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時尚熱點 > 父母在,不遠遊

父母在,不遠遊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在,不遠遊,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親情並未退化到泯滅,當朋友不可靠、愛人不可靠時,父母幾近是我們最後的情感依託。下面一起來看看父母在,不遠遊的相關內容。

父母在,不遠遊1

父母在,不遠遊

我十八歲離家,今年虛歲三十六,算起來,迄今的人生裏,一半時間都在外。這一半的時間裏,驅使我不斷離家遠走的,不過是所謂“學業”和“事業”。父母在人前誇耀兒子時,所根據的也不過是這兩點:學業美滿,事業小成。自己回想起來,也覺得這一切理所應當,從未想過另外一種可能。可以說,前三十年,父母和我同享了它的光榮,但是,從現在起,我們要開始分食它的苦果。

今年春節,父母來上海和我們一起過年,那一天,全家人擠在沙發上看小品,歡聲笑語之時,老家一個電話打過來:姥爺去世了。我們的歡樂就此結束,一個多小時後,我們拎着匆忙整理的行李來到虹橋火車站,四個小時後,我們回到了那個悲傷、破敗的北方。一路上,母親流淚,後悔,如果她不來上海過年,就可以看姥爺最後一眼,也許還能救姥爺一命。我一路安慰她,心裏卻在想:他們來上海過年尚屬偶然,我卻終年定居在此,有一天,當我的父母老去時,我能侍奉左右嗎?我能趕得上最後一眼嗎?

犧牲大片鄉村和城鎮、成績個別大城市的發展路徑,造就了本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格局,資源極端不平衡,機會極端不均等,迫使廣大“不幸”生在欠發達地區的青年人少小離家,一窩蜂地扎堆“北上廣”。從正面看,這是社會活動,是資源公道配置,卻不知,隱患早就埋下,代價異常昂貴。當年我興沖沖離家,眼裏只着名校、大都市與美麗前程,卻不知出來混,早晚要還。如今父母年老,能見到我就是他們最大的福利,見不到我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折磨,我卻吝嗇得每一年只給他們一兩次見面機會。這就是代價,該是我們還債的時候了。

一樣的事情也產生在農民工身上,幾千年來安土重遷,如今卻要背井離鄉,他們協力主演了三十年的經濟神話,卻留下了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這時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此。更可悲的是,我們這些闊別故土的人,並未因此取得他們的尊重與體諒——那些“北上廣”確當地人,那些一生不曾離開父母半步的人,他們嘲笑外地人“報恩”父母的想法太陳腐,他們視回家過年爲陋習,視春運爲災害,他們永久沒法理解外地人那顆思鄉的心,爲什麼如此迫切?如此不通融?你向他們傾訴,他們一句話就給你頂回來:誰讓你來的?你老老實實待在故鄉不就沒這些麻煩了嗎?

父母在,不遠遊

古時父母去世,做官的要告“丁憂”,回鄉守孝三年,三年後纔可陳請復職。即便普通百姓,三年內也不得婚娶,如有特殊情況,必須在百日以內籌辦,叫做“借孝”。聽說曾國藩當年守孝掛帥,就是由咸豐皇帝親身下旨借孝的。放在今天,這樣的規矩也許過剩得可笑,但是現在,我卻愈來愈覺出它的莊重。胡適的兒子誕生時,正值新文化運動,這位新文化的領軍人給兒子寫了一首詩,“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的兒子”,語出驚人。但說歸說,做歸做,胡適本人卻是極孝順的兒子,他客居海外時,堅持每天寫家書一封,讓老母親時時讀到兒子的信息,待到胡適的兒子長大,他也用這標準來要求兒子,全不顧年輕時寫的那首詩了。今天,我們的通訊手段非常發達,有誰能做到胡適這樣?別說每天一封信,哪怕每天一個短信?

這是一個制度化、結構性地消滅人倫的年代,高鐵、網絡、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並沒有讓親情更便捷。骨肉被分隔兩地,血脈被拉長稀釋,年輕人即便有心,也已無力,在奔走求生的現實重壓下,親情早被擠壓得所剩無幾。親子之情,天倫之樂,本來至高無尚,任何人無權剝奪,卻不料敗倒在這坑爹的時期。

網上有人感嘆:“這些年,我所有的眼淚都流在春節結束後,父母送我上車離家的時候。”情真意切,卻萬般無奈。

由於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親情並未退化到泯滅,它依然死守在我們內心的底角,當朋友不可靠、愛人不可靠時,父母幾近是我們最後的情感依託。更何況,千瘡百孔的養老體系,讓子女們更加放不下心,國家不養老,只能“養兒防老”,兒卻遠在千里以外。另外一個緣由在於,這一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父母,把全部心思都寄託在子女身上,他們太疼惜孩子了!要知道,牽掛是相互沾染的,是要繼承的,父母過分的愛,成爲子女不能承受的重,要變本加厲地“返還”給父母。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人的親子關係也像外國人一樣相對獨立,我們兩代人是否是都可以更灑脫一些?

從父母角度來看,他們也有更多的理由牽掛子女。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後半句是說:如果子女一定要遠遊,也要有一個明確的、讓父母放心的去處。可是,這恰正是一個“無方”的年代,青年人漂泊異鄉,身心無處存放,不知道哪裏纔是真實的家。這正是讓父母放心不下的地方。很多年,母親擔心我的早飯,怕我早餐沒有着落,潦草應付過去,虧了身子,“不怕一頓不吃,就怕十頓不飽”。我常嘲笑她,說她本末顛倒,用我的話說,“早飯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事情”,我有那末多人生困難、終極困惑你不關心,恰恰要糾結甚麼早飯。可是,今年,我體會到了她的深意。穩定的、營養均衡的早飯,正是“家”的重要標誌,是“有方”的重要條件。對一個母親來講,沒有甚麼比這更值得擔心。

父母在,不遠遊 第2張

一名海外學子在日誌上說:“我十九歲上曾發誓,父母去世之時守孝三年,如今我再發一誓,畢業後五年爲期,縱棄前程美麗,亦毅然回家,以全人子之心。”還有人說:“有人問我,爲何上完學不留在大城市要回來工作?我說,由於家裏有我的家人。我自認爲,工作不是說簽了牛逼的企業或去了牛逼的地方你就牛逼了,工作不過是爲了過一個自己喜歡的生活,我不喜歡去貢獻自己的青春建設他人的故鄉,等到爹孃老死還要趕着飛機回去,還不一定買得到票!”少數人的迴歸和反抗,讓人敬佩,但另外一個事實是,大部份人仍被時期裹挾,急惶惶踏上不歸路,卻忘了其實身後還有另外一條退路。

“人生在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裏子。”這話放在親子關係上同樣成立,對父母來講,我就是他們的“面子”,我自幼學習好,不惹麻煩,上學工作都沒讓父母操心,現在混跡大上海,娶了上海的漂亮媳婦,在北方的縣城,這些足夠他們誇耀了。但其實,我不過是一張“面子”,我一點都不實用,我只有觀賞價值,基本沒有使用價值,父母不要我的錢,我也沒能力爲他們託關係走後門,我們相隔六省一市、一千千米,每隔一星期或十天我和他們通一個電話,一年回去一到兩次,和他們朝夕相處的時間,加起來也就半個月,對他們來講,我愈來愈只剩下意味意義。我的父母爲了省下一塊錢的公交車票,情願步行幾站路去辦事,我在上海,一個月打車費上千塊,下一次館子就夠他們一個月生活費,我們好像生活在兩個世界。

萬幸的是,我的父母還有一張“裏子”——我的姐姐,她在省城,衣食無憂,她把父母接到身旁共同生活,給他們吃穿,帶他們看病,陪他們聊天,忍耐他們的爭吵和羅唆。姐姐可能沒有那末多值得吹噓的頭銜,卻是一個盡職貼心的“小棉襖”,正由於有這樣一個情願犧牲的“裏子”,纔有了我這個逍遙法外的“面子”。但是,我愈來愈不能諒解自己,特別當父母六十歲以後,當父母的父母相繼離世後,我越發意想到他們的孤獨無助。做父母的,哪怕有十個子女,每個也都是不可替換的,我不該以任何理由推辭責任。

“今生還能和父母見多少次面?即便父母活到100歲,你每一年回家見一次,還能見多少次?”這條微博在網上廣爲流傳,每一個人都在默算自己的數字,每個數字都觸目驚心。親情在倒計時,永別彷彿近在眼前。

姥爺去世,我和父母踏上北去的高鐵,列車長嘯,以300千米的時速追逐猝亡的老人,追逐逝去的親情。此刻,我的父母已成孤兒,他們只剩下我們,而我們已成人。那一夜,我在手機上悄悄記下:平生第一次,我發現了比生命、愛情、正義、寫作更重要的事情。

父母在,不遠遊2

感恩父母愛回報父母情

恩,莫大於父母養育之恩。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應該感謝父母給自己生命,讓自己來到人世間走一回,經歷人間的悲歡離合,品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享受人生的各種樂趣;人從在娘肚裏由坯胎形成到哇哇墜地呀呀學語蹣跚學步到入幼兒園上小學直至讀完大學,要花父母多少心血,應該感謝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撫養成人;感謝父母對自己呵護有加,免使自己在未成年的時候受到他人的欺凌。

感恩,首先要感謝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何況父母的養育之恩恩重如山,如何報答都不爲過分。

那日細算了下父親、母親的年紀,也都是走過半個多世紀的老人了,不再是我心中身體康健、硬朗,父親剛五十出頭母親四十多歲的樣子,回想這些年來隨着年齡的長大,這邊畢業了那邊又開始報到開學,與父親、母親見面的時間也隨之成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一見面,那時比較貪玩,即便有陪父親、母親的時間也不願意在家裏待着,大部分時間都給了同學和朋友。

畢業後在異地工作與父母也是相隔幾百公里,回家看看有心也沒了時間,只能打電話已慰藉父母對兒之相思。

父母在,不遠遊 第3張

有句話:也許,看着父母兩鬢斑白的頭髮,就會乖順了。每當看見年邁的父親、母親,望着他們稀疏、花白的頭髮,佝僂的背影,我的心都爲之一顫,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帶大,我卻在成人之後與老人越發疏遠了,離家近卻藉着工作忙的藉口,一年半載回家一次。

直到那日母親在電話裏說,最近有時間回家一趟吧,有些日子沒回來了吧,回家給我做好吃的。回家前按習慣買了些小東西又給母親打電話問家裏有沒啥需要的,母親輕描淡寫的說買個三七片吧,說是父親岔氣了。

到家後我進門就看見父親雙腿蜷縮的坐在牀上,母親正在做飯。看到我回來了,兩人甚是高興,噓寒問暖的聊了幾句後,看見下地準備倒水喝的父親輕輕的晃着瘦瘦的身體,與往日干練、麻利的父親不大一樣。幾經盤問母親在說出了實情。那時正值農忙時節,就在我回家的前兩日父親開着四輪拖拉機想去在屋後的一塊地補上幾犁。

那時已到中午母親就回屋做飯去了,留父親一個人在幹活,地頭的土較鬆軟,集中精力看犁的父親沒注意到車輪隨開始土下滑,拖拉機從坡上翻滾下去,就在拖拉機要翻的那三秒的時間,或許出於求生的本能,父親從上面起身跳下並向前方迅速爬過去。

按當時的情景拖拉機與犁直接翻下來,犁就會壓在父親腹部,父親做了最壞的打算往前一爬,料想只能壓到腿,人在危機時刻往往發揮出潛能,犁翻下來砸落在父親的腳邊,那一爬讓父親躲過了這一劫。只是腳踝歪了一下,需要休養時日,手指甲在爬的時候扯破了。

父母在,不遠遊 第4張

事後父親與母親一直瞞着我們,怕我們擔心,如果不是回家看到,父親與母親還不想提及此事。看着父親浮腫的腳踝,心裏很難過,父母已經年紀大了,反應不如從前那般敏捷,這次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也許人要在經歷一些事情後纔會明白一些事情,自那日後我經常退了朋友的邀請,回家看看。突然體悟生命本身那不堪一擊的脆弱,父親的那一爬,讓我還有機會圍在膝前聽他嘮叨,有機會來報答養育之恩。

感謝父母操勞了大半輩子,給了我整個的世界,給了我們幸福溫馨的家!

感恩父母,回報父母,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健康,平安,快樂。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