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

來源:女友組    閱讀: 8.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1

一.分析教材

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的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爲抽象的,因此,我運用了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認識整點、半點,如:8:00入園,:0離園……這樣易引起的情緒體驗,爲其理解和接受。根據教材內容和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爲:

1.使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 、使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3、培養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爲此,我提供了人手一隻鍾,讓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

三.教法與學法

爲了幫助掌翁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始終以爲主體。根據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在活動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四.教學準備

小兔木偶,動物鍾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鍾各兩隻,人手一隻鍾,實物一隻。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二)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一隻木偶小兔,以小兔開了家鐘錶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後出示食物鍾,請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三)基本部分在活動我避免了"一言談"和"問答",注重主動的觀察,鼓勵發現問題,主動求知。

1.讓觀察鐘面,指導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看,鐘面上有什麼?""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麼排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

2.認識整點、半點,瞭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在本環節,我先出示了紅、黃、綠三隻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發現這三隻鐘有什麼祕密?"讓觀察,比較,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着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說說幾點鐘,使所學知識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通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的學習興趣。接着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的細心主動觀察,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想一想,2點到點分針時針是怎麼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看圖撥時間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請看幾張照片,一下子把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運用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理解,通過操作活動,使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請講講己是幾點睡覺的,讓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使活動滲入了常規習慣的培養。

(四)結束部分:評聰明娃娃在每組評出一個聰明娃娃,再到戶外跳舞祝賀他們,活動在愉快的氛圍結束了。

六.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可向叫介紹多種鍾、表及國內外有關鐘錶趣聞,豐富的知識。

2.在日常生活或遊戲,教師有意識的引導運用表達時間的詞彙:如遊戲時間,5點種到了,下班了…….教室可設置時鐘,以及請家長配合提醒按作息時間活動,如:起牀、進餐等,幫助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活動,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快樂。

2、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能在日曆上找到確切的日期。

活動準備:

1、教具:自制外型似房子的1月~12月的年曆一份(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分);大年曆圖一張。

2、字卡:年、月、日;1月1日、6月1日、3月8日。

3、學具:4張作業清單,XX年曆人手一張,鉛筆人手一份。

4、經驗準備:幼兒已知自己的生日。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年、月、日的概念。

(1)教師講述故事《年***一家》,提問:年媽媽有多少個日娃娃?年媽媽爲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年媽媽給房子起了什麼名字?

(2)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字卡年、月、日,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年、月、日的概念。(一年有12個月,共365天)

2、出示代表12個月的“房子”,進一步瞭解年、月、日。

(1)教師:今天年媽媽和她的日娃娃們也來到了這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出示代表12個月的“房子”, 提問:它們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探索大月、小月和二月)

(3)教師小結:一年裏一共有十二個月,分別是: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了31個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裏住了30個日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裏只住了28個日娃娃。

3、認識年曆並學習查看年曆的方法。

(1)出示年曆,引導幼兒觀察數字代表的意義。提問:方框裏的紅色數字x是什麼意思?或者表示什麼?再引導幼兒認讀:x月x日。

(2)鼓勵幼兒查找具體日期,如:1月1日、3月8日、6月1日。

(2)師幼共驗證。

(3)師幼共同小結查找具體日期的方法。

4、幼兒分組操作,鞏固查找具體日期的方法。

(1)出示作業清單、操作材料,講解操作要求。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幼共同檢驗操作材料。

活動延伸:

回家後找到爸爸媽媽或其他家人的生日,並標記。

附故事:

年***孩子真多呀!她給孩子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日”。年媽媽到底有多少個“日”娃娃呢?數呀數呀,原來一共有365個日娃娃。這365個日娃娃住在一起嗎?不,那麼多的日娃娃擠在一起怎麼能行呢?於是,年媽媽就爲它們蓋了12座小房子,讓所有的日娃娃分別住到這12座房子裏,並且給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這些房子怎麼看起來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還有一座最小的房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有31個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裏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裏有30個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裏只住了28個日娃娃。

年媽媽是那麼地疼愛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擔心她的孩子因貪玩而找不到家。於是,房子蓋好了以後,年媽媽就從一月房子開始數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從早數到晚。當它數到第十二個月裏的最後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她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裏,重複過着同樣的生活。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3

設計執教者:上海市松江區茸北中心幼兒園 唐英

設計思路:

看電影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但適合幼兒觀看的電影不多,所以孩子們偶爾去看電影也只是跟從着父母,對看電影的經驗還是比較粗淺的,不理解電影票上的祕密,看電影坐哪個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經驗是模糊的。

特技教師徐苗郎說:“數活動是爲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怎麼樣讓孩子運用這種數經驗爲自己的生活服務,並在生活化的遊戲情境中提升數的運用能力,於是,我設計了“看電影”的活動。

內容與要求:

1、通過看電影找座位活動,理解電影票上的數字含義,學習用數交集的方法,對號入座。

2、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的數問題,豐富生活經驗,感受數遊戲的樂趣。材料與環境創設:

多媒體課件;教室佈置電影院場景;電影票20張;抽號箱及座位號。

指導要點:

一、價值取向:瞭解看電影的生活常識。

1、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看電影常識:

(1)今天天氣真好,大頭兒子打電話約大耳朵圖圖一起去看電影。

(2)他倆來到電影院,已經是幾點了?(9:30)

(3)今天電影院播放哪幾部電影啊?觀察播映表。

他倆不想等太久,所以想看離9:30最近的那部電影。

大家一起幫忙找找哪部電影離9:30最近。(10點播放的喜羊羊與灰太狼)。

(4)他倆買了2張電影票。座位號寫在哪兒啊?誰知道?

(5)*大頭兒子的座位號是:第3排6座。誰幫他去找到座位。

*圖圖的座位是兩道算式題:第6-4排9-5座。

算對了答案才能知道幾排幾座,找對座位。請一幼兒算出答案,並找到座位。

二、價值取向:模擬遊戲,提升看電影的生活經驗。

1、今天免費看電影,你們想不想去看啊?但是這些票子上的座位號有點奇怪:有的是加法算式題,有的是減法算式題,還有的就是單個的數字。只有坐對座位的小朋友纔可以在下個抽獎活動中得到獎品。(幼兒自己伸手在箱子內抽票、算出答案、入場、對號入座)

(1)老師提示幼兒:對號入座。

(2)驗證遊戲:

今天電影院舉行抽號中獎活動,被抽到座位號的觀衆可以得到一個獎品;

如果你坐錯了座位,與抽到的座位號碼不一樣,那就請你重新對號入座。

(3)結束:

今天我們學會了去電影院看電影找座位的方法,這樣看電影的人再多,也不會擁擠,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

下次你們一家人去電影院,你要走在爸爸媽媽前面,不但要找到自己的座位,還要幫爸爸媽媽找到座位,

好不好?播放一小段《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現在我們休息一會兒,等會兒繼續再看。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發現生活中常見事物的相同排列規律,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與方式表現同一種模式,增強對排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 、排列材料(筆、剪刀、彩紙、雪花片、固體膠、吸管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看看

1 、(播PPT )幼兒看照片發現排列規律

師:這幾天,曉曉老師拿着相機在幼兒園裏走了一圈,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一起來看看。

圖片一:窗戶的欄杆

圖片二:盥洗室的瓷磚

圖片三:幼兒園的圍牆

提問:幼兒園的圍牆有沒有規律?

小結:按照圍欄柱子圍欄柱子的規律排列

2、發現同一規律

提問:這三個地方有什麼相同的規律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小結:原來,它們都是2 個1 組1 個1 個間隔排列的。

3、提問:幹嘛都要兩個一組呢,隨便排排可以嗎?

小結:原來生活中這樣有規律的排列會整齊、美觀,讓人覺得舒服

二、幼兒排排

(一)幼兒尋找材料開展排序

師:從教室裏找來你們經常看到的材料,能不能兩個一組,間隔排列呢?

1、教師提出規則:

·可以1 個人或者找個朋友結伴找材料排一排

·選擇的材料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工具或用品

·無論選擇什麼材料,必須按2個1組1個1個間隔排列的規律

2、檢驗幼兒的操作

提問:請你說一說,你選擇了什麼材料,怎麼排的?

3、單個材料操作

提問:如果我今天只有綠色的剪刀,能不能2個1組間隔排列?

(二)利用身體開展排序

1、全體幼兒進行排列

2、兩個人一組排列,可以怎麼排?如果兩個不走過去,就站在這裏,可以怎麼排?

3、如果只能一個人可以怎麼排?

幼兒嘗試操作

要求:請你用嘴巴說,天上,地上,馬路上兩個一組間隔排列。(天上有什麼可以兩個一組排列的?)

不能說,用五官來表示兩個一組。

活動延伸:

尋找故事書中一一間隔的模式

過渡語:剛纔我們用材料、身體、聲音、五官都可以,故事會不會有兩個一組間隔排列的事情?

1、教師講述故事:排列書

2、提問:你覺得故事裏有沒有2個1組1個1個間隔排列的事情?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5

教學內容:比較大小、長短、高矮

教學目的:

1、使幼兒聯繫生活經驗認識大小.長短和高矮的含義,體會比較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和高矮。

2、使幼兒經過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大小長短和高矮的觀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大小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大小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比較的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儀器:實物

教學過程:

一、複習瞭解幼兒對實際生活中大小.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把尺子,問:這把尺子長還是短?

2、當幼兒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再分別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尺子,引起幼兒對剛纔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麼比較。

(2)確定什麼和什麼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麼。

(3)比較時,要把兩種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後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教學"大小'長短"、" 高矮"。

(1)提問:圖中畫了些什麼?你能說一說嗎?

(2)比一比讓幼兒看圖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練習

4、小結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大小.長短、高矮的,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大小長短和高矮。

5、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較,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

六、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穫。

七、作業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遊戲情境中,爲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勵幼兒能與同伴合作記錄並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圖片、統計表,錢幣(1元、5元、10元),幼兒菜譜,黑板。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圖1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觀察圖片)小結午餐時間到了,吉米肚子餓了,今天爸媽不在家,吉米要自己去買午餐。

2.出示圖2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錢?(1O元)(2)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又快又準確地數出這裏一共有多少錢?(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小結:把相同面值的錢幣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數出一共有多少錢了。

二、取錢

(1)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錢幣,請你們用自己的辦法取出10元錢。

(2)你們是怎麼取錢的?(各取了幾張什麼面值的)把取錢的方法記錄在統計表中。(統計)小結:可以拿各種面值的錢幣,(合起來是10元)這樣買東西會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三、設計菜單

1.兩兩合作設計菜單

(1)吉米拿着錢來到了餐廳,他該買些什麼呢?

(2)(幼兒觀察菜譜)兩兩合作爲吉米設計一份10元以內的菜單。(將幼兒設計的菜單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結:挑選食物時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口味,還要想想食物是否有營養,不能偏食、挑食,當然還要算好價錢,不能超支。

2.小組合作設計菜單

(1)(幼兒觀察菜譜)四人合作爲吉米設計一份10元以內的菜單,要既營養又實惠。

(2)互相交流設計的菜單,分享經驗。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7

一、活動背景:

數學活動很重要的一點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產生興趣,建構初步

的數的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問題。幼兒隨着年齡的增長,對知識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好奇心也越來越強。幼兒已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對於大班幼兒來說,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點數、目測等比較兩羣物體的數量的簡單方法,因此,在本活動中我們建立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選擇了“一樣多嗎?”這一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爲探究活動,生成開展了將生活化、活動化、綜合化、爲一體的學習活動――大班數學活動《一樣多嗎?》。

在活動中,爲了使幼兒能正確理解並掌握用一對一的方法(一一對應)比較兩羣或兩羣以上的物體的數量是一樣多嗎的思想,我們以幼兒日常活動中最常見的遊戲爲載體,從搶椅子、找朋友的遊戲→生活化情境(多媒體課件)→動手操作→作業評價,把科學、語言、社會、數學、音樂等學科有機整合並滲透到這個活動中去,真正做到在生活和遊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思想與方法,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按《綱要》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們設定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能比較兩(幾)羣物體數量的相等與不等。

2、方法、過程目標:運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兩(幾)羣物體數量的相等與不等的問題。一一對應是數學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函數(數學主要是研究函數)的核心,且涉及到集合的概念。在此我們抓住這個契機,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與集合的概念,爲引領孩子日後的學習,將起到一個十分積極的功效。

3、情意目標:讓幼兒能積極、主動進行學習,能克服困難、堅持學習,從而獲取成

功的愉快及自信。

三、活動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人的學習都是通過活動來內化與建構的。因此,活動的設計與

展開是教學的關鍵。本活動主要分三大塊按程序教學的要求而展開的。

第一塊,遊戲活動導入。

主要通過孩子們平常最熟悉的音樂娛樂遊戲活動“搶椅子、找朋友”讓孩子親身體驗用一對一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概括出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比較兩個集合中的元素數量一樣多嗎?並在遊戲過程中,教師有機融合了音樂學科的要求,同時要求小朋友用一句較完整的話說出“××和××一樣多或××和××不一樣多”。

第二塊,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來鞏固及運用一對一的方法。

在課件中,第一部分利用碗和勺子,通過一隻碗放一把勺子的動畫演示,幼兒一目瞭然的就知曉了用一對一的方法可得出碗和勺子一樣多。第二部分通過小兔拔蘿蔔,進一步解決了“不一樣多,多多少,少多少”這一問題;第三部分,主要遷移了日常生活中的植樹問題(也是小學數學應用題的一個難點),讓幼兒感知一棵樹一朵花一棵樹一朵花的序列問題,讓幼兒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第四部分,通過“小劇院”這一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讓幼兒知道,票與座位一一對應,所以票的張數與座位的個數是一樣多,因此票的張數就是座位的個數。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可以掌握到一定的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及大量的數量詞,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第三塊,幼兒動手操作。

主要通過幾何圖形的分類,一一對應,進一步強化了幼兒對一一對應方法的掌握,同時在幼兒已有的兩羣物體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嘗試三羣物體進行比較。通過孩子們的操作,驚喜的發現他們可以通過計數比較,一對一對一的比較(其中可有排列整齊的對應比較;也有三個爲一羣的對應比較等)不同方法正確掌握三羣物體的數量是一樣多嗎這一問題。

四、活動評價:

在活動的展開過程中我們十分注意學生的評價活動,因爲評價的目的是爲了學生的發展,所以評價的主體是學生,功能是發展。爲此在活動中儘量爲孩子搭建評價的舞臺,展示孩子的學習成果,獲得成功的喜悅,提升學習的自信,同時在評價中取長補短、整合不同的意見,使原先的學習成果得以補充、完善、提升。在評價中學生不同意見的碰撞,往往是深化學習的生長點,使孩子的學習得以延伸與發展。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8

設計意圖:

只有當數學回歸了幼兒的生活情境,纔給了幼兒將數學思維進行寬廣的遷移和應用的機會,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兒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體現數學的教育價值。《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爲“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一表述也正說明新課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已不再過度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更注重從生活中感受和體驗數學的實際意義,並嘗試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答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

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紋、地磚、欄杆;幼兒遊戲活動時按男女間隔排隊;律動、做操中動作的反覆等等。這些事物幼兒都很熟悉,因此我們把這些內容作爲本活動的素材,希望從中讓幼兒更生活化地感知規律,並且最終培養起幼兒的數學可以服務應用於生活的意識,如運用規律知識進行裝飾;創編遊戲、動作等等。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序列,產生對規律活動的興趣。

2、能仔細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律的主要特徵。

3、嘗試自創規律,發展幼兒的實際運用能力。

活動準備:

1、有色彩排列出規律的衣服。

2、可以串掛的小積木若干,穿掛用的繩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規律事物的課件(照片以幼兒身邊場景爲主)。

活動過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

1、欣賞衣服

引導幼兒觀察一些同伴的衣服,並發現衣服上的規律。

2、觀看課件,進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

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或什麼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規律嗎?這個規律是怎麼樣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種規律

1、幼兒自己運用一定的規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體交流自己運用的規律,並將其轉換成符號形式。

3、引導幼兒分析與提煉規律的主要特點。

(三)運用規律

1、排隊:我們小朋友可以排排隊,排出規律。

2、編動作:用動作表現規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範文三:學習9的組成

活動目標:

1、學習9的分合,知道9分成兩份可以有8種分法,並記錄結果。

2、在探索操作活動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數字,在觀察中發現兩部分數之間的增1減1的關係。

3、會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學具:購物券、水果卡片,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複習8以內的加減師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二、學習9的組成

1、情境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小兔水果店開業了,這個水果店裏的水果都賣9元錢。小兔水果店還爲我們小朋友每人準備了8張購物券呢。

2、介紹購物券。

師:購物券上有什麼圖形?(圓形)一個圓形表示1元錢,兩個圓形表示2元錢。這張購物券是幾元錢?(5元)爲什麼?(因爲上面有5個圓)想一想,哪兩張小圓片合起來是9元錢,正好可以買一樣水果?等一會你能買幾樣水果?

3、分組進行活動。

(1)每組一個營業員(掛牌),其他幼兒去營業員那買水果,營業員一定要嚴格驗證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錢。

師:營業員一定要把好關,看看買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錢,不然會賠錢的。

顧客買了水果後,要將自己用的是哪兩張購物券、買的是什麼水果記錄到記錄卡上,記錄好後,再去買,看看誰買的多。

(2)幼兒把自己買的情況記錄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錢和8元錢買了桃子。

4、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卡,發現互換關係。

師:誰來告訴大家,用哪兩張購物券合起來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種分法。

師:哦,原來9有這麼多的分法呢,讓我們一起來按順序說一說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幾種分法呀?(8種)6、操作活動。

師:剛纔我們玩了水果店遊戲,玩的時候我們小朋友了9的八種分法,小朋友真聰明。現在小兔的媽媽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個忙,小兔在幼兒園學了9的組合,可還是不會做,請我們小朋友做給他看,你們願意嗎?

(1)出示操作材料,介紹做法。

(2)幼兒做,教師指導。

師:做完後請小朋友檢查,檢查對了再交給我,我送給小兔媽媽,讓她的孩子們看看。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9

活動目標:

1、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撒硬幣的結果。

2、體驗將5枚硬幣分成兩份會有不同的答案,能初步感知5的組成及規律。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

(1)幼兒人手:5枚1角硬幣,每人一個紙盤,兩張空白記錄單,鉛筆一隻。

(2)A4紙大小空白展示單5-7張。

知識經驗:

已經認識過硬幣,幼兒商議過用恰當方式表示硬幣的正反面,並會畫。

活動過程:

1、憶一憶。回憶表示硬幣正反面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你還記得嗎?一枚硬幣拋出去,正面怎麼記錄的,反面是怎麼記錄的?

2、試一試――撒硬幣。

(1)教師示範並介紹活動

師:請小朋友們像老師這樣把5枚硬幣抓在手裏,輕輕地撒在紙盤裏,看一看有幾個是正的,幾個是反的。(示範)

師:我的是×個正的,×跟反的,應該怎麼記錄呢?一會兒請你用自己的辦法把你自己撒的結果記錄下來。

(2)介紹操作要求:

師:請小朋友拿出記錄紙,把撒出來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每撒一次,記錄一次,記錄的結果要和撒出的結果一樣,每人撒5次,注意在作業單上將5次記錄結果分開。

(3)幼兒遊戲,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個別活動情況,是否按要求進行活動。提醒幼兒撒滿5次,每次要將5枚硬幣全部抓在手裏再撒;撒好後要及時記錄撒出的結果,記的和撒的結果相同。

3、玩一玩。遊戲-“金銀花開”(金花花,銀花花。金銀開花5個瓣兒)

師:請先做完的小朋友將你的作業紙粘到黑板上,然後和老師一起來玩一個很好玩的遊戲,好嗎?

4、看一看,說一說。展示、交流。

(1)展示幼兒的記錄紙,讓幼兒找找自己喜歡的,能看得明白的記錄單,鼓勵幼兒學習同伴清楚的記錄方式。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們的記錄紙。你最喜歡那一張,爲什麼?哪一張最清楚,它是怎樣記錄的?

(2)集體觀察一張記錄單,請操作的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遊戲情況;找一找記錄單上有沒有相同的記錄,有哪些不同的記錄。

師:××小朋友他的記錄是小朋友們認爲最清楚的,我們請他來說一說,他是怎麼撒硬幣,怎麼記錄的?

師:我們來看看他的記錄紙上都有哪些記錄,有沒有一樣的?(根據情況引導幼兒看他每一次的記錄,找出不一樣的記錄。)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再次遊戲,鼓勵幼兒在記錄時吸取同伴的有益的經驗。

(2)請每組幼兒個別在集體中介紹自己撒硬幣的結果,教師在大作業單上用數字記錄(每組一個完整組成圖示),初步感知5的組成。

(3)呈現5的幾種組成圖示,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看到清楚容易記住的記錄方式(遞增遞減規律及交換規率)。

附:金銀花遊戲(自編)

遊戲介紹:本遊戲用於分解組成,含快速目測數羣。以5的分解組成爲例:5個孩子一桌或站成圓圈,一起念兒歌“金花花,銀花花,金銀花開5個瓣兒!”唸完兒歌出一隻手,手心爲“銀花”,手背爲“金花”,然後誰先說出幾個金花瓣,幾個銀花瓣,誰就是本次勝者。

活動反思:

本活動設計旨在幼兒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撒硬幣的結果,感知發現5的組成及規律。活動的實施較好地完成了目標,驗證了過程設計的合理性。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憶一憶”直接導入了本活動,又複習了已有經驗,達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調動幼兒原有的經驗參與學習,讓幼兒更主動更積極。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試一試”主要是讓孩子嘗試、感知,通過對撒硬幣的感知與記錄活動,從中我們清晰看到每個孩子的思維水平和思維方式,通過記錄這種方式的呈現,孩子也看見了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記錄中,孩子的個別差異也是明顯的,有的孩子直接用數字符號與正反表徵對應記錄,有的孩子直接畫出每次幾個正的,幾個反的,還有孩子僅記錄了數字,沒有將正反與表徵符號對應,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就是,孩子問“我的5個全是正(反)的怎麼記錄?”,此時我追問孩子“你想怎麼記錄?”孩子說“那我就記5個正(反)的”。如果當時能引導孩子將相應的反(正)記爲0可能會更深入一些。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玩一玩”爲過渡環節,也有鞏固感知5的組成的目的,先做完的孩子將記錄紙教給配班教師後,跟老師學習玩“金銀花”的遊戲,這個遊戲很簡單,但是很適合大班孩子的心理特點,孩子們很熱衷於此遊戲,對孩子目測數羣及快速的思維反應能力也有促進。

活動的第四個環節“看一看,說一說”孩子們通過觀察分析別人的記錄方式,感受到了與同伴之間的差異,孩子們主動去觀察和比較,審思和學習,調適並整理了自己的思維,有效地促進了同伴學習。此環節中有部分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如果能改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分析單個記錄紙可能會避免此情況的發生。

設計意圖:

數量“5”是幼兒開始學習數分合的一個適中的數目,幼兒對它做分、合操作時,既不象2、3那樣過於簡單(2只有一組,3也只有兩組),也不象8、 9、10那麼複雜。而且它還可以避免幼兒過於平均分物體的思維常規。更爲重要的是:通過學習5的分合,幼兒已完全能夠體驗到數分合中任意一個“總數”和兩個“部分數”所組成的分合形式(結構)以及它們所代表的各自意義與相互關係,對數分合中類包含關係的符號表徵也能取得初步的經驗。可以說在學習5的分合過程中,包涵了所有關於數分合內容的學習要素。因此,我們從一開始就可以拿“5”作爲幼兒學習數分合的切入點,向幼兒提供大量有關5的分合活動,故本活動用於分解組成活動的初期,容量較大,延伸活動可以作爲系列活動的第二次活動進行。其中記錄活動,可以讓我們清晰看到每個孩子的思維水平和方式,通過記錄這種方式的呈現,孩子也能看見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能感受到與同伴之間的差異,會讓孩子主動去觀察和比較,審思和學習,學會整理自己的思維以及有效促進同伴學習。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10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感知面積的大小。

2、學習運用多種方法數數。

活動重點:

感知面積的大小。

 活動難點:

運用多種方法數數。

活動準備:

格子紙、彩筆。

 活動過程:

1、分組:幼兒兩人爲一組,各持一支筆。

2、交代遊戲玩法:

兩人先猜拳,勝者現擲骨子,(把兩粒骨子同時往桌子上一擲),然後將骨子兩個面上的數字相加或相減(得數不能大於10),按照得數在方格紙上塗相應的格子數表示自己造的彩磚數。

3、數彩磚:

(1)兩個人的格子塗滿後,數一數自己的彩磚有多少塊。

(2)幼兒各自剪下自己塗色的部分,用四格拼成正方形或六格拼成長方形爲單位進行數數,兩人比較彩磚的多少。

延伸活動:

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漆地板》中的內容,鞏固幼兒對面積大小概念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方案11

活動目標:

1、感知輕重,知道要有兩個或者幾個物體纔可以比較重量。

2、學習用自然測量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用工具測量來比較三個物體的重量,並做好記錄。

3、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學具筐:面霜瓶、積木、天平8個。

2、皮球、桶、紙盒、水瓶、鉛筆盒、杯子、積木、瓶子各兩個。

活動過程:

一、提出概念。

1、請一名幼兒上來。

(1) 今天老師想給XXX小朋友比重量,你們覺得一個人可以比重量麼?那有什麼辦法呢?你們覺得誰重?

(2) 今天老師帶來了蹺蹺板,看看誰重一點?我給重一點那邊貼上箭頭向下的標記。

(3) 小結:原來比重量要兩個或者幾個物品纔可以比較,一個物體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兒探索。

(1)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兩樣物品,老師請你們來給他們比一比輕重。

(2)我請兩個孩子一組,站在桌子旁邊去找兩樣物品比輕重,給重的那樣東西貼上朝下的箭頭。

2、小結:原來我們用我們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三、工具測量。

1、出示三樣物品。(三個玩具)

(1) 剛纔我們給兩樣東西比了重量,我這裏有三樣東西,誰願意上來給他們比較輕重。誰跟他有不一樣的意見?

(2) 那到底誰排的對呢?我也不知道。當我們用手也沒辦法分出輕重的時候,那我們就需要一個準確的測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們先將兩個物品進行比較,把輕的那個拿下來,重的那個不動。然後再把第三個物品拿來進行比較。那這個比其他兩個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輕的,中間這個叫什麼呢?他叫不輕也不重。

(4) 因爲他最重的要輕,比最輕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輕也不重。一起來說說看。(貼上箭頭)

(5) 教師示範記錄表。

2、幼兒操作。

(1) 請小朋友兩人一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邊,合作一人記錄,一人測量,給三樣物品比輕重。

(2) 教師檢驗: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樣的檢測一次。

(4)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可以比較輕重,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