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家庭 >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爲什麼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爲什麼

來源:女友組    閱讀: 6.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爲什麼,守寡意思是女子的丈夫去世後,在服滿三年以前停止娛樂和交際表示哀悼,很多人對這個話題還不太瞭解,下面帶大家來看看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爲什麼。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爲什麼1

老公死了守孝三年的意義在於禮的要求。但是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禮是不斷變化的。三年守喪禮已經實行了很長時間,到了改變的.時候了。

孔子認爲,守喪三年並不是禮的要求,而是個人之仁心的要求。

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時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華麗的衣服追求的是快樂,這與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喪期間追求快樂,心不會安,而只有痛哭悲傷,內心纔會安寧,才能滿足幸福。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爲什麼
  

守孝的理解:

儒家的實際守孝時間爲27個月,因爲母親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個月。宰我回應孔子說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時候,吃美味的食物,穿華麗的衣服內心很安寧,很滿足。也就是說,二人對仁心的理解及體會不一樣。

這樣兩個也就沒有辦法交流,因爲基本假設不一樣。

按照孔子的說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內心會不安。宰我認爲“安”,孔子也沒有辦法,只好說,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會安,只能行三年之喪禮。

宰我以言行爲賢,在這裏被孔子判爲不仁。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宰我擁有另外一種美德,那就是“誠”,這也就是他之所以爲賢的原因。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爲什麼2

一般來說古代的婦女,她的丈夫在去世之後都必須守寡三年之後才能夠改嫁她人,但是由於古代封建環境體制的原因,以及古代人思想的原因,大部分的女子在丈夫去世之後,她都必須爲丈夫守活寡守一輩子,雖然說最後她們得了一個烈女的牌坊,但是這些都是沒什麼價值的,畢竟她都死了,纔給自己掙來了一個烈女的稱號,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都知道,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一旦夫妻雙方的另外一個人去世之後,那麼我們是不用爲她守孝的想法,有很多的女子在丈夫還並沒有去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婚外情的狀況,更何況是在丈夫去世之後還要守活寡,這種情況基本上是沒有了。

但是在古代卻是經常出現的,因爲在古人的意識之中,爲丈夫守寡是一項傳統美德,也是值得去遵守的,雖然說這樣做對於女子來說是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但是由於古代的這種大背景之下,大多數的.女子都不能夠逃脫這一個規矩。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爲什麼 第2張
  

除此之外,那就是有的女孩子她們和自己的丈夫之間的感情本來就特別的好,可謂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因此當丈夫去世之後,她們的內心非常的悲傷。

但是一想到自己和丈夫還有孩子,她也不能夠跟隨着自己的丈夫而去,因此她們便發誓從此之後再也不嫁給她人了,自己一人獨自將孩子撫養長大,等孩子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之後,她們也許會自發跟隨着自己的丈夫而去,在黃泉之下再做一對讓人羨慕的夫妻。

只是隨着近現代社會的發展,各種西方的先進思想涌入了我國,因此在我們國家提倡的是一種男女平等,這些落後的封建習俗都被廢除了,現在講的都是婚姻自由。也並沒有存在這種守寡的規定呢,當然如果你願意也並沒有什麼人可以阻攔你。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爲什麼3

衆所周知,這是孔子儒家學說必須要遵循的基本教義。

孔儒學說的核心,可以總結爲一句話:

他用最原始的血緣社會紐帶來整頓隨文明發展而越發紊亂的社會體系。越原始越低級的東西,越具有奠基性、決定性和穩定性。

孔子就是用了一個和動物社會結構相似的,最底層,最穩定的體系,來整頓一個不斷喪失穩定的社會系統,因此他的學說極具力量,從而構成了中國社會兩千年穩定的思想基石。

人類社會也是從動物社會中增長出來的,因此人類早期數百萬年和動物一樣都是生活在血緣氏族社會羣團之中。而隨着文明開化,人類從氏族部落到部落聯盟,部落聯盟再聯合出現國家的雛形。

我們直接從和動物社會一樣的原始氏族社會中把血緣系統一脈延續下來,再此之上建立超血緣文明社會結構。

根據《孝經·喪親章》的記載,以前的喪葬大禮,孝順的子女從開始就要哭個不停,直至葬禮結束。

在三年守孝的期間,子女對自己的容顏外表顧不上打扮,衣服穿的華麗也會心有不安,聽到美妙的音樂也不會開心,吃到酒肉也不覺得可口,這些都是因爲先人故去而產生的悲哀之情。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爲什麼 第3張
  

古時對守喪三年還有詳細的規定,比如在父母去世後的第三日子女們才能開始吃飯,且不得殺生;

到了百日祭的時候,子女要節哀,停止哭泣;

小詳即死後一年的週年祭,大詳則是兩週年的祭奠,這兩個週年祭,子孫們都要隆重地祭奠;

而到了三週年的祭奠結束後,才正式宣告守孝結束。

那麼,古人在守喪時間上爲什麼要定了個三年的時間呢?

古人之所以把守孝的時間定爲三年,是因爲他們覺得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同樣是用三年的哺乳期,等三年的哺乳期一過,孩子一般就能自己開始行走了,因此,守孝三年就是爲了報答父母這三年的哺育之恩。

由此可見,古人守喪三年之期不是隨便定下的,而是根據父母哺育三年的原因定下的。

比如,孔子死後,他的弟子都如喪親生父母一樣悲痛,許多學生都自發地在孔子墓旁建草房居住,爲孔子守孝三年,而子貢更是爲孔子直接守孝了六年之久。

那麼,守孝又有什麼意義呢?

因爲,一切血緣社會,都講究“愛有差等,禮有尊卑”。

而守孝可以把這種禮法,愛有差等,禮有尊卑集中體現出來。

我們對不同人的`感情和愛當然是不一樣的,對父母和子女當然是最強烈,兄弟姐妹次之,外人更次之。

血緣關係不可克服,在家裏當然是長幼有序,你在厲害也不可能把父親變成兒子,在父親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兒子,這叫做尊卑有序,不可能改變。

愛有差等,禮有尊卑”,符合我們的生物本性,這樣的有序結構稱之爲宗法禮制,孔子把宗法禮制理論化和系統化,這就是儒學,核心8個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王有君王的樣子,臣子有臣子的樣子,父親有父親的樣子,兒子有兒子的樣子。

比方說孔子常說的三綱: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和朋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君恩臣忠;

以及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些全部都是在血緣結構中的要求。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