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教育隨筆:讓幼兒學會分享

教育隨筆:讓幼兒學會分享

來源:女友組    閱讀: 9.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育隨筆:讓幼兒學會分享,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隨筆:讓幼兒學會分享

教育隨筆:讓幼兒學會分享1

在“學做小學生”活動中,小朋友可以像小學生一樣,天天背書包來園。這天在做計算題時,只聽浩浩大聲叫喊:“老師,軒軒又不願意借筆給我!”軒軒則手裏握着一支自動鉛,似給似不給地伸出又縮回。老師看浩浩手中沒有鉛筆,就遞給他一枝鉛筆。可浩浩說:“我和軒軒是好朋友,我要和她分享她的自動鉛筆。”軒軒低下頭輕聲嘀咕:“經常用我的,自己不背書包不帶自動鉛來!”老師問軒軒:“今天你願意再和浩浩分享一次筆嗎?下次他帶來了你們再分享他的好不好?”

軒軒嘀咕浩浩“經常用我的”,說明他已經多次把筆借給浩浩。軒軒當然心痛,但是因爲浩浩是好朋友,我們應該看到軒軒已經做出的犧牲,對他的付出給予肯定和鼓勵。坐在旁邊楊姝姝看見了很平靜地告訴他們:“大家別吵,你們有沒有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4歲就知道把大鴨梨讓給哥哥們吃,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有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這樣纔是一個大方的好孩子。老師平時也教育大家,好孩子要大方、要願意和他人分享”。

聽了姝姝的話,軒軒和浩浩當時不作聲,接着軒軒主動大方的把自動鉛給了浩浩說:”今天在借用一下,明天記得一定要帶上自己的自動鉛.”浩浩點點頭說:“好的,明天一定帶,謝謝你!”

所有事情都看在我的眼裏,我說:“軒軒是一個懂得分享的孩子,那浩浩呢?自己需要帶來的物品第一次忘帶可以原諒和提醒,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同樣的狀況時,就說明你還沒有任務意識,對於活動中需要的配合都拋在腦後,一副心不在焉、事不知己的樣子,這樣的學習習慣對於他今後升入小學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浩浩聽了我的話覺得很有道理,點點說:“我今天回家準備書包和文具用品,明天一定帶來,到時候如果有同學需要幫助,我會像孔融一樣有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請老師和軒軒放心。”

浩浩認爲自己和軒軒是好朋友,所以他就有權和軒軒分享軒軒的自動鉛。軒軒責怪浩浩自己不帶筆來,其中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浩浩太喜歡軒軒的自動鉛筆,想佔爲己用,於是以沒背書包沒帶筆爲藉口,不斷地向軒軒借,甚至對老師提供的筆也不感興趣,而是硬要“和好朋友分享”。無疑浩浩這樣的行爲是霸道的,甚至可以說是巧取豪奪。

教師有着較爲先進的教育觀念,意識到教育中尊重幼兒的主體意願。因此她發現軒軒沒有把筆借給浩浩時,就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強調好朋友可以相互分享各自的東西。我想,這種狀況下,作爲教師,我們應該在瞭解每個孩子特點的前提下,仔細觀察、深入分析,儘可能地摸透每個孩子的心,真正認識他們行爲背後的想法和根源,從而實現有的放矢。

教育隨筆:讓幼兒學會分享2

隨着社會環境發生的深刻的變化,幼兒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對孩子的過多保護、遷就,與同伴間交往的明顯減少,均不利於幼兒的社會化,也爲幼兒“獨佔”、“獨享”行爲的滋生提供了溫牀。有的孩子玩玩具時,自己不玩的玩具也不讓別人玩;有的孩子吃東西時總是把最大的、最好的搶到自己的手中,類似這樣的行爲稱之爲“獨佔”行爲。這種行爲不僅影響孩子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之間的交往和感情。分享是親社會行爲的一種表現,是指幼兒與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對立面是“獨佔”、“獨享”、“多佔”。分享行爲的發展是幼兒社會行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分享行爲的發展,是幼兒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形成健康個性的基礎。與人分享不是幼兒自發的,而是由老師或者孩子周圍的人教給孩子怎樣去做,久而久之才形成的。現談談工作中我是如何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爲的。

一、 營造親密、信賴、和諧的氛圍

要形成分享行爲,首先應該讓幼兒信任對方,關愛對方,必須在幼兒之間、師生之間建立信賴和親密的感情,這是基礎。於是,從幼兒一入園開始,我便有意識地注重培養這一氛圍,無微不至地關愛孩子們的生活與活動。積極利用幼兒園的集體環境和教育情景來幫助他們學會分享。從最簡單的遊戲《找朋友》中讓孩子們從互相陌生到熟悉,讓他們感覺到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並且鼓勵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增加交往的機會。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故事《孔融讓梨》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事例。通過學習故事,讓他們懂得分享和謙讓是一種優良的品質,並同時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孔融學習,從而體會到學會謙讓也是一總快樂。在遊戲或者是手工課中,我也無時無刻地訓練幼兒的分享行爲,如在分發物品(漿糊、剪刀、蠟筆等)時,我會有意識地將這些物品以分享的形式來進行,如一組一起使用一籮筐蠟筆,一起用一盒糨糊等;當自己有了快樂體驗時,我以分享的形式講給幼兒聽;當孩子們在活動時,我常以“夥伴”的身份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去,和他們一起遊戲,一起“出謀劃策”讓他們充分體驗到分享帶來的樂趣,從而自覺地產生分享的動機。幼兒們的心靈是純淨的,在老師們的引導之下,他們相互親近,相互友愛,彼此信賴,開始逐漸形成關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幫助他人的意識。

二、在幼兒中樹立榜樣,進行教育

榜樣可以是老師,因爲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信,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教師的日常行爲、言談舉止和情感態度隨時都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之間、教師與保育員之間的關係,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我們老師要做有心人,平時要善於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爲幼兒做好行爲示範。於是,我就從自己身邊的瑣碎小事做起,先是和搭班教師一起製作教玩具,一起佈置環境,兩人使用同一份教材時的表現等等。兩人之間的親密、信任,在無形中都爲幼兒提供了積極的行爲榜樣。相反,如果教師間產生某些獨佔、獨享行爲也會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當然,同伴也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老師要在同伴中樹立有分享行爲的好典型讓其他幼兒學習,或者說老師對有分享行爲的幼兒的積極評價和鼓勵,也會激發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的動機。於是,在遊戲中,幼兒也會不自覺地通過觀察、模仿學習其他幼兒的分享行爲,當我們引導那些具備分享意識能力強的幼兒與能力弱的幼兒一起遊戲時,也不失爲一種樹立榜樣的好方法,如在遊戲看書時,我們小朋友如果都想看一本書時,教師應引導他們合着一起分享一本書;在家中,如果有兩個孩子,但只有一隻蘋果時,該怎麼辦?這就需要在大人的引導下,讓幼兒明確蘋果應兩個人一起分享。

三、以正面教育爲主,激勵幼兒分享行爲的形成

孩子總喜歡老師的表揚,因此不管是物質享受還是情感享受,當他們有了分享行爲時,就應及時鼓勵、獎勵、激勵的方法來促進孩子的分享行爲,他們就會感到愉快和滿足,從而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爲,逐步內化爲自己的意識。例如:一天嘟嘟帶來一個洋娃娃,並告訴我是帶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但是在玩的時候他卻只願讓小朋友看,不準碰他的洋娃娃。我見狀就對他說:“嘟嘟今天真乖,把自己的洋娃娃帶來給小朋友玩,但是嘟嘟請你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嗎?”嘟嘟一開始不情願地把洋娃娃給晨晨玩了,但是過了一會,他們倆在一起一個模仿爸爸抱着洋娃娃、一個模仿媽媽喂娃娃吃飯,玩得非常高興。這時,我就抓住這一教育時機,在集體面前給予了嘟嘟表揚和獎勵,同時教育其他小朋友:有好東西應該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纔對,正因爲嘟嘟把洋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所以才合作地那麼愉快、玩得那麼高興。針對類似的情景發生,我都會注意及時引導和教育,這樣小朋友在今後就會自覺產生分享的動機和行爲。當教師發現幼兒有分享行爲時,還可採取向幼兒點頭、微笑、豎起大拇指或用手輕輕撫拍其肩、頭等方式,使幼兒因得到老師的肯定而帶來快樂和滿足,從而在今後更願發生類似的行爲。這樣不僅能使幼兒得到正確、適當、長效、深刻的行爲教育,同時還有助於幼兒學會注意、體會別人的情緒情感,有助於幼兒社會情感認知的培養。

四、 創造分享的機會

分享是和他人在情感與物質上的共享,是一種親社會行爲,具有它的性質和目的。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因此,幼兒與他人分享的機會也比較少。爲了給幼兒提供充足的分享機會,我設立了專門的分享日。

1、禮物分享日:在班中規定每星期一爲“禮物分享日”,讓幼兒在這一天將自己最喜愛的一樣東西帶來與同伴分享,還可以同伴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的禮物,這樣他們在相互介紹、相互遊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分享。

2、新聞分享日:利用晨間談話的時間,讓幼兒說說身邊及周圍發生的有意義的有趣的事情。這樣既鍛鍊了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會產生一種因分享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

3、活動成果分享日:一個主題結束後,可以向全園開放,讓所有的小朋友一起來分享取得的成果和快樂。如開展主題“汽車叭叭叭”時,舉辦“親子手工製作展”讓幼兒向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介紹自己與家人一起製作的汽車,體驗分享的樂趣。

4、建立牽手小組:發揮家委會的作用,對一些任性、不願意與同伴交往的幼兒,將班內幼兒四至五人分成一組,鼓勵他們利用雙休日相互上門拜訪,讓幼兒輪流做一次小主人,讓他們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會分享。

這樣,通過一些分享日的設立,本班共同分享的制度已經很好地建立起來了,這爲幼兒今後更好地與他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分享行爲的培養對於全面提高幼兒素質,將來做一個有利於社會的人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實踐證明我們通過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來培養幼兒自發的分享行爲,幼兒充分體驗到了給予及被給予帶來的快樂和滿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愛。

教育隨筆:讓幼兒學會分享3

爲了增加孩子的閱讀量,我們幼兒園發動孩子拿來了各種各樣的圖書,大家拿的圖書都不一樣,可以互相換着看。可是,問題來了,有的孩子很大方,自己的圖書誰看都可以,可有的孩子就不行了,自己的圖書誰也不許碰,有的甚至哇哇大哭,特別是航航,誰看一下他的書,他就哭。航航的媽媽給我打電話告訴我,她特別支持幼兒園的這一活動,因爲航航在家有什麼東西都是自己獨享,誰也不給,希望借這一活動能改掉孩子自私的毛病。

首先,我把孩子拿的書都收起來,充實到閱讀區中,有幾個孩子不太情願,但看到別人都交給老師了,雖然有些不捨,可也勉強交上了,只有航航,緊緊地抓住自己的書不放,我也沒有勉強。接下來,我爲大家一一介紹,這一本是誰拿的,是什麼故事,可有趣了,以後老師每天會給大家講書上的故事的。每天飯前、午睡前、午睡後、離園前,我都會指定一個孩子去拿書,然後我讀,被指定的拿書的孩子都會特別自豪,總是先拿自己的書讓老師讀。我故意不讓航航拿書,別的孩子自豪的說:“老師今天講我的書了。”我看到航航露出了羨慕的眼神,小聲說:“我也拿了。”我問:“航航,你拿什麼書了?可以讓我們看一下嗎?”航航猶豫了一下,拿出了他的書,說:“我的是《黑貓警長》的,可有意思了。”我接過書講了起來,孩子們當然愛聽了,講完後,我說:“航航的書這麼有趣,我們一起謝謝他吧。”孩子們齊聲說:“謝謝航航。”航航的臉紅紅的,都不好意思了。我問大家說:“自己的東西和大家分享,你快樂嗎?”“快樂!”孩子們響亮地回答。航航說:“老師,我家裏還有好多呢,我還拿,讓你們看。”看來,這個“小氣”的孩子也學會分享了。

現在的孩子,在家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陽”,幾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好東西都是自己的,不會和別人分享。等來到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就有些適應不了了,所以孩子們之間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你搶我的玩具了,我碰你的東西了,這一類的狀告的特別多,幼兒園多開展些這樣的的活動,會讓孩子們逐漸學會彼此分享的。

教育隨筆:讓幼兒學會分享4

和小班孩子們一起生活在這個溫馨的小家裏,我覺得我很幸福,但帶了兩個月的小班孩子,經常會發現幼兒流露出以“自我爲中心”的心理傾向,他們“霸道”地認爲:“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這顯然不會受集體的歡迎,更不利於他們健康的成長。

我發現龍龍小朋友在區角活動裏玩耍時,經常和大家鬧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鬧一場,老師怎麼調節他都不高興,問了和他在一起玩區角活動的小朋友,他們告訴我說:“龍龍搶玩具,他不給我們玩,東西都拿在自己手裏,我們大家都玩不到了。”還有一個最小的小傢伙告訴我說:“老師,我都喊他哥哥,他都不給我玩還打我呢。”聽了孩子這麼一說,我明白了,原來是他把玩具都攬到自己手裏,不願意和大家交流和溝通。這樣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邊小椅子上的龍龍,還在那裏張着嘴巴大哭,我輕輕地走到他跟前,蹲下來問:“龍龍你看一看,別的小朋友玩得快樂嗎?”(快樂)那你快樂嗎?(我不快樂,他們都不給我一起玩,還要我手裏的玩具)龍龍你看一看,你的幾個小夥伴們在那裏幹什麼呢?他告訴我說:“在那裏說話呀!”他們有東西玩嗎?沒有(這時他低下頭),看着自己口袋裏的玩具很不高興,我想請你把你口袋裏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嗎?他說得時候,自己還是低頭。這時我對着其它的小夥伴說:“瞧,龍龍現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們高興嗎?高興!其它幾個孩子一起回答我,這時的他願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給其它小夥伴們玩了。

事後,我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利用龍龍的這件事,把龍龍請到我的故事中,這樣讓龍龍在聽故事時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最後,小朋友知道龍龍願意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和同伴們一起分享玩具,我問其它幼兒,你們願意和龍龍一起做遊戲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願意!”龍龍的小臉蛋上也有了微笑,這時,我們一起唱了《找朋友》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願意主動地去與龍龍做好朋友。

我利用故事把這件事說給大家聽,讓孩子知道會分享的孩子,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歡,如果不願意和夥伴分享玩具,會得到大家的排斥。還運用了《找朋友》這首歌,讓龍龍小朋友知道周圍的小夥伴都有同情心、愛心。當你孤獨的時候,大家都願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時主動去鼓勵孩子,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讓他們主動地交換玩具玩,這樣對培養他們分享玩具時,有很大的好處。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