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生活保健 > 人去世後的七個七講究

人去世後的七個七講究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去世後的七個七講究,在我國民間,關於喪葬文化的內容是很多且繁雜的,在一個人逝去後及入土爲安後的一段時間,關於喪葬習俗的講究還要影響很長時間,下面是人去世後的七個七講究。

人去世後的七個七講究1

燒七

“燒七”就是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爲一個祭日,稱爲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斷七)”,共計四十九天。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散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週年,有的還有百日,週年。

其中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也就是“頭七”的回魂夜。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逝者21天之後就管不了事情了,這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由來;在35天-49天正式進入輪迴。從人斷氣到命魂入輪迴這段時間,就是佛教所說的“中陰身”。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死者從去世之日起,在49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獻上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

“斷七”以後,也就是七七,喪禮才告結束。死者徹底與人世斷絕關係,再也沒有還陽的可能。做完這個儀式,就可以把百花、黑紗等燒掉,回到正常的生活當中來。

燒七來源

按照古代的喪俗,靈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據說是希望死者還能復生。三天還不能復活,希望就徹底破滅了。實際上停柩的時間長,是由於當時喪禮繁縟複雜,尤其是天子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隨葬品,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另外,父母死後應該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暫時殯起來,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時再進行合葬。這樣靈柩停放的時間就很難說了。

近代以後,靈柩一般都在"終七"以後入葬。人們認爲,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

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佛教認爲,除罪大惡極的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昇天,靈魂一般並不能夠馬上轉生。沒有轉生的亡靈不是鬼,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中的一種身體,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後七個七期中,孝屬或親友如果能請僧人來爲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處。所以,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過了七七期之後,亡靈託生的類別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託生的類別了。

如果一個人,生前作惡很多,註定來生要託生畜類,當他死後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屬親友爲他大做佛事,使他聽到出家人誦經,當下懺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爲人了。

而道家也認爲超度度亡靈最好是在他"七魄"沒有散盡之前。

人去世後的七個七講究

燒七習俗

"做七"期間的具體禮儀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在廣州一帶,舊喪俗中的第五個七天,必須由外嫁女回來,這一天的費用完全由外嫁女負擔,如果死者沒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孫女來做。人死後的第一個七天、第三個七天和第七個七天,叫做"大七"。在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習俗,就是說在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兒和媳婦們,每人各自提一隻燈籠,在規定的儀式中飛也似地賽跑,爭取第一個跑回家,俗稱"爭英雄",認爲這樣死者靈魂能庇佑降福。因爲人們認爲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仍然和活人一樣有情感

在浙江一帶,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區女婿來操辦"五七",而在臨安和寧波等地方,則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鄉臺"。傳說,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就會在陰間裏登上"望鄉臺"眺望陽間的家室,會見親友。杭州人習慣在臺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傘。

而蘇州一帶的地方,在這一天的五更時分,子女們打開大門向西連續大喊三聲:"某某回來吧!"然後向靈前痛哭,同時端上事先準備好的酒菜,設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飯",這個儀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後,喪家就請店事先用花紙紮一座住宅,門窗、廳堂、庭欄、井竈等十分齊全

給人觀賞之後,用火燒盡,據說這樣可以使死者在陰間有房可住,這叫做"化庫"。現在則把紙糊的家電焚化給死人,好讓死者在陰間也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斷七"。斷七過後就出了孝期,喪家都很看重。親朋好友參加"斷七"禮儀活動。"斷七"這一天,請道士和尚來做道場,美其名曰"保太平"。因爲這一次則是爲活人祈禱。唸經拜懺之後子女們便脫下喪服,換上常服。

在中國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間還有一種"娛屍"的習俗。土家族在留置靈柩期間,每十二天舉行一次隆重的守靈儀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喪家的房屋後,吹拉彈唱,跳喪舞,藉以談情說愛,選擇對象。跳喪舞,又叫做"散憂禍"、"打喪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兩千多年多年以前發明的一種民族舞蹈

後來土家族的子女們就一代一代地把跳喪舞傳承了下來,流傳至今。人死以後,尤其是長輩百年歸天以後的第一個晚上,喪家就開始了這種跳喪舞的活動。被請的歌師傅一人擊鼓領唱,還有兩人幫和,邊歌邊舞,圍着棺材一跳就是幾個通宵。跳喪舞是要給死者家屬減輕悲痛,解除憂悶,以達到哀而不悲,傷而不痛的目的。

人去世後的七個七講究2

人去世後爲何要燒七個七

頭七是說逝者尚且還能認人,誰參加了這個燒七祭祀,他都能記得,而且在以後的每個七裏都會盼着他來;二七是隻有兒子能夠參加的祭祀活動;三七是一般子女們都有參與的,街坊鄰里和主要的親戚也都可以參加,因爲參與的人較多,燒七之後主家需要待客;四七一般只有子女參加;五七屬最大的一個,需要很多人蔘加的,能到的基本都要到,子女需要擺祭,這個需要大宴賓客;六叫留七,即參加了之前的.七這個就不能參加的意思;七七又稱斷七,只有子女或本家與近鄰能夠參加的。

燒七是對祭祀先人的一種紀念活動,有些地方就很有講究。對於近親在叩頭時要三拜九叩,遠親一般就叩四個,而所謂的人三鬼四就是給活人磕三個響頭,給逝者磕四個響頭。而對於每個祭祀的七而言,主祭品也是各不相同的,包子、麪條、餑餑等各有各的講究。一七是餃子二七是麪條,三七是餑餑四七是荷包蛋,五七餑餑六七的包子,七七雖隨意,卻也意味着順意吧!

人去世後的七個七講究 第2張

在燒七的時候,如果遇到了農曆的初七、十七與二十七這三個七(又稱天七),說明死者的罪過較大,需要好好的爲他超度,免其在陰間受罪,所以在這天需要按着逝者的年齡,在墳頭上插上三角形的白棋,來爲逝者贖罪!

人死後燒七的意義就是用來祭送死者,這是千百年以來的一種傳統。究其原因,有人說來自於佛教中的生緣一說。佛教認爲人的一生有六道輪迴,一個人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裏,在陰間尋找生緣,以七天爲一個週期;如果在七天內未能找到,則可以續加七天,直到第七個週期爲止,必定在一處找到生緣。

人去世後的七個七講究3

人去世後有什麼講究

一、小殮:死者將近氣絕時,家人急速給死者淨身、穿壽衣,俗稱“小殮”。壽衣爲棉布或綢料的棉衣和單衣,忌用緞子和皮毛料,顏色忌用黑色,着衣件數講究着單不着雙,最上等的是講究有7根領,有的只穿三兩件,也要多縫上幾根衣領。壽衣上釘布條,不能釘釦子。

穿好壽衣後,給死者口內含1枚銅錢或1粒珍珠,再讓死者一手握錢幣,一手握小米餅子,稱“打狗餅子”,傳說是爲死者在冥間對付餓鬼和惡狗用的。給死者身覆衾被,用黃表紙或白布蓋臉。然後,將靈牀移至堂屋中間,靈牀前設供桌,供上一滿碗不甚熟的小米乾飯,稱“倒頭飯”。家人拈香、焚紙、舉哀後,子女們跪在靈牀旁伴靈。此時即爲“遵禮成服”。

二、報喪:人死之後,立即差人前往親友、街坊鄰居家報喪。城市上層人家,多是先發出請知帖,在親友中請人協助辦理喪事。辦理喪事的有總理總管喪務,另有內櫃、外櫃、管廚、知賓等。總理差人給親友送“長班條”和訃聞,訃聞格式要求稱謂得當,具名皆爲男性,父亡稱“孤子”,母亡稱“哀子”,父母皆故稱“孤哀子”。

有的官商之家還隨訃聞發出“哀啓”和“行狀”。哀啓是由孝子具名詳述死者生平、嘉言懿行的啓事;行狀是請名人爲死者撰寫的傳記,用以徵求誄文、祭文、碑文等。喪家的大門和屋門,均斜貼一白紙條,稱“封門”。再用2尺長的秫秸夾幾張火紙,插在大門框上。男喪插在左方,女喪插右方,稱“出單旐”,以示家有喪事。

三、着喪服:俗稱“戴孝”。死者家中成員身穿白布袍,鞋上縫白布蓋鞋幫,分別謂“孝衣”、“服鞋”,統稱“破孝”。死者之子、婦和未婚的女兒,要在孝衣外披麻巾、扎麻繩,孝子頭戴白布堂巾,上加麻樑冠,堂巾旁墜兩個棉花球,如父尚在的在右邊釘,母尚在的在左邊釘,表示極端哀痛,塞耳不聞外事。

孝婦孝女頭扎白布(稱白禡子)和白頭繩。舊時的喪服制度,以親疏爲等差,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統稱“五服”。斬衰爲最重的喪服,服期3年;齊衰次於斬衰,服期1年;大功服期9個月,小功服期5個月,緦麻服期3個月。

人去世後的七個七講究 第3張

四、指路:人死的當晚,家人購置各種紙紮(俗稱扎彩),在大門外焚燒。如死者爲男性,要燒紙紮的馬和馬伕,如是女性則燒紙紮的轎和轎伕。焚燒時,子女繞火正轉3圈再倒轉3圈,並一邊呼喊着對死者的稱謂,一邊高喊:“上西南!”,是爲亡魂指路,亦稱“燒倒頭人子”。

五、報廟:亦稱“送漿水”。人死的當天,孝子率子孫們,端一木盤,上置香爐、線香、火紙,提一漿水桶,去土地廟或十字路口,燃香焚紙,澆奠漿水。傳說人死之後,必先到土地廟再去冥間。此舉是爲賄賂土地爺,使其對赴冥間的亡魂給以關照,以漿水饋贈野鬼,使亡魂免受欺凌。漿水需連送3天,最後一次,女婿和外甥亦同去。送畢漿水,哭泣着返回家,再拈香焚紙舉哀。

六、送盤纏:送漿水後,接着要送盤纏,即給西行的亡魂送路費。城區人家多是在大門外不遠的街口,農村多在莊外的十字路口,焚燒一些用金銀紙箔折做的元寶、錁子和打上錢印的燒紙,另外再燒一些紙紮彩,扎彩有牛、馬、轎、金山、銀山、聚寶盤等。焚燒時,家人拜祭,以示送亡魂起程赴西天。

七、接三、送三:人死後第三天晚,家人端木盤,盤內置香爐、線香、燒紙,到大門外,面向西南方向,把線香點燃豎在牆根,家人跪拜於地,一人將大門框上插的單旐拔下,用挾單旐的秫秸夾取線香放入盤中,端回家中靈前,把單旐與線香一齊焚燒,即表示已將陰魂接回家中。

這時,全家人要肅靜,在靈前供飯,並依次跪拜,退至室外,關閉屋門,約待一個時辰後再開屋門,復拈香焚紙跪拜,把香爐放至木盤,端至大門外,向西南方向跪拜,表示將亡魂送走,再回家舉哀。此舉即認爲是將亡魂接回家中,省視後又送回冥間,俗稱“接三”和“送三”。古禮稱“招魂”。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