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健康養生 > 去溼氣最好的茶

去溼氣最好的茶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去溼氣最好的茶,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精神健康就會受到不好的影響。而溼氣來自於很多的方面,有氣候因素、食物因素以及生活習慣等。下面給大家介紹去溼氣最好的茶。

去溼氣最好的茶1

1、綠茶

綠茶不發酵,可以最好的保留着茶葉的原始味道和功效,最大程度地發揮茶的作用。因此,溼氣重的人可以多喝些綠茶,像碧螺春、姑箐茶、西湖龍井、鐵觀音、毛尖都是味道不錯的綠茶。不過要注意的是綠茶性寒,不宜多飲和長飲,否則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2、五花茶

五花祛溼茶由金銀花茶、木棉花等百味中藥材熬料而成,對於大家人羣開展平時調養,具備去溼氣、清熱解毒作用,非常合適溼氣大、身體溼氣重的情況下食用。

3、枸杞薏米茶

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爲常用的利水滲溼藥。薏仁枸杞茶養肝明目又利水祛溼,宜在春季養生飲用。

去溼氣最好的茶

4、烏龍茶

溼氣重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因此可以選擇喝烏龍茶等溫性滋胃的茶,雖然烏龍茶的祛溼效果沒有綠茶好,但是不要急於求成,長喝還是有效果的。

5、普洱茶

普洱茶分爲生茶與熟茶兩種,生茶性微涼可去火,但對腸胃的刺激性比較大,而熟茶相對要溫和些,體內溼氣重的朋友,如果想祛溼的同時也養胃,溫和的普洱熟茶就是不錯的選擇。

6、竹葉茶

竹葉茶有清熱、解毒、利尿的作用,是很好的祛溼的選擇,取竹葉茶一小撮,加入冰糖適量,用沸水沖泡之後即可飲用。加冰糖後沖泡出的茶飲氣味清香,是消暑、祛溼的佳品。

去溼氣最好的茶2

6個方法教你去溼氣

第一:通過運動清除溼氣。今年的冬天格外地冷,大家運動的次數肯定少之又少。可是這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沒有好處的,所以我們要動起來!讓身體每一個細胞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去戶外適當跑跑步跳跳繩,讓溼氣遠離我們!

第二:通過改善飲食清除溼氣。我們這裏所說的改善飲食當然不是吃大魚大肉,山珍海味,而是吃我們的.身體就會變得溫暖的食物,並且少喝冷飲,少吃涼寒食物。平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把蔥薑蒜加紅糖或者紅豆和薏仁熬成濃湯,喝下去,這樣身體內的溼氣肯定會慢慢消失。如果嫌麻煩,可以去超市購買搭配好的雜糧粥,營養搭配更豐富科學。

第三:通過刮痧清除溼氣。其實刮痧的原理很簡單,通過刮痧器具讓皮膚毛細血管生張,增加身體器官組織的血流量,活血化瘀,達到祛除溼氣的效果。

去溼氣最好的茶 第2張

第四:通過泡腳清除溼氣。俗話說:寒從腳起。每天晚上睡前之前,堅持用熱水泡腳,這樣溼氣也會有所改善。如果方便,也可以在水裏面適當加一些花椒,這樣效果會更好!

第五:通過汗蒸清除溼氣。溼氣太重會出現頭昏頭昏,四肢無力,食慾差、睡不醒的狀態。我們在汗蒸館出的汗水是不粘不臭的,相當於給我們的身體的一個個細胞洗澡,細胞輕鬆有活力了,我們的身體當然也會越來越健康!

第六:通過避開周圍潮溼的環境。其實我們身體的溼氣,除了本身的代謝差以外,也與周圍潮溼陰冷的環境有關。所以,我們可以購買除溼器或者取暖器,讓環境的溼度和溫度處於正常的狀態。

去溼氣最好的茶3

冬季巧除體內溼氣的方法

1、食療除溼氣

薏米、紅豆等常見的食材都有很好的去溼氣作用。其中,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溼、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薏米紅豆湯、淮山藥黨蔘湯等都有很好的利尿、去溼氣效果。

2、運動排汗

去溼氣最見效的是運動排汗,運動可以調節身體器官運作,促進新陳代謝,特別是流汗可以促進溼氣有效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很少流汗,可以經常做些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容易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有助祛除體內的大量溼氣。

3、調味料祛溼

姜、蔥、蒜不僅是家裏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比如喝一碗熱騰騰的薑湯可以發汗,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中醫會運用芳香植物調料去溼氣、發汗,來對抗感染病,這些芳香植物大部分都是常見的調料。現代藥學也發現,許多調料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很多人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溼氣侵入體內,身體的健康出現了問題。不正確的生活習慣也會讓溼氣乘虛而入,危害健康。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杜絕以下壞習慣。

去溼氣最好的茶 第3張

壞習慣招來溼氣

睡不夠。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口味重。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愛吃涼。中醫認爲,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喝大酒。這是加重“溼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溼邪,因此酒精儘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運動少。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溼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溼”。

老坐着。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痠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穿得少。“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溼邪侵入身體,特別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等。

不通風。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裏的溼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裏等。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