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健康養生 > 養生就是養情懷

養生就是養情懷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養生就是養情懷,生命在於自養,養生就是養情懷,而養情懷意思是:把自己內心,某種感情的心境,願意爲它付出和棲身一切,不在乎失去什麼,得到什麼,真正的養生是養情懷,養格局,養生就是養情懷。

養生就是養情懷1

長壽之道講求“無爲而治”,粗茶淡飯看似價廉,卻能讓自己有個好胃口好睡眠,是培養厚德載物仁者情懷的養生要訣。

《內經》說“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素食並非寺廟吃齋唸佛之人吃的飯菜,而是一種含多種維生素,清香可口的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養生菜餚,食之易被吸收,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飲食習慣。鄧小平享年93歲,退休生活除了散步,打橋牌外,就是酷愛去大海游泳,而早餐雞蛋、饅頭配稀飯和泡菜;午飯和晚餐一葷、兩素和一個湯,是他的長壽奧祕。

素食中黃豆含有鈣和多種維生素,黑豆能清除血管壁上的脂肪,防止動脈硬化、腦血栓,降壓和減肥等,陸游曾在一首《食粥》的詩中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把食粥致神仙。”

養生就是養情懷
  

現代人大魚大肉吃得過多,容易使血液渾濁造成酸性體質,導致體內生理失常的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以及腎病等,是病毒生長繁殖的溫牀。由於動物、魚類以及其它肉類死亡後,屍體中的蛋白質就會凝結成一種叫“屍毒”的變性物質,人們食用過多,會集結在大腸部分產生毒素。食肉看起來是生活條件的改善,但吃多了給身體暗藏疾病滋生的隱患,往往不易被馬上查出來,具有一定潛伏期。

不少超過百歲的老壽星也多崇尚“素食主義”,終身喜素的老子說:“素食不怕雜,玉米青菜佳。”食素的.確可有益健康,以陽光爲能源的生命,都是將營養儲存在綠色植物的水果、麥穀類及青菜內,許多食物在採摘下幾天後,仍然保持着生命力,仍有發芽與成長的活力,就足以說明吃綠色穀類食物,纔是真正的長壽養生的科學之法。想愛惜自己的生命健康,就少吃肉類,多吃一些“素”,讓自己的生命指數多點綠色氣息吧。

養生就是養情懷2

老年人養生應要有浪漫情懷

“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隨着社會的進步,養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問,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怎樣才能實現科學的不同人羣的養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爲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老年人養生應要有浪漫情懷”,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並分享!

浪漫情懷是種好心態。老人應培養浪漫情懷,要加強學習,思維開闊,只有眼界開闊、風識增多,思想就會開放,就能跟上時代。

其次要心胸開闊大度。人生常有不如意事,因此應要有寬的心胸,常換位思考,多體諒他人的難處,不要凡事都很在意,不妨“糊塗”一點。

養生就是養情懷 第2張
  

第三要尋找快樂。快樂使身體的器官都會活躍,發揮潛能,快樂就是免疫力。老人不要自我封閉,要多走出去聚會老友,結識新友,常說笑,釋放內心的苦悶,心情自然就好了。

第四要培養興趣愛好。老了更要找一種精神寄託,集中精力培養自己的愛好。如唱歌跳舞、寫詩作畫、養鳥種花、打球釣魚等都可以做到老有所樂,只有這樣心裏纔會感覺到踏實。

只有滿情希望、樂觀、容易滿足的人,能降低各種疾病的`侵襲。此前的一些研究表明,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能減少病人的死亡機率。老年人養生保健多些浪漫情懷,不但能心情愉快身心健康,還能提升生活質量。

養生就是養情懷3

所謂“養”,是給予被養對象符合它天性的適宜條件。

(1)“性”與“養性”的含義養人,當然得符合人的天性。所以,古往今來的許多養生專家和中醫名家,都提出了一個命題——養生其實就是養性。

這個“性”,就是天性的“性”。我們來看“性”這個字:左半邊是豎心旁,古人所說的心主要指神經系統所管理的一些功能;右半邊是生命的“生”字,因此左右兩邊合起來的意思是“生下來就具有的一些功能活動”,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天性。

那麼哪些是人的天性呢?古人說“食、色,性也”,吃飯、過性生活就是天性。當然,天性還有很多,譬如人一生下來就會呼吸,渴了就要喝水,餓了就要吃飯,飽了就不想吃了,累了、困了就要休息,睡夠了就要起來動動筋骨、蹦蹦跳跳,這些都是人的天性。

(2)經常破壞天性,疾病就會找上你養生就是養性,就是要保養和遵從這些天性,而不要去破壞這些天性。有人問,那養生不是很簡單嗎?是的,養生很簡單。說來容易,做起來也容易,可堅持做到並不容易。

譬如人飽了就不應該吃了,這事做起來難嗎?不難,可很多時候我們明明已經吃飽了,但由於覺得這東西很好吃,就會再多吃一些。朋友聚餐或節慶聚會,我們一般都會吃得過多,這就開始違背天性了。

再譬如有時我們很困了,應該上牀休息了,但是因爲還有沒完成的任務,所以就得喝杯茶或咖啡,抽支菸,提提神,這又破壞天性了。

還有,性成熟後,由於體內激素的作用,人就需要過正常的性生活。可是有的人覺得這種感官刺激很舒服,便過分地追求這種感覺,以致會有性生活過度的情況;也有的人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有正常的性生活,因而強行壓抑正常的慾望——這些都違背和破壞了人的天性。

再比如人的情緒問題。人都有七情六慾,中醫學把這些情緒分爲喜、怒、憂、思、悲、恐、驚。有人說我們壞話,我們就會不高興,會生氣;親人故世,我們會悲傷;看到令人害怕的事,我們會恐懼……這些都是天性,即人受到外界刺激會產生情緒上的變化,這是正常的。當這些刺激消失後,大多數人的情緒很快就會平復,可是有的人卻會沉溺於這種情緒而不能自拔。我們經常會聽到的“恨你一輩子”,就是一種典型。

有的人失戀了就很痛苦,整天萎靡不振,甚至借酒消愁,把白酒往胃裏灌—如果小貓、小狗失戀了,纔不會用一瓶二鍋頭來傷害自己呢。

經常破壞或損害天性,健康就會出問題,疾病就會找上你。

(3)人的天性特點之一:自調節能力人的天性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自調節能力。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人的身體會作出調整以適應環境,保持身體內環境的穩定。

比如到了熱的環境中,假設是40℃,我們就會出汗,這時身體的散熱功能便會啓動,因此我們的體溫還是維持在37℃左右,而不是40℃;而當我們身處0℃的寒冷環境時,身體也不會像杯子中的水一樣變成0℃——這個時候表皮會收縮,散熱會減少,同時體內產熱增加。這就是人體對氣溫的自調節能力。

人體也能根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變化自行調節。譬如到了高原環境,比如西藏、青海等,高海拔的地方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比較低,人會有缺氧的高原反應。可是你在那兒待一段時間之後,身體自然就會作出調節以保證獲得足夠的氧氣。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過我們的藏族同胞,他們的膚色暗紫,其實並不全是陽光曬的,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較高——血紅蛋白是血液中輸送氧氣的蛋白質。可見,人在低氧的環境裏,血紅蛋白會增加。

人體還會對光照作出調節以保護身體。生活在非洲的人皮膚比較黑,那是因爲他們的身體作出了自調節,增加皮下的黑色素以阻擋紫外線對身體深層組織的損害。而在北歐這種光照時間特別短的地方,人們的皮膚通常比較白,且眼睛是藍色的,這是因爲白皮膚可以吸收更多陽光,藍眼睛則對光更敏感。

實際上,人體不只會對溫度、光線、含氧量等變化作出調節,還會對許多其他的外界變化作出自身的調整。

養生就是養情懷 第3張
  

人不可能生活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我們所處的環境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着變化,如氣溫、溼度、光照、風力、食物、社會壓力等,一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強,就不容易得病;適應環境的能力弱,就容易得病。因此,增強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是養生的重要內容。

(4)人的天性特點之二:自愈能力除了自調節能力外,人的天性還有自愈能力。當人患了疾病或身體有損傷時,身體能自己癒合、自我修復。

我們都知道,家裏的電視、冰箱壞了,就要請人修,它們不會自己變好,更不會自己長出一臺全新的電視、冰箱。但人的身體不一樣。

譬如你的手被劃破了,流血了,但血不會像開着的水龍頭一樣滴滴答答流個沒完,此時人體的凝血機制會被激活,以形成血栓堵住出血點;你的表皮被蹭掉了一塊,過幾天就會長出新的皮膚來;你感冒了,氣管發炎了,過段時間炎症損傷的黏膜就會自行修復。

像肝臟這種再生能力強的器官,即使被切掉一大塊,只要有足夠的營養,還會長出新的、健康的肝臟。

當病毒、有害細菌進入身體時,身體就會產生抗體,有一萬種致病菌,身體就會產生一萬種抗體,有一百萬種致病菌,就會產生一百萬種抗體,這非常神奇。

古人雖然沒有這些科學知識,但他們同樣知道人體有自愈能力,稱這種能力爲“內藥”——身體自己的魔藥。古代道家煉的“內丹”,中醫學所說的“正氣”“元氣”等,其實都是指人體的這種能力,雖然語言表述不一樣,但內涵是一致的。

人體這種天生的能力是從哪裏來的呢?既是人類長期進化形成的,也是在出生後不斷髮育成熟的。養生就是要保護好這種能力,避免損害這種能力的生活方式。

(5)天性健全且又順從天性:無意識地養性一個人如果天性健全,過着順從天性的生活,就會健康長壽,享受天年。

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在偏僻的山野鄉村中,一些老爺爺、老奶奶身體很健康,活到九十多歲,甚至一百多歲,他們可能沒上過學,也從沒聽過“養生”兩個字,可他們的生活基本遵從了人的天性。

這或許是他們的天性比較健全,按現在的話來說,是遺傳素質沒有大問題。每天的起居勞作比較規律,經常做些力所能及的田間地頭農活或家務活,而不是整天坐着、躺着,啥事也不幹。

他們的性格樂觀開朗,不會爲雞毛蒜皮的小事耿耿於懷,有心事或不快時,喜歡錶達出來,爲人友好,樂於助人,與家人相處也和睦。

他們在飲食上也比較節制,吃的都是隨處可見的普通的健康食品。

這樣的人,不談養生自養性,他們也不用去健身館,不必吃補藥,就能頤養天年。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