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孩子之間有矛盾

孩子之間有矛盾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之間有矛盾,孩子年齡小,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還不是很到位,在一塊兒玩耍時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這時候家長們如何妥善處理孩子之間的衝突就顯得十分重要,以下孩子之間有矛盾。

孩子之間有矛盾1

一、平復情緒,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當孩子之間出現矛盾,尤其是感覺自己孩子受到了欺負時,家長很容易情緒失控,於是很難冷靜思考,更別說解決問題了。

因此,家長們在遇到這類問題時,首先要先平復好自己的情緒,此外也要平復孩子的情緒,通過孩子的訴說或其他途徑,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理智地進行思考。

此外,家長在解決此類問題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應當是引導者,而不是審判者,要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否則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自己。

因此,在瞭解事情的真相後,家長們應當引導孩子去弄清他們之間出現矛盾的原因,以及各自所要擔負的責任,然後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切忌大包大攬、護犢子,讓孩子喪失鍛鍊自己的絕佳機會。

二、雙方家長如需溝通要心平氣和地講道理

有一些矛盾或問題,可能已經超出了孩子之間可以自行解決的範疇,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們之間的溝通。

此時,家長們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切忌引發新的矛盾。

孩子之間有矛盾

而且雙方家長不能存在偏袒自己孩子的心理,更不應該只聽自己孩子的片面之詞,而是應該站在客觀、公平的角度化解孩子之間的矛盾。

另外,家長們如需溝通的話應該在私下裏進行,不應該在班級羣裏面公開理論、吵鬧,否則只會造成更大的不良影響,甚至激化矛盾,也會給自己的孩子後續融入新集體造成困難。

三、教授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孩子之間出現矛盾的主要原因,還是對於一些交往技巧不能很好地掌握,作爲家長應該加強孩子在這一方面的能力。

家長要時刻教育孩子:要維護好和其他小夥伴之間的友誼,不要事事都以自己爲中心,畢竟是要經常和這些小夥伴們在一起學習和玩耍的,而且處理好了這些關係可以讓孩子身心更加愉悅。

另外家長們在平時也要給孩子立一些規矩,諸如跟小夥伴說話要客氣、不要亂動別人東西、要真誠地對待小夥伴們等等。

四、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問題

孩子的思維與成年人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家長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看待他們之間的矛盾。

諸如很多時候,他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看起來十分嚴重,可能隔一天或者一會兒兩個人就又變得親密無間了。

因此,當孩子之間出現了一些較小的矛盾時,家長應該教導他們學會主動道歉和用合適的語言化解矛盾,不要凡事都想着佔上風。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現象,作爲家長一定要擔當好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讓孩子迅速擺脫這些干擾,健康快樂地成長。

孩子之間有矛盾2

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

做一個有辦法的媽媽

自家寶寶與小夥伴發生矛盾,爸媽最好先旁觀,讓他們自己處理,當矛盾升級到寶寶自己無法解決向爸媽尋求幫助的時候再出手。

此時,一邊倒的處理方式是不足取的,“和事佬”應該採取一箇中立 的解決方案,讓兩方的寶寶都滿意,接下來,我們就舉個例子吧。

一家肯德基餐廳裏,3歲的鼕鼕和28個月大的妮妮在爭搶一輛購物手推車。推車是鼕鼕和媽媽剛在大賣場裏買下的,在餐廳就餐時,被妮妮看中了就推去玩。

當妮妮把車推到鼕鼕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外時,鼕鼕便上前試途要回車子。他並沒有開口,只是伸手來拉車子;而妮妮似乎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於是抓住車子不放手。妮妮的外婆立刻出面呵斥她:“怎麼這樣霸道?小哥哥要拿回去,趕快放手!”妮妮顯然不願意就此放棄,對外婆的話充耳不聞,兩個寶寶就僵持不下,一輛小推車在他們倆中間移來移去。

鼕鼕的媽媽請妮妮的外婆退下來,留空間給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僵局持續了大約5分鐘,鼕鼕向媽媽求助:“媽媽,我要回家。”媽媽微笑着上前,給兩個寶寶提了一個建議:讓妮妮送送小哥哥,倆人一起把車推到餐廳大門外,然後告別。

皆大歡喜的結局

兩個寶寶都表示同意,齊心協力把小車推到餐廳門外。走出餐廳幾步,妮妮便自動鬆開了手,鼕鼕大大方方地對她說“再見”,就推着小車跟媽媽一起回家了。妮妮的外婆點頭稱讚:“還是這位媽媽有辦法。”鼕鼕對媽媽的做法很滿意,承認自己原先只想憑自己的力量來搶奪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從而對媽媽更信任了。這樣的結局可謂是皆大歡喜,既讓兩個寶寶都開心,又沒給對方的家長增添麻煩,自己也能順利從矛盾裏走出來。

孩子之間有矛盾 第2張

說什麼也不放手

每個寶寶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是不願輕意放棄的,寶寶對自己物品的捍衛也是執着的。如果家長採用強制手段迫使他放棄,寶寶根本不明白“謙讓”的道理,只會覺得委屈而大哭。

媽媽我要回家

寶寶求助的信號很奇妙,他並沒有提出要媽媽幫他奪回車子,而是婉轉地要求回家。其實他給出的信號是要媽媽來幫他結束這場爭執,因爲他覺得自己憑藉蠻力硬搶不能奏效。如果爸媽立刻出手幫寶寶搶回物品,往往違背寶寶的初衷,而且給小朋友的爸媽留下一個很不友善的印象。

送送小哥哥

鼕鼕媽媽的做法非常正確,她很巧妙地給出一箇中立的建議,讓寶寶們一同推這輛車,並且給出一個距離限定。這個中立的建議得到了矛盾雙方的認可,給兩個寶寶一個臺階下臺。於是,本來相反方向用力的兩個寶寶,朝同一方向使力。妮妮達到了推一會兒車的目的,鼕鼕也如願很快地拿回了車子。

寶寶自得其樂,爸媽不要攪局

有時候寶寶間未必有多大的矛盾,反而爸媽的不正確介入使矛盾由小變大。比如在玩具櫃檯開電動車,一個寶寶坐在車上開,另一個寶寶自願去推他。

坐在車上的開心得很,後面推車的也自得其樂,兩個都很享受這個過程。而推車寶寶的爸媽卻會認爲自己的.寶寶吃了虧,而坐在車上寶寶的爸媽也擔心這樣算是“欺負”了同伴。於是兩邊的爸媽都出面讓這種遊戲快點結束,其實是攪了寶寶的局呢。

同伴交往對寶寶身心發展很重要,家裏人的行爲對寶寶的人際交往有着重要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做好社交的示範表率以外,有些行爲也要避免哦。

孩子之間有矛盾 第3張

寶寶會採用的交往方式和爸媽的言傳身教不無關係,怎麼樣才能讓寶寶受歡迎呢?這就要爸媽平時多多示範交往的技巧,教寶寶使用禮貌用語,教寶寶友愛同伴,多多分享,更重要的是要放手讓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演練,學會自己解決交往中發生的問題。

這樣做不利於寶寶發展同伴交往

和同伴的交往必須要在實踐中才能發展起來,與其他寶寶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慢慢讓寶寶學會自己處理。包辦代勞,事事爲寶寶出頭,是不可能讓寶寶學到交往技能的哦。

不想讓寶寶吃虧,於是教寶寶怎麼霸道,暫時是不吃虧了,可長久以往只會讓寶寶陷入被其他寶寶 “孤立”的境地,得不到來自其他寶寶的友愛之情,生活在自己封閉的小環境裏,性格只會變孤僻哦。

因爲玩玩具發生“爭議”,對方爺爺竟然過來推了寶寶一把。

帶寶寶去公園時,碰到一位爺爺也帶孫子在玩。他要玩我家寶寶的玩具,寶寶很大方就給了他。寶寶也想玩他的玩具,可他不給,寶寶就“搶”了,兩個小孩就抱在一起打。沒想到對方爺爺馬上就跑過來幫忙了,寶寶被爺爺推得摔了一大跤,這個爺爺還罵我家寶寶,說她沒教養。我家寶寶倒還摔得很開心,還以爲是在玩呢。

孩子之間有矛盾3

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怎麼辦?

比如說爭搶玩具,互相告狀,或者孩子捱了打要不要還手等等。有的家長堅持認爲,家長必 須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因爲孩子比較弱小,需要成人爲他們“伸張正義”、爭取利益;有 的家長則認爲,家長不能參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事情,這樣更有利 於他的成長;

有的家長明確告訴孩子捱了打要告訴老師、家長,不要還手;有的家長卻對孩子強調說,捱了打一定要還手,這樣纔不會吃虧,纔像個男子漢,也就是俗話說的“人不犯 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究竟孰是孰非呢?

在討論之前,我們應該先搞清楚孩子之間爲什麼會產生矛盾。首先,三歲左右的孩子,自我 意識開始萌芽,開始處處以自我爲中心,他們總認爲這是我的、那是我的,還不懂得分享、 合作、輪流這些遊戲中的規則,爭搶玩具是常有的事;再者,幼兒此時正處於語言發展時期 ,口頭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內心的一些要求和意願無法及時、合適地表達出來,故而常 用行動來代替;

孩子之間有矛盾 第4張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自然處於中心,大家都爲他服務,他會得到及時、高度的滿足,然而當他面對其他小朋友的時候,這種“特權”便被剝 奪了,自然無論從心理、情感還是行爲上,他都需要改變,而這個改變是需要慢慢學習的。

當然,小朋友之間產生攻擊行爲也並不是完全出於惡意。有的孩子是因爲太喜歡對方了,忍 不住要摟一摟、抱一抱或者拽拽頭髮甚至咬一口,這些沒輕沒重的舉動都是想要引起對方 的注意,他們渴望互相交流,得到彼此的喜愛。

那爲什麼有的孩子富於攻擊性,而有的孩子卻相反呢?

我們知道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兒童出生後就有氣質即神經類型的差異,如有的孩子活潑靈 敏,有的則沉靜呆板。我們做父母的成人之間都有這樣的差異,就更別說孩子了,孩子的氣 質類型與他的社會性發展,比如對他人情感的感知、如何與對方相處等等是緊密聯繫的,這 就是爲什麼面對爭吵,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

我們只能在順應孩子天性的基礎上積極 地引導,而不能由着家長意志進行強行改變,這樣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極爲不利的。

爲什麼現在父母對這個問題非常敏感,急於得到解決呢 ?

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掌中寶,不能被欺負,更不能有任何損傷,孩子被欺負了,心疼不說 ,面子也無光,這是家長疼惜孩子又愛面子的心態導致;同時,社會競爭的激烈給大家一個 感覺: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如果從小就不會反抗,不會保護自己,不會爭取自己的權利,長大後勢必要落後,要捱打,這是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導致的。其實未來成功靠的是綜合素質,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德行、情商,並不是簡單的厲害與否,更不能幼稚地以爲孩子敢還 手就是勇敢,以後就能成大事。

分析了這麼多,我們是不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不用我說,家長們也應該有所反省。

第一,不要捨不得。

孩子之間的矛盾是他們那個世界裏的童話,有着我們成人不可理解的邏輯和秩序,很多家長不都感慨曾經有過家長之間還在那裏爭吵,可是孩子卻已經和好了的尷 尬局面嗎?

所以家長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計較去度量孩子之間的矛盾,他們的矛盾很簡單,根 本用不着家長提心吊膽,更不用家長親自上陣,非要決個勝負。可我就是不忍心孩子受欺負 ,怎麼辦?社會環境如同天氣,不可能總是風和日麗,下雨了我們都要尋找解決辦法,淋淋 雨會讓他學得更快,讓孩子受點挫折,受點挑戰是必要的,家長要放寬心,孩子不是瓷娃娃 ,只要在合適的度內,完全可以讓孩子自然成長。

孩子之間有矛盾 第5張

第二,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

有些家長認爲應該禁止孩子和那些有攻擊性的孩子交朋友,這 種逃避的辦法也不可取。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是個體社會性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孩子要長大 ,要走向社會,他需要承擔他所必須承擔的風險和責任,一味躲避,只會對社會形成不信任 感,終究一事無成。孩子有他選擇朋友的權利,家長不可用成人狹隘的眼光評判和限制。

第三,不要妄下結論。

小朋友之間的個性差異很明顯,但各有優勢,而且也會隨着年齡的增 長、生活經驗的豐富和後天環境教育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年輕父母不可隨便認定孩子是否就 是一個愛打架的壞孩子或者一個軟弱膽小的笨孩子,更不允許給孩子灌輸這樣的判斷標準。 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纔是這個階段小朋友們應該培養的素質。

第四,不要就事論事。

認爲孩子受欺負就是膽小、懦弱,要想不被欺負,就得還手,比對方 還厲害!這種思維大錯特錯。威信靠什麼來建立,難道就是打架、爭鬥?其實智慧、情感、 德性的力量比這種身體的力量要大得多,我們不是要教孩子怎麼還手,而是要教會孩子與人 友好相處,用豐富的知識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小朋友,身邊的好朋友多了,他的力量自 然就壯大了,這就是我們成人世界裏的權威。

所以我們要看到事情背後,往遠處想,孩子要戰勝的不僅僅是這個曾拽一下她小辮子的小 男孩,而是以後她所要面對的更多挑戰,這些挑戰來自方方面面,絕對不是“還手”可以解決得了的。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