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爲什麼要讀書讀後感

爲什麼要讀書讀後感

來源:女友組    閱讀: 5.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要讀書讀後感,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這裏面就包含着讀書的好處,很多人生的大道理我們都是可以從書裏面去體會感受的,書中的知識是無窮的,下面爲大家分享爲什麼要讀書讀後感。

爲什麼要讀書讀後感1

今天看了胡適寫的《爲什麼讀書》 ,獲益匪淺。

在論述爲什麼要讀書時,他列舉了三個原因。一是讀書可以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識財產,我們可以以此爲基礎將知識發揚光大,換句話說,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二是爲了讀書而讀書,當你看不懂一本書時,應該暫時把這本書放下,看一看更爲基礎的書,待功夫成熟再看會那本書。三是讀書可以幫助解決困難,因爲知識是思想材料的來源。

我對第二和第三點的印象尤爲深刻。 在我看來, 它們都指向了一個很有價值的觀點:“專業人士更需要跨專業的技能”。很多情況下,看似毫不相干的學問能在你在思考其他問題時帶來很大的啓發。 達爾文創作物競天擇的自然選擇學說,其實部分是因爲受到當時的一篇關於人口增長的經濟學文章的影響。

爲什麼要讀書讀後感

著名的投資人查理芒格曾說過: “商業事件往往有錯綜複雜的原因, 我們應該試着用不同學科的知識來加以分析。 ”如果要達到前面兩位”大神“的程度, 最方便的方法莫過於廣泛的閱讀。

股神巴菲特就提倡廣泛的閱讀,無論是在辦公室、餐桌上,還是在飛機上, 他都不放過閱讀的機會。他閱讀的書範圍很廣,有企業年報、各種報表、 傳記、 歷史書、科普書籍等等,按他的說法, ”這麼多年來,是廣泛的閱讀讓我致富“。

另外,胡適先生也提到讀什麼書的問題。他認爲, 中國舊籍是經不起讀的(指的是集、史、子、經) 。胡先生對中國舊籍的評價在今天看來可能非常誇張。但是, 結合中國現在教育情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網絡上有一個有些內涵的段子:”中國人愛考究着曹操是不是曹參的後代這種事, 美國人則喜歡想怎樣抵抗外星人入侵。

前者喜歡往後看,後者喜歡往前看。 “暫且不討論這句是多麼的.不嚴謹,但這句話卻刺中了中國的一個痛點: 對科技領域的關注不夠。談到解決的方法,胡適說: ”中國的書不夠讀,我們要另開生路,這條生路,就是每個少年人必須至少要精通一種外國文字“。

可能有人會說,現在大家都在學英語, 而且不少人學其他英語, 早就已經達到胡適先生所說的程度啦。其實不然。應試教育下的外語,已經讓大多數人迷失了學外語的目的, 本科生用到英語的地方,基本就是考場和美劇。 嘗試廣泛閱讀外國文獻的本科生太少了,要知道, 與科技相關的專業,最前沿的發現就在國外,不瞭解學科前沿,想在知識上有有用的創新是很難的。

愛因斯坦讀物理學的時候, 課內課程學得很一般, 但是他很喜歡拜讀國際上一些大師的最新發現,正是因爲受到當時普朗克一篇有關量子觀點的文章的啓發,他纔想到光電效應的解釋, 那一年,他才 25 歲,僅僅是一所普通學校的本科生!

以“讀書是爲解決問題”爲目的,以“爲讀書而讀書”爲手段,這將是我今後讀書的宗旨。

爲什麼要讀書讀後感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暑假,這時候老師通常就會發一張暑假必讀書目,書看完還得寫讀後感。這不,老師上星期剛剛發了,我就趕緊選了一本到網上買,前天就到了。於是就迫不及待拆開包裝來翻看了,書名很熟悉,叫《爲什麼要讀書》,作者是安武林先生。看完感觸頗多,下面就給大家講講。

收到書我先看了看目錄,有幾個題目竟也是我曾經歷過的,心中瞬間提起了興趣。比如《在廁所裏讀書》,這事我也幹過挺多次了,不過都是趁爸媽不在的時候偷偷把書帶到廁所裏看,不然他們肯定一把搶過我的書,我也問過爲什麼,老爸給出的解釋是我們讀的是聖賢書,在廁所裏看書是對聖賢的侮辱。這倒讓我無從辯解了,不過書裏說的日本人特地把廁所搞得詩情畫意芬芳四溢倒是讓我很羨慕,哪天我也要學一學這高雅的情調。

還有《藏在被窩裏讀書》這一章,一般平時我躲到被窩裏就很快會睡着,不過如果書中劇情很是精彩,我也就捨不得睡覺了,但是老媽絕對不允許我這樣,因此藏在被窩裏讀書的時候還需要和老媽“鬥智鬥勇”,與書中作者與爺爺“捉迷藏”不相上下。不過我覺得,藏在被窩裏看書,看累了,倒是睡得香甜。

爲什麼要讀書讀後感 第2張

全書圍繞“讀書”這個主題來議論,作者用平和又不失幽默的語言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爲我們解釋了書題《爲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爲什麼要讀書?相信每個人都能編出一大通話來。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讀書能陶冶性情,德潤人心。沿着書籍構成的階梯,我們學做人,學做事,攀上一個又一個科學的高峯,不斷超越。“開卷有益”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

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侷限於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每個人都要在書籍的.世界裏有自己的生活,都應把讀書,視爲自己的樂趣。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有那麼多功課,作業要完成,那有時間看書?

其實只要你肯擠時間來讀書,就不愁沒有時間。就像大文學家魯迅先生說的:“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是有的。”魯迅先生就是把別人喝咖啡、談天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最終他寫出了多少好文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其實可以用午休、放學、做完作業以後或節假日等點滴時間來讀書。每天都看一些,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水成河。

文章中的一句話我覺得最有道理:“爲什麼要讀書?於我,與吃飯、上廁所一樣,是一種簡單但絕對不能缺少的需要。”

爲什麼要讀書讀後感3

如同你不會追問“吃飯有什麼用”,讀書亦是如此。

爲什麼要讀書啊?讀書有什麼用啊?本來我以爲這種問題還用問嗎?後來一想,我年輕時候也這樣。二十多歲時,我去拜訪一位功成名就的老先生,當時他已經八十多歲了,手裏還拿着一本書。我沒好意思說,您這麼大歲數還看書有什麼用啊?沒想到,他倒反問我:難道還要追問看書有用嗎?就像誰會問,吃飯有什麼用嗎?

其實,這就回答了讀書本身就是很有用的。現在也常有一些年輕朋友問我,讀書能有什麼用?能幫我漲工資嗎?今天掙一百,看一本書明天能掙二百?看完一本找工作攻略,馬上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看完愛情雞湯,馬上能夠找到白馬王子或女神?

讀書,確實有功利主義之用,但問到讀書本身有什麼用?最高境界,就是把讀書作爲一種追求,作爲一種人生態度,作爲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當人們生理對食物有需求了,就需要吃飯。當人們精神飢渴時,就需要讀書、學習。

書籍的魅力,在於拯救一顆荒蕪貧瘠的心。

1977年中國高考制度改革,當時我正在農村上山下鄉,作爲一個農民,天天在地裏幹活,挺累的。再去讀書,確實也是苦事。但之所以還想要讀書,就是因爲心靈的苦惱、心靈的沙漠在。那個時候特別需要“營養”,即便生活條件苦一點、差一點,讀到了書,就得到了心靈的滿足。

爲什麼要讀書讀後感 第3張

恢復高考的第一年,我就考上了大學,因爲讀書改變了命運。後來領悟,要是沒有高考制度的改革,沒有中國改革開放,我讀再多的書,也未必能改變個人命運。個人的讀書學習,與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傳承的文明分不開。

這不是說大話,比如現在提倡的“實事求是”,最早見於《漢書·河間獻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書中確實有思想的閃電,有歷史的智慧,有文學的滋養。

傳承發揚中華文明只有一條路——讀書。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位諾貝爾得主就提出,要解決戰爭、疾病等問題,得回到2500年前向孔子尋智慧;法國《人權宣言》就主要汲取了我國古人的智慧;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在已經被譽爲世界黃金定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哪兒來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詩經》裏最早提出來的。這些歷史智慧,至今仍然影響着我們。爲什麼要讀書?只要讀進去,一定會大有收穫的。

中華文明,能成爲四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就在於我們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脈絡。而千年綿延不斷的精神特質、精神追求,是通過歷史典籍傳承下來的。千年的歷史記憶,千年的思想智慧,就存藏在其中了。要把中華文明傳承下去,要使中華文明發揚光大,只有一條路,就是讀書啊。

戰亂早已不再,而當下平靜的書桌前是否坐着一個平靜的你?

有人稱中國人沒有閱讀習慣,到底賴誰?1840年以來,帝國主義侵略使中國變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軍閥混戰、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在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中,當時偌大的北平,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大敵當前,我們的民族像豬羊一般任人宰割時,還有心情讀書嗎?還能夠讀書嗎?能有閱讀習慣嗎?古人說得好,“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如今我們口袋富了,更希望“富腦袋”。我們國家現在倡導的全民閱讀、書香社會,都爲讀書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中國,其實還有很多愛讀書的人。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中國國家圖書館每天都有上千人在書香中過大年。現在平均每天到館的讀者一萬多,網站點擊量14億次,國外人一聽都很驚訝。我們趕上了一個讀書學習的最好時代,我相信愛讀書,又善讀書的人會越來越多。

讀書,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浩如煙海的書,讀什麼?要讀經典,所謂經典就是思想精深,文化厚重,歷經千百年爲人們所歡迎的。我特別想跟大家推薦一本《老子繹讀》,九十歲高齡的國家圖書館原館長任繼愈第四次修訂。五千六百字,囊括人生、社會的根本問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都在裏面。什麼是經典?這就是經典。經典要反覆讀,一字一句地讀。

作爲一個當代讀書人,我特別欣賞北宋儒學家張載的“橫渠四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與諸位共勉。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