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讀名人故事14篇

讀名人故事14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名人故事 篇1

同學們,你們知道以墨洗池的書聖是誰嗎?

讀名人故事14篇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的大書法家,他從小開始練字,到七歲時,字已經寫得不錯了,可他的願望是能成爲一個大書法家,所以後來他一邊學習,一邊堅持練字可是四、五年過去了,還沒有太大的長進。

有一次,他無意中聽到父親有一本叫《筆談》的書,就找父親要了這本《筆談》,很用心的閱讀,並認真領會後在進行臨摹。不到一個月時間字就突飛猛進。我想,這就是他成爲大書法家的原因。就像我們平時讀書一樣,不能死記硬背,要講究方法,這樣就能取得四半功倍的效果。

王羲之練字非常專心,甚至有些癡心。他還鬧過吞食墨汁的笑話呢!

王羲之做事有毅力,持之以恆。他們家院子後面有一個水池,因爲長年累月的練字,在池裏洗毛筆,時間一長,水池的水全部變成了黑色,這個池,就是有名的墨池。

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要想成功,就必須像王羲之那樣,能要有目標,有毅力,還要能持之以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落網。

讀名人故事 篇2

讀了這本《中外名人故事》後,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名人,他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創造了驕人的成績。

例如“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寫了李白小的時候很調皮。有一天,李白逃學了,他走到自己經常玩的地方------山腳下的小河。李白看見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蹲在河邊的一塊石頭邊,拿着一根鐵棒在磨。李白覺得很奇怪,便問老奶奶:“奶奶,你辛辛苦苦地磨一根那麼粗的鐵棒幹什麼?”老奶奶說:“我要用它做繡花針啊!”“做繡花針?”李白覺得更奇怪了,這麼粗的鐵棒,怎麼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那要到什麼時候啊!於是,他對老奶奶說:“若是不成,你就白費力氣了!”老奶奶卻滿懷信心地說:“孩子,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啊!” 李白說:“那你今天能磨得成嗎?”老奶奶回答說:“今天磨不成,還有明天;明天磨不成,還有後天……只要我不間斷地天天來磨,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只要有決心,世上的事什麼都能成功。”李白一聽恍然大悟,他想:老奶奶的話很有道理。這和讀書一樣,天下的好書很多,可是隻要天天認真地讀,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能把所有的書讀完!老奶奶的話像一把錘子猛擊在李白的心上。他感到辜負了父親的期望。當我讀到這裏,我知道了讀書雖然要很長時間,但是天下的好書很多,只要天天認真地讀,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能把所有的書讀完!還告訴我一個道理:學習要靠自己努力勤學,不要偷懶。

除了李白,這本書裏還介紹了許多其他名人,如孔子、屈原、韓信、張衡、華佗、王儀之、 居里 夫人瑪麗、愛因斯坦、海倫·凱勒……他們都是靠着自己的勤奮努力才成爲名人的,他們都是值得世人尊敬和學習的!

所以,我要以這些名人爲榜樣,向他們學習,碰到困難要勇敢面對,長大後當一位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讀名人故事 篇3

要求:蒐集一則名人讀書的故事,再把你的感受寫出來。

蒐集的名人讀書故事《王若飛的讀書時間》簡介:

王若飛,貴州安順人,他從青年時代起就投身革命,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1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曾在一家鋼鐵廠做工。鋼鐵廠的工作非常勞累,可是,好學的王若飛並沒有因爲工作的勞累,就停止讀書學習。他告誡自己:再苦、再累,一定不能停止讀書學習。他每天除8小時的繁重體力勞動外,拖着疲憊的身體,以頑強的、持之以恆的精神,一直堅持擠出時間來讀書。請看王若飛當年的作息時間表:

上午:5點起牀,不偷懶。

讀書:5點半到6點半,堅持讀書不懈怠。

早餐:6點半,簡單快捷。

做工:7點出發入廠,7點半到11點半做工。

午餐:12點到12點半(回宿舍自己做飯)。

讀書:12點半到1點。

下午:1點出發入廠,1點半到5點半做工。

晚餐:5點半到6點。

讀書:6點半到9點。

睡覺:9點半以後。

從這張表上可以看出,王若飛每天除了用餐和睡眠以外,其餘時間幾乎都用在讀書上。他拼命地擠壓自己的時間,讓每天的每一分鐘都得到充分發揮,可見,他是一個多麼好讀書的人,他的求知慾望有多麼的強烈。

讀後感:

讀了《王若飛的讀書時間》這個故事後,看到他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幹着鋼鐵廠那麼繁重、勞累的工作,還督促自己,不放過自己的每一分鐘時間,忙裏偷閒、拼命地讀書。我現在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是他在當時的那個年代,想都想不到,更不敢奢望的。

在我貪玩兒不學習的時候,媽媽總愛嘮叨:“凡蛋,你是趕上好年代了。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努力學習,不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將來有你後悔的!”的確,我現在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非常優越。在學校,老師們無微不至的關心、愛護着。在家裏,被衆愛重重地包圍着,我過着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

想到我平時總是貪玩兒,在學習上敷衍了事,總是覺得我還小,以後有的是時間讀書學習。總想着今天學不完,明天再說。我的這種“明日復明日”的思想,跟王若飛的爭分奪秒、勤奮好學相比,我覺得自愧不如,我更感覺到無地自容。

認識到了,就要正確對待。知道錯了,就要改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我要學習王若飛持之以恆的精神,糾正學習態度,認真讀書,努力學習,珍惜身邊的每一分鐘時間,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

讀名人故事 篇4

讀名人故事 篇5

本世紀30年代,一位猶太傳教士每天早晨,總是按時到一條鄉間土路上散步。無論見到任何人,總是熱情地打一聲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個叫米勒的年輕農民,對傳教士這聲問候,起初反映冷漠,在當時,當地的居民對傳教士和猶太人的態度是很不友好的。

然而,年輕人的冷漠,未曾改變傳教士的熱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給這個一臉冷漠的年輕人道一聲早安。

終於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脫下帽子,也向傳教士道一聲:“早安。”

好幾年過去了,納粹黨上臺執政。

這一天,傳教士與村中所有的人,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

在下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一個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面揮動着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邊的是死路一條,被指向右邊的則還有生還的機會。

傳教士的名字被這位指揮官點到了,他渾身顫抖,走上前去。當他無望地擡起頭來,眼睛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眼睛相遇了。

傳教士習慣的脫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雖然沒有過多地表情變化,但仍禁不住還了一句問候:“早安。”聲音低得只有他們兩人才能聽到。

最後的結果是:傳教士被指向了右邊——意思是生還者。

感悟:

人是很容易被感動的,而感動一個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捨,巨大的投入。往往一個熱情的問候,溫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靈中灑下一片陽光。

不要低估了一句話、一個微笑的作用,它很可能使一個不相識的人走進你,甚至愛上你,成爲你開啓你幸福之門的一把鑰匙,成爲你走上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盞明燈。有時候,“人緣”的獲得就是這樣“廉價”而簡單。

讀名人故事 篇6

衆多的讀者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無不覺得華佗死得冤枉。神醫華佗懸壺濟世,不甘心被曹操一人所役使,他以妻子有恙爲藉口,離開曹操,曹操頭疾難忍之下,欲招華佗而回,可是華佗卻不肯再返許昌,曹操一怒,將華佗捉回殺之。

可是歷史上的事實並非這回事,換句話來說,曹操和華佗這兩輛車碰到了一起,並非曹操全責,至少華佗也得負三分之一的責任。

根據《三國志·魏書·方技傳》中記載,華佗年少時,曾經在徐州一帶遊學,是個“兼通數經”的讀書人,因爲才氣大的緣故,故此,沛國相陳珪舉薦他爲孝廉(相當於舉人),而太尉黃婉也徵召他做小官,都被華佗一一拒絕了。

華佗當時走得是以醫養學之路,那種芝麻綠豆似的小官,滿足不了華佗的胃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方技傳》中,曾經這樣寫華佗: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要知道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漢代,醫生是賤業,華佗因爲醫術高明,常被高官巨賈們召去治病,在謙卑的忍隱,萬分的謹慎中,華佗早已經厭煩了這種“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生活,在《後漢書·方術列傳》中,這樣寫華佗的性格:爲人性惡,難得意。

可以想見,華佗並非是一位謙和的名醫,他的脾氣也很乖張,時常處在求官不得,可又不得不幹醫生的矛盾之中。

曹操因造建始殿,揮劍砍礙事的一棵梨樹,在傳說中得罪了梨樹神,故此得了頭風病,曹操召華佗來許昌後,華佗一針便止住了他的頭痛,這讓曹操心中歡喜,便封了華佗一個“專視”的官,換句話來說,華佗就做了曹操的保健醫生。

曹操作爲一個“霸道總裁”,他得到了——當時天下最好的名醫華佗,可是華佗作爲醫界的“精英白領”,他並沒有得到他需要的官職、金錢、名譽和地位,甚至他還失去了一個當野醫的自由。

華佗在曹操身邊當了一陣保健醫生,他覺得不快樂,也沒法快樂(幹不好,會被殺頭,而且曹操也沒太拿華佗當回事,不捨得向對敬重關羽一樣對待他)華佗就以收到家書,想回家住幾天爲由,向曹操告假。

曹操準了華佗的假後,華佗以妻子有病爲由,一直拖延時間不回許昌。

曹操曾經對手下這樣說華佗: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這句話的意思是,華佗能治好我的病,可是他不懷好意,故意拖延,目的是挾病自重。

(《三國演義》中,華佗有讓曹操服下麻沸散,然後用利斧劈開曹操的腦袋,取出曹操頭風的病根風涎一說,屬於小說家的言語,說法不太可信,故此在本文中,略去不提)。

頭風之疾,現代醫學稱之爲慢性頭痛,或者叫偏頭痛,屬於疑難雜症之一,很難治癒,治癒後也非常容易復發,華佗作爲漢代中醫界的“精英白領”,我們應該相信他是當時唯一能治療此病的醫生,可是他以病相挾,卻沒有得到他朝思暮想的高官。

曹操作爲魏國最高的“霸道總裁”,偏不想被華佗所要挾(關羽是誰,人家是可以幫自己打江山的武將,華佗是誰,野醫一名,曹操從心裏就瞧不起自學成才的華佗,給他個保健醫生的職位,曹操認爲這都是最大的恩典了)。曹操認爲,去了穿紅的有掛綠的,沒有了華佗,自己的頭風病也一樣有醫生會替自己治癒,曹操不理荀彧替華佗求情,憑着心情,將囚於監獄的華佗,以欺騙罪和不從徵召罪處死!

霸道總裁法則就是:我是螃蟹別惹我!我心裏是怎麼想的,就怎麼做,跟着感覺走的滋味確實很嗨皮(興奮),而霸道總裁法則就是這樣霸道,同時,這個法則也不按道理出牌。曹操認爲自己的命令華佗必須遵守,否則他一定沒命。可是華佗(老子是技術尖子,自學成才怎麼了,我不給你治病,曹操你老小子也活不幾天)也是一樣的執拗,他認爲,曹操要對自己下手,就沒有人給他治療頭風,故此,他不敢殺自己。

針尖對麥芒。最後,華佗的醫術,沒有敵過曹操的屠刀,華佗死了,曹操在不久之後也病亡了……

在這場血腥的遊戲中,法律只是幌子,真正的兇手是——霸道總裁法則:我是螃蟹別惹我!殺人的挺痛快,但曹操殺了華佗,也等於斷了自己的性命。

華佗脾氣挺大,但再大的脾氣也無法阻擋曹操這隻螃蟹的兇猛,華佗慘亡於權力的螯鉗之下。

如果將其引申一下,在現代的商企中,一些認爲企業離開自己一定玩不轉的白領精英們,如果想以管理和技術要挾那些霸道總裁,一定要仔細看清,如果你的上司是一個曹操型的總裁,你要記住,你的要挾在他這裏是絕對行不通的!

這位霸道總裁,他往往會選擇維護自己的權威,“手起刀落”幹掉這些膽敢要挾自己的白領,痛快和感覺最重要,至於企業亡不亡那就以後再說了。

而如果你是曹操型的總裁,也一定要轉變一下“霸道”觀念,這世界上真有不可替代的白領,千萬不要認爲,去了穿紅的有掛綠的,幹掉這些經常“尥蹶子”的白領很容易,但沒有了他們,企業也會很快倒閉!

故此,現在職場上混“霸道”不重要,彼此瞭解,彼此理解,彼此珍惜才真的很重要。

讀名人故事 篇7

在這個假期裏,一直是《中外名人故事》在陪着我。這本書中的名人讓我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學習的重要性。書中的名人都喜歡讀書,他們爲了讀書甘願犧牲,廢寢忘食,時間都沒有了,因爲他們愛讀書。所以我們要學習他們這種堅持不懈讀書的精神。書中讓我一直記憶猶新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孔子。

孔子從小就熱愛讀書。他聽說了老子之後,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去拜老子爲師。孔子走了很多路,才找到老子。見到老子時,孔子很高興地上前去拜見老子。老子看孔子是個有禮貌、謙虛好學的老實人,就收孔子當徒弟了。孔子被老子收了徒弟之後就更加刻苦學習了,老子說的每一句話孔子都銘記在心。老子離世後,孔子也自己收了很多徒弟,孔子收的徒弟個個都好學。從此,孔子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文學家。

其實在這本書裏還有很多遠近聞名的大名人,他們都和老子、孔子一樣好學。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也在慢慢地向他們學習,慢慢的做一個好學的孩子。因爲我的英語成績不理想,我就每天利用空閒時間練單詞,背句型,讀課文。在我的堅持下,我的英語已經有了進步。

因爲讀書,我有了改變。我今後還要多讀書,從中學到怎樣學習,怎樣做人。

讀名人故事 篇8

對於名人的故事,我不曾瞭解,所以看不到他們究竟付出了多少,作了多少,所以,我利用假期時間,看了這本從媽媽學校借來的書---《大名人小故事》。

你知道飛機之父—萊特兄弟嗎?那我來給你們講講他們的故事:萊特兄弟小時候喜歡放風箏,也喜歡做風箏。一次,他們發現老鷹會飛,是因爲它有翅膀,而且是曲線的。他們也想裝上翅膀飛起來。父親送給它們一隻紙做的蝴蝶,右手旋轉藏在腹部的橡皮筋,朝天空一放,竟飛了起來,他們開始在他們的小倉庫研究。他們的父母也相信一個數學家和一個發明家會搞出一點名堂的。

萊特兄弟不但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更實現了人類的夢想。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會再嘲笑他們,沒有誰會嘲笑他們當年那看似不可能的想法。成千上萬的人幻想着自由的飛翔,然而,只有萊特兄弟首先做到了。因爲他們不單單這樣想,更努力的嘗試着去做了。“勤奮、認真是成功的發動機;想象、創新是成功的槳。”

你可知消滅敵人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嗎?林肯作爲美國的第16任總統,爲我們找到了答案。看到這篇文章,給我感觸頗大:一次,林肯參加一羣年輕士兵的討論,有的士兵認爲,戰爭中最大困難是錢,有的則認爲人才才最重要。然後討論如何消滅敵人,有的認爲使用先進武器,而有的則是摧毀敵方陣地。而林肯並未評論,他說:“非常簡單”“讓敵人成爲你的朋友。”

我終於知道:消滅一個敵人的確少了一個對手,但從另一個意義上講也少了一個夥伴。真正的勝者不是能打敗敵人的人,而是能使敵人成爲自己的朋友的人!

我相信這本書會給我衆多啓示。

讀名人故事 篇9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中華名人故事》這裏面寫了各種名人。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名人是孝感動天的舜。

舜的母親很早就去逝了,父親是瞽叟是個盲人,後來又娶了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叫象。繼母唆使瞽叟和象幾次三番地加害舜。有一次瞽叟假意讓舜修補倉房,卻和象把梯子抽掉,在下面縱火,幸好舜依靠兩隻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讀到這裏我覺得舜肯定會找父親和弟弟算帳,但舜卻一點兒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一父母,關心兄弟。可他們策劃了第二次謀殺。這次瞽叟又讓舜掘井,當井挖得很深的時候——瞽叟和象在上面填土,要打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裏面。幸虧舜沉着冷靜,迅速在井壁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鑽出來,又躲過一劫。我心想:這回該回去找瞽叟和象算帳了吧?結果舜對他們還是像從前一樣,而且更加誠懇恭敬。正因爲舜有這樣的品德才能,堯才把帝位禪讓給了他。

讀了這個名人故事後,讓我知道了:我們應該要像舜一樣包容別人,尊重長輩。。

比如有一次搬家,奶奶找人把我心愛的柿子樹給砍了,當我知道時,我一點也不生奶奶的氣,因爲自從我讀了關於舜的故事後,我也要向舜學習,就算我生奶奶的氣,那又有什麼意義呢?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是無法返回的。

讀名人故事 篇10

這個星期假日,我和媽媽讀了《中外名人故事》這本書。覺得《嘔心瀝血休本草的李時珍》這個故事,讓我們印象深刻。

故事介紹了李時珍在行醫過程中,發現四百年前修訂的《本草經》差錯很多。於是他決心重新修訂。在以後的十年中,李時珍全身心地沉浸在浩如煙海的醫學寶庫中,熟讀了《內經》《本草經》《傷害論》等許多古典醫籍的書。單是筆記就裝了滿滿幾櫃子,爲修訂本草積累了許多珍貴資料。 1552 年,李時珍開始重修本草。他走出家門,深入山間田野,實地就照,辯認藥物。行程達兩萬餘里,那些種田的、捕魚的、打柴的,無不是他的老師。爲他提供許多藥物知識,李時珍在醫學的道路上艱難跋涉,終於《本草綱目》脫稿了。

讀完全文,我被李時珍的好學、堅持所打動。想想自己,遇到不會的問題,不動腦筋,就問媽媽。跟李時珍相比真是差遠了。

讀了這個故事,媽媽告訴我,成功,只有勤學、好學、堅持才能取得成功。

讀名人故事 篇11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過不少課外書。其中,令我深受啓發的一本書是,這本書裏的一個個故事,讓我百看不厭、受益匪淺。名人故事讀後感400字。裏的小故事—講敘了我們最喜歡的音樂家聶耳的故事。聶耳自幼喜歡音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他考上了上海明月歌舞劇社,成了一名小提琴練習生。當時,劇社條件非常艱苦,但愛好音樂的聶耳卻十分知足。聶耳知道自己基礎差、起點低,於是在大家去逛商店,或看雜耍的時候,聶耳卻抓住這寶貴的時間,勤加苦練,每天至少要練上七八個小時。因此,被人們稱爲“拼命三郎”。

正是憑着這股勤奮和拼命勁兒,聶耳在他短暫的一身中,留下了許多光輝的作品。講述了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酷愛書法的王羲之每天勤學苦練。有一次,他在書房練字,書童給他送來饅頭和蒜泥,勸他趁熱吃,而他心思全在練字上,母親來書房看他,卻見王羲之右手拿着筆,左手拿着半個饅頭蘸着墨汁往嘴裏送。王羲之每次練完字後,總要到門口的池塘邊清洗毛筆和硯臺。起初,池塘裏的的水還很清澈,可由於他不停地練習書法,不停的清洗筆和硯臺,天長日久,清澈見底的池塘竟變成了黑黑的墨池……讀完這本書,使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功並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也沒有天上掉餡餅這等好事,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只有經過一番磨礪,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勤學苦練,不斷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邁進。

讀名人故事 篇12

翻開《紹興名人故事》之序頁,一段優美的文字進入了我的視線——紹興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巍巍稽山,泱泱鑑水,註定了這是一方物華天寶、鍾靈毓秀的好地方。幾千年來,在這裏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英雄豪傑。有飽受磨難的聖人虞舜,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有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這些故事有些是我以前知道的,但更多的是我第一次讀到的。在這本書中,我知道了我們紹興曾出現過那麼多的名人,而從他們的故事中也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讀書,寧願死》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馬寅初爲讀書而抗爭的故事。馬寅初的父親是位酒坊老闆,他看到兒子天資聰穎,就希望他早日繼承家業,多讀書反而無用。但馬寅初卻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負,不願只做一隻井底蛙。每次父子倆談論這件事意見不合後,脾氣暴烈的父親總會鞭打馬寅初。而馬寅初終因受不了不能讀書的事實而跳河自殺,幸得父親好友相救又支付他的所有讀書費用,他才如願考入了天津北洋大學,之後,去美國留學,最終成爲著名的經濟學家。

讀完了這則故事,半晌,我都無法言語。馬寅初讀書意願之強烈深深地震憾了我,也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讓我對學習的目的與意義有了新的理解,也引發我重新去審視自己的學習觀。馬寅初不能讀書寧可去死。而我呢?爸爸媽媽辛辛苦苦工作來的錢全用在了我身上,興趣班、零食、玩具、名牌衣服……可我還不領情,覺得這是我應該得到和享受的。就像對於讀興趣班,我認爲父母是在扼殺我的精力和童年,卻不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學習上也是三心二意,對於老師和父母反覆指出的缺點——不抓緊時間、動作慢,也是“這隻耳朵進那隻耳朵出”,或者聽的時候覺得慚愧,有道理,卻從未真正想過如何從根本上改正這個缺點,讓自己更進一步!

對比馬寅初,我羞愧難當,恨不得有道地縫能讓自己鑽進去,對自己的一些情緒與做法產生了深深自責。有許多次,興趣班我都不想上,特別是冬天,覺得起牀既冷又麻煩,還不如躲在被窩裏既暖和又舒服。究其原因,是我根本沒有一顆渴望獲得知識的心。富足的生活讓我安逸,更讓我懈怠。我吃穿不愁,更得壟望蜀,追求名牌,一切都因虛榮心在作怪!同時,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也讓我產生一種爲老師學爲父母學的心態,而不是自覺主動地投入,失去了學習的樂趣與動力!

讀了這個令人深思的故事,不光給了我學習的動力,更催我奮進, 給我激勵。也讓我感到自己是多麼幸福,能出生在這個尊重知識的年代,一切以知識爲上,以知識爲重。我更慶幸能出生在紹興這片肥沃的土壤上,身邊曾出現過如此多的名人賢達,他們的行動感染着我,他們的精神滋養着我。我能感覺到他們期待的目光正熱切地注視着這塊土地,注視着他們的子子孫孫,怎樣把家鄉建設的更美好!

請相信我們,紹興這個古老的城市在我們的手中,必將煥發出更強烈更迷人的光彩。而我們這一代,會在紹興名人精神的激勵下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讀名人故事 篇13

最近一段時間,我認真的閱讀了一本名人故事集,從這本書中受到了很多啓發。這本書主要講了中國各個年代、各領域的名人。如秦始皇、孫武、商鞅、孔子、魯班、司馬遷、玄奘等,他們是如何從一個無名小卒成長爲一代名人的故事。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勤奮刻苦。

如勵精圖的君王康熙,從五歲就開始用功讀書;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喜愛研究戰術、從來不放過向別人請教的機會;道學家派的創始人老子,前半生一直默默無聞地沉浸在書中,研究關於道德的學問;著名的唐朝僧人玄奘一生閱讀了大量的佛學經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孔子,他學琴的時候,連他的老師都認爲他學的可以了,可孔子依然不滿足。他一定要把音樂中最深刻的含義弄懂,才允許自己接下來學習別的音樂。這種鑽研到底的精神,真是令人振奮和感動!想到這些偉大的人在當時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夠這麼勤奮刻苦地學習,我心裏真感到慚愧。看來以後要多向他們學習才行。

這些名人勤奮刻苦,最終成才的故事還讓我產生了一種很深刻的認識:人生來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儘管有的人智商高一些,有的人智商低一些,但成功的關鍵還是有看這個人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就算是天才,如果驕傲自滿,荒於讀書,他最後也一定會一事無成;而有的人雖然笨一些,但經過努力後,總能達到理想的成就。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笨鳥先飛”吧!

讀名人故事 篇14

紹興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的故鄉,魯迅的前期生活與紹興的關係最爲密切。他著作中許多典型人物,如阿q、孔乙已等都是從故鄉的真實人物中塑造出來的。紹興也是周恩來的故居所在。在紹興史上出過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等,他們爲中國歷史進步,文化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說起魯迅,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翹起大拇指,因爲他是我們紹興人的驕傲。最近我讀了《紹興名人故事》這本書中“刻‘早’”的故事,令我深深感動。

魯迅小時候家事敗落,父親生病。所以魯迅先生一面讀書一面做家務,天天奔波在當鋪和藥鋪之間。有一次,魯迅先生上課遲到了,壽鏡吾老先生嚴厲地說了聲:“以後要早到!”魯迅先生默默地回到了座位上,他爲自已的遲到後悔和難過,就用小刀在桌子右下邊刻了這個“早”字來提醒自已。從些以後,他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了一生。

我認爲魯迅先生做的和壽鏡吾老先生說的都很對,幹什麼事都應該早。

我也曾到過“三味書屋”,走進魯迅用過的桌子、椅子,見到過魯迅先生少年時刻下的“早”字。我想,下個決心,刻個“早”也不難,但要天天做到,每天堅持,這要多大的恆心啊!我覺得很慚愧,因爲我沒有魯迅先生那“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和自覺性。別的同學都早早地在星期六做完了作業,而我呢,要到星期天下午才磨磨蹭蹭地做,有時連星期天晚上也要加進去,那時纔開始後悔,爲什麼不早點做完,發誓下個星期一定早點完成。到了下週,老毛病還是改不了,然後又開始後悔……

長輩們常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但早和光、晚和慌是很有聯繫的。如果起牀晚了,急急忙忙地去上學,既吃不好早飯,還會忘東忘西的。若早上起得早點既能吃好飯,又能趁早晨這大好時光溫習功課呢!俗話說的好:“勤能補拙,勤能生拙。”可能有些人的文化程度及能力不如他人,但如果他們比別人先行一步,早些下手,那麼就會縮小和別人的差距,甚至超越他人。

“一年四季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沒錯,做事快,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肯做。我想,我也應該學學魯迅先生那“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了。凡事都要牢記一個“早”字,努力做到一個“早”字,把“早”深深地刻在心裏。真正做到從“早”字做起,讓“早”精神永記心中。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