,於是每當孩子做作業,家長就陪在孩子身邊,“這個字不好看,擦掉重寫;這個單位寫錯了,重來;這個數計算得不對,重算;你看你,怎麼這麼粗心呢,認真點好不好?……”於是孩子的作業只能在挑剔和指責中擦了寫,寫了擦。有些心急的家長還會說:“你怎麼這麼不用心呀,你的心在哪呀,是不是還在想着剛纔的動畫片?我就說了,不讓你看動畫片,你看看……”家長的態度讓孩子做起作業來很緊張,生怕出錯,可是越緊容易出錯,家長越挑孩子的錯就越多,家長的態度會越差,於是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哪還有興趣認真寫作業呢?孩子怎麼會對作業沒有恐懼感?

怎麼幫孩子學會做正確的事 第3張

3、關注過度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寫作業很辛苦,一會兒進來看看孩子還有多少沒有寫,一會兒告訴孩子先休息一下,一會兒送來一杯果汁,一會兒送來一個蘋果……家長過多的關注,會打斷孩子的思路,同時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時常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做起作業來很煩,是呀,誰會願意自己專心做事時總被人打斷呢?同時會讓孩子覺得:原來寫作業是這麼辛苦呀,要不然媽媽怎麼會這麼關心我呀……家長的過度關心給了孩子一種錯覺:學習是一種痛苦。誰會喜歡做讓人痛苦的事情呀!於是,孩子慢慢開始不再喜歡學習,開始討厭學習,需要媽媽督促着纔不情願地去學習。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責任心和興趣被媽媽關心掉了。學習成了爲媽媽做的事情。

4、放手不管

還有一類家長,是順其自然式。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完全放手不管。 健班上有個同學,父母上班忙,一直都是爺爺帶,學習也是爺爺輔導,平時比較溺愛,從入學起,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不好,時常要抄作業,爺爺也輔導不了,只能哄着寫些作業。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不好,每次考前都要加課補習。家長不在身邊,孩子對學習有困惑或有情緒時,家長不能及時幫孩子疏導,造成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降低,長期的積累,孩子便失去了主動學習的興趣。 以上是家長最容易走入的誤區,看看我們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做法?

二、那麼我們怎樣走出這些誤區,正確引導孩子呢?

1、 強制的教孩子做正確的事情

這僅僅適用於孩子小得時候。因爲當孩子長大後,會經歷叛逆期,會不聽話而做一些刺激但不正確的事情。而年紀小的孩子他們都是聽從父母的指導和安排,根本就不會自己選擇,自己也沒有正確選擇的能力,所以孩子小得時候,你可以強制的叫或教孩子做正確的事情,等他們長大後,自然而然,就會形成最正確事情的習慣。

2、幫助孩子控制他們的情緒

當孩子情緒失落或是怒氣時,幫孩子調整好他們的情緒。冷靜下來,反思自己,爲什麼別人會對自己這樣,是不是自己做錯的什麼,幫助孩子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冷靜的分析自己,控制好自己情緒。

3、用愛的方式引領孩子做正確的事情

以愛爲出發點,教孩子做正確的事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包容孩子,告訴他們爲什麼有的事情能做,而有的事情有時禁止做的。跟孩子解釋爲什麼,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下命令,這樣會讓孩子不容易接受。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