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知識 > 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特徵

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特徵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特徵,在我們中華文化中,民俗文化,是民衆的生活文化,它與民衆所處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環境緊密相關,下面來看看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特徵。

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特徵1

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是國學,國學的`精髓就是易經、詩經和諸子百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易經、道德經和論語,其核心思想就是易經、道德經中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和論語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我國的傳統文化節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着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 等。

我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包括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特徵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藥、文房四寶(硯臺、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繡(刺繡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特徵2

民俗,是以指代社會歷史中積澱的各類民間人文風俗。

孔子談到樂禮時曾說過“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魏晉時期阮籍在《樂論》裏也說過“造始之教謂之風,習而行爲謂之俗。”以風俗二字對民間習俗進行統稱。“風”意指官方根據社會發展自上而下向民衆傳達文化規則,將其轉化爲文化推廣力量,以達到文化教育的目的;“

俗”是民衆在個人和社羣生產生活中自然產生的價值沉澱和自我教化,並且自主在羣體內部進行傳習。民俗作爲風俗的民間代指,以社羣區域爲界限,代表廣大民衆中自發形成、世代相因且被長期遵循的羣體行爲規範和生活習慣。

民間羣體在社會發展中所傳承的歷史事物和文化現象就是民俗文化,無數民俗文化共同構成國家和地區的基礎文化,經過文化生存法則,不斷培育出各類國家民族的精緻文化和通俗文化,二者皆爲國家整體形象的文化凝結。

民俗文化與現實生活互通有無,緊密相連,它產生於民間社會生活之中,又世代相習傳承於民間社會生活之中。

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特徵 第2張
  

民俗文化是民間羣體生活風俗的統稱,作爲廣義存在,並不單指邊緣地域內與現代文明相對的奇風異俗,也不等同於開發地帶中工業改造明顯的特別習俗。它既不是窮鄉僻壤的“專利品”,也不是古老部落才具有的“土特產”,而是遍佈於任何地區,任何人羣,任何形式的民間文化現象。民俗文化猶如一面透視社會各個方面的“廣角鏡”。

鑑於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速度各不相同,不同民族羣體和區域內居民的成長背景不一,面對潛移默化形成的民俗文化,人民的文化選擇性多樣,擁有的文化結果也大相徑庭。

選擇性的增多爲民俗帶來文化豐富紅利,最終各自彙集組成浩如煙海的人類文化寶庫。

民俗文化主要分爲非遺民俗文化和活態民俗文化,前者指的'是瀕臨消失或即將發生根本改變的民俗文化,這一部分文化主體多爲較少民族人口,目前學界研究對象也較集中在非遺民俗上;後者則是能夠較爲適應當下世俗社會的發展變化,並且能夠完成形式的自我革新和意義的自我闡新,這一部分的文化主題多爲人口較多民族,學界研究熱度不高且多集中在民俗表態形式上,如節日、技藝等。

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特徵3

春節

俗稱過年,時間從初一至十五日。正月初一接年祭祖、初一零時起各家各戶燃放鞭炮,辭舊迎新,即“開年”。這一天,一般不走親訪友,有的人吃齋,人們出門相遇,互道“新年好”、“恭喜發財”等。初二拜年,各家各戶親戚朋友互相來往拜年。一般是晚輩攜帶禮品到長輩家裏拜年。出嫁的女子也在這天偕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孃家賀年。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

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開市貿易。初七爲人日,老人說這是衆人的生日,據傳說,正月一日爲雞,二日爲狗,三日爲豬,四日爲羊,五日爲牛,六日爲馬,七日爲人。

這天早上,各家各戶煎年糕、炒粉利、熱糉子吃;晚上還殺雞飲宴。初八有穀日節之說,初九有天日節之說,也有的地方稱天公生,初十是地日節也稱石頭節。 初十一到十五的元宵節等。鄉間在十二日、十三日這兩天,歡聚在廟裏觀看演春儺和師公戲。

元宵節

元宵節的時間在農曆正月十五日,又稱上元節,燈節,以鬧花燈、觀燈爲主要內容,並吃糯米麪做的元宵,在此之前有舞龍、舞獅,舞龍的標名“祥龍”;舞獅的叫“瑞獅”。

龍獅出發前就給各商號、大店送帖,通知有龍獅隊來拜年,龍獅隊一到門前,店主先在旁邊放一串鞭炮,待大獅靠後,小獅子上前時,便燃放鞭炮向小獅子擲去,俗稱“燒獅”。也有入屋舞獅的',名曰“掃蕩”,意爲把污晦邪氣掃掉。每年舞獅舞龍活動持續到元宵節。

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特徵 第3張
  

清明節(寒食)

清明節陽曆四月五日 祭祖、掃墓清明前後幾天,各家各戶做五色糯飯,備上祭品去拜山(即掃墓),以祭祀先人。現在人們還到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掃墓,緬懷革命烈士的光輝業績。 寒食爲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荊楚歲時記》說,冬至後一百五日,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爲寒食的代稱。但依舊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時是一百六日。 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聯繫起來,有傳說在清明節這天吃點“寒食”一年內就可以放心吃“寒食”了。

餈粑節 、藥王節

四月初八,邕州官話有句民諺:四月八,吃“臘薩”(即垃圾)。相傳此日又爲神農藥王誕期,神農氏嘗百藥,治百病。所以一些婦女在這一天到近郊採摘臭藤、白頭翁、野艾之類的植物,以糖及大米粉制油餈粑,名曰吃“臘薩”,說是可以治百病。這天還有浴佛節之說,傳說四月初八日是釋迦牟尼的生日。《荊楚歲時記》說,荊楚以四月八日諸寺香湯浴佛,共作龍華

端午節

五月初五,亦稱“端陽”、“端午”、“端五”。這一天,各家用葦葉把糯米包成羊角糉,又名涼糉或三角糉或糉子。人們還用艾絨製成猴狀或三角符狀的香囊或彩色絲線纏成的菱角等掛在小孩胸前以防病;有的用紅絨絲織成的小網兜裝着一顆臭珠(即臭丸);有的則用雄黃、臭黃、硃砂等中藥包在一隻小布袋裏,袋裏用紅綠絨繡以各種動物圖案和吉祥字樣,稱爲香包。

人們用當天從街上買回來的香蒲草、艾葉枝、酒餅果葉、路邊青等草藥來煮水洗澡,說是可以治皮膚病及去邪氣,還有賽龍舟、懸艾和菖莆於門辟邪等,又稱端五節、端陽節、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