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達爾文的故事14篇

達爾文的故事14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達爾文的故事 篇1

管理故事

達爾文的故事14篇

從1831年至1836年,達爾文乘英國皇家海軍"貝格爾"號作環球考察。

一次,在非洲,他訪問了一個邊遠的原始部落。這裏的人羣竟還過着十足原始的生活。特別是達爾文了解到當地人還有一個可怕的習俗——要把年老婦女放逐到深山任其餓死,實在令人驚詫不解。他問翻譯他們爲何這樣幹,部落酋長說:"婦女的任務是生孩子,年老的婦女沒用了,留着她們幹什麼!"又說:"婦女生的孩子可以傳宗接代,是有用的。但在沒有食物吃時,一部分孩子也可以當食物吃。"

這個"逐老吃幼"的習俗和文明社會"尊老愛幼"的基本理念相去甚遠。於是悲天憫人的達爾文決定爲這裏做點什麼。於是他花大價錢買了一個男孩帶到倫敦,立志把他培養成文明人。16年後,男孩長成標準的文明青年了,達爾文便託人把他帶回部落,期待他移風易俗。

一年後,達爾文又一次來到非洲。他急切地想找那個青年,卻杳無音信,便去問酋長那個青年是否回來了,現在在哪兒?酋長平靜地回答:"他回來了。我們把他吃了。"

這回達爾文的驚愕與失望到了頂點!他萬萬想不到結局如此,便連連發問:"爲什麼?爲什麼把這麼好的人吃了?"酋長說:"他什麼也不會做,留着沒用。"

管理感悟:

就此達爾文深深感到:一個組織積累遺留下來的問題,是不能靠一個人或幾個人來解決的。人,只有適應環境纔有出路。否則,哪怕再高明也會被淘汰。

達爾文的故事 篇2

我最崇拜的要數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了。這一天,當我在家整理圖書的時候,偶然發現了《達爾文的故事》這本書,這是“諾貝爾獎獲獎者的青少年時代叢書”中的一本。我一看便有了興趣,翻開書,一下子就被它的內容所深深吸引住了。

達爾文經過不懈的努力,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他成功的祕決是平時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有一次,媽媽讓他和姐姐通過花瓣來辨認出是什麼花,他總是比姐姐認得快。

讀到這兒,我已經被達爾文這種從小養成的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的好習慣震動了。

以前,爸爸媽媽總說讓我要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可我總不理解,對自己身邊的事物毫不留心,觀察起來也是馬馬虎虎。記得一次數學測驗,我感到題目太簡單了,便三下五除二快速做完了,沒想到居然得了“差”。原來,有一道題沒讀懂我就提筆做了,所以整道大題都做錯了。唉,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了這個道理呀!

俗話說:“讀一本好書,等於交一個好朋友。”品完這本書後,達爾文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感動了我。達爾文的仔細觀察的好習慣時時教育着我,時時鞭策着我。

達爾文的故事 篇3

1862年,在《物種起源》發表3年後,達爾文出版了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達爾文研究蘭花的目的,是要證明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爲《物種起源》提供補充材料。

野生蘭花有兩萬多種,花的形狀、大小、顏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個:用花香吸引昆蟲(或蜂鳥)來採蜜,花粉沾到了它們的身上,就能幫助蘭花傳粉。因此蘭花的繁衍離不開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麼樣奇怪的形狀、構造,也都是爲了適應授粉者。授粉者爲了能採到花蜜,也要適應蘭花。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蘭花和授粉者之間會一起進化。只有自然選擇才能解釋蘭花構造的由來,這是達爾文研究蘭花一書的主旨。

但是有一種原產馬達加斯加的彗星蘭卻讓達爾文感到了爲難。這種彗星蘭拉丁文學名的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稱源自它那“令人驚駭”(達爾文語)的花的形狀:它有又長又細的花距,從花的開口到底部是一條長達11.5英寸(29.2釐米)的細管,只有底部1.5英寸(3.8釐米)處纔有花蜜。“什麼樣的昆蟲能夠吸到它的花蜜?”達爾文大膽地預測:“在馬達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種蛾,它們的喙能夠伸到10到11英寸長!”

但是有誰見過嘴巴如此細長的昆蟲呢?“荒唐!”當時有些昆蟲學家這麼認爲。不過達爾文的盟友、曾經獨立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華萊士則堅定地站在達爾文一邊。他寫道:“可以很安全地預測在馬達加斯加存在這樣的蛾;訪問那個島嶼的博物學家應該抱着和天文學家尋找海王星一樣的信心去尋找它,我斗膽預測他們將會同樣成功!”

1873年,著名博物學家赫曼繆勒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的哥哥曾經在巴西抓到過喙長達25釐米的天蛾,說明達爾文的預測並不那麼荒唐。1903年,這種蛾終於在馬達加斯加被找到了――一種長着25釐米長的喙、像小鳥一般大小(展翅13釐米~15釐米)的大型天蛾。它被命名爲“預測”。這時候距離達爾爾文做出預測已過了41年。

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20xx年舉辦過《達爾文:其生平和時代》的展覽,最後一個展品就是成功地證明了自然選擇學說的預測能力的彗星蘭和天蛾的標本。我雖然早就知道達爾文的這個著名預測,但是在看到有着如此細長的喙的天蛾標本時,還是感到了“驚駭”,不能不感嘆進化之奇妙。這種彗星蘭屬蘭花的花距長達40釐米。

達爾文之所以敢於做出這個令人驚駭的預測,是因爲他深知自然選擇的威力。蘭花的花距應該略長於授粉者的喙,這樣授粉者在儘量伸長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時,身體擠壓到花冠,花粉纔會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這樣的情形下,蘭花的花距越長,就會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後代。反過來,授粉者的喙越長,就越容易吸到花蜜,有更充足的營養,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後代。如此這般長期互相競賽的結果,使蘭花的花距變得越來越長,天蛾的喙也變得越來越長。

達爾文的故事 篇4

達爾文的母親蘇珊是製陶商的女兒,她不但和藹可親,而且很有見識和教養。她喜歡栽培花卉和果樹,時常利用各種機會培養達爾文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同時她又很有耐心,十分愛護他的好奇心,每逢孩子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傻”問題時,她從不橫加指責,而是十分高興地耐心給予解答。正是母親的這份愛心和賞識,使達爾文對生物、對他所生活的這個奇妙的生命世界產生了最初的興趣。

1815年夏季的一天,蘇珊帶着達爾文兄妹倆在花園裏玩耍。孩子們採了一些花兒,又去捕捉蝴蝶。蘇珊拿起花皆給剛栽上的幾棵樹苗培土。她剷起一撮烏黑的泥土,輕輕聞了聞,然後把它培在小果樹的樹根旁。

“母親,我也要聞聞。”達爾文興高采烈地跑了過來,學着母親的樣子聞着烏黑的泥土。突然,達爾文擡起頭,好奇地望着母親,問道:“母親,您爲什麼要給樹苗培土?”

“我要樹苗和你一樣壯實地成長,樹苗離不開泥土,就像你離不開食物。”

“就像我離不開母親一樣,是嗎?”

蘇珊會心一笑,說:“好好聞一聞,這是大自然的氣息,是生命的氣息呀!別看這泥土黑,它卻是萬物生長的基礎。有了它,纔有了鬱鬱蔥蔥的青草,纔有了成羣的牛羊,我們纔有了肉和奶;有了它,花朵才能開放,蜜蜂纔會成羣飛來,我們才能喝到香甜可口的蜂蜜;有了它,才能長出燕麥和稻子,我們纔有了糧食和麪包。”

“那麼泥土裏爲什麼長不出小貓和小狗呢?”達爾文開始創根問底了。

蘇珊笑着對達爾文說:“小貓和小狗是貓母親、狗母親生的,是不能從泥土裏長出來的。"

“我和妹妹是您生的,您是姥姥生的,對嗎?”

“對啊,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母親生的。”

“那麼,嗯,最早的母親是誰,她又是誰生的?”

“聽說最早的母親是夏娃。不過,我只知道聖母瑪麗亞。”母親用手指着遠方的教堂對兒子說,“就是教堂裏那個聖母瑪麗亞,可能夏娃和聖母瑪麗亞都是上帝創造的。”

“那上帝是誰創造的呢?”

“親愛的,世界上有很多事,對於我,對於你爸爸,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還是個謎,我希望你長大以後自己去尋找答案,做一個有出息、有學問的人。”

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年幼的達爾文把家裏的花房、花園和門前大河兩岸的綠色世界當成了自己最早的課堂。他不但天生喜愛動物,還喜歡收集各種植物、貝殼和礦物的標本。他時常獨自坐在河邊或塘邊,靜靜地注視着水下的游魚和緩緩流動的河水。在母親的悉心指導下,他學會了怎樣根據花蕊來識別花草,怎樣記住各種花草和樹木的名稱。隨着對生物瞭解的不斷加深,他對生物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

童年在無憂無慮中過去了,母親的關愛、賞識和耐心引導,使達爾文產生了對生物興趣的萌芽。也正是得益於母親耐心的教導和訓練,他那良好的觀察能力、敏銳的思維能力爲他曰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母親的讚美和賞識,在達爾文的心裏種下了科學的種子,正是母親循循善誘的教導,激發了達爾文探求未知世界的慾望。可以說,如果沒有母親最初的對達爾文的好奇心的賞識,那麼,也許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不會誕生。說謊的達爾文

有一個孩子在同學中的人緣很不好,因爲他經常“說謊”。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裏撿到了一枚硬幣,他神祕兮兮地拿給他的姐姐,說:“這是一枚古羅馬硬幣。”姐姐拿過一看,發現這是十分普通的舊幣,只是由於受潮生鏽,顯行有些古舊罷了。孩子的姐姐便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希望父親好好懲罰他,讓他改掉令人討厭的“說謊”習慣。可是父親卻叫過孩子說:“我怎麼能責備你呢?你的想象力真偉大。”

對於孩子父親的慫恿行爲,許多人不以爲然,認爲這勢必害了孩子,他長大以後會變成一個滿口假話的人。

這孩子長大會是什麼樣的人呢?但是,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孩子長大以後卻成了著名的科學家,他的名字叫達爾文。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進化論,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想象和爲此進行的大量實物證明之上的。沒有想象,就沒有今天的“進化論”。

達爾文的故事 篇5

問起“進化論”的創始人是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達爾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當時,達爾文卻想把這一巨大的榮譽讓給別人。

1839年春天,達爾文已經對進化論的觀點進行了系統而成熟的論證,並陸續寫出了手稿。但他知道科學容不得有絲毫紕漏,所以沒有急於將手稿拿去付印發表,而是繼續尋找更多更充分的論據來驗證自己的觀點。

這一論證竟然延續了將近二十年。1858年夏天,達爾文覺得一切都成熟了,決定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把自己幾十年來的手稿整理好後,交給英國自然科學家賴爾博士,讓他幫助付印發表。就在達爾文把手稿交給賴爾博士的第二天,他收到在馬來羣島從事研究的另一位科學家華萊士所寫的論文――《記變種無限地離開其原始模式的傾向》,論文的內容跟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致。

在這個關係到誰是“進化論”創始人的重大問題上,達爾文選擇了謙讓。他對賴爾博士說:“我寧願將自己的手稿付之一炬,也不願使華萊士或其他人認爲我達爾文待人接物有市儈氣。”

賴爾博士說:“這是你幾十年的心血,你是進化論的創始人,你當之無愧。”達爾文說:“沒關係的,只要科學有了進步,是誰推動了進步又有什麼關係?”

達爾文決定把進化論創始人這一巨大的榮譽讓給華萊士。但是深知達爾文研究工作的賴爾博士堅決不同意達爾文這樣做。在他的堅持和勸說下,達爾文才同意把自己的手稿提綱和華萊士的論文一起送到相關機構,同時宣讀。

華萊士得知達爾文先於自己二十年就有了進化論這項科學發現後,他對外界宣佈說:“達爾文是一個耐心、下苦功夫的研究者,他勤勤懇懇收集論據,以證明他發現的真理。這項發現本應單獨歸功於他,我只是由於偶然的幸運才榮膺了一席。達爾文才是當之無愧的進化論創立者!”

當你謙讓別人、成人之美時,反過來,別人也會感激你,爲你提供方便和幫助。因爲謙讓,你將贏得友誼、愛和尊敬

達爾文的故事 篇6

19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家裏希望他將來繼承祖業,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

但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進到醫學院後,他仍然經常到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父親認爲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一怒之下,於1828年又送他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希望他將來成爲一個“尊貴的牧師”。達爾文對神學院的神創論等謬說十分厭煩,他仍然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聽自然科學講座,自學大量的自然科學書籍。熱心於收集甲蟲等動植物標本,對神祕的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裏,一位大學生圍著一棵老樹轉悠。突然,他發現在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裏邊蠕動,便急忙剝開樹皮,發現兩隻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向前爬去。這位大學生馬上左右開弓抓在手裏,興奮地觀看起來。正在這時,樹皮裏又跳出一隻甲蟲,大學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裏的甲蟲藏到嘴裏,伸手又把第三隻甲蟲抓到。看著這些奇怪的甲蟲,大學生真有點愛不釋手,只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裏的哪隻給忘記了。嘴裏的那隻甲蟲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這大學生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他這纔想起口中的甲蟲,張口把它吐到手裏。然後,不顧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內的劍橋大學走去。這個大學生就是查理·達爾文。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就把它命爲“達爾文”。

1831年,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畢業。他放棄了待遇豐厚的牧師職業,依然熱衷於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這年12月,英國政府組織了“貝格爾號”軍艦的環球考察,達爾文經人推薦,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搭船,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的環球考察活動。

達爾文每到一地總要進行認真的考察研究,採訪當地的居民,有時請他們當嚮導,爬山涉水,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挖掘生物化石,發現了許多沒有記載的新物種。他白天收集穀類岩石標本、動物化石,晚上又忙著記錄收集經過。1832年1月,“貝格爾”號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羣島的聖地亞哥島。水兵們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達爾文和他的助手背起揹包,拿著地質錘,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標本。

在考察過程中,達爾文根據物種的變化,整日思考著一個問題:自然界的奇花異樹,人類萬物究意是怎麼產生的?他們爲什麼會千變萬化?彼此之間有什麼聯繫?這些問題在腦海裏越來越深刻,逐漸使他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產生了懷疑。

1832年2月底,“貝格爾”號到達巴西,達爾文上岸考察,向船長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當他們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時,達爾文意外地在山頂上發現了貝殼化石。達爾文非常吃驚,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貝殼怎麼會跑到高山上了呢?”經過反覆思索,他終於明白了地殼升降的道理。達爾文腦海中一陣翻騰,對自己的猜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客觀條件的不同而相應變異!”

後來,達爾文又隨船橫渡太平洋,經過澳大利亞,越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於1836年10月回到英國。在歷時五年的環球考察中,達爾文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回國之後,他一面整理這些資料,一面又深入實踐,同時,查閱大量書籍,爲他的生物進化理論尋找根據。1842年,他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1859年11月達爾文經過20多年研究而寫成的科學鉅著《物種起源》終於出版了。在這部書裏,達爾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進化論”的思想,說明物種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演變過程。

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物種起源》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代表作,標幟著進化論的正式確立。

《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引起轟動。它沉重地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從反動教會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們羣起攻之,誣衊達爾文的學說“褻瀆聖靈”,觸犯“君權神授天理,”有失人類尊嚴。

與此相反,以赫胥黎爲代表的進步學者,積極宣傳和捍衛達爾文主義。指出: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啓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緊接著,達爾文又開始他的第二部鉅著《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的寫作,以不可爭辯的事實和嚴謹的科學論斷,進一步闡述他的進化論觀點,提出物種的變異和遺傳、生物的生存鬥爭和自然選擇的重要論點,並很快出版這部鉅著。晚年的達爾文,儘管體弱多病,但他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堅持進行科學研究和寫作,連續出版了《人類的由來》等很多著作。達爾文本人認爲“他一生中主要的樂趣和唯一的事業”,是他的科學著作。還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如:達爾文本人所寫的著名的《考察日記》和《貝格爾號地質學》、《貝格爾號的動物學》等。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別重大歷史意義的是《物種起源》,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和自然選擇理論的逐步發展過程。《物種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大事,因爲《物種起源》的出版標幟著十九世紀絕大多數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物種起源》的出版,引起造化論者和具有目的論情緒的科學家們(而這些人卻是佔絕大多數)對達爾文學說的猛烈攻擊,也引起維護達爾文主義的相應鬥爭,積極參加這一斗爭的除達爾文本人外還有進步的博物學家;他們到處都成爲達爾文學說的熱烈擁護者。

1882年4月19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病逝世,人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牛頓的墓旁,以表達對這位科學家的敬仰。

達爾文的故事 篇7

達爾文(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提出生物進化論學說。進化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裏,一位大學生圍着一棵老樹轉來轉去,突然發現在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蠕動,便急忙剝開樹皮,兩隻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向前爬去。這位大學生馬上左右開弓將甲蟲抓在手裏,興奮地觀看起來。正在這時,樹皮裏又跳出一隻甲蟲,他不假思索地把手裏的甲蟲藏進嘴裏,伸手把第三隻甲蟲抓住。看着這些奇怪的甲蟲,他愛不釋手,只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裏的那隻給忘了。嘴裏的那隻甲蟲憋得難受,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他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這位大學生這纔想起口中的甲蟲,張口把它吐出來。然後不顧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劍橋大學走去。

這位大學生就是達爾文。後來,人們把他最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命名爲“達爾文”。

出生於名醫之家的達爾文對學醫毫無興趣,只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常被爸爸罵成是“不務正業”。但達爾文依然故我。

1843年暮春的一天,天氣晴朗,美麗的蝴蝶和蜜蜂在開滿鮮花的田野裏飛來飛去。達爾文徑直走向一片開滿粉紅色花朵的三葉草田裏。

達爾文先觀察三葉草的花朵。他要看看這些花朵是怎樣繁殖後代的。達爾文看到,有許多土蜂在三葉草上空飛舞,有的停在花朵上吸食花蜜。他知道,就是這些土蜂幫助三葉草授粉和繁殖後代的。達爾文一連觀察了幾天,發現今年的土蜂非常多;到夏天的時候,三葉草結的籽也特別多。三葉草豐收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達爾文又來到這片三葉草田。他發現這一年在三葉草地裏採蜜的土蜂很少;而到了夏天收穫的時候,三葉草結的籽也大大減少,三葉草歉收了。這顯然是因爲土蜂少了,減少了給三葉草傳播花粉的機會。他又在思索:這一年的土蜂爲什麼少了呢?

於是,達爾文又對土蜂進行追尋,終於,他在一些岩石洞和樹洞裏,找到了一個個土蜂窩。同時,他又有新的發現――許多土蜂窩被老鼠吃光了蜜,並且被破壞了。這下達爾文明白了,是老鼠的多少決定着土蜂繁殖的數量,老鼠多了,它破壞的土蜂窩多,土蜂就少了。

後來,達爾文又通過觀察發現,老鼠的多少是由貓的多少決定的。三葉草、土蜂、老鼠和貓這幾種看來根本毫不相干的植物和動物之間,原來還存在着這樣有趣而又複雜的關係。

就這樣,達爾文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經過進一步深入的觀察和研究,寫出了《物種起源》等偉大著作,成爲19世紀世界傑出的科學家。

有關達爾文爺爺的故事篇二

1862年的一天,在倫敦市郊,一個叫威廉的年輕人沮喪地走在一條小路上。他的目的地是肯特郡當村。他的父親――大名鼎鼎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就住在那裏。他是達爾文的長子。在最無助的時候,他想聽聽父親的建議。

威廉剛剛大學畢業,在一家銀行做普通職員。他幹練好學,業務做得順風順水,但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他十分苦惱。公司裏的那幫傢伙,爲了獎金,爲了升職,甚至爲一個眼神,一句無心的話語,都要鉤心鬥角,相互攻擊。當面親切友好,背後瘋狂廝咬,成了公司最真實的寫照。

威廉是個單純的孩子,不想參與爭鬥。然而,身處其中,想要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漸漸地,他受到的詆譭與打擊越來越多。他越來越不能忍受,簡直要崩潰了。

威廉無助地看着父親:“我到底哪裏做錯了,該怎麼辦?”

達爾文溫和地笑了,拍拍威廉的肩:“孩子,這兩天我研究生物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你知道一隻寄生在椿樹身上的大青蟲有多少天敵嗎?”

“應該有很多吧。”威廉心不在焉地回答。

“是的,孩子,它的天敵可多了,至少有四百多種鳥類,兩百多種昆蟲。大青蟲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躲避各種各樣的傷害,任何一個天敵都會輕易要了它的命。”達爾文頓了頓,說,“你知道一隻兔子有多少天敵嗎?兔子主要有37種天敵,包括鷹、獵狗、狼等食肉動物。你知道豹子有多少天敵嗎?”

威廉擡起頭來氣呼呼地說:“爸爸,我對你的研究真的不感興趣。”

達爾文笑了:“豹子幾乎沒有天敵。就算是獅子、老虎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也不會輕易去招惹豹子。至於老虎,就更加沒有天敵了,誰會愚蠢到去招惹一隻老虎呢?孩子,我只想借此告訴你,越是弱小的生物,天敵越多,受到的傷害也就越多。你在公司裏受到種種打擊,不是你什麼地方做得不對,而是因爲你的弱小。有些傷害是躲不過的,擺脫它的唯一方法,就是讓自己強大起來,做一隻叢林裏的豹子。”

威廉心中一動,豁然開朗。從此,他更加勤奮地工作。16年後,,他成了總裁,成了遠近聞名的銀行家。職場中的傾軋與中傷,終於遠遠地離他而去。他成了一隻名副其實的豹子。

有關達爾文爺爺的故事篇三

一個孩子,在學校時的功課差極了,老師說他的智力有問題。看上去,孩子的確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個人坐在屋前的花園裏看着花草小蟲很長時間。他的父親教訓他:"除了打獵、養狗、捉老鼠以外,你什麼都不操心,將來會有辱你自己,也會有辱你的整個家庭。"

他的姐姐也看不起這個學習成績平平、行爲怪異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但是他的母親憐憫他,她想如果孩子沒有那些樂趣,不知道他的生活還會有什麼色彩。她對丈夫說:"你這樣對他不公平,讓他慢慢學會改變吧。"

丈夫說:"你這是憐憫,不是教育,你會毀了他的一生。"但她卻固執己見,他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的安慰和鼓勵。

她支持孩子到花園中去,還讓孩子的姐姐也去。母親耍了一個小心機,她對孩子和他的姐姐說:"比一下吧,孩子,看誰從花瓣上先認出這是什麼花?"孩子要比他的姐姐認得快,於是她就吻他一下。這對孩子來說,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他回答出了姐姐無法回答的問題。他開始整天研究花園的植物,蝴蝶,甚至觀察到了蝴蝶翅膀上的斑點的數量。

對於她的做法,她的丈夫覺得不可理喻。那種憐憫是無助無望的,除了暫時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無益處。但是,就是這位醉心於花草之中的孩子,多年後成爲了生物學家,創立了著名的"進化論"。他就是達爾文。

達爾文的故事 篇8

達爾文是xx世紀著名的科學家,進化論的創始者,他生前常說,他的《物種起源》等著作和學說是“集體的產物”。在一封信中他曾這樣寫道:“我清楚地看到,如果沒有那些可欽佩的觀察者所蒐集的大量材料,我決寫不出那本書來。”事實上,他和華萊士的交往便是科學家這種謙虛無私精神的體現。

華萊士是英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和旅行家,比達爾文小14歲,他和達爾文一樣,進行着科學考察的活動,曾到南美的巴西、馬來半島等地做生物考察,採取動植物標本,在同一個課題上進行研究和寫作。其間,他讀過達爾文的《一個植物學家的航行日記》,也和達爾文有過幾次通信,討論交流研究心得,不過兩人都沒有提及他們各自的獨立研究和正在寫作的具體內容。

xx年6月18日,正在努力撰寫《物種起源》一書的達爾文,收到了華萊士寄來的一篇關於進化論的手稿----《論變種無限地離開其原始模式的傾向》。達爾文驚詫得目瞪口呆,他說:“我從從未見過有這種更加令人驚奇的偶然巧合。......他現在採用的學術名詞,甚至也和我的書稿中各章題名相同......”

如果是這樣的話,進化論的優先權將歸於華萊士了,達爾文再發表著作,就有抄襲和剽竊之嫌達爾文這時思想鬥爭十分激烈。要知道達爾文已經從事20多年的研究了,當他環繞全球作科學考察時,華萊士還是一個剛入學接受啓蒙教育的小學生。達爾文由於舊病復發,加上孩子們身體不好,使得寫作時斷時續,進度很慢,才讓華萊士後來居上。但他不愧是品德高尚的人,他決定退避三舍,成人之美,建議華萊士趕快將論文發表出來,同時爲了避嫌,他打算中斷自己的寫作,讓華萊士獨享榮譽。

但是,華萊士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他知道了這件事情後,不僅果斷地放棄了優先權,而且滿懷敬意地對人說:“當我還是一個匆忙急躁的少年時,達爾文已經是一個耐心的、刻苦的研究者了,他勤勤懇懇地蒐集證據,來證明他發現的真理,卻不肯爲爭名而提早發表他的理論。”

最後在別人的勸說下,達爾文同意和華萊士的論文合併,以合著的名義提交林奈學會宣讀。達爾文非常感謝華萊士,他寫信致意,並說:“如果有着可欽佩的熱情和精力的人應該得到成功的話,那麼您就是最應該得到成功的人。”

在華萊士的鼓勵下,達爾文在xx年11月24日這一天,終於出版了《物種起源》這一鉅著,1250冊書在當天銷售一空。華萊士高興地喝彩,稱這本書是“迄今爲止最重要的書籍之一”,並將進化學說這一理論稱之爲“達爾文學說”。

達爾文的故事 篇9

達爾文在27歲之前,並無志向。他家境好,父親雖是醫師,真正的賺錢本領卻是投資與放貸。達爾文遵父命入愛丁堡大學習醫,卻因爲知道自己會繼承豐厚的遺產,無意在學業上下苦功。混了兩年後,父親怕他沒出息,送他到劍橋大學念神學,好將來當英國國教的牧師。三年後,他通過考試畢業,但成績並不出衆。那時他已22歲了。

達爾文晚年,在爲子女寫的自傳中,回顧自己接受的學校教育,完全沒有好話:劍橋那三年,我在課業上花的時間完全浪費了。與在愛丁堡大學、中學的情況完全一樣。

達爾文的故事 篇10

1862年,達爾文發現了一種原產於馬達加斯加的奇異植物:彗星蘭,這種蘭花的拉丁文學名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稱源自它那“令人驚駭”的花形:這種蘭花有着又長又細的花距,花蜜就深深地藏在長達25釐米深處細長的花冠底部。如此長的花距,昆蟲需要多長的喙纔夠得着花冠底部的花蜜呢?深知自然選擇威力的達爾文於是作出了一個大膽的預測:在馬達加斯加肯定有一種喙至少有25釐米長的昆蟲。因爲只有蘭花的花距略長於授粉者的喙,這樣授粉者在儘量伸長喙去吸食花距底部的花蜜時,身體擠壓到花冠,花粉纔會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傳授了花粉的彗星蘭才生存繁衍下來。

達爾文作出這一大膽預測後立即招來了同行們的一片嘲笑:這也太荒唐了吧!誰見過嘴巴如此細長的昆蟲呢?

令人惋惜的是,達爾文生前一直有沒機會見到這種巨嘴昆蟲。1903年,距達爾文預測過去了四十一年之後,一種長着25釐米長的喙、像小鳥一般大小的大型天蛾終於在馬達加斯加被找到了,由此證明達爾文的預測是正確的,並不像有些人說得那麼荒唐。

對事物結果的預測與猜想是進行科學創新的思想前提,大膽預測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

達爾文的故事 篇11

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從小就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他的爺爺和爸爸都是當地的名醫,家裏希望達爾文將來也能從醫,於是把他送到醫學院學習。可是達爾文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父親非常生氣,又送他到劍橋大學學神學。然而,達爾文仍然熱心於收集甲蟲等動植物標本,對神祕的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裏,達爾文正圍着一棵老樹轉悠。突然,他發現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蠕動,於是急忙剝開樹皮,發現兩隻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逃跑。達爾文馬上把它們抓在手裏,興奮地觀看起來。正在這時,樹皮裏又跳出一隻甲蟲,他措手不及,迅速把一隻手裏的甲蟲塞進嘴裏,伸手又把第三隻甲蟲抓了過來。看着這奇怪的甲蟲,達爾文真有點愛不釋手,只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裏的那隻甲蟲給忘記了。嘴裏的那隻甲蟲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達爾文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後來,人們把達爾文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命名爲了“達爾文”。

1831年,達爾文參加了歷時五年的環球考察。回來後,達爾文大膽地提出了“物種逐漸變化”的假設,摒棄了物種不變的說教,並在1859年出版了劃時代的鉅著——《物種起源》。

達爾文的故事 篇12

達爾文的母親蘇珊是製陶商的女兒,她不但和藹可親,而且很有見識和教養。她喜歡栽培花卉和果樹,時常利用各種機會培養達爾文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同時她又很有耐心,十分愛護他的好奇心,每逢孩子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傻”問題時,她從不橫加指責,而是十分高興地耐心給予解答。正是母親的這份愛心和賞識,使達爾文對生物、對他所生活的這個奇妙的生命世界產生了最初的興趣。

xxxx年夏季的一天,蘇珊帶着達爾文兄妹倆在花園裏玩耍。孩子們採了一些花兒,又去捕捉蝴蝶。蘇珊拿起花皆給剛栽上的幾棵樹苗培土。她剷起一撮烏黑的泥土,輕輕聞了聞,然後把它培在小果樹的樹根旁。

“母親,我也要聞聞。”達爾文興高采烈地跑了過來,學着母親的樣子聞着烏黑的泥土。突然,達爾文擡起頭,好奇地望着母親,問道:“母親,您爲什麼要給樹苗培土?”

“我要樹苗和你一樣壯實地成長,樹苗離不開泥土,就像你離不開食物。”

“就像我離不開母親一樣,是嗎?”

蘇珊會心一笑,說:“好好聞一聞,這是大自然的氣息,是生命的氣息呀!別看這泥土黑,它卻是萬物生長的基礎。有了它,纔有了鬱鬱蔥蔥的青草,纔有了成羣的牛羊,我們纔有了肉和奶;有了它,花朵才能開放,蜜蜂纔會成羣飛來,我們才能喝到香甜可口的蜂蜜;有了它,才能長出燕麥和稻子,我們纔有了糧食和麪包。”

“那麼泥土裏爲什麼長不出小貓和小狗呢?”達爾文開始創根問底了。

蘇珊笑着對達爾文說:“小貓和小狗是貓母親、狗母親生的,是不能從泥土裏長出來的。"

“我和妹妹是您生的,您是姥姥生的,對嗎?”

“對啊,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母親生的。”

“那麼,嗯,最早的母親是誰,她又是誰生的?”

“聽說最早的母親是夏娃。不過,我只知道聖母瑪麗亞。”母親用手指着遠方的教堂對兒子說,“就是教堂裏那個聖母瑪麗亞,可能夏娃和聖母瑪麗亞都是上帝創造的。”

“那上帝是誰創造的呢?”

“親愛的,世界上有很多事,對於我,對於你爸爸,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還是個謎,我希望你長大以後自己去尋找答案,做一個有出息、有學問的人。”

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年幼的達爾文把家裏的花房、花園和門前大河兩岸的綠色世界當成了自己最早的課堂。他不但天生喜愛動物,還喜歡收集各種植物、貝殼和礦物的標本。他時常獨自坐在河邊或塘邊,靜靜地注視着水下的游魚和緩緩流動的河水。在母親的悉心指導下,他學會了怎樣根據花蕊來識別花草,怎樣記住各種花草和樹木的名稱。隨着對生物瞭解的不斷加深,他對生物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

童年在無憂無慮中過去了,母親的關愛、賞識和耐心引導,使達爾文產生了對生物興趣的萌芽。也正是得益於母親耐心的教導和訓練,他那良好的觀察能力、敏銳的思維能力爲他曰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母親的讚美和賞識,在達爾文的心裏種下了科學的種子,正是母親循循善誘的教導,激發了達爾文探求未知世界的慾望。可以說,如果沒有母親最初的對達爾文的好奇心的賞識,那麼,也許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不會誕生。

達爾文的故事 篇13

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裏,一位大學生圍着一棵老樹轉悠。突然,他發現在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裏邊蠕動,便急忙剝開樹皮,發現兩隻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向前爬去。

這位大學生馬上左右開弓抓在手裏,興奮地觀看起來。正在這時,樹皮裏又跳出一隻甲蟲,大學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裏的甲蟲藏到嘴裏,伸手又把第三隻甲蟲抓到。看着這些奇怪的甲蟲,大學生真有點愛不釋手,只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裏的哪隻給忘記了。嘴裏的那隻甲蟲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這大學生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他這纔想起口中的甲蟲,張口把它吐到手裏。

然後,不顧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內的劍橋大學走去。這個大學生就是查理·達爾文。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就把它命爲“達爾文”。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家裏希望他將來繼承祖業,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但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進到醫學院後,他仍然經常到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父親認爲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一怒之下,於1828年又送他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希望他將來成爲一個“尊貴的牧師”。達爾文對神學院的神創論等謬說十分厭煩,他仍然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聽自然科學講座,自學大量的自然科學書籍。熱心於收集甲蟲等動植物標本,對神祕的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1831年,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畢業。他放棄了待遇豐厚的牧師職業,依然熱衷於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這年12月,英國政府組織了“貝格爾號”軍艦的環球考察,達爾文經人推薦,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搭船,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的環球考察活動。達爾文每到一地總要進行認真的考察研究,採訪當地的居民,有時請他們當嚮導,爬山涉水,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挖掘生物化石,發現了許多沒有記載的新物種。他白天收集穀類岩石標本、動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記錄收集經過。

1832年1月,“貝格爾”號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羣島的聖地亞哥島。水兵們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達爾文和他的助手背起揹包,拿着地質錘,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標本。一路上,達爾文把各式各樣的石頭敲下來放進揹包,有黑色的、白色的,還有夾着一束花紋的。一會兒,揹包便放滿各種各樣的石頭,揹包帶深深地勒進達爾文的肉裏,渾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達爾文先生,這些亂七八糟的石頭,到底有什麼用?”看着吃力向前爬行的達爾文,助手不解地問。“你看,石頭是有層次的,每層石頭裏有着不同的貝殼和海生動物的遺骨,它能告訴我們不同年代的生物!”達爾文喘着粗氣說道。助手總算明白了一些,趕忙從達爾文身上接過揹包,背在自己的肩上。在考察過程中,達爾文根據物種的變化,整日思考着一個問題:自然界的奇花異樹,人類萬物究意是怎麼產生的?他們爲什麼會千變萬化?彼此之間有什麼聯繫?這些問題在腦海裏越來越深刻,逐漸使他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產生了懷疑。

1832年2月底,“貝格爾”號到達巴西,達爾文上岸考察,向船長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艦長吃了一驚,急忙說道:“這山又高又長,您怎麼走得過去?”“我就是要走前人沒走過的路!”達爾文堅定地說道。艦長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要求,爲了安全起見,又派了嚮導和騾馬一同前往。當他們撲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時,達爾文意外地在山頂上發現了貝殼化石。達爾文非常吃驚,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貝殼怎麼會跑到高山上了呢?”經過反覆思索,他終於明白了地殼升降的道理。心中異常激動地說道:“看來,這條高大的山脈地帶,在億萬年前,原來是一片大海洋啊!”達爾文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帶領大家一直往上爬去。到了安第斯山的最高峯,達爾文忽覺心胸開朗了許多。他俯瞰山下,突然發現山脈的兩邊,植物的種類並不相同。再仔細一看,即使同一種類,樣子也相差很遠。它們爲什麼會有明顯的差別呢?達爾文腦海中一陣翻騰,對自己的猜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着客觀條件的不同而相應變異!”

後來,達爾文又隨船橫渡太平洋,經過澳大利亞,越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於1836年10月回到英國。在歷時五年的環球考察中,達爾文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回國之後,他一面整理這些資料,一面又深入實踐,同時,查閱大量書籍,爲他的生物進化理論尋找根據。

1842年,他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1859年11月達爾文經過20多年研究而寫成的科學鉅著《物種起源》終於出版了。在這部書裏,達爾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進化論”的思想,說明物種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演變過程。

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物種起源》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代表作,標誌着進化論的正式確立。

《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引起轟動。它沉重地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從反動教會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們羣起攻之,誣衊達爾文的學說“褻瀆聖靈”,觸犯“君權神授天理,”有失人類尊嚴。

與此相反,以赫胥黎爲代表的進步學者,積極宣傳和捍衛達爾文主義。指出: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啓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緊接着,達爾文又開始他的第二部鉅著《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的寫作,以不可爭辯的事實和嚴謹的科學論斷,進一步闡述他的進化論觀點,提出物種的變異和遺傳、生物的生存鬥爭和自然選擇的重要論點,並很快出版這部鉅著。晚年的達爾文,儘管體弱多病,但他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堅持進行科學研究和寫作,連續出版了《人類的由來》等很多著作。

1882年4月19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病逝世,人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牛頓的墓旁,以表達對這位科學家的敬仰。

達爾文的故事 篇14

大家一定都聽說過著名的《物種起源》了吧,而它的作者——達爾文,你瞭解嗎?我向大家推薦這本《熱愛生命——達爾文的故事》,讀了這本書,你一定有所感觸。 這本書講述了達爾文一生的成長經歷:蘇格蘭的奇妙遠行,牛津大學的溫馨聚會,還有長達五年的世界環球之旅……正是那些多姿多彩的植物,那些各式各樣的動物成爲了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重要基礎。

對於我們現在來說,達爾文是一個極其不平凡的人,他顛覆了那時人們的思想,甚至顛覆了《聖經》。可誰能想到,小時候的達爾文,竟是一個調皮的“搗蛋鬼”呢?那時,達爾文偷採了自家果園的水果,然後把它們藏在灌木叢中,故意說水果被人偷了,再發動一大堆人“抓小偷”。不懂事的達爾文把這稱作“聳人聽聞的謊言”。也是,調皮搗蛋是每個小男孩的天份,達爾文這麼做,當然是理所當然的了。

也許正是因爲達爾文愛玩的天性,在又一次的偷採水果的過程中,達爾文甚至還有了“新發明”。而我認爲,正是這麼一個“新發明”,預示了達爾文未來的成就。

後來,達爾文考上了劍橋大學。達爾文不喜歡劍橋大學的課程,但是他又新增了兩樣愛好:欣賞圖畫和聽音樂。可是無論什麼興趣都超不過另一樣愛好,那就是採集甲蟲。儘管沒有什麼科學上的追求,達爾文采集甲蟲的工作還是進行得興致勃勃,並且很順利。

幾年後,達爾文由一個不懂航海的外行變成了水手,開始了長達五年的環球之旅。後來,達爾文結了婚,發表了《物種起源》,成爲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

看到這裏,我合上了書本。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做事並不一定要循規蹈矩,在沒有經過證實之前,你可以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說不定有一天,你的幻想成爲了現實……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