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情感 > 爲什麼想要當男生

爲什麼想要當男生

來源:女友組    閱讀: 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因爲現代社會的女性和男人一樣的工作,承擔着和男人一樣的工作壓力,同時還需要兼顧家庭,承擔生育職能,面臨着生育後身材走形的風險。生活和工作需要女性承擔及投入更多,下面我們來看看爲什麼想要當男生。

爲什麼想要當男生1

女生想變成男生,一種是希望自己的身體更強大,消除女性天生生理上的弱勢;一種則是從社會定位出發,不會因爲性別受到制約。雖說現在男女平等,但不管在家庭、在職場,女性都更多站在弱勢一方。

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重男輕女的情況,女性沒有家庭地位,甚至受到家暴。在職場,因爲要面臨懷孕、照顧小孩等必然的問題,以及女性體能的不足,女性就業可能比男性更不容易。在社會上,女性也可能面臨更多的危險。

爲什麼想要當男生
  

因此,女生想變成男生,是希望自己變強的心理,是希望自己的`未來更加坦蕩的心理。

因爲不用遭遇性別歧視,不會忍受葷段子,不會遭遇催婚生小孩,不會被強加養育後代的義務,有很多性別特權,不用遭遇母職,不會遭遇大學招生錄取優先考慮選擇男孩,不用遭遇經期污名化,不用遭受更年期詆譭。

可以大男子主義,不用遭受強-奸文化灌輸的自我保護,不用濫交早上蕩-婦羞辱,還可以炫耀自己的吊多斬千刀,和外國人談戀愛不用遭受easy girl詆譭,反而當男性則是爲國爭光。

爲什麼想要當男生2

我有一個沒有和任何人分享的祕密,我在很多人生的時刻都想成爲一個男的。如果我是一個男的,我就不用負擔生育的重擔,男性只要完成性交那部分的愉悅,然後養家餬口照顧妻子孩子。

而女性需要忍受孕期的身體變化,不良反應,水腫,生產時的痛苦,產後身材的走樣,日夜不分的哺乳,一孕傻三年的無能爲力,職場上的斷層。如果我不接受這個社會規則,我就會受到一些劣勢,我記得哈佛大學有一個研究團隊研究過什麼能給人帶來幸福,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人與人之間親密的關係。

爲了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如果我決定不生孩子,想要和我結婚的男人就會少百分之八十以上,假設我幸運地找到了一個人生伴侶和我一樣決定不要孩子,領養,倒也不失爲一種可能性。但是太難了,我很少看到一個身體健康的男的,有一個健康家庭的男的會想要和一個明明可以生育但決定不生的女的結婚而不生孩子。我對此表示悲觀。

爲什麼我想當一個男的呢?其實是因爲我意識到我在做所有男人會去做的事情, 比如拼了命地考個好大學,企圖有一番事業,買房子,養家餬口,我不會想着去做一個家庭主婦,我會像從古至今的所有男人一樣承擔起生存的壓力,同時我也會家務,我廚藝很好,我也能照顧好家裏人。

如果我是一個男的,這個社會規則簡直就是爲我量身定製的,我很好學習,用自己的能力,家人的幫助,做好社會裏的一枚螺絲刀,娶個妻子,讓她生孩子,做家務,照顧老人,讓我沒有後顧之憂。我去打拼事業給我的家人。

但是,現在事實上我是一個女的,我爲了去實現我的理想,我會去打拼事業,如果我想要一個正常的家庭生活,我還要承擔起生育的痛苦,家務的.繁瑣累贅。

這就很不公平,爲什麼如果我是一個男的,我就可以理所應當的做我的事業就好,如果我是女的,就要去承受生育和養孩子的痛苦?如果我選擇不承擔,就不能像和我一樣打拼事業的男人一樣收穫圓滿的家庭?

人類社會的男權思想不僅毒害了億萬女性,同時也剝削了億萬男性。男性從小就被灌輸要好好考取功名,成就一番事業,要買房子,這也就是爲什麼男性的工傷率比女性高得多。

爲什麼想要當男生 第2張
  

他們沒有辦法,只能去做最危險的工作來養家餬口。古時候一夫多妻制,底層沒錢的男人就沒有辦法找到老婆結婚。社會啊!你對女性的要求太低!對男性的要求又太高!

爲什麼不能一視同仁?要求女性也要去拼命了的養家掙錢,去攀爬科學,經濟,政治的高峯,去承受生活的重壓?有人會跟我說,如果丈夫幫助我照顧孩子,用保姆月嫂來照顧孩子就可以提早去工作,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生育所帶給女性的身體損傷是無法避免的,事業上的停滯也是無法避免的。

你能在早孕反應嚴重,吃什麼吐什麼的情況下以百分之一百的完美狀態去工作嗎?你能在晚間睡覺質量不好的情況下第二天早上精神抖擻地去跟競爭對手進行智力上的膠着嗎?

也許你可以,忍一忍,挺一挺就過去了。可是憑什麼我們要承擔,忍受這些?更不要提妊娠潛在的風險,如大出血,羊水血塞。如果我和男人一樣爲社會的發展出了我應有的力,責任,甚至超額完成了,爲什麼我還要承擔這些?

如果我不承擔,我在家庭這塊的社會關係上就會有極大的缺失。更不要提那些託後腿的女人,她們用男權社會的藉口來壓榨男性,用自己的身體,美貌,生育權換來穩定的生活供養的那一幫人,搞得職場上對女性的歧視,赤裸裸的歧視:不招在生育年齡的女性,讓這個問題雪上加霜。

我還記得我的小學數學老師不經意間的一段話:別看小姑娘們現在數學成績比男孩子高,等到了往後學到難的地方了,男孩子就要趕超了。這種想法居然出自一個女性數學老師的口中,而且在她的概念中應該是天經地義的。

可以這麼說,這句話讓我記到現在,我很憤怒。我突然想到我小時候爲什麼會刻意做一些男孩子喜歡的東西(又是一個潛在的性別歧視), 比如踢足球,打籃球,顯得自己力氣很大,那是因爲大人們的很多話裏話外都在暗示男孩子將來會出息,男孩子將來是能挑大樑的,男孩子當自強。

我也想去做那些偉大的事情,去承擔我的責任,去成爲一個優秀的人,但除了我的媽媽這麼鼓勵我之外,沒有任何一個人去這麼期望過我。連我爸爸都極其極其地歧視女性,但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

爲什麼想要當男生3

李銀河曾經在調查問卷中設計過一個問題——“如果能隨便選擇,你想當女人還是男人”,結果女人想當男人的比例特別高。她認爲:“這是典型的弱勢羣體的自我定位特徵,說明女人對自己的性別持否定態度,覺得做女人不好。反過來要是問男人想不想當女人,那肯定的答案就非常少了。”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在著名的《女權辯護》一書中寫道:“任何時代的女性主義面臨的根本問題都沒有改變過。最爲核心的總是廣大女性羣衆沒有生成強烈的自我權利意識,在社會的輿論壓迫下處於弱勢地位,而這點只能通過教育來改變。”

參與李銀河調查問卷的女性,不論社會地位、教育水平都和生活在18世紀的女性不同,但卻仍然無法改變她們想要當男人的意願。這種自我貶低的背後,暗示着殘酷的事實,即女性身份意味着獲得的權利比男性少。

女權癌與反女權癌,都不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

李銀河認爲,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之一是體力上的差異,而體力差異則造成社會分工、社會地位的不同。“在原始社會時,女性在生存競爭和養家餬口的貢獻上小於男性。

另外,女性要生育哺乳,在這期間,她喪失了生產力,進而徹底退出生產。而一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中,男性幾乎是全部生活來源,這就造成女性地位的進一步下降。”

在今天的中國,相當一部分受到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已經具備了某種模糊的女權意識。她們逐漸意識到,不論精神層面還是經濟層面的獨立,都是爭取男女平權的重要途徑。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這種意識早已生根發芽,但在追求的過程中卻有諸多矛盾之處。購買任何一本女性雜誌,裏面的.幾大板塊無非是美容、穿衣搭配和情感。前兩者教女人如何變得更美,而情感部分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取悅自己”(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再取悅男人)。

《新週刊》做過不少有關女性話題的封面專題。

但翻看男性雜誌,永遠不會看到類似於“活出自己,別滿腦子都是你女朋友”這類話題,因爲這件事不用努力,男人也能輕鬆做到。英國詩人拜倫曾經寫道:“愛情是女人的全部,但只是男人的一小部分。”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情感諮詢行業中,女性客戶的數量遠多於男性客戶——這幾乎是不爭的事實。

女人陷入了某種扭捏的境地,一方面渴望自由獨立,一方面不厭其煩地強調自己多麼不需要男人。我是剩女我驕傲,用幾十種方法充實自己的生活,宣揚自己如何在一個又一個孤獨的夜裏感受到了難以置信的幸福感。這聽上去簡直讓人絕望,並且恰恰證明了男人的重要性。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寫道:“現代的文明女性,除了少數例外,都只顧着激起男性的愛慕。”而現代女性對此強烈的厭惡感,又加劇了其在自我認知、自我定位上的困難。

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羅子君是否是一個獨立女性,引起了很多討論。圖/梨視頻

時下網上聲勢浩大、被人詬病爲“女權癌”的羣體,正是性別認知混亂所引發的另一個極端。所謂的“女權癌”,是一個充滿雙重標準、看似追求男女平等又認爲“男人天生有義務埋單”的羣體,其本質則是追求女性權利大於男性權利。

李銀河從未聽說過“女權癌”或“中華田園女權”等網絡詞彙,她甚至不知道網上已經對“女權癌”討伐聲一片。她對此的態度很明確:“這仍然是弱勢羣體的表現,不自信。”她認爲這些主張“自相矛盾”“說一套做一套”,沒有合理性,甚至沒必要討論,因爲這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女權主義者。

爲什麼想要當男生 第3張
  

“我不認爲男性就是理性的,女性就是非理性的。”

在採訪中,李銀河一再提到“社會建構論”,這一理論的主張之一便是“所謂的心理現象,包括意識、情緒、認知等並非實實在在地存在於人的頭腦中的某個地方,而是一種社會文化的、語言的建構”。

李銀河打了一個比方:“假設一個女性當了總統,報紙標題可能會是這樣——《我們相信她會做得和男人一樣好》,但你無法想象一個男人當選總統,標題會寫成《我們相信他會做得像女人一樣好》。”

李銀河在《性別問題上的生理決定論與社會建構論》一文中指出:“社會建構論對此作出了有力的論證:近幾十年,女性犯罪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所升高,表明攻擊性(常被當作由男性生理決定)與社會因素而非生理因素有關。當社會條件允許時,女性可以變得同男性一樣好或一樣壞。例如女律師就全都表現出敵對性、雄辯性和統治性的行爲。”

英劇《皇家律師》。

從上世紀60年代起,新的性別概念認爲,將某些行爲歸屬於男性或女性只是一種社會習慣。比如女性就是溫柔的、附屬的、情緒化的,男人則是剛毅的、果斷的、理性的。

李銀河認爲,這是男權社會的話語體系。“我不認爲男性就是理性的,女性就是非理性的,這沒有科學依據。生理上的區別我們都看得到,是板上釘釘的,被科學所證明;可心理上的區別則是社會灌輸的結果,是刻板印象,是社會建構論,而社會建構論就是反對生理決定論的。”

有人會認爲,社會上成功的女性是那些更具備男性品質的女性。比如女強人、女領導、女老闆,會相對更堅毅、果斷。“這是歸因錯誤,比如我把剛毅、領導力、攻擊性都歸爲男性氣質,那這個前提就是錯誤的,女性爲什麼就不能自然而然地具備領導力呢?”

美劇《傲骨賢妻》。

話雖如此,女性在各個行業的頂尖領域似乎表現不佳。從全球範圍來看,金字塔塔尖仍然被男性佔領。從國家領導人、科學家、企業高管再到被普遍認爲“更適宜”女性施展才華的廚師、服裝設計師甚至化妝師,其行業靈魂人物或最有天賦的人當中,都罕見女性的身影,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但李銀河覺得這種一邊倒的現象很好理解——因爲女性是後來者,“不管哪個行當,男性都幹了幾千年,女性一直是不參加社會生產的,一個後來者,不論是科學還是文化領域,都難以佔據多數席位;

另一方面,實際競爭時男性會利用已經掌握的資源打壓女性,而正是由於女性是後來者,缺乏實際經驗,導致爬到頂端相對困難。所以,這不過是時間問題,假以時日,便會扭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