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美文 > 大雁有什麼象徵精神

大雁有什麼象徵精神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雁有什麼象徵精神,大雁作爲一種人格精神的代表,象徵着在中國延續幾千的儒家文化,大雁象徵着象徵着男女雙方信守不渝。下面具體分析下大雁有什麼象徵精神。

大雁有什麼象徵精神1

儒家文化強調“仁者愛人”,在大雁並非單隻獨立活動,而是以雁陣的形式存在,即使雁陣並非都是年輕的大雁,這些年輕的大雁並沒有拋棄年老的大雁,反而將其保護得很好,這種不放棄、尊老、敬老的精神也正是儒家所提倡的。

大雁除了象徵仁義,在古人的生活中也常常將其用於婚嫁,所以大雁對於中國人來說有一種特殊的含義。

一、大雁之於古人

大雁最讓人敬佩的除了其所表現出的仁義禮智信外,也是一種人生理想的象徵。在《莊子·內篇·逍遙遊》中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其字面意思是燕雀怎麼能夠知道鴻鵠的志向的遠大呢?

其深層則是寓示普通人怎麼能夠了解英雄人物的宏偉之志,將大雁比喻成一種能夠保持自己獨立人格、有卓越的才識、不委曲求全的隱士,可見古人給予大雁一種很高評價,也是對自己能夠人生理想的最高目標的一種期望。

此外,還有一種遊子、徵人歸家的象徵。在《呂氏春秋》中有:“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

我們都知道“北雁南歸”這四個字,其意思是大雁作爲一種候鳥,隨着氣候的變化而遷徙,春天就回到北方,等到冬天的時候就向南遷。

這也就是喻示遊子、徵人希望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是遊子、徵人對自己思鄉之情的一種寄託。

大雁之於古人最主要是表現在愛情方面,這是從古至今都讓人們羨慕的,即專一、忠誠於愛情的精神。

大雁的雁陣中通常都是雌雁和雄雁兩兩相配,從一而終,如果有其中一隻死了,那麼另外一隻就會孤獨終老,直到自己死去,但是不會再去找另一隻新的雌雁和自己相配。

這種忠誠於愛情的精神正是古往今來的男女婚姻愛情生活中所缺少的,也正是人們所希望看到的,在愛情中無論男女,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夠忠誠於自己。

雖然有的結果未定,但是至少希望兩人在一起的時候,能夠互相給足對方安全感,古詩中:“問世間情爲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正是古人對大雁這種專一、忠誠之心的褒獎,更是羨慕。

二、大雁之古人婚嫁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中,尤其注重等級制度和男女關係,特別是在倫理道德方面對女性的要求要高於男性。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這是對古代女性最基本的要求,可以看出女性在古代包括在現代某些家庭的女性觀念中,女性一直被看作是一種附屬品而存在,在未出閣之前是從屬於自己的父親,在出嫁之後,其轉變爲丈夫的附屬品。

所以出嫁之後的女子除了夫家就再也沒有真正能夠容納自己的地方,因此,古人在兒女婚娶時希望夫妻二人能夠長久相伴,常採用一些能夠帶有吉祥、幸福、長久、美滿的寓意的事物,將其放到男女婚嫁的儀式中。

大雁以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的特徵而被人們所注意,及其時常相伴而行且彼此忠誠於對方被人們看中,並用於男女婚嫁儀式的全過程,成爲一種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願。

此外,大雁在飛行時是按照雁陣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等級制度的象徵,寓意着婚姻嫁娶之事由父母做主,不能超越長幼尊卑的界限,加上大雁比較容易捕捉。所以大雁就被用於婚禮的各方面。

整個中國古代各方面的發展尤其是禮儀方面的發展都將春秋時期的周朝作爲源頭,而周朝所延續下來的禮儀就成爲了中國古代傳統禮儀的基本,婚嫁之禮也不例外。

《禮記·昏義》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古人的婚嫁本字是“昏”嫁,是指女子的出嫁是在黃昏進行,這是源於古代的搶婚的風俗,黃昏光線較暗,不容易被人發現。

從周朝流傳的結婚的“六禮”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個階段,這六個階段多多少少都會和大雁有一定的關係。

大雁有什麼象徵精神
  

納彩,是由男方請媒人代表自己及家人向女方提親,表示自己想與女方結爲夫妻關係的要求。

《禮記》說:“納采者,謂採擇之禮,故昏禮下達,納采用雁也”,也就是說提親時媒人不能空手去,需要帶禮物,這裏所帶的禮物正是大雁南。

問名,是指當女方家裏同意與男方成婚後,媒人要送上大雁用以“問名”。《禮記》:“賓執雁,請問名,主人許,賓入,授,如初禮”其意思是去問名時也要送上禮物,其禮物還是大雁,在詢問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問名的主要目的首先是讓男方家裏知道女方的.名字,並測算男女雙方的八字是否相合,其次是判斷是不是和自己有親戚關係的女子。

納吉,媒人將從女方家問到的生辰八字帶回男方家由男方進行吉凶的測算,在測算完吉凶之後,若是吉兆,媒人要再次送上大雁,告知女方家裏結果,這也被稱爲“納吉”。

至此男女雙方算是訂婚,這即是一種吉兆,就用吉祥的事物來對他們表示祝賀和希望他們能夠像大雁那樣長相廝守、忠於彼此的期盼,由於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男女雙方彼此是沒有選擇權的,而這是一種等級制度的間接表現。

這前三個階段是古代男女婚嫁之事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三個階段,有一個階段出現問題,婚嫁之事將無法進行下去。

班固《白虎通義嫁娶》載:“用雁者,取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禮,長幼有序,不逾越也。又婚禮贄不用死雉,故用雁也。”

這就說明了使用大雁的原因,大雁作爲一種候鳥有自己的時節,而男女青年也有自己的年齡限制,尤其是女性,所以婚嫁之事要選擇在男女雙方最合適的年紀來舉行,且男女如果雙方已經完成了“納吉”的儀式,那麼雙方就要對彼此忠貞,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拋棄對方,和對方同甘共苦。

《周易·恆》記載:“婦人貞潔,從一而終也。”女方則要更加嚴格遵守“三從四德”和男女有別的要求。男女結婚也是有順序的,如果自己的哥哥或者姐姐沒有結婚,那麼家中的弟弟妹妹則不能結婚。

所以大雁也是一種不可僭越的家庭等級制度。接下來的三個階段雖然沒有明顯要求有大雁,但是對男女雙方美好的祝福和大雁有密切的關係。

納徵,是在男女雙方完成“納吉”之後,男方向女方家送彩禮,這項儀式完成之後,男女雙方的婚姻關係就算是正式確定下來了,男方就可以迎娶女方回家。

送彩禮也是有講究的,送彩禮的時間要選擇偶數的黃道吉日,且媒人、男方父母、男方的姑媽一同將彩禮送到女方家,彩禮除了金錢外其他的東西都必須是雙數,這也就間接體現了希望夫妻兩人能夠長久相伴,像大雁一樣雙宿雙飛。

請期,就是男女雙方選擇良辰吉日確定婚期,在請期是需要用到大雁,此外在日期的選擇上要選擇農曆的雙數的吉日,這也是大雁的一種象徵意義,以此來祝願男女雙方長長久久。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親迎,在親迎的儀式上要有“奠雁之禮”,隨着人們對於禮儀的簡化和原本屬於貴族和士人的禮儀逐漸地用於平民百姓和商人的通俗化過程,使得親迎中的“奠雁之禮”就被後來我們最熟知的拜天地的形式所替代。

至此,男女婚嫁儀式全部完成,可見大雁在古代男女婚嫁之事中大雁在其中具有的特殊的象徵意義。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化禮儀之邦,我們對儀式的重視是可以在歷史發展的沿革中看到痕跡的,有些禮儀至今保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人們對儀式的重視不亞於對生活中其他重要事件的重視,家作爲國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小家庭的新組建是兩個大家庭的發展中最重要的事。

大雁以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的特徵,被選入我國古人最爲重視的婚嫁之事中,足見其所喻示的特殊的含義,及其所傳達的古代包括現代夫妻所期盼的忠誠、長久、幸福、陪伴的美好願望以及等級制度的觀念。

大雁有什麼象徵精神2

“鴻雁傳書”的傳說對大雁正面形象體現最爲典型。關於“鴻雁傳書”的傳說有兩個,一個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放羊。十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

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于謊稱蘇武已死。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隻雁足上繫着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

這樣,匈奴單于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爲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稱其爲“雁使”,稱信使爲“雁足”。這些美名,體現人們對大雁的高度讚美。

另一個流傳在民間。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數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寶釧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聽到空中有鴻雁的叫聲,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動情之中,她請求鴻雁代爲傳書給遠征在外的薛平貴,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裏去尋筆墨?

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羅裙,咬破指尖,用鮮血寫下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團圓的家書,讓鴻雁捎去。看到大雁捎來的血字家書,薛平貴感動不已,更加思念妻子。後來,他歷盡艱險,屢創難關,十八年後歸來,與王寶釧寒窯相會。這個故事反映出大雁信守承諾、助人爲樂的高貴品質。

藝術作品中的大雁形象美好動人

我國古代很多詩歌中都有大雁的影子,如:“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

(陸游《幽居》)”“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

(韋承慶。《南中詠雁詩》)”“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

(《呂氏春秋》)”“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李商隱《霜月》)”“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剪梅》)”“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溫庭筠《瑤瑟怨》)”“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溫庭筠《蘇武廟》)”“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胡雁度日邊,風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沈如筠《閨怨》)”

等等。這些優美的詩句,或者表達了作者對時序變遷的感慨,或者抒發了對故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亦或反應了自己身陷囹圄、無法擺脫困境的一種無奈。但無論表現哪種情愫,作者都把大雁作爲寄託對象,充分反映了人們對大雁的信賴、喜愛和歌頌。

大雁有什麼象徵精神 第2張
  

音樂、舞蹈、繪畫及攝影作品中,以大雁爲題材的比比皆是。其中,《鴻雁》是一首流傳久遠的內蒙古烏拉特民歌,曾作爲熱播劇《東歸英雄傳》的主題曲

由著名音樂人呂燕衛先生填詞並製作:鴻雁 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 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鴻雁 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 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天蒼茫 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鴻雁 北歸還/帶上我的思念/歌聲遠 琴聲顫/草原上春意暖/鴻雁 向蒼天/天空有多遙遠/酒喝乾 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酒喝乾 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

當我們聽到這曲《鴻雁》,不難產生共鳴,歌聲裏有你的鄉愁,有你的成長,於是家鄉就成了每個人心底最柔軟最美好的繾綣。

大雁喜結羣,常常成羣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成百上千的大雁,南遷北返,蔚爲壯觀,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他鄉的傷感。大雁引頸鳴叫時,聲音高亢、淒厲、綿長,傳之久遠,特別能夠激起人們的憂傷之情,古人就有“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李頎《送魏萬之京》)的詩句。

而薛平貴徵東時其妻求助鴻雁傳書的.悽美傳說,更使人們對待大雁像對待信使一樣,有一種寄託情思的民族認同感。歌詞中的人見到雁,觸景生情,從大雁的境遇想到自己的境遇,用自己的感受猜度大雁的感受,人雁相惜,人雁合一,達到了高度吻合的境界。

有關鴻雁的舞蹈、繪畫及攝影作品更是不勝枚舉。作品大都藉助大雁,或多或少寄託了人們對大雁感激、信賴、友好之情。

大雁有什麼象徵精神3

大雁在我國古代文化裏被認爲是禽中之冠,因爲雁羣裏會照顧老邁的大雁,並在雁陣中讓老雁領頭,加上大雁機敏、忠貞,所以大雁被認爲是仁、義、禮、智、信俱存的一種動物。 古代詩歌裏經常會讚美大雁,比如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裏:“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王灣《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

大雁有什麼象徵精神 第3張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都是在大雁身上寄託了自己的感情或者志向。大雁這種動物集體生存,與其他像狼、猴子之類的羣體動物不一樣,它們不會將年邁的大雁趕出去,而是會爲它們養老送終,並且在結雁陣的時候,老雁會飛在頭上,壯年的`雁會排在後面,這與中國文化裏講究的尊老愛幼,恭敬謙卑不謀而合。

而且大雁警覺機敏,在雁羣落地覓食休息的時候,會有孤雁進行放哨,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羣雁就會飛到空中躲避,獵人和野獸,都很難輕易接近地上的雁羣。 大雁因爲一生只有一個伴侶,是忠貞之鳥,所以古代會用大雁作爲聘禮,寓意夫妻可以白頭偕老。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