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教學案例及範文

教學案例及範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學案例及範文1

初中音樂教學案例反思

教學案例及範文

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作爲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爲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爲重要的。隨着學業的加重,音樂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樂理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爲本的教標。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2、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3、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學生們需要美,追求美,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相信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教學案例及範文2

【教學目標】

1、能聯繫上下文理解“素不知道“、“單知道”“無端覺得”等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

2、理解“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句子的含義。

3、通過對重點段落的研讀,感受少年閏土熱情活潑的農村少年形象。體會“我”與閏土的友誼,對他的懷念之情。

4、能練習用詞組概括閏土告訴“我”的三件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少年閏土》是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一段節選。

2、課前,帶着兩個問題預習了課文:

出示:

⑴ 讀讀課文,說說你對閏土、“我”有哪些瞭解?

⑵ 讀了課文之後,你覺得“我”和閏土之間有怎樣的感情?

二、反饋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反饋問題一:

讀讀課文,說說你對閏土、“我”有哪些初步瞭解?

邊交流邊幫助學生梳理閏土、“我”的身份、年齡等內容。

2、反饋問題二:

讀了課文之後,你覺得“我”和閏土的感情如何?

(“我”和閏土感情很好,是好朋友。)

三、進一步瞭解閏土,並找到學習課文的切入點

1、讀懂閏土的身份──“忙月的孩子”;閏土的外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

2、連起來介紹一下閏土。

3、提出矛盾,引起學生進一步思考:

“我”和閏土身份截然不同,怎麼會成爲好朋友呢?

四、以“‘我’和閏土爲什麼會有深厚的友誼?”爲切入點,研讀課文

1、快速瀏覽課文,想想我們爲什麼能成爲好朋友,找到最能幫助你理解的一小節:

出示: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

⑴ 指名讀。

⑵ 再讀句子,根據這句句子提提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無窮無盡的希奇事”有哪些?“往常的朋友”指誰?“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是什麼意思?……

2、重點解決“無窮無盡的希奇事”:

⑴ 快速讀讀課文,找出課文哪幾節寫了閏土的希奇事?

⑵ 指名4名學生分別朗讀6~8、9~10、11~16、17小節。

思考:

閏土給我講了哪些希奇的事?

⑶ 指導學生用詞組說說這些希奇事。

板書:

雪地捕鳥

海邊拾貝

瓜地刺猹

沙地觀魚

……

3、閏土講的這麼多的希奇事哪些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選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出聲誦讀。

4、交流讀。

5、小結:

閏土的新鮮事給了“我”無限的遐想,爲“我”打開了一個“我”從未經歷過的世界。

出示: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他在水果店裏出賣罷了。

理解“素”、“單”在句中的意思。

(從來、只。)

五、重點解決“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

1、閏土告訴我的新鮮事,在“我”和“我”的朋友的生活中是沒有的,在他們的書本上是看不到的,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

出示: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

2、說說現在你讀懂“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閏土生活在海邊廣闊的天地裏,生活豐富,見多識廣;“我”和“我”的朋友們只在私塾讀書,生活單調,只有從書本上獲得知識。相比之下,我們的視野狹窄。)

3、小結:

少年閏土熱情活潑,他的生活讓“我”羨慕、嚮往。他的希奇事,拉近了我和他的距離。雖然“我”和他身份懸殊,但這不能阻止兩個純真少年的友誼。因此,“我”和他成了好朋友。

六、學習閏土“初次到來”、“分別留戀”場面,體會“我”和閏土的友情

引讀閏土“初次到來”、“分別留戀”的課文內容,以讀代講,體會人物感情。

七、學習第一節,再次感受閏土的可愛勇敢,體會“我”與閏土的友情

1、出示畫面和文字

2、朗讀、積累。

八、激發學生拓展閱讀興趣

三十年過去了,閏土又會怎樣了呢,再見閏土作者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讀魯迅小說《故鄉》。

教學案例及範文3

課前準備

①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②讓學生觀察秋天的事物及特點。

教學設想: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想象,共同體會詩歌的美。採用多媒體課件,在聲、形、色上對學生的審美感官產生刺激,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詩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

1、出示秋天組圖,並播放音樂。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一個關於秋天的話題。同學們現在聽到的是鋼琴曲《秋日的私語》,有人曾寫過這樣一段話詮釋這首曲子:“是溫柔愛情與優美秋光的無限延展,是微妙心靈與廣袤世界的無隙契合;情感融入了季節,思想交匯了自然。在縈縈於耳的天籟之聲中,我們讀懂了秋天……”(魯元樞《精神守望》)。是啊,秋天總是能引發人們許多的思緒,也有許多人曾經描寫過秋天。那麼,詩人何其芳筆下所展示的秋天又是怎樣的圖景呢?

2、介紹作者:

何其芳(1912~1977) 現代詩人、散文家、文學研究家。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散文集《畫 夢錄》,結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詩集《預言》、《夜歌》(後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畫夢錄 》 中的篇章常用象徵手法,構思精巧,文字穠麗,富於藝術的獨創性。

3、出示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並解決生字詞。

肥shu( )qī( )息 烏jiù ( ) 夢 mèi( ) 清liè( )枯hé( )lián( )刀 xī shuài( )liáo ku( )

2、學生聽配樂課文錄音,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停頓及重音的把握;並思考: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來描寫鄉村秋景?爲什麼要選取這些景物?(出示課件內容)

冷霧、白霜——秋

稻香、鐮刀、竹籬、瓜果——農家

蟋蟀(聲音)、溪水(乾涸、更清冽)、牛背笛聲(遠去)——秋景

(因爲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稻香、鐮 刀、竹籬、瓜果體現農家特色;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牛背上的笛聲遠去,暗示這是在秋天。)

③學生配音樂自由朗讀課文,讀出感情來。

三、研讀賞析:

1、看第一幅圖,並思考:

①這幅圖與文中哪幾句話相對應?

②劃出第一段節奏、重音,並讓學生讀一讀。

③出示改動後的詩句,教師讀一讀,比較:與原文有一樣嗎?能不能刪去?爲什麼不能去掉?(逐句進行分析)

④學生再讀第一段,進行品味,要讀出感情。

2、 看第二幅圖,並思考:

①你覺得這段應怎樣讀?(有問題四人一組討論。)

②請學生配樂試讀,其他同學評價

③對詩中語句進行品味交流:你認爲詩中的字詞好在何處?

④學生齊讀第二段。

3、看第三幅圖,思考:

①根據詩歌第三節內容,你覺得畫面有必要增添一些什麼內容嗎?說說你的想法。

②牧童這幾句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③學生齊讀第三段,讀出感情

4、本詩的秋景圖是由三幅特色畫組成,請你試着用富有詩意的詞來命名,並說說它 們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熱愛秋天、讚美秋天的美好感情)

四、拓展延伸:

1、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爲什麼喜歡。然後據圖畫,展開想象,描繪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溼透衣衫;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揹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瀰漫着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着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着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着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裏的笛聲熱情、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總結:詩人通過三組畫向讀者展現了秋天的特徵,寄託了作者對秋天的理解:並且超出了一般人 對秋天的慣性定義,獨創出 秋天的清幽的意境。

2、比較閱讀:

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五、課堂總結:

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農閒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閒、愜意,少了些熱鬧喜慶,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清幽的淡雅的樂在其中的秋天。

六、佈置作業:

1、摘抄以“秋”爲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2、熟讀課文,並背誦。

教學案例及範文4

《麥哨》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作者滿懷喜悅之情描寫了盛夏季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小朋友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了鄉村小朋友天真、質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情趣。課文以盛夏的鄉村特有的“麥哨”爲題,富有詩意。以麥哨的聲音爲線索,開頭設疑。接着點出湖畔割草的小朋友,重點描寫了小朋友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生活在這種天然娛樂場所中游戲的情形。最後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着小朋友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語言生動優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俺覺得《麥哨》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佈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爲同學揣測文章表達順序,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的藍本。《語文課程規範》也強調:在閱讀中揣測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於是俺在實施教學時充沛挖掘課文可利用資源,用足用好教材,收到較好教學效果。

一、抓住課文題目,滲透寫作知識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麥哨”嗎?

(不少同學納悶,搖頭。)

師:(出示實物,試吹)它是一種用麥杆做成的哨子,能發出悅耳的聲音。

生衆:(恍然大悟)哦,原來就是這個呀,俺也吹過。

生:俺們叫它“叫子”。

師:(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盛夏的農村,大片大片的麥子幼稚了,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快樂。他們用麥杆做成哨子,“嗚卟,嗚卟”地吹着……請大家默讀課文,想想,課文爲什麼要用這“麥哨”作爲課文的題目呢?

生:俺覺得以“麥哨”爲題,點明這篇文章是寫農村生活的。

生:俺認爲“麥哨”也是俺們農村夏天特有的,所以作者就以“麥哨”作爲題目。

生:麥哨雖小,但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童年的歡樂,所以作者就以“麥哨”作爲題目。這叫“以小見大”。

生:俺一看見“麥哨”這個題目,就感覺很美,就喜歡上了這篇課文。

師:是呀,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題目取得好,能給整篇文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讓俺們再美美地讀一讀課題。

【反思】

現在的小朋友對麥哨缺少感性的認識,因此出示實物顯得很有必要。其次,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妙,以盛夏鄉村特有的“麥哨”爲題,富有詩意,是對同學進行這方面知識滲透的好教材。以教材爲例子、深入淺出地教學,具體形象,符合四年級同學的年齡特點。因此,同學學得有滋有味。

二、理清課文脈絡,揣測表達方式

師:同學們,課文幾次寫到麥哨的聲音?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讀課文)兩次。第一次在課文的開頭,第二次在課文的最後兩段。

生:俺從“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的麥哨?”這句話猜測上一句“嗚卟,嗚卟”就是吹麥哨發出的聲音了。

師:你能聯繫上下文進行猜測,真會讀書。再讀課文,體會這兩處描寫麥哨的好處。

生:課文以“嗚卟,嗚卟”的聲音開頭,一下子把俺吸引住了,俺想這是什麼聲音啊?俺覺得這樣的開頭有新意。

生:課文以“嗚卟,嗚卟”開頭,然後又提出“田野裏是什麼聲響和着小朋友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給俺們設下懸念,吸引俺們讀下去。

生:課文最後又寫到麥哨的聲音,這樣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師:大家體會得真好!同學們,寫一篇文章就好比要造一幢房子。在造房子之前首先要考慮俺要造怎樣的房子,怎樣來建造。寫文章時也一樣,也要先打個框架,比方怎麼開頭,怎麼結尾。

【反思】

雖然俺們主張同學放膽寫文,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但是, 俺們不能否認爲數不少的同學在習作過程中存在着盲目性。“由放到收”也是一條有效的作文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四年級同學已有了一年的習作經歷,同學也開始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進行如何表達方面的考慮,他們急需教師指點迷津。在這個時機適當地對同學進行表達順序、表達方法上的指點,很有必要。從上面的教學片段來看,同學已有了一定的鑑賞能力,體悟得相當深切、到位。教師形象的譬喻則促進同學的遷移、內化、吸收。

三、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師:同學們,造好了房子,要想住得舒適,還需要做什麼?

生:買來裝飾資料,把房子裝修得漂亮些。

師:是呀。寫文章也一樣,有了大致的框架,還需要用恰當的、優美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文章大家才喜歡讀。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你喜歡課文的哪些句子,大家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俺最喜歡“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這句話了,讀起來特別順口。

師:真有眼光!讓俺們也一起來享受享受。

生:(齊)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

生:俺喜歡這一句:“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它把小朋友的臉蛋比作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多麼形象的比喻。

生:俺來補充,這樣寫寫出了小朋友充溢活力,充溢生機。

師:好!接着交流。

生:俺最喜歡“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這是一組排比句。

師:還有誰喜歡這個句子?(很多同學表示喜歡)請大家再讀讀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發現?

生:俺發現這幾個句子寫的都是什麼花謝了,結出了什麼。

生:俺發現這些花都是夏天這個季節的。

生:俺還發現這句話用了不少顏色的詞,金黃、黑白相間、雪白。

師:看來作者觀察──

生:非常細緻。

生:這兒還有一處比喻,把蠶豆的豆莢比作小指頭,很形象。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這是個排比句。作者抓住了田間最具有代表性的幾種作物:油菜,蠶豆,蘿蔔。它們不同顏色的花相繼凋謝,各種形狀的嫩果剛綴,爲俺們生動地再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田間風光,也營造了豐收在即的喜悅氣氛。讓俺們帶着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俺喜歡第四段的“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俺讀着這句話,好像看到了豐收的景象。

師:真好!俺也有這種感覺。

生:俺覺得“齊刷刷”這個詞用得很好。

生:俺覺得這兒的比如打得特別好,連麥穗兒都要唱歌了。

師:讓俺們帶着喜悅的心情讀讀這一句。

生:(齊讀)

生:俺特別喜歡“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裏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這一句,作者拿草地和體育館的墊子進行對比,可見這兒的草地有多柔軟了。

師:說得真好!請大家再仔仔細細地讀這句話,你還發現了什麼?

生:(激動地)俺發現了這句話還運用了比喻手法。

生衆:(恍然大悟)把草地比作了天然運動場。

師:文章太美了,讓俺們百讀不厭。接下來,老師就把這麼多美的句子作爲禮物送給你們,你喜歡哪些就收哪些,把它們貯存到自身的記憶倉庫裏。

生:(誦讀、記憶。)

【反思】

小朋友們在教師引領下咀嚼、品味和交流,被美文深深地陶醉了。課堂上時而默讀靜思,時而交流碰撞,時而書聲朗朗。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同學不只學會了欣賞,豐富了積累,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表達。

四、體驗鄉村生活,揮筆傾訴心語

師:同學們,學了《麥哨》這篇課文,俺們完全被這篇美文陶醉了。老師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想求助於大家,作者爲什麼能寫出這麼美的文章?

生:俺猜測作者小時候就生活在農村。

生:他對農村生活很熟悉,也很留戀。

師:說得多好!其實,俺們只要細細品味俺們的生活,俺們的生活就是這樣豐富多彩,這樣令人回味。接下來,請大家好好回憶,從小到大,你經歷了多少有趣的事情。把你最感興趣,引以爲榮的趣事介紹給大家。

生:(回憶)找螢火蟲、捕蟬、游泳、翻石蟹、挖番薯……

師:想把這些事情介紹給沒有這樣經歷的人嗎?好好把這麼多有趣的事情寫下來,讓更多的人分享你的快樂。當然,大家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挑選自身最想寫的來寫。

(多媒體出示:練筆超市:

可以寫寫農村景:田野、山林、小弄堂、百草園……

可以寫寫農家事:春種、夏忙、秋收……

可以寫寫農家人:地道的農民,俺們這些農家小朋友……)

生:(用筆傾訴。)

【反思】

俺們的同學置身於豐富多彩的農村,有着親密接觸自然的機會;有過親身體驗勞動的感受;更有暢玩農家遊戲的經歷……今天借《麥哨》的契機,把平時積累的素材紛紛地亮了出來。

田本娜指出:閱讀教學和閱讀是不同的。閱讀就是要讀懂文章內容,而“閱讀教學”,不只要讀懂文章內容,而且還要了解文章內容是怎樣表達的,也就是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因爲閱讀教學還要教同學去讀——怎樣去讀,去寫——怎樣會寫……尤其是高年級的閱讀教學。

這就要求俺們老師應摒棄“以教材爲本”和“教教材”的舊觀念,確立“以人爲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要善於讀懂教材、處置教材、利用教材,發明性地開展教學。本課教學俺採用“瞭解文章內容,領悟表達方法”的雙線齊進的教學方法,如品一杯茗茶,邊品讀,邊揣測,平中見滋味,淡裏有幽香。

教學案例及範文5

師:小朋友們,你們愛讀書嗎?(愛)能說說你讀過的書是什麼樣的嗎?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最大的書。板書:最大的書(漏寫雙引號)

讓學生糾錯:“書”字沒加引號。

師:觀察得真仔細,但是爲什麼要加雙引號呢?我們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吧!第一次讀課文可重要了,我們一定要認真讀,遇到難讀的字、詞、句要多讀幾遍,直到讀順了再往下讀,從哪兒跌倒的就要從哪兒站起來!

師:誰找到答案了?

出示:岩石就是書啊!

師:這話是誰說的?(叔叔)叔叔怎麼說這兩句話的?自己練習讀讀。

師: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我們像他一樣讀讀。

師小結:原來岩石就是書呀,難怪課題上的書要加上引號了。那你讀了叔叔的話,你的小腦袋裏有什麼疑問嗎?學生提問。

師:這麼多的問題,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想不想和川川一起跟着勘探員叔叔去研究這本最大的書呀?要成爲小小勘探員必須認真仔細,只有通過考驗,才能得到川川的邀請,敢接受挑戰嗎?

第一關:你能讀出這些詞語嗎?(課件出示)

Zhikan yan hou yin hen pao mei bao

地質勘探隊員 岩石 一冊厚厚的書 腳印 雨痕 刨根問底 煤炭 寶藏

師:給你一分鐘時間,可要看仔細哦,誰第一個來闖關!

(1) 你真厲害,這裏藏着的一個多音字都讀出來了,能分別給他們找個朋友嗎?

(2) 誰還想讀讀?

(3) 我們來看看這個痕字,我們小朋友要是受傷了,就會在傷口癒合之後留下一條痕跡,這就是傷痕。那雨痕呢?是誰留下的痕跡?對,雨痕就是雨點落在溼潤柔軟的泥質或粉沙質沉積物表面時,衝打出的圓形凹坑。讓我們來識認識雨痕,(我們還有一個和雨痕有關的成語)再來看看,這些由波浪留下的痕跡該叫他們什麼呢?(真會舉一反三)

指名兩生讀,齊讀。闖關成功,進入第二關。去掉拼音後,你還能讀出這些詞語嗎?

師:看來真難不倒你們,我們來看最後一關。生字寶寶真淘氣,他們跑到老師手裏的卡片上了,你還能讀出他們嗎?(能)這麼有信心,我們來開開小火車吧!

師:二(1)班的小朋友真會學習,這麼快就和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現在川川邀請我們一起去研究最大的書,我們出發吧!對於奇特的岩石書,我們的朋友川川和我們一樣,有一連串的問題不明白,大聲讀讀這段文字,找找川川提出了哪些問題?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問題:

這上面有字嗎?

刨根問底 這上面有圖畫嗎?

這能說明什麼呢?

讀了這本岩石書有什麼用呢?

師:川川這樣充滿好奇,問號一個接一個,非要把問題弄清,課文裏有一個次叫——刨根問底。我們也來刨根問底一下,注意問句怎樣讀?(找豎撇的字)

師:那你們想不想幫助愛刨根問底的川川來解決這些問題呢?那好,我們把課文快速地讀一讀,找找其中的答案。老師給你們3分鐘,看誰解決的問題最多,你可以用筆把答案畫出來。找到答案了嗎?

(1) 我們先來看,這上面有字嗎?(你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聽吧!)

那岩石書上的字到底是什麼呀?(雨痕、波痕、礦物)

岩石書上的字真有趣,我們再來讀讀。

(2) 岩石書上有字,那還有圖畫嗎?你從哪兒知道的,誰來告訴川川?指生讀。

岩石書上都畫了什麼呀?(樹葉、貝殼、小魚)

出示化石圖片。你知道嗎?這些畫都是什麼?(化石)什麼是化石呢?

出示“我知道”第一部分,齊讀。

(3) 一塊岩石上,又有樹葉,又有貝殼,它能說明什麼呢?誰來幫川川解決第三個問題?

指名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第10段。

師:原來這些畫告訴我們這麼多知識,瞧!(邊放變化圖邊解說)

師:地球真是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咱們邊讀邊加動作把地球了不起的變化讀出來。

同學們真厲害,已經像勘探員叔叔一樣會讀這本書了。岩石書的作用可不小呢,我們留到下節課再來細細品位吧!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隨着川川一起刨根問底,不僅解決了這本岩石書的疑問,還學會了讀懂這本岩石書。現在我們就來寫寫“刨根問底”裏的“刨”和“底”

仔細觀察,你覺得這兩個字有什麼地方需要提醒同學們的嗎?

師小結:這節課大家學得真主動,老師想把一段話送給大家,一起來讀讀吧!(同學們,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而岩石就是一冊厚厚的書。這本書裏有許許多多的奧祕,正等着大家在今後的學習中走進大自然,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刨根問底呢!)今天老師給大家推薦兩本課外書,希望大家繼續探究這本永遠讀不完的岩石書。

教學案例及範文6

1.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讀本課10個生字,理解詞語“猶豫、寂寞、驟然間、經久不息”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殘疾學生範小君的堅強勇敢。能邊讀邊思,大膽提問。

(3)感受“掌聲”的魅力,感受同學間純真的友情。

2.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義,體會殘疾學生範小君的堅強勇敢,感受“掌聲”的魅力。

3.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質疑激趣:

1.出示課題,齊讀

2.讀課文時,你最想知道什麼?(自由提問)

說明:

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邊讀邊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自學生字詞

2.學習生字詞

3.指名分節讀,要求:讀正確

4.讀了課文後你知道,是誰爲誰而鼓掌?掌聲一共響起幾次?

說明: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生字詞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互相交流。

藉助拼音朗讀課文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並不十分困難,而要“讀正確、讀通順”並不十分容易,要求學生在朗讀時能夠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不加字,不漏字,注意標點的停頓。同時,在讀課文時,應該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自由輕讀課文,思考:那兩次掌聲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響起的?是怎樣的掌聲?劃出有關語句

2、抓住關鍵詞,討論交流

(1)理解詞語:驟然間猶豫

(2)爲什麼驟然間會響起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3)指導朗讀第三節1、2、3句。

(4)小君演講結束後又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表達了大家怎樣的情意?

(5)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小君又是怎樣的呢?

(6)感情朗讀第三節

3、那次演講之後,小君有什麼變化?齊讀末節

4、“寂寞”什麼意思?原來的小君有多寂寞?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指名朗讀一、二節

5、齊讀全文

說明:

抓住關鍵詞語,說說、想想、讀讀、議議,幫助學生體會小君的勇敢,感受同學間真誠的友情。同時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

四、複習鞏固,練習說話:

1、抽讀生字詞

2、說話練習:當同學遇到困難時,你會怎麼鼓勵幫助她?

說明:

在學習課文,爲故事中的人物感動的同時,引導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學會關心、幫助周圍的人,進一步昇華思想。

二、說課要點:

1.說教材

《掌聲》這篇課文寫了一個身有殘疾的小朋友,在全班同學的掌聲鼓勵之下終於鼓起勇氣,走上講臺有聲有色地進行演講的動人情景。課文的故事內容粗粗看來並不難理解,但是從故事背後所表達出來的,對殘疾少年面對生活堅強勇敢的精神的讚美,以及同學間純真的友情的描繪,並不是學生一讀就能夠體會到的。

2.說學情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生活優越。對於身患殘疾的小朋友在生活與學習中會有多大的困難,需要用多大的努力去克服,他們是很難,甚至根本無法體會到的。

再者,由於獨生子女的普遍現象,造成學生以自我爲中心,很少會去主動關心周圍的人或事,特別是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能夠體會課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這樣一種同學間的互相支持與鼓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3、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階段目標的要求,依據學生學習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具體見教學設計1)。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教學仍然是教學之首,然而與前不同的是,在識字的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在不斷鞏固學生掌握生字音與形的獨立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的意思。

培養學生邊讀邊思,大膽質疑的閱讀習慣,應該貫穿於學生語文學習的每一個教學階段。但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閱讀思考能力的不同,教師應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質疑的能力有所瞭解,並作出相應的幫助和引導。

4.說教法

識字教學中,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大膽放手,讓識字能力強的學生領讀、示範,教師適時點撥,結合課文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理解字詞的意思。例如,對於“寂寞”這個詞的理解,教師就結合課文,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尋找課文中具體的語言來使學生明白詞義。

抓住關鍵詞語,以讀爲本,在讀中感悟,在朗讀中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主旨。這就是在本課的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5說學法

“教是爲了不教。”這句話意在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懂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的習慣。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繼續培養良好的讀書、學習的.習慣,更是至關重要。例如,在幫助學生理解體會範小君同學勇敢堅強地面對生活的時候,教師便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第一、二節,在瞭解範小君身患殘疾的情況的同時,啓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她在生活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就是這樣,在讀的基礎上加強理解,在理解之後加深感悟,才能真正地讀懂文本,體會文本的主旨。

6、說實施

整堂課的教學分爲四大板塊。由學生實際生活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關鍵詞語,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感悟。

三、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兒童的情感容易激發,也容易變化,因此,在生情的基礎上,必須引導他們把情感的體驗上升爲理性認識。從情到理是認識上的昇華,而要“悟理”則必須先“析情”。語文的教學並不僅僅是一種純知識性的教學活動,它還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它是傳播與弘揚一個民族文化的最有力的工具與手段。它滲透着中華民族歷來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情感準則┄┄所以,教學語文應“知”、“情”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使民族文化深入人心,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掌聲》教學設計十二附說課及反思,掌聲,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學案例及範文7

一、教材分析:

《研究透鏡》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光的色彩》的第三課,共2個課時,本堂課爲第2個課時。在本課時裏,將通過一系列的比較實驗,探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鏡片特點和它們各自的作用。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案例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通過前面2年科學課程的學習,孩子們對科學課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研究透鏡》第1課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充分了解了光的折射現象,知道光從空氣進入到透明物體時會發生折射現象。本課時,學生將通過一系列比較實驗,認識兩種透鏡的鏡片特點,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不同作用。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透鏡的分類及各自的鏡片特點。

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不同作用。

瞭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

能用比較的方法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鏡片特點。

能通過探究,概括出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不同作用。

能夠通過回憶舊知,總結出透鏡之所以有這些作用,是因爲光進入透鏡時發生了光的折射。

【情感目標】

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律的認識爲我們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

樂於用所學的知識融入生活。

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養成理性的探究意識,在探究和實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通過實驗探究,概括出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以及對光的不同作用。

【難點】:能夠通過實驗探究總結出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不同作用。

五、教學準備

凸透鏡、凹透鏡、手電筒、貼紙、實驗記錄單、教學視頻等。

六、教學方法

“159教學模式”——以問題爲中心的啓發式教學法,觀察法,演示法,合作學習法,比較法,歸納法等

七、課時安排:共2個課時,本課爲第2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觀看“冰能生火”視頻,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問題:爲什麼改變形狀後的冰塊能夠生火?

(二)、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形狀特點

活動:1、觀察透鏡,認識透鏡在形狀上的不同。

2、師生交流總結: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做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做凹透鏡。

3、習題分辨,鞏固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鏡片特點。

(三)、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1、用透鏡觀察物體

【實驗1】用透鏡觀察近處的物體

① 分別用凹透鏡和凸透鏡觀察桌上的文具。

② 學生小組實驗,記錄觀察結果。

③ 學生彙報,師生總結: 凸透鏡能使近處物體放大,凹透鏡使近處物體縮小

【實驗2】用透鏡觀察遠處的物體

① 分別用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屏幕上的圖片

② 學生小組實驗,記錄觀察結果。

③ 學生彙報,師生總結:凸透鏡能使遠處物體成倒立的像,凹透鏡不能。

2、研究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實驗3】透鏡對光線的變化

① 教師演示:光線“會聚”和光線“發散”現象。

② 學生小組實驗,記錄觀察結果

③ 師生總結:凸透鏡能使光線會聚,凹透鏡能使光線發散

(四)拓展應用

1、用兩個凸透鏡觀察遠處的物體,觀察變化

2、生活中的應用

教師展示生活用品圖片,學生說出它屬於哪種透鏡,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3、回答課前問題——爲什麼“冰能生火”。

(五)回憶舊知,鞏固新知——爲什麼透鏡會有這些奇妙的作用?

 【師生交流,得出結論】:通過回憶第一課時的“光的折射現象”,師生交流得出結論,透鏡之所以有這些奇妙的現象,就是因爲光線經過透鏡時傳播方向改變了,發生了光的折射現象。

(六)我的收穫

學生總結本節課收穫,再通過師生交流鞏固新知。

(七)欣賞水滴圖片,感知大自然的美

展示水滴圖片,感知水滴也是一個天然的放大鏡。讓孩子們樂於將所學的知識融入生活,昇華孩子們發現美,熱愛生活的情感。

(八)【板書設計】

研究透鏡

凸透鏡 放大 倒立 會聚

凹透鏡 縮小 發散

教學案例及範文8

作爲小學數學的一線教師,對於如何才能“減負”不減教學質量,實現“減負”與“增效”的有機統一,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怎樣才能做到既減負又能增效,讓自己的課堂達到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呢?

一位數學教師,要想做到既減負又能增效,關鍵是要有高藝術的教學方法。有人說:“教學有法貴在得法”何爲高藝術的教學方法,讓我們欣賞特級教師葉柱老師的兩個教學片段,相信對我們的理解會有幫助。

片段一: “解決問題(連乘)”。

剛一開課,葉老師直截了當的出示課題:解決問題。很幽默地問:“問題在哪裏呢?”接着出示了:圖片 “3個方陣做操的畫面”。改編自教材99頁的主題圖。讓學生提出一個數學問題,自己列式解答。接着進入交流環節,師生緊緊圍繞“每個方陣有多少人?”進行說理研究。8×5=40人,你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你能把他解決的在圖上圈出來?這個算式中的8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爲什麼要用乘法來解決呢?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不但要會解決,還要理解解決問題的本質意義。再圍繞着學生提出的問題“3個方陣共多少人?”展開探討。探討中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實現了三種基本解法“8×5×3”、“5×3×8”、“8×3×5”。

本教學片斷雖然材料呈現簡單,但體現葉老師以學定教,充分利用材料讓學生交流,動手操作,讓學生理解、體會“用連乘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型。整個片斷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問題表達清晰明瞭,課堂真正以學生爲主體,教師是適時進行點撥,評價適時適當,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這樣的方法不失爲高藝術的教學方法。

片段二:《折線統計圖》。

猜測一:出示缺少標題的身高條形統計圖 師: 這可能是關於什麼的統計圖? 爲什麼? 生:身高統計圖。

師:你的身高是多少?你認爲這是誰的身高? 生:(大多數學生激動地說)姚明。 師:(出示標題)完整讀一讀統計圖的名稱。你還見過其他的統計圖嗎?

生: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師:能比劃一下嗎?(生邊說邊比劃)

猜測二:出示三幅折線圖

師:姚明的身高如果畫成折線統計圖,你認爲可能是哪一幅? 生:(手勢選擇)第二幅

師:能說說第一幅反映的是什麼情況?第三幅呢?從哪裏看出第二幅是正確的呢?

生:線一直往上 ······

師:除了看線說明是正確的,還有沒有別的證據說明是正確的? ······

猜想三:出示第24屆至30屆奧運會中國金牌數條形統計圖

師:你能想像一下折線統計圖的樣子嗎?比劃一下(生想像並比劃) 師:能畫一畫嗎?

(反饋時)師:怎麼畫的?做了哪兩件事? (分析圖)

猜想四:分析折線統計圖(麗麗跳繩前後心跳,教室內溫度)

本片斷中,葉老師緊緊圍繞着“識圖、製圖、析圖”的邏輯展開,以多次的猜測、想像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究與討論,思路清晰,環節緊扣,學生始終處於思維不斷碰撞的情境中,剛解決了一個問題,又來了一個猜想。在猜想中,學生自主積極的思維被激活,在葉老師平實的提問中步步深入地研究折線統計圖中點、線的作用,體會折線統計圖所具有的預測趨勢的作用,在辨析中明白如何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合理預測。

以上兩個教學片段,讓我們明白了一堂充滿活力的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與老師密切配合,學生學得快樂,學得輕鬆,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作到了減負與增效的有機統一。

要真正作到“減負增效、打造理想課堂”,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學習,勤於反思,不斷積累經驗,大膽改革創新,努力構建科學的、和諧的、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秩序和氛圍。

教學案例及範文9

教學

1.理解課文內容。

2.懂得在與人交往時要講信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投影。

一 揭示課文題目,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誰能說說讀過課文後知道了什麼。

圓圓特別愛吃龍眼。表哥林林答應給圓圓捎龍眼,他一直記着這件事,而圓圓把答應給表哥寄山裏紅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了。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說話算數》一課。通過對課文的更深入的理解,同學們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二 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說說你對課文哪一部分感受最深。

2.理解課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至第五自然段。

(2)找出圓圓心情變化的詞句,用“ ”畫出來。

(3)朗讀畫出來的詞句。

(4)想想圓圓的心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你覺得圓圓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5)理解句子,組織討論。

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讀一讀,談理解。

(圓圓的小臉笑成了一朵花,說明她很喜歡吃龍眼,當她看到做夢都想吃的龍眼時,非常高興。)

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讀一讀,談理解。

①“忸怩不安”是什麼意思?(形容言談舉止不自然、不大方。)

②圓圓的小臉開始笑成了一朵花,後來又臉色泛紅,忸怩不安,她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她爲自己的不守信而後悔,不好意思。)

③你從哪兒看出圓圓後悔了呢?(從她低聲地對媽媽說的話中看出來的。)

3.媽媽和舅舅聽了圓圓的話,爲什麼愣住了呢?

學習第七至第十五自然段。

(1)分角色朗讀。

(2)說說表哥林林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4.學習第十六至第十九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十六至第十九自然段。

(2)討論:

①圓圓的臉爲什麼羞得通紅?(她爲自己不守信用而羞愧。)

②圓圓真是一個不守信用的孩子嗎?(引導學生體會:圓圓把說話算數還是不算數看得極爲重要,可見圓圓還是一個好孩子。)

③你覺得圓圓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三 朗讀全文,進行總結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學習了課文,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3.教師小結。

同學們,圓圓的表哥能說到做到,是個講信用的好孩子。圓圓把說話算不算數看得極爲重要,而且能夠知錯就改,也說明圓圓是一個好孩子。我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要像圓圓和她的表哥那樣,做講信用、說話算數的人。

1.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重點詞語“說話算數”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再舉例進行詳細的講解,使學生理解說話算數的含義,爲學生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並按照課文進行表演,然後讓學生針對“圓圓做得對嗎”這一問題進行討論,然後給學生創設情境:“如果你是圓圓,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讓學生在思想火花不斷地碰撞中感悟體會到說話算數的可貴之處。

1.連一連。

2.照樣子,寫詞語。

一乾二淨

一本正經 一心一意 一馬當先

又酸又甜

又香又甜 又長又細 又紅又圓

3.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量詞。

一(筐)龍眼 一(棵)樹 一(個)存錢罐

一(串)葡萄一(顆)星星一(片)樹林

4.用“ ”畫出句子中的反義詞。

(1)我們做什麼事都應該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

(2)擴展後的街道由狹窄變得寬闊起來。

(3)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5.你覺得誠實守信重要嗎?生活中,你做到誠實守信了嗎?

提示:重要,誠實守信是一種美德。

一 晉文公退避三舍報楚王

春秋時,重耳被晉獻公追殺,得到了楚王的幫助。爲報答楚王,重耳答應楚王他日自己做了晉國國君,將來萬不得已和楚王在戰場上相見,就退避三舍。後來重耳成了晉文公後,爲援助宋國,不得不與楚國交戰。他在兩軍對陣時下令晉軍後退九十里。(古時候行軍三十里叫一舍。)

二 華盛頓和櫻桃樹的故事

華盛頓小時候,有一次不小心砍倒了父親的一棵櫻桃樹。父親回來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生氣,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人一頓教訓。華盛頓怕父親錯怪了園丁,讓別人替自己受罰,就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

三 守信名言四則

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法)巴爾扎克

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 ——(美)馬克吐溫

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美)富蘭克林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日)松下幸之助

教學案例及範文10

《荀子》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荀子其人和思想的主要點;

2、掌握文中出現的詞語和句子;

3、領會文章的論證層次和論證方法;

4、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子,論證層次和方法;

難點:比喻論證——比喻的本題和喻體,所要論證的道理,如此論證的效果

當堂背誦課文——如何快速有效的背誦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

自讀法

練習法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先秦儒家學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的文章《勸學》。學習這一課,我

們要完成三個任務:掌握文章涉及到的文言詞語和句子;弄清文章所闡述的觀點及闡述觀點的層次、方法;背誦課文。

2、題解

1)荀子: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先秦儒家學派的最後代表人物。當時人們尊稱他爲荀卿。(孔子爲孔聖人,孟子爲亞聖)。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孟子強調施仁政、行王道,強調以禮治國、民貴君輕;荀子強調“法后王”,主張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實行統治;孟子認爲“性本善”,荀子認爲“性本惡”,所以要“明禮而化之”。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他承認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實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2)《勸學》這篇文章是專門談學習的,與孟子的政治思想關係不大,本文節選了《勸學》的一部分,但結構完整,條例清楚,說理生動而透徹,對學習和做學問很有現實意義。

3、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朗誦課文,正音:已、有-又、槁暴、參、知-智、生-性、跬、鍥、

2)學生朗誦課文,思考:“勸學”是什麼意思?本文主要採取什麼表達方式?中心論

點是什麼?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去論述中心論點的?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明確:(該環節解決陰影部分即可,即不做具體展開)

3)學生集體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內容和形式。

4、具體研究文言現象和論證結構、方法

1)第一段:已、停止。開宗明義,提出中心論點。語言簡潔,不枝不蔓。

2)第二段:中、有-又、金、礪、參、知-智。

以靛青從藍草中提取卻比藍草更藍,冰是水結成的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經過木匠的加工就可以成爲符合需要的圓形,金屬刀劍經過磨刀石的加工就可以變得鋒利等比喻,說明人只有通過學習纔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才能符合社會規範的要求,只有博學纔可以智慧、明達,行爲端正無過錯。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從論證方法來看,屬於比喻論證。

3)第三段:彰、假、輿、絕、生-性。

以登高而望、順風而呼、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爲喻,說明人合理利用外物就可以辦成原本辦不到的事情。比喻暗含的道理是:學習可以使人增長知識,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此,這一段是用比喻的論證方法論述學習的作用。

4)第四段:焉、跬、步、無以、駕、蚓無爪牙之利(定語後置)、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

者(除過蛇和黃鱔的洞穴,就沒有可以託身的地方)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積跬步致千里、積小流成江海德比喻都強調了日積月累對於學習的重要性;騏驥和駑馬的對比、鍥而舍之和鍥而不捨的對比都強調了常年堅持的重要性;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螃蟹卻非蛇鱔之穴無以寄託都強調了用心專一的重要性。本段論證學習應有的方法和態度。

5)總結:縱覽全文,論點鮮明,論證層次清晰,比喻的論證方法靈活生動,結構非常明瞭。另外本文的語句整散結合,語勢鏗鏘有力,邏輯嚴密,雄辯而富有說服力。這都是文章的特點。

5、引導學生背誦課文。

學生以板書爲提示,按照順序,個個擊破。

6、課堂練習:

課後二、三題。

教學案例及範文11

小學英語重在真實自然,貼近學生的生活。教材中選用的單詞和句式,一般都是社會中最常見,最基礎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學生還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他們的語音、音調。尤其是一些較難讀的單詞。

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時,就憑一時的興趣學習。他們對課堂上動手、遊戲的部分十分感興趣,而對英語基本技能(單詞及語音的模仿、記憶等)一開始還有板有眼的,時間長了,加上有些單詞比較難讀,他們就感覺索然無味,於是就不專心聽講。這樣,他們既使在課堂上記住了一些語音知識,下了課就忘得一乾二淨。隨着學習內容的不斷增多,這部分學生學習上的問題更加突出。後來,既使他們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學習吃力,就自信心大減。最後甚至有不再要上英語課的想法。

有些學生由於內向,孤僻的性格。他們不願開口,不善交往;而開口少,與他人接觸少,往往模仿能力也差,這就使及他們更不願參與各種英語練習活動,內向的性格使他們迴避與別人交往,碰到問題常常不向同學或老師請教,在課堂上害怕表現不佳,有損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我價值。因此,他們缺乏自我表現的習慣和勇氣。就連不得不參加的 “one by one”都是極低的聲音,試圖不引起別人的注意。具有這種性格傾向的學生,不僅學習上的困難無法解決,而且語言知識也不能達到最大限度的再現。進行“pair work”時,他們總是不投入,缺乏跟同學的合作精神。

目前,大部分學生每週只有三節課能接觸到英語,加之班額較大,既使在英語課堂上也只有少數優秀的、積極的學生想參與語言實踐活動,一堂課上單詞、對話或課文等教學內容一項接一項,對於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猶如看電影似的過了一遍,根本掌握不了。

同時,課後沒有很好的語言環境,學生語音掌握更加困難。由於不知道英語的基本音標,有些學生面對已遺忘的單音節詞不知所措,對他們來說,英語單詞實在難記,這使英語課成了死記硬背的代名詞。如果教師試圖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鞏固學生所學的語言點,就會使教學“機械化”。使得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逐漸失去興趣。

小學生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原因既有內因,又有外因。由於原因的錯綜複雜,一味簡單地進行知識到課,搞反覆操練,只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更強烈的厭學情緒。只有摸清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困難。

針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我認爲應注意以下對策:

第一:從一開始就適時的滲透一些規則的、基本的音標知識。對其中有規律可循的音和詞加以歸納學習,這樣在課後,讓學生在遺忘時可以有一個記憶的線索,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這一知識自己去學拼簡單的單詞,並且對正確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幾次成功的嘗試會使得他們更有興趣去學習,在預習和複習時能積極參與進去,並樂在其中。

第二:因爲中西方的發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小學生辨別能力有限,使得學生對一些音不能很好的區分,這就可利用教材配套的錄音磁帶進行反覆跟讀練習,針對一些相近的音加以區分。如:/ai/ /ei/、/u:/ /u/、 /e/ / /、/ / / /等。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如:聽音連字母、聽音圈單詞等,讓學生對典型的單詞中的音標,做到耳熟能讀,爲今後的英語學習打下一個基礎。

第三:作爲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纔剛剛起步,困難較多。沒有一個象學習普通話那樣的好氛圍,但是,我們老師可以自創,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對話和活動,讓學生進行表演,在動手的同時多動動口,使簡單的句子落到實處,能夠脫口而出。而且,可以要求學生在英語課上要用英語交談,在平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儘量多用英語,不管語法是否對,你能講就是值得表揚。

第四:可以讓學生注意收聽一些用英語播音的節目,如中央九臺的節目,既能聽音,也能看畫面加深理解。並不要求學生能夠聽懂它所講的內容,着重在於讓學生熟悉和了解英語的發音模式和方法,爲純正語音的學習作一個輔助。

總之,只要教師能針對學生的語音缺陷,用開發智力和挖掘非智力因素相結合,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和學生一起多練多說,我相信這一現象一定會有所改善。

教學案例及範文12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我在教學《頤和園》一課文時,在情境表演中,以學生的自主閱讀代替老師的分析講解,並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自己提出問題,併合作解決問題,整堂課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

師:導遊公司要接待外國貴賓遊覽頤和園,想從同學們中挑出一些優秀的導遊,大家想報名參加嗎?(學生個個喜出望外,躍躍欲試)

師:我們的課文就是“報名手冊”,請大家把課文讀一讀。

(學生以喜歡的形式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師:(課件出示)“報名須知”

(1) 你覺得哪個地方最美,把它獨特的地方和小組同學一起讀一讀、說一說,並

談談你的感受。(2)小組中推選出一名最好的導遊參加總決賽。

師:同學們,報名須知提出了報名的具體要求,請同學們分小組準備吧!

(學生們興趣盎然地挑選自己喜歡的地方,在四人小組中有的朗讀,有的講解,有的提問,形式多樣地進行自主選擇性閱讀,併合作解決其中所遇到的問題)

師:下面請大家做評委,聽一聽各小組推薦的優秀導遊的介紹,評一評,誰是優秀的導遊。

(教師根據“導遊”的介紹,適時點撥,指導朗讀,出示課件)

生1:長廊真美,有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每一間橫檻上還有五彩的畫。

生2:我覺得長廊很長,有七百多米長,分成了273間,一眼都望不到頭,我真想去看看。

生3:那橫檻上的畫有人物、花草、風景,奇怪的是幾千幅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那些畫師真厲害。

(適時出示課件1長廊遠景、近景、整體的、局部的風光片)

生4:佛香閣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很漂亮。

生5:我知道佛香閣是八角寶塔形的,很像繩金塔。

(適時出示課件2佛香閣的風光及其特點)

生6:昆明湖的水又靜又綠,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生7:是呀,遊船、畫舫在湖面上劃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就像滑冰一樣地滑過去,那水真靜呀!

生8:我覺得十七孔橋上的石獅子很吸引我, 上百根石柱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更令人驚奇的是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適時出示課件3昆明湖,十七孔橋 的風光)

[在情境表演中,以學生的讀代替老師的分析講解,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合作探究的學習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在上臺展示的過程中展示課件,那鮮豔的畫面,配上清晰的解說,讓學生如臨其境,既真切地體會了景物的特點,如長廊的長、美、奇,昆明湖的靜、綠等,又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同時又能激發學生說的慾望。]

師:頤和園的風光真美,同學們,也把你們蒐集的祖國曆史遺產的風光圖展示出來,讓大家欣賞欣賞吧!(學生出示蒐集的圖片資料,互相欣賞討論)

生1:我今天帶來了北京北海公園白塔的圖片給大家欣賞。

生2:看,我搜集了北京故宮的一組圖片,看,多麼地雄偉壯觀呀!

生3:看,這個石佛多高啊,這就是四川的樂山大佛,有200多米高呢!

生:……

師:請你把這美麗的風光,學着的作者的方法寫一寫,把它介紹給大家。(學生選擇喜歡的一幅風光圖片自己練筆)

師:哪位導遊願意用你那甜美的聲音帶領大家去欣賞這迷人的風光呢?(學生上臺結合圖畫介紹那美麗的風光(師配樂))

師:我們欣賞了頤和園美麗的景色,也感受到了那優美的文句,更爲我們祖國有這樣的歷史遺產而驕傲!

在這課外練筆環節中,有小組合作中的讀和說爲基礎,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又以學生的說來吸引全體學生聽,形式多樣地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體現了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這樣將課文與課外內容結合,達到課文內容延伸的目的,讓孩子們學有所獲,學以致用同時讓學生爲祖國有這些歷史遺產而驕傲,爲祖國有這樣的美景而自豪。

新課程給我們提供了嶄新的平臺,也給學生提供了自由展示,自我發揮的空間。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是孩子的朋友,是學生語文實踐活動中的指導者和協作者。角色的轉變使課堂不再是單純的師問生答,而是注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不再是單純地傳授語文知識,而是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的是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

讓我們與新課程同行,讓全新的新課程理念,滲透到每一節課堂教學,使我們的教學走進一種嶄新的境界。

教學案例及範文13

早期的古生物學家認爲恐龍是自成一類的爬行動物,因此將其統一分類在“恐龍目”當中。後來,當科學家對這些動物的知識增多以後,才發現它們實際上包括了兩個不同的爬行動物目,即蜥臀目(一般稱爲蜥臀類)和鳥臀目(一般稱爲鳥臀類)。二者的區別在於其腰臀部的骨骼(解剖學上稱爲腰帶)結構:蜥臀類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叉形,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類相似。

蜥臀目和鳥臀目腰帶的對比

鳥臀類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則有一個大的前突起,伸出在腸骨的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形,四個突出部分(四支)由腸骨的前部、後部、恥骨前支(也稱前突或前恥骨)和緊擠在一起的坐骨和恥骨體及恥骨後支(也稱後突)構成。好,就在你看這兩個恐龍腰帶圖的時候,不知你是否能夠細心地發現,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和恥骨之間留下了一個孔。這個孔,在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科學家由此推測,正是這個孔表明,與所有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相比,被稱爲恐龍的這兩個目之間有着最近的親緣關係。

兩個目的恐龍分別在三疊紀晚期起源於槽齒類。

蜥臀目分爲3個亞目:古腳亞目、蜥腳亞目和獸腳亞目。

祿豐龍

古腳亞目是一些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的小型至中型恐龍,曾被稱爲原蜥腳類或板龍類。它們身體較粗壯,半四足行走。我國雲南發現的著名的祿豐龍就屬於古腳亞目。

蜥腳亞目從古腳亞目演化而來,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呈小匙狀。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的馬門溪龍,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一半。馬門溪龍

獸腳亞目生活在晚三疊世至白堊紀。它們都是肉食性恐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嘴裏長着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牙齒前後緣常有鋸齒。霸王龍是其著名代表。

鳥臀目分爲5個亞目:鳥腳亞目、劍龍亞目、甲龍亞目、角龍亞目和腫頭龍亞目。

霸王龍山東龍沱江龍

鳥腳亞目是鳥臀類中、甚至整個恐龍大類中化石最多的一個類羣。它們當中有的兩足行走,有的四足行走;嘴部一般扁平,臉部長,下頜骨前方有單獨的前齒骨;牙齒僅生長在頰部,緊密排列,有一至數排替換齒;後腿的股骨比前肢的肱骨長;第五趾退化;恥骨前、後支均發育。它們生活在晚三疊世至白堊紀,以白堊紀最爲繁盛;它們全部是素食恐龍。著名代表有頭部沒有頂飾(平頭型)的山東龍和頭部帶頂飾的屬於櫛龍類的青島龍。

劍龍亞目是出現於侏羅紀並延續到白堊紀初期的素食恐龍。它們四足行走;背部長有直立的骨板或骨棒,尾部後端具有骨質刺棒兩對;頭又小又低平,腦很小,上顳孔小、側顳孔大;它們的牙齒小而扁;前上頜骨上沒有牙齒;後肢長、前肢短;在脊椎骨上被神經棘及神經弓向後逐漸加高;腸骨被緣與薦椎癒合加寬,呈屋脊狀蓋在髖臼部上面;腸骨後突不發育,但前突很長;薦部神經節巨大,形成指揮身體後部尤其是尾巴和後肢運動的第二腦。劍龍亞目的代表有我國四川的沱江龍,它背部的前半部具有被板,後半部卻具有扁錐狀的骨棒。

三角龍戟龍鸚鵡嘴龍

甲龍亞目的成員身體低矮粗壯,身披厚重骨甲,行動笨拙。上顳孔封閉,側顳孔僅剩下一條小裂隙。它們牙齒微弱,四肢較短,後肢稍長於前肢。甲龍亞目主要生活在白堊紀。

角龍亞目是白堊紀發展起來的特色恐龍。它們頭骨的後半部擴大,由頂骨和鱗狀骨構成頸盾,並分叉構成角狀的突起。頭骨上常有由鼻骨和眶後骨擴大而形成的角。最著名的代表有三角龍等;分佈區僅限於我國北方和蒙古的鸚鵡嘴龍是這一亞目中的另一支代表,它們頭骨短寬而高,吻部彎曲得像鸚鵡的喙一樣,因此才被叫做鸚鵡嘴龍。

腫頭龍亞目的成員最突出的特徵就是頭骨腫厚,顳孔封閉;腰帶中恥骨被坐骨排擠,不參與形成髖臼。它們的代表有脊頂龍等等。

教學案例及範文14

八年級物理上冊《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說教材

本節是八年級人教版物理上冊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是在學習了光的傳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礎上,對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爲主線,讓學生經歷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過程。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本節“平面鏡成像特點”是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在通過實驗得出平面鏡成像的有關知識後,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中的成像問題學生在經歷此探究過程中,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和處理。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通過對平面鏡的應用的瞭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對平面鏡成像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這個認識中由於視覺的問題存在一個誤區“物體離平面鏡越遠像越小”,在實驗中,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把此問題糾正過來。教學中,要通過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日常生活中,對平面鏡成像成像的規律學生易受到錯誤生活經驗的影響,不能正確的瞭解鏡中像和物體關係,特別是對像和物體大小相等不能正確理解。在探究實驗中讓學生通過觀察鏡中像和放在鏡子後與物體大小相同的物體重合了,來體驗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同時通過強調人眼對遠近的物體大小感覺不同來加深對像和物體大小相等的瞭解。其次學生不能正確的理解平面鏡成虛像的現象,通過在像的位置放在一個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來正確認識虛像。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通過實驗探究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結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動手與合作能力與習慣。

三、設計思想

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分析論證等科學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學習通過科學探究的方法去獲得答案。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認識生活、解釋問題。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瞭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瞭解平面鏡成虛像,瞭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和處理。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3、通過觀察感知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通過對平面鏡的應用的瞭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五、重點與難點

重點:設計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活動,

難點:虛像概念的建立過程。

六、教學手段

本課採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分析論證等實驗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具體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討論.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法一:

提問:水中的蠟燭能燃嗎?

演示實驗:把一塊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隻蠟燭,在玻璃的後面,放一隻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間的距離,要和蠟燭到玻璃之間的距離完全相等。拉上窗簾,使屋子變暗,從蠟燭這邊向玻璃望去,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蠟燭正在水中燃燒。

提問:你能解釋一下嗎?

同學們想知道這神奇現象的原因嗎?

法二:猜謎語:“表面平平的一塊鏡,你對它笑來它就對你笑,你對它變鬼臉它就對你變鬼臉”。(鏡子)

(二)、新課教學

1、平面鏡成像特點

提出猜想:

平面鏡成像有什麼特點呢?

(教師不做任何暗示,讓學生充分想象)

[學生討論、歸納]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許有不正確猜想)

(1)、像與物等大;

(2)、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與物左右相反;

實踐:拿起桌面上的鏡子照一照。

提問:你在鏡子裏看到的是不是真實的自己?

教師邊演示邊介紹鏡中的像。

請學生繼續觀察鏡中的像,並前、後、左、右移動平面鏡,觀察平面鏡中像的變化。

教師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

爲什麼用玻璃板作平面鏡?用鏡子做該實驗有什麼不方便?

像的大小與平面鏡的大小有關係嗎?

③我們怎樣確定像的位置?像是否真實存在?

④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與物體大小關係?

⑤實驗過程中,刻度尺有什麼作用?

⑥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有什麼關係?

⑦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的左右、上下與物體是否一致?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如何來探究像與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老師給學生思考空間,學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

我們採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像與物是否相等呢?[設疑]

——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明確探究方法]

——找一個跟鏡前物體完全相同的物體[替身物體]與像比較。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同學們找桌子上的器材試試看,行不行。[白玻璃暫時不取出]

——用兩支相同的筆

——用兩隻相同的蠟燭。

同學們成功了嗎?有什麼障礙?

——從平面鏡的正面看見了像,想把“替身物體”放到平面鏡後面的像位置上,從平面鏡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體”,而看不見像,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爲什麼像不見了呢?[學生:思考、討論]

——平面鏡成的像不是真實存在的。

有沒有真實存在的像,你們見到過嗎?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線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儀投射到銀幕上的像

——電影院放映機投射到銀幕的像。

——樹林裏地面上圓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陽的像。

平面鏡成的像是不是有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呢?——不是的,平面鏡的背面有一層漆,光線是不能透射過去的。

[小結] 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能夠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們叫它實像,而平面鏡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實光線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虛像。

教學案例及範文15

【教學內容】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從課文裏我們能體會到小主人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

【教學目標】

1、認識掛、街等13個生字;會寫園、因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什麼。

【教學準備】

CAI課件、四個太陽的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揭題

(課件出示太陽公公):我是太陽公公,春、夏、秋、冬我都高高地掛在天上,給大家帶來光明和溫暖。

師:看來你們很喜歡太陽,有個小朋友也很喜歡太陽,他還喜歡畫太陽,他呀,一口氣畫了(板書課題:四個太陽)誰能把課題讀讀?

生:(指名學生讀)

師:我們一起把課題讀讀吧!

生:(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1:天上明明只有一個太陽,爲什麼要畫四個太陽?

生2:我想知道這個小朋友畫了四個什麼樣的太陽?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師: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裏,請你們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來幫忙。

生:(自由讀文)

師:課文裏的生字、詞你們都會了嗎?(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詞)請小朋友們先練習一下,待會兒,請小老師來教大家難讀的字詞。

生:(練習讀生字詞)

師:誰能當小老師來提醒大家,把難讀的字詞讀準?

生:(指名學生帶讀)

師:大家一起來讀讀吧!

生:(齊讀生詞)

師:這樣你還認識嗎?(課件出示去拼音的生詞)誰想來試試?

生:(指名幾個學生讀詞)

師:想讀的都站起來讀吧!

生:(絕大多數學生都站起來讀)

師:讓我們來開火車吧!

生:(開火車讀詞)

師: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生字詞,現在來寫幾個好嗎?

(課件出示帶田字格的園、因)誰來讀讀這兩個字?

生:(指名幾個學生讀)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麼?

生1:他們都是全包圍結構的字。

生2:他們的部首相同都是大口框。

生3:園裏面是個元字,因裏面是個大字。

師:請小朋友們舉起小手跟着我書空這兩個字。(師在黑板上範寫)

生:(書空)

師:請小朋友們在書上描一個字,寫一個字。(播放音樂,師巡視指導)

師生共評學生寫的字。

三、讀中感悟,放飛心靈

師:生字會讀會寫了,咱們把他們送回課文裏,相信你們能讀的更好。邊讀邊想,課文裏的小朋友畫了四個什麼樣的太陽?用筆把它們劃出來。

生:(劃出文中的四個太陽)

師:誰能說說文中的小朋友畫了四個什麼樣的太陽?(分別貼出四個太陽)

生:課文裏的小朋友畫了綠綠的太陽、金黃的太陽、紅紅的太陽和彩色的太陽。

師:誰願意站起來把課文讀給大家聽?其他的同學邊聽邊想你喜歡哪個太陽?

生:(輪讀課文)

師:你喜歡哪個太陽,就把哪個太陽的那段讀一讀。

生:(自由讀文)

師:你喜歡哪個太陽?

(學生說到哪個太陽,就指導哪一段)

1、學習綠綠的太陽一段:

生:我喜歡綠綠的太陽。

師:你能讀給大家聽嗎?

生:(讀綠太陽一段)

師:讀得真好!能告訴我你爲什麼喜歡綠太陽嗎?

生1:因爲我喜歡綠色。

生2:因爲綠色的太陽能給我們帶來一片清涼。

師:誰能讀讀這兩句話?

(課件出示句子:A、高山、田野、街道、校園到處一片清涼。B、高山、田野、街道、校園一片清涼。)

生:(指名學生讀)

師: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生:第一句話比第二句話少了到處兩個字。

師:請把這兩句話自由的讀一讀,想想你覺得哪句話更好?爲什麼?

生:我喜歡第一句話,因爲第一句話告訴我們綠太陽給每一個地方都帶來。

師:你能不能讀讀第一句話,到處怎麼讀?清涼怎麼讀?

生:(指名幾個學生讀)

師:真清涼!讓我們一起把清涼送給大家吧!

生:(齊讀第一段)

2、學習金黃的太陽一段:

師:還有那些同學喜歡金黃的太陽?你們能讀給大家聽嗎?

生:(想讀的站起來讀)

師:(課見出示句字:金黃的落葉忙着邀請小夥伴,請他們嚐嚐水果的香甜。師範讀)誰想試試

?

生:(指名學生讀)

師:快邀請你同桌的小夥伴把這句話讀一讀吧!

生:(同桌互讀)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課件出示果子成熟的圖片)你看見了什麼?

生1:我看見果園裏果子都成熟了。

生2:我看見了蘋果、香蕉、橘子和梨。

師:秋姑娘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香甜的果子,我們一起來感謝她!

生:(齊讀第二段)

3、學習紅紅的太陽一段:

師:我也喜歡這一段,我想讀這段,誰想教我讀?先請你們把這段讀一讀,這樣你能教得更好!

生:(自由讀第三段)

師:誰來教我讀?

生:(學生搶着說)老師我來!

一女生富有表情地爲示範讀第三段。

師:(伸出大母指)你讀得真棒!我向你學習!(範讀第三段)聽了我的朗讀你感覺怎麼樣?

生自由評價老師的朗讀

師: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想想,在寒冷的冬天,你站在操場上,一陣寒風吹來,你會覺得怎樣?

生1:我覺得很冷。

生2:我的手和臉都凍僵了。

生3:我冷的全身發抖。

師:誰能做做凍僵的樣子?

生:一男生非常形象的做了冷得全身不能動的樣子。(笑聲一片)

師:同學們看,一輪紅紅的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在大地上,照在我們的身上,啊我們感覺怎麼樣?

生1:我覺得很溫暖。

生2:我的手腳都能動了。

師:(課件出示:陽光溫暖着小朋友凍僵的手和臉。)誰來試試讀出溫暖的感覺?(指名學生讀、齊讀)

生:(指名學生讀)

師:我感到溫暖了,你們感覺到了嗎?

生(有幾個學生):我沒有感覺到溫暖。

師:你們幾個沒感覺到溫暖,沒關係,我們一起讀讀讓他們再感覺一下。

生:(讀得非常有感情)

師:這下你們感覺到了吧?

生:恩!我這回感覺到了。

師:真好,那就讓我們把溫暖送給大家吧!

生:(齊讀第三段)

4、學習多彩的太陽一段:

師:請喜歡彩色太陽的同學站起來,請你們給其他同學做個示範,把這段讀讀。

生:(絕大多數學生站起來讀)

師:老師想帶大家去找春天(課件播放春天的畫面)你看見了什麼?

生1:我看見小燕子在天空中飛來飛去。

生2:我看見地上的小草發芽了。

生3:我看見草地上長出了許多五顏六色的小花。

師:春天真是個多彩的季節!我們來舉行一個朗讀比賽吧!你想用什麼方法比?

生:我想男生和女生比。

師:好!快練習一下吧,你會有更好的表現。

生:(自由練習)

進行朗讀比賽。

師:夏天綠綠的太陽使我們我們感到到處一片清涼,秋天金黃的太陽讓我們看到了豐收的景象,冬天紅紅的太陽溫暖着人間,多美好的願望啊!讓我們把課文連起來,美美的讀一讀吧!

生:(齊讀課文)

四、延伸教材,拓展思維

師:課文裏的小朋友在每個太陽裏都裝了一個美好的心願,你們想不想畫自己心中的太陽?

生:想!

師:你想畫一個什麼樣的太陽?爲什麼?(指名多個學生說)

生1:我想畫一個和平鴿太陽,讓世界再也沒有戰爭。

生2:我想畫個可以吸塵太陽,再也不怕沙塵暴了。

生3:我想畫個花太陽掛在南極,讓那裏的人們也感覺到春天的美麗。

師:多麼美好的願望,多麼美好的心靈!老師希望你們的美好心願都能實現!快把你們的畫筆拿出來,畫出你們心中最美的太陽!

生:(生自由畫太陽,播放《種太陽》)

展示學生的畫。

【教學反思】

《四個太陽》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孩子一顆童真的愛心。我們看到的太陽只有一個,而且只有一種顏色,可書上怎麼會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呢?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時我們老師就要尊重每位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讀、去想、去說、去做,引導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使整個學習過程成爲學生自由學習、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聯繫生活,引發好奇

在課的開始,我出示太陽,讓學生說說太陽,認識它的作用。告訴學生書上的小主人畫了四個太陽,讓孩子們說說讀了課題想知道什麼。這樣,在課的開始學生就有了強烈的好奇心,有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問了:怎麼會有四個太陽呢?緊接着又有同學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由此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產生了參與學習的慾望。

二、欣賞朗讀,介紹太陽

因爲文中有四個太陽,而且每一個太陽都自成一段。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太陽,把這一段讀得更好。學生喜歡哪個太陽就讀哪個太陽、說哪個太陽。通過學生嘗試,同學互評,教師點撥,儘量做到有表情、有動作,對文內容有更深一步的瞭解,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自己學習的喜悅。

三、啓發想像,開發潛能

課文中孩子的童心能讓同齡的孩子們驚歎不已,他們也會產生我也來畫畫的想法。這時我就順勢引導學生自己來畫畫,畫出心中最想擁有的一個太陽,把自己美好的心願畫進自己的畫裏。

整個課堂上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在不知不覺中,四十分鐘悄悄地溜走了。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