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教育 > 如何教出聰明的寶寶

如何教出聰明的寶寶

來源:女友組    閲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教出聰明的寶寶,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可以越長越聰明,不僅學習成績頂呱呱,而且還具有優秀的交際能力,下面來一起看看如何教出聰明的寶寶。

如何教出聰明的寶寶1

讓孩子獲得滿滿的安全感

讓孩子獲得充足的安全感,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及時給孩子安撫,減少孩子的焦慮和不安。

但有的父母擔心孩子一哭就去哄、抱,會寵壞孩子。實際上,及時哄、抱才是正確的做法,不哄不抱才會對孩子不利,這一點已經得到了科學證實。

安全感越足的孩子,在接下來的成長過程中,能更專注地發展他內在的能力。

比如孩子能自己拿着玩具玩很久,偶爾會抬頭大喊一聲“媽媽”,媽媽遠遠地迴應一聲“哎”,然後他就繼續放心地玩。

而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會擔心媽媽的離開,一直不安地哭鬧,直到媽媽出現在他身邊了,才能安靜下來。

因此,父母都要明白的一點是,孩子哭鬧的時候要給予積極的安撫,通過聲音、擁抱等方式使孩子平靜下來,這樣孩子的安全感才會越來越足,而不是任由孩子哭泣。

如何教出聰明的寶寶
  

孩子融入感和參與感越強,他們所獲得經驗就越快,也就越能促進孩子學習能力的提高。如果發現孩子不願意玩玩具,或者玩得非常勉強,缺少興趣,那麼你就需要做點什麼了

經常撫摸、擁抱孩子

研究顯示,嬰幼兒時期缺乏擁抱的孩子愛哭、易生病、情緒易煩躁;而經常被觸摸和被擁抱的寶寶,其心理素質要比缺少這些感受的孩子好得多。

當我們抱起孩子的時候,親親他的小臉蛋,摸一摸他的小手,捏一捏他的小腳丫,這些小動作都使孩子感到快樂。

我們的每一次撫摸和擁抱,對孩子而言都是一次良性的刺激,而這些刺激能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對其大腦發育有重要意義。

常常和孩子聊天

經常和孩子聊天,能刺激孩子的語言神經,還有穩定孩子情緒的作用,特別是9個月到3歲之間的孩子。

如何教出聰明的寶寶2

如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1、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一歲多的毛毛一看到電視就手舞足蹈,樂不可支。為此,爸爸媽媽也很樂於讓毛毛“看電視”.但是美國兒科學會近日發出警告:父母們不要讓嬰幼兒觀看電視。

電視會損害孩子的認知能力,並浪費開發大腦的關鍵時機--即與真實的人進行交流的時間。語言對孩子的學習至關重要,而他們從電視上習得的語言無法滿足他們的個性需求。電視無法遵從他們的.引導,回答他們的問題,而你正是通過這個方法來培養一個聰明孩子的。

2、讓孩子通過演奏樂器來表達自己

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會選擇把孩子送到課外班學習音樂,要知道,學習音樂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藝術氣質,許多研究表明演奏技巧與語言能力與IQ之間還存在相關性。那些曾學習過彈奏鋼琴或者絃樂器的孩子在口頭表達上要比那些不玩樂器的孩子高15%.不過問題在於,是聰明的孩子擅長音樂,還是音樂讓孩子變得聰明?但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呢?

如何教出聰明的寶寶 第2張
  

3、培養耐心的強烈意識

你知道嗎?所謂的天才並不僅僅是IQ,還包括執行能力。在一項著名的研究中,孩子們被告知,如果他們能夠延遲第一次吃餅乾的時間,他們可以拿到兩塊餅乾。那些能夠等上15分鐘後才開口吃第一塊餅乾的孩子,要比那些一分鐘都等不了的孩子,在SAT考試中多出210分。

4、讓閲讀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

爸爸媽媽們,你會帶着孩子一起閲讀嗎?

國外一項調查顯示:那些家中藏書超過500冊家庭的孩子,從高中畢業以及大學畢業的機率,要比沒有藏書或者較少藏書家庭的孩子分別高出36%和19%.

“孩子們更多地通過我們的行為來了解我們,而不是我們的所言所語。熱愛閲讀的父母向孩子們表明,閲讀是有趣的、令人愉悦且富有價值的。”

如何教出聰明的寶寶3

孩子智力高的10大特徵

有創意的孩子像貓一樣頑皮,他們比較快樂。許多研究發現,聰明的孩子具有下列特質:

(1)比較獨立、自律,有時會反抗權威。

(2)常捉弄別人,表現出小丑般的幽默,惹人開心。

(3)適應環境的能力比較強。

(4)喜歡冒險、挑戰性的遊戲。

(5)對例行公事及令人厭煩的.事物,非常沒有耐心。

(6)擴散思考能力強,記憶力廣且會注意細節。

如何教出聰明的寶寶 第3張
  

(7)喜歡閲讀,有廣泛的知識背景。

(8)常常需要較多時間思考。

(9)對有興趣的事非常專注。

(10)敏感,好奇,有豐富的想像力,感覺特別靈敏,如聽到某種聲音就想到某種顏色。

孩子眼睛好、聽覺靈敏,觀察力就一定很強?不一定。觀察力並不是如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其實,它是在綜合了視覺能力、聽覺能力、觸覺和嗅覺能力、方位和距離知覺能力、圖形辨別能力、認識時間能力等多種能力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並且它也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和智力發展的基礎。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